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32583U - 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32583U CN204432583U CN201520056937.0U CN201520056937U CN204432583U CN 204432583 U CN204432583 U CN 204432583U CN 201520056937 U CN201520056937 U CN 201520056937U CN 204432583 U CN204432583 U CN 2044325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tomobile
- buffer beam
- automobile buffer
- crumple groove
- collision preve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梁,其中,所述汽车防撞梁上形成有溃缩槽,所述溃缩槽沿所述汽车防撞梁的宽度方向凹入,且所述溃缩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汽车防撞梁的高度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在受到碰撞时吸能效果优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撞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尤其是乘用车)保有量的增多,在交通环境建设速度落后于汽车增速以及人们驾车习惯不佳或守法观念的不强的情况下,交通事故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在交通事故中,低速碰撞是最容易发生的一种事故形式,所以低速碰撞交通事故形式已引起全球各个国家及地区的高度重视,由一些组织,诸如国家高速交通管理机构(NHTSA)、高速安全保险协会(IIHS)和汽车维修研究理事会(RCAR)已经建立了各种低速性能要求规范。
在低速碰撞发生后,要求碰撞车辆车体结构损坏最小、且便于维修更换,以降低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现有技术中的汽车防撞梁结构抗弯能力较弱,在碰撞过程中防撞梁变形量过大,会对后围、地板造成破坏,而且此种防撞梁系统吸能效果差,吸能能力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在受到碰撞时吸能效果优良的汽车防撞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防撞梁,其中,所述汽车防撞梁上形成有溃缩槽,所述溃缩槽沿所述汽车防撞梁的宽度方向凹入,且所述溃缩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汽车防 撞梁的高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溃缩槽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溃缩槽分别靠近所述汽车防撞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关于所述汽车防撞梁的中段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防撞梁上还形成有长槽,所述长槽沿所述汽车防撞梁的宽度方向凹入,且所述长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汽车防撞梁的长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防撞梁形成为具有翻边的槽形梁。
进一步的,所述溃缩槽和长槽分别位于所述汽车防撞梁的碰撞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防撞梁为弧形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具有以下优势:
所述汽车防撞梁上形成的溃缩槽沿所述汽车防撞梁的宽度方向凹入,且溃缩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汽车防撞梁的高度方向一致,因此当该汽车防撞梁受到碰撞(例如受到车辆低速碰撞)时,汽车防撞梁可以有效地通过溃缩槽进行更大程度的形变,从而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受到碰撞时吸能效果优良的汽车防撞结构,该汽车防撞结构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防撞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包括汽车纵梁和中间连接板,所述中间连接板为汽车前围内板或汽车后围内板,其中,所述汽车防撞结构还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汽车防撞梁,所述汽车防撞梁通过所述中间连接板与所述汽车纵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纵梁通过连接板组件连接至所述中间连接板的连接部,所述汽车防撞梁通过汽车防撞梁连接板连接至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汽车纵梁上部和下部的第一连接板件和第二连接板件,所述第一连接板件和第二连接板件中的至少 一者为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的垂直于所述汽车纵梁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所述楔形结构的大端靠近所述汽车防撞梁,所述楔形结构的小端远离所述汽车防撞梁。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防撞梁为汽车后防撞梁,所述中间连接板为汽车后围内板。
所述汽车防撞结构与上述汽车防撞梁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汽车防撞结构的局部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汽车防撞结构的局部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汽车防撞结构的局部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溃缩槽,2-长槽,3-碰撞面,4-汽车纵梁,5-中间连接板,6-第一连接板件,7-第二连接板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防撞梁,其中,该汽车防撞梁上形成有溃缩槽1,溃缩槽1沿汽车防撞梁的宽度方向W(从图3可以清楚地看出)凹入,且溃缩槽1的长度方向L1与汽车防撞梁的高度方向一致。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防撞梁上形成的溃缩槽1沿汽车防撞梁的宽度方向W凹入,且溃缩槽1的长度方向L1与汽车防撞梁的高度方向(很好理解的是,该高度方向一般指汽车防撞梁处于正常安装状态时相对于地面的竖直方向)一致,因此当该汽车防撞梁受到碰撞(例如受到车辆低速碰撞)时,汽车防撞梁可以有效地通过溃缩槽1进行更大程度的形变,从而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
虽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溃缩槽1的具体数量和位置并不受特别的限制,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溃缩槽1可以为多个,且多个溃缩槽1分别靠近汽车防撞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关于汽车防撞梁的中段对称设置,溃缩槽1在数量上为多个可以使汽车防撞梁具有更大的形变能力,而将溃缩槽1设计为对称设置可以使汽车防撞梁在碰撞时的形变更为规整,且提高了汽车防撞梁的工艺性。
此外,汽车防撞梁上还形成有长槽2,长槽2沿汽车防撞梁的宽度方向W凹入,且长槽2的长度方向L2与汽车防撞梁的长度方向一致,该长槽也能够在汽车防撞梁受到碰撞时使汽车防撞梁有效地通过长槽2进行更大程度的形变,从而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且该长槽2的具体数量和位置也不受特别的限制。
优选地,汽车防撞梁形成为具有翻边的槽形梁,翻边可以提高汽车防撞梁的抗弯能力
以上提到的溃缩槽1和长槽2可以分别位于汽车防撞梁的碰撞面3上, 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溃缩槽1和长槽2分别位于汽车防撞梁的碰撞面3的背面上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另外,汽车防撞梁优选为弧形梁,这样极大地增强了该汽车防撞梁的抗弯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防撞结构,该汽车防撞结构包括汽车纵梁4和中间连接板5,中间连接板5为汽车前围内板或汽车后围内板,其中,该汽车防撞结构还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汽车防撞梁,汽车防撞梁通过中间连接板5与汽车纵梁4连接,当汽车防撞梁受到碰撞时。
具体地,汽车纵梁4可以通过连接板组件连接至中间连接板5的连接部,汽车防撞梁可以通过汽车防撞梁连接板连接至中间连接板5的连接部。
更具体地,连接板组件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汽车纵梁4上部和下部的第一连接板件6和第二连接板件7,第一连接板件6和第二连接板件7可以分别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至中间连接板5的连接部,当汽车防撞梁受到碰撞时,碰撞力依次经过防撞梁连接板、中间连接板5和连接板组件传递至汽车纵梁4,进而通过汽车纵梁4将碰撞力传递到整个车身而使整车运动。此外,第一连接板件6和第二连接板件7中的至少一者可以为楔形结构,楔形结构的垂直于汽车纵梁4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楔形结构的大端靠近汽车防撞梁,楔形结构的小端远离汽车防撞梁,换言之,该楔形结构自其靠近汽车防撞梁的一端向其远离汽车防撞梁的一端逐渐变小(该楔形结构沿垂直于汽车纵梁4的长度方向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小),如此一来,一旦汽车防撞梁将受到的冲击力传递给该楔形结构时,由于截面面积越大,承受冲击力也越大,所以该楔形结构的靠近汽车防撞梁的位置将承受更大的冲击力,而该楔形结构的远离汽车防撞梁的位置将承受更小的冲击力,这样也符合冲击力在传递过程中逐渐衰减的实际情况,即,该楔形结构极大地适应于实际碰撞情况,这无疑 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防撞结构的实用价值。
优选地,以上提到的汽车防撞梁具体为汽车后防撞梁,中间连接板5具体为汽车后围内板,当然,本实用新型显然不限于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防撞梁上形成有溃缩槽(1),所述溃缩槽(1)沿所述汽车防撞梁的宽度方向(W)凹入,且所述溃缩槽(1)的长度方向(L1)与所述汽车防撞梁的高度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槽(1)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溃缩槽(1)分别靠近所述汽车防撞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关于所述汽车防撞梁的中段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防撞梁上还形成有长槽(2),所述长槽(2)沿所述汽车防撞梁的宽度方向(W)凹入,且所述长槽(2)的长度方向(L2)与所述汽车防撞梁的长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防撞梁形成为具有翻边的槽形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槽(1)和长槽(2)分别位于所述汽车防撞梁的碰撞面(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防撞梁为弧形梁。
7.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包括汽车纵梁(4)和中间连接板(5),所述中间连接板(5)为汽车前围内板或汽车后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防撞结构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防撞梁,所述汽车防撞梁通过所述中间连接板(5)与所述汽车纵梁(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纵梁(4)通过连接板组件连接至所述中间连接板(5)的连接部,所述汽车防撞梁通过汽车防撞梁连接板连接至所述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汽车纵梁(4)上部和下部的第一连接板件(6)和第二连接板件(7),所述第一连接板件(6)和第二连接板件(7)中的至少一者为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的垂直于所述汽车纵梁(4)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所述楔形结构的大端靠近所述汽车防撞梁,所述楔形结构的小端远离所述汽车防撞梁。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防撞梁为汽车后防撞梁,所述中间连接板(5)为汽车后围内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56937.0U CN204432583U (zh) | 2015-01-27 | 2015-01-27 | 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56937.0U CN204432583U (zh) | 2015-01-27 | 2015-01-27 | 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32583U true CN204432583U (zh) | 2015-07-01 |
Family
ID=53600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56937.0U Active CN204432583U (zh) | 2015-01-27 | 2015-01-27 | 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3258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16757A (zh) * | 2019-05-29 | 2019-08-13 | 溧阳市力士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防碰撞能力好的汽车后围内板 |
-
2015
- 2015-01-27 CN CN201520056937.0U patent/CN20443258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16757A (zh) * | 2019-05-29 | 2019-08-13 | 溧阳市力士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防碰撞能力好的汽车后围内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288079U (zh) | 一种白车身下车体连接件 | |
CN106985777B (zh) | 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 | |
CN203580854U (zh) | 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 | |
CN205168397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WO2016148635A1 (en) | Progressive crash box member and its arrangement | |
CN206141484U (zh) | 一种铝合金保险杠防撞梁 | |
CN105730386A (zh) |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 |
US9988061B2 (en) | Rail vehicle with a deformation zone | |
CN106882144A (zh) | 一种车辆撞梁总成和车辆防撞结构 | |
CN205574062U (zh) | 一种汽车的门槛结构 | |
CN205059492U (zh) | 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 | |
CN204432583U (zh) | 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 |
CN204750065U (zh) | 一种安全保险杠 | |
CN102390433A (zh) | 汽车的碰撞吸能结构 | |
CN203974727U (zh) | 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 | |
CN103057497A (zh) |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 |
CN207670354U (zh) | 一种车辆的保险杠横梁总成 | |
CN205468916U (zh) |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 |
CN204846054U (zh) | 一种汽车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结构 | |
US20070252397A1 (en) | Bumper-beam for an automobile | |
CN207078104U (zh) | 一种蜂窝斜面结构吸能盒 | |
CN2920784Y (zh) | 一种汽车副车架吸能盒 | |
CN202944299U (zh) | 一种机动车前防撞梁结构 | |
CN204587047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前地板上加强梁总成 | |
CN206510868U (zh) | 轻型皮卡前防撞梁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