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04386U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04386U
CN204404386U CN201420853054.8U CN201420853054U CN204404386U CN 204404386 U CN204404386 U CN 204404386U CN 201420853054 U CN201420853054 U CN 201420853054U CN 204404386 U CN204404386 U CN 204404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pace
negative pressure
sensor
dust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530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防圣行
丰福达也
小西良
上原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04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04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灰尘传感器,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且能基于实际的空气洁净度进行适当的运转,可靠性高。空气净化器包括HPEA过滤器、灰尘传感器、以使空气经过HEPA过滤器的方式产生空气流的风扇、基于灰尘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使风扇的转速变化的控制单元以及包围构件。灰尘传感器具有空气的入口及出口,并对经过内部空间的灰尘进行检测。包围构件在灰尘传感器的入口周围形成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与灰尘传感器的检测对象空间连通,并且经由灰尘传感器的入口而与灰尘传感器的内部空间连通。在包围构件上设置有旁通孔,该旁通孔能使空气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向因风扇运转而产生的负压空间流动。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灰尘传感器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包括将空气从外部取入并对在内部空间内移动的灰尘进行检测的灰尘传感器的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根据基于灰尘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获知的空气的洁净度,来对用于使空气经过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净化用过滤器的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并高效地将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空气保持洁净。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4-13772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包括灰尘传感器的空气净化器,其中,上述灰尘传感器利用加热器的热在内部空间内产生空气对流,且利用产生的空气流动将空气从外部取入内部空间,并对经过内部空间的灰尘进行检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4-137725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4-137725号公报)中公开的灰尘传感器由于利用因加热器的热而产生的空气的对流来将空气从外部取入内部空间,因此,将空气吸入内部空间的力较小,要花费时间才能检测到在远离灰尘传感器的位置处产生的灰尘。因而,在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空气洁净度变化的把握上需要很长的时间,有可能使得空气净化器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变差。
与此相对的是,利用用于使空气经过空气净化用过滤器的风扇的吸引力,来将空气取入灰尘传感器的内部空间,在使空气从内部空间的入口朝向出口流动的情况下,风扇的吸引力比较大,因此,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检测到远离灰尘传感器的位置处产生的灰尘。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风扇的吸引力通过风扇的转速控制而变化,经过灰尘传感器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的量也发生变化,因此,在空气的洁净度的判断上容易产生错误。因而,存在基于灰尘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的空气净化器的运转对于实际的空气洁净度来说不恰当这样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该空气净化器包括将空气从外部取入内部空间并对经过内部空间的灰尘进行检测的灰尘传感器,上述空气净化器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且能基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实际的空气洁净度进行适当的运转,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空气净化器包括空气净化用过滤器、灰尘传感器、风扇、风扇控制部及包围构件。灰尘传感器具有空气的入口及出口,并对与空气一起经过内部空间的灰尘进行检测。风扇以使空气经过空气净化用过滤器的方式产生空气流。风扇控制部基于灰尘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使风扇的转速变化。包围构件在灰尘传感器的入口周围形成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与灰尘传感器的检测对象即空气所在的检测对象空间连通,并且经由灰尘传感器的入口而与灰尘传感器的内部空间连通。在包围构件上设置有流路,该流路使空气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向因风扇运转而产生的负压空间流动。
在此,通过在形成与检测对象空间连通的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的包围构件上设置供空气向因风扇运转而产生的负压空间流动的流路,从而能将检测对象空间的远离灰尘传感器的位置处的空气迅速地取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因而,能容易地将检测对象空间的远离灰尘传感器的位置处的空气迅速地引导到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连通的灰尘传感器的内部空间。此外,由于流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的空气经由形成于包围构件的流路主要流入负压空间,因此,与使用风扇的吸引力将空气取入灰尘传感器的内部空间的情况相比,在风扇的转速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经过灰尘传感器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的量也不容易发生变化。因而,容易基于灰尘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准确地掌握空气的洁净度。也就是说,在此能实现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且能基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实际的空气洁净度来适当地对将空气引导到空气净化用过滤器的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的、可靠性高的空气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方面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灰尘传感器的出口与负压空间连通。
在此,由于灰尘传感器的出口和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与相同空间连通,因此,容易使灰尘传感器的入口及出口的压力相同。因而,在灰尘传感器的内部空间中,不容易产生以灰尘传感器的入口与出口的压力差为起因的空气的流动,即便风扇的转速变化而使负压空间的压力发生变化,经过灰尘传感器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的量也不容易发生变化。其结果是,能基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实际的空气洁净度来适当地对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方面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灰尘传感器的出口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连通。
在此,由于灰尘传感器的出口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连通,因此,容易使灰尘传感器的入口及出口的压力相同。因而,在灰尘传感器的内部空间中,不容易产生以灰尘传感器的入口与出口的压力差为起因的空气的流动,即便风扇的转速变化而使负压空间的压力发生变化,经过灰尘传感器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的量也不容易发生变化。其结果是,能基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实际的空气洁净度来适当地对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灰尘传感器具有热源,该热源在内部空间内以使空气从入口朝向出口流动的方式产生空气的对流。
在此,通过在灰尘传感器中设置产生空气的对流的热源,从而能容易地使空气以恒定速度经过内部空间。因而,容易基于灰尘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准确地掌握空气的洁净度。其结果是,能基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实际的空气洁净度来适当地对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在包围构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与检测对象空间连通的空气取入孔。各空气取入孔的最小宽度比流路的最小宽度小。
在此,由于将空气从检测对象空间取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的空气取入孔的最小宽度比形成于包围构件的流路的最小宽度小,因此,比流路的最小宽度大的灰尘不容易被引导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因而,能抑制设于包围构件的流路被灰尘堵塞。其结果是,能容易维持将检测对象空间的远离灰尘传感器的位置处的空气引导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的空气流动,并能容易地以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的方式对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包围构件包括形成为能装拆的盖。设于包围构件的流路形成在通过拆下盖便能进入的位置处。
在此,由于设于包围构件的流路形成在通过将能装拆的盖拆下便能进入的位置处,因此,即便设于包围构件的流路被灰尘堵塞,也能容易地清除灰尘。因而,能容易维持将检测对象空间的远离灰尘传感器的位置处的空气引导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的空气流动,并能容易地以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的方式对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负压空间包括第一负压空间和第二负压空间。第一负压空间供经过空气净化用过滤器后的空气流动。第二负压空间与第一负压空间及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连通,并通过分隔构件与第一负压空间分隔开。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经由设于包围构件的流路和形成于分隔构件的连通孔,且不经由空气净化用过滤器,而与第一负压空间连通。
在此,通过使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不经由空气净化过滤器而与比空气净化用过滤器更靠风扇一侧的负压空间连通,从而能确保较强的吸引力。因而,容易将检测对象空间的远离灰尘传感器的位置处的空气迅速地取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其结果是,能以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的方式对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空气净化器中,通过在形成与检测对象空间连通的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的包围构件上设置供空气向因风扇运转而产生的负压空间流动的流路,从而能将检测对象空间的远离灰尘传感器的位置处的空气迅速地取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因而,能容易地将检测对象空间的远离灰尘传感器的位置处的空气迅速地引导到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连通的灰尘传感器的内部空间。此外,由于流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的空气经由形成于包围构件的流路主要流入负压空间,因此,与使用风扇的吸引力将空气取入灰尘传感器的内部空间的情况相比,在风扇的转速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经过灰尘传感器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的量也不容易发生变化。因而,容易基于灰尘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准确地掌握空气的洁净度。也就是说,在此能实现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且能基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实际的空气洁净度来适当地对将空气引导到空气净化用过滤器的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的、可靠性高的空气净化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的空气净化器中,能基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实际的空气洁净度,来适当地对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及第六方面的空气净化器中,能容易维持将检测对象空间的远离灰尘传感器的位置处的空气引导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的空气流动,并能容易地以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的方式对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空气净化器中,能以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的方式对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空气净化器的、与空气净化功能及加湿功能相关的主要结构的图。
图3是图1的空气净化器的示意框图。
图4是示意表示图1的空气净化器的灰尘传感器周边的结构的图。图4示意地示出了将图1的空气净化器的灰尘传感器部分在沿图1中的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扩展的截面A处剖切后得到的状态。
(符号说明)
10  空气净化器
22  HEPA过滤器(空气净化用过滤器)
40  风扇
50  控制单元(风扇控制部)
60  灰尘传感器
61  入口
62  内部空间
63  出口
64  加热器(热源)
70  包围构件
71  盖
71a  空气取入孔
72a  旁通孔(流路)
73  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
81  负压空间
81a  第一负压空间
81b  第二负压空间
82  分隔构件
82a  连通孔
Sd  检测对象空间
W1  最小宽度(空气取入孔的最小宽度)
W2  最小宽度(流路的最小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10进行说明。另外,空气净化器10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一例,其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1)整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10的示意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收容在空气净化器10内部的、与空气净化器10的空气净化功能及加湿功能相关的主要结构的图。图3是空气净化器10的示意框图。
以下,对空气净化器10的示意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使用“上”、“下”、“左”、“右”、“正面(前)”、“背面(后)”这样的表示方向的语句的情况,但这种表达在没有特别否定的情况下是基于图1所示的方向。
空气净化器10是图1这样的地面放置型(日文:床置型)的装置。空气净化器10设置在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内。空气净化器10具有从取入装置内部的空气去除空气中的灰尘的空气净化功能。此外,空气净化器10具有对去除灰尘后的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功能。
如图1至图3所示,空气净化器10主要包括壳体11、空气净化用单元20、加湿单元30、风扇40、控制单元50及灰尘传感器60。此外,空气净化器10如后所述包括包围构件70,该包围构件70在灰尘传感器60的入口61周围形成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参照图1及图4)。
(2)详细结构
(2-1)壳体
壳体11将空气净化用单元20、加湿单元30、风扇40、控制单元50及灰尘传感器60等结构收容在内部。
在壳体11上形成有吸入口12和吹出口13,其中,上述吸入口12用于将空气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取入,上述吹出口13用于将去除灰尘后的(在加湿运转中进一步加湿后的)空气吹出到室内(参照图1)。
(2-2)空气净化用单元
空气净化用单元20是用于去除空气中的灰尘并且将空气中的异味成分等吸附并分解的单元。
如图2所示,空气净化用单元20主要具有预滤器21、HEPA过滤器22及除臭元件23。预滤器21、HEPA过滤器22及除臭元件23从正面侧朝向背面侧依次配置在壳体11内。从壳体11的吸入口12取入的空气首先被送到空气净化用单元20,在空气净化用单元20中依次经过预滤器21、HEPA过滤器22、除臭元件23。
预滤器21是用于捕捉空气中的比较大的灰尘的过滤器。HEPA(高效微粒空气: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过滤器22是空气净化用过滤器的一例。HEPA过滤器22将经过了预滤器21的空气中的细微的灰尘捕捉。空气中的灰尘主要通过预滤器21及HEPA过滤器22去除。
除臭元件23含有活性炭等,其将经过了预滤器21及HEPA过滤器22的空气中的异味及有害气体吸附并分解。
(2-3)加湿单元
加湿单元30是用于将水供给到经过加湿单元30的空气并进行加湿的单元。
加湿单元30配置在壳体11内的、比空气净化用单元20更靠背面侧的位置处。加湿单元30配置在因风扇40运转而产生的壳体11内的主要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空气净化用单元20的下游侧的位置处。
加湿单元30主要具有水盘31和加湿转子32(参照图2)。水盘31是贮存用于供给到经过了空气净化用单元20的空气中的水(用于加湿的水)的贮存容器。另外,在壳体11内设置有将水供给到水盘31的水箱(未图示)。加湿转子32构成为能通过电动机32a(参照图3)而旋转。加湿转子32主要具有:汲水部(未图示),该汲水部汲取水盘31内的水;以及加湿过滤器(未图示),该加湿过滤器将被汲水部汲取的水吸附。
对加湿转子32的功能进行简单说明。当使电动机32a(参照图3)旋转时,加湿转子32的汲水部旋转,汲取水盘31内的水。通过汲水部汲取的水被供给到同样旋转着的加湿转子32的加湿过滤器。被汲水部供给了水的加湿过滤器处于吸附了水分的状态。经过了空气净化用单元20的空气的一部分会经过旋转着的加湿过滤器。经过吸附了水分的加湿过滤器的空气在被从加湿过滤器中供给水后而被加湿。这样,加湿转子32对经过了空气净化用单元20的空气进行加湿。
(2-4)风扇
风扇40安装于壳体11的背面侧。风扇40配置在因风扇40运转而产生的壳体11内的主要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加湿单元30的下游侧的位置处。
风扇40具有将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空气经由吸入口12取入壳体11内,并使空气经过空气净化用单元20及加湿单元30的功能。也就是说,风扇40产生空气流,以使空气经过包括作为空气净化用过滤器的HEPA过滤器22的空气净化用单元20、加湿单元30。此外,风扇40具有将经过了空气净化用单元20及加湿单元30后的空气经由吹出口13排出到壳体11外部的功能。
风扇40是西洛克风扇。当通过风扇电动机40a(参照图3)使风扇40的叶轮41(参照图2)旋转时,经过了空气净化用单元20及加湿单元30的空气被从前方侧吸入风扇40,并将行进方向改变为朝向上方(参照图2),并从设于壳体11上部的吹出口13向上方吹出。
风扇40是转速可变的。换言之,风扇电动机40a是转速可变的。风扇电动机40a的转速通过后述的控制单元50(参照图3)控制。
(2-5)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50是用于对空气净化器1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单元。
控制单元50是具有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 ing Unit)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等存储器的微型计算机。
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50主要与灰尘传感器60、风扇电动机40a、电动机32a及操作部51电连接。操作部51起到接受来自用户的各种指令(例如,空气净化器10的运转/停止指令、加湿运转的执行/停止指令等)的输入部的作用。此外,操作部51起到通过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等来显示空气净化器10的运转状态的显示部的作用。
控制单元50通过执行储存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基于输入到操作部51的各种指令、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等,来对风扇电动机40a、电动机32a等空气净化器10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
例如,在操作部51接受到空气净化器10的运转指令时,控制单元50对风扇电动机40a进行驱动。此外,例如,在操作部51接受到加湿运转的执行指令时,控制单元50对电动机32a进行驱动。
此外,控制单元50基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来使风扇40的转速、也就是风扇电动机40a的转速变化。也就是说,控制单元50是风扇控制部的一例。具体来说,控制单元50由于基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来使风扇电动机40a的转速变化,因此,进行以下这样的处理。
控制单元50基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计算出空气的洁净度。在此所说的空气的洁净度是用灰尘传感器60检测出灰尘的时间占规定时间的比例表示的值。控制单元50通过将计算出的空气的洁净度与阈值进行比较,以四个阶段判断空气的清洁水平。在控制单元50中,对于每个空气的清洁水平,储存不同的值作为风扇电动机40a的转速。空气的清洁水平越低(空气的洁净度越低(灰尘传感器60检测出灰尘的时间占规定时间的比例越大)),便将储存在控制单元50中的风扇电动机40a的转速确定为越大的值。控制单元50对风扇电动机40a进行控制,以使风扇电动机40a以与所判断的空气的清洁水平相应的转速旋转。
(2-6)灰尘传感器
灰尘传感器60是将空气从检测对象空间Sd(参照图4)、即空气净化器10的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取入内部空间62,并对与空气一起经过内部空间62的灰尘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灰尘传感器60设置在壳体11的侧面一侧(在此为右侧面一侧)的位置处。灰尘传感器60将空气经由安装在壳体11的右侧面的空气取入孔71a、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及空气的入口61取入到内部空间62中(参照图4),其中,上述空气取入孔71a形成在后述包围构件70所包括的盖71上,上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由包围构件70形成,上述空气的入口61设于灰尘传感器60。灰尘传感器60对与空气一起经过内部空间62的灰尘进行检测。经过内部空间62的空气从设于灰尘传感器60的空气的出口63排出到灰尘传感器60外。
灰尘传感器60是按以下方式对灰尘进行检测,并将表示检测出灰尘的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50的传感器。
灰尘传感器60具有未图示的发光元件和接受光元件。发光元件将光发射到检测对象即空气所经过的内部空间62。接受光元件配置在无法直接接受到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位置处。但是,接受光元件配置在当在经过内部空间62的空气中含有灰尘的情况下能接受到与灰尘碰撞而散射的光的位置处。灰尘传感器60在接受光元件没有接受到光时输出H电平(高电平)的信号,在接受光元件接受到光时输出L电平(低电平)的信号。控制单元50使用从灰尘传感器60接受到L电平的信号的时间在规定时间中的比例来计算出空气的洁净度。
另外,若经过内部空间62的空气的速度变化,由于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内部空间62的空气的量变化,因此,即便空气中实际的灰尘的浓度没有变化,灰尘传感器60检测出灰尘的时间在规定时间中的比例也会变化。因而,因经过内部空间62的空气的速度变化的影响,有可能在基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计算出的空气洁净度与实际的空气洁净度之间出现不一致。因此,灰尘传感器60按以下的方式对经过内部空间62的空气的速度变化进行抑制。
灰尘传感器60具有加热器64,来作为将空气取入内部空间62,并在内部空间62内以使空气从入口61朝向出口63流动的方式产生空气的对流的热源。如后所述,由于与入口61连通的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和与出口63连通的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处于大致相同的压力,因此,基本不会产生以入口61与出口63间的压力差为起因的内部空间62内的空气流动。其结果是,在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中流动的空气流动主要是因由电动机64产生的空气的对流而产生的流动,通过将加热器64控制到相同温度,从而使空气在内部空间62中以恒定速度流动。
在灰尘传感器60中,形成有用于插入清扫件的维护孔65,其中,上述清扫件用于去除上述发光元件及接受光元件的透镜的污垢。清扫件以穿过形成于后述的包围构件70的孔72a及维护孔65的方式被插入。另外,光穿过孔72c及维护孔65进入内部空间62,为了避免灰尘传感器60误检测出灰尘,在空气净化器10的运转中,盖71安装于壳体11以避光。
(2-7)灰尘传感器的周边结构
以下,对空气净化器10的灰尘传感器60周边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后所述,在灰尘传感器60周边配置有用于形成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及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的包围构件70。此外,如后所述,在灰尘传感器60的周边,形成有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及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连通的负压空间81。
包围构件70主要具有盖71和壳体侧构件72。
盖71是以将形成于壳体11的右侧壁的、朝向壳体11的内部侧凹陷(若按照图1中限定的方位,则朝向左侧凹陷)的凹部75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1的右侧壁的构件。盖71构成为与壳体11可装拆,从而在对灰尘传感器60的发光元件及接受光元件的透镜进行清扫时、或是在对后述的旁通孔72a进行清扫时能拆下。
壳体侧构件72是壳体11的一部分,为包围形成于壳体11右侧壁的凹部75的壁面,其是用于限定凹部75的构件。在壳体侧构件72上形成有开口,以与从右方对壳体11进行观察时位于凹部75里侧(若按照图1中规定的方位,则位于凹部75的右侧)的、用于配置灰尘传感器60的空间连通。具体来说,在从右方对壳体11进行观察时,在位于壳体侧构件72里侧的面(若按照图1中规定的方位,则为配置于凹部75右侧的面)的下部,形成有与灰尘传感器60的入口61连通的开口72d(参照图4)。此外,在从右方对壳体11进行观察时,在位于壳体侧构件72里侧的面(若按照图1中规定的方位,则为配置于凹部75右侧的面)的上部,形成有与灰尘传感器60的出口63连通的开口72e(参照图4)。在壳体侧构件72的配置于凹部75下侧的面上,形成有作为使空气向后述的负压空间81流动的流路的旁通孔72a(参照图4)。此外,在壳体侧构件72的、配置于凹部75上侧的面上,形成有与负压空间81连通的连通孔72b(参照图4)。旁通孔72a及连通孔72b在此分别仅形成有一个,但不限定于此,根据需要也可以形成多个。
旁通孔72a及连通孔72b均是形成为正方形的孔。旁通孔72a及连通孔72b形成在通过拆下盖71便能进入的位置处。换言之,旁通孔72a及连通孔72b形成在通过拆下盖71便能目视、且能使用清扫件等进行清扫的位置处。盖71的空气取入孔71a的最小宽度W1(在此为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比旁通孔72a的宽度W2(形成为正方形的旁通孔72a的一条边的长度)小(参照图4)。
如后所述,旁通孔72a是用于使从盖71的空气取入孔71a流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的空气向负压空间81流动的流路。为了将空气顺畅地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向负压空间81引导,将旁通孔72a的宽度W2设置得足够大,以使旁通孔72a中的空气阻力不会变大。
若盖71安装于壳体11的右侧壁,则由包围构件70、即盖71及壳体侧构件72来形成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及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
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是形成于灰尘传感器60的入口61周围的空间。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经由在盖71上形成的两个空气取入孔71a,而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对象即空气所在的检测对象空间Sd(即,空气净化器10的空气净化的对象的空气所在的空间)连通。另外,如图1所示,空气取入孔71a是以前后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矩形的孔。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经由形成于壳体侧构件72的开口72d及灰尘传感器60的入口61,而与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连通。另外,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经由设于壳体侧构件72的旁通孔72a,而与后述的负压空间81连通。当风扇40运转时,空气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经过旁通孔72a流入负压空间81。由于产生这种空气流动,因此,能容易地将检测对象空间Sd的距灰尘传感器60比较远的位置处的空气经由形成于盖71的空气取入孔71a取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另外,从空气取入孔71a流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的空气主要、例如2/3以上的空气从旁通孔72a流入负压空间81。
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是形成于灰尘传感器60的出口63周围的空间。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不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对象即空气所在的检测对象空间Sd直接连通。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经由形成于壳体侧构件72的开口72e及灰尘传感器60的出口63,而与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连通。另外,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经由设于壳体侧构件72的连通孔72b,而与后述的负压空间81连通。也就是说,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及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均与负压空间81(同一空间)连通。因而,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及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的压力容易变成相等。因此,在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基本不会产生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与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间的压力差为起因的空气流动。
负压空间81是因风扇40运转而比检测对象空间Sd的压力低(处于负压)的空间。
负压空间81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和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连通。负压空间81包括第一负压空间81a和第二负压空间81b。
第一负压空间81a是供利用风扇40从壳体11的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经过的空间。具体来说,第一负压空间81a是供从吸入口12吸入并经过了包括HEPA过滤器22的空气净化用单元20后的空气流动的空间。更具体来说,第一负压空间81a是在从吸入口12向吹出口13流动的壳体11内的空气的主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空气净化用单元20的下游侧且位于加湿单元30的上游侧的空间。第一负压空间81a因风扇40运转而比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对象即空气所在的检测对象空间Sd的压力低(相对于检测对象空间Sd处于负压)。第一负压空间81a由于是空气阻力比较大的、比预滤器21、HEPA过滤器22及除臭元件23更靠风扇40一侧的空间,因此,其压力比吸入口12与空气净化用单元20间的空间的压力低(负压的程度大)。
第二负压空间81b是与第一负压空间81a及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连通的空间。此外,第二负压空间81b是经由形成于壳体侧构件72的连通孔72b也与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连通的空间。第二负压空间81b通过分隔构件82而与第一负压空间81a分隔开。第二负压空间81b经由形成于分隔构件82的连通孔82a而与第一负压空间81a连通。此外,第二负压空间81b经由旁通孔72a而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连通。也就是说,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经由旁通孔72a和连通孔82a而与第一负压空间81a连通。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不经由HEPA过滤器22,而与第一负压空间81a连通。
(3)空气净化器的动作
对空气净化器10的动作、特别是基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的空气净化器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通过电动机的旋转而使风扇40旋转时,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对象即空气所在的检测对象空间Sd相同的空间)的空气经由壳体11的吸入口12而流入壳体11内。另外,控制单元50根据基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判断出的空气的清洁水平,来对风扇40的转速(即,风扇电动机40a的转速)进行控制。控制单元50以空气的清洁水平越低(基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计算出的空气洁净度越低),风扇电动机40a的转速越大的方式对风扇电动机40a进行控制。
在经由流入口12流入壳体11内的空气经过空气净化用单元20时,从空气中去除灰尘及异味等。在空气净化器10执行加湿运转的情况下,经过空气净化用单元20后的空气在经过加湿单元30时被供给水分,而被加湿。经过了空气净化用单元20及加湿单元30的空气从前方侧流入风扇40。流入了风扇40的空气的行进方向通过风扇40转换为朝向上方。从风扇40朝向上方行进的空气向吹出口13引导,吹出到壳体11的外部,并返回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
(4)特征
(4-1)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10包括:作为空气净化用过滤器的HEPA过滤器22、灰尘传感器60、风扇40、作为风扇控制部的控制单元50以及包围构件70。灰尘传感器60具有空气的入口61及出口63,并对与空气一起经过内部空间62的灰尘进行检测。风扇40产生空气流,以使空气经过包括HEPA过滤器22的空气净化用单元20。控制单元50基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使风扇40的转速变化。包围构件70在灰尘传感器60的入口61周围形成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对象即空气所在的检测对象空间Sd连通,并且经由灰尘传感器60的入口61而与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连通。在包围构件70的壳体侧构件72上,设置有旁通孔72a,以作为供空气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向因风扇40运转而产生的负压空间81流动的流路。
在此,通过在形成与检测对象空间Sd连通的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的包围构件70(具体来说是包围构件70所包括的壳体侧构件72)上设置供空气向因风扇40的运转而产生的负压空间81流动的旁通孔72a,从而能将检测对象空间Sd的远离灰尘传感器60的位置处的空气迅速地取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因而,能容易地将检测对象空间Sd的远离灰尘传感器60的位置处的空气迅速地引导到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连通的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此外,由于流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的空气经由形成于包围构件70的旁通孔72a主要流入负压空间81,因此,与使用风扇40的吸引力将空气取入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的情况相比,在风扇40的转速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经过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的空气的量也不容易发生变化。因而,容易基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准确地掌握空气的洁净度。也就是说,在此能实现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且能基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实际的空气洁净度来适当地对将空气引导到包括HEPA过滤器22的空气净化用单元20的风扇40的转速进行控制的、可靠性高的空气净化器10。
(4-2)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10中,灰尘传感器60的出口63与负压空间81连通。
在此,由于灰尘传感器60的出口63和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与相同空间(负压空间81、更具体来说是第二负压空间81b)连通,因此,灰尘传感器60的入口61及出口63的压力容易变得相同。因而,在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中,不容易产生以灰尘传感器60的入口61与出口63的压力差为起因的空气的流动,即便风扇40的转速变化而使负压空间81的压力发生变化,经过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的空气的量也不容易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在空气净化器10中,能基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实际的空气洁净度来适当地对风扇40的转速进行控制。
(4-3)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10中,灰尘传感器60具有加热器64,该加热器64作为在内部空间62内以使空气从入口61朝向出口63流动的方式产生空气的对流的热源。
在此,通过在灰尘传感器60中设置产生空气的对流的加热器64,从而能容易地使空气以恒定速度经过内部空间62。因而,容易基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准确地掌握空气的洁净度。其结果是,在空气净化器10中,能基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实际的空气洁净度来适当地对风扇40的转速进行控制。
(4-4)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10中,在包围构件70的盖71上形成有多个(两个)与检测对象空间Sd连通的空气取入孔71a。各空气取入孔71a的最小宽度(在此为空气取入孔71a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W1)比旁通孔72a的最小宽度(旁通孔72a的宽度W2(正方形的旁通孔72a的一条边的长度))小。
在此,由于将空气从检测对象空间Sd取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的空气取入孔71a的最小宽度W1比形成于包围构件70的壳体侧构件72的旁通孔72a的最小宽度W2小,因此,比旁通孔72a的最小宽度W2大的灰尘不容易被引导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因而,能抑制设于包围构件70的旁通孔72a被灰尘堵塞。其结果是,能容易维持将检测对象空间Sd的远离灰尘传感器60的位置处的空气引导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的空气流动,并能容易地以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的方式对风扇40的转速进行控制。
(4-5)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10中,包围构件70包括以能装拆的方式构成的盖71。设于包围构件70的壳体侧构件72的旁通孔72a形成在通过拆下盖71就能进入的位置处。
在此,由于设于包围构件70的壳体侧构件72上的旁通孔72a形成在通过将可装拆的盖71拆下就能进入的位置处,因此,即便设于包围构件70的旁通孔72a被灰尘堵塞,也能容易地将灰尘清除。因而,能容易维持将检测对象空间Sd的远离灰尘传感器60的位置处的空气引导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的空气流动,并能容易地以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的方式对风扇40的转速进行控制。
(4-6)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10中,负压空间81包括第一负压空间81a和第二负压空间81b。第一负压空间81a供经过HEPA过滤器22后的流动。第二负压空间81b与第一负压空间81a及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连通,并通过分隔构件82而与第一负压空间81a分隔开。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经由设于包围构件70的壳体侧构件72上的旁通孔72a和形成于分隔构件82的连通孔82a,且不经由HEPA过滤器22,而与第一负压空间81a连通。
在此,通过使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不经由HEPA过滤器22,而与比HEPA过滤器22更靠风扇40一侧的负压空间81(第一负压空间81a)直接连通,从而能确保很强的吸引力。因而,容易将检测对象空间Sd的远离灰尘传感器60的位置处的空气迅速地取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其结果是,能以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的方式对风扇40的转速进行控制。
(5)变形例
以下,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另外,也可以在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将各变形例的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其它变形例的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组合。
(5-1)变形例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净化用单元20主要包括预滤器21、HEPA过滤器22及除臭元件23,但不限定于此。例如,空气净化用单元20也可以在这些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其它空气净化用的结构。此外,例如,空气净化用单元20也可以不具有除臭元件23。
(5-2)变形例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净化器10具有加湿单元30,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具有加湿单元30。此外,空气净化器10也可以具有除湿单元以代替加湿单元30,或是在加湿单元30的基础上还具有除湿单元。
(5-3)变形例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灰尘传感器60的出口63经由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和形成于壳体侧构件72的连通孔72b,而与第二负压空间81b连通,但不限定于此。例如,灰尘传感器60的出口63也可以是与第二负压空间81b直接连通的结构。
(5-4)变形例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灰尘传感器60的出口63与负压空间81连通,但不限定于此。例如,灰尘传感器60的出口63也可以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直接连通。具体来说,例如也可以不设置连通孔72b,而形成为使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和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处于相同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使灰尘传感器60的入口61及出口63的压力变得相等。因而,在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中,不容易产生以灰尘传感器60的入口61与出口63的压力差为起因的空气的流动,即便风扇40的转速变化而使负压空间81的压力发生变化,经过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的空气的量也不容易发生变化。其结果是,能基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实际的空气洁净度来适当地对风扇40的转速进行控制。
(5-5)变形例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灰尘传感器60的出口63与负压空间81连通,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盖71上形成将传感器出口周围空间74与检测对象空间Sd连通的孔,并使灰尘传感器60的出口63不与负压空间81连通,而与检测对象空间Sd连通。藉此,能防止可能包括灰尘的空气不经由空气净化用单元20而流入风扇40一侧的空间,并从吹出口13吹出。
但是,为了使灰尘传感器60的入口61及出口63的压力相同,来抑制在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中因入口61与出口63的压力差而产生空气的流动,较为理想的是,使灰尘传感器60的出口63与负压空间81、或像变形例C那样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连通。
(5-6)变形例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灰尘传感器60具有用于在内部空间62中产生由对流引起的空气的流动的加热器64,但不限定于此。灰尘传感器60也可以对自然取入内部空间62的空气所含的灰尘进行检测。
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将检测对象空间Sd的远离灰尘传感器60的位置处的空气迅速地取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因而,能容易地将检测对象空间Sd的远离灰尘传感器60的位置处的空气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迅速地引导到与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连通的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此外,由于流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的空气主要经由形成于包围构件70的旁通孔72a流入负压空间81,因此,与使用风扇40的吸引力将空气取入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的情况相比,在风扇40的转速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经过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的空气的量也不容易发生变化。因而,容易基于灰尘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准确地掌握空气的洁净度。也就是说,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也能实现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且能基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实际的空气洁净度来适当地对将空气引导到包括HEPA过滤器22的空气净化用单元20的风扇40的转速进行控制的、可靠性高的空气净化器10。
但是,为了使空气在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内以恒定的速度流动,较为理想的是,灰尘传感器60包括加热器64。
(5-7)变形例G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盖71的两个部位处形成矩形的孔,以作为空气取入孔71a。此外,在壳体侧构件72的一个部位处形成正方形的孔,以作为旁通孔72a。但是,空气取入孔71a及旁通孔72a的形状及数量是例示,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形状不同的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空气取入孔71a的最小宽度比旁通孔72a的最小宽度小。另外,例如,若孔为矩形(也包括正方形),则如上所述孔的最小宽度为最短的边的长度,若孔为圆形,则孔的最小宽度为圆的直径。也就是说,在假定灰尘的形状为球状的刚性体的情况下,孔的最小宽度规定为能经过该孔的灰尘的最大的大小。
(5-8)变形例H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侧构件72的配置于凹部75下侧的面上形成旁通孔72a,在配置于凹部75上侧的面上形成连通孔72b,但孔的形成的位置是例示,并不限定于此。旁通孔72a及连通孔72b只要分别形成在能与负压空间81连通的位置即可。
(5-9)变形例I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负压空间81具有第一负压空间81a及第二负压空间81b,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存在第二负压空间81b,形成于壳体侧构件72的旁通孔72a形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负压空间81a直接连通。
(5-10)变形例J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负压空间81a是供经过HEPA过滤器22后的空气流动的空间。更具体来说,第一负压空间81a是在壳体11内从吸入口12向吹出口13流动的主要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空气净化用单元20的下游侧且位于加湿单元30的上游侧的空间。但是,第一负压空间81a不限定于上述空间。
例如,第一负压空间81a也可以是在壳体11内从吸入口12向吹出口13流动的主要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加湿单元30的下游侧且位于风扇40的上游侧的空间。此外,例如,第一负压空间81a也可以是在壳体11内从吸入口12向吹出口13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预滤器21的下游侧且位于HEPA过滤器22的上游侧的空间。此外,例如,第一负压空间81a也可以是在壳体11内从吸入口12向吹出口13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预滤器21的上游侧的空间(吸入口12与空气净化用单元20间的空间)。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只要与能获得所希望的负压的负压空间连通即可。但是,为了将检测对象空间Sd的远离灰尘传感器60的位置处的空气迅速地取入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较为理想的是,第一负压空间81a是供经过HEPA过滤器22后的空气流动的空间。
(5-11)变形例K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净化器10是地面放置型的空气净化器,但不限定于此。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也可以是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机等。
(5-12)变形例L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50对灰尘传感器60检测出灰尘的时间占规定时间的比例进行计算,来作为空气的洁净度,但不限定于此。例如,控制单元50也可以使用灰尘传感器60的内部空间62的通路面积及在内部空间62内流动的空气的设计流速,计算出经过内部空间62的每单位体积的灰尘传感器60的灰尘的检测次数,来作为空气的洁净度。
本实用新型能用在对于空气洁净度的变化的响应性好、且能基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的实际的空气洁净度进行适当的运转的可靠性高的空气净化器。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器(10),包括:
空气净化用过滤器(22);
灰尘传感器(60),该灰尘传感器(60)具有空气的入口(61)及出口(63),并对与空气一起经过内部空间(62)的灰尘进行检测;
风扇(40),该风扇(40)以使空气经过所述空气净化用过滤器的方式产生空气流;
风扇控制部(50),该风扇控制部(50)基于所述灰尘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使所述风扇的转速变化;以及
包围构件(70),该包围构件(70)将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形成于所述灰尘传感器的所述入口的周围,其中,所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73)与所述灰尘传感器的检测对象即空气所在的检测对象空间(Sd)连通,并且经由所述灰尘传感器的所述入口而与所述灰尘传感器的所述内部空间连通,
在所述包围构件上设置有流路(72a),该流路(72a)使空气从所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向因所述风扇运转而产生的负压空间(81)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灰尘传感器的所述出口与所述负压空间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灰尘传感器的所述出口与所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连通。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灰尘传感器具有热源(64),该热源(64)在所述内部空间内以使空气从所述入口朝向所述出口流动的方式产生空气的对流。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包围构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空气取入孔(71a),该空气取入孔(71a)与所述检测对象空间连通,
各所述空气取入孔的最小宽度(W1)比所述流路的最小宽度(W2)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包围构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空气取入孔(71a),该空气取入孔(71a)与所述检测对象空间连通,
各所述空气取入孔的最小宽度(W1)比所述流路的最小宽度(W2)小。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围构件包括形成为能装拆的盖(71),
所述流路形成在通过拆下所述盖便能进入的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围构件包括形成为能装拆的盖(71),
所述流路形成在通过拆下所述盖便能进入的位置处。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空间包括:第一负压空间(81a),该第一负压空间(81a)供经过所述空气净化用过滤器后的空气流动;以及第二负压空间(81b),该第二负压空间(81b)与所述第一负压空间及所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连通,并通过分隔构件(82)与所述第一负压空间分隔开,
所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经由所述流路和形成于所述分隔构件的连通孔(82a),且不经由所述空气净化用过滤器,而与所述第一负压空间连通。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空间包括:第一负压空间(81a),该第一负压空间(81a)供经过所述空气净化用过滤器后的空气流动;以及第二负压空间(81b),该第二负压空间(81b)与所述第一负压空间及所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连通,并通过分隔构件(82)与所述第一负压空间分隔开,
所述传感器入口周围空间经由所述流路和形成于所述分隔构件的连通孔(82a),且不经由所述空气净化用过滤器,而与所述第一负压空间连通。
CN201420853054.8U 2013-12-25 2014-12-24 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20440438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8038 2013-12-25
JP2013268038A JP6263381B2 (ja) 2013-12-25 2013-12-25 空気清浄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04386U true CN204404386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28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53054.8U Active CN204404386U (zh) 2013-12-25 2014-12-24 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63381B2 (zh)
CN (1) CN20440438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2704A (zh) * 2015-06-25 2015-09-23 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烟尘清洁键盘
CN107023898A (zh) * 2016-03-29 2017-08-08 株式会社Cmc 空气净化器、能发挥空气净化器功能和风扇功能的装置
CN110530016A (zh) * 2019-08-08 2019-12-03 浙江今顶集成吊顶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暖风机自清洁的控制方法
CN112406476A (zh) * 2019-08-19 2021-02-26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机以及换气系统
US11549718B2 (en) 2017-01-24 2023-0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3711B1 (ja) * 2015-10-05 2016-04-27 株式会社Cmc 空気清浄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17070960A1 (zh) * 2015-10-30 2017-05-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装置
KR101936209B1 (ko) * 2016-05-27 2019-0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6367445B2 (ja) * 2016-09-07 2018-08-01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加湿空気清浄機
JP6834507B2 (ja) * 2017-01-17 2021-02-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埃センサシステム、掃除判断方法および掃除判断プログラム
CN109473874B (zh) * 2018-11-14 2020-06-02 惠州市龙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工地用临时电力柜
KR102580541B1 (ko) * 2019-01-21 2023-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SE543515C2 (en) * 2019-03-19 2021-03-16 Munters Europe Ab A method and a particle protection device for a dehumidifier
KR102055384B1 (ko) * 2019-07-26 2019-12-12 박종호 산업시설 배출설비의 미세먼지 차단 시스템
KR20220087319A (ko) * 2020-12-17 2022-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2023049763A (ja) * 2021-09-29 2023-04-10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センサ装置
JP2023148908A (ja) * 2022-03-30 2023-10-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38410A (ja) * 1995-03-06 1996-09-17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気清浄機
JP3090059B2 (ja) * 1996-06-21 2000-09-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粉塵検知センサ付空気清浄機
JP2002186816A (ja) * 2000-12-19 2002-07-02 Ricoh Elemex Corp 空気清浄機
DE10221954B3 (de) * 2002-05-14 2004-01-15 Msa Auer Gmbh Infrarot-Sensor für Gasmessgeräte mit Explosionsschutzzulassung
KR100546670B1 (ko) * 2003-09-15 2006-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기
JP2005273460A (ja) * 2004-03-23 2005-10-06 Hino Motors Ltd エンジンの吸気流量の検出装置
JP2007047029A (ja) * 2005-08-10 2007-02-22 Sharp Corp ほこりセンサおよび空気清浄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2704A (zh) * 2015-06-25 2015-09-23 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烟尘清洁键盘
CN107023898A (zh) * 2016-03-29 2017-08-08 株式会社Cmc 空气净化器、能发挥空气净化器功能和风扇功能的装置
CN107023898B (zh) * 2016-03-29 2018-04-06 株式会社Cmc 空气净化器、能发挥空气净化器功能和风扇功能的装置
US11549718B2 (en) 2017-01-24 2023-0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530016A (zh) * 2019-08-08 2019-12-03 浙江今顶集成吊顶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暖风机自清洁的控制方法
CN110530016B (zh) * 2019-08-08 2021-02-23 浙江今顶集成吊顶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暖风机自清洁的控制方法
CN112406476A (zh) * 2019-08-19 2021-02-26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机以及换气系统
CN112406476B (zh) * 2019-08-19 2024-04-16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机以及换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24914A (ja) 2015-07-06
JP6263381B2 (ja) 2018-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04386U (zh) 空气净化器
JP6340123B2 (ja) 空気清浄機
CN207831574U (zh) 换气装置
CN107850325A (zh) 纤薄型空气处理设备
CN10747778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KR200481427Y1 (ko) 내부공기순환방식 지하철 공기정화기
JP2009074788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662350A (zh) 空气净化器以及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设备机器
JP6177734B2 (ja) 空気清浄機
JP4756888B2 (ja) 空気清浄機
WO2016041263A1 (zh) 空气处理系统
JP5953196B2 (ja) 加湿装置
CN106225119A (zh) 一种水洗式空气净化新风装置
US10190786B2 (en) Humidifying air cleaner
KR102345233B1 (ko) 다기능 공기 청정기
JP5054459B2 (ja) 空気清浄装置
CN205402924U (zh) 一种异味处理装置
CN107388468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KR20150103909A (ko) 공기조화장치
JP6179471B2 (ja) 空気清浄機
CN108686510A (zh) 吸附单元及空气净化器
JP2013070791A (ja) 空気清浄機
CN105465942A (zh) 热交换式换气装置
KR20150146314A (ko) 가습청정기
JP6081639B2 (ja) 加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