CN204489102U - 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 - Google Patents

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89102U
CN204489102U CN201520038880.1U CN201520038880U CN204489102U CN 204489102 U CN204489102 U CN 204489102U CN 201520038880 U CN201520038880 U CN 201520038880U CN 204489102 U CN204489102 U CN 204489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frame
ship stern
complete cross
section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388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权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388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89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89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8910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包括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两门架之间设置连接装置;第一门架上沿船艉部总段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四个第一支撑组件,其一端与第一门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船艉部总段接触式设置,第一支撑组件上具有与船艉部总段表面形状相匹配的第一支撑面;第二门架上沿船艉部总段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四个第二支撑组件,其一端与第二门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船艉部总段接触式设置,第二支撑组件上具有与船艉部总段表面形状相匹配的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之间具有挂舵壁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的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总段在工装上正立组装完成后,即可利用两台平板车进行联合运输,安全可靠,工装可重复利用。

Description

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运输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的5万吨系列船(包括A/B/C/D型船)船艉部G2D41总段线型大,为满足PSPC涂层保护的要求,该总段采用先组装后涂装的工艺进行作业。目前,由于厂内船台吊机吊装能力有限,该总段只能采用正立组装和运输,加上该总段的表面为非平面结构还带有挂舵壁,组装完成后不能直接采用平板车进行运输,而正立运输,支撑不稳会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总段在工装上正立组装完成后,即可利用两台平板车进行联合运输,固定可靠,无安全隐患,可保证总段的表面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其可重复使用,方便可靠,节约材料。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所述第一门架与所述第二门架之间设置用于连接两个门架的连接装置;
所述第一门架上沿船艉部总段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四个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门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门架的一端与所述船艉部总段接触式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船艉部总段接触的一端具有与所述船艉部总段表面形状相匹配的第一支撑面;
所述第二门架上沿船艉部总段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四个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门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远离所述第二门架的一端与所述船艉部总段接触式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船艉部总段接触的一端具有与所述船艉部总段表面形状相匹配的第二支撑面;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之间具有挂舵壁容纳空间。
作为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门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压铁;和/或,在所述第二门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压铁。
优选的,所述压铁的重量为5t。
更加优选的,所述第一门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四个所述压铁。
通过设置压铁,可以保证两排门架受力均匀,从而使两台平板车均匀受力运输。
作为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门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用于支撑并托运所述第一门架的第一拖车,所述第一门架包括设置在第一拖车上的第一门架支撑面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拖车两侧的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门架支撑面的第一支腿,所述第一门架支撑面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拖车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一门架支撑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拖车的宽度,所述第一支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拖车的高度;
在所述第二门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用于支撑并托运所述第二门架的第二拖车,所述第二门架包括设置在第二拖车上的第二门架支撑面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拖车两侧的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门架支撑面的第二支腿,所述第二门架支撑面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拖车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门架支撑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拖车的宽度,所述第二支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拖车的高度;
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的尺寸相等。
通过两拖车分别支撑一个门架,两拖车同时动作,可以将安装在两门架的的整个船艉部总段运输至指定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门架支撑面上具有所述挂舵壁通过的让位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的高度不大于180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门架与所述第二门架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00mm。
将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不小于1000mm,可以给挂舵壁预留出更多的容纳空间,防止挂舵壁与工装发生碰撞,发生损坏或者影响表面质量。
作为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横梁、第二连接横梁和第三连接横梁,所述第一连接横梁的一端与邻近所述第二门架的第一支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邻近该第一支腿的第二支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横梁与邻近所述第二门架的所有所述第一支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横梁与邻近所述第一门架的所有所述第二支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横梁为20#双槽钢;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横梁为20#双槽钢;和/或,
所述第三连接横梁为20#双槽钢。
通过将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之间设置连接装置,一方面可以将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连接,便于在运输过程中两门架的移动同步,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整个工装的支撑强度。
作为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门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门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高度大于所述挂舵壁的长度。
作为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高度。
作为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设置加强型钢。
作为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门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三弧形面,所述第四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门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第四弧形面,所述第三弧形面和所述第四弧形面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面。
作为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支撑柱的高度等于所述第四支撑柱的高度,且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柱与所述第四支撑柱之间设置加强型钢。
作为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门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四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在所述第二门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四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连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之间的距离。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并排的双门架对船艉部总段进行支撑,可以满足船艉部总段大线型的组装和运输;通过在门架上设置具有与船艉部总段表面形状相匹配的支撑面的两个支撑组件,可以对船艉部总段进行有效支撑,进而使船艉部总段可以在门架上实现组装,并通过门架进行支撑,进一步通过平板拖车拖动门架以实现船艉部总段的运输,整个组装和运输均可使船艉部总段处于水平倒装运输;通过将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挂舵壁用容纳空间,可以有效防止水平倒装后的船艉部总段上的挂舵壁与门架等物体接触,保证挂舵壁在组装和运输过程中不被损坏;通过将船艉部总段在此工装上组装,可以避免厂内吊机吊装组装后的船艉部总段,一方面保证吊装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不需要在厂内配备更大吊装能力的吊机,节约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的俯视示意图(未示出支撑组件和压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B-B剖视示意图(未示出支撑组件和压铁)。
图中:
1、第一门架;101、第一门架支撑面;102、第一支腿;
2、第二门架;201、第二门架支撑面;202、第二支腿;
3、连接装置;301、第一连接横梁;302、第二连接横梁;303、第三连接横梁;
4、船艉部总段;
5、第一支撑组件;501、第一支撑柱;502、第二支撑柱;503、加强型钢;
6、第二支撑组件;601、第三支撑柱;602、第四支撑柱;
7、挂舵壁;8、容纳空间;9、压铁;10、第一拖车;11、第二拖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门架1和第二门架2,第一门架1和第二门架2并排设置,且尺寸相等,在第一门架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四个第一支撑组件5,在第二门架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四个第二支撑组件6,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组件5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个第二支撑组件6间的距离。
在第一门架1远离第一支撑组件5的一侧设置用于支撑并托运第一门架1的第一拖车10,第一门架1包括设置在第一拖车10上的第一门架支撑面101和设置在第一拖车10两侧的用于支撑第一门架支撑面101的第一支腿102,第一支腿102的数量为八个,其中四个设置在邻近第二门架2的一侧,剩余四个设置在远离第二门架2的一侧,且两两对应设置,第一门架支撑面101的长度与第一拖车10的长度相匹配,第一门架支撑面101的宽度大于第一拖车10的宽度,第一支腿102的高度小于第一拖车10的高度。
在第二门架2远离第二支撑组件6的一侧设置用于支撑并托运第二门架2的第二拖车11,第二门架2包括设置在第二拖车11上的第二门架支撑面201和设置在第二拖车11两侧的用于支撑第二门架支撑面201的第二支腿202,第二支腿202的数量为八个,其中四个设置在邻近第一门架1的一侧,剩余四个设置在远离第一门架1的一侧,且两两对应设置,第二门架支撑面201的长度与第二拖车11的长度相匹配,第二门架支撑面201的宽度大于第二拖车11的宽度,第二支腿202的高度小于第二拖车11的高度。
第一门架支撑面101上具有挂舵壁7通过的让位孔,第一门架1和第二门架2的高度不大于1800mm,第一门架1与第二门架2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00mm。将第一门架1和第二门架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不小于1000mm,可以给挂舵壁7预留出更多的容纳空间,防止挂舵壁7与工装发生碰撞,发生损坏或者影响表面质量。
第一门架1与第二门架2之间设置用于连接两个门架的连接装置3,此连接装置3包括八个第一连接横梁301、一个第二连接横梁302和一个第三连接横梁303,每两个第一连接横梁301的一端与邻近第二门架2的第一支腿10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邻近该第一支腿102的第二支腿20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横梁302与邻近第二门架2的所有第一支腿102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横梁303与邻近第一门架1的所有第二支腿20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横梁301、第二连接横梁302和第三连接横梁303均采用20#双槽钢制成。
第一支撑组件5的一端与第一门架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组件5远离第一门架1的一端与船艉部总段4接触式设置,第一支撑组件5与船艉部总段4接触的一端具有与船艉部总段4表面形状相匹配的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组件6的一端与第二门架2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组件6远离第二门架2的一端与船艉部总段4接触式设置,第二支撑组件6与船艉部总段4接触的一端具有与船艉部总段4表面形状相匹配的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组件5与第二支撑组件6之间具有挂舵壁7的容纳空间8。
在第一门架1上并位于第一支撑组件5远离第二支撑组件6的一侧设置压铁9,在本实施例中,压铁9的重量为5t。通过设置压铁9,可以保证门架上的承压均匀,有效防止门架发生侧偏。
第一支撑组件5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柱501和第二支撑柱502,第一支撑柱501的一端与第一门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一弧形面,第二支撑柱502的一端与第一门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二弧形面,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形成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柱503的高度大于挂舵壁7的长度,第一支撑柱501的高度高于第二支撑柱503的高度,第一支撑柱501与第二支撑柱502之间设置加强型钢503。
第二支撑组件6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三支撑柱601和第四支撑柱602,第三支撑柱601的一端与第二门架2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三弧形面,第四支撑柱602的一端与第二门架2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第四弧形面,第三弧形面和第四弧形面形成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柱601的高度等于第四支撑柱604的高度,且小于第二支撑柱502的高度。
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所述第一门架与所述第二门架之间设置用于连接两个门架的连接装置;
所述第一门架上沿船艉部总段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四个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门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门架的一端与所述船艉部总段接触式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船艉部总段接触的一端具有与所述船艉部总段表面形状相匹配的第一支撑面;
所述第二门架上沿船艉部总段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四个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门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远离所述第二门架的一端与所述船艉部总段接触式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船艉部总段接触的一端具有与所述船艉部总段表面形状相匹配的第二支撑面;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之间具有挂舵壁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门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压铁;和/或,在所述第二门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压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门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用于支撑并托运所述第一门架的第一拖车,所述第一门架包括设置在第一拖车上的第一门架支撑面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拖车两侧的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门架支撑面的第一支腿,所述第一门架支撑面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拖车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一门架支撑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拖车的宽度,所述第一支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拖车的高度;
在所述第二门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用于支撑并托运所述第二门架的第二拖车,所述第二门架包括设置在第二拖车上的第二门架支撑面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拖车两侧的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门架支撑面的第二支腿,所述第二门架支撑面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拖车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门架支撑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拖车的宽度,所述第二支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拖车的高度;
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的尺寸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横梁、第二连接横梁和第三连接横梁,所述第一连接横梁的一端与邻近所述第二门架的第一支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邻近该第一支腿的第二支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横梁与邻近所述第二门架的所有所述第一支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横梁与邻近所述第一门架的所有所述第二支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门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门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设置加强型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门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三弧形面,所述第四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门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第四弧形面,所述第三弧形面和所述第四弧形面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柱的高度等于所述第四支撑柱的高度,且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门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四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在所述第二门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四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连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之间的距离。
CN201520038880.1U 2015-01-20 2015-01-20 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89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8880.1U CN204489102U (zh) 2015-01-20 2015-01-20 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8880.1U CN204489102U (zh) 2015-01-20 2015-01-20 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89102U true CN204489102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68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38880.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89102U (zh) 2015-01-20 2015-01-20 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891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4623A (zh) * 2015-01-20 2015-04-29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
CN110562396A (zh) * 2019-10-10 2019-12-13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舷梯收放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4623A (zh) * 2015-01-20 2015-04-29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
CN104554623B (zh) * 2015-01-20 2017-07-07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
CN110562396A (zh) * 2019-10-10 2019-12-13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舷梯收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4623A (zh) 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
CN205113935U (zh) 货物托盘
CN107226291B (zh) 罐式集装箱
CN204489102U (zh) 船艉部总段运输工装
CN205366648U (zh) 一种便于卸货的集装箱
CN203319056U (zh) 一种罐式集装箱
CN105984562A (zh) 一种散货船舱口围与舱口盖的建造方法
CN205575088U (zh) 客车侧窗玻璃转运货架
CN205010819U (zh) 罐式集装箱
CN203667268U (zh) 吊装运输系统及j型吊装运输托架
CN206407419U (zh) 一种集装箱及活动顶板
CN102390602A (zh) 一种双层可拆卸多功能柴油机运输架
CN205440465U (zh) 一种四无货厢底板转运车
CN203714419U (zh) 一种铁路货车转向架用整体装运架
CN204433466U (zh) 运输框架
CN204529097U (zh) 可叠加式出海吊笼
CN203865220U (zh) 一种运送铁路货车弹簧托板组成的专用料架
CN204957296U (zh) 一种风电底座包装运输架
CN203623496U (zh) 一种笼车固定装置
CN203332634U (zh) 风机罩发运胎架
CN201961736U (zh) 一种底架及集装箱
CN203083687U (zh) 一种模块化电子汽车衡承重台
CN202693097U (zh) 一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汽车衡秤台
CN204022406U (zh) 叉车门架横梁结构
CN203791904U (zh) 一种料斗支架焊接定位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382 Fangcun Road, Guangdong, Liwan District Province, south of No. 40, No.

Patentee after: CSSC OFFSHORE & MARINE ENGINEER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510382 Fangcun Road, Guangdong, Liwan District Province, south of No. 40,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23

Address after: 511462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Pearl River Management District, West Road, No., the first floor of the layer on the ground floor, No. 68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510382 Fangcun Road, Guangdong, Liwan District Province, south of No. 40, No.

Patentee before: CSSC OFFSHORE & MARINE ENGINEER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