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02656U - 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02656U
CN204402656U CN201420703810.9U CN201420703810U CN204402656U CN 204402656 U CN204402656 U CN 204402656U CN 201420703810 U CN201420703810 U CN 201420703810U CN 204402656 U CN204402656 U CN 204402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wheel
train
wheel
crankshaft pulley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038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凯绅
门学武
刘千千
孙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 Qing Motor Car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 Qing Motor Car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 Qing Motor Car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 Qing Motor Car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0381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02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02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02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公开了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包括曲轴带轮、空调压缩机带轮、自动张紧器带轮、水泵带轮和发电机带轮,曲轴带轮是双层带轮,所述的附件轮系分为第一轮系和/或第二轮系;第一轮系由多楔带依次连接空调压缩机带轮、水泵带轮、发电机带轮、自动张紧器带轮和曲轴带轮第一层形成闭环而构成;第二轮系由多楔带或V型带沿曲轴带轮顺时针方向依次连接曲轴带轮第二层和助力转向泵带轮形成闭环而构成。本新型的轮系结构合理,可根据EPS、立式及卧式发动机的需求简单调整即可使用,避免了因车型需求不一样而重复开发不同的轮系,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
技术领域
本新型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兼顾EPS、立式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适用于安装有附件系统的乘用车或微车发动机。
背景技术
根据车型需求不同,发动机的型式可分为立式发动机和卧式发动机,而这两种发动机在整车上的布置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汽车发动机前端的附件系统,包括水泵、交流发电机、空调压缩机、动力转向泵等为最常用需要配置的内容。由于整车发动机舱内空间有限,皮带传动机构为高速运转状态,且发动机在工作中存在一定幅度的振动,所布置的附件轮系需要避免与机舱内任何部件发生干涉,并保证按照要求的离地间隙。通常情况下,立式和卧式发动机的轮系需要因布置的方向不同而进行较大调整,尤其是当所有附件均采用同一条皮带驱动时,其需要额外增加若干惰轮总成,既占用了较多的空间,又提高了采购成本;较长的单根皮带由于延伸率的因素会造成其总体特性偏向于柔软,会产生较大振幅;更不利的是当需要在立式发动机基础上开发卧式发动机,或在卧式发动机基础上开发立式发动机这一情况时,需要重新开发整改附件轮系,这将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设计开发当中,并消耗较长的开发周期。
此外,搭配有电动助力转向的车型须要取消液压助力转向泵这一附件,或因车型减少配置的需要取消助力转向功能,这样就必须改变轮系的设计,这将同样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设计开发当中,并消耗较长的开发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本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EPS、立式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
本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包括曲轴带轮、空调压缩机带轮、自动张紧器带轮、水泵带轮和发电机带轮,所述的附件轮系由多楔带依次连接空调压缩机带轮、水泵带轮、发电机带轮、自动张紧器带轮和曲轴带轮形成闭环而构成,此轮系为第一轮系。
进一步,作为一种优化方案,还包括第二轮系,由多楔带或V型带沿曲轴带轮顺时针方向依次连接曲轴带轮和助力转向泵带轮形成闭环而构成。
进一步,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的自动张紧器带轮的摆臂在非装配状态且位于逆时针转动的死点位置时,摆臂与曲轴带轮无干涉。
进一步,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在第一轮系独立使用的时候,曲轴带轮可以为单层或双层带轮结构,当第一轮系和第二轮系结合使用的时候,曲轴带轮为双层带轮结构。
本新型提出的附件轮系的设计,其基础特征是采用了两层皮带结构:第一轮系由曲轴带轮或曲轴扭转减振器通过多楔带驱动水泵、发电机、空调压缩机带轮,由一个自动张紧器调整轮系张紧力,无额外的惰轮机构。其紧凑的特点可以兼顾立式和卧式发动机型式,无需增加或改动任何轮系相关零部件;第二轮系由曲轴带轮或曲轴扭转减振器通过多楔带或V型带或摩擦轮等任意可传动的方式直接驱动液压助力转向泵,由于液压助力转向泵为独立轮系,可以根据车型对发动机的需求灵活布局,或者直接取消该总成,而不影响第一轮系的结构。
采用两层轮系传动的方案,可以大大缩短单根皮带的长度,因此降低了因皮带延伸率因素造成的振幅过大及打滑的失效风险;且降低了皮带制造成本。
第一层带轮设计的自动张紧器带轮上缘与交发电机带轮下缘所形成的公切线与水泵带轮下缘和曲轴带轮上缘的垂直距离相等,可以使皮带在运动中振幅两侧具有同等避让空间,进而获得振幅避让区最大化。
第一轮系采用此种布局可以保证整个轮系的紧凑化,且每一个附件带轮均获得轮系设计要求的最佳包角,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附件性能及确保皮带寿命;
第二轮系的布置可以灵活设计,其仅直接驱动助力转向泵。助力转向泵可以根据整车的需求选择装配或者取消,也可以根据发动机在整车中的姿态布置在排气侧或者进气侧,而无需牵涉到整个轮系的重新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应用于立式发动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应用于采用电子助力系统或取消助力转向泵车型的立式发动机的示意图。
图3为本新型应用于卧式发动机的示意图。
图4为本新型应用于电子助力系统或取消助力转向泵车型的卧式发动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新型的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单独使用第一轮系的方案,或者在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增减第二轮系的设置,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本新型用于立式发动机的轮系方案:
如图1图2所示,立式发动机的活塞运动轴线与水平面夹角接近90°;本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包括曲轴带轮1、空调压缩机带轮2、自动张紧器带轮3、水泵带轮5和发电机带轮6,所述的曲轴带轮1是双层带轮,所述的附件轮系分为第一轮系和/或第二轮系;
第一轮系由多楔带依次连接空调压缩机带轮2、水泵带轮5、发电机带轮6、自动张紧器带轮3和曲轴带轮1第一层形成闭环而构成;
第二轮系由多楔带或V型带沿曲轴带轮1顺时针方向依次连接曲轴带轮1第二层和助力转向泵带轮4形成闭环而构成。
电机位于进气歧管一侧;
水泵集成于缸体上,位于发电机及曲轴上方,并偏向进气歧管侧;
空调压缩机位于排气侧,需要与排气歧管保持不小于规定的距离并有隔热措施;
自动张紧器位于排气侧,带背侧反包裹在自动张紧器带轮上,自动张紧器带轮3上缘与交流发电机带轮6下缘所形成的公切线与水泵带轮5下缘和曲轴带轮1上缘的垂直距离相等;自动张紧器绕摆臂逆时针转动到其止点不会与曲轴带轮1外侧发生干涉。
第二轮系可以采用汽车多楔带,也可以采用V带。
助力转向泵位于排气侧,在空调压缩机下方,而不影响空调压缩机的布局。助力转向泵带轮4与曲轴带轮1(或曲轴扭转减振器)的第二层带轮对齐。
如果整车采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或使用无助力系统的配置,可以从发动机总成中直接取消助力转向泵泵体、第二轮系传动皮带及转向泵调节支架,如图1所示,只采用第一轮系,整机其余部分无需做任何改动,免隙新开发过程。
实施例2
本新型用于卧式发动机的轮系方案:
卧式发动机的姿态向排气侧倾斜,活塞运动轴线与水平面夹角小于55°,发动机Y向尺寸增加,Z向尺寸减小,整机呈“卧倒”姿态,适用于微车车型。如图3所示,发动机以此姿态布局,对于第一轮系,即第一轮系由多楔带依次连接空调压缩机带轮2、水泵带轮5、发电机带轮6、自动张紧器带轮3和曲轴带轮1第一层形成闭环而构成的设计无任何影响,第一轮系随发动机总成倾倒而形成的姿态即可为最终姿态。
空调压缩机位于发动机排气侧,高度与曲轴高度接近;水泵位于发动机进气侧,接近于曲轴正上方位置;交流发电机位于进气侧,自动张紧器在轮系中相对位置不变。
第二轮系,即液压助力转向泵轮系,为保证合适的离地间隙,需要从排气侧调整到进气侧,传动皮带则仍可沿用立式机轮系皮带。仅需要变更液压助力转向泵支架的设计即可完成开发工作;助力转向泵位于交流发电机下方,而不影响交流发电机的布局。助力转向泵带轮4与曲轴带轮1(或曲轴扭转减振器)的第二层带轮对齐。
与立式发动机配置同样的情形,如果整车采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或使用无助力系统的配置,可以从发动机总成中直接取消助力转向泵泵体、第二轮系传动皮带及转向泵调节支架,只采用第一轮系,如图4所示,整机其余部分无需做任何改动,免除新开发过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新型范围内,本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包括曲轴带轮、空调压缩机带轮、自动张紧器带轮、水泵带轮和发电机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件轮系由多楔带依次连接空调压缩机带轮、水泵带轮、发电机带轮、自动张紧器带轮和曲轴带轮形成闭环而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轮系,由多楔带或V型带沿曲轴带轮顺时针方向依次连接曲轴带轮和助力转向泵带轮形成闭环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张紧器带轮的摆臂在非装配状态且位于逆时针转动的死点位置时,摆臂与曲轴带轮无干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其特征在于:所示的曲轴带轮为双层带轮结构。
CN201420703810.9U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 Active CN204402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03810.9U CN204402656U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03810.9U CN204402656U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02656U true CN204402656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26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03810.9U Active CN204402656U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026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3198A (zh) * 2014-11-21 2016-06-15 瑞庆汽车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3198A (zh) * 2014-11-21 2016-06-15 瑞庆汽车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81168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的前端轮系
CN106124203A (zh) 一种正时皮带耐久试验机及测试方法
CN204402656U (zh) 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
CN202081972U (zh) 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结构
CN203655432U (zh) 发动机附件布置结构
CN204113457U (zh) 一种发动机皮带驱动轮系
CN201896662U (zh) 重载柴油机附件皮带传动系统
CN203584577U (zh) 一种压气机与涡轮的连接结构
CN103511077B (zh) 车用发动机轮系
CN204691900U (zh) 发动机前端轮系传动系统
CN201753633U (zh) 车辆发动机的带传动系统
CN105673198A (zh) 一种兼顾eps及卧式发动机的附件轮系
CN206397594U (zh) 一种工程机械发动机前端轮系
CN201179889Y (zh) 一种可兼顾eps的附件轮系
CN206448872U (zh) 一种48v系统发动机前端轮系系统
CN206957816U (zh) 一种机械张紧式附件轮系及发动机
CN203335233U (zh) 柴油机前端附件驱动轮系
CN201593462U (zh) 一种发动机前端附件的驱动轮系装置
CN205532871U (zh) 柴油机双空调轮系结构
CN206987960U (zh) 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
CN203892013U (zh) 一种v型发动机低噪声轮系结构
CN103161569A (zh) 一种发动机附件轮系系统
CN2895896Y (zh) 柴油机用弹性齿轮
CN101196138A (zh) 一种发动机皮带驱动轮系
CN201843681U (zh) 发动机正时皮带防跑偏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619, east section of Shenzhou Road, Jiaozuo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RUIQING AUTOMOBILE ENGIN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54000 Ruiqing Automobile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No. 1619, east section of Shenzhou Road, Shanyang District, Jiaozuo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UIQING AUTOMOBILE ENGIN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