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23482U - 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23482U
CN204323482U CN201420851494.XU CN201420851494U CN204323482U CN 204323482 U CN204323482 U CN 204323482U CN 201420851494 U CN201420851494 U CN 201420851494U CN 204323482 U CN204323482 U CN 204323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eron
longitudinal floor
floor beam
lower body
body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514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本波
万建民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8514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23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23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234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包括均沿车身纵向对称分布的发舱纵梁和前地板纵梁,所述发舱纵梁的端部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端部相接,第一横梁垂直相接于两所述前地板纵梁的一端,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并垂直相接于两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车身纵向对称分布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沿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其一端与所述前地板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增加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增加了碰撞力的分散路径,减小了前围变形量,提高了乘坐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具有上述下车体结构的汽车。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体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上述下车体结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下车体结构布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环保、节油、舒适等关键因素,是目前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性能指标。传统的下车体结构如图1所示,发舱纵梁1’与前地板纵梁2’连接形成沿车身纵向对称分布的前纵梁总成12’,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6’、第三横梁7’和第四横梁8’横跨于前纵梁总成12’,且两端分别与两门槛纵梁3’连接,两门槛纵梁3’与两后地板纵梁4’连接形成沿车身纵向对称分布的后纵梁总成34’,第四横梁8’和第五横梁9’横跨于后纵梁总成34’,且两端分别与两后地板纵梁4’连接。
上述的结构中,当汽车受到碰撞力F时,发舱纵梁1’处在F作用力下分散为三股力,第一股传递至第一横梁5’处,第二股传到前地板纵梁2’上,第三股传到门槛纵梁3’上。
此结构的缺陷在于:发舱纵梁1’处的碰撞力的分散路径较少,力的分散效果较差,造成前围变形量较大,影响乘客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可有效分散下车体的碰撞力,减小前围变形,提高乘客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具有上述下车体结构的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包括均沿车身纵向对称分布的发舱纵梁和前地板纵梁,所述发舱纵梁的端部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端部相接,第一横梁垂直相接于两所述前地板纵梁的一端,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并垂直相接于两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另一端,还包括沿车身纵向对称分布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沿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其一端与所述前地板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连接端、所述第二纵梁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连接端均设有圆弧段,所述圆弧段沿碰撞力的传递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设于两所述前地板纵梁的相邻侧。
优选地,还设有第三横梁,所述第三横梁垂直相接于两所述发舱纵梁且靠近所述前地板纵梁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为槽形钢。
优选地,所述发舱纵梁与所述前地板的连接角度为30°。
优选地,所述前地板纵梁的深度为80mm~90mm。
一种汽车,包括汽车的下车体结构,所述下车体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下车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包括均沿车身纵向对称分布的发舱纵梁和前地板纵梁,所述发舱纵梁的端部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端部相接,第一横梁垂直相接于两所述前地板纵梁的一端,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并垂直相接于两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另一端,还包括沿车身纵向对称分布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沿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其一端与所述前地板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采用此技术方案,增加了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当汽车同样受到现有技术中的碰撞力F时,碰撞力在单侧的传递路径被分化为四股,即增加了沿第一纵梁传递的这一路径,而当碰撞力在两侧同时传递时,则传递路径被分化为八股,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同时传递碰撞力,进一步增加了碰撞力的分散路径,从而减小了单股作用力的数值,减小了前围碰撞时的变形量,提高了乘坐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汽车的下车体结构,该下车体结构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该下车体结构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车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车体结构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舱纵梁;2’-前地板纵梁;3’-门槛纵梁;4’-后地板纵梁;5’-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第三横梁;8’-第四横梁;9’-第五横梁;12’-前纵梁总成;34’-后纵梁总成;下车体结构100;10-发舱纵梁;20-前地板纵梁;30-第一横梁;40-第二横梁;50-第一纵梁;51-圆弧段;60-第二纵梁;70-第一门槛纵梁;80-第二门槛纵梁;90-第三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介绍。
结合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100,包括均沿车身纵向对称分布的发舱纵梁10和前地板纵梁20,发舱纵梁10的端部与前地板纵梁20的端部相接,第一横梁30垂直相接于两前地板纵梁20的一端,第二横梁40与第一横梁30平行并垂直相接于两前地板纵梁20的另一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对此做出了如下技术改进:还包括沿车身纵向对称分布的第一纵梁50和第二纵梁60,第一纵梁50沿前地板纵梁20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其一端与前地板纵梁2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梁40连接。采用此技术方案,采用此技术方案,增加了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当汽车同样受到现有技术中的碰撞力F时,碰撞力在单侧的传递路径被分化为四股,即增加了沿第一纵梁50传递的这一路径,而当碰撞力在两侧同时传递时,则传递路径被分化为八股,第一纵梁50和第二纵梁60同时传递碰撞力,进一步增加了碰撞力的分散路径,从而减小了单股作用力的数值,减小了前围碰撞时的变形量,提高了乘坐的安全性。
上述的结构中,第一纵梁50、第二纵梁60与前地板纵梁20的连接端均设有圆弧段51,圆弧段51沿碰撞力的传递方向延伸。此方案可保证碰撞力的有效传递,避免突然转折造成传递路径的中断。
且进一步地,第一纵梁50和第二纵梁60分别设于两前地板纵梁20的相邻侧。具体地,第一门槛纵梁70和第二门槛纵梁80通过第一横梁30和第二横梁40固接于两前地板纵梁20的外侧,而第一纵梁50和第二纵梁60则设于两前地板纵梁20的内侧,此结构可节省外部空间,避免与相邻结构造成干涉,然而更重要的是,当碰撞力通过发舱纵梁10传递至前地板纵梁20时,相对碰撞力的作用线距离较近梁可保证碰撞力沿该梁传递,而相对碰撞力的作用线较远的梁,则发散力的效果较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相对碰撞力的作用线较居中设置的方案,可减小碰撞时的变形量。
为了加强碰撞力的分散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车体结构100,还设有第三横梁90,第三横梁90垂直相接于两发舱纵梁10且靠近前地板纵梁20的一端,此方案增加了力的传递路径,力的分散效果更佳。且优选地,第一纵梁50和第二纵梁60均为槽形钢,槽形钢的抗弯效果更强,使下车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解决作用于发舱纵梁10的碰撞力,优选发舱纵梁10与前地板纵梁20的连接角度a为30°,前地板纵梁20的深度t为80mm~90mm。此结构避免角度过大造成碰撞力无法传递的现象,同时,较大的纵梁深度可提高碰撞力的传递效果,进一步减少乘员的伤害。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车体结构产生了积极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以上述实施例为例给出了如下实验分析:
1、碰撞性能:假设为相同的上车体结构,针对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正碰撞的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现有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碰撞时,前围板最大变形量围250mm,而本实用新型的下车体结构碰撞时,前围最大变形量为110mm左右,变形量减小56%。
2、车身NVH性能:根据现有技术和本实用新型的下车体结构的相对边界条件,做模态和静刚度分析,如下表2和表3所示,模态增加5~10%左右,静刚度增加20%左右,大大提高整车的乘坐舒适性。
3、下车体结构的重量:下车体结构优化后的数据如表4所示,下车体结构的重量减重9%左右,达到车身轻量化设计目的,保证整车的经济、节能、环保等性能。
表1前围最大变形量对比表
表2模态分析对比表
表3静刚度分析对比表
表4重量分析对比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汽车的下车体结构,下车体结构为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下车体结构,由于该下车体结构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该下车体结构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上实施例,而只是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包括均沿车身纵向对称分布的发舱纵梁和前地板纵梁,所述发舱纵梁的端部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端部相接,第一横梁垂直相接于两所述前地板纵梁的一端,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并垂直相接于两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车身纵向对称分布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沿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其一端与所述前地板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连接端、所述第二纵梁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连接端均设有圆弧段,所述圆弧段沿碰撞力的传递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设于两所述前地板纵梁的相邻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第三横梁,所述第三横梁垂直相接于两所述发舱纵梁且靠近所述前地板纵梁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为槽形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舱纵梁与所述前地板的连接角度为3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深度为80mm~90mm。
8.一种汽车,包括汽车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体结构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下车体结构。
CN201420851494.XU 2014-12-27 2014-12-27 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以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23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51494.XU CN204323482U (zh) 2014-12-27 2014-12-27 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51494.XU CN204323482U (zh) 2014-12-27 2014-12-27 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23482U true CN204323482U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59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5149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23482U (zh) 2014-12-27 2014-12-27 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23482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1540A (zh) * 2017-11-14 2018-05-08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下车体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8372884A (zh) * 2018-03-14 2018-08-07 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
CN108609049A (zh) * 2018-06-13 2018-10-02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下车体框架
CN109204537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95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465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3443016A (zh) * 2021-07-12 2021-09-28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以及汽车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4537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95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465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37B (zh) * 2017-06-30 2020-11-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95B (zh) * 2017-06-30 2020-11-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465B (zh) * 2017-06-30 2021-06-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8001540A (zh) * 2017-11-14 2018-05-08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下车体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8001540B (zh) * 2017-11-14 2020-08-0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下车体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8372884A (zh) * 2018-03-14 2018-08-07 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
CN108609049A (zh) * 2018-06-13 2018-10-02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下车体框架
CN113443016A (zh) * 2021-07-12 2021-09-28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以及汽车
CN113443016B (zh) * 2021-07-12 2022-10-11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以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23482U (zh) 一种汽车的下车体结构以及汽车
CN205131387U (zh) 下车体框架结构
CN105936303A (zh) 蓄电池单元搭载结构
CN204197059U (zh) 前地板骨架结构及车身和车辆
CN204871195U (zh) 一种整体车架结构
CN107963130B (zh) 前围总成及包括其的汽车
CN103723025A (zh) 一种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CN209888947U (zh)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
WO2021013004A1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5202934U (zh) 车辆防撞梁总成、车辆的防撞结构和车辆
CN203486017U (zh) 用于车用地板总成的传力与变形结构、车用地板总成和车
CN202827793U (zh) 一种乘用车门槛梁结构
CN104203727B (zh) 车身下部构造
CN107600191A (zh) 一种汽车前舱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04821716U (zh) 一种汽车机舱总成
CN106697058A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及汽车
CN205186310U (zh) 电动汽车的车身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204775505U (zh) 一种前车体双横梁通道结构
CN105151134A (zh) 一种轻型货车及其白车身结构
CN102390433A (zh) 汽车的碰撞吸能结构
CN102975770B (zh) 汽车地板
CN106314548B (zh) 一种前车体双横梁通道结构
CN204488948U (zh) 汽车车身及汽车
CN201220694Y (zh) 一种汽车车身底板结构
CN104828151A (zh) 前地板中央通道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