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08163U - 压铸模具 - Google Patents

压铸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08163U
CN204308163U CN201420667874.8U CN201420667874U CN204308163U CN 204308163 U CN204308163 U CN 204308163U CN 201420667874 U CN201420667874 U CN 201420667874U CN 204308163 U CN204308163 U CN 204308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ing channel
mould core
dynamic mould
sprue
milli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678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诚
卢本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gli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ngl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ngl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ngl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678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08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08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08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座、定模型芯、动模座、动模型芯、分流锥及浇口套,定模型芯及浇口套设于定模座,动模型芯及分流锥设于动模座,定模型芯与动模型芯之间形成有成型空腔及主流道,主流道对金属液体的导流方向垂直动模型芯的开模方向,连接于铸件的料柄成型于主流道,浇口套沿动模型芯开模方向设置并沿动模型芯开模方向开设有注浇道,分流锥插置于注浇道,分流锥与主流道的侧壁之间形成分流入浇道,分流入浇道连通于主流道与注浇道之间,分流入浇道沿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30毫米且小于等于90毫米,注浇道之入口端的外端面至分流锥的端面在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20毫米且小于等于360毫米。

Description

压铸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压铸,全称为压力铸造,是指将金属液体在高压、高速条件下填充模具型腔,并在高压下冷却成型,形成所需要产品的铸造方法,是铸造工艺中应用最广、发展速度最快的金属热加工成形工艺方法之一。压铸作为一种零部件成形技术,适应了现代制造业中产品复杂化、精密化、轻量化、节能化、绿色化的要求,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随着压铸设备和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压铸产品的应用范围在现有基础上仍将不断扩大。
但是,目前在压铸领域中所使用的模具仍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且结构极为复杂譬如,在压铸过程中,金属液体时是经高压压射注入模具的型腔中的,则在金属液体注入模具的型腔内时,必定会对模具的各个流道的侧壁产生严重的冲击力,非常容易损坏模具,严重影响了模具的使用寿命,造成经常需要更换新的模具,从而导致压铸生产的投入成本大大增加。
因此,急需要一种压铸模具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铸模具,该压铸模具结构简单紧凑,能够减小金属液体对压铸模具的冲击力,使得压铸模具不易被损坏,大大延长了压铸模具的使用寿命,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压铸生产的投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座、定模型芯、动模座、动模型芯、分流锥及浇口套,所述定模型芯及浇口套设于所述定模座,所述动模型芯及分流锥设于所述动模座,所述定模型芯与动模型芯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铸件的成型空腔及连通于所述成型空腔且供金属液体进入所述成型空腔的主流道,所述主流道对所述金属液体的导流方向垂直于所述动模型芯的开模方向,连接于所述铸件的料柄成型于所述主流道,所述浇口套沿所述动模型芯的开模方向设置,所述浇口套沿所述动模型芯的开模方向开设有注浇道,所述分流锥插置于所述注浇道,所述分流锥与所述主流道的侧壁之间形成分流入浇道,所述分流入浇道连通于所述主流道与注浇道之间,所述分流入浇道沿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30毫米且小于等于90毫米,所述注浇道之入口端的外端面至所述分流锥的端面在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20毫米且小于等于360毫米。
较佳地,所述分流入浇道沿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40毫米且小于等于70毫米,所述注浇道之入口端的外端面至所述分流锥的端面在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60毫米且小于等于260毫米。
较佳地,所述分流入浇道沿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45毫米且小于等于65毫米,所述注浇道之入口端的外端面至所述分流锥的端面在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70毫米且小于等于240毫米。
较佳地,所述分流入浇道沿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的长度等于50毫米,所述注浇道之入口端的外端面至所述分流锥的端面在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等于220毫米。
较佳地,所述分流入浇道沿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的长度等于55毫米,所述注浇道之入口端的外端面至所述分流锥的端面在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等于240毫米。
较佳地,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
较佳地,所述浇口套位于所述定模型芯的下方,所述分流锥位于所述动模型芯的下方。
较佳地,所述浇口套的中心轴线与分流锥的中心轴线重合。
较佳地,所述分流入浇道连接于所述主流道的一端向上倾斜,所述分流入浇道连接于所述注浇道的一端向下倾斜,且所述分流入浇道由所述注浇道至所述主流道的方向逐渐缩小。
较佳地,所述定模型芯与所述动模型芯之间还形成有溢口、溢流槽及排气槽,所述排气槽的一端连通于外界的大气,所述排气槽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溢流槽,所述成型空腔位于所述溢口的下侧,所述溢口连通于所述溢流槽与所述成型空腔的顶部之间;所述主流道位于所述成型空腔的下侧,所述主流道连通于所述成型空腔的底部;所述分流入浇道位于所述主流道的下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定模型芯及浇口套设于定模座,动模型芯及分流锥设于动模座,定模型芯与动模型芯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铸件的成型空腔及连通于成型空腔且供金属液体进入成型空腔的主流道,主流道对金属液体的导流方向垂直于动模型芯的开模方向,连接于铸件的料柄成型于主流道,浇口套沿动模型芯的开模方向设置,浇口套沿动模型芯的开模方向开设有注浇道,分流锥插置于注浇道,分流锥与主流道的侧壁之间形成分流入浇道,分流入浇道连通于主流道与注浇道之间,分流入浇道沿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30毫米且小于等于90毫米,注浇道之入口端的外端面至分流锥的端面在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20毫米且小于等于360毫米。从而在金属液体注入成型空腔内的过程中,在注浇道及分流入浇道都具有足够的缓冲金属液体的冲击,使得金属液体对注浇道、分流入浇道及主流道的冲击力大大减小,进而减小金属液体对浇口套、分流锥、动模型芯及定模型芯的损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无需经常更换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最终使得压铸生产的投入成本大大降低。且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处于合模状态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处于开模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处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处于合模状态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5具有铸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100包括定模座10、定模型芯20、动模座30、动模型芯40、分流锥50及浇口套60,定模型芯20及浇口套60设于定模座10,动模型芯40及分流锥50设于动模座30,定模型芯20与动模型芯40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铸件200的成型空腔71及连通于成型空腔71且供金属液体进入成型空腔71的主流道72,主流道72对金属液体的导流方向垂直于动模型芯40的开模方向,连接于铸件200的料柄201成型于主流道72,浇口套60沿动模型芯40的开模方向设置,浇口套60沿动模型芯40的开模方向开设有注浇道61,分流锥50插置于注浇道61,分流锥50与主流道72的侧壁之间形成分流入浇道73,分流入浇道73连通于主流道72与注浇道61之间,分流入浇道73沿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30毫米且小于等于90毫米,注浇道61之入口端的外端面62至分流锥50的端面51在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20毫米且小于等于360毫米。从而在金属液体注入成型空腔71内的过程中,在注浇道61及分流入浇道73都具有足够的缓冲金属液体的冲击,使得金属液体对注浇道61、分流入浇道73及主流道72的冲击力大大减小,进而减小金属液体对浇口套60、分流锥50、动模型芯40及定模型芯20的损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100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无需经常更换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100,最终使得压铸生产的投入成本大大降低,且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的优点。具体地,如下:
可选择的,分流入浇道73沿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40毫米且小于等于70毫米,注浇道61之入口端的外端面62至分流锥50的端面51在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60毫米且小于等于260毫米,从而在金属液体注入成型空腔71内的过程中,在注浇道61及分流入浇道73都具有足够的缓冲金属液体的冲击,使得金属液体对注浇道61、分流入浇道73及主流道72的冲击力大大减小,进而减小金属液体对浇口套60、分流锥50、动模型芯40及定模型芯20的损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100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进一步地,分流入浇道73沿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45毫米且小于等于65毫米,注浇道61之入口端的外端面62至分流锥50的端面51在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70毫米且小于等于240毫米,从而在金属液体注入成型空腔71内的过程中,在注浇道61及分流入浇道73都具有足够的缓冲金属液体的冲击,使得金属液体对注浇道61、分流入浇道73及主流道72的冲击力大大减小,进而减小金属液体对浇口套60、分流锥50、动模型芯40及定模型芯20的损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100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分流入浇道73沿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的长度优选等于50毫米,注浇道61之入口端的外端面62至分流锥50的端面51在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优选等于220毫米,从而具体实现了:在金属液体注入成型空腔71内的过程中,在注浇道61及分流入浇道73都具有足够的缓冲金属液体的冲击,使得金属液体对注浇道61、分流入浇道73及主流道72的冲击力大大减小,进而减小金属液体对浇口套60、分流锥50、动模型芯40及定模型芯20的损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100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但,分流入浇道73沿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的具体长度及注浇道61之入口端的外端面62至分流锥50的端面51在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上的具体长度,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压铸加工需求而灵活选择,且只需在上述限定的对应长度范围内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做限定,譬如,在另一实施例中,分流入浇道73沿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的长度还可以等于44毫米、45毫米或55毫米,注浇道61之入口端的外端面62至分流锥50的端面51在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还可以等于160毫米、170毫米或240毫米,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沿水平向左的方向设置,即图5及图6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结构更为合理。对应地,在本实施例中,垂直于动模型芯40的开模方向为竖直方向,即图5及图6中箭头C所指的方向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浇口套60位于定模型芯20的下方,分流锥50位于动模型芯40的下方,且,浇口套60的中心轴线与分流锥50的中心轴线重合,使得定模型芯20、浇口套60、动模型芯40及分流锥50的布局结构更为合理紧凑。具体地,在本实施中,分流入浇道73连接于主流道72的一端向上倾斜,分流入浇道73连接于注浇道61的一端向下倾斜,且分流入浇道73由注浇道61至主流道72的方向逐渐缩小,从而在金属液体经过分流入浇道73的过程中,对金属液体阻碍作用较小,以减小金属液体对分流入浇道73的侧壁冲击力,同时还起到了对金属液体加速的作用,以保障金属液体进入成型空腔71的注浇速度,结构更为简单合理。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定模型芯20与动模型芯40之间还形成有溢口81、溢流槽82及排气槽83,排气槽83的一端连通于外界的大气,排气槽83的另一端连通于溢流槽82,成型空腔71位于溢口81的下侧,溢口81连通于溢流槽82与成型空腔71的顶部之间,使得成型空腔71内的气体更顺畅快速的排出,结构更为合理。较优是,在本实施中,排气槽83位于溢流槽82的上方,而溢口81位于溢流槽82的下方,使得结构更为合理,更方便排气。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成型空腔71的顶部分布有五个溢流槽82,每个溢流槽82均对应的连接有一个溢口81及一个排气槽83,且该五个溢流槽82沿成型空腔7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使得成型空腔71的排气结构更为合理紧凑;但,本实用新型并对溢口81、溢流槽82及排气槽83的具体设置数量做限定,其可以根据实际的加工需求而灵活选择,在此不再赘述。主流道72位于成型空腔71的下侧,主流道72连通于成型空腔71的底部,分流入浇道73位于主流道72的下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100的注浇结构更为合理,大大提高了注浇的压铸质量,防止注浇出现冷纹、冷隔及砂孔等缺陷。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100的定模型芯20及浇口套60设于定模座10,动模型芯40及分流锥50设于动模座30,定模型芯20与动模型芯40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铸件200的成型空腔71及连通于成型空腔71且供金属液体进入成型空腔71的主流道72,主流道72对金属液体的导流方向垂直于动模型芯40的开模方向,连接于铸件200的料柄201成型于主流道72,浇口套60沿动模型芯40的开模方向设置,浇口套60沿动模型芯40的开模方向开设有注浇道61,分流锥50插置于注浇道61,分流锥50与主流道72的侧壁之间形成分流入浇道73,分流入浇道73连通于主流道72与注浇道61之间,分流入浇道73沿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30毫米且小于等于90毫米,注浇道61之入口端的外端面62至分流锥50的端面51在动模型芯40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20毫米且小于等于360毫米。从而在金属液体注入成型空腔71内的过程中,在注浇道61及分流入浇道73都具有足够的缓冲金属液体的冲击,使得金属液体对注浇道61、分流入浇道73及主流道72的冲击力大大减小,进而减小金属液体对浇口套60、分流锥50、动模型芯40及定模型芯20的损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100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无需经常更换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100,最终使得压铸生产的投入成本大大降低。且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100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的优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座、定模型芯、动模座、动模型芯、分流锥及浇口套,所述定模型芯及浇口套设于所述定模座,所述动模型芯及分流锥设于所述动模座,所述定模型芯与动模型芯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铸件的成型空腔及连通于所述成型空腔且供金属液体进入所述成型空腔的主流道,所述主流道对所述金属液体的导流方向垂直于所述动模型芯的开模方向,连接于所述铸件的料柄成型于所述主流道,所述浇口套沿所述动模型芯的开模方向设置,所述浇口套沿所述动模型芯的开模方向开设有注浇道,所述分流锥插置于所述注浇道,所述分流锥与所述主流道的侧壁之间形成分流入浇道,所述分流入浇道连通于所述主流道与注浇道之间,所述分流入浇道沿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30毫米且小于等于90毫米,所述注浇道之入口端的外端面至所述分流锥的端面在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20毫米且小于等于360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入浇道沿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40毫米且小于等于70毫米,所述注浇道之入口端的外端面至所述分流锥的端面在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60毫米且小于等于260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入浇道沿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45毫米且小于等于65毫米,所述注浇道之入口端的外端面至所述分流锥的端面在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70毫米且小于等于240毫米。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入浇道沿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的长度等于50毫米,所述注浇道之入口端的外端面至所述分流锥的端面在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等于220毫米。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入浇道沿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的长度等于55毫米,所述注浇道之入口端的外端面至所述分流锥的端面在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上的长度等于240毫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型芯之开模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套位于所述定模型芯的下方,所述分流锥位于所述动模型芯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套的中心轴线与分流锥的中心轴线重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入浇道连接于所述主流道的一端向上倾斜,所述分流入浇道连接于所述注浇道的一端向下倾斜,且所述分流入浇道由所述注浇道至所述主流道的方向逐渐缩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型芯与所述动模型芯之间还形成有溢口、溢流槽及排气槽,所述排气槽的一端连通于外界的大气,所述排气槽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溢流槽,所述成型空腔位于所述溢口的下侧,所述溢口连通于所述溢流槽与所述成型空腔的顶部之间;所述主流道位于所述成型空腔的下侧,所述主流道连通于所述成型空腔的底部;所述分流入浇道位于所述主流道的下侧。
CN201420667874.8U 2014-11-07 2014-11-07 压铸模具 Active CN204308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67874.8U CN204308163U (zh) 2014-11-07 2014-11-07 压铸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67874.8U CN204308163U (zh) 2014-11-07 2014-11-07 压铸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08163U true CN204308163U (zh) 2015-05-06

Family

ID=53130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67874.8U Active CN204308163U (zh) 2014-11-07 2014-11-07 压铸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0816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7096A (zh) * 2019-12-14 2020-03-13 台州市瑞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水轴套的铸造模具
CN113245526A (zh) * 2021-07-14 2021-08-13 宁波喆瑞模具有限公司 车用铝压铸模具
CN113770326A (zh) * 2021-07-30 2021-12-10 金榀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模芯调节式压铸成型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7096A (zh) * 2019-12-14 2020-03-13 台州市瑞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水轴套的铸造模具
CN113245526A (zh) * 2021-07-14 2021-08-13 宁波喆瑞模具有限公司 车用铝压铸模具
CN113770326A (zh) * 2021-07-30 2021-12-10 金榀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模芯调节式压铸成型结构
CN113770326B (zh) * 2021-07-30 2023-09-26 金榀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模芯调节式压铸成型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9282B (zh) 大型耐高压多油缸体铸件的铸造方法
CN105328127A (zh) 一种用于气缸盖的开放式顶雨淋浇注系统
CN204711100U (zh) 一种用于465q汽车缸体的浇注模具
CN204308163U (zh) 压铸模具
CN104325085A (zh) 带有多级对分式横浇道的浇注系统
CN104275462A (zh) 锌合金电连接器薄壁件压铸模具及电连接器薄壁件
CN104338909A (zh) 一种轮毂浇铸成型工艺
CN204308164U (zh) 顶盖用压铸模具
CN204366023U (zh) 一种铸造浇注装置
CN203737981U (zh) 一种用于加工减震器部件的模具结构
CN206588308U (zh) 钩体铸造系统
CN206009727U (zh) 消失模型的骨架装置
CN204308162U (zh) 一种壳体成型模具
CN204234701U (zh) 电机下端盖压铸模
CN204449222U (zh) 一种用于汽车减震设备的法兰圈模具
CN204817915U (zh) 压铸机定位杆的铸造模具
CN202517006U (zh) 法兰盘的浇注系统
CN208976778U (zh) 飞轮铸造模具
CN206316323U (zh) 梯形浇注装置
CN204449252U (zh) 一种用于汽车减震设备的支架模具结构
CN204524180U (zh) 一种曲轴铸件浇注装置
CN104785714B (zh) 压铸机定位杆的铸造模具及铸造工艺
CN106825405B (zh) 一种批量生产井盖的立式浇注结构
CN208483193U (zh) 一种新型皮带轮铸造模具
CN204724800U (zh) 锥套皮带轮铸造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25

Address after: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Nantou, Shennan Avenue and former sea, southeast corner coast times apartment west room 1105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inglida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building B, E, No. 1, North Lang Shan village, floating management area, Qingxi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Ming Li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4, Qinghua Information Port scientific research building, west side of South Gate, No. 13, Langshan Road, songpingshan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ingli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Nantou, Shennan Avenue and former sea, southeast corner coast times apartment west room 1105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INGLIDA PRECISION MACHIN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