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98526U - 喷墨记录装置、多功能设备和墨盒容器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多功能设备和墨盒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98526U
CN204398526U CN201420577803.9U CN201420577803U CN204398526U CN 204398526 U CN204398526 U CN 204398526U CN 201420577803 U CN201420577803 U CN 201420577803U CN 204398526 U CN204398526 U CN 204398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cartridge
ink
container
recording apparatus
jet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78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川泰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98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985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喷墨记录装置、多功能设备和墨盒容器。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墨盒;墨盒容器;具有支撑表面的盘;和滑动器构件。滑动器构件能在支撑表面上沿作为从喷墨记录装置的前侧朝后侧的取向的第一方向或作为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取向的第二方向滑动。墨盒容器包括:容器隔室,包含墨盒,在滑动器构件的就第二方向而言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中的至少一个上的位置中;和桥接部分,与容器隔室连接,且被放置在滑动器构件的就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侧、就第二方向而言遍布滑动器构件的位置中。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多功能设备和墨盒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记录装置、多功能设备和墨盒容器,该喷墨记录装置能够通过经由喷嘴排出墨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该多功能设备包括该喷墨记录装置,该墨盒容器能够容纳包含墨的墨盒。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通过经由放置在记录头中的喷嘴排出墨滴将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上的喷墨记录装置。该喷墨记录装置通常被构造成具有安装于其上的可拆卸墨盒,在该可拆卸墨盒中存储将被供应到记录头的墨。
该喷墨记录装置可能经常被在诸如纸板箱的容器箱中装运。在这方面,如日本专利临时公开H08-217155中公开,例如,在喷墨打印机可占据容器箱的大部分的同时,墨盒可被放置在同一容器箱中在旁边的空室中,该空室被保留在容器箱中,但在容纳喷墨记录装置的室外。
实用新型内容
换言之,在该容器或箱中,除了容纳喷墨记录装置的空间之外,可能需要创建用于墨盒的空室。因此,容器箱的尺寸可能被增加空室的容积以容纳墨盒。同时,运送包括包括喷墨装置的产品的空间容积(例如轮船、飞机和火车中的货舱)可能有限。因此,容器箱越大,能够在一批中运输的产品的数量越少。作为结果,容器箱越大,越难以减少运输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提供喷墨记录装置、多功能外围设备和墨盒容器,该喷墨记录装置能够使包装有喷墨记录装置的容器箱小型化,该多功能外围设备具有该喷墨记录装置,该墨盒容器容纳将被附接到 该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该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墨盒;墨盒容器,所述墨盒容器被构造成在所述墨盒容器中包含所述墨盒;盘,所述盘包括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被构造成支撑片和包含所述墨盒的所述墨盒容器中的一个;和滑动器构件,所述滑动器构件被构造成从所述盘中的所述支撑表面沿与所述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突出,所述滑动器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支撑表面上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前侧朝后侧的取向,并且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取向。所述墨盒容器包括:容器隔室,在所述容器隔室中包含所述墨盒,所述容器隔室在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中的至少一个上的位置中;和桥接部分,所述桥接部分与所述容器隔室连接,所述桥接部分被放置在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上,且被放置在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遍布所述滑动器构件的位置中。
根据上述构造,包含墨盒的墨盒容器被存储在盘中。因此,盘内部的空间可被有效用于存储墨盒。因此,当包装喷墨记录装置时不需要为墨盒增加或创建额外的室。此外,通过墨盒容器中的桥接部分,当外力或外部震动试图使墨盒容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桥接部分被推压抵靠滑动器构件。因而,能够限制墨盒容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因此,墨盒容器可被稳定地维持在喷墨记录装置的前方区域中的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基于第一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馈送器单元,所述馈送器单元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输送被所述盘支撑的所述片;和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被设置在所述片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下游侧,且被构造成接触和引导被所述馈送器单元输送的所述片,其 中所述容器隔室包括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所述第一隔室被构造成在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上被所述盘支撑,所述第二隔室被构造成在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的下游侧上被所述盘支撑;其中所述桥接部分将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彼此连接;并且其中,当所述喷墨记录装置以向上取向被包装时,所述墨盒容器的所述桥接部分被放置成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遍布所述滑动器构件,所述向上取向使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侧就重力方向而言面向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基于第二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器构件包括被布置成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面对的成对滑动器构件;在所述成对滑动器构件中的一个滑动器构件的在与所述成对滑动器构件中的另一个滑动器构件相反的位置中的一侧上,所述第一隔室被所述盘支撑;在所述成对滑动器构件中的所述另一个滑动器构件的在与所述成对滑动器构件中的所述一个滑动器构件相反的位置中的一侧上,所述第二隔室被所述盘支撑;并且当所述喷墨记录装置以向上取向被包装时,所述墨盒容器的所述桥接部分被放置成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遍布所述成对滑动器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基于第三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容器的所述容器隔室包括第三隔室,所述第三隔室被构造成在所述成对滑动器构件之间的位置中被所述盘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基于第一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容器的所述容器隔室是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基于第五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容器包括接头部,所述袋的相互面对的内表面在所述接头部处被结合,以将所述容器隔室划分成多个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基于第一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隔室包括基部和口袋,所述基部呈片和板中的一种的形式,所述口袋被布置在所述基部上,所述口袋在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上具有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基于第七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袋包括口盖,所述口盖的姿势能够在露出所述开口的打开位置和覆盖所述开口的覆盖位置之间改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基于第一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隔室包括基部和装入部,所述基部呈板的形式,所述装入部被形成在所述基部中,并且所述墨盒配合在所述装入部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基于第一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部分的刚性大于所述容器隔室的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基于第一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器构件包括伸出部,所述伸出部被形成为从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端朝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进一步上游伸出;并且所述墨盒容器的所述桥接部分包括孔,所述伸出部被构造成穿透所述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基于第一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器构件被形成为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被构造成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所述盘的端部伸出且沿与所述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与被所述盘支撑的所述容器隔室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基于第一方面的喷 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在沿着与所述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比所述盘上方的位置中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为从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所述前侧朝所述后侧凹入;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被构造成与被所述盘支撑的所述墨盒容器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端连接,所述连接片从所述盘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端向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前方伸展;和附属品容器,所述附属品容器在所述墨盒容器的相反侧上与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附属品容器被构造成包含与所述喷墨记录装置伴随的附属品;其中,当所述喷墨记录装置以向上取向被包装时,所述连接片覆盖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前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向上取向使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侧就重力方向而言面向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多功能设备,所述多功能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扫描仪、第一片和第二片。所述扫描仪被设置在沿着与所述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比所述喷墨记录装置上方的位置中。所述扫描仪包括压板玻璃和盖,所述压板玻璃被构造成支撑片,所述盖的姿势就与所述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而言能够在覆盖所述压板玻璃的上侧的覆盖位置和露出所述压板玻璃的上侧的露出位置之间改变。所述第一片被构造成与被所述盘支撑的所述墨盒容器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端连接,所述第一片从所述盘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端向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前方伸出,以沿与所述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向上伸展。所述第二片在所述墨盒容器的相反侧上与所述第一片连接,所述第二片被放置在所述压板玻璃和所述盖之间的位置中。当所述多功能设备以向上取向被包装时,所述第一片覆盖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前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向上取向使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侧就重力方向而言面向上。
根据上述构造,包括墨盒容器、第一片和第二片的一体件被放置在悬挂在多功能设备的前表面上的状况下。因此,在第一片接触多功 能设备的前表面的同时,可限制墨盒容器就重力方向而言向下掉落。而且,在第二片接触压板玻璃的同时,压板玻璃可被第二片保护免于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方面的多功能设备基于第十四方面的多功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设备进一步包括:面板,所述面板被设置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所述前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片与所述面板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六方面,提供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容器,所述墨盒容器被构造成包含墨盒,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包括片盘,所述片盘支撑所述墨盒容器。所述片盘包括支撑表面和滑动器构件,所述片盘被构造成支撑包含所述墨盒的所述墨盒容器,所述滑动器构件被构造成从所述片盘中的所述支撑表面沿与所述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突出,所述滑动器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支撑表面上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前侧朝后侧的取向,并且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取向。所述墨盒容器包括:多个容器隔室,所述多个容器隔室被构造成在所述多个容器隔室中包含所述墨盒;和桥接部分,所述桥接部分被构造成将所述多个容器隔室彼此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容器在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位置中被所述片盘支撑;并且所述桥接部分被放置在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上,且被放置在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遍布所述滑动器构件的位置中。
根据上述构造,包含墨盒的墨盒容器被存储在盘中。因此,盘内部的空间能够有效地用于存储墨盒。因此,当包装喷墨记录装置时,可以不需要为墨盒增加或创建额外的室,并且包装喷墨记录装置的箱可被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MFD)10的外部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MFD10中的打印机部1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支撑墨盒30的馈送器盘20和排出盘21的透视图。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支撑墨盒30的馈送器盘20的透视图。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墨盒容器90的外部透视图。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包含有墨盒30的墨盒容器90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支撑有墨盒容器90的馈送器盘20的平面图。
图6A-6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型例的包含墨盒30的墨盒容器90和横向引导件82的透视图。
图7A-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型例的包含墨盒30的墨盒容器90和横向引导件82的透视图。
图8A-8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型例的包含墨盒30的墨盒容器90和横向引导件82的透视图。
图9A-9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型例的包含墨盒30的墨盒容器90和横向引导件82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变型例的墨盒30和馈送器盘20的剖视图。
图11A和11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型例的包括墨盒容器90的一体件的平面图。图11B和11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型例的以将被运出工厂的装运姿势放置在MFD10中的一体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面的实施例。应该注意在以下描述中阐述元件之间的各种连接。除非特别指定,这 些连接通常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并且本说明书不打算在该方面上限制。
在以下描述中,参考MFD10处于正常可使用姿势(见图1)的上-下或下-上方向定义竖直方向7。换言之,图1中的上-下或下-上方向与竖直方向7一致。此外,就MFD10的正常可使用姿势而言可提及关于MFD10的其它方向:图1中形成有开口70的观察者的下-右侧被定义为MFD10的前侧,并且与前侧相反的一侧即观察者的上-左侧被定义为MFD10的后侧。前-后或后-前方向被定义为深度方向,且可被称为前-后方向8。当使用者面对前侧时相对于MFD10而言成为使用者的左手侧的图1中的下-左侧被称为左侧或左手侧。在观察者的上-右侧上的与左侧相反的一侧被称为右侧或右手侧。MFD10的右-左或左-右方向也可被称为右-左方向9或宽度方向9。图1-3、5、10和11中示出的方向对应于图1中出现的箭头指示的方向。
[MFD10的总体构造]
如图1中所示,MFD10具有六面矩形箱的总体形状,且包含在其上位置中的扫描仪部13和在其下位置中的打印机部11。打印机部11包括打印机壳体14,该打印机壳体14被形成为具有近似六面矩形箱的形状。液晶触控面板53被放置在打印机壳体14的前表面上。液晶触控面板53显示关于MFD10的操作的信息,且能够被使用者按压以操纵MFD10。同时,扫描仪部13包括扫描仪壳体23,该扫描仪壳体23被形成为具有近似六面矩形箱的形状。
MFD10是具有包括例如传真发送/接收功能和打印功能的多种功能的多功能设备。MFD10配备有打印功能,以喷墨打印方法在记录片12(见图2)的一面上记录图像。可选地,MFD10可以能够打印记录片12的两面。
[馈送器盘20]
如图2中所示,馈送器盘20被布置在打印机部11中的下位置中。馈送器盘20在打印机部11中沿前-后方向8可移动,以附接到打印机壳体14和从打印机壳体14拆卸。馈送器盘20具有顶部开放的箱的形状。
如图3中所示,馈送器盘20具有:底板22;从底板22的宽度端向上升起的一对横向板83;从底板22的前端向上升起的前板84;和从底板22的后端升起的后突起85。在底板22的上表面16上,一个或更多个记录片12能够被放置在馈送器盘20中且被馈送器盘20中的底板22支撑。当多于一个记录片12被底板22支撑时,记录片12被沿竖直方向7堆叠以被放置在底板22上。
在打印机壳体14中的下后位置中,放置引导部17。更具体地,当馈送器盘20被附接到打印机壳体14时,引导部17被布置在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的后侧上的位置中。引导部17中的每一个被布置在倾斜姿势中,在倾斜姿势中,引导部17的下侧在向前位置中,并且引导部17的上侧在向后位置中。每一个引导部17被形成为具有凹部,当馈送器盘20被附接到打印机壳体14时,该凹部与后突起85配合(见图3)。
在馈送器盘20中,一对横向引导件82被布置成沿宽度方向9彼此面对,以从底板22的上表面16向上升起。成对横向引导件82被布置成沿前-后方向8纵向布置。成对横向引导件82被底板22支撑,从而能够向右和向左移动即沿宽度方向9移动。成对横向引导件82通过已知的联接机构例如齿条齿轮机构彼此联接。通过该机构,当成对横向引导件82中的一个横向引导件82在沿着宽度方向9的一个取向上移动时,成对横向引导件82中的另一个横向引导件82在沿着宽度方向9的与所述一个取向相反的取向上移动。在成对横向引导件82被放置成接触被底板22支撑的记录片12的宽度端的同时,确定记录片12在馈送器盘20中沿着宽度方向9的宽度位置。
如图1中所示,打印机壳体14具有开口70,开口70被形成为从打印机壳体14的前表面向后凹入。当馈送器盘20被附接到打印机壳体14即在图1中示出的位置中时,在开口70中容纳馈送器盘20。
排出盘21被支撑在打印机壳体14中,相对于馈送器盘20而言在上前方位置中。在馈送器盘20被附接到打印机壳体14的同时,即在馈送器盘20在图1中示出的位置中的同时,排出盘21形成开口70的底。被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的记录单元24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12被排出在排出盘21中。
如将在后面详细描述,当MFD10被包装以装运时,伴随MFD10的墨盒30被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支撑(见图3)。换言之,墨盒30被容纳在馈送器盘20中。将在后面详细描述包装MFD10的方法。
[馈送器单元36]
如图2中所示,在相对于被附接到打印机壳体14的馈送器盘20而言的上位置中,布置馈送器单元36。馈送器单元36包括馈送辊25、馈送器臂26和驱动力传动装置27。馈送辊25可旋转地附接到馈送器臂26的一端。馈送器臂26绕设置在其另一端处的轴28在由箭头29指示的方向上可枢转,以与馈送器盘20或被底板22支撑的记录片12接触或分离。
馈送辊25由输送器马达(未示出)产生且通过具有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的驱动力传动装置27传递的驱动力可旋转。因此,当一个或更多个记录片12被放置在馈送器盘20中时,且当馈送辊25旋转时,放置在馈送器盘20中的记录片12中的最顶的记录片12被拾取且朝后侧输送。换言之,记录片12被朝引导部17输送。与引导部17的前表面接触的记录片12被沿引导部17的前表面的倾斜朝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的弯曲路径33引导。馈送辊25可以可选地通过与输送器马达分离的不 同马达产生的驱动力旋转。
[弯曲路径33和线性路径34]
如图2中所示,弯曲路径33和线性直径34在打印机壳体14中从馈送器盘20的后端延伸。弯曲路径33从馈送器盘20的后端升起,且在打印机壳体14中向上前方弯曲。线性路径34沿前-后方向8延伸。弯曲路径33由外引导构件18和内引导构件19形成,外引导构件18和内引导构件19被布置成彼此面对,在外引导构件18和内引导构件19之间维持预定间隙量。线性路径34由记录单元24和压板42形成,记录单元24和压板42被布置成彼此面对,在记录单元24和压板42之间维持预定间隙量。
由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支撑的记录片12被馈送辊25在弯曲路径33中馈送,且通过弯曲路径33和线性路径34沿由图2中示出的虚线箭头所指示的输送流15输送。
[记录单元24]
如图2中所示,记录单元24被布置在相对于线性路径34而言的上位置中。在相对于记录单元24而言隔着线性路径34与记录单元24面对的下位置中,设置压板42,以支撑被在线性路径34中输送的记录片12。
记录单元24包括滑架40和记录头38。滑架40被支撑在导轨56、57上,且可移动以沿宽度方向9往复移动,导轨56、57被布置在沿前-后方向8彼此间隔开的位置中。记录头38被安装在滑架40上。记录头38被供应有来自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的墨盒30的墨。在每个记录头38的底表面上,形成喷嘴39。随着沿宽度方向9移动记录头38时,记录头38将墨滴选择性地喷射到由压板42支撑的记录片12上。因而,在记录片12上用墨形成图像。
[墨盒30]
墨盒30是存储有墨的储存器。如图3中所示,每个墨盒30被形成为具有平行六面体的形状,该平行六面体的高度(即图3中在竖直方向7上的尺寸)与该平行六面体的深度或宽度相比相对小。墨盒30具有成对第一面71和连接成对第一面71的边缘的多个第二面72。如图1中所示,当MFD10在可使用状况下时,墨盒30被附接到盒安装部31,该盒安装部31被布置在打印机壳体14中的前下-右位置中。在本实施例中,四(4)个墨盒30被布置成沿着宽度方向9彼此间隔开。在该方面,墨盒30被附接到盒安装部31,以使墨盒30的第一面71沿宽度方向9彼此面对。被附接到盒安装部31的墨盒30的数量可以不一定限制为四个,而是可以是多于或少于四个。
打印机壳体14的相对于盒安装部31而言位于前方位置中的前面板32可开闭。墨盒30能够通过当前面板32打开时露出的开口插入,以被安装在打印机壳体14中。在盒安装部31中的后方位置中,设置供墨针(未示出)。当墨盒30被插入盒安装部31中时,墨盒30的被形成在墨盒30的就插入方向而言的前端处的供墨口(未示出)被供墨针刺穿。因而,供墨针被放置到达墨盒30中的墨储存腔室(未示出)。同时,供墨针的与刺穿墨盒30的刺穿端相反的端部与墨管(未示出)的端部连接。此外,墨管在与供墨针相反的另一端处与记录头38连接。因而,被存储在墨盒30中的墨能够通过供墨针和墨管被输送且供应到记录头38。
[输送器辊对59和排出辊对44]
如图2中所示,输送器辊对59被设置在线性路径34中记录单元24的就输送流15而言的上游侧上。同时,排出辊对44被设置在线性路径34中记录单元24的就输送流15而言的下游侧上。输送器辊对59包括输送器辊60和夹持辊61。夹持辊61被弹性构件(未示出)推压抵靠输送器辊60。输送器辊60和夹持辊61被放置成彼此接触,并且能够在输送器辊60和夹持辊61之间夹压记录片12。排出辊对44包括排出 辊62和齿辊63。排出辊62被弹性构件(未示出)推压抵靠齿辊63。排出辊62和齿辊63被放置成彼此接触,并且能够在排出辊62和齿辊63之间夹压记录片12。
输送器辊60和排出辊62由来自输送器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驱动。因而,输送器辊对59和排出辊对44将夹压的记录片12沿输送流15输送。
[扫描仪壳体23]
如图1中所示,扫描仪壳体23被设置在相对于打印机壳体14而言的上位置中。扫描仪壳体23的深度和宽度即沿着前-后方向8和宽度方向9的尺寸大致等于打印机壳体14的深度和宽度。因而,打印机壳体14和扫描仪壳体23形成MFD10的平行六面体形状。
在扫描仪壳体23的内部,布置:一片压板玻璃51(见图11D),在压板玻璃51上放置待读取的原稿文件;和读取单元,该读取单元包括图像传感器(未示出),以从下方读取被放置在压板玻璃51上的原稿文件。盖52被设置在相对于扫描仪壳体23而言的上位置中。盖52能够绕与盖52的后端或扫描仪壳体23的后端一致的旋转轴线可枢转地旋转。因此,盖52的姿势能够在覆盖位置和露出位置之间改变,在覆盖位置中盖52从上方覆盖压板玻璃51,露出位置在相对于覆盖位置而言的上位置中,并且在露出位置中压板玻璃51露出。
当压板玻璃51露出时,具有待读取图像的原稿文件能够被放置在压板玻璃51上。在该方面,原稿文件在包含待读取图像的一面面向下的情况下放置,并且盖52被移动到覆盖位置,以覆盖原稿文件和压板玻璃51。在该状态下,形成在原稿文件上的图像能够被图像传感器读取。
盖52可以不一定可旋转以相对于扫描仪壳体23移动,而是例如 可以从扫描仪壳体23移除和附接回到扫描仪壳体23。
[MFD10的包装]
MFD10能够与介入的缓冲材料(未示出)一起被包装在装运箱(未示出)中,该装运箱由例如纸板形成。缓冲材料可以是例如纤维素、玉米淀粉、纸板和/或苯乙烯泡沫。在本实施例中,MFD10以具有开口70的一侧即前表面就重力方向而言面向上的向上取向被放置在装运箱中。换言之,在装运箱中,当重力方向被称为第一方向时,MFD10的前表面被放置在就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位置中,而MFD10的其余部分被放置在下游位置中。
当MFD10被装运时,伴随MFD10的墨盒30被存储在图4A中示出的墨盒容器90中(也见图4B)。包含墨盒30的墨盒容器90由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支撑(见图5)。
[墨盒容器90]
如图4A中所示,墨盒容器90是袋,当在平面图中看时,该袋具有近似竖直倒置的“U”形。墨盒容器90在横跨部分(即图4A中的上部)处具有开口91。用于墨盒容器90的材料可以是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和/或尼龙。
墨盒容器90包括两个容器隔室92,所述两个容器隔室92包括第一隔室93和第二隔室94,第一隔室93和第二隔室94被形成为在其中容纳墨盒30。此外,墨盒容器90包括桥接部分95,该桥接部分95连接第一隔室93和第二隔室94的离开口91较近的端部。
如图4B中所示,第一隔室93和第二隔室94中的每一个可包含两(2)个墨盒30。然而,将被包含在第一隔室93和第二隔室94中的每一个中的墨盒30的数量可以不一定限于两个。在墨盒30被包含在第一隔室93和第二隔室94中的情况下,由例如一片胶带96或订书机折叠 且密封桥接部分95。因此,墨盒容器90的开口91被封闭,并且能够防止墨盒30掉落出墨盒容器90。
包含有墨盒30的墨盒容器90即在如图4B中示出的状态下的墨盒容器90能够被馈送器盘20中的底板22支撑(见图3和5)。在图3和10中,应该注意墨盒容器90的图像被省略。
在将墨盒容器90放置在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上之前,然而,包装工作者可将成对横向引导件82朝彼此移动。因此,馈送器盘20的成对横向引导件82和成对横向板83之间的距离被放大,并且墨盒30能够在第一面71面向上的情况下被放置在底板22上。
具有放置于底板22上的墨盒30的墨盒容器90被放置以被底板22支撑。在该方面,在左边的一个横向引导件82和左边的横向板83之间的位置处,即在相对于左边的横向引导件82而言与右边的横向导向件82相反的位置处,第一隔室93被底板22支撑。同时,在右边的另一个横向引导件82与右边的横向板83之间的位置处,即在相对于右边的横向引导件82而言与左边的横向导向件82相反的位置处,第二隔室94被底板22支撑。
换言之,第一隔室93在横向引导件82的就向右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上的位置处被底板22支撑,并且第二隔室94在横向引导件82的就向右方向而言的下游侧上的位置处被底板22支撑。在该方面,然而,向右方向可以可选地颠倒,只要颠倒的方向与宽度方向9平行即可:第一隔室93可在横向引导件82的就向左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上的位置处被底板22支撑,并且第二隔室94可在横向引导件82的就向左方向而言的下游侧上的位置处被底板22支撑。
在该方面,包含在墨盒容器90中的墨盒30被配合在横向引导件82和横向板83之间;因此,墨盒容器90中的墨盒30能够被放置在底 板22上沿着宽度方向9的正确的宽度位置中。
如上所述,在包括第一隔室93和第二隔室94的容器隔室92由底板22支撑的同时,桥接部分95被放置在沿着前-后方向8在成对横向引导件82和馈送器盘20的前板84之间的位置中(见图5)。换言之,桥接部分95被放置以在横向引导件82的就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上的位置中被底板22支撑。
在该方面,此外,桥接部分95被放置成:就宽度方向9而言,使桥接部分95的右侧端在超出右边的一个横向引导件82的右方位置中,使桥接部分95的左侧端在超出左边的另一个横向引导件82的左方位置中。换言之,在当墨盒容器90的容器隔室92被馈送器盘20中的底板22支撑时的状况下,桥接部分95被放置在就宽度方向9而言遍布成对横向引导件82的位置中。
同时,如上所述,在具有开口70的前表面在就重力方向而言的上侧上的情况下,将MFD10包装在装运箱中。在该方面,由馈送器盘20支撑的墨盒容器90(见图5)在桥接部分95处从就重力方向而言的上侧与横向引导件82接触,以在横向引导件82上垂下。
同时,当墨盒容器90在图4B中示出的状况下时,容器隔室92从桥接部分95延伸的长度L短于当馈送器盘20被附接到打印机壳体14时横向引导件82的前端和引导部17之间的距离。因此,当墨盒容器90被放置以钩在横向引导件82上时,容器隔室92浮在引导部17上,换言之,容器隔室92就重力方向而言从引导部17向上分离。
[可用性]
根据上述实施例,包含有墨盒30的墨盒容器90能够被存储在馈送器盘20中。换言之,馈送器盘20中的空间能够被用于存储墨盒30。因此,在装运箱中除了存储MFD10的本体的空间之外不需要增加或创 建额外的室来存储墨盒30。
此外,墨盒容器90包括桥接部分95。在包含有墨盒30的墨盒容器90被存储在馈送器盘20中且由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支撑的同时,且当外力或外部震动试图将墨盒容器90向MFD10的后侧(即向下)移动时,桥接部分95被推压抵靠横向引导件82。因而,能够限制墨盒容器95向后侧移动。因此,墨盒容器90可被稳定地维持在MFD10的前表面的附近的位置处。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MFD10的前表面在就重力方向而言的上侧上的情况下,将MFD10存储在装运箱中。在该方面,馈送器盘20中的墨盒容器90被放置以在横向引导件82上垂下。因此,可防止墨盒容器90从横向引导件82脱钩且防止横向引导件82掉落到MFD10的后侧上。因此,可防止墨盒容器90与引导部17接触。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墨盒容器90被钩在横向引导件82上的同时,桥接部分95与横向引导件82接触。因此,钩在横向引导件82上的墨盒容器90的位置可被稳定地维持。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作为袋的墨盒容器90具有不复杂的结构的同时,墨盒30可被没有困难地存储在墨盒容器90中。
[变型例1]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所述一对横向引导件82,然而,所述一对横向引导件82可被单个横向引导件替换(见图9A)。对于单个横向引导件82,例如,被馈送器盘20上的底板22支撑的记录片12通过其宽度端之一与单个横向引导件82接触且其另一宽度端与横向板83接触可被放置在沿着宽度方向9的正确的宽度位置中。
在根据第一变型例的该构造中,在第一隔室93和第二隔室94之 间沿宽度方向9的间隙量可能是足够的,如果该量长于单个横向引导件82沿着宽度方向的尺寸的话。换言之,如图9A中所示,间隙量可被减少到小于如图4中所示的在所述一对横向引导件82之间的间隙量。
在根据第一变型例的该构造中,此外,在容器隔室92由馈送器盘20支撑的同时,桥接部分95被布置在横向引导件82和馈送器盘20的前板84之间的位置中。换言之,当容器隔室92由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支撑时,桥接部分95在就宽度方向9而言遍布横向引导件82的位置中。
[变型例2]
在上述实施例中,横向引导件82被设置在馈送器盘20中,并且墨盒容器90被存储以钩在馈送器盘20中。可替代地或附加地,馈送器盘20可配备有后引导件(未示出),以限制被放置在馈送器盘20中的记录片12的尾端的位置,并且墨盒容器90可被钩在后引导件上以被存储在馈送器盘20中。
特别地,后引导件可被布置成从上表面16向上突出且限制由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支撑的记录片12的尾端的位置。后引导件可沿前-后方向8在底板22上移动,以便能够限制不同规格的记录片的尾端的位置,或者后引导件可被固定到底板22上。
[变型例3]
在上述实施例中,墨盒容器90是袋;然而,墨盒容器90可以不一定以袋的形状形成。
例如,如图6A中所示,墨盒容器90可被形成为具有一片基部73和布置在基部73上的口袋75。用于基部73和口袋75的材料可以例如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墨盒容器90类似地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和 /或尼龙。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墨盒容器90类似地,基部73的形状可以当在平面图中看时是竖直倒置的“U”形。基部73被形成为具有:一对翼74,所述一对翼74隔着间隙边对边对准;和桥接部分95,该桥接部分95连接翼74的端部。口袋75被形成在翼74上,当墨盒容器90被馈送器盘20中的底板22支撑时,口袋75中的每一个在就前-后方向8而言的上游侧上具有开口76。墨盒30能够通过开口76被插入口袋75中。
在图6A中示出的示例中,两个口袋75被布置在翼74中的每一个上,然而口袋的数量或布置可以不一定限于上述数量或布置。此外,一片基部73可以不是片而是板。例如,基部73可由纸板制成。此外,用于口袋75的材料可以不一定限于聚乙烯等,而是可以例如与基部73一样是纸板。
根据上述第三变型例,墨盒30能够被存储在彼此分离的口袋75中;因此,能够防止墨盒30彼此抵触。
可选地,如图6B中所示,可设置口盖77,口盖77覆盖口袋75的开口76。口盖77可被放置成覆盖开口76(见图6B)或被翻转以露出开口76(未示出)。当墨盒30被插入口袋76中和从口袋76中移除时,口盖77可被翻转以露出开口76。另一方面,在墨盒30被存储在口袋75中的同时,口盖77可被放置在开口76上。
因而,采用姿势能够在开放位置和覆盖位置之间改变的口盖77,能够防止墨盒30从口袋75掉落出。
此外,对于另一示例,墨盒容器90可包括基部78的板和装入部79。在该方面,用于基部78的材料可以是例如纸板。装入部79可被形成为使墨盒30配合在装入部79中,且可以呈任何构造,只要墨盒30能够配合在装入部79中即可。例如,装入部79可以是凹部,所述 凹部被形成为略小于墨盒30的外部尺寸。当墨盒30被挤压进入凹部时,墨盒30可以使形成在纸板中的凹部弹性变形,从而墨盒30能够被紧密地配合在装入部79中以保留在装入部79处。
根据上述第三变型例,通过将墨盒30配合到装入部79中,墨盒30可被稳定地固定到墨盒容器90。
[变型例4]
墨盒容器90的形状可以不一定限于当在平面图中看时竖直倒置的“U”(见图4A)。例如,如图6D中所示,除了第一隔室93和第二隔室94之外,容器隔室92可包括第三隔室97。第三隔室97可以在第一隔室93和第二隔室94之间的位置中从桥接部分95突出。
与第一隔室93及第二隔室94类似地,第三隔室97可以能够存储两个墨盒30;然而,被存储在第三隔室97中的墨盒30中的数量可以不一定限于两个。当墨盒容器90由底板22支撑时,第三隔室97在成对横向引导件82之间的位置中被底板22支撑。
根据上述第四变型例,采用具有第三隔室97的墨盒容器90,在馈送器盘20中可存储更大数量的墨盒30。
[变型例5]
墨盒容器90可具有仅一个容器隔室92(见图9B),而不是多个容器隔室92。在图9B中,第二隔室94表现为单个容器隔室92,然而,可以是第一隔室93表现为单个容器隔室92。单个容器隔室92可在横向引导件82的右侧或左侧中的任一侧上被馈送器盘20上的底板22支撑。当墨盒容器90被形成为图9B中示出的形状时,可能理想的是:墨盒容器90配备有刚性构件99,该刚性构件99作用与桥接部分95类似,且提供比基部80高的刚性。后面将详细描述刚性构件99。
此外,如图7中所示,第四变型例中描述的第三隔室97可用作墨盒容器90中的单个容器隔室92。根据图7,第三隔室97中可包含六(6)个墨盒30,然而,存储在第三隔室97中的墨盒30的数量可以不一定限于六个。第三隔室97沿宽度方向9的尺寸可不限制,只要第三隔室97在成对横向引导件82之间的位置中被底板22支撑即可。当墨盒容器90被形成为图7中示出的形状时,可能理想的是:墨盒容器90配备有刚性构件99,该刚性构件99作用与桥接部分95类似,且提供比基部80高的刚性。
[变型例6]
墨盒容器90的形状可以不一定限于当在平面图中看时竖直倒置的“U”。例如,如图9C中所示,墨盒容器90可具有当在平面图中看时总体矩形的形状。在该方面,墨盒容器90可具有本体80和用作桥接部分95的刚性构件99,该本体80具有矩形形状且用作容器隔室92。后面将在变型例7中描述刚性构件99。
当墨盒容器90被形成为具有如图9C中所示的矩形形状时,墨盒容器90可具有接头部98。在图9C中,本体80的相互面对的内表面通过例如热压彼此结合之处的接头部98由阴影线指示。本体80的内部空间被接头部98划分成多个容器隔室。在划分的所述多个容器隔室中,可存储至少一个墨盒30。在该方面,墨盒容器90可以以如下布置被放置在馈送器盘20中,该布置使得接头部98大致与横向引导件82一致,如图9C所示。
根据上述第六变型例,在墨盒容器90被形成为较不复杂的矩形形状的同时,墨盒容器90可提供划分的所述多个容器隔室92以在其中存储多个墨盒30。因此,能够防止墨盒30在墨盒容器90中彼此抵触。此外,可减少用于墨盒容器90的制造成本。
[变型例7]
在墨盒容器90中,桥接部分95的刚性可大于容器隔室92的刚性。例如,如图7A中所示,墨盒容器90可具有用作容器隔室92的本体80和刚性比本体80的刚性大的刚性构件99。
图7A中示出的刚性构件99是由例如纸板制成的条。刚性构件99被容纳在本体80中,且被容纳在与墨盒30相比离开口91近的位置中。当墨盒容器90由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支撑时,刚性构件99被放置在相对于横向引导件82而言的前方位置中。在该方面,刚性构件99被放置在就宽度方向9而言遍布横向引导件82的位置中。因而,刚性构件99能够从前方与横向引导件82接触。包含有墨盒30和刚性构件99的本体80的开口91可例如被胶带或订书机密封。
可替代地,刚性构件99可由例如如图7B中所示沿宽度方向9弯曲的一片纸板制成。刚性构件99可被放置在包含有墨盒30的墨盒容器90的开口91上,如图7B中的虚线所示。在该位置处,刚性构件99可通过例如订书机附接到墨盒容器90。因此,在墨盒容器90由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支撑的同时,刚性构件99可从前方与横向引导件82接触。
根据上述第七变型例,在具有开口70的前表面在就重力方向而言的上侧上的情况下可以将MFD10包装在装运箱中的同时,由馈送器盘20支撑的墨盒容器90就重力方向而言从上侧与横向引导件82接触,以在横向引导件82上垂下。
根据上述第七变型例,此外,桥接部分95的刚性大于容器隔室92;因此,可以防止:当桥接部分95与横向引导件82接触时,桥接部分95与横向引导件82分离且墨盒容器90向后移动。而且,在前表面在就重力方向而言的上侧上的情况下且在墨盒容器90悬垂在横向引导件82上的情况下将MFD10包装在装运箱中的同时,可防止:桥接部分95变形以与横向引导件82分离且墨盒容器90滑动以向下掉落。
[变型例8]
如图8中所示,在墨盒容器90的桥接部分95中可以形成一个孔60或多个孔64。同时,横向引导件82可被形成为具有伸出部65,伸出部65从横向引导件82的前部向前伸出。因此,在墨盒容器90由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支撑的同时,伸出部65可被放置成通过孔64穿透桥接部分95。因而,墨盒容器90可被钩到横向引导件82上。采用孔64和伸出部65,可以省略第七变型例中描述的刚性构件99。
根据第八变型例,孔64的形状可以不一定限制,只要伸出部65能够穿透孔64即可。例如,如图8A中所示,一对圆形孔64可被形成用于成对横向引导件82,从而每个孔64和成对横向引导件82中的每一个彼此对应。对于另一示例,如图8B中所示,可形成单个孔64,单个孔64沿宽度方向9伸长,以允许两个成对伸出部65都穿透单个孔64。
根据上述第八变型例,在伸出部65被放置成通过孔64穿透桥接部分95,能够更容易维持墨盒容器90被钩到横向引导件82上的状况。
[变型例9]
横向引导件82可被形成为具有沿宽度方向9突出的伸出部66。例如,如图10中所示,成对横向引导件82可被形成为具有伸出部66,该伸出部66包括伸出部66A和伸出部66B。伸出部66A可被形成为从右边的横向引导件82的右侧面向右突出,并且伸出部66B可被形成为从左边的横向引导件82的左侧面向左突出。
伸出部66可被形成在墨盒容器90被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支撑的同时被包含在墨盒容器90中的墨盒30的上方的位置中。因此,在墨盒容器90被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支撑的同时,伸出部66可从上方与墨盒容器90接触。因此,伸出部66可从上方保持被包含在墨盒 容器90的容器隔室92中的墨盒30。
根据第九变型例,在伸出部66从上方接触墨盒容器90的情况下,被包含在墨盒容器90中的墨盒30可被稳固地保持在底板22和上表面16之间的位置中。因此,可减少或者可以防止墨盒30在竖直方向7上的颤动。
[变型例10]
如图11A中所示,墨盒容器90可与连接片86及附属品容器87连接。
当墨盒容器90由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支撑时,连接片86可与墨盒容器90的在桥接部分95侧上的端部即墨盒容器90的前端连接。连接片86可由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和/或尼龙制成。
同时,附属品容器87可以在与墨盒容器90相反的另一端上与连接片86连接。附属品容器87可由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和/或尼龙制成。附属品容器87被形成为在连接片86侧上的端部处具有开口(未示出)的袋形状。附属品容器87可包含MFD10的附属品89。附属品89可以是例如诸如MFD10的操作手册的文件和存储有用于操作MFD10的软件程序的诸如CD-ROM的存储介质。在附属品89被包含在附属品容器87的内部的情况下,附属品容器87的开口可被例如胶带或订书机密封。
墨盒容器90、连接片86和附属品容器87可被彼此一体形成,或者可以分开形成以最后彼此一体连接。
当MFD10被装运时,墨盒容器90、连接片86和附属品容器87的一体件可被以图11B中示出的布置放置。更具体地,连接片86可被放置成从MFD10的前表面向前伸出通过形成在馈送器盘20的前板84 的上端和排出盘21之间的间隙。同时,在墨盒容器90和连接片86之间的边界部以及在连接片86和附属品容器87之间的边界部可以被屈曲或弯曲,从而附属品容器87可被容纳在开口70中。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MFD10类似,以上述布置放置有一体件的MFD10可以以具有开口70的一侧就重力方向而言面向上的向上取向被包装在装运箱中。因此,一体件可被放置以在连接片86处从上方接触排出盘21的前端,排出盘21的前端形成打印机部11的前表面的一部分。因此,一体件可被放置在悬挂在打印机部11上的状况下。
根据第十变型例,分别在馈送器盘20和开口70中容纳墨盒容器90和附属品容器87的MFD10可以以前表面就重力方向而言面向上的向上取向被存储在箱中。在该方面,由墨盒容器90、连接片86和附属品容器87构成的一体件可以在悬挂在打印机部11上的状况下放置。因此,在连接片86接触打印机部11的前表面的同时,可限制墨盒容器90向下掉落。
[变型例11]
墨盒容器90可如图11C中所示与第一片46及第二片47连接。
在墨盒容器90由馈送器盘20的底板22支撑的同时,第一片46可与墨盒容器90的在桥接部分95侧上的端部即墨盒容器90的前端连接。第一片46可由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和/或尼龙制成。
墨盒容器90、第一片46和第二片47可被彼此一体形成或分离形成而最后彼此一体连接。
当MFD10被装运时,墨盒容器90、第一片46和第二片47的一体件可以以图11D中示出的布置放置。更具体地,第一片46可被放置以从MFD10的前表面向前伸出穿过形成在馈送器盘20的前板84的上 端和排出盘21之间的间隙。
同时,墨盒容器90和第一片46之间的边界部可以被屈曲或弯曲,从而第一片46可沿打印机部11和扫描仪部13的前表面向上伸展。另一方面,在第一片46和第二片47之间的边界部可以被屈曲或弯曲,从而第二片47可接触压板玻璃51的上表面。在该状况下,盖52可被移动,以从压板玻璃51的上表面露出的露出位置旋转到盖52从上方覆盖压板玻璃51的覆盖位置。因此,第二片47可被放置在压板玻璃51和盖52之间的位置中。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MFD10类似,以上述布置放置有一体件的MFD10可以以具有开口70的一侧就重力方向而言面向上的向上取向被包装在装运箱中。因此,一体件可被放置以在第一片46处从上方接触打印机部11和扫描仪部13的前表面。因此,第一片46可接触被设置在打印机部11的前表面上的液晶触控面板53。因而,一体件可以被放置在悬挂在MFD10上的状况下。
根据第十一变型例,在馈送器盘20中容纳墨盒容器90且将第二片47放置在压板玻璃51和盖52之间的位置中的MFD10可以以前表面就重力方向而言面向上的向上取向被存储在箱中。在该方面,由墨盒容器90、第一片46、第二片47构造的一体件可以被放置在悬挂在MFD10的前表面上的状况下。因此,在第一片46接触MFD10的前表面时,可限制墨盒容器90向下掉落。而且,在第二片47可接触压板玻璃51的同时,压板玻璃51可被第二片47保护免于损坏。
此外,根据第十一变型例,在第一片46接触液晶触控面板53的情况下,液晶触控面板53可被第一片46保护。
[变型例12]
在上述实施例中,MFD10以具有开口70的面就重力方向而言面 向上的向上取向被包装在装运箱中。然而,MFD10可被以不同取向包装。例如,MFD10可以在盖52侧就重力方向而言面向上的情况下被包装在装运箱中。
在该取向中,在MFD10被包装在箱中的同时,墨盒容器90可不悬挂在横向引导件82上。然而,在桥接部分95就重力方向而言从上方接触横向引导件82的情况下,可限制墨盒容器90向后移动。因此,可防止墨盒容器90接触引导部17。
尽管已经描述了执行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存在落入根据权利要求阐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喷墨记录装置、多功能设备和墨盒容器的各种变体和置换。应该理解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主题不一定限于上述具体特征或动作。而是,以上描述的具体特征和动作被公开作为实施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

Claims (16)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墨盒;
墨盒容器,所述墨盒容器被构造成在所述墨盒容器中包含所述墨盒;
盘,所述盘包括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被构造成支撑片和包含所述墨盒的所述墨盒容器中的一个;和
滑动器构件,所述滑动器构件被构造成从所述盘中的所述支撑表面沿与所述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突出,所述滑动器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支撑表面上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前侧朝后侧的取向,并且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取向,
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容器包括:
容器隔室,在所述容器隔室中包含所述墨盒,所述容器隔室在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中的至少一个上的位置中;和
桥接部分,所述桥接部分与所述容器隔室连接,所述桥接部分被放置在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上,且被放置在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遍布所述滑动器构件的位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
馈送器单元,所述馈送器单元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输送被所述盘支撑的所述片;和
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被设置在所述片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下游侧,且被构造成接触和引导被所述馈送器单元输送的所述片,
其中所述容器隔室包括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所述第一隔室被构造成在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上被所述盘支撑,所述第二隔室被构造成在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 的下游侧上被所述盘支撑;
其中所述桥接部分将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彼此连接;并且
其中,当所述喷墨记录装置以向上取向被包装时,所述墨盒容器的所述桥接部分被放置成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遍布所述滑动器构件,所述向上取向使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侧就重力方向而言面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器构件包括被布置成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面对的成对滑动器构件;
在所述成对滑动器构件中的一个滑动器构件的在与所述成对滑动器构件中的另一个滑动器构件相反的位置中的一侧上,所述第一隔室被所述盘支撑;
在所述成对滑动器构件中的所述另一个滑动器构件的在与所述成对滑动器构件中的所述一个滑动器构件相反的位置中的一侧上,所述第二隔室被所述盘支撑;并且
当所述喷墨记录装置以向上取向被包装时,所述墨盒容器的所述桥接部分被放置成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遍布所述成对滑动器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容器的所述容器隔室包括第三隔室,所述第三隔室被构造成在所述成对滑动器构件之间的位置中被所述盘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容器的所述容器隔室是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容器包括接头部,所述袋的相互面对的内表面在所述接头部处被结合,以将所述容器隔室划分成多个隔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隔室包括基部和口袋,所述基部呈片和板中的一种的形式,所述口袋被布置在所述基部上,所述口袋在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上具有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袋包括口盖,所述口盖的姿势能够在露出所述开口的打开位置和覆盖所述开口的覆盖位置之间改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隔室包括基部和装入部,所述基部呈板的形式,所述装入部被形成在所述基部中,并且所述墨盒配合在所述装入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部分的刚性大于所述容器隔室的刚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器构件包括伸出部,所述伸出部被形成为从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端朝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进一步上游伸出;并且
所述墨盒容器的所述桥接部分包括孔,所述伸出部被构造成穿透所述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器构件被形成为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被构造成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所述盘的端部伸出且沿与所述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与被所述盘支撑的所述容器隔室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在沿着与所述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比所述盘上方的位置中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为从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所述前侧朝所述后侧凹入;
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被构造成与被所述盘支撑的所述墨盒容器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端连接,所述连接片从所述盘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端向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前方伸展;和
附属品容器,所述附属品容器在所述墨盒容器的相反侧上与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附属品容器被构造成包含与所述喷墨记录装置伴随的附属品;
其中,当所述喷墨记录装置以向上取向被包装时,所述连接片覆盖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前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向上取向使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侧就重力方向而言面向上。
14.一种多功能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
扫描仪,所述扫描仪被设置在沿着与所述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比所述喷墨记录装置上方的位置中,所述扫描仪包括压板玻璃和盖,所述压板玻璃被构造成支撑片,所述盖的姿势就与所述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而言能够在覆盖所述压板玻璃的上侧的覆盖位置和露出所述压板玻璃的上侧的露出位置之间改变;
第一片,所述第一片被构造成与被所述盘支撑的所述墨盒容器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端连接,所述第一片从所述盘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端向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前方伸出,以沿与所述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向上伸展;和
第二片,所述第二片在所述墨盒容器的相反侧上与所述第一片连接,所述第二片被放置在所述压板玻璃和所述盖之间的位置中,
其中,当所述多功能设备以向上取向被包装时,所述第一片覆盖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前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向上取向使所述滑动器构 件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侧就重力方向而言面向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功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设备进一步包括:
面板,所述面板被设置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所述前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片与所述面板接触。
16.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容器,所述墨盒容器被构造成包含墨盒,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包括片盘,所述片盘支撑所述墨盒容器,所述片盘包括支撑表面和滑动器构件,所述片盘被构造成支撑包含所述墨盒的所述墨盒容器,所述滑动器构件被构造成从所述片盘中的所述支撑表面沿与所述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突出,所述滑动器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支撑表面上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前侧朝后侧的取向,并且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取向,所述墨盒容器包括:
多个容器隔室,所述多个容器隔室被构造成在所述多个容器隔室中包含所述墨盒;和
桥接部分,所述桥接部分被构造成将所述多个容器隔室彼此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容器在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的位置中被所述片盘支撑;并且
所述桥接部分被放置在所述滑动器构件的就所述第一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上,且被放置在就所述第二方向而言遍布所述滑动器构件的位置中。
CN201420577803.9U 2013-12-06 2014-10-08 喷墨记录装置、多功能设备和墨盒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9852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3683 2013-12-06
JP2013253683A JP6287144B2 (ja) 2013-12-06 2013-12-06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複合機、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収容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98526U true CN204398526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270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780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98526U (zh) 2013-12-06 2014-10-08 喷墨记录装置、多功能设备和墨盒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73332B2 (zh)
JP (1) JP6287144B2 (zh)
CN (1) CN2043985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5042A (zh) * 2020-01-20 2021-07-20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24996S1 (en) * 2016-02-12 2018-08-07 S-Printing Solution Co., Ltd. Multi-function printer
JP6638491B2 (ja) * 2016-03-15 2020-01-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2293Y2 (zh) * 1980-10-07 1987-08-18
US5843294A (en) * 1988-11-29 1998-12-01 Isco, Inc.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sample injection technique
JPH08217155A (ja) 1995-02-17 1996-08-27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梱包材
JP2002179071A (ja) * 2000-12-12 2002-06-26 Seiko Epson Corp 修理完了品の梱包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梱包材
JP2003200598A (ja) * 2001-10-25 2003-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065857B2 (ja) * 2004-02-10 2008-03-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206938B2 (ja) * 2004-03-08 2009-01-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の供給構造、及びインクの供給構造の製造方法
JP4583876B2 (ja) * 2004-10-29 2010-1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137471A (ja) * 2004-11-12 2006-06-01 Canon Inc 工業製品の梱包材
US7475779B2 (en) * 2005-03-11 2009-01-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ackaging
JP4905312B2 (ja) * 2007-10-01 2012-03-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装置
JP2010222052A (ja) 2009-03-25 2010-10-07 Seiko Epson Corp 梱包装置及び梱包材
EP2647516B1 (en) * 2012-04-03 2014-12-17 Inergy Automotive Systems Research (Société Anonyme) Method and valve for the venting of a saddle fuel tank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5042A (zh) * 2020-01-20 2021-07-20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13135042B (zh) * 2020-01-20 2023-09-08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87144B2 (ja) 2018-03-07
JP2015112715A (ja) 2015-06-22
US9073332B2 (en) 2015-07-07
US20150158306A1 (en) 2015-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98526U (zh) 喷墨记录装置、多功能设备和墨盒容器
CN110641150B (zh) 复合机
RU2624718C2 (ru) Емкость с выдвижным элементом для выдачи потребительских товаров
US8960872B2 (en)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nk container
US10613475B2 (en) Packing member for liquid container
CA2995619A1 (en) Device for providing a cushion during storage and moving of an object
US9346278B2 (en) Packaging tray and packaging body
TWM466793U (zh) 液體噴射裝置
CN103142411A (zh) 固形制剂包装装置
EP2781358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4691115A (zh) 图像记录装置
JP7243048B2 (ja) 印刷装置
JP6127413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EP3272540B1 (en) Handheld printer
JPS6093047A (ja) プリンター/送紙器ユニツト、プリンターおよび包袋供給装置
EP3121014A1 (en) Handheld printer
US20160136961A1 (en) Ink Cartridge and Printer
JP2013107233A (ja) 液体収容体
JP6299085B2 (ja) 記録装置
JP7056056B2 (ja)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増設ユニット
CN201501160U (zh) 墨盒
US8029114B2 (en) Method of using a container for housing and transporting ink cartridges and for collecting waste ink
US10232653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6988569B2 (ja) 記録装置
US8807722B2 (en)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prin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