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36571U - 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36571U
CN204436571U CN201520101010.4U CN201520101010U CN204436571U CN 204436571 U CN204436571 U CN 204436571U CN 201520101010 U CN201520101010 U CN 201520101010U CN 204436571 U CN204436571 U CN 204436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ooler
end cap
anger
valve body
diesel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010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
王利乐
李宇果
李信宁
陈义梅
秦真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010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36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36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3657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该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包括:中冷器出气端盖;以及自动放水阀,其包括:阀门体和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所述阀门体通过其中心轴能够旋转的穿设在中冷器出气端盖的底部,并沿圆周方向开有若干与出气端盖放水孔对应的阀门放水孔;所述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的外圈末端固定在中冷器出气端盖上。该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不需频繁的放水维护和操作,降低了维护保养强度,避免中冷器内部冷凝水淤积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通常情况下,柴油机中冷器采用海水(船用柴油机)或淡水冷却时,需要将增压后的高温高压气体降低至柴油机适宜工作的温度,降温过程中,进气中水蒸气将析出冷凝变为冷凝水,并淤积在中冷器中,淤积的冷凝水阻碍了增压后进气的流通截面和流通阻力,导致中冷器冷却能力降低,进气阻力变大,中冷器的冷却能力也被削弱,当冷凝水足够多时,将漫过进气管进入气缸内部,造成柴油机严重故障。所以必须及时将中冷器中的冷凝水排除。
当前,对于中冷器冷凝水通常采用手动阀门,需要定期保养维护时放水,然而柴油机在工作期间,中冷器内部往往已经淤积了大量冷凝水,由于不能时刻对冷凝水进行监控排出,将影响中冷器的冷却效果,增加进气阻力,甚至进入气缸后引起气缸工作异常甚至柴油机熄火,特别是冬季低温寒冷地区,如果冷凝水不及时放出,容易导致中冷器冻裂等严重故障。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该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通过在中冷器的出气端盖内设置带有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的阀门体,利用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根据温度变化产生的收缩或膨胀扭转来带动阀门体旋转,使得阀门体放水孔与出气端盖放水孔相互错开或连通实现对柴油机中冷器的实时排水,不需频繁的放水维护和操作,降低了维护保养强度,避免中冷器内部冷凝水淤积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使用。同时该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保留有人工操作功能,可以随时采用人工方式对其手动放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包括:中冷器出气端盖,其设置在中冷器本体的出气端,该中冷器出气端盖开通有若干出气端盖放水孔和出气口,该中冷器本体中分布有中冷器冷却芯管,该中冷器本体的进气端安装有中冷器进气端盖,该中冷器进气端盖上开设有进气端盖入口;以及自动放水阀,其包括:阀门体和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所述阀门体通过其中心轴能够旋转的穿设在中冷器出气端盖的底部,并沿圆周方向开有若干与出气端盖放水孔对应的阀门放水孔;所述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的外圈末端固定在中冷器出气端盖上,该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的中心部位与阀门体的中心轴连接,所述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根据温度变化收缩或膨胀带动阀门体旋转,使得阀门体放水孔与出气端盖放水孔相互错开或连通。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自动放水阀还包括复位弹簧和限位螺母,所述阀门体通过其中心轴能够旋转的穿设在中冷器出气端盖的底部,并通过复位弹簧顶紧,再通过限位螺母上紧。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中冷器出气端盖的底部对应所述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的部位设置有海水冷却通道,在该海水冷却通道的两端分别为海水进水口和海水出水口。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的外圈末端用紧固螺栓固定在中冷器出气端盖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通过在中冷器的出气端盖内设置带有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的阀门体,利用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根据温度变化产生的收缩或膨胀扭转来带动阀门体旋转,使得阀门体放水孔与出气端盖放水孔相互错开或连通实现对柴油机中冷器的实时排水,不需频繁的放水维护和操作,降低了维护保养强度,避免中冷器内部冷凝水淤积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使用。同时该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保留有人工操作功能,可以随时采用人工方式对其手动放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图1的D-D方向的剖视放大图;
图6为图2的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7阀门关闭状态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9为图7阀门打开状态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阀门关闭状态的仰视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阀门打开状态的仰视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的具体结构包括:中冷器出气端盖4以及设置在该中冷器出气端盖4上的自动放水阀。该自动放水阀带有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的阀门体,利用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根据温度变化产生的收缩或膨胀扭转来带动阀门体旋转,使得阀门体放水孔与出气端盖放水孔相互错开或连通实现对柴油机中冷器的实时排水,不需频繁的放水维护和操作,降低了维护保养强度,避免中冷器内部冷凝水淤积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如图1和图2所示,中冷器出气端盖4设置在中冷器本体3的出气端,其上开设有出气口5,中冷器本体3中分布有中冷器冷却芯管14,其中通海水进行冷却。在中冷器本体3的进气端安装有中冷器进气端盖2,中冷器进气端盖2上开设有进气端盖入口1。当柴油机工作时,增压后的进气经过进气端盖入口1进入中冷器本体3中,经过中冷器冷却芯管14通海水冷却后,再经过中冷器出气端盖4的出气口5流出,进入柴油机进气管中,并最终进入气缸中。增压后的进气经过经过中冷器冷却芯管14的冷却后能够满足柴油机的正常工作需要。
如图4所示,自动放水阀包括:阀门体12、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6、复位弹簧10和限位螺母9。阀门体12通过其中心轴能够旋转的穿设在中冷器出气端盖4的底部,该中心轴末端通过复位弹簧10顶紧,并用限位螺母9上紧,避免阀门体12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沿竖直轴线方向发生窜动,导致不受控制的漏水或漏气。阀门体12沿圆周方向开有若干阀门放水孔16,中冷器出气端盖4与该阀门放水孔16的对应圆周方向上开通有若干出气端盖放水孔7。
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6可以根据温度变化产生收缩或膨胀扭转。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6的外圈末端用紧固螺栓15固定在中冷器出气端盖4上,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6的中心部位与阀门体12的中心轴连接。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6根据温度变化收缩或膨胀扭转时,将带动阀门体12旋转,使得阀门体放水孔16与出气端盖放水孔7相互错开或连通实现对柴油机中冷器的实时排水,不需频繁的放水维护和操作,降低了维护保养强度,避免中冷器内部冷凝水淤积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如图4和图5所示,同时在中冷器出气端盖4的底部对应于感温器6的部位设置有海水冷却通道13,在海水冷却通道13的两端分别为海水进水口8和海水出水口11,用于对感温器6周围的冷凝水进行冷却,使得冷凝水的温度尽量与环境温度接近。
当柴油机工作时,增压后的进气经过进气端盖入口1进入中冷器本体3中,经过中冷器冷却芯管14冷却后,再经过中冷器出气端盖4的出气口5流出,进入柴油机进气管中,并最终进入气缸中。增压后的进气经过经过中冷器冷却芯管14的冷却后虽然满足柴油机的正常工作需要,但是相对于环境温度而言仍然较高,比较高的温度经过中冷器出气端盖4后,加热了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6,感温器6受热后膨胀弹开,并带动阀门体12旋转,使得阀门体放水孔16与出气端盖放水孔7相互错开起到关闭效果,增压后的进气不会因此产生泄露而影响发动机工作。当柴油机工作一段时间后,中冷器本体3中将产生冷凝水,特别是海洋或湖泊环境下,空气湿度较大,更加容易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冷凝水,当冷凝水积蓄较多并覆盖淹没感温器6时,感温器6被冷凝水降温,特别是在海水冷却通道13的冷却作用下,冷凝水的温度被进一步降低,感温器6在短时间内即降温至收缩弹回状态,阀门体12在感温器6遇冷收缩下被带动反方向旋转,阀门体放水孔16与出气端盖放水孔7连通,冷凝水通过连通的通道排出中冷器本体3中,当冷凝水排出之后,感温器6又重新暴漏于增压冷却但仍然高于环境温度的高温气体中,感温器6被加热膨胀弹开,带动阀门体12旋转,使得阀门体放水孔16与出气端盖放水孔7相互错开起到关闭效果。
当柴油机停机后整机温度逐渐降低,中冷器本体3中的增压进气不再流动,其中含有的水蒸气在温度逐渐降低下冷凝析出,淤积在中冷器本体3中,当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时,感温器6将遇冷收缩弹回,并带动阀门体12旋转,阀门放水孔16与出气端盖放水孔7连通,冷凝水排出中冷器本体3中。当柴油机下一次启动工作,中冷器本体3中的温度逐渐升高之后,感温器6再次预热膨胀弹开,并重复感温器6遇热、阀门体12关闭、遇冷凝水感温器6降温后阀门体12打开、冷凝水放水、感温器6再次被加热、阀门体12关闭这样的循环工作状态。亦即有水时阀门体12则放水,没水时阀门体12则关闭。
此外,此自动放水装置不但可以实现自动实时放水,还可以在人工干预下放水,比如因为维修保养或观察的需要,可以人工手动按压限位螺母9,此时,阀门体12将克服复位弹簧10的弹力向上升起,则阀门体12的下端面将与中冷器出气端盖4上对应的密封面分离,冷凝水将通过出气端盖放水孔7直接与外界大气环境连通起到放水效果,取消按压限位螺母9之后,阀门体12可以在复位弹簧10的弹力作用下落座,并依冷凝水的存在与否执行自动打开和关闭操作。
综上,该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通过在中冷器的出气端盖内设置带有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的阀门体,利用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根据温度变化产生的收缩或膨胀扭转来带动阀门体旋转,使得阀门体放水孔与出气端盖放水孔相互错开或连通实现对柴油机中冷器的实时排水,不需频繁的放水维护和操作,降低了维护保养强度,避免中冷器内部冷凝水淤积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使用。同时该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保留有人工操作功能,可以随时采用人工方式对其手动放水。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4)

1.一种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冷器出气端盖,其设置在中冷器本体的出气端,该中冷器出气端盖开通有若干出气端盖放水孔和出气口,该中冷器本体中分布有中冷器冷却芯管,该中冷器本体的进气端安装有中冷器进气端盖,该中冷器进气端盖上开设有进气端盖入口;以及
自动放水阀,其包括:阀门体和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所述阀门体通过其中心轴能够旋转的穿设在中冷器出气端盖的底部,并沿圆周方向开有若干与出气端盖放水孔对应的阀门放水孔;所述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的外圈末端固定在中冷器出气端盖上,该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的中心部位与阀门体的中心轴连接,所述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根据温度变化收缩或膨胀带动阀门体旋转,使得阀门体放水孔与出气端盖放水孔相互错开或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放水阀还包括复位弹簧和限位螺母,所述阀门体通过其中心轴能够旋转的穿设在中冷器出气端盖的底部,并通过复位弹簧顶紧,再通过限位螺母上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出气端盖的底部对应所述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的部位设置有海水冷却通道,在该海水冷却通道的两端分别为海水进水口和海水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螺旋弹簧感温器的外圈末端用紧固螺栓固定在中冷器出气端盖上。
CN201520101010.4U 2015-02-12 2015-02-12 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36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1010.4U CN204436571U (zh) 2015-02-12 2015-02-12 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1010.4U CN204436571U (zh) 2015-02-12 2015-02-12 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36571U true CN204436571U (zh) 2015-07-01

Family

ID=53604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01010.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36571U (zh) 2015-02-12 2015-02-12 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365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5008A (zh) * 2015-02-12 2015-05-06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5008A (zh) * 2015-02-12 2015-05-06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
CN104595008B (zh) * 2015-02-12 2017-03-15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95008A (zh) 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
CN204436571U (zh) 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
CN206889133U (zh) 一种egr冷却器总成
CN103485866B (zh) 涡轮增压发动机
CN205089447U (zh) 发动机中冷器冷凝水的自动排水装置
CN107916983B (zh) 一种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
DE102014200124A1 (de) Einrichtung zum Abführen von Kondensat aus einer Turboladeranordnung
CN211259132U (zh) 压气机蜗壳、压气机和涡轮增压器
CN215489035U (zh) 一种燃气车用中冷器
CN208364181U (zh) 一种蒸汽轮机汽缸夹层加热装置
CN202402201U (zh) 用于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
CN206724781U (zh) 挖泥船用中央冷却器反冲洗装置
CN215109210U (zh) 一种瓦斯发动机进气管自动排冷凝水装置
CN103557613B (zh) 一种低温环境用具有双排汽功能的太阳能保温水箱
CN217762218U (zh) 一种放空管路的止回阀
CN105781711B (zh) 一种海洋平台海水冷却循环舱
CN211253762U (zh) 一种柴油冷却装置
CN212227779U (zh) 一种自然通风空冷凝汽器防冻系统
CN201506249U (zh) 内燃机车中冷水系统冷冻保护装置
CN209116854U (zh) 一种冷却塔用防冻冷凝器
CN207990181U (zh) 一种侧装结构蒸汽疏水阀
CN219432543U (zh) 一种热环流呼吸阀
CN212431423U (zh) 一种水盘管防冻结构
CN205089448U (zh) 发动机中冷器冷凝水的自动排水装置
CN202610873U (zh) 一种液压抓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