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96907U - 一种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96907U
CN203996907U CN201420327089.8U CN201420327089U CN203996907U CN 203996907 U CN203996907 U CN 203996907U CN 201420327089 U CN201420327089 U CN 201420327089U CN 203996907 U CN203996907 U CN 203996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cyclogyro
communicated
blade
high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270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润恩
闫国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203270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96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96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969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桨叶的内端通过夹紧装置固定于桨叶盘上,浆叶盘与螺旋桨轴固定连接,螺旋桨轴的下端连接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固定于旋翼机的机身上端;桨叶的外端水平方向安装有喷气口,喷气口与桨叶内部通道的一端连通,桨叶内部通道的另一端穿过螺旋桨轴与螺旋桨轴内部通道密封连通,通道(18)的一路通过第三单向阀与高压气包的一端连通,通道(18)的另一路通过第一电磁阀与通道(14)连通,高压气包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与通道(14)连通,通道(14)与螺旋桨轴内部通道连通。本装置可替代目前旋翼机预旋动力机构,结构简单、重量小、控制灵活。

Description

一种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旋翼机制造成本低、飞行过程中稳定性较好,但该机型的起飞和降落需要滑行及跑道,不太便利。近几年一些人员尝试小型旋翼机垂直起降,并完成了试飞,目前采用类似直升机的螺旋桨预旋和变矩,这需要一套预旋动力装置;但目前该预旋动力装置的结构复杂,增加了旋翼机的自重,在降落时也无法提供主螺旋桨动力;而且,螺旋桨主要由主轴提供动力,加速度较慢,预旋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为旋翼机提供预旋动力、结构简单、重量小的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包括浆叶2、浆叶盘5、螺旋桨轴8;桨叶2的内端通过夹紧装置6固定于桨叶盘5上,浆叶盘5与螺旋桨轴8固定连接,螺旋桨轴8的下端连接有旋转接头9,旋转接头9固定于旋翼机的机身上端,用于在保持螺旋桨轴8能够水平旋转的情况下将螺旋桨轴内部通道7引入机身内部;桨叶2的外端水平方向安装有喷气口1,喷气口1与桨叶内部通道3的一端连通,桨叶内部通道3的另一端穿过螺旋桨轴8与螺旋桨轴内部通道7密封连通;机载空气压缩机12和快速接头16分别通过第一单向阀11和第二单向阀17与通道18连通,通道18分为两路,通道18的一路通过第三单向阀15与高压气包19的一端连通,通道18的另一路通过第一电磁阀13与通道14连通,高压气包1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10与通道14连通,通道14与螺旋桨轴内部通道7连通。
旋翼机内部提供气源方式和外部提供气源方式可独立进行,内部气源由机载空气压缩机12提供,机载空气压缩机12安装在旋翼机内部,由机载发动机系统提供动力,产生高压气体;外部气源由外部气压站提供高压气体,高压气体通过安装于旋翼机机身外的快速接头16进入旋翼机内部的通道18,快速接头16具有自动脱离功能,起飞前后可以与地面外部气压站之间脱离连接。
上述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其喷气口1在旋翼机桨叶2的外端,通过实施喷气动力来实现推动螺旋桨旋转;气源由气路和电磁阀控制,可以分别独立为旋翼机内部的高压气包19充气和为螺旋桨旋转提供动力;高压气包19可以存贮降落时螺旋桨需要的暂时动力。
机体内的高压气包19可以是1个或以上数量,利用开关阀或单向阀串联或并联,实现气源对高压气包充气和直接驱动螺旋桨。
上述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通过电磁阀和单向阀控制气路导通。(1)起飞时,高压气体通过第一单向阀11或第二单向阀17进入通道18;当旋翼机起飞前螺旋桨预旋时,通道18首先通过第三单向阀15对高压气包19进行充气,此时第二电磁阀10和第一电磁阀13关闭;当高压气包19充满高压气体后,第一电磁阀13打开,通道18与通道14连通,将气源接通螺旋桨轴内部通道7,气源提供的高压气体通过旋转接头9和桨叶内部通道3被压到桨叶2的喷气口1上,喷射出高压气体,形成气流4,反作用力推动桨叶2加速旋转,完成起飞前的预旋;当螺旋桨转速达到起飞要求转速后,螺旋桨加大升力,旋翼机起飞。(2)降落时,旋翼机降落并接近地面时,第二电磁阀10打开,高压气包19中存储的高压气体通过第二电磁阀10进入到通道14,与螺旋桨轴内部通道7连通,再通过旋转接头9和桨叶内部通道3被压到桨叶2的喷气口1上,喷射出高压气体,形成气流4,推动桨叶2旋转,提供降落时的助力。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替代旋翼机预旋动力系统,结构简单,减小旋翼机自重。
(2)本实用新型可提供旋翼机螺旋桨二次动力,容易实现旋翼机垂直起降。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重量小,易于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1、喷气口;2、桨叶;3、桨叶内部通道;4、气流;5、桨叶盘;6、夹紧装置;7、螺旋桨轴内部通道;8、螺旋桨轴;9、旋转接头;10、第二电磁阀;11、第一单向阀;12、机载空气压缩机;13、第一电磁阀;14、通道;15、第三单向阀;16、快速接头;17、第二单向阀;18、通道;19、高压气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包括浆叶2、浆叶盘5、螺旋桨轴8;桨叶2的内端通过夹紧装置6固定于桨叶盘5上,浆叶盘5与螺旋桨轴8固定连接,螺旋桨轴8的下端连接有旋转接头9,旋转接头9固定于旋翼机的机身上端,用于在保持螺旋桨轴8能够水平旋转的情况下将螺旋桨轴内部通道7引入机身内部;桨叶2的外端水平方向安装有喷气口1,喷气口1与桨叶内部通道3的一端连通,桨叶内部通道3的另一端穿过螺旋桨轴8与螺旋桨轴内部通道7密封连通;机载空气压缩机12和快速接头16分别通过第一单向阀11和第二单向阀17与通道18连通,通道18分为两路,通道18的一路通过第三单向阀15与高压气包19的一端连通,通道18的另一路通过第一电磁阀13与通道14连通,高压气包1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10与通道14连通,通道14与螺旋桨轴内部通道7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可以配合一辆运输车,可以车载旋翼机行驶到起飞地点,该运输车配有空气压缩机。旋翼机起飞前螺旋桨预旋时,可由车载空气压缩机提供气源,将高压气管接到快速接头16上,第二电磁阀10和第一电磁阀13关闭,由于第一单向阀11的单向导通约束,高压气体通过第二单向阀17和第三单向阀15对高压气包19充气;当高压气包19充满压缩空气之后,打开第一电磁阀13,通道18与通道14连通,车载气源接通螺旋桨轴内部通道7,气源提供高压气体通过旋转接头9和桨叶内部通道3被压到桨叶2的喷气口1上,喷射出高压气体,形成气流4,反作用力推动桨叶2加速旋转,完成起飞前的预旋。
当螺旋桨转速达到起飞要求后,脱离快速接头16和车载气源的连接,旋翼机螺旋桨加大升力,飞机起飞前后快速接头16自动脱离车载气源。此时由于单向阀的约束,高压气包19内存储高压压缩空气,做为临时动力源备用。
旋翼机降落并接近地面时,螺旋桨变矩,第二电磁阀10打开,高压气包19中存储的高压气体通过第二电磁阀10进入到通道14,与螺旋桨轴内部通道7连通,再通过旋转接头9和桨叶内部通道3被压到桨叶2的喷气口1上,喷射出高压气体,形成气流4,推动桨叶2旋转,提供降落时的反作用力。
实施例2
旋翼机气源也可以由机载空气压缩机提供,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似。旋翼机的机载空气压缩机12提供高压空气,由于机载压缩机一般功率较小,可预先对高压气包19充气。第二电磁阀10和第一电磁阀13关闭,由于第二单向阀17的单向导通约束,高压气体通过第一单向阀11和第三单向阀15对高压气包19充气;当高压气包19充满压缩空气之后,打开第二电磁阀10,高压气包19与通道14连通,高压气体通过旋转接头9和桨叶内部通道3被压到桨叶2的喷气口1上,喷射出高压气体,形成气流4,推动桨叶2加速旋转,完成起飞前的预旋和起飞。
在旋翼机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关闭第二电磁阀10和第一电磁阀13,机载空气压缩机12继续工作,对高压气包19充气。充满压缩空气的高压气包19可通过第二电磁阀10的开关控制,实现旋翼机螺旋桨多次临时助推动作,完成急转、爬升和降落助力等动作。

Claims (3)

1.一种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浆叶、浆叶盘、螺旋桨轴;桨叶的内端通过夹紧装置固定于桨叶盘上,浆叶盘与螺旋桨轴固定连接,螺旋桨轴的下端连接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固定于旋翼机的机身上端;桨叶的外端水平方向安装有喷气口,喷气口与桨叶内部通道的一端连通,桨叶内部通道的另一端穿过螺旋桨轴与螺旋桨轴内部通道密封连通;机载空气压缩机和快速接头分别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与通道(18)连通,通道(18)分为两路,通道(18)的一路通过第三单向阀与高压气包的一端连通,通道(18)的另一路通过第一电磁阀与通道(14)连通,高压气包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与通道(14)连通,通道(14)与螺旋桨轴内部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旋翼机内部提供气源方式和外部提供气源方式可独立进行,内部气源由机载空气压缩机提供;外部气源由外部气压站提供高压气体,高压气体通过安装于旋翼机机身外的快速接头进入旋翼机内部的通道(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电磁阀和单向阀控制气路导通。
CN201420327089.8U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96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7089.8U CN203996907U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7089.8U CN203996907U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96907U true CN203996907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36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2708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96907U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9690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0705A (zh) * 2015-02-15 2015-07-08 南京理工大学 车载飞行器起降装置
CN105836150A (zh) * 2016-04-15 2016-08-10 西安天鹰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起落平台上无人机降落的电磁铁定位装置
CN111717409A (zh) * 2020-06-23 2020-09-29 长沙航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无人机高压气动助推起飞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0705A (zh) * 2015-02-15 2015-07-08 南京理工大学 车载飞行器起降装置
CN104760705B (zh) * 2015-02-15 2016-09-21 南京理工大学 车载飞行器起降装置
CN105836150A (zh) * 2016-04-15 2016-08-10 西安天鹰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起落平台上无人机降落的电磁铁定位装置
CN111717409A (zh) * 2020-06-23 2020-09-29 长沙航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无人机高压气动助推起飞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96907U (zh) 一种旋翼机的起降辅助装置
CN103935517B (zh) 飞行器
CN105775154B (zh) 一种通用型无人机弹射平台
CN207191432U (zh) 一种公安水域救援四旋翼无人机
CN205891267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水陆两用保护伞装置
CN106864744A (zh) 一种共轴旋翼变体垂直起降飞行器
CN206243457U (zh) 一种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自动收放起落架结构
CN102145744B (zh) 一种高速节能战机
CN104723816B (zh) 陆空两用小轿车和公务车的气动布局和动力配置实施方案
CN105217033A (zh) 水陆两用旋翼无人机
CN201872950U (zh) 一种滑翔伞
CN206434864U (zh) 一种垂直起降的飞行器
CN209225416U (zh) 一种无人机户外地面工作站
CN204916155U (zh) 一种多用途无人机
CN107572003A (zh) 一种通用型无人机弹射平台
CN203975214U (zh) 一种利用自然风运动的飞飘系统
CN104192301B (zh) 一种人力变翼飞机
CN214608109U (zh) 一种飞行器的自动控制系统
CN201086826Y (zh) 后推式微型无人飞机开伞装置
CN205632001U (zh) 一种三栖飞行器
CN206125407U (zh) 一种微型涵道风扇飞行器
CN105015754A (zh) 一种利用自然风运动的飞飘系统
CN205098475U (zh) 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器
CN205131661U (zh) 一种新型贴壁无人机装置
CN200939938Y (zh) 飞盘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