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56938U - 多功能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支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56938U
CN204056938U CN201420411828.1U CN201420411828U CN204056938U CN 204056938 U CN204056938 U CN 204056938U CN 201420411828 U CN201420411828 U CN 201420411828U CN 204056938 U CN204056938 U CN 204056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form
support frame
functional
cylind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118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LONG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TAIC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LONG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LONG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TAIC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LONG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118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56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56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56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多功能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平台、用于支撑第一支撑平台的固定支撑柱、第二支撑平台、与第二支撑平台的一端部转动连接的旋转支撑柱及设于第二支撑平台另一端部底部的气缸,第一支撑平台具有第一表面,第二支撑平台具有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共面设置或第一表面高于第二表面设置。当进行管状部件运输时,首先驱动气缸使第二支撑平台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此时,位于第二支撑平台上的管状部件随着第二支撑平台的下降而下降,管状部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传输到运输小车上,或下一工站。这种多功能支撑架相比传统支撑架而言,能够大大提高管状部件的转运效率,降低了管状部件转运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

Description

多功能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支撑钢管的多功能支撑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钢管等圆形管状部件在保存时需要放置在支撑架或支撑平台上,在上述钢管等圆形管状部件转运时,需要人工将管状部件先移动至支撑平台的一端,再通过人工搬运的方法对管状部件进行搬运。这种转运方法费时费力,在搬运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自动转运功能的多功能支撑架。 
一种多功能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平台、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固定支撑柱、第二支撑平台、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一端部转动连接的旋转支撑柱及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另一端部底部的气缸,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共面设置或所述第一表面高于所述第二表面设置。 
优选方案中,所述气缸包括支撑头及与所述支撑头一端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头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支撑头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底部光滑连接。 
优选方案中,所述气缸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摇臂。 
优选方案中,所述气缸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撑头移动范围的限位机构。 
优选方案中,所述旋转支撑柱上设有支撑平面,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一端部支撑在所述支撑平面上。 
优选方案中,还包括底座,所述固定支撑柱、所述旋转支撑柱及气缸及所 述气缸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包敷有硅胶层。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具有主体部及由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遮挡部,所述第二表面设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主体部与遮挡部之间的夹角为30度-90度。 
优选方案中,所述主体部的长度为1000mm-3000mm。 
优选方案中,所述主体部的宽度为150mm-300mm。 
上述多功能支撑架,在进行管状部件运输时,首先驱动气缸使第二支撑平台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此时,位于第二支撑平台上的管状部件随着第二支撑平台的下降而下降,管状部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传输到运输小车上或下一工站。这种多功能支撑架相比传统支撑架而言,能够大大提高管状部件的转运效率,并降低了管状部件在转运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支撑架的主视图; 
图2为多功能支撑架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多功能支撑架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元器件对应编号列表如下: 
100、多功能支撑架     110、第一支撑平台 
111、第一表面         120、固定支撑柱 
130、第二支撑平台     131、第二表面 
132、主体部           133、遮挡部 
134、转轴             140、旋转支撑柱 
141、支撑平面         142、旋转机构 
1421、凸台            1422、通孔 
150、气缸             151、支撑头 
152、驱动机构         153、摇臂 
154、限位机构         160、底座 
200、管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上”方或“顶”部,是指附图1中所述的左方,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下”方或“底”部,是指附图1中所述的右方。 
请参图1,为多功能支撑架100的主视图,上述多功能支撑架100包括第一支撑平台110、固定支撑柱120、第二支撑平台130、旋转支撑柱140及气缸150。其中,固定支撑柱120设置在第一支撑平台110底部并用于支撑第一支撑平台110,固定支撑柱120的数量及具体结构不限,只要是能够满足稳固支撑第一支撑平台110的功能即可。旋转支撑柱140上设有支撑平面141,第一支撑平台110的一端部稳定撑靠在上述支撑平面141上,旋转支撑柱140的中部设有旋转机构142,第二支撑平台130的一端部转动连接在上述旋转机构142上。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平台130的端部穿设有转轴134,旋转机构142上设有凸台1421,凸台1421上设有与上述转轴134相配接的通孔1422,从而使转轴134能够在通孔1422内转动。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上述转动结构,只要是能够满足第二支撑平台与旋转支撑柱之间转动连接的功能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气缸150设在第二支撑平台130底部,其包括用于抵紧第二支撑平台130 底部平面的支撑头151及用于驱动支撑头151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152。支撑头151的顶部与第二支撑平台130底部之间光滑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支撑头151的顶部呈半圆形,从而便于支撑头151平稳顺利的驱动第二支撑平台130上升及下降。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只要是能够满足支撑头能够平稳无阻碍的驱动第二支撑平台上升及下降的功能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驱动机构152可以与外部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从而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操作外部控制系统远程控制支撑头151带动第二支撑平台130上升及下降。此外,上述驱动机构152还可以设有人工驱动机构,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152上连接有摇臂153,操作人员旋转控制摇臂153,从而控制支撑头151带动第二支撑平台130上升及下降。此外,为了避免支撑头151上升或下降的过渡运行而脱离驱动机构152,气缸150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支撑头151移动范围的限位机构154。 
除此之外,第一支撑平台110具有第一表面111,第二支撑平台130具有第二表面131,第一表面111及第二表面131共面设置,或者,第一表面111略高于第二表面131设置。这种结构设置能够便于设置在第一支撑平台110上的管状部件200顺利的运输到第二支撑平台130上。 
第一表面111和/或第二表面131还包敷有硅胶层。上述硅胶层的设置,一则会防止管状部件200在第一表面111和/或第二表面131运输过程中与第一表面111和/或第二表面131直接接触而产生的碰撞和划伤的问题;二则,由于硅胶层能够承受250℃左右的温度,第一表面111和/或第二表面131则便于承载具有较高温度的管状部件200。 
请参图2及图3,第二支撑平台130具有主体部132及由主体部132延伸出的遮挡部133,第二表面131设置在主体部132上。其中,主体部132与遮挡部133之间的夹角为30度-90度。遮挡部133的设置对上述管状部件200的运输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在管状部件200由第一表面111向第二表面131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防止由于管状部件200的惯性过大而导致冲出第二支撑平台130的问题发生。 
第二支撑平台130不需过长及过宽,这样会消耗较多的生产第二支撑平台130的原材料,优选方案中,第二支撑平台130上主体部132的长度为1000mm-3000mm,且,主体部132的宽度为150mm-300mm。此外,气缸150上驱动机构152上的驱动力的强度也不需过大,这样会消耗较多的能源,提高生产成本。第二支撑平台130的尺寸及气缸150的强度要求只要是能够满足第二支撑平台130能够承载单个管状部件200及能够使第二支撑平台130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的功能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多功能支撑架100还包括底座160,固定支撑柱120、旋转支撑柱140及气缸150均固定在上述底座160上。其中,旋转支撑柱140及气缸150的底部与底座160焊接固定。底座160是30mm-80mm厚的钢板,通常被固定工作场地中所规划的位置上。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平台110、第二支撑平台130及气缸150还可以直接固定在工作场地中所规划的位置上。 
传统的支撑架只能够起到保存钢管等圆形管状部件的作用,当工作人员在运输管状部件时,需要人工将管状部件先移动至支撑平台的一端,再通过人工搬运的方法对管状部件进行转运。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在搬运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工作人员被刮伤或砸伤的安全隐患。 
请参图1,为多功能支撑架100在承载管状部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这种状态下,多功能支撑架100能够支撑管状部件200,此时,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31相互平行设置。当进行管状部件200运输时,首先驱动气缸150使支撑头151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此时,位于第二支撑平台130上的管状部件200随着第二支撑平台130的下降而下降,管状部件200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直接传输到运输小车或传输到下一工站上。这种多功能支撑架相比传统支撑架而言,能够大大提高管状部件的转运效率,并降低了管状部件转运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请参图2,为多功能支撑架100处于上述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除此之外,上述多功能支撑架100在不使用时,还可以将第二支撑平台130折叠起来,从而节省了工作场地的空间。请参图3,为多功能支撑架100处于上述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此外,在图3所示的工作状态下,还可 以将管状部件200聚拢收集在一起,从而避免了管状部件200意外滑落砸伤工作人员的事故发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平台、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固定支撑柱、第二支撑平台、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一端部转动连接的旋转支撑柱及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另一端部底部的气缸,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共面设置或所述第一表面高于所述第二表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包括支撑头及与所述支撑头一端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头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支撑头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底部光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摇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撑头移动范围的限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撑柱上设有支撑平面,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一端部支撑在所述支撑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固定支撑柱、所述旋转支撑柱及气缸及所述气缸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包敷有硅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具有主体部及由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遮挡部,所述第二表面设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主体部与遮挡部之间的夹角为30度-90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为1000mm-30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宽度为150mm-300mm。 
CN201420411828.1U 2014-07-23 2014-07-23 多功能支撑架 Active CN204056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1828.1U CN204056938U (zh) 2014-07-23 2014-07-23 多功能支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1828.1U CN204056938U (zh) 2014-07-23 2014-07-23 多功能支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56938U true CN204056938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198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11828.1U Active CN204056938U (zh) 2014-07-23 2014-07-23 多功能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569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1809A (zh) * 2015-01-26 2015-06-10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钢管排齐装置
CN106081472A (zh) * 2016-07-29 2016-11-09 苏州誉衡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圆柱状产品的自动出料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1809A (zh) * 2015-01-26 2015-06-10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钢管排齐装置
CN106081472A (zh) * 2016-07-29 2016-11-09 苏州誉衡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圆柱状产品的自动出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32328U (zh) 人工助力翻板器
WO2013086769A1 (zh) 一种大型风力发电机叶片运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311740U (zh) 一种报废汽车拆解输送系统
CN204056938U (zh) 多功能支撑架
CN105947568B (zh) 一种可自动输入和输出卫生陶瓷模具的提升装置
CN204508208U (zh) 一种回转式转运结构
WO2019205953A1 (zh) 自动分拣货架及其系统
CN204173562U (zh) 一种环网柜生产中一次装配与二次装配的对接装置
CN107618997B (zh) 一种轻小型遥控起重运输设备
CN202671060U (zh) 折叠臂旋转吊机
CN105672725A (zh) 四方型垂直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
CN206927188U (zh) 组合式循环流水线
CN103043388B (zh) 筒体输送车
CN204754372U (zh) 履带交换垂直升降式停车设备
CN204778395U (zh) 一种起重机行走换向装置
CN205771629U (zh) 转运平车设备
CN103286786A (zh) 一种基于自动寻迹的可升降式智能餐饮装备
CN203440009U (zh) 电动驳运叉车结构
CN202848497U (zh) 升降移动平台
CN105923420A (zh) 一种用于工地砖块自动装卸设备
CN202449786U (zh) 一种发动机翻转支架
CN207107798U (zh) 卸车对接台
CN205327713U (zh) 摩托车零部件上货设备
CN205366921U (zh) 重力输送装置
CN205556013U (zh) 电动三维升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