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83140U - 车辆用滑门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滑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83140U
CN204383140U CN201420807195.6U CN201420807195U CN204383140U CN 204383140 U CN204383140 U CN 204383140U CN 201420807195 U CN201420807195 U CN 201420807195U CN 204383140 U CN204383140 U CN 204383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trengthening part
main part
slide
strength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071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广野敦也
能塚泰造
加藤久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Mitsubish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83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83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滑门,在车辆碰撞时可抑制与车身之间的间隙的产生,防止乘员等从车内飞出。车辆的后门(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对车身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开闭,且具有:将车门内面板(22)和车门外面板(23)的周缘部予以接合而形成的主体部(20);以及配置在主体部上部上的窗框部(21),该后门具有:沿主体部的上缘部而设在该主体部上的腰线加强部件(31);以及锁定加强部件(30),该锁定加强部件设在主体部的后部上,在车门开口部的关闭时对固定主体部和车身的锁定机构(16)进行支撑,腰线加强部件和锁定加强部件配置在前后夹着弯曲线(L)的位置,该弯曲线(L)在主体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沿上下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车辆用滑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滑门的构造。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的滑门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将设在车辆侧面的开口部予以覆盖,且向后方滑动而开口。在该滑门的车辆前方侧的上部及下部,车辆后方侧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别设有辊,该辊支撑于配置在车身上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三个导向辊,且构成为能够从关闭位置滑动到车辆后方的打开位置。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在辊的附近分别设有锁定装置,在关闭位置,滑门能够固定在车身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58581号公报
然而,在车辆碰撞时,当乘员从车内将滑门向外方按压时,为了避免因滑门脱开或产生间隙而使车内的乘员或物品甩出到车外,要求抑制滑门和车身之间的间隙的构造。
例如,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在三个部位支撑滑门的车辆中,在滑门上作用从车内朝向外方的力的情况下,特别是后方侧的辊沿着脱离导轨的方向作用较大的力。因此,为了避免辊脱离导轨,一般采用在导轨上设置加强部件,防止导轨敞开的构造。但是,这种加强部件的增加,会导致车辆的重量和零件成本的增加,因此不优选。
另外,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在三个部位支撑滑门的车辆中,即使车辆后方侧的辊未脱离,也有可能在滑门的车辆后方侧上下端部,特别是车辆后方侧上端部产生大的间隙。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滑门,在车辆碰撞时抑制车辆用滑门与车身之间产生间隙,防止从车内飞出的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车辆用滑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对车身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开闭,该车辆用滑门具有:将车门内面板和车门外面板在周缘部予以接合而形成的主体部;以及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部上的窗框部。该车辆用滑门的特征在于,具有:腰线加强部件,该腰线加强部件沿所述主体部的上缘部而设在该主体部上;以及锁定加强部件,该锁定加强部件设在所述主体部的前后方向端部上,在所述车门开口部的关闭时对固定所述主体部和车身的锁定机构进行支撑,所述腰线加强部件和所述锁定加强部件配置在前后夹着弯曲线的位置,该弯曲线在所述主体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沿上下方向延伸。
另外,技术方案2的车辆用滑门以技术方案1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关于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撑在所述车身上的支撑部,在所述主体部或所述窗框部的车辆前方侧设有两个,并且在所述主体部的车辆后方侧设有一个,所述腰线加强部件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上,所述锁定加强部件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车辆后方侧。
另外,技术方案3的车辆用滑门以技术方案2为基础,其特征在于,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车辆后方侧的所述支撑部,相比于所述车辆用滑门的上下方向中央位置而向下方离开地配置。
另外,技术方案4的车辆用滑门以技术方案2为基础,其特征在于,配置在车辆前方侧的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固定在第一加强部件和第二加强部件上,该第一加强部件设在所述窗框部的车辆前方侧上部角部,该第二加强部件设在所述主体部的车辆前方侧下部角部,配置在车辆后方侧的一个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锁定加强部件上。
另外,技术方案5的车辆用滑门以技术方案3为基础,其特征在于,配置在车辆前方侧的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固定在第一加强部件和第二加强部件上,该第一加强部件设在所述窗框部的车辆前方侧上部角部,该第二加强部件设在所述主体部的车辆前方侧下部角部,配置在车辆后方侧的一个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锁定加强部件上。
另外,技术方案6的车辆用滑门以技术方案1至5中的任一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滑门具有跨越所述弯曲线而将所述腰线加强部件和所述锁定加强部件连结起来的连结部,所述连结部的截面形成得比所述腰线加强部件及所述锁定加强部件的截面小。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由于夹着在主体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弯曲线而配置腰线加强部件及锁定加强部件,因此,该弯曲线处的主体部的弯曲强度比其两侧低,主体部容易沿该弯曲线弯曲。
因此,在例如从车内侧朝向外方以较大荷载按压车门内面板的情况下,当主体部沿弯曲线弯曲时,主体部的弯曲线上的部位向车外方移动,且主体部的前后方向端部向车内方向弯曲。于是,可抑制车辆用滑门的前后方向端部与车身之间产生间隙,在车辆碰撞时可防止乘员等从车内向车外飞出,从而提高安全性。
特别是,由于车辆用滑门沿着在主体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弯曲线进行弯曲,因此,在容易产生间隙的车辆用滑门的前后方向端部,在上下方向整个区域上可抑制车辆用滑门与车身的间隙。
根据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由于支撑在车身上的支撑部在主体部的车辆前方侧设有两个,而在车辆后方侧设有一个,因此,车辆用滑门的车辆后方侧的支撑位置比前方侧的支撑位置少,当以较大的荷载从车内向车外方向按压车门内面板时,在车辆后方侧产生间隙的可能性高。但是,主体部沿着在其前后方向中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弯曲线进行弯曲,从而可抑制车辆后方侧的车辆用滑门与车身的间隙。
另外,由于在主体部的车辆后方侧设有锁定加强部件,因此,可提高车辆后方侧的主体部的强度,可有效抑制车辆用滑门的车辆后方侧的间隙。
根据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由于设在主体部的车辆后方侧的支撑部相比于车辆用滑门的上下方向中央位置而向下方离开地配置,因此,在车辆用滑门的车辆后方侧的上部产生较大间隙的可能性高,但是,主体部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弯曲线进行弯曲,从而可有效抑制车辆后方侧的上部的间隙产生。
根据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由于具有将腰线加强部件和锁定加强部件连结起来的连结部,因此,可提高通常时的主体部的强度。另外,由于连结部的截面比腰线加强部件及锁定加强部件的截面小,因此,当作用较大荷载时,能够与连结部一起沿主体部的弯曲线进行弯曲。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滑门的车辆的左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后车门的详细构造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后车门弯曲时状态的车辆的后部左视图。
符号说明
1    车辆
5    后车门(车辆用滑门)
6    车身
11、12、13    辊(支撑部)
16   锁定机构
20   主体部
21   窗框部
31   腰线加强部件
30   锁定加强部件
32   突出部(连结部)
L    弯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滑门的车辆1的后部左视图。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滑门的车辆1,在车辆左侧面沿前后排列地具有两扇车门。位于车辆1的未图示的前部座席的侧方的前车门2是以铰链3为中心而向车辆前后方向摆动地开闭的车门,位于后部座席4的侧方的后车门5是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地开闭的滑门。在本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实用新型应用于该滑门的后车门5。
在车辆1的车身6的侧面设有乘员等上下用的车门开口部7,在车门开口部7的上侧缘部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部导轨8。另外,在车门开口部7的下侧缘部设有与上部导轨8平行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下部导轨9。
此外,在车身6的车门开口部7的车辆后方侧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上下方向中央位置的稍下方),与上部导轨8及下部导轨9平行地设有后部导轨10。
上部导轨8、下部导轨9及后部导轨10形成为车辆外侧的侧面开口的截面为コ字状,此外,该侧面的上缘部和下缘部向上下方向中央侧弯曲并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使侧面的车门开口部变窄的凸缘部。
在后车门5的前方侧上部及下部,还有后方侧上下方向中间部,以向车内侧突出的方式分别设有辊11、12、13(支撑部)。前方侧上部的辊11配置于上部导轨8,前方侧下部的辊12配置于下部导轨9,后方侧的辊13配置于后部导轨10,在各个导轨8、9、10内进行滚动,由此后车门5以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在车身6上。
另外,在后车门5的前方侧上下方向中央部及后方侧上下方向中央部上,设有锁定机构15、16。前方侧的锁定机构15及后方侧的锁定机构16在后车门5关闭时将后车门5连结到车身6上,并限制后车门5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锁定机构15、16能够通过操作后车门5的车门手柄17来解除连结。
图2是表示后车门5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后车门5具有主体部20,以及配置在该主体部20上部的窗框部21。主体部20将车门内面板22和车门外面板23的周缘部予以接合而形成,且在内部具有空间。
在窗框部21上配置有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窗玻璃24,构成为,窗玻璃24移动到下方时其至少一部分能够收纳在主体部20内。
在窗框部21的车辆前方侧上部角部上设有板状的加强部件25,在该加强部件25上,以向车辆内侧突出的方式可旋转地固定有辊11。另外,在主体部20的车辆前方侧下部角部上设有板状的加强部件26,在该加强部件26上,以向车辆内侧突出的方式可旋转地固定有辊12。
在主体部20的下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将前方侧缘部和后方侧缘部连结起来的杆状的加强部件27。
在主体部20的后端部上设有上下方向长的矩形板状的锁定加强部件30。在锁定加强部件30上固定锁定机构16,并且以向车辆内侧突出的方式可旋转地固定有辊13。
锁定加强部件30从主体部20的上侧缘部的稍下方的位置向下方延伸到支撑辊13的位置,且从后方侧的缘部向车辆前方延伸到前后方向中央位置的稍后方的位置。
另外,在主体部20的上部,沿主体部20的上侧缘部设有板状的腰线加强部件31。
腰线加强部件31是前后方向长的矩形状,且从前后方向中央部向车辆后方延伸到锁定加强部件30的前端部附近,且从主体部20的上侧缘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到锁定加强部件30的上端部附近。
在腰线加强部件31的后方侧下方端部上设有向后方突出的板状的突出部32(连结部)。突出部32的宽度与腰线加强部件31的宽度、锁定加强部件的宽度相比大幅度变狭,且截面小。突出部32的顶端配置成与锁定加强部件30的前方侧上端角部重合。
图3是表示后车门5弯曲时状态的车辆的后部左视图。
以上那样构造的后车门5在完全覆盖车门开口部7的关闭时由锁定机构15、16固定在车身6上,且滑动受到限制。
另外,即使是在后车门5打开时,也是由各辊11、12、13和导轨8、9、10连结的。特别是,即使乘员等从车内朝向外方按压后车门5,也可通过导轨8、9、10的凸缘部来限制各辊11、12、13脱离导轨8、9、10,可防止后车门5的脱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车辆碰撞时,在车内的乘员等以较大荷载向外方对后车门5的车门内面板22进行按压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后车门5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弯曲线L而向车辆外方突出地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进行弯曲。
如图2所示,该弯曲线L以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腰线加强部件31的后端部与锁定加强部件30的前端部之间。这是因为,腰线加强部件31的后端部与锁定加强部件30的前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地配置,且在该腰线加强部件31与锁定加强部件30之间,后车门5的强度比周围低。
另外,上腰线加强部件31与锁定加强部件30在突出部32处互相重合,这是为了提高通常时的后车门5强度。由于该突出部32的宽度较窄,因此,在如车辆碰撞时那样作用有大荷载的情况下,可横跨该突出部32地沿弯曲线L弯曲。
另外,后车门5形成为,在腰线加强部件31的后方,车门内面板22以接近车门外面板23的方式弯曲,左右方向的厚度变小。因此,在腰线加强部件31的后方,截面变薄,特别是在腰线加强部件31的后端部,截面系数产生较大程度地变化而容易弯曲。于是,从后车门5的截面形状看,在腰线加强部件31的后端部的后方,后车门5在前后容易折弯。
并且,在如车辆碰撞时那样大的荷载作用在后车门5上的情况下,特别是从车内乘员等向外方按压车门内面板22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当后车门5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弯曲线L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进行弯曲时,即使后车门5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向车辆外方突出,后车门5的后端部也几乎不向外方移动,可在后车门5的后端部整个区域上减小与车身6的间隙。另外,对于辊11、12、13,与前方侧为两个辊(11、12)的情况相比,在后车门5的后部为一个辊13,较少,于是,后车门5的支撑位置较少,因此与前方侧相比,产生间隙的可能性高。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后车门5在前后方向上弯曲且后部向接近车身6的方向移动,从而后车门5难以脱离,且可抑制间隙,在车辆碰撞时可防止乘员等被甩出到车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后车门5的后方侧的辊13位于车辆上下方向中央位置的下方,因此,特别是在后车门5的后方侧的上部容易产生间隙。但是,如上所述,后车门5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弯曲,从而可在后车门5的后端部在上下方向整个区域上抑制间隙的产生,因此,也可抑制在上部产生间隙。另外,由于在后车门5的后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锁定加强部件30,因此,可抑制后车门5后部的上下方向上的挠曲,可进一步抑制在上部产生间隙。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除了后车门5以外的滑门中。本实用新型中,只要是利用滑门的加强部件的配置而容易将滑门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弯曲线折弯的结构即可,可将滑门的侧方端部在上下方向的整个区域上抑制间隙的产生。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滑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对车身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开闭,该车辆用滑门具有:将车门内面板和车门外面板在周缘部予以接合而形成的主体部;以及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部上的窗框部,该车辆用滑门的特征在于,具有:
腰线加强部件,该腰线加强部件沿所述主体部的上缘部而设在该主体部上;以及
锁定加强部件,该锁定加强部件设在所述主体部的前后方向端部上,在所述车门开口部的关闭时对固定所述主体部和车身的锁定机构进行支撑,
所述腰线加强部件和所述锁定加强部件配置在前后夹着弯曲线的位置,该弯曲线在所述主体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沿上下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滑门,其特征在于,
关于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撑在所述车身上的支撑部,在所述主体部或所述窗框部的车辆前方侧设有两个,并且在所述主体部的车辆后方侧设有一个,
所述腰线加强部件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
所述锁定加强部件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车辆后方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滑门,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车辆后方侧的所述支撑部,相比于所述车辆用滑门的上下方向中央位置而向下方离开地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滑门,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车辆前方侧的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固定在第一加强部件和第二加强部件上,该第一加强部件设在所述窗框部的车辆前方侧上部角部,该第二加强部件设在所述主体部的车辆前方侧下部角部,
配置在车辆后方侧的一个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锁定加强部件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滑门,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车辆前方侧的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固定在第一加强部件和第二加强部件上,该第一加强部件设在所述窗框部的车辆前方侧上部角部,该第二加强部件设在所述主体部的车辆前方侧下部角部,
配置在车辆后方侧的一个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锁定加强部件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滑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滑门具有跨越所述弯曲线而将所述腰线加强部件和所述锁定加强部件连结起来的连结部,
所述连结部的截面形成得比所述腰线加强部件及所述锁定加强部件的截面小。
CN201420807195.6U 2013-12-18 2014-12-17 车辆用滑门 Active CN20438314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1437A JP2015116929A (ja) 2013-12-18 2013-12-18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
JP2013-261437 2013-12-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83140U true CN204383140U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55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07195.6U Active CN204383140U (zh) 2013-12-18 2014-12-17 车辆用滑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16929A (zh)
CN (1) CN2043831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6206A (zh) * 2020-07-22 2020-10-23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滑门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8620B2 (ja) * 2015-09-30 2019-10-30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JP6830728B2 (ja) * 2016-10-31 2021-02-1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6206A (zh) * 2020-07-22 2020-10-23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滑门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16929A (ja) 2015-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25020B2 (en) High-performance sports car
JP6083423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US8870263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sliding door and swing door for vehicle
EP2626226B1 (en) Slide door device for vehicle
CN101736982B (zh) 用于车门的同步运动系统
JP5639618B2 (ja) テールゲート付き車両
WO2014006974A1 (ja) テールゲート付き車両
CN204383140U (zh) 车辆用滑门
WO2013161612A1 (ja) 対側突構造
KR101684539B1 (ko) 차량용 슬라이딩 도어 모듈 구조
US8454077B2 (en) Headerless opposing hinged doors
JP5994411B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CN103129624B (zh) 机动车车身侧面结构
JP2009114782A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JP6137095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KR102339846B1 (ko) 자동차의 슬라이딩프론트도어 상부지지장치
JP2013241148A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2004284539A (ja) 自動車の側部構造
CN201842143U (zh) 一种汽车顶盖前横梁与侧围内蒙皮连接结构
JP5703085B2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開閉装置
JP5115700B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駆動装置
KR100623152B1 (ko) 승용차량의 슬라이드 도어 구조
JP2012171569A (ja) 車両用ドアのドアミラー取付け構造
US20140090302A1 (en) Sliding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2010167896A (ja) 車体側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