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37255U - 自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自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37255U
CN204137255U CN201420551621.4U CN201420551621U CN204137255U CN 204137255 U CN204137255 U CN 204137255U CN 201420551621 U CN201420551621 U CN 201420551621U CN 204137255 U CN204137255 U CN 204137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shaft
self
link span
steering assembly
prop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516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ccompan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5516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37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37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37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平衡车,解决了现有自平衡车难于操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驱动组件、转向组件及连接于驱动组件与转向组件之间的连接组件。自平衡车与地面之间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并且为驾驶者提供了座位与脚踏,从而易于驾驶者操控。驾驶者双脚转动转向组件控制自平衡车的行驶方向,控制器侦测驾驶者前后方向重心移动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完成向前、向后、加速、减速和刹车等动作,并且自动保持前后方向平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衡车易于操控、转向灵活、行驶时和静止时均易于保持平衡。

Description

自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个人电动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平衡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各类适用于单人使用的短程代步工具,现有一种自平衡独轮车,其没有油门、刹车、方向把等机械部件,使用者通过调整身体重心控制自平衡独轮车的行驶。其技术方案是:由陀螺仪,加速度计,控制器,电机和电池等构成,使用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侦测驾驶者的重心变化,使用自动控制技术控制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完成向前、向后、加速、减速和刹车等动作,并且自动保持前后方向平衡。
此种自平衡独轮车处于行驶状态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双脚使车身左右倾斜,进而控制左右行驶方向以保持左右平衡,但是处于静止状态时,使用者很难保持左右平衡,这种情况类似于骑行自行车,只有当自行车处于行驶状态时才能保持左右平衡,静止时是很难保持左右平衡的。且驾驶此种自平衡独轮车不易学习使用,使用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才能安全使用该自平衡独轮车,学习、训练时间因人而异,大部分人需要学习很久。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会在自平衡独轮车的两侧加装辅助轮,帮助初学者学习使用自平衡独轮车,但是辅助轮同时也限制了自平衡独轮车的灵活性,造成转弯半径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提供一种易于操控、转向灵活、在行驶时和静止时均易于保持平衡,易于学习和使用的自平衡车。
一种自平衡车,包括驱动组件、转向组件及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向组件之间的连接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有车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座位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架的驱动轮;所述转向组件包括前桥、踏板、转向轮,所述转向轮的设置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转向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桥的两端,所述踏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及双轴连接件,所述双轴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且相互垂直或大致垂直的第一连接轴及第二连接轴,所述连接架设有枢接于所述车架的枢接部;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二者之中的一个枢接于所述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二者之中的另一个枢接于所述前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向组件绕所述连接组件的双轴连接件的第一连接轴相对转动,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向组件绕所述连接组件的双轴连接件的第二连接轴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呈U型,所述连接架的枢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架的两端,且所述连接架的枢接部枢接于所述车架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并枢接于所述前桥,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于所述连接架并相对于所述连接架及连接于所述连接架的驱动组件转动,所述第二连接轴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所述驱动轮所在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并枢接于所述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于所述前桥并相对于所述前桥及连接于所述前桥的转向组件转动,所述第二连接轴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所述转向轮所在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自平衡车的所述转向组件随地面坡度起伏绕所述连接架与所述车架之间的枢接处摆动,从而保持时刻形成与地面的三点支撑。当所述自平衡车左右转向时,所述驱动路与转向轮与地面保持接触,所述转向组件可在于地面平行的平面内摆动,所述驱动组件可绕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对于所述转向组件转动。所述自平衡车易于操作、转向灵活、在行驶时和静止时均易于保持平衡,易于学习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自平衡车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自平衡车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的自平衡车的双轴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自平衡车在下坡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自平衡车在慢速转向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自平衡车在快速转向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自平衡车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平衡车10,包括驱动组件20、转向组件30及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20与所述转向组件30之间的连接组件40。本实用新型的自平衡车10通过连接组件40连接所述驱动组件20与所述转向组件30,在保证自平衡车10自由转向的前提下易于驾驶者操控。
所述驱动组件20设有车架21、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21的座位23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架21的驱动轮25。所述车架21用于安装车轮及所述自平衡车10其他所需部件,所述驱动轮25用于在动力系统驱动下驱动自平衡车10行驶并保持驱动组件20前后的平衡,所述座位23设置于所述车架21之上,用于驾驶者乘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21大体呈中空的块状,所述驱动轮25嵌入所述车架21下方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21。所述车架21覆盖于所述车轮两侧,所述车架21还可用于连接、保护所述驱动轮25,并可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组件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21对应所述连接组件40设有车架枢接孔210。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平衡车10内还可按需设置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器、电机和电池等用于自平衡车10的各类装置,其可采用适用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车架21可设置为任意适用形状或形式,如框架式或可拆装式,只需保证所述车架21与所述驱动轮25相互枢接即可。
所述转向组件30包括前桥31、踏板33、转向轮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桥31大体为杆状。所述转向轮35的设置数量为两个并枢接于所述前桥31的两端。所述踏板33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桥31的上方,用于驾驶者双脚踩踏。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踏板33的设置数量也是两个,并分别靠近所述转向轮35设置,从而便于驾驶者双脚踩踏。
所述连接组件40包括连接架41及双轴连接件43,所述连接架41呈U型,所述连接架41设有枢接部410,枢接部410设置于所述连接架41的两端,且枢接于所述车架21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枢接部410设有连接枢接孔4100,所述连接架41的枢接部410可通过销轴枢接于所述车架21的车架枢接孔210。
如图3所示,所述双轴连接件43大体呈T型,包括相互连接且相互垂直或大致垂直的第一连接轴431及第二连接轴432。所述第一连接轴431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轴432的中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轴431穿设并枢接于所述连接架41,所述第二连接轴432连接于所述前桥31并相对于所述前桥31及转向组件30转动,所述第二连接轴432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所述转向轮35所在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连接轴431可采用任意适用方式枢接于所述连接架41。所述第二连接轴432可采用任意适用方式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桥31,其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平衡车10时,驾驶者坐在驱动组件20的座位23上,并将双脚放置于所述转向组件30的踏板33之上,驾驶者与车体之间共设有三个支撑点。自平衡车10的驱动轮25与转向轮35置于地面并同样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从而便于驾驶者控制自平衡车10的左右平衡,驾驶者通过双脚左右转动转向组件30进而控制自平衡车10的行驶方向。驾驶者前后移动身体的重心,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侦测驾驶者的重心变化,控制器控制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完成向前、向后、加速、减速和刹车等动作,并且自动保持前后方向平衡。
如图4所示,在行驶过程中,所述转向组件30随地面坡度起伏绕连接架41与所述车架21之间的枢接处摆动,从而保持时刻形成与地面的三点支撑。
图5及图6所示,当所述自平衡车10左右转向时,所述驱动轮与转向轮35与地面保持接触,所述转向组件30可在于地面平行的平面内摆动,所述驱动组件20可绕所述第一连接轴431相对于所述转向组件30转动。因此,所述自平衡车10易于操控、转向灵活、在行驶时和静止时均易于保持平衡,易于学习和使用。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本实施例中的自平衡车10包括驱动组件20、转向组件30及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20与所述转向组件30之间的连接组件40,所述驱动组件20设有车架21、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21的座位23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架21的驱动轮25;所述转向组件30包括前桥31、踏板33、转向轮35,所述转向轮35的设置数量为两个并枢接于所述前桥31的两端,所述踏板33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桥31;所述连接组件40包括连接架41及双轴连接件43,所述双轴连接件43包括相互连接且相互垂直或大致垂直的第一连接轴431及第二连接轴432,所述连接架41设有枢接于所述车架21的枢接部410。
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轴431穿设并枢接于所述前桥31,所述第二连接轴432连接于所述连接架41并相对于所述连接架41绕所述第二连接轴432的轴向转动,所述第二连接轴432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架41,且所述第二连接轴432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所述驱动轮25所在平面。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两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自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转向组件及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向组件之间的连接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有车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座位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架的驱动轮;所述转向组件包括前桥、踏板、转向轮,所述转向轮的设置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转向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桥的两端,所述踏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及双轴连接件,所述双轴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且相互垂直或大致垂直的第一连接轴及第二连接轴,所述连接架设有枢接于所述车架的枢接部;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二者之中的一个枢接于所述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二者之中的另一个枢接于所述前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向组件绕所述连接组件的双轴连接件的第一连接轴相对转动,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向组件绕所述连接组件的双轴连接件的第二连接轴相对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呈U型,所述连接架的枢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架的两端,且所述连接架的枢接部枢接于所述车架的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并枢接于所述前桥,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于所述连接架并相对于所述连接架及连接于所述连接架的驱动组件转动,所述第二连接轴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所述驱动轮所在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并枢接于所述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于所述前桥并相对于所述前桥及连接于所述前桥的转向组件转动,所述第二连接轴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所述转向轮所在平面。
CN201420551621.4U 2014-09-24 2014-09-24 自平衡车 Active CN204137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1621.4U CN204137255U (zh) 2014-09-24 2014-09-24 自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1621.4U CN204137255U (zh) 2014-09-24 2014-09-24 自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37255U true CN204137255U (zh) 2015-02-04

Family

ID=52413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51621.4U Active CN204137255U (zh) 2014-09-24 2014-09-24 自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3725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5206A (zh) * 2016-05-27 2016-08-31 上海卡呼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平衡车传力装置
CN107128413A (zh) * 2017-04-29 2017-09-05 西南交通大学 坐式自平衡车
CN108438128A (zh) * 2018-02-09 2018-08-24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686417A (zh) * 2019-03-15 2020-09-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平衡训练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5206A (zh) * 2016-05-27 2016-08-31 上海卡呼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平衡车传力装置
CN107128413A (zh) * 2017-04-29 2017-09-05 西南交通大学 坐式自平衡车
CN107128413B (zh) * 2017-04-29 2019-06-14 西南交通大学 坐式自平衡车
CN108438128A (zh) * 2018-02-09 2018-08-24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686417A (zh) * 2019-03-15 2020-09-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平衡训练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686417B (zh) * 2019-03-15 2021-07-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平衡训练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9366U (ja) 傾斜可能車両のための制御システム
US8662228B2 (en) Free-to-lean three-wheeled passenger vehicle, power plant controller and body therefor
EP2409905B1 (en) Powered unicycle
JP2017534500A (ja) 二輪式電気自動車
CN204137255U (zh) 自平衡车
WO2006130007A3 (en) Self-balancing vehicle
JP2006513075A (ja) 単車用のコンピュータ化自動動的制御システム
JP6280432B2 (ja) 走行車両
CN204095952U (zh) 一种电动两轮汽车
CN202180886U (zh) 自平衡智能交通机器人
US20220063672A1 (en) Autonomous electronic bicycle safety constraints based on inferred rider characteristics
US11543821B2 (en) Track stand capable autonomous electronic bicycle
US9845101B2 (en) Pushcart
JP7366281B2 (ja) 二輪車
CN205186413U (zh) 一种两轮平衡车
CN110475710A (zh) 车辆
CN101767616B (zh) 一种高机动性车辆
KR100834539B1 (ko) 기울어짐이 가능한 차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삼륜차
CN205952169U (zh) 带有辅助踏板的电动减震滑板车
CN109987184B (zh) 滑板车
CN205469578U (zh) 一种电动平衡车的转向装置
CN205469469U (zh) 一种电动平衡车的车轮连接机构
US20220063758A1 (en) Integrated head tube steering motor for autonomous electronic bicycle
CN106882281A (zh) 一种dtv履带平衡车
CN206243337U (zh) 一种安全防水型前驱电动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01

Address after: 518033 international cultural building, Shennan Middle Road, Futi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2804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ccompan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Guangdong,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Dragon Ball road two dragon garden 15, D04

Patentee before: Song Wen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