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75160U - 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75160U
CN204075160U CN201420427977.7U CN201420427977U CN204075160U CN 204075160 U CN204075160 U CN 204075160U CN 201420427977 U CN201420427977 U CN 201420427977U CN 204075160 U CN204075160 U CN 204075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mold cavities
template
cylindrical mol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279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
邱宝
方明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neng Batter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neng Batter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neng Batter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neng Batter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279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751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75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7516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涉及蓄电池领域,包括浇注板、左模板、右模板、底座,所述底座的上部设有盲孔,盲孔底部设有极柱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左、右模板合模时形成圆柱形模腔,所述圆柱形模腔底部与盲孔连通,上部与浇注板上所设的漏斗形集铅槽连通,工艺过程简单,易于操作,对于不同高度要求的铜芯铅基式极柱,可以通过调节模具中的内六角螺栓来满足要求,减少模具的投入,不但节约成本,而且方便模具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创造至今已有150年,蓄电池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运用于电动汽车上的蓄电池,由于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振动,容易导致蓄电池的极柱连接处出现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为了蓄电池的极柱连接导线不易松动以及端子的美观,通常将铅极柱改为铜芯铅基结构式的。目前,主要用涂助焊剂的方式进行铜芯浇铸,此类极柱承受电流大、连接导线不易松动, 而且美观。但是,之类极柱的铜芯通常冒出盖面3-10mm,由于客户要求不同,端子防护套高度不一致,所以对极柱铜芯冒出盖面尺寸的要求也不相同,如果偏差在1-2mm范围内,正常情况下在电池装配时可以调整,但是对于超出这个范围极柱的浇铸,就需要开制不同高度的极柱模具,这样比较浪费成本,而且模具规格多管理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能够使用一副模具浇铸出不同高度的极柱。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包括浇注板、左模板、右模板、底座,所述底座的上部设有盲孔,盲孔底部设有极柱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左、右模板合模时形成圆柱形模腔,所述圆柱形模腔底部与盲孔连通,上部与浇注板上所设的漏斗形集铅槽连通,在圆柱形模腔上口一侧设有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圆柱形模腔以及凹陷部为等分设置于左、右模板合模面上的内凹缺口。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极柱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内六角螺栓及设置于内六角螺栓上的锁紧螺母,铜芯放置在盲孔的深度由内六角螺栓控制,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让位槽,所述内六角螺栓伸出螺纹孔的部分在让位槽内与锁紧螺母配合。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呈对称设置,一端各设有一个同轴孔,转轴穿过同轴孔将左、右模板连接在底座上,左右模板绕转轴转动开合。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左模板和右模板分别设有左把手和右把手。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左模板靠近同轴孔处设有定位盲孔,所述浇注板的一端设有定位通孔,定位销穿过定位通孔插入定位盲孔将浇注板与左模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圆柱形模腔的直径和盲孔的直径相同,并在位于圆柱形模腔靠近下端2/5处各连通有一个矩形插槽,所述两个插槽内各插有一端呈半圆形凹口的插板,所述两个插板配合时形成的圆孔与圆柱形模腔同轴,并且该圆孔的直径小于圆柱形模腔直径1-4mm。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浇注板上设有漏斗形集铅槽,在其底部设有若干流铅孔,在其一端设有把手,所述流铅孔与凹陷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底座的分型面上设有若干排气槽。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半圆凹槽插板与铜芯铅基式极柱中间凹槽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艺过程简单,易于操作,对于不同高度要求的铜芯铅基式极柱,可以通过调节模具中的内六角螺栓来满足要求,减少模具的投入,不但节约成本,而且方便模具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右模板及浇注板的俯视图(左右模板处于闭合状态)。 
图3为左右模板俯视图(左右模板处于张开状态)。 
图4为铜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半圆形凹槽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浇注板1、左模板2、右模板3、底座4,所述底座4的上部设有盲孔43,盲孔43底部设有极柱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左、右模板2、3合模时形成圆柱形模腔24,所述圆柱形模腔24底部与盲孔43连通,上部与浇注板1上所设的漏斗形集铅槽11连通,在圆柱形模腔24上口一侧设有凹陷部23,所述圆柱形模腔24以及凹陷部23为等分设置于左、右模板2、3合模面上的内凹缺口,所述极柱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内六角螺栓45及设置于内六角螺栓45上的锁紧螺母46,铜芯52放置在盲孔43的深度由内六角螺栓45控制,所述底座4的底部设有让位槽42,所述内六角螺栓45伸出螺纹孔44的部分在让位槽42内与锁紧螺母46配合,所述左模板2和右模板3呈对称设置,一端各设有一个同轴孔22,转轴27穿过同轴孔22将左、右模板2、3连接在底座4上,左右模板2、3绕转轴27转动开合,左模板2和右模板3分别设有左把手21和右把手31,所述左模板2靠近同轴孔22处设有定位盲孔26,所述浇注板1的一端设有定位通孔14,定位销15穿过定位通孔14插入定位盲孔26将浇注板1与左模板2相连,所述圆柱形模腔24的直径和盲孔43的直径相同,并在位于圆柱形模腔24靠近下端2/5处各连通有一个矩形插槽25,所述两个插槽25内各插有一端呈半圆形凹口的插板28,所述两个插板28配合时形成的圆孔与圆柱形模腔24同轴,并且该圆孔的直径小于圆柱形模腔24直径1-4mm,所述浇注板1上设有漏斗形集铅槽11,在其底部设有若干流铅孔12,在其一端设有把手13,所述流铅孔12与凹陷部23相连通,所述底座4的分型面上设有若干排气槽41,所述半圆凹槽插板28与铜芯铅基式极柱5中间凹槽51相匹配。 
使用时,用油性助焊剂来涂遍与铅基结合的铜芯5表面的锡层,再将铜芯5预热,即加热至50℃左右,将预热好的铜芯5放入圆柱形模腔24中,并由设置于圆形盲孔43处的内六角螺栓45及设置于螺栓上的锁紧螺母46调节铜芯5在圆形盲孔43中的位置,然后,使用左把手21和右把手31合紧左右模板2、3,在插槽25内插入半圆凹槽插板28,使用定位销15固定好浇注板1,用小铁勺舀取合金铅液,倒入浇注板1的漏斗形集铅槽11,其底部设有若干流铅孔12,铅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由其底部的流铅孔12流入类似梯形模腔23及圆柱形模腔24中,待铅液冷却凝固后,打开模具,取出铜芯铅基式极柱。 

Claims (10)

1.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浇注板(1)、左模板(2)、右模板(3)、底座(4),所述底座(4)的上部设有盲孔(43),盲孔(43)底部设有极柱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左、右模板(2、3)合模时形成圆柱形模腔(24),所述圆柱形模腔(24)底部与盲孔(43)连通,上部与浇注板(1)上所设的漏斗形集铅槽(11)连通,在圆柱形模腔(24)上口一侧设有凹陷部(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模腔(24)以及凹陷部(23)为等分设置于左、右模板(2、3)合模面上的内凹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内六角螺栓(45)及设置于内六角螺栓(45)上的锁紧螺母(46),铜芯(52)放置在盲孔(43)的深度由内六角螺栓(45)控制,所述底座(4)的底部设有让位槽(42),所述内六角螺栓(45)伸出螺纹孔(44)的部分在让位槽(42)内与锁紧螺母(46)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板(2)和右模板(3)呈对称设置,一端各设有一个同轴孔(22),转轴(27)穿过同轴孔(22)将左、右模板(2、3)连接在底座(4)上,左右模板(2、3)绕转轴(27)转动开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左模板(2)和右模板(3)分别设有左把手(21)和右把手(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板(2)靠近同轴孔(22)处设有定位盲孔(26),所述浇注板(1)的一端设有定位通孔(14),定位销(15)穿过定位通孔(14)插入定位盲孔(26)将浇注板(1)与左模板(2)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模腔(24)的直径和盲孔(43)的直径相同,并在位于圆柱形模腔(24)靠近下端2/5处各连通有一个矩形插槽(25),所述两个插槽(25)内各插有一端呈半圆形凹口的插板(28),所述两个插板(28)配合时形成的圆孔与圆柱形模腔(24)同轴,并且该圆孔的直径小于圆柱形模腔(24)直径1-4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板(1)上设有漏斗形集铅槽(11),在其底部设有若干流铅孔(12),在其一端设有把手(13),所述流铅孔(12)与凹陷部(23)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分型面上设有若干排气槽(4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凹槽插板(28)与铜芯铅基式极柱(5)中间凹槽(51)相匹配。
CN201420427977.7U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751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7977.7U CN204075160U (zh)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7977.7U CN204075160U (zh)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75160U true CN204075160U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67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27977.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75160U (zh)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7516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5162A (zh) * 2015-07-31 2015-10-21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式对焊极柱模具
CN105234376A (zh) * 2014-07-31 2016-01-13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
CN107470564A (zh) * 2017-07-14 2017-12-15 浙江万丰摩轮有限公司 一种漏斗组件
CN108247022A (zh) * 2018-02-02 2018-07-06 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浇注模具及浇注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4376A (zh) * 2014-07-31 2016-01-13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
CN105234376B (zh) * 2014-07-31 2017-04-05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
CN104985162A (zh) * 2015-07-31 2015-10-21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式对焊极柱模具
CN107470564A (zh) * 2017-07-14 2017-12-15 浙江万丰摩轮有限公司 一种漏斗组件
CN107470564B (zh) * 2017-07-14 2019-09-20 浙江万丰摩轮有限公司 一种漏斗组件
CN108247022A (zh) * 2018-02-02 2018-07-06 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浇注模具及浇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75160U (zh) 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
CN105234376A (zh) 一种可以调节极柱高度的模具
CN205732814U (zh) 一种熔模铸造用的浇注系统蜡模
CN102629689A (zh) 铅酸蓄电池铅包铜板栅生产方法及专用组合模具
CN206065380U (zh) 一种便捷式大密蓄电池端极柱模具
CN103406492A (zh) 注蜡模具
CN103872284B (zh) 一种高强度铜芯极柱制备方法及产品
CN206286547U (zh) 一种锡阳极球的浇铸成型装置
CN104550871A (zh) 铅酸蓄电池端极柱浇注模具
CN206009770U (zh) 可调式圆环铸造模具
CN203304495U (zh) 法兰铸造模具
CN203917805U (zh) 一种蜡模焊接架
CN205927091U (zh) 一种金属制品制造用浇铸装置
CN203610649U (zh) 铅酸蓄电池端极柱浇注模具
CN207372269U (zh) 一种铸造工装
CN202079237U (zh) 一种用于制作铸件蜡模的铝模
CN207343760U (zh) 一种成型电机壳体铸造模模具
CN205967299U (zh) 一种电机主轴用铸造模具
CN206492907U (zh) 合金铸铁球模具
CN205684677U (zh) 一种模具可分离的金属砖制造装置
CN205200492U (zh) 一种立式点浇口的电机转子铸铝模具
CN206326115U (zh) 集成控制铸焊模具
CN108817322A (zh) 一种高热效金属铸造模具
CN215315550U (zh) 一种粘土砂有箱三箱造型机
CN107470563A (zh) 一种用于制备大巴门携门架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0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