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37701U -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37701U CN204037701U CN201420429671.5U CN201420429671U CN204037701U CN 204037701 U CN204037701 U CN 204037701U CN 201420429671 U CN201420429671 U CN 201420429671U CN 204037701 U CN204037701 U CN 2040377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panel
- cross member
- roof panel
- connecting portion
- po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9203 Road traffic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包括:顶盖横梁,顶盖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弯曲的弧形的顶盖横梁连接部;门框上内板,门框上内板沿车辆的纵向延伸,门框上内板分别位于顶盖横梁的左端和右端;和B柱内板,B柱内板分别位于顶盖横梁的左端和右端,B柱内板的上端设置有B柱内板连接部,B柱内板连接部形成为向上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其中位于同一侧的B柱内板连接部、门框上内板与顶盖横梁连接部焊接固定且顶盖横梁连接部夹设在对应的B柱内板连接部与门框上内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顶盖横梁和B柱内板之间的截面平缓过渡,有效抑制B柱向内入侵,整车的刚度和顶部抗压强度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出行的重要工具,大量汽车进入家庭生活,成为不可替代的消费品。因此,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另外,汽车的增多,交通环境建设速度落后于汽车增加的速度,再加上人们驾车习惯不佳,守法观念不强,这都不可避免的造成交通事故数量的增加。因此亟需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性更高的用于车辆的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用于车辆车身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包括:顶盖横梁,所述顶盖横梁沿所述车辆的横向延伸,所述顶盖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弯曲的弧形的顶盖横梁连接部;门框上内板,所述门框上内板沿所述车辆的纵向延伸,所述门框上内板分别位于所述顶盖横梁的左端和右端;和B柱内板,所述B柱内板分别位于所述顶盖横梁的左端和右端,所述B柱内板的上端设置有B柱内板连接部,所述B柱内板连接部形成为向上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其中位于同一侧的所述B柱内板连接部、所述门框上内板与所述顶盖横梁连接部焊接固定且所述顶盖横梁连接部夹设在对应的所述B柱内板连接部与所述门框上内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顶盖横梁和B柱内板之间的截面为平缓过渡的结构,从而顶盖横梁可以对车辆进行良好的侧面支撑,有效抑制B柱向内入侵,以保证乘客和驾驶员的生存空间,提高车辆在受到侧面碰撞时的安全性能,并且可以提高整车的刚度和顶部抗压强度,以使车辆的安全性能更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盖横梁具有“W”形截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W”形截面包括:顶盖横梁底壁、两个顶盖横梁侧壁和两个顶盖横梁翻边,所述两个顶盖横梁侧壁分别连接在所述顶盖横梁底壁的两侧,所述两个顶盖横梁翻边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个顶盖横梁侧壁的顶沿,并且所述顶盖横梁底壁的中部处朝向所述“W”形截面的开口突出以形成顶盖横梁凸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框上内板的一部分构造向内突出的门框上内板连接部,所述门框上内板与对应的所述B柱内板连接部和所述顶盖横梁连接部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框上内板连接部构造为弧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盖横梁与所述顶盖横梁连接部成一体结构;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B柱内板连接部成一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框上内板与所述车身的A柱外板焊接固定以在所述A柱外板与所述门框上内板之间限定出侧部吸能空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A柱外板的上沿、所述门框上内板的上沿与所述车身的顶盖焊接固定;所述A柱外板的下沿与所述门框上内板的下沿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车辆的车身还包括:门槛梁,所述门槛梁包括门槛内板和门槛外板,所述门槛内板和所述门槛外板彼此固定且共同限定出门槛梁空腔,左侧的B柱内板的下端固定在左侧的门槛梁上,右侧的B柱内板的下端固定在右侧的门槛梁上;以及中部横梁,所述中部横梁的左端固定在左侧的门槛梁上且右端固定在右侧的门槛梁上,并且,所述中部横梁、所述两个B柱内板和所述顶盖横梁构成一大体闭合的闭环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断面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顶盖横梁的断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身 1;
顶盖横梁 301;顶盖横梁连接部 302;顶盖横梁底壁 303;顶盖横梁侧壁 304;顶盖横梁翻边 305;顶盖横梁凸起 306;
门框上内板 313;门框上内板连接部 307;侧部吸能空腔 308;
B柱内板 165;B柱外板 166;B柱内板连接部 310;
A柱外板 162;
顶盖 309;
门槛梁 120;
中部横梁 3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1。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1,包括:顶盖横梁301、门框上内板313和B柱内板165。其中,顶盖横梁301沿车辆的横向延伸,顶盖横梁3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弯曲的弧形的顶盖横梁连接部302。门框上内板313沿车辆的纵向延伸,门框上内板313分别位于顶盖横梁301的左端和右端。B柱内板165分别位于顶盖横梁301的左端和右端,B柱内板165的上端设置有B柱内板连接部310,B柱内板连接部310形成为向上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其中位于同一侧的B柱内板连接部310、门框上内板313与顶盖横梁连接部302焊接固定且顶盖横梁连接部302夹设在对应的B柱内板连接部310与门框上内板313之间。
如图1所示,B柱内板165和顶盖横梁301可以大致处于同一个竖直平面上,并且图2和图3中所示出的断面图是在经过B柱内板165和顶盖横梁301两者的长度的方向的纵截面上的断面图。
顶盖横梁连接部302的截面形状大致为弧形,该弧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弧形,而是指顶盖横梁连接部302和B柱内板连接部310焊接相连后,顶盖横梁301和B柱内板165连接处以及连接处附近的截面形状大致形成为平缓过渡或者平滑过渡的结构,该平滑过渡或平缓过渡结构与具有较大转折角度的折线形结构相区别。具体地,图2中的箭头明晰的表示出顶盖横梁301和B柱内板165的连接处的截面形状大致为弧形的平缓过渡结构。同样,B柱内板连接部310的截面形状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弧形,具体缘由同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因此,顶盖横梁连接部302的截面形状不仅限于标准的弧形,其可以为多条折线拟合形成平缓过渡结构,或者是多条折线与曲线拼合而形成的平缓过渡结构,例如,可以对顶盖横梁连接部302进行一次或者多次的弯折或者弯曲,以形成平缓过渡的结构。同理,B柱内板连接部310亦可以具有上述的平缓过渡的结构。
具体地,再如图2和图3所示,顶盖横梁连接部302的截面向下弯曲或者弯折,B柱内板165的截面具有向内弯曲的弧度,顶盖横梁连接部302和B柱内板连接部310焊接相连后,B柱内板165和顶盖横梁301的截面形状为平滑过渡的结构。B柱内板连接部310设在门框上内板313的下方,顶盖横梁连接部302设在B柱内板连接部310和门框上内板313之间。可以对门框上内板313、顶盖横梁连接部302和B柱内板连接部310三者直接进行焊接,以对三者进行连接和固定,从而可以使连接和固定的工序简单,并且三者连接牢靠,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工程化批量生产,节约了生产成本。
由此,在车体的长度方向上(整车X向),顶盖横梁301和B柱内板165位于同一位置,当车辆受到侧向撞击时,顶盖横梁301可以阻止B柱沿车体宽度方向(整车Y向)侵入,从而保证乘客和驾驶员的生存空间。并且当汽车在顶压试验中,顶盖横梁301可以将一部分载荷和顶部压溃力传递给B柱内板165和车身1的其它部件,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顶部抗压能力。同时,门框上内板313、顶盖横梁301和B柱内板165三者之间焊接相连,并且顶盖横梁301和B柱内板165直接相连,顶盖横梁301和B柱内板165不是间断和断开的结构,从而可以保证顶盖横梁301和B柱内板165连接结构的连续性,以使侧面传力通道连续,有利于车辆在受到侧面碰撞时的侧面冲击力的传递,并且可以提高车辆侧面的整体刚度,以减缓车辆B柱沿整车Y向入侵,从而保证乘客和驾驶员的生存空间。
另外,顶盖横梁301和B柱内板165的截面为平缓过渡的结构,顶盖横梁301和B柱内板165不容易发生弯折变形,顶盖横梁301可以对B柱内板165进行有效的支撑,从而当车辆受到撞击时,B柱沿整车Y向的侵入量较小,可以使乘客和驾驶员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并且顶盖横梁301和B柱内板165之间不需要增加其他的部件便可实现截面为平缓过渡结构的目的,从而减小了不必要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工序,并且也可以降低不必要的车身重量。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1,顶盖横梁301的顶盖横梁连接部302、B柱内板165上的B柱内板连接部310、门框上内板313直接焊接相连,从而可以改善顶盖横梁301和B柱内板165之间的搭接关系和截面特征,以使顶盖横梁301和B柱内板165直接连接,并且顶盖横梁301和B柱内板165之间的截面为平缓过渡的结构,从而顶盖横梁301可以对车辆进行良好的侧面支撑,有效抑制B柱向内入侵,以保证乘客和驾驶员的生存空间,提高车辆在受到侧面碰撞时的安全性能,并且可以提高整车的刚度和顶部抗压强度,以使车辆的安全性能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顶盖横梁301具有“W”形截面。进一步地,“W”形截面包括:顶盖横梁底壁303、两个顶盖横梁侧壁304和两个顶盖横梁翻边305,两个顶盖横梁侧壁304分别连接在顶盖横梁底壁303的两侧,两个顶盖横梁翻边305分别连接在两个顶盖横梁侧壁304的顶沿,并且顶盖横梁底壁303的中部处朝向“W”形截面的开口突出以形成顶盖横梁凸起306。具体地,如图4所示,B柱内板连接部310的截面形状可以和顶盖横梁302的形状匹配,也就是B柱内板连接部310的截面形状为W形。由此,在对顶盖横梁连接部302和B柱内板连接部310进行焊接时,可以提高接触面积,以提高连接强度,并且,W形的截面形状提高了顶盖横梁301和B柱内板165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侧面结构的抗弯特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门框上内板313的一部分构造向内突出的门框上内板连接部307,门框上内板313与对应的B柱内板连接部310和顶盖横梁连接部302焊接固定。进一步地,门框上内板连接部307构造为弧形结构或平直结构。具体地,如图3所示,门框上内板连接部307形成为与顶盖横梁连接部302相匹配的弧形结构或平直结构。由此,在焊接时,门框上内板连接部307和顶盖横梁连接部302具有更大的焊接面积,门框上内板连接部307和顶盖横梁连接部302连接更加紧密和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顶盖横梁301与顶盖横梁连接部302成一体结构;B柱内板165与B柱内板连接部310成一体结构。由此,一体形成的顶盖横梁301和顶盖横梁连接部302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并且成型容易,降低了生产成本,同理,一体形成的B柱内板165和B柱内板连接部310也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门框上内板313与车身1的A柱外板162焊接固定以在A柱外板162与门框上内板313之间限定出侧部吸能空腔308。进一步地,A柱外板162的上沿、门框上内板313的上沿与车身1的顶盖309焊接固定;A柱外板162的下沿与门框上内板313的下沿焊接固定。具体地,如图3所示,A柱外板162的截面向外凸出,并且门框上内板连接部310向内凹入,并且A柱外板162的上下两端的边沿分别与门框上内板连接部310的上下两端的边沿焊接,从而可以在A柱外板162的内侧和门框上内板313的外侧形成侧部吸能空腔308。由此,门框上内板313和A柱外板162形成封闭的结构,也就是门框上内板3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A柱外板162的上下两端通过焊接形成截面连续的结构,在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该结构可以提高车辆的侧面冲击的抵抗能力,有利于侧面冲击力的传递,以减弱B柱沿整车Y向的入侵,保证乘客和驾驶员有较大的生存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车辆的车身1还包括:B柱外板166,B柱外板166的上端与A柱外板162的外侧表面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用于车辆的车身1还包括:门槛梁120以及中部横梁311。其中,门槛梁120包括门槛内板和门槛外板,门槛内板和门槛外板彼此固定且共同限定出门槛梁空腔,左侧的B柱内板165的下端固定在左侧的门槛梁120上,右侧的B柱内板165的下端固定在右侧的门槛梁120上。中部横梁311的左端固定在左侧的门槛梁120上且右端固定在右侧的门槛梁120上,并且,中部横梁311、两个B柱内板165和顶盖横梁构301成一大体闭合的闭环结构。具体地,如图5所示,顶盖横梁301的左右两侧分别和B柱内板165直接焊接相连,左右两侧的B柱内板165的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门槛梁120相连,中部横梁31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门槛梁120相连,从而可以形成车辆的闭环路结构。由此,可以提高车辆结构的连续性,以增强车辆的侧面结构的整体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未示出),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1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车辆的侧面结构的连续性、结构强度和结构刚度较高,从而可以增强车辆抵抗侧面冲击的能力,有效抑制B柱向内侵入,以保证乘客和驾驶员具有较大的生存空间,并且也可以提高车辆的顶部抗压能力,使车辆的安全性能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它结构以及操作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并获得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横梁,所述顶盖横梁沿所述车辆的横向延伸,所述顶盖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弯曲的弧形的顶盖横梁连接部;
门框上内板,所述门框上内板沿所述车辆的纵向延伸,所述门框上内板分别位于所述顶盖横梁的左端和右端;和
B柱内板,所述B柱内板分别位于所述顶盖横梁的左端和右端,所述B柱内板的上端设置有B柱内板连接部,所述B柱内板连接部形成为向上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其中位于同一侧的所述B柱内板连接部、所述门框上内板与所述顶盖横梁连接部焊接固定且所述顶盖横梁连接部夹设在对应的所述B柱内板连接部与所述门框上内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横梁具有“W”形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W”形截面包括:顶盖横梁底壁、两个顶盖横梁侧壁和两个顶盖横梁翻边,所述两个顶盖横梁侧壁分别连接在所述顶盖横梁底壁的两侧,所述两个顶盖横梁翻边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个顶盖横梁侧壁的顶沿,并且所述顶盖横梁底壁的中部处朝向所述“W”形截面的开口突出以形成顶盖横梁凸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上内板的一部分构造向内突出的门框上内板连接部,所述门框上内板与对应的所述B柱内板连接部和所述顶盖横梁连接部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上内板连接部构造为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横梁与所述顶盖横梁连接部成一体结构;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B柱内板连接部成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上内板与所述车身的A柱外板焊接固定以在所述A柱外板与所述门框上内板之间限定出侧部吸能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外板的上沿、所述门框上内板的上沿与所述车身的顶盖焊接固定;所述A柱外板的下沿与所述门框上内板的下沿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门槛梁,所述门槛梁包括门槛内板和门槛外板,所述门槛内板和所述门槛外板彼此固定且共同限定出门槛梁空腔,左侧的B柱内板的下端固定在左侧的门槛梁上,右侧的B柱内板的下端固定在右侧的门槛梁上;以及
中部横梁,所述中部横梁的左端固定在左侧的门槛梁上且右端固定在右侧的门槛梁上,并且,所述中部横梁、所述两个B柱内板和所述顶盖横梁构成一大体闭合的闭环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29671.5U CN204037701U (zh) | 2014-07-31 | 2014-07-31 |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29671.5U CN204037701U (zh) | 2014-07-31 | 2014-07-31 |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37701U true CN204037701U (zh) | 2014-12-24 |
Family
ID=52238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429671.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37701U (zh) | 2014-07-31 | 2014-07-31 |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3770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33483A (zh) * | 2018-12-29 | 2019-05-10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顶盖横梁连接结构 |
CN110466614A (zh) * | 2018-05-11 | 2019-11-19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身b柱上部加强组件 |
CN115257946A (zh) * | 2022-07-20 | 2022-11-01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前机舱上边梁连接结构及车辆 |
-
2014
- 2014-07-31 CN CN201420429671.5U patent/CN20403770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66614A (zh) * | 2018-05-11 | 2019-11-19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身b柱上部加强组件 |
CN109733483A (zh) * | 2018-12-29 | 2019-05-10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顶盖横梁连接结构 |
CN115257946A (zh) * | 2022-07-20 | 2022-11-01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前机舱上边梁连接结构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04264B2 (ja) | 自動車のピラー構造 | |
JP4482532B2 (ja) | 車両の後部ドア構造 | |
JP5141834B2 (ja) | 車体構造 | |
CN107336748B (zh) |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 |
EP2221238B1 (en) | A side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 |
JP5545124B2 (ja) | 車両のルーフ骨格構造 | |
CN203439128U (zh) | 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汽车 | |
CN204037701U (zh) |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 |
JP5871133B2 (ja) |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 |
CN105143022A (zh) | 车体后部的开口部结构 | |
CN109305225B (zh) |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 |
CN210133189U (zh) | 一种b柱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204956648U (zh) | 车用铰链加强板、立柱总成及汽车 | |
CN215851492U (zh) | A柱加强板组件 | |
KR101427957B1 (ko) | 차량의 필러구조 | |
CN212243575U (zh) | 一种后围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 |
US11358648B2 (en) | Vehicle side body structure | |
KR101982863B1 (ko) | 차량의 프런트루프레일과 프런트필러인너의 연결구조 및 방법 | |
US20200391800A1 (en) | Vehicle side body structure | |
CN203701901U (zh) | 车门和具有该车门的车辆 | |
CN210634375U (zh) | 一种集成型安装加强板结构 | |
KR101855754B1 (ko) | 차량용 센터필러 조립체 | |
JP2009029366A (ja) | 側面衝突性能を強化させた自動車用ドア | |
CN218929149U (zh) | 无框玻璃车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0436980U (zh) | 一种车门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