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3510U - 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3510U
CN204453510U CN201520029466.4U CN201520029466U CN204453510U CN 204453510 U CN204453510 U CN 204453510U CN 201520029466 U CN201520029466 U CN 201520029466U CN 204453510 U CN204453510 U CN 204453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carrier
sprocket wheel
sprocket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294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跃跃
卞宏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form Storag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form Storag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form Storag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form Storag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294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3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3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351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包括循环运动的一对第一链条及一对第二链条;第一链条及第二链条上分别设有承载架且同步运动,第一链条之间形成载货空间,当货物运至载货空间后,同步运动的两组承载架支撑在货物下方并带动货物向上运动至链条托架之上后,再水平运动实现转运;将货物自低处向高处提升而方便了拣选员的拣选。整个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安装方便;采用链传动的方式,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能保持准确的传动比,传动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架设计领域,尤其是提升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货架仓储系统中,货到人拣选设备是应用于多层快速分拣系统中与人进行交互的设备,货到人拣选技术把存货送到拣选员面前,而不是让拣选员为了拣选每项品规的存货而走来走去。而为了能够使拣选员更加方便的拣选,在对存货进行水平的输送以外,还需要在靠近拣选员时将存货提升到适合拣选员操作的高度以提高拣选效率并且降低拣选员的工作强度。故在货到人拣选设备中的提升输送装置十分必要,并且该装置需要达到运行平稳、连续做提升循环无需停止的要求,以符合输送连续稳定的工作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输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高度可调并且货物输送连续稳定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包括两个平行的链条托架、位于托架下方的转动轴、一对双链轮座体、一对单链轮座体、一对第一链条、一对第二链条;所述转动轴上包括与第一链条配合的一对第一链轮及与第二链条配合的一对第二链轮;每个双链轮座体上设有与一个第一链条配合的第三链轮及与一个第二链条配合的第四链轮;每个单链轮座体上设有与一个第一链条配合的第五链轮;两个第一链条之间形成载货空间;其中一个第一链条、一个第二链条、一个双链轮座体、一个单链轮座体位于载货空间一侧,而另一个第一链条、另一个第二链条、另一个双链轮座体、另一个单链轮座体位于载货空间的另一侧,并且第二链条位于第一链条的外侧;对应的,转动轴上的第二链轮位于第一链轮的外侧,而双链轮座体上的第四链轮位于第三链轮的外侧;位于同一侧的单链轮座体及双链轮座体位置关系为单链轮座体位于双链轮座体及转动轴之间;所述链条托架包括纵长的主托架及位于主托架一端内侧的副托架;第二链条覆盖于主托架上并自主托架两端向下延伸同时绕在第二链轮及第四链轮上;第一链条覆盖于副托架上并自副托架两端向下延伸并一部分绕过第五链轮下方后向第一链轮延伸并绕在第一链轮上,另一部分绕在第三链轮上;所述两个第一链条之间横向连接有一组第一承载架以及一组第二承载架,两个第二链条之间横向连接有一组第三承载架及一组第四承载架;当所述第一承载架位于链条托架上时,第二承载架位于第一链条底部;第三承载架位于链条托架上时,第四承载架位于第二链条底部;当第一承载架绕过第五链轮并向上升时,第三承载架同时绕过第二链轮并向上升;当第二承载架绕过第五链轮并向上升时,第四承载架同时绕过第二链轮并向上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连续提升输送装置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包括两个平行的链条托架、位于托架下方的传动轴、一对循环转动的第一链条、一对循环转动的第二链条;还包括与第一链条配合的第一链轮、第三链轮、第五链轮;还包括与第二链条配合的第二链轮、第四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设置于传动轴上;链条托架包括纵长的主托架及位于主托架一端并与主托架并排延伸的副托架;第一链条挂在副托架、第一链轮、第三链轮上传动后再向第三链轮方向返回并经由第五链轮的按压形成内侧向上输送链后回到副托架;第二链条挂在主托架上传动并经由第四链轮及第二链轮的按压后通过第二链轮向上回到主托架而形成外侧向上输送链;所述内侧向上输送链设有第一承载架;所述外侧向上输送链设有第三承载架;当第一承载架绕过第五链轮并向上升时,第三承载架同时绕过第二链轮并向上升。
本实用新型连续提升输送装置的结构简单,通过链传动形成货物的提升及转运,其中通过内外链传动及内外链条上承载架的一内一外承载使货物在承载架的提升下向上提升输送至链条托架之上后,再水平运动实现转运。由于将货物自低处向高处提升而方便了拣选员的拣选。而由于链条托架独立的设置,故链条托架的安装高度可以决定货物的提升高度,可以按照不同需要改变链条托架的位置而变化提升高度。采用链传动的方式,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能保持准确的传动比,传动效率较高。可以采用一个链条上一组承载架,也可以采用一个链条上两组承载架,当采用两组承载架时,前一个货物输送后下一个货物可以马上就位进行提升作业,提高了效率。整个链传动循环转动形成连续的自动化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续提升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将货物提升至高位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续提升输送装置正在将货物从低处向高处提升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将货物提升至高处后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续提升输送装置中链条托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包括两个平行的链条托架1、位于链条托架下方1的转动轴2、一对双链轮座体3、一对单链轮座体4、一对第一链条5、一对第二链条6(第一链条及第二链条均为滚子链);所述转动轴2上包括与第一链条5配合的一对第一链轮21及与第二链条6配合的一对第二链轮22;每个双链轮座体3上设有与一个第一链条5配合的第三链轮31及与一个第二链条6配合的第四链轮32;每个单链轮座体4上设有与一个第一链条5配合的第五链轮41;两个第一链条5之间形成载货空间,货物可以通过位于提升输送装置底部的传送带(未图示)向该载货空间内输送。其中一个第一链条5、一个第二链条6、一个双链轮座体3、一个单链轮座体4位于载货空间一侧,而另一个第一链条5、另一个第二链条6、另一个双链轮座体3、另一个单链轮座体4位于载货空间的另一侧,并且第二链条6位于第一链条5的外侧;与第一、第二链条之间的位置对应,转动轴2上的第二链轮22位于第一链轮21的外侧,而双链轮座体3上的第四链轮32位于第三链轮31的外侧。位于同一侧的单链轮座体4及双链轮座体3位置关系为单链轮座体4位于双链轮座体3及转动轴2之间。
所述链条托架1包括纵长的主托架11及位于主托架11一端内侧的副托架12;第二链条6覆盖于主托架11上并自主托架11两端向下延伸同时绕在第二链轮22及第四链轮32上;第一链条5覆盖于副托架12上并自副托架12两端向下延伸并一部分绕过第五链轮41下方后向第一链轮21延伸并绕在第一链轮21上,另一部分绕在第三链轮31上;所述两个第一链条5之间横向连接有一组第一承载架51以及一组第二承载架52(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承载架为一组),两个第二链条6之间横向连接有一组第三承载架61及一组第四承载架62;当所述第一承载架51位于链条托架1上时,第二承载架52位于第一链条5底部,这样形成第一、第二链条均匀循环的运行的状态。同样的,第三承载架61位于链条托架1上时,第四承载架62位于第二链条6底部。当第一承载架51绕过第五链轮41并向上升时,第三承载架61同时绕过第二链轮22并向上升;当第二承载架52绕过第五链轮41并向上升时,第四承载架62同时绕过第二链轮22并向上升。所述第一承载架51及第三承载架61始终同步运动;而第二承载架52及第四承载架62始终同步运动。这样,第一承载架51与第三承载架61一内一外支撑在货物A底部并自载货空间底部共同上升将货物A向上提升至链条托架1上方;而此时第二承载架52及第四承载架62也向着载货空间位置运动。然后第一承载架51与第三承载架61将货物沿着链条托架1继续水平输送至与链条托架1同高度并接纳货物的高位传送带(未图示)上后供拣选员方便的对货物拣选。故可以看到链条托架1的高度即为将货物提升的高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链条托架1安装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货物提升高度的需要。而当前一个货物脱离链条托架1后,后一个货物则进入载货空间中,第二、第四承载架52、62同步进入支载货空间中将该后一个货物提升,由此形成循环作业。其中,由于第一承载架51及第二承载架52需要通过第五链轮41,为了避免运动时的干涉,所述第一承载架51及第二承载架52的宽度小于两个第五链轮41之间的宽度。
并结合图3及图4所示,而为了使货物A自承载架上顺利送入高位传送带中,所述第三承载架61相对于运行方向的相反一侧上设有向外凸伸的第一护栏63,同样的第四承载架62相对于运行方向的相反一侧上也设有向外凸伸的第二护栏64。当货物A在链条托架1上运动至要脱离时,第一护栏63/第二护栏64继续向前运动并将货物A向前推至高位传送带。所述第一护栏63与第二护栏64结构相同,均包括两个支架65及连接两个支架65顶部的横杆66,所述两个支架65的底部均设有两个孔,所述一组第三承载架61中相对于运行方向相反一侧的两个第三承载架61分别对应穿过第一护栏63的支架上的孔;同样的一组第四承载架62中相对于运行方向相反一侧的两个第四承载架62分别对应穿过第二护栏64的支架上的孔。
所述第一链条5在副托架12、第一链轮21之间同时受第五链轮41的约束的部分形成L形;第一链条5在副托架12、第一链轮21之间同时受第三链轮31的约束的部分同样形成L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链条5及第二链条6共用一个驱动轴即转动轴2,所以第一链条5与第二链条6的节距及节数相同从而在同一个驱动轴的带动下可以形成同步运动。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第一链条及第二链条分别由不同的驱动力驱动,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可以根据驱动力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节距及节数,只要能够使第一、第三承载架同步运行,第二、第四承载架同步运行就可以。
结合图5所示,为了导引链条,所述主托架11的顶面沿主托架11延伸方向延伸有凸出的链条导引肋111;所述副托架12的顶面沿副托架12延伸方向同样延伸有凸出的链条导引肋121,第一链条及第二链条分别卡在第一、第二导引肋上以在横向上定位,而在第一、第二导引肋的导引下沿第一、第二导引肋延伸的纵向运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8)

1.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平行的链条托架、位于托架下方的转动轴、一对双链轮座体、一对单链轮座体、一对第一链条、一对第二链条;所述转动轴上包括与第一链条配合的一对第一链轮及与第二链条配合的一对第二链轮;每个双链轮座体上设有与一个第一链条配合的第三链轮及与一个第二链条配合的第四链轮;每个单链轮座体上设有与一个第一链条配合的第五链轮;两个第一链条之间形成载货空间;其中一个第一链条、一个第二链条、一个双链轮座体、一个单链轮座体位于载货空间一侧,而另一个第一链条、另一个第二链条、另一个双链轮座体、另一个单链轮座体位于载货空间的另一侧,并且第二链条位于第一链条的外侧;对应的,转动轴上的第二链轮位于第一链轮的外侧,而双链轮座体上的第四链轮位于第三链轮的外侧;位于同一侧的单链轮座体及双链轮座体位置关系为单链轮座体位于双链轮座体及转动轴之间;所述链条托架包括纵长的主托架及位于主托架一端内侧的副托架;第二链条覆盖于主托架上并自主托架两端向下延伸同时绕在第二链轮及第四链轮上;第一链条覆盖于副托架上并自副托架两端向下延伸并一部分绕过第五链轮下方后向第一链轮延伸并绕在第一链轮上,另一部分绕在第三链轮上;所述两个第一链条之间横向连接有一组第一承载架以及一组第二承载架,两个第二链条之间横向连接有一组第三承载架及一组第四承载架;当所述第一承载架位于链条托架上时,第二承载架位于第一链条底部;第三承载架位于链条托架上时,第四承载架位于第二链条底部;当第一承载架绕过第五链轮并向上升时,第三承载架同时绕过第二链轮并向上升;当第二承载架绕过第五链轮并向上升时,第四承载架同时绕过第二链轮并向上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条在副托架、第一链轮之间同时受第五链轮的约束的部分形成L形;第一链条在副托架、第一链轮之间同时受第三链轮的约束的部分同样形成L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承载架相对于运行方向的相反一侧上设有向外凸伸的第一护栏,同样的第四承载架相对于运行方向的相反一侧上也设有向外凸伸的第二护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栏与第二护栏结构相同,均包括两个支架及连接两个支架顶部的横杆,所述两个支架的底部均设有两个孔,所述一组第三承载架中相对于运行方向相反一侧的两个第三承载架分别对应穿过第一护栏的支架上的孔;同样的一组第四承载架中相对于运行方向相反一侧的两个第四承载架分别对应穿过第二护栏的支架上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托架的顶面沿主托架延伸方向延伸有凸出的链条导引肋;所述副托架的顶面沿副托架延伸方向同样延伸有凸出的链条导引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架及第二承载架的宽度小于两个第五链轮之间的宽度。
7.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平行的链条托架、位于托架下方的传动轴、一对循环转动的第一链条、一对循环转动的第二链条;还包括与第一链条配合的第一链轮、第三链轮、第五链轮;还包括与第二链条配合的第二链轮、第四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设置于传动轴上;链条托架包括纵长的主托架及位于主托架一端并与主托架并排延伸的副托架;第一链条挂在副托架、第一链轮、第三链轮上传动后再向第三链轮方向返回并经由第五链轮的按压形成内侧向上输送链后回到副托架;第二链条挂在主托架上传动并经由第四链轮及第二链轮的按压后通过第二链轮向上回到主托架而形成外侧向上输送链;所述内侧向上输送链设有第一承载架;所述外侧向上输送链设有第三承载架;当第一承载架绕过第五链轮并向上升时,第三承载架同时绕过第二链轮并向上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提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架及第三承载架始终同步运动。
CN201520029466.4U 2015-01-15 2015-01-15 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53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9466.4U CN204453510U (zh) 2015-01-15 2015-01-15 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9466.4U CN204453510U (zh) 2015-01-15 2015-01-15 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3510U true CN204453510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60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29466.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53510U (zh) 2015-01-15 2015-01-15 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351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5214A (zh) * 2015-01-15 2015-04-29 南京音飞储存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
CN108706465A (zh) * 2018-06-12 2018-10-26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双链条式起重机
CN110255139A (zh) * 2019-05-30 2019-09-20 广东网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翻转输送机及其翻转输送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5214A (zh) * 2015-01-15 2015-04-29 南京音飞储存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
CN104555214B (zh) * 2015-01-15 2016-07-06 南京音飞储存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
CN108706465A (zh) * 2018-06-12 2018-10-26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双链条式起重机
CN108706465B (zh) * 2018-06-12 2020-08-0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双链条式起重机
CN110255139A (zh) * 2019-05-30 2019-09-20 广东网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翻转输送机及其翻转输送方法
CN110255139B (zh) * 2019-05-30 2024-03-19 广东网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翻转输送机及其翻转输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52192U (zh) 一种多层穿梭车
CN206955158U (zh) 一种分流流水线
CN205367593U (zh) 一种多功能堆垛机
CN105438707A (zh) 一种密集型仓库自动存取货物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89498A (zh) 一种分流流水线
CN105035688B (zh) 一种物料盘自动输送装置
CN102241313B (zh) 龙门式提升穿梭车
CN204453510U (zh) 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
CN110834934A (zh) 一种曲轴式垂直提升机构及工作方法
CN205500344U (zh) 自动装卸系统
CN109775223A (zh) 可内部运输的钢卷立体仓及其钢卷入库方法
CN105151613B (zh) 一种升降堆垛式自动立库
CN104401529A (zh) 一种酒瓶装箱机自动分箱机构
CN105292980B (zh) 一种输送系统及其吊具、输送装置
CN104555214B (zh) 一种连续提升输送装置
CN106516686A (zh) 一种托盘提升输送机构
CN205345972U (zh) 用于智能化仓库的智能搬运机器人
CN205034687U (zh) 一种滑板输送机及其输送线
CN110893978A (zh) 免托盘干燥车承载上下架系统
US2681015A (en) Work transfer device
CN102718061A (zh) 一种转向输送线
US3229826A (en) Conveyors
CN202321668U (zh) 一种移动式双平台输送装卸机
CN202625344U (zh) 一种转向输送线
CN204822958U (zh) 托盘式大块物料输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70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