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20653U - 汽车座椅模型及其座椅骨架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模型及其座椅骨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20653U
CN204020653U CN201420444055.7U CN201420444055U CN204020653U CN 204020653 U CN204020653 U CN 204020653U CN 201420444055 U CN201420444055 U CN 201420444055U CN 204020653 U CN204020653 U CN 204020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backrest
cushion frame
frame
skele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440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
郑希泉
陈青山
李合东
秦培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440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20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20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206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模型及其座椅骨架,其中,所述座椅骨架(1)包括坐垫骨架、靠背骨架和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形成为能够沿所述座椅骨架(1)的高度方向(H)伸缩的第一管状套接结构,并且/或者所述坐垫骨架和靠背骨架形成为能够沿所述座椅骨架(1)的长度方向(L)伸缩的第二管状套接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以简单的管状套接结构实现座椅骨架的高度调节和/或宽度调节,从而能够通过乘客对不同高度和/或宽度的座椅的直观感受而获得适合于车型的最佳座椅高度和/或宽度。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模型及其座椅骨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试制的汽车座椅模型的座椅骨架,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座椅骨架的汽车座椅模型。
背景技术
轻卡车型的后排座椅设计相对简单,坐垫及靠背没有太多的特征,基本上以长条座椅为多,在设计时以现有的设计经验值进行设计,坐垫及靠背的有效厚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即可,以法规规定的范围为设计校核依据,借助三维软件进行设计校核,并为后续样车搭建时提供座椅样件。
现有的设计校核方式为虚拟校核,不能直观的对座椅的舒适性进行评价,存在弊端,只能以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在搭建物理样车时只能提供一种状态的座椅进行验证,并且样件状态更改困难,浪费人工成本及材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模型的座椅骨架,该座椅骨架能够以简单的管状套接结构实现高度调节和/或宽度调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模型的座椅骨架,该座椅骨架包括坐垫骨架、靠背骨架和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形成为能够沿所述座椅骨架的高度方向伸缩的第一管状套接结构,并且/或者所述坐垫骨架和靠背骨架形成为能够沿所述座椅骨架的长度方向伸缩的第二管状套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腿包括形成为管状的上段和下段,该上段和下段相互套接。
优选地,所述上段与所述下段的连接处设置有定位销,所述上段和/或下段上形成有沿所述支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销孔。
优选地,所述坐垫骨架包括由管件形成的坐垫左侧部和坐垫右侧部,该坐垫左侧部和坐垫右侧部相互套接,所述靠背骨架包括由管件形成的靠背左侧部和靠背右侧部,该靠背左侧部和靠背右侧部相互套接。
优选地,所述坐垫左侧部与所述坐垫右侧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坐垫螺栓,所述靠背左侧部与所述靠背右侧部的连接处设置有靠背螺栓。
优选地,所述靠背左侧部与所述坐垫左侧部相互套接,所述靠背右侧部与所述坐垫右侧部相互套接,以使所述靠背骨架能够围绕所述坐垫骨架转动。
优选地,所述靠背左侧部与所述坐垫左侧部的连接处以及所述靠背右侧部与所述坐垫右侧部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调角螺栓。
优选地,所述坐垫左侧部和坐垫右侧部分别形成为“∩”形管,所述坐垫左侧部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坐垫右侧部的两个端部套接,以使所述坐垫骨架形成为矩形框架,所述靠背左侧部和靠背右侧部分别形成为“L”形管,所述靠背左侧部的第一端部与所述靠背右侧部的第一端部相互套接,所述靠背左侧部的第二端部和所述靠背右侧部的第二端部分别套接于所述坐垫左侧部和坐垫右侧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模型,包括座椅骨架、坐垫和靠背垫,其中,所述座椅骨架为如上所述的座椅骨架,所述坐垫安装在所述坐垫骨架上,所述靠背垫安装在所述靠背骨架上。
优选地,所述坐垫骨架和靠背骨架形成为能够沿所述座椅骨架的长度方向伸缩的第二管状套接结构,所述坐垫包括沿所述座椅骨架的长度方向拼接的多个坐垫宽度调节块,所述靠背垫包括沿所述座椅骨架的长度方向拼接的多个靠背宽度调节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以简单的管状套接结构实现座椅骨架的高度调节和/或宽度调节。当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的高度可调节时,可以通过乘客对不同高度的座椅的直观感受而获得适合于车型的最佳座椅高度;当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的宽度可调节时,可以通过乘客对不同宽度的座椅的直观感受而获得适合于车型的最佳座椅宽度,并且能够使该座椅骨架可以适应于不同宽度的车身,提高了该座椅骨架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模型的座椅骨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模型的从靠背后方观察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座椅骨架
11  上段        12  下段       13  定位销
21 坐垫左侧部  211 左侧前横杆  212 左侧后横杆  213 左侧连接杆
22 坐垫右侧部  221 右侧前横杆  222 右侧后横杆  223 右侧连接杆
23  坐垫螺栓
31  靠背左侧部  32  靠背右侧部   33  靠背螺栓    34  调角螺栓
4   坐垫        41  坐垫宽度调节块
5   靠背垫      51  靠背宽度调节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左、右”通常是指座椅骨架长度方向L的两侧,具体可以参考图1的图面方向的左、右;“前、后”通常是指座椅骨架宽度方向W的两侧,具体可以参考座椅骨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前后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模型的座椅骨架,该座椅骨架1包括坐垫骨架、靠背骨架和支腿,其中,所述支腿形成为能够沿所述座椅骨架1的高度方向H伸缩的第一管状套接结构,并且/或者所述坐垫骨架和靠背骨架形成为能够沿所述座椅骨架1的长度方向L伸缩的第二管状套接结构。支腿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于坐垫骨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以简单的管状套接结构实现座椅骨架1的高度调节和/或宽度调节。当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1的高度可调节时,可以通过乘客对不同高度的座椅的直观感受而获得适合于车型的最佳座椅高度;当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1的长度可调节时,可以通过乘客对不同长度的座椅的直观感受而获得适合于车型的最佳座椅长度,并且能够使该座椅骨架1可以适应于不同宽度的车身,提高了该座椅骨架1的通用性。
如图1所示,所述支腿包括形成为管状的上段11和下段12,该上段11和下段12相互套接。在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上段11套装在下段12上。上段11和下段12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实现相对固定,例如可以在上段11和下段12的连接处设置螺栓,该螺栓穿过上段11以抵顶到下段12上。可选择地,如图1所示,所述上段11与所述下段12的连接处设置有定位销13,所述上段11和/或下段12上形成有沿所述支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销孔,从而可以通过使定位销13位于不同的销孔中,以调节座椅骨架1的高度。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坐垫骨架可以包括由管件形成的坐垫左侧部21和坐垫右侧部22,该坐垫左侧部21和坐垫右侧部23相互套接,所述靠背骨架包括由管件形成的靠背左侧部31和靠背右侧部32,该靠背左侧部31和靠背右侧部32相互套接。换句话说,在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中,坐垫骨架是由左右两个部分套接而成,靠背骨架也是由左右两个部分套接而成。由于坐垫骨架的宽度和靠背骨架的宽度均可以调节,因此整个座椅骨架1的宽度可调节。
坐垫左侧部21与坐垫右侧部22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实现相对固定,例如可以在坐垫左侧部21与坐垫右侧部22的连接处设置销,并且在坐垫左侧部21或坐垫右侧部22上形成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销孔,通过使所述销插入到不同的销孔中,以调节坐垫骨架的宽度。同理,靠背左侧部31和靠背右侧部32也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实现相对固定,这里不再举例说明。
可选择地,如图1所示,所述坐垫左侧部21与所述坐垫右侧部22的连接处设置有坐垫螺栓23,所述靠背左侧部31与所述靠背右侧部32的连接处设置有靠背螺栓3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靠背左侧部31与所述坐垫左侧部21相互套接,所述靠背右侧部32与所述坐垫右侧部22相互套接,以使所述靠背骨架能够围绕所述坐垫骨架转动。以此方式,使得靠背骨架的倾角可调节,从而可以通过乘客对不同靠背倾角的座椅的直观感受而获得适合于车型的最佳靠背倾角。
靠背左侧部31和坐垫左侧部21之间以及靠背右侧部32和坐垫右侧部22之间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实现相对固定,优选地,所述靠背左侧部31与所述坐垫左侧部2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靠背右侧部32与所述坐垫右侧部22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调角螺栓34。当需要调节靠背骨架的倾角时,松开调角螺栓34,转动靠背骨架即可;当调节到位时,拧紧调角螺栓34即可。
坐垫左侧部21和坐垫右侧部22分别可以具有任意适当的结构,只要两者能够通过管状套接结构连接即可。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坐垫左侧部21和坐垫右侧部22分别形成为“∩”形管,所述坐垫左侧部21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坐垫右侧部22的两个端部套接,以使所述坐垫骨架形成为矩形框架。以此方式形成的坐垫骨架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等优点。
靠背左侧部31和靠背右侧部32可以分别具有任意适当的结构,只要两者能够通过管状套接结构连接即可。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靠背左侧部31和靠背右侧部32分别形成为“L”形管,所述靠背左侧部31的第一端部与所述靠背右侧部32的第一端部相互套接,所述靠背左侧部31的第二端部和所述靠背右侧部32的第二端部分别套接于所述坐垫左侧部21和坐垫右侧部22。以此方式形成的靠背骨架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等优点。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坐垫左侧部21包括相互平行的左侧前横杆211和左侧后横杆212以及位于该左侧前横杆211和左侧后横杆212之间的左侧连接杆213,所述坐垫右侧部22包括相互平行的右侧前横杆221和右侧后横杆222以及位于该右侧前横杆221和右侧后横杆222之间的右侧连接杆223,所述左侧前横杆211的一端与所述右侧前横杆221的一端相互套接,所述左侧后横杆212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右侧后横杆222的第一端部相互套接,所述左侧后横杆212的第二端部与所述靠背左侧部31的第二端部相互套接,所述右侧后横杆222的第二端部与所述靠背右侧部32的第二端部相互套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3所示,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模型,包括座椅骨架、坐垫4和靠背垫5,其中,所述座椅骨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1,所述坐垫4安装在所述坐垫骨架上,所述靠背垫5安装在所述靠背骨架上。
在座椅骨架1为宽度可调节的座椅骨架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所述坐垫4可以包括沿所述座椅骨架1的长度方向L拼接的多个坐垫宽度调节块41,所述靠背垫5包括沿所述座椅骨架1的长度方向L拼接的多个靠背宽度调节块51,从而能够根据座椅骨架的宽度选择不同数量的坐垫宽度调节块41和靠背宽度调节块51。
优选地,所示汽车座椅模型为汽车后排座椅模型。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模型的座椅骨架,该座椅骨架(1)包括坐垫骨架、靠背骨架和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形成为能够沿所述座椅骨架(1)的高度方向(H)伸缩的第一管状套接结构,并且/或者所述坐垫骨架和靠背骨架形成为能够沿所述座椅骨架(1)的长度方向(L)伸缩的第二管状套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包括形成为管状的上段(11)和下段(12),该上段(11)和下段(12)相互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11)与所述下段(12)的连接处设置有定位销(13),所述上段(11)和/或下段(12)上形成有沿所述支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销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骨架包括由管件形成的坐垫左侧部(21)和坐垫右侧部(22),该坐垫左侧部(21)和坐垫右侧部(23)相互套接,所述靠背骨架包括由管件形成的靠背左侧部(31)和靠背右侧部(32),该靠背左侧部(31)和靠背右侧部(32)相互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左侧部(21)与所述坐垫右侧部(22)的连接处设置有坐垫螺栓(23),所述靠背左侧部(31)与所述靠背右侧部(32)的连接处设置有靠背螺栓(3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左侧部(31)与所述坐垫左侧部(21)相互套接,所述靠背右侧部(32)与所述坐垫右侧部(22)相互套接,以使所述靠背骨架能够围绕所述坐垫骨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左侧部(31)与所述坐垫左侧部(2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靠背右侧部(32)与所述坐垫右侧部(22)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调角螺栓(34)。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左侧部(21)和坐垫右侧部(22)分别形成为“∩”形管,所述坐垫左侧部(21)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坐垫右侧部(22)的两个端部套接,以使所述坐垫骨架形成为矩形框架,所述靠背左侧部(31)和靠背右侧部(32)分别形成为“L”形管,所述靠背左侧部(31)的第一端部与所述靠背右侧部(32)的第一端部相互套接,所述靠背左侧部(31)的第二端部和所述靠背右侧部(32)的第二端部分别套接于所述坐垫左侧部(21)和坐垫右侧部(22)。
9.一种汽车座椅模型,包括座椅骨架、坐垫(4)和靠背垫(5),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骨架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骨架(1),所述坐垫(4)安装在所述坐垫骨架上,所述靠背垫(5)安装在所述靠背骨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骨架和靠背骨架形成为能够沿所述座椅骨架(1)的长度方向(L)伸缩的第二管状套接结构,所述坐垫(4)包括沿所述座椅骨架(1)的长度方向(L)拼接的多个坐垫宽度调节块(41),所述靠背垫(5)包括沿所述座椅骨架(1)的长度方向(L)拼接的多个靠背宽度调节块(51)。
CN201420444055.7U 2014-08-07 2014-08-07 汽车座椅模型及其座椅骨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20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4055.7U CN204020653U (zh) 2014-08-07 2014-08-07 汽车座椅模型及其座椅骨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4055.7U CN204020653U (zh) 2014-08-07 2014-08-07 汽车座椅模型及其座椅骨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20653U true CN204020653U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60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4405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20653U (zh) 2014-08-07 2014-08-07 汽车座椅模型及其座椅骨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206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0287A (zh) * 2017-01-20 2017-05-31 广州名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坐垫骨架结构
CN114162011A (zh) * 2020-09-11 2022-03-11 李尔公司 具有伸缩管接头的座椅组件及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0287A (zh) * 2017-01-20 2017-05-31 广州名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坐垫骨架结构
CN114162011A (zh) * 2020-09-11 2022-03-11 李尔公司 具有伸缩管接头的座椅组件及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9399B (zh) 车辆座椅
ES2543165T3 (es) Disposición compacta de asientos
US20140152041A1 (en) Seating arrangement for a passenger vehicle
CN104290632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靠背框架
WO2008119671A3 (de) Kraftfahrzeugsitz mit einem sitzbereich
DE502006000226D1 (de) Fahrzeugsitz mit verformbarer S-förmiger Rückenlehne
CN204020653U (zh) 汽车座椅模型及其座椅骨架
US11897377B2 (en) Kinetic seat cushions for vehicles
US11634051B2 (en) Kinetic seat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CN204870656U (zh) 一种铁皮椅椅架
US11084403B1 (en) Kinetic seat backs for vehicles
US9914372B2 (en) Motor vehicle seat arrangement
CN210454548U (zh) 一种汽车座椅骨架结构
CN203698041U (zh) 一种汽车前排座椅
US9126516B2 (en) Symmetrically designed outer side member for a seat
JP687820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CN101492026B (zh) 车内用便携式安全睡床
CN105922917A (zh) 适用于iss结构的加强型汽车座椅坐垫骨架
CN205292356U (zh) 汽车座椅和汽车
CN103895536A (zh)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
JP2018020659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エアクッション
JP6697213B2 (ja) シート構造
CN103182958A (zh) 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
CN103568910A (zh) 一种汽车坐具支撑体
CN106043043B (zh) 车载座椅组合卧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