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01160U - 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01160U
CN201501160U CN2009202185187U CN200920218518U CN201501160U CN 201501160 U CN201501160 U CN 201501160U CN 2009202185187 U CN2009202185187 U CN 2009202185187U CN 200920218518 U CN200920218518 U CN 200920218518U CN 201501160 U CN201501160 U CN 201501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ell body
print cartridge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liquid accommod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185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秋山智之
田中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548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08300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547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08299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547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08299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547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0034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01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0116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在相对于打印装置装卸的墨盒中,防止制造成本的增大,并且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装卸时的操作性。并且通过使填充有墨的内袋的外形与外壳的内形一致来提高墨盒的容积率。该墨盒能相对于打印装置进行装卸,包括:液体收纳容器,其封入有墨;箱状的外壳体,其插入有上述液体收纳容器;卡合面,其在上述液体收纳容器被插入到上述外壳体中的状态下,被配置在箱状的该外壳体的一端;以及供给口,其在上述卡合面上朝向与该液体收纳容器插入上述外壳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卡合在上述打印装置侧。

Description

墨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相对于打印装置装卸的墨盒。
背景技术
以往,在喷墨打印装置中,为了对喷墨记录装置(打印机)打印头供墨而使用收纳了具有墨导出部和墨收纳部的墨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用墨盒。另外,以往,在喷墨方式等打印装置中,为了对图像形成部补给墨而使用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的墨盒。
作为该墨盒,要求容易相对于喷墨记录装置装卸、对于输送和处理过程的落下、输送时的振动等具有耐受性、并且能够廉价地制作。作为满足该要求的技术,提出具有填充了墨的由多层热塑性薄膜材料构成的内袋和收纳该内袋的瓦楞板纸等外壳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通过外壳为瓦楞板纸,能够保持装卸、输送等处理时的耐受性,并且能够廉价地制作墨盒,通过内部为薄膜材料,能够可靠地填充墨,并且容易进行输送、处理。
专利文献1:特开2006-069051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墨盒中,与喷墨记录装置侧结合的墨供给部位于外壳的底面侧,用户必须在对安装时无法看到的接合部位施加向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压力的同时进行盒的安装操作,由于误操作而导致对墨供给部施加了过大的应力,有可能使供给口弯曲或破损。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墨盒中,由于使用了瓦楞板纸材料的外壳是没有凹凸的长方形,因此在输送时的移动、向主体装置安装时难以操作,在更换墨盒时,存在作业性差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墨盒中,是仅将薄膜材料形成为袋状的内袋收纳在瓦楞板纸制的外壳中的结构,因此外壳内面的形状与填充了墨的状态的内袋的外形不一致,而在内袋与外壳之间形成无用的空间,这样有可能导致外壳的容积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来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在能相对于打印装置装卸的墨盒中,能够防止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使装卸时的操作性提高。
此外,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在打印装置的墨盒中能够提高输送时的移动、相对于主体装置装卸时的操作性的打印装置和打印控制方法。
此外,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使填充墨的内袋的外形与外壳的内形一致来提高墨盒的容积率的打印装置和打印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墨盒,其能相对于打印装置装卸,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收纳容器,其封入有墨;箱状的外壳体,其用于插入上述液体收纳容器;卡合面,其在上述液体收纳容器被插入到上述外壳体中的状态下,被配置在箱状的该外壳体的一端;以及供给口,其在上述卡合面上,朝向与该液体收纳容器插入上述外壳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卡合在上述打印装置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墨盒,上述墨盒沿水平方向相对于打印装置进行装卸。
根据这样的本实用新型,在沿水平方向装卸的墨盒中,处于外壳体的卡合面的供给口朝着与液体收纳容器的插入方向相同的轴线上的方向形成,因此操作者沿水平方向(装卸操作方向)牵拉或按压时,偏的应力不会作用在外壳体和供给口上,能顺畅地进行墨盒的装卸,能提高装卸时的操作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体的截面形状呈矩形,在上述矩形中,与包含上述插入方向的水平面平行的横边和与该水平面垂直的纵边之比为2比1。
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与盒的水平面平行的横边和与横边正交的纵边的比例、即降低盒的高度相对于盒的横向宽度的比例,形成扁平的形状,在设置到印刷装置侧时的墨盒内,消除供给口端与终端之间的高度差,使墨的流动始终一样,能进行稳定的墨的供给。另外,通过使墨盒的高度降低,能缩小安装墨盒所需要的空间的高度,能有效地利用墨盒上方的空间,能提高装置设计的自由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纳容器由四面形成,在该四面之中的与包含上述插入方向的水平面垂直的面上形成有与上述插入方向平行的折痕。根据这样的实用新型,液体收纳容器内的墨剩余量变少时,液体收纳容器能可靠地沿着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折痕弯折而变瘪,在液体收纳容器内不产生多余的空间,能减少未使用而被更换的墨剩余量,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液体收纳容器内的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纳容器的终端通过将上述四面之中的与包含上述插入方向的上述水平面平行的一对面的端部相互粘合而形成尖形,上述尖形的终端中的一对面的粘合部分通过热熔接形成线状,该线状部分处于上述水平面内。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液体收纳容器的终端形成尖形的形状,液体收纳容器内的墨剩余量变少时,通过终端的尖形,能够确保液体收纳容器终端的坡度,能够使墨不残留地流出。尖形的终端的粘合部分通过热熔接形成线状,能可靠地保持液体收纳容器终端的尖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6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四面是通过热熔接接合四张薄膜而构成的。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接合四张薄膜能容易形成液体收纳容器内的袋形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相对于打印装置装卸的墨盒中,能够防止墨盒的制造成本增加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使装卸时的操作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7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该墨盒在上述外壳体的与上述卡合面相反侧的另一端侧具有形成在上述外壳体的壁部上的凹部。
根据这样的本实用新型,在沿水平方向装卸的墨盒中,在作为外壳体的与卡合面相反侧的另一端侧形成凹部,因此操作者能抓住该凹部而拉出墨盒,因此能容易进行墨盒的装卸并提高了操作性,并且液体收纳容器的插入方向与装卸的操作方向一致,因此在外壳体上不会产生多余的应力,能够降低装卸部、外壳体破损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8是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纳容器的终端形成尖形,在上述外壳体的内部终端配置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用于确保该外壳体内表面与上述尖形外表面之间的空间形状。这样的情况下,能将液体收纳容器固定在外壳体内,并且能保持液体收纳容器终端的尖形,能够确保供给墨所需的坡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9是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体内部,由上述分隔构件确保的空间位于与上述凹部的里面相对应的位置。这样的情况下,在外壳体内,能将由用于固定液体收纳容器和确保坡度的分隔构件划分成的空间形成为操作者用于抓住外壳体的空间,能够有效地利用外壳体内的空间,并且能避免操作者抓住外壳体所产生的应力给内部的液体收纳容器终端带来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0是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是贯穿于上述外壳体的壁部的孔,上述孔是在上述外壳体的构件壁部将该壁部的一部分朝向内面侧且朝向上述终端侧弯曲而形成的。这样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形成上述凹部,并且将构件壁部的一部分朝着终端侧弯曲,从而能将操作者拉出外壳体时的应力适当地传递到外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1是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纳容器的终端形成尖形,在上述外壳体的内部终端配置有用于确保该外壳体内表面与上述尖形外表面之间的空间形状的分隔构件,上述凹部是在上述外壳体的构件壁部将该壁部的一部分朝向内面侧且朝向上述终端侧弯曲而形成的孔,上述弯曲的部分位于由上述分隔构件确保的空间内。
这样的情况下,在外壳体内,能将由用于固定液体收纳容器和确保坡度的分隔构件划分成的空间形成为操作者用于抓住外壳体的空间,并且将构件壁部的一部分朝着终端侧弯曲,从而能将操作者拉出外壳体时的应力适当地传递到外壳体上,并且,操作者将手放入孔中时,能够避免操作者与内部的液体收纳容器接触,能够保护液体收纳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2是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隔构件是构成上述外壳体的构件的一部分,在该外壳体的展开图中与该外壳体形成一体。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作为展开图而剪切出的构件折叠,能一次性地制造外壳体和分隔构件,能减少零件个数,并且能简化制造工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喷墨打印机等打印装置中,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在输送时的移动、更换时相对于主体装置装卸时提高其操作性,并且能够保护外壳体内的液体收纳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3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该墨盒具有嵌合部(嵌入部),该嵌合部形成上述卡合面的一部分,并以由设置在上述打印装置侧的把持部件(抓住并把持的部件)把持的方式嵌合。
根据这样的本实用新型,在沿水平方向装卸的墨盒中,处于外壳体的卡合面的供给口朝着与液体收纳容器插入外壳体的插入方向相同的轴线上的方向,并且,将包括该供给口的卡合面把持在印刷装置侧,因此操作者牵拉或按压来进行装卸时,偏的应力不会作用在外壳体和供给口上,能顺畅地进行墨盒的装卸,能提高装卸时的操作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4是根据技术方案1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面由包含树脂或金属中任一种的硬质材料形成,上述外壳体由比包含纸或木质材料的任一种的上述卡合面更软的材料形成。这样的情况下,卡合面由硬质材料形成,从而提高对于装卸操作时的应力的耐久性,能够确保相对于印刷装置的尺寸精度,能使装卸时的操作容易。另外,通过由软质材料形成外壳体,能减少树脂材料,而能降低环境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5是根据技术方案1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面为与上述打印装置抵接的抵接面。这样的情况下,卡合面为与印刷装置抵接的抵接面,能确保卡合部位的尺寸精度、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6是根据技术方案1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抵接面上粘贴有与被设置在上述打印装置的接收器进行非接触通信的通信标签。这样的情况下,抵接面在安装墨盒时与印刷装置侧抵接,因此通信标签能可靠地与接收器进行分接触通信,而能读取通信标签的信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相对于打印装置装卸的墨盒中,能够防止墨盒的制造成本增加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使装卸时的操作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7是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纳容器在封入了墨的状态下,其横截面形状与上述箱状的外壳体的横截面的内面形状一致。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封入了墨的状态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内表面形状与外壳体的内表面形状一致,因此能将液体收纳容器无间隙地收纳在外壳体内,能增大墨盒的墨容量,而能提高容积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8是根据技术方案17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体的上述横截面的内面形状呈矩形,上述液体收纳容器由四面形成,在该四面的接合边上通过热熔接形成有折痕。在这样的情况下,液体收纳容器的四面以形成有折痕的方式实施热熔接,因此在封入了墨的状态下,能可靠地形成矩形。并且,通过将液体收纳容器收纳在同样形成为矩形的外壳体内,能使液体收纳容器的外形与外壳体的内表面的形状一致,能提高外壳体的容积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9是根据技术方案18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四面是通过热熔接将四张薄膜接合而构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能通过热熔接将四张薄膜固定而形成袋体,能可靠地形成上述液体收纳容器的袋形状,并且能够保持为了提高墨盒的容积率所需的截面形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相对于打印装置装卸的墨盒中,通过使填充墨的内袋的外形与外壳的内形一致,能够有效地利用外壳内的空间,能够提高墨盒的容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打印用纸张输送路径的概要的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外观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墨盒的侧剖视图。
图4是表示组装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外壳体时的次序的说明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外壳体和分隔构件的展开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形状的横剖视图。
图8是表示墨从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容器流出时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形状变化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墨从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容器流出时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形状变化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具有分隔构件的外壳体内收纳有液体收纳容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由实施方式的墨盒和打印装置侧的保持部构成的装卸机构的剖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墨补给系统的机构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打印装置的整体结构
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0的打印用纸张输送路径的概要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形成的喷墨方式的行式彩色打印机为例说明的打印装置100:包括多个形成有多个喷嘴的喷墨打印头,从各喷墨打印头喷出黑色或彩色墨而以行为单位进行打印,在输送带上的打印纸上将多个图像相互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喷墨打印头沿着纸张的输送方向并列配置四个喷墨打印头,并使多个图像相互重叠来形成彩色图像。在打印装置100内部具有运算处理装置330,利用该运算处理装置330,除了进行上述喷墨打印头的打印处理、输送机构的驱动控制之外,还进行与来自墨盒的墨供给相关的控制。
该运算处理装置330是通过CPU、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等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其它电子电路等硬件、或者具有该功能的程序等软件、或者硬件与软件的组合等构成的运算模块,通过适当读入程序来执行而虚拟地构建各种功能模块,通过所构建的各功能模块来进行与图像数据相关的处理、各部分的动作控制、对应于用户操作的各种处理。另外,在该运算处理装置330上连接有操作面板340,通过该操作面板340能够接受用户的指示、设定操作。
打印装置100设置有在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安装墨盒200的盒安装机构30,多个(在此是四个)上述各颜色的墨盒200排列并装填在该盒安装机构上。在该盒安装机构30上朝向水平方向地设置有作为墨盒的装卸机构的保持部。另外,以覆盖该盒安装机构30的上方的方式配设上面装置350,通过在该上面装置350下表面与打印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之间沿水平方向插入墨盒200来进行墨盒200的装填。该上面装置350例如配设了供纸器(sheet feeder)、操作面板等。
墨盒的整体结构
图2的(a)是墨盒200的外观立体图,图2的(b)是卡合面的主视图。另外,图3的(a)是墨盒200的侧剖视图,图3的(b)是将图3的(a)的卡合面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此外,在图3中,示出了将卡合面210安装在外壳体240上的状态,但是省略了内部的液体收纳容器。
墨盒200是沿水平方向(装卸操作方向D2)相对于打印装置100装卸的细长的壳体,由封入有墨的液体收纳容器220和液体收纳容器220所插入的作为外壳的外壳体240大致构成。
外壳体240是横截面中的内面形状为矩形的筒状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包含墨盒200的装卸操作方向的水平面平行的横边和与该水平面垂直的纵边之比大约为2比1。换言之,如图2的(b)所示那样在沿装卸操作方向进行安装操作时,如果将成为打印装置100侧的卡合面210作为正面,则墨盒200的宽度w与高度h之比大约是2比1。
另外,在外壳体240的打印装置100的侧端面上嵌入有与打印装置100侧的盒安装机构30卡合的卡合面210。该卡合面210由树脂或金属等硬质材料形成,成为与打印装置100的盒安装机构30抵接的抵接面。
该卡合面210在其中央配置有墨供给口230,该供给口的左右两侧的面为抵接面210a、210a。该抵接面210a、210a是由树脂、金属一体形成的部件,被嵌入到箱状的外壳体240的端部,通过具有粘着面的纸制的标签210b固定在外壳体240上。
在该卡合面210的中央部上下形成有嵌合部212,该嵌合部212被嵌合成为通过被设置于打印装置100侧的把持单元把持。在该嵌合部212上排列有三角形状的凸部,与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侧的保持部310上的把持单元嵌合。该把持单元具有通过弹力夹持上下一对凹部来进行把持的机构,在该把持单元之间通过将嵌合部212的凸部压入到把持单元的凹部间,使嵌合部212随着咔哒的触合感而嵌合。
另外,在卡合面210的上部突出设置有一对遮蔽凸部211。该遮蔽凸部211在安装盒时,为了不弄错上下方向而仅被设置在一个面上。另外,该遮蔽凸部211在被嵌合到打印装置100中时,由被设置在打印装置100侧的安装检测传感器检测。具体地说,安装检测传感器是受光传感器,通过受光被遮断而检测出该遮蔽物的存在。遮蔽凸部211在安装时靠近受光传感器,通过遮断受光而检测出遮蔽凸部211的安装。
并且,上述卡合面210粘贴有与被设置在打印装置100侧的非接触通信接口(I/F)430进行非接触通信的通信标签250。该通信标签250由从非接触通信接口(I/F)430接收到的电波产生内部电力,通过该电力对存储器进行数据读取和写入,并且通过天线进行数据的收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存储器中存储盒内的墨的颜色、水性、油性的类别、装卸次数等,当检测到墨盒安装于盒安装机构30上时,该存储器开始与非接触通信接口进行通信,发送该存储器所存储的数据。
在该卡合面210上,如图3的(b)放大表示那样,墨供给口230在与液体收纳容器220插入外壳体240的插入方向D1相同的轴线上朝向与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来自墨供给口230的墨的流出方向D3成为与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并且,该墨供给口230具有与打印装置100侧的保持部310嵌合的供给口侧接合部232,该供给口侧接合部232的内部为空心的圆筒状,在该圆筒内能够前后进退地安装有将墨供给口230堵住的中栓231。通过来自液体收纳容器220内部的压力向外推压该中栓231,而将前端的大直径部分压靠在供给口的开口部内侧,由此堵住墨供给口230。
在该墨供给口230所卡合的保持部310上突出设置有插入轴312,该插入轴312被插入到卡合状态的供给口侧接合部232中,用于将中栓231压入到供给口侧接合部232内,通过该插入轴312压入中栓231,将与墨路径311连通的流出路径233开通。由此,液体收纳容器220内的墨沿墨流出方向D3流出。
并且,该墨供给口230的供给口侧接合部232的前端位于与卡合面210的抵接面210a相同的平面内。即,供给口侧接合部232被埋设在卡合面210内,与抵接面210a成为所谓的同一个面。此外,在该供给口侧接合部232的开口部周缘形成有环状的槽部232a,保持侧接合部的外缘313a与该槽部232a嵌合(参照图11)。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墨盒200,位于外壳体240的卡合面210的墨供给口230在与液体收纳容器220插入外壳体240的插入方向D1相同的轴线上朝着与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并且由于在打印装置100侧把持包括墨供给口230的卡合面210,因此操作者在沿水平方向(装卸操作方向D2)拉出或推压时,偏的应力不会作用于外壳体240和墨供给口230,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墨盒200的装卸,能够提高装卸时的操作性。另外,通过打印装置100侧的保持部310以把持墨盒的嵌合部212的方式嵌合,从而提高了墨盒200与打印装置100之间的保持力。
特别是,卡合面210成为与打印装置100侧抵接的抵接面,由包含树脂或金属的任一种的硬质材料形成,因此卡合面210对装卸操作时的应力的耐久性提高,能够确保卡合面210与保持部310的尺寸精确度,容易进行装卸时的操作。此时,供给口侧接合部232的前端被埋设在卡合面210内,其开口面位于与抵接面210a相同的平面内,因此不会在卡合面210的表面形成不需要的凸起,在装卸墨盒200时,也能够避免不需要的应力集中于卡合部分。
另外,由比包含纸或木质材料中任一种的卡合面210更软的材料形成外壳体240,因此能够减少树脂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卡合面210与外壳体240形成为通过标签210b固定,因此组装性、分解性优良,能够提高操作性。
并且,在卡合面210上粘贴有与被设置在打印装置100侧的接收器进行非接触通信的通信标签250,因此能够可靠地与打印装置100侧的接收器进行非接触通信,能够读入通信标签250的信息。
外壳体
外壳体240由纸、木质材料等比卡合面210更软的材料形成,能够进行剪切和弯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体240的与卡合面210相反侧的下表面形成有被形成在外壳体240的壁部的凹部204,成为拉拔墨盒200时的手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凹部204是贯通外壳体240的壁部而与内部空心连通的孔,该孔是在外壳体240的构件壁部的一部分形成断开处,使该部分朝向内面侧并且向终端侧弯折而形成的。
另外,在外壳体240的内部终端配置有用于确保外壳体240的内面与液体收纳容器220终端的尖形外表面之间的内部空间201的形状的分隔构件202。由该分隔构件202确保的空间的侧截面为三角形,并且在外壳体240内部处于与凹部204的里面对应的位置。此外,凹部204中被弯折的部分被向外壳体240的终端侧弯折,而位于由分隔构件202确保的内部空间201内。
并且,上述墨盒200通过将封入有墨的液体收纳容器220收纳在箱状的外壳体240中而被组装。图4是表示组装墨盒的外壳体240时的次序的说明图。另外,图5的(a)是外壳体240的展开图,图5的(b)是分隔构件202的展开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体240通过将作为如图5(a)所示的展开图的一个薄片部件弯折并粘合预留的用于抹浆糊的部分,由此组装成卡合面210侧被开放、终端侧由盖体240a和240b堵住的有底的筒状体。
如图5的(a)所示,在外壳体240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形成拉拔用的凹部204的缺口,该凹部204是贯通外壳体240的壁部的孔,凹部204是在外壳体的构件壁部使被切开的部分向内面侧并且向终端侧弯折而形成的。另外,关于分隔构件202,通过弯折如图5的(b)所示那样的薄片部件,形成截面呈三角形的楔形。并且,如图4的(a)所示,将与卡合面210相反的一侧的盖体240a和240b打开,从该被打开的终端侧开口插入组装分隔构件202并使分隔构件202配置在外壳体240的终端,将盖体240a和240b闭合。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外壳体240,外壳体240的截面形状呈矩形,通过消除形成横向宽度w与高度h之比为大约2比1的扁平形状的墨盒200内的供给口端与终端的高低差,而使墨的流动始终相同,能够稳定地进行墨供给。另外,通过使墨盒200的高度h变低,能够缩小安装墨盒200需要的空间的高度h,从而有效地利用被装填的墨盒上方的空间,并能够使装置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外壳体240内部设置分隔构件202、在外壳体240的壁部设置凹部204,在操作者进行墨盒的装卸操作时,抓住外壳体240终端的凹部204,能够拉出墨盒,使墨盒200的装卸变得容易,从而提高了操作性。
并且,由用于液体收纳容器220的固定以及确保坡度的分隔构件202分成的内部空间201形成为操作者为了抓住外壳体240而能够将手插入的空间,另外,由于使该凹部204构件壁部的一部分朝向终端侧弯折,因此能够将操作者拉出外壳体240时的应力适当地传递给外壳体240。并且,由于具有分隔构件202,因此能够避免操作者的手通过作为凹部204的孔而与液体收纳容器220接触,因此能够保护液体收纳容器2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面210与外壳体240通过标签粘贴固定,因此结构简单,并且组装操作性、分解操作性优良,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和废弃成本。
此外,图5的(a)和(b)所示的展开图能够变更为如图5的(c)所示那样的结构。图5的(c)表示将外壳体240与分隔构件202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下的展开图,图4的(b)是其组装完成图。
即,在该变更例中,将分隔构件202形成为构成外壳体240的部件的一部分,在外壳体240的展开图中,形成为与外壳体部分连接的一体。详细地说,如图5(c)所示,通过能够在折线部240d弯折的浆糊部202a将分隔构件部分202b与立方体状的外壳体部分240e连结。
并且,通过折叠作为展开图而剪切出的这些构件(外壳体部分202e和分隔构件部分202a、202b),能够一次性地制造外壳体240和分隔构件202,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并且能够简化制造工序。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分隔构件202被嵌入到外壳体240的位置处于与卡合面210的相反侧(终端侧),在该终端侧具有作为贯通外壳体240的壁部的孔的凹部204,形成该凹部204的孔的缺口位于由分隔构件202确保的内部空间201内。
液体收纳容器
图6是液体收纳容器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液体收纳容器的形状的横剖视图。另外,图8和图9是表示墨从液体收纳容器流出时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形状变化的说明图。
液体收纳容器220是封入有墨的袋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其侧面是由通过热熔接将四张薄膜220a~d接合而成的四面形成,在这些四面的薄膜220a~d的接合边通过热熔接形成折痕223,如图7的(a)所示,在墨被封入的状态下,袋体的四边通过折痕223弯曲成大致直角,截面成为四边形。因此,如图7的(b)所示,在该液体收纳容器220封入有墨的状态下,液体收纳容器220的横截面的四边形与外壳体240的内面形状的四角形一致。
另外,液体收纳容器220的终端222通过将与四面之中的包含液体收纳容器220插入外壳体240的插入方向(图6的(a)中A-A方向)的水平面平行的一对面、即向打印装置100装填的状态中的上下面220a和220b的终端222部上下相互粘合来形成尖形。
该尖形的终端222的上下面的粘合部分通过热熔接而形成直线状,该线状部分位于包含墨流出方向D3的延长线(图6的(a)中A-A方向)和通过薄膜的热熔接粘合而成的终端222的线(图8的(a)中B-B方向)的水平面(以下称为水平面A-B。)内。并且,液体收纳容器220在与包含墨流出方向D3的水平面A-B垂直的面、即向打印装置100装填的状态下的左右侧面220c和220d上形成有与液体收纳容器220插入外壳体240的插入方向D1平行的折痕221。其结果,如图8所示,液体收纳容器220随着内部的墨流出,沿着折痕221变瘪,收敛在包含通过薄膜的热熔接而粘合成的终端222的水平面A-B上。
图10是表示在具备分隔构件202的外壳体240内收纳有液体收纳容器220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0的(a)所示,能够从被组装的外壳体240的卡合面210侧的开口插入液体收纳容器220来制作墨盒200。
此时,如图10的(b)所示,液体收纳容器220的墨供给口230被安装在卡合面210上,与卡合面210一起通过具有粘性的作为纸制密封件的标签210b粘贴固定在外壳体240的开口端上。在将卡合面210嵌入到外壳体240的状态下,该标签210b从外壳体240的开口端侧面经由卡合面210的抵接面210a而朝向相反侧的开口端侧面卷绕,由此将外壳体240与卡合面20一起安装固定在外壳体240上。
并且,在液体收纳容器220的前端安装有上述墨供给口230。该墨供给口230构成为在液体收纳容器220被插入外壳体240的状态下,位于上述卡合面210的中央而被嵌入到卡合面210上,成为卡合面210的一部分。在该液体收纳容器220的收纳状态下,墨供给口230在与液体收纳容器220插入外壳体240的插入方向D1相同的轴线上朝着与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相对于打印装置100侧的保持部310进行装卸。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容器220,如图8所示,由于液体收纳容器220插入外壳体240的插入方向D1、装卸的操作方向D2以及墨补给时的墨流出方向D3位于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上,因此外壳体240不会产生多余的应力,能够降低墨供给口230、保持部310等装卸机构、外壳体240本身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封入了墨的状态的液体收纳容器220的内面形状与外壳体240的内面形状一致,因此能够将液体收纳容器220无间隙地收纳在外壳体240内,能够使墨盒的墨量增加,提高墨盒的容积率。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体240的横截面的内面形状形成矩形,液体收纳容器的侧面具有四面,在四面的接合边上通过热熔接形成折痕223,因此在封入了墨的状态下,能够将液体收纳容器220可靠地形成为矩形,能够使液体收纳容器220的外形与外壳体240的内面的形状更可靠地吻合。
液体收纳容器220的四面是通过热熔接接合四张薄膜而构成的,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可靠地形成液体收纳容器220的袋形状,并且能够保持为了提高容积率所需要的截面形状。
并且,液体收纳容器220由四面形成,在该四面中的与上述水平面A-B垂直的面上形成了与插入方向D1平行的折痕221,由此在液体收纳容器220内的墨残留量变少时,液体收纳容器220沿着与插入方向D1平行的折痕221弯折而收敛在水平面A-B上,不会使液体收纳容器220内产生多余的空间,能够减少未使用而被更换的墨残留量,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液体收纳容器220内的墨。
通过液体收纳容器220的终端222形成尖形,在液体收纳容器220内的墨残留量变少时,通过终端222的尖形能够确保用于使墨流出的坡度,能够不会残留墨地使墨流出。另外,将终端222的粘合部分通过热熔接形成线状,由此能够可靠地保持终端222的尖形。另外,液体收纳容器220的终端222形成尖形,通过与分隔构件202接触,而能够将液体收纳容器220固定在外壳体240的内部。
墨盒的装卸机构
图11是表示由墨盒200和打印装置100侧的保持部310构成的装卸机构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上述墨供给口230由供给口侧接合部232、被来自供给口侧接合部232内部的压力向外推压来堵住墨供给口230的中栓231大致构成。
墨供给口230构成与打印装置100侧的保持部310嵌合的装卸机构,通过该装卸机构将墨盒200与打印装置100相互连接,从而从墨盒200向打印装置100供给墨。
保持部310具有以覆盖墨供给口230的方式与墨供给口230的接合部232嵌合的保持侧接合部313,在该保持侧接合部313的内部,在与供给口侧接合部232的嵌合状态下,将与墨盒200侧的墨供给口230连通的墨路径311形成在内部。供给口侧接合部232被埋设在卡合面210内,在其开口部周缘形成环状的槽部232a,在该槽部232a中嵌合保持侧接合部的外缘313a。
在保持部310中的墨路径311上设置有向墨供给口230侧突出的插入轴312。该插入轴312被插入到卡合状态的供给口侧接合部232,将中栓231压入供给口侧接合部232内,使与墨路径311连通的流出路径233在供给口侧接合部232内开通。此外,插入轴312插入供给口侧接合部232的插入方向与上述液体收纳容器220插入外壳体240的插入方向D1、装卸操作方向D2以及墨的流出方向D3位于同一轴线上。
由这种墨盒的装卸机构,通过由墨供给口230和保持部310构成的装卸机构进行来自被装填在打印装置主体1上的墨盒200的墨供给。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墨补给系统的机构的概要图。
如图12所示,来自墨盒200的墨通过墨补给路径301被填充到称为贮存器的墨箱303中。在该墨补给路径301的中间设置有电磁开闭阀302,通过该电磁开闭阀302控制墨补给路径301的通路的开闭以及墨的流量。另外,在墨箱303内设置检测墨箱303内的液面、测量被填充的墨的量的液面传感器303a。此外,通过被配置在高处的墨盒200和被设置在低处的墨箱303的压力差,从墨盒200向墨箱303供给墨。
被填充在该墨箱303的墨通过供给通路304向打印头单元110的分配器111送出,从分配器111被分配到各打印头110a、110b、110c…,用于打印处理。此外,在该分配器111中安装有测量内部的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12,能够检测被供给到打印头110a、110b、110c…之前的墨温度。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在水平方向上装卸的墨盒200中,位于外壳体240的卡合面210的墨供给口230在与液体收纳容器220插入外壳体240的插入方向D1相同的轴线上朝向与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因此装卸操作方向D2与墨的流出方向D3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且,液体收纳容器220随着内部的墨流出,沿着折痕221而变瘪,收敛在包含通过薄膜的热熔接而粘合成的终端222的水平面A-B上。该水平面A-B包含流出方向D3的延长线(图中A-A)、通过薄膜的热熔接将上下面粘合成的终端222以及折痕221,因此在墨流出而使容器发生变形的过程中,消除供给口端与终端的高低差变化,即使微小的坡度也能够使墨的流动始终相同,能够稳定地供给墨。

Claims (19)

1.一种墨盒,能相对于打印装置装卸,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收纳容器,其封入有墨;
箱状的外壳体,其用于插入上述液体收纳容器;
卡合面,其在上述液体收纳容器被插入到上述外壳体中的状态下,被配置在箱状的该外壳体的一端;以及
供给口,其在上述卡合面上,朝向与该液体收纳容器插入上述外壳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卡合在上述打印装置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墨盒沿水平方向相对于打印装置进行装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体的截面形状呈矩形,
在上述矩形中,与包含上述插入方向的水平面平行的横边和与该水平面垂直的纵边之比为2比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体收纳容器由四面形成,在该四面之中的与包含上述插入方向的水平面垂直的面上形成有与上述插入方向平行的折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体收纳容器的终端通过将上述四面之中的与包含上述插入方向的上述水平面平行的一对面的端部相互粘合而形成尖形,
上述尖形的终端中的一对面的粘合部分通过热熔接形成线状,该线状部分处于上述水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四面是通过热熔接接合四张薄膜而构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该墨盒在上述外壳体的与上述卡合面相反侧的另一端侧具有形成在上述外壳体的壁部上的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体收纳容器的终端形成尖形,
在上述外壳体的内部终端配置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用于确保该外壳体内表面与上述尖形外表面之间的空间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壳体内部,由上述分隔构件确保的空间位于与上述凹部的里面相对应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是贯通上述外壳体的壁部的孔,
上述孔是在上述外壳体的构件壁部将该壁部的一部分朝向内面侧且朝向上述终端侧弯曲而形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体收纳容器的终端形成尖形,
在上述外壳体的内部终端配置有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用于确保该外壳体内表面与上述尖形外表面之间的空间形状,
上述凹部是在上述外壳体的构件壁部将该壁部的一部分朝向内面侧且朝向上述终端侧弯曲而形成的孔,
上述弯曲的部分位于由上述分隔构件确保的空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隔构件是构成上述外壳体的构件的一部分,在该外壳体的展开图中与该外壳体形成一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该墨盒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形成上述卡合面的一部分,并以由设置在上述打印装置侧的把持部件把持的方式嵌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面由包含树脂或金属中的任一种的硬质材料形成,
上述外壳体由比包含纸或木质材料中任一种的上述卡合面更软的材料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面为与上述打印装置抵接的抵接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抵接面上粘贴有与被设置在上述打印装置侧的接收器进行非接触通信的通信标签。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体收纳容器在封入了墨的状态下,其横截面形状与上述箱状的外壳体的横截面的内面形状一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体的上述横截面的内面形状呈矩形,
上述液体收纳容器由四面形成,
在该四面的接合边上通过热熔接形成有折痕。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四面是通过热熔接将四张薄膜接合而构成的。
CN2009202185187U 2008-09-30 2009-09-30 墨盒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011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4720 2008-09-30
JP2008254835A JP2010083008A (ja) 2008-09-30 2008-09-30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254792A JP2010082999A (ja) 2008-09-30 2008-09-30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254750 2008-09-30
JP2008254750A JP2010082994A (ja) 2008-09-30 2008-09-30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254720A JP5400340B2 (ja) 2008-09-30 2008-09-30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254835 2008-09-30
JP2008-254792 2008-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01160U true CN201501160U (zh) 2010-06-09

Family

ID=42452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18518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01160U (zh) 2008-09-30 2009-09-30 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011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3998A (zh) * 2012-01-13 2013-07-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107053856A (zh) * 2016-02-10 2017-08-18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3998A (zh) * 2012-01-13 2013-07-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103203998B (zh) * 2012-01-13 2015-07-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107053856A (zh) * 2016-02-10 2017-08-18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88875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6157673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EP3199357B1 (en) Ink cartridge, method for tag discrimination in same, method for reproducing ink cartridge
EP2682270B1 (en)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and cartridge
JP5698053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201501160U (zh) 墨盒
CN105479946B (zh)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供给装置
KR102213326B1 (ko) 액체 수용체
JP2017132204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082994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8231192B2 (en) Liquid detection unit, and liquid container using liquid detection unit
EP3950525A1 (en) Packaging assembly for consumable
WO2007117036A1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2006116786A (ja)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該容器用ホルダ
JP5400340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083008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EP3272540B1 (en) Handheld printer
JP2017154292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EP3118002B1 (en) Liquid-accommodating body
JP6672107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WO2015194154A1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及び、液体消費システム
JP6068717B1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148650A (ja) 液体供給具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891481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6035481A (ja) 液滴吐出装置用液体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