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75796U - 筒体变位器 - Google Patents

筒体变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75796U
CN203975796U CN201420436483.5U CN201420436483U CN203975796U CN 203975796 U CN203975796 U CN 203975796U CN 201420436483 U CN201420436483 U CN 201420436483U CN 203975796 U CN203975796 U CN 203975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ve splint
lobe
composition
base
lobe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364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奉鹏
杜立山
孟令涛
杨启鹏
边大勇
孙继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364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75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75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75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筒体变位器,采用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分别在筒体两端对向夹持固定筒体的两个封头,其中第一活动夹瓣组成通过底座装置和回转支撑装置固定在底盘座体一端,第二活动夹瓣组成通过底座装置和回转支撑装置滑块连接在底盘座体另一端,筒体变位器采用驱动设备通过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回转支撑装置的回转支撑内齿圈驱动第一活动夹瓣组成转动,同时带动筒体转动,使得筒体能够快速得到翻转,降低了筒体的翻转时间,提高了筒体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筒体的返修率。

Description

筒体变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罐车或罐式集装箱的筒体变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筒体变位器。
背景技术
目前,罐车或罐式集装箱的筒体主要分为两种:圆柱形或异形。在异形筒体的生产线中,例如群圈组焊工序、筒体与封头环焊接及打磨工序中,工序台均需要结合天车和吊装带的主钩和副钩来对筒体进行翻转,以便对翻转后的筒体进行焊接或打磨。
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结合吊装带对筒体进行翻转,导致筒体的翻转时间长,使得群圈组焊工序、筒体与封头环焊接及打磨工序占用工序台的台时过长,使得生产线上后续的筒体未能及时得到处理,降低了筒体的生产效率,并且在翻转过程中,主钩和副钩容易对筒体造成损伤,增加了筒体的返修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体变位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异形筒体生产效率低,且返修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筒体变位器,包括:
底盘座体;
底座装置,位于所述底盘座体之上,所述底座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固定在所述底盘座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底座位于所述底盘座体的另一端,通过直线导轨和滑块与所述底盘座体滑动连接;
回转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回转支撑座和第二回转支撑座,所述第一回转支撑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之上,所述第二回转支撑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之上;
活动夹瓣组成装置包括: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所述第一活动夹瓣组成与所述第一回转支撑座通过回转支撑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夹瓣组成与所述第二回转支撑座通过回转支撑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所述第二活动夹瓣组成用于在筒体两端对向夹持固定所述筒体的两个封头;
驱动设备,固定在所述第一回转支撑座之上,所述驱动设备通过所述回转支撑内齿圈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夹瓣组成转动。
基于第一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变位器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底座通过滑块沿直线导轨方向滑动的电动推杆;
所述电动推杆,位于所述直线导轨之上,与所述直线导轨平行。
基于第一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设备为电机减速器。
基于第一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夹瓣组成装置中的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上分别形成有非金属部,且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分别通过所述非金属部与所述封头接触。
基于第一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盘座体、所述底座装置、所述回转支撑装置、所述活动夹瓣组成装置与所述封头的非接触部位采用型钢板材。
基于第一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所述第二活动夹瓣组成采用与所述封头相同的球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体变位器采用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分别在筒体两端对向夹持固定筒体的两个封头,其中第一活动夹瓣组成通过底座装置和回转支撑装置固定在底盘座体一端,第二活动夹瓣组成通过底座装置和回转支撑装置滑块连接在底盘座体另一端,筒体变位器采用驱动设备通过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回转支撑装置的回转支撑内齿圈驱动第一活动夹瓣组成转动,同时带动筒体转动,使得筒体能够快速得到翻转,降低了筒体的翻转时间,提高了筒体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筒体的返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体变位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体变位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筒体变位器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底盘座体11、底座装置、回转支撑装置、活动夹瓣组成装置和驱动设备15。其中,底座装置,位于底盘座体11之上,底座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21和第二底座122,第一底座121固定在底盘座体11的一端,第二底座122位于底盘座体11的另一端,通过直线导轨和滑块与底盘座体11滑动连接;回转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回转支撑座131和第二回转支撑座132,第一回转支撑座131固定在第一底座121之上,第二回转支撑座132固定在第二底座122之上;活动夹瓣组成装置包括:第一活动夹瓣组成141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142,第一活动夹瓣组成141与第一回转支撑座131通过回转支撑螺栓连接,第二活动夹瓣组成142与第二回转支撑座132通过回转支撑螺栓连接,第一活动夹瓣组成141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142用于在筒体两端对向夹持固定筒体的两个封头;驱动设备15,固定在第一回转支撑座131之上,驱动设备15通过回转支撑内齿圈驱动第一活动夹瓣组成141转动。
其中,第一活动夹瓣组成141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142可以分别包括多个活动夹瓣,多个活动夹瓣的其中一端连接或焊接在一起,多个活动夹瓣的另一端可以用来夹持筒体的封头边缘,从而固定所述筒体。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具体可以采用与封头相同的形状结构。例如,当封头的形状结构为球面或椭球面时,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也可以采用球面或椭球面,从而使得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能够夹紧封头,从而能够固定筒体。另外,驱动设备具体可以采用电机减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筒体变位器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第二底座通过滑块沿直线导轨方向滑动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具体可以位于直线导轨之上,与直线导轨平行。
该筒体变位器的工作过程为:当天车将筒体以X轴方向或Z轴方向吊至该筒体变位器上方或者任意一侧,且将筒体调整至筒体轴线与第一活动夹瓣组成的轴线重合时,该筒体变位器将第二活动夹瓣组成沿Y轴方向向封头移动,依靠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的球面或椭球面结构夹持所述筒体,实现活动夹瓣组成与筒体封头之间的自定心,筒体变位器驱动电机减速器带动回转支撑内齿圈旋转,实现筒体沿轴线翻转。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分别在筒体两端对向夹持固定筒体的两个封头,其中第一活动夹瓣组成通过底座装置和回转支撑装置固定在底盘座体一端,第二活动夹瓣组成通过底座装置和回转支撑装置滑块连接在底盘座体另一端,筒体变位器采用驱动设备通过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回转支撑装置的回转支撑内齿圈驱动第一活动夹瓣组成转动,同时带动筒体转动,使得筒体能够快速得到翻转,降低了筒体的翻转时间,提高了筒体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筒体的返修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活动夹瓣组成装置中的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上分别形成有非金属部,且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分别通过非金属部与封头接触,而底盘座体11、底座装置、回转支撑装置、活动夹瓣组成装置与封头的非接触部位可以采用金属材质,例如型钢板材等,从而减少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在夹紧封头的过程中对筒体所造成的损伤,降低了筒体的返修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筒体变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座体;
底座装置,位于所述底盘座体之上,所述底座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固定在所述底盘座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底座位于所述底盘座体的另一端,通过直线导轨和滑块与所述底盘座体滑动连接;
回转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回转支撑座和第二回转支撑座,所述第一回转支撑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之上,所述第二回转支撑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之上;
活动夹瓣组成装置包括: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所述第一活动夹瓣组成与所述第一回转支撑座通过回转支撑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夹瓣组成与所述第二回转支撑座通过回转支撑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所述第二活动夹瓣组成用于在筒体两端对向夹持固定所述筒体的两个封头;
驱动设备,固定在所述第一回转支撑座之上,所述驱动设备通过所述回转支撑内齿圈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夹瓣组成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变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底座通过滑块沿直线导轨方向滑动的电动推杆;
所述电动推杆,位于所述直线导轨之上,与所述直线导轨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变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为电机减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变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瓣组成装置中的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上分别形成有非金属部,且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第二活动夹瓣组成分别通过所述非金属部与所述封头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变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座体、所述底座装置、所述回转支撑装置、所述活动夹瓣组成装置与所述封头的非接触部位采用型钢板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变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夹瓣组成和所述第二活动夹瓣组成采用与所述封头相同的球面结构。
CN201420436483.5U 2014-08-04 2014-08-04 筒体变位器 Active CN203975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36483.5U CN203975796U (zh) 2014-08-04 2014-08-04 筒体变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36483.5U CN203975796U (zh) 2014-08-04 2014-08-04 筒体变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75796U true CN203975796U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73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36483.5U Active CN203975796U (zh) 2014-08-04 2014-08-04 筒体变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757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5537A (zh) * 2017-10-09 2018-02-09 济南大学 一种基于变位驱动的带扰式碎浆的制浆设备
CN112548970A (zh) * 2021-02-24 2021-03-26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采用大型容器设备回转平台实现的大型容器设备回转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5537A (zh) * 2017-10-09 2018-02-09 济南大学 一种基于变位驱动的带扰式碎浆的制浆设备
CN112548970A (zh) * 2021-02-24 2021-03-26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采用大型容器设备回转平台实现的大型容器设备回转方法
CN112548970B (zh) * 2021-02-24 2021-05-04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采用大型容器设备回转平台实现的大型容器设备回转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24223U (zh) 一种无缝焊接装置
CN204160207U (zh) 一种方向盘加工夹具
CN104339363B (zh) 具翻转功能的夹持机构及其翻转与平移工件的方法
CN205200852U (zh) 基于机器人的箱体焊接系统
CN203975796U (zh) 筒体变位器
CN105252311A (zh) 一种圆柱形工件的夹具
CN205096902U (zh) 一种圆柱形工件的夹具
CN105057863B (zh) 一种大规格锚链环闪光焊机专用机械手的使用方法
CN107538177B (zh) 一种靠重力自锁的搬运夹具及方法
CN104476057A (zh) 一种旋转焊接夹具
CN105728890A (zh) 一种载流片焊接机
CN103009286A (zh) 一种内部固定夹具
CN105798477A (zh) 一种载流片焊接总成设备
CN105252312A (zh) 一种铣床的夹紧机构
CN205342327U (zh) 燃油箱自动焊接设备
CN204035882U (zh) 吊臂顶级臂头部的制造装置
CN20701405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缸体加工用定位夹具
CN106276168A (zh) 刹车片码垛装置
CN102909398A (zh) 一种可快速移动的自动顶紧尾座
CN205325232U (zh) 一种l形连接件夹紧定位装置
CN104493373A (zh) 汽车座椅靠背板与角扣固定板焊接装置
CN204135267U (zh) 一种大型锻件的翻转装置
CN203653064U (zh) 一种抱钳
CN102935948A (zh) 一种管道运输设备
CN105397834A (zh) 一种吊装锥形齿轮的抓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after: CRRC QIQIHAR VEHIC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before: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