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65199U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65199U CN204465199U CN201520172180.1U CN201520172180U CN204465199U CN 204465199 U CN204465199 U CN 204465199U CN 201520172180 U CN201520172180 U CN 201520172180U CN 204465199 U CN204465199 U CN 2044651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terminal board
- pins
- motor
- terminal pi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所述马达不仅能够容易地使缠绕于端子引脚的引出线产生宽松,并且配线部件的连接也变得容易。马达包括从用于定子的绝缘件(226)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端子台(5)和保持于端子台(5)的多根端子引脚(9)。端子引脚(9)包括从端子台(5)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缠绕有来自线圈的引出线的第一端子部(91)和在端子台(5)沿马达轴线(L)方向突出并且与导线等配线部件连接的第二端子部(92)。端子台(5)在多根端子引脚(9)中的相邻的两根端子引脚(9)的第二端子部(92)之间具有隔壁(5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定子的径向外侧具有端子台的马达。
背景技术
步进马达等马达在定子的径向外侧具有端子台,例如多个端子引脚以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通过压入等方法固定于端子台。在端子引脚缠绕有来自定子的线圈的引出线。因此,只要将基板与端子引脚连接,并将导线与基板连接,就能够通过导线、基板以及引出线向线圈供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0492号公报
像专利文献1记载的马达那样,如果在将来自线圈的引出线缠绕于端子引脚的状态下引出线呈紧绷状态,则引出线容易断。因此,采用如下两种结构:在将引出线缠绕于端子引脚后,将端子引脚再次压入,从而使引出线产生宽松的结构;和在将引出线缠绕于端子引脚后,使端子引脚倾斜,从而使引出线产生宽松的结构。
然而,前者的结构因端子引脚的朝向而无法采用,而且端子引脚的压入程度容易导致偏差。另一方面,在后者的结构中,基板等难以与端子引脚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容易地使缠绕于端子引脚的引出线产生宽松,而且配线部件的连接也容易的马达。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马达包括:转子;定子,所述定子具有线圈并且包围所述转子的周围;端子台,所述端子台从所述定子向径向外侧突出;以及多根端子引脚,所述多根端子引脚保持于所述端子台,所述端子引脚包括:第一端子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从所述端子台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且缠绕有来自所述线圈的引出线;以及第二端子部,所述第二端子部在所述端子台沿马达轴线方向突出并且连接有配线部件,所述第一端子部从相对于马达轴线成直角的姿势朝向所述引出线的延伸侧倾斜,在所述引出线存在宽松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端子引脚的第一端子部倾斜这样容易的结构在引出线设置宽松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端子引脚除了具有第一端子部以外还具有第二端子部,因此即使使第一端子部倾斜,也能够容易地将配线部件与第二端子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配线部件为导线。通过这种结构,不使用基板,通过端子引脚就能够将导线与引出线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端子台在所述多根端子引脚中的相邻的两根端子引脚的所述第二端子部之间具有隔壁。通过这种结构,无论第二端子部的形状、尺寸以及配线部件的种类等如何,都不易在相邻的端子引脚之间发生短路。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端子引脚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径向直线延伸并且将所述第一端子部与所述第二端子部连接;以及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子部之间,所述端子台保持所述连接部。通过这种结构,由于具有沿径向延伸的连接部,因此能够通过压入等方法将端子引脚固定于端子台。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所述端子台的与所述第一端子部的突出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狭缝,所述狭缝具有到达所述弯折部的深度,并且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连续开口至所述第二端子部所在的部位。通过这种结构,有利于将保持于端子台的端子引脚的直线部分弯折从而形成第二端子部。并且,在端子引脚中,第二端子部的弯折部侧的部分位于狭缝的内侧,因此能够利用端子台支承第二端子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马达中,通过使端子引脚的第一端子部倾斜这样容易的结构在引出线设置宽松。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端子引脚除了具有第一端子部以外还具有第二端子部,因此即使使第一端子部倾斜,也能够容易地将配线部件与第二端子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表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a)、图2(b)是用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4(a)、图4(b)、图4(c)是用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端子台等的说明图。
图5(a)、图5(b)、图5(c)、图5(d)是用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端子引脚等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端子引脚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步进马达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马达轴线L方向中,将输出旋转的一侧作为“输出侧L1”、将与旋转轴的突出侧相反的一侧作为“输出相反侧L2”来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a)、图1(b)是表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1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a)是立体图,图1(b)是剖视图。图2(a)、图2(b)是用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1的定子20的立体图,图2(a)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到的定子20的立体图,图2(b)是从输出侧L1观察到的定子20的立体图。图3是用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1的定子2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a)、图1(b),图2(a)、图2(b)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马达1为步进马达,马达1包括转子10和筒状的定子20,所述转子10在旋转轴12的外周侧具有永磁铁11,所述筒状的定子20包围于转子的周围。在永磁铁11的外周面,N极和S极沿周向交替配置。转子10具有固定于旋转轴12的外周面的筒状的衬套15,在该衬套15的外周面固定有永磁铁11。并且,在衬套15的输出侧L1的端部形成有小齿轮150。在转子1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中的旋转轴12与衬套15之间装配有筒状的轴承部件81,在轴承部件81的输出相反侧L2装配有板簧82。像这样构成的马达1在装设于马达设备(未图示)时,旋转轴12的输出侧L1的端部被马达设备主体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在输出相反侧L2,板簧82被马达设备主体从输出相反侧L2支承,其结果是,板簧82将轴承部件81朝向输出侧L1施力。
定子20具有沿马达轴线L方向重叠配置的一对定子组21、22,定子组21、22分别具有卷绕于绝缘件216、226的线圈213、223和配置于绝缘件216、226的马达轴线L方向的两侧的定子铁芯211、212、221、222。定子铁芯211为覆盖绝缘件216的输出相反侧L2的面的外定子铁芯,定子铁芯212为覆盖绝缘件216的输出侧L1的面的内定子铁芯,定子铁芯221为覆盖绝缘件226的输出侧L1的面的外定子铁芯,定子铁芯222为覆盖绝缘件226的输出相反侧L2的面的内定子铁芯。定子铁芯211、221的截面呈U字形,并且通过定子铁芯211、221的外周侧的筒状部构成马达壳体。
在定子20中,定子铁芯211、212、221、222分别具有沿绝缘件216、226的内周面立起的多个极齿217、227。在构成马达组21的状态下,形成于定子铁芯211的极齿217插入到形成于定子铁芯212的极齿217之间,从而形成于定子铁芯211的极齿217与形成于定子铁芯212的极齿217成为在周向上交替配置的状态。并且,在构成定子组22的状态下,形成于定子铁芯221的极齿227插入到形成于定子铁芯222的极齿227之间,形成于定子铁芯221的极齿227与形成于定子铁芯222的极齿227成为在周向上交替配置的状态。
(端子台5以及端子引脚的结构)
图4(a)、图4(b)、图4(c)是用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1的端子台5等的说明图,图4(a)是从输出侧L1观察到的绝缘件226等的立体图,图4(b)是从输出侧L1的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绝缘件226等的立体图,图4(c)是将端子台5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图5(a)、图5(b)、图5(c)、图5(d)是用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1的端子引脚9等的说明图,图5(a)是从输出侧L1观察到的绝缘件226等的平面图,图5(b)是绝缘件226等的侧视图,图5(c)是从端子台5侧观察到的绝缘件226等的主视图,图5(d)是从与端子台5相反的一侧观察到的绝缘件226等的后视图。图6是用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1的端子引脚9的立体图。
在图1(a)、图1(b),图2(a)、图2(b)以及图3中,绝缘件216、226为树脂成型品。绝缘件216在卷绕有线圈213的圆筒状的主体部216a的两侧具有凸缘部216b、216c,绝缘件226在卷绕有线圈213的筒状部的主体部226a的两侧具有凸缘部226b、226c。在绝缘件226的凸缘部226c的输出相反侧L2的面形成突起226e,所述突起226e嵌入于定子铁芯222的孔222e等中从而进行定位。并且,在绝缘件216的凸缘部216c的输出侧L1的面形成突起(未图示),所述突起嵌入于定子铁芯212的孔212e等中从而进行定位。
在两个绝缘件216、226中,绝缘件226位于输出侧L1,在位于绝缘件226的输出侧L1的凸缘部226b的外周侧,端子台5一体形成,在该端子台5保持有多根端子引脚9。在本方式中,端子引脚9为四根。在本方式中,端子台5从凸缘部226b的外周缘朝向输出侧L1突出,端子台5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与凸缘部226b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构成连续的平面。
与此相对,在两个绝缘件216、226中,绝缘件216位于输出相反侧L2,在位于绝缘件216的输出侧L1的凸缘部216c的外周侧形成有凸部59,所述凸部59与端子台5同样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但是在凸部59没有保持端子引脚9。在此,在凸部59的径向外侧的端面形成有凹部590。当在绝缘件216与绝缘件226之间穿过线圈线时,该凹部590起引导的作用。在本方式中,凸部59从凸缘部216c的外周缘朝向输出侧L1突出,但是凸部59没有比凸缘部226c朝向输出侧L1突出,所述凸缘部226c位于输出侧L1的绝缘件226输出相反侧L2。并且,凸部59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与凸缘部216c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构成连续的平面。
在这样构成的端子台5中,来自定子组21的线圈213的引出线213a(参照图1(b))以及来自定子组22的线圈223的引出线223a(参照图1(b))分别缠绕于被端子台5保持的四根端子引脚9,并通过焊锡等与端子引脚9电连接。并且,配线部件99与四根端子引脚9连接,在本方式中,配线部件99由分别与四根端子引脚9连接的导线99a构成。
如图4(a)、图4(b)、图4(c)以及图5(a)、图5(b)、图5(c)、图5(d)所示,在绝缘件226的位于输出侧L1的凸缘部226b的外周侧,一体形成有端子台5,该端子台5由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厚壁部分构成。在端子台5的周向的两侧形成有突部56。并且,在端子台5沿周向保持有四根端子引脚9。如图6中的单点划线所示,端子引脚9通过从径向外侧将金属零件90的轴部97压入于沿径向贯通端子台5的孔51后,弯曲金属零件90而形成,所述金属零件90在呈直线状延伸的轴部97的末端侧具有宽度比轴部97的宽度宽的配线部件连接部98。在本方式中,配线部件连接部98具有朝向轴部97的两侧突出的形状。
在本方式中,在端子台5的径向外侧的端面50中,孔51沿与马达轴线L正交的方向形成有一列。因此,四根端子引脚9沿与马达轴线L正交的方向排列,端子引脚9之间平行地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金属零件90弯折成包括第一端子部91和第二端子部92来作为端子引脚9,所述第一端子部91从端子台5朝向径向外侧突出,所述第二端子部92在端子台5中沿马达轴线L方向突出。在此,第一端子部91由图6所示的金属零件90的轴部97中的位于与配线部件连接部98相反的一侧的轴部构成。如图5(b)所示,四根端子引脚9中的任意一个端子引脚9的第一端子部91都为缠绕有来自线圈223的引出线223a的端子部。在本方式中,卷绕于绝缘件216的线圈213的引出线213a在绝缘件226的主体部226a卷绕多圈后,缠绕于其他端子引脚9的第一端子部91。在这种状态下,引出线213a、223a通过焊锡等与第一端子部91电连接。
在此,在缠绕引出线213a、223a时,第一端子部91为相对于马达轴线L1成直角的姿势,在引出线213a、223a的缠绕结束后,使第一端子部91朝向引出线213a、223a的延伸侧倾斜。因此,在引出线213a、223a产生宽松部213e、223e(参照图1(b)、图5(b))。
与此相对,四根端子引脚9中的任意一个端子引脚9的第二端子部92都为通过焊锡等连接图1(b)以及图2所示的配线部件99(导线99a)的部分,并且第二端子部92由配线部件连接部98和图6所示的金属零件90的轴部97中的位于配线部件连接部98侧的轴部96构成。因此,端子引脚9的在轴部97中位于第一端子部91与第二端子部92之间的部分为连接部95,该连接部95为压入于端子台5的状态。并且,在连接部95与第二端子部92之间存在有弯折成直角的弯折部94。另外,在配线部件连接部98形成有供导线99a穿过的孔98a。
在本方式中,端子台5在四根端子引脚9中的相邻的两根端子引脚9的第二端子部92之间形成有板状的隔壁52。并且,在端子台5的与第一端子部91的所在侧相反的一侧(径向内侧)形成有狭缝53,所述狭缝53具有到达弯折部94的深度,并且从连接部95的一端侧(弯折部94的所在侧)的延长线上连续开口至第二端子部92所在的部位。这里,狭缝53的宽度比轴部96的宽度宽,但是狭缝53的宽度比配线部件连接部98的宽度窄。
并且,端子台5中的狭缝53开口的壁面55为以弯折部94所在侧为中心呈圆弧状弯曲的弯曲面,该弯曲面的曲率半径比轴部96短。因此,在弯折金属零件90的轴部97而形成第二端子部92时,宽度较宽的配线部件连接部98能够通过弯曲的壁面55的外侧。
(马达1的制造方法)
说明本方式的马达1的制造方法中的定子20的制造工序。首先,在将金属零件90压入到绝缘件226的端子台5后,将轴部97弯折90°形成第二端子部92。
接下来,在使定子铁芯222(内定子铁芯)与绝缘件226重叠,并且使定子铁芯212(内定子铁芯)与绝缘件216重叠后,使绝缘件216、226重叠。
接下来,将线圈213、223卷绕于绝缘件216、226。此时,为了获得线圈213,在将线圈线的卷绕起始部(引出线213a)缠绕于第一端子部91后,将线圈线在绝缘件226的主体部226a卷绕多圈,然后,使线圈线穿过绝缘件216的凸部59的凹部590,将线圈线引导到绝缘件216。然后,将线圈线卷绕于绝缘件216的主体部216a,从而获得线圈213。接下来,使线圈线穿过绝缘件216的凸部59的凹部590,将线圈线引导到绝缘件226后,将线圈线在绝缘件226的主体部226a卷绕多圈,然后,将卷绕结束部(引出线213a)缠绕到其他第一端子部91。
并且,为了获得线圈223,在将线圈线的卷绕起始部(引出线223a)缠绕于其他第一端子部91后,将线圈线卷绕于绝缘件226的主体部226a,在获得线圈223后,将卷绕结束部(引出线223a)缠绕于其他第一端子部91。然后,进行浸锡,将引出线213a、223a分别与第一端子部91电连接。
接下来,在将定子铁芯211、221与绝缘件216、226重叠后,将定子铁芯211、221的端部之间焊接。然后,通过焊锡将配线部件99(导线99a)与第二端子部92连接。
像这样,在本方式中,在制造定子20时,在将引出线213a、223a缠绕于第一端子部91后的任意时机,使第一端子部91朝向引出线213a、223a的延伸侧倾斜,从而在引出线213a、223a设置宽松部213e、223e。例如,对缠绕有引出线213a、223a的第一端子部91进行浸锡,将引出线213a、223a分别与第一端子部91电连接,然后使第一端子部91朝向引出线213a、223a的延伸侧倾斜,从而在引出线213a、223a设置宽松部213e、223e。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在本方式的马达1中,通过使端子引脚9的第一端子部91倾斜这样简单的结构在引出线213a、223a设置宽松部213e、223e。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端子引脚9除了具有第一端子部91以外还具有第二端子部92,因此即使在使第一端子部91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配线部件99与第二端子部92连接。
并且,端子引脚9具有沿径向直线延伸并且将第一端子部91与第二端子部92连接的连接部95,因此能够采用利用连接部95将端子引脚9压入固定于端子台5的结构。
并且,配线部件99为导线99a。因此,不必使用基板就能够将导线99a与引出线213a、223a电连接。
并且,端子台5在多根端子引脚9中的相邻的两根端子引脚9的第二端子部92之间具有隔壁52。因此,即使第二端子部92较大,第二端子部92之间也不接触等,因此不论第二端子部92的形状、尺寸以及配线部件99的种类等如何,在相邻的端子引脚9之间都不易发生短路。
并且,在端子台5的与第一端子部91的突出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狭缝53,所述狭缝53具有到达端子引脚9的弯折部94的深度。因此,有利于将保持于端子台5端子引脚9的直线部分弯折,从而形成第二端子部92。并且,在端子引脚9中,由于第二端子部92的弯折部94侧的部分位于狭缝53的内侧里,因此能够利用端子台5可靠地支承第二端子部92。并且,第二端子部92包括宽度比狭缝53窄并且位于连接部95侧的轴部96和宽度比狭缝53宽的配线部件连接部98,端子台5中的狭缝53开口的壁面55的曲率半径比轴部96短,并且壁面55成为以弯折部94的所在侧为中心呈圆弧状弯曲的弯曲面。因此,在将保持于端子台5的端子引脚9的直线部分弯折而形成第二端子部92时,宽度较宽的配线部件连接部98能够通过弯曲的壁面55的外侧。因此轴部96可以较短。
Claims (6)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包括:
转子;
定子,所述定子具有线圈且包围于所述转子的周围;
端子台,所述端子台从所述定子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以及
多根端子引脚,所述多根端子引脚保持于所述端子台;
所述端子引脚包括:
第一端子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从所述端子台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缠绕有来自所述线圈的引出线;以及
第二端子部,所述第二端子部在所述端子台沿马达轴线方向突出,并且连接有配线部件,
所述第一端子部从相对于马达轴线成直角的姿势朝向所述引出线的延伸侧倾斜,
在所述引出线存在宽松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部件为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在所述多根端子引脚中的相邻的两根端子引脚的所述第二端子部之间具有隔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在所述多根端子引脚中的相邻的两根端子引脚的所述第二端子部之间具有隔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引脚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径向直线延伸,并且将所述第一端子部与所述第二端子部连接;以及
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侧与所述第二端子部之间,
所述端子台保持所述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台的与所述第一端子部的突出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狭缝,所述狭缝具有到达所述弯折部的深度,并且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连续开口至所述第二端子部所在的部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70231 | 2014-03-28 | ||
JP2014070231A JP6367589B2 (ja) | 2014-03-28 | 2014-03-28 | モー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65199U true CN204465199U (zh) | 2015-07-08 |
Family
ID=53672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72180.1U Active CN204465199U (zh) | 2014-03-28 | 2015-03-25 | 马达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367589B2 (zh) |
CN (1) | CN20446519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42577A (zh) * | 2016-08-25 | 2019-04-16 |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簇组件以及包括该簇组件的电动压缩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029073A (ja) * | 2019-08-09 | 2021-02-25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コイル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
CN112436700A (zh) * | 2020-11-13 | 2021-03-02 |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高轴向电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98548A (ja) * | 1987-02-10 | 1988-08-17 | Canon Inc | モ−タのリ−ド線接続構造 |
JPH0713414Y2 (ja) * | 1987-05-28 | 1995-03-29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小型モ−タの端子構造 |
JPH10271795A (ja) * | 1997-03-27 | 1998-10-09 | Nippon Seiki Co Ltd |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
JP5636170B2 (ja) * | 2009-06-11 | 2014-12-03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
2014
- 2014-03-28 JP JP2014070231A patent/JP6367589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3-25 CN CN201520172180.1U patent/CN20446519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42577A (zh) * | 2016-08-25 | 2019-04-16 |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簇组件以及包括该簇组件的电动压缩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192571A (ja) | 2015-11-02 |
JP6367589B2 (ja) | 2018-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86657B (zh) | 轴向气隙型电动机 | |
JP6350666B2 (ja) | ステータ製造方法及びステータ | |
CN101208849B (zh) | 旋转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 |
CN102577035B (zh) | 马达 | |
CN102570678B (zh) | 中间连接部件、定子及马达 | |
CN104137392B (zh) | 旋转电机 | |
JP5537964B2 (ja) | 回転電機 | |
JP5028234B2 (ja) | 回転電機、及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 |
CN204465199U (zh) | 马达 | |
JP5557058B2 (ja)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2007673B (zh) | 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 | |
JP6514544B2 (ja) | ギヤード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ダンパ装置 | |
CN103178625B (zh) | 电动机的定子以及绝缘片的制造方法 | |
WO2012169059A1 (ja)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 | |
US11095180B2 (en) | Motor including a holding member support portion which supports portions of a bus bar | |
CN102790462B (zh) | 电动机的定子以及绝缘片的制造方法 | |
CN106505754A (zh) | 定子、无刷马达以及定子制造方法 | |
CN103715788B (zh) | 电动机的定子及电动机 | |
CN202696323U (zh) | 外转子型马达 | |
JP4811286B2 (ja) | 回転電機及び界磁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 |
JP5223261B2 (ja) | 回転電機の分割コアステータ | |
CN103378683B (zh) | 马达 | |
JP5838930B2 (ja) | コイルおよびステータ | |
CN103683555B (zh) | 定子和旋转电机 | |
JP5956757B2 (ja) | ツインレゾル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