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74731U - 汽车吸能保险杠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吸能保险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74731U CN203974731U CN201420423768.5U CN201420423768U CN203974731U CN 203974731 U CN203974731 U CN 203974731U CN 201420423768 U CN201420423768 U CN 201420423768U CN 203974731 U CN203974731 U CN 2039747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brace panel
- absorbing
- bumper
-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96 hollow spa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吸能保险杠,其包括保险杠本体(4),保险杠本体(4)通过吸能梁(6)与挡板(1)相刚性连接,吸能梁(6)采用凹槽状结构,吸能梁(6)的凹槽内部还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与挡板(1)之间接有弹簧(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能够在尽量短的吸能长度内达到均匀吸能、提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汽车缓冲碰撞逐级吸能保险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吸能保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保险杠通常只起到表面作用,而起不到真正的保险安全作用。原因在于它的结构十分简单,通常只包括一个保险杠本体,保险杠本身是刚体的,没有弹性的,当两车相撞的时候起不到真正的保护作用,从而造成人员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能够在尽量短的吸能长度内达到均匀吸能、提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汽车缓冲碰撞逐级吸能保险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解决方案为:汽车吸能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保险杠本体通过吸能梁与挡板相刚性连接,吸能梁采用凹槽状结构,吸能梁的凹槽内部还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与挡板之间接有弹簧。
所述的保险杠,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这两个加强板采用凹槽状逐级布置,与吸能梁的内壁刚性连接。
所述的保险杠,加强板的凹槽方向与吸能梁相同。
所述的保险杠,弹簧为压缩弹簧,且包含多个,分为一级弹簧和二级弹簧,一级弹簧两端分别与挡板、第一加强板相连,二级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相连。
所述的保险杠,加强板采用5号槽钢材料。
所述的保险杠,吸能梁内部中空,其凹槽底端与保险杠本体相刚性连接,其凹槽顶端与挡板相刚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保险杠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加强板、弹簧等两级吸能装置,因而在两车碰撞时能起到缓冲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汽车以及车内人员受损伤的程度,起到真正的保险作用,有效的保证人身、财产安全。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合汽车上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挡板;2:第一加强板;3:第二加强板;4:保险杠本体;5:弹簧;6:吸能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碰撞逐级吸能装置,它包括吸能梁,所述吸能梁的内部装有两块加强板,以及与其相连的具有缓冲作用的弹簧。
所述加强板均呈凹槽状,加强板的布置方向与吸能梁的布置方向相同。
所述加强板与吸能梁内壁之间刚性连接。
所述吸能梁为中空装。
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汽车的前部或后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保险杠本体,在保险杠外侧设置有挡板,挡板与保险杠本体之间通过由槽型钢和弹簧构成的吸能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保险杠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挡板和由槽型钢和弹簧构成的吸能装置,因而在两车相撞时能起到吸能缓冲的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汽车以及车内人员受损伤的程度,起到真正的保险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及其工作原理和优点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4,在保险杠本体4的外侧设置有挡板1。保险杠本体4通过吸能梁6与挡板1相刚性连接,吸能梁6采用凹槽状结构,吸能梁6的凹槽内部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与挡板1之间接有弹簧5。
吸能装置包括弹簧5、第一加强板2和第二加强板3。弹簧5为压缩弹簧,且包含多个,分为一级弹簧和二级弹簧,一级弹簧两端分别与挡板1、第一加强板2相连,二级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相连。两个加强板采用凹槽状逐级布置,与吸能梁6的内壁刚性连接,且布置方向与吸能梁的布置方向相同。两个加强板的材料均为5号槽钢。
吸能梁6内部中空,其凹槽底端与保险杠本体4相刚性连接,其凹槽顶端与挡板1相刚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保险杠本体4安装在汽车的前部或后部,当汽车不慎碰撞到行人、行车或其他物体时,首先吸能梁的中空部分,会吸收部分冲击力;其次由于弹簧5的弹性作用,进而会吸收大部分的冲击力,从而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最后由于设置有第一加强板2和第二加强板3,两个加强板有很好的强度,当冲击力很大时,能更好的吸收冲击,能有效地降低汽车以及车内人员受损伤的程度,最大限度的保护车辆、行人的安全,起到真正的保险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合在汽车上推广使用。
Claims (6)
1.汽车吸能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4),其特征在于:保险杠本体(4)通过吸能梁(6)与挡板(1)相刚性连接,吸能梁(6)采用凹槽状结构,吸能梁(6)的凹槽内部还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与挡板(1)之间接有弹簧(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吸能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2)和第二加强板(3),这两个加强板采用凹槽状逐级布置,与吸能梁(6)的内壁刚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吸能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加强板的凹槽方向与吸能梁(6)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吸能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弹簧(5)为压缩弹簧,且包含多个,分为一级弹簧和二级弹簧,一级弹簧两端分别与挡板(1)、第一加强板(2)相连,二级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吸能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加强板采用5号槽钢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吸能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吸能梁(6)内部中空,其凹槽底端与保险杠本体(4)相刚性连接,其凹槽顶端与挡板(1)相刚性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23768.5U CN203974731U (zh) | 2014-07-29 | 2014-07-29 | 汽车吸能保险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23768.5U CN203974731U (zh) | 2014-07-29 | 2014-07-29 | 汽车吸能保险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74731U true CN203974731U (zh) | 2014-12-03 |
Family
ID=51972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42376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74731U (zh) | 2014-07-29 | 2014-07-29 | 汽车吸能保险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7473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02935A (zh) * | 2019-12-30 | 2020-04-14 | 安徽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汽车保险杠横梁加强结构 |
-
2014
- 2014-07-29 CN CN201420423768.5U patent/CN20397473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02935A (zh) * | 2019-12-30 | 2020-04-14 | 安徽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汽车保险杠横梁加强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481830U (zh) | 一种具有多层防撞结构的保险杠 | |
CN101962002B (zh) | 货车尾部防撞装置 | |
CN204845824U (zh) | 一种新型防撞梁吸能盒 | |
CN204775080U (zh) | 一种具有高效防撞缓冲的前保险杠 | |
CN204472733U (zh) | 汽车保险杠 | |
CN205168397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CN204870864U (zh) | 一种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 | |
CN105398411A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CN202847620U (zh) | 客车正碰吸能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客车 | |
CN203580854U (zh) | 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 | |
CN204222792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车架的吸能结构 | |
CN203974731U (zh) | 汽车吸能保险杠 | |
CN209719505U (zh) | 一种防撞梁吸能盒 | |
CN105383426A (zh) |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 | |
CN204845812U (zh) | 吸能缓冲型保险杠 | |
CN205168407U (zh) |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 | |
CN105083181A (zh) | Epp汽车保险杠 | |
CN204845811U (zh) | 多级缓冲保险杠 | |
CN205469285U (zh) | 一种汽车追尾碰撞防护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汽车 | |
CN205168399U (zh) |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的防撞梁结构 | |
CN204623386U (zh) | 一种耐用汽车防撞梁 | |
CN205113228U (zh) | 一种汽车吸能装置 | |
CN205417486U (zh) | 一种汽车安全防撞保险杠 | |
CN203246418U (zh) | 带有吸能器的保险杠 | |
CN203902462U (zh) | 汽车二级碰撞吸能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