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7731U - 一种工程车辆副车架及工程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程车辆副车架及工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7731U
CN203937731U CN201420393182.9U CN201420393182U CN203937731U CN 203937731 U CN203937731 U CN 203937731U CN 201420393182 U CN201420393182 U CN 201420393182U CN 203937731 U CN203937731 U CN 203937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ker beam
engineering truck
subframe
raker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931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沙
余德海
王佳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931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37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7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77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工程车辆副车架及工程车辆。该工程车辆副车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梁和设置于两根梁之间的多根斜撑梁,且所述多根斜撑梁呈折线形排列,所述多根斜撑梁中任意相邻的斜撑梁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副车架的两根梁之间通过多个斜撑梁来进行加固,且多个斜撑梁呈折线形排列,增加了结构增强的范围,降低结构沿长度方向刚度变化的梯度。使结构在受扭时变形不再集中于刚度突变区域,同时,降低副车架结构后端的加强程度,增大结构增强范围,提高副车架承载时加强区域的应力水平,充分利用结构和材料的性能。此外,采用此种结构,便于生产,在具体加工时,加工定位简单,工序少,易于加工。

Description

一种工程车辆副车架及工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工程车辆副车架及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在工程车辆各结构件中副车架容易开裂,发生结构问题。遍观各行业内大厂家的产品,均存在副车架结构件开裂的问题,而且尽管各大厂家不断进行改进,副车架开裂的问题始终存在。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副车架包括两根梁1,固定在两根梁1之间的交叉梁2以及横梁3,该车架具有如下特点:后端采用交叉梁2加强;结果后端结构较强,前端结构加强部分较少;交叉梁2难以精确加工。因此导致整个副车架结构后端刚度比较大,当副车架结构受扭时,结构后端与前端的过渡区域结构变形大,应力大,在疲劳载荷作用下易发生结构破坏。当结构承受2倍过载时,交叉梁加强区域应力很小。当过渡区域应力超过许用应力时,交叉梁加强区域应力水平也普遍比较低。两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告诉我们,交叉梁区域强度过强,没有充分利用材料性能,造成了结构的浪费。且现有的副车架结构的交叉梁2,存在无法精确加工定位,在焊接时易产生预应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副车架及工程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副车架容易开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副车架,该工程车辆副车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梁和设置于两根梁之间的多根斜撑梁,所述两根梁之间通过多根斜撑梁固定连接,且所述多根斜撑梁呈折线形排列,所述多根斜撑梁中任意相邻的斜撑梁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副车架的两根梁之间通过多个斜撑梁来进行加固,且多个斜撑梁呈折线形排列,增加了结构增强的范围,降低结构沿长度方向刚度变化的梯度。使结构在受扭时变形不再集中于刚度突变区域,同时,降低副车架结构后端的加强程度,增大结构增强范围,提高副车架承载时加强区域的应力水平,充分利用结构和材料的性能。同时,设置的多个斜撑梁之间不存在连接,对于每个斜撑梁来说,仅有两端与两根梁分别固定连接,从而避免了在生产时,斜撑梁之间产生应力,影响副车架的强度。此外,采用此种结构,便于生产,在具体加工时,加工定位简单,工序少,易于加工。
优选的,所述斜撑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横板与所述梁固定连接。避免了斜撑梁与梁之间直接焊接产生的较大的应力,同时,采用此种结构增大了斜撑梁的焊接面积,提高了连接时的强度。
优选的,相邻的斜撑梁位于同一侧的端部共用一个连接横板与所述梁固定连接。
优选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斜撑梁中,两个斜撑梁分别与所述梁之间的夹角相同。使得相邻的斜撑梁之间呈中心对称的结构,使副车架在受扭时避免载荷分布不均,提高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两根梁之间的两个横梁,且所述两根横梁分别位于所述多根斜撑梁形成的支撑机构的两侧。进一步提高副车架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横梁与所述梁之间通过连接横板固定连接。避免横梁与梁之间直接焊接产生较大的应力。
优选的,所述连接横板与所述梁焊接连接,所述斜撑梁与所述连接横板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该工程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工程车辆副车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工程车辆采用的上述工程车辆副车架,通过连续设置的斜撑梁增大了加强区域的范围,降低整体结构沿长度方向的刚度变化梯度,从而,降低了刚度过渡区域在受扭时的应力和应变,提高结构的抗疲劳能力;同时将交叉梁加强的方式改为折线形连续的加强方式,改善了加强区域结构过强,结构、材料浪费的问题,充分利用材料和结构的性能,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该结构易加工,工序少,结构简单,重量轻,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工程车辆副车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副车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撑梁与梁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副车架,该工程车辆副车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梁10和设置于两根梁10之间的多根斜撑梁,两根梁10之间通过多根斜撑梁11固定连接,且多根斜撑梁11呈折线形排列,多根斜撑梁中任意相邻的斜撑梁固定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副车架的两根梁10之间通过多个斜撑梁11来进行加固,且多个斜撑梁11呈折线形排列,增加了结构增强的范围,降低副车架沿长度方向刚度变化的梯度。使副车架在受扭时变形不再集中于刚度突变区域,同时,降低副车架结构后端的加强程度,增大结构增强范围,提高副车架承载时加强区域的应力水平,充分利用结构和材料的性能。同时,设置的多个斜撑梁11之间不存在连接,对于每个斜撑梁11来说,仅有两端与两根梁10分别固定连接,从而避免了在生产时,斜撑梁11之间产生应力,影响副车架的强度。此外,采用此种结构,便于生产,在具体加工时,加工定位简单,工序少,易于加工。
其中的斜撑梁11可以采用不同的截面形状的钢材制作而成,如:槽钢、矩形钢以及圆形钢等,生产者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材料。
如图3所示,具体的,在斜撑梁11与梁10之间连接时,斜撑梁11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横板13与梁10固定连接。即首先在两根梁10上分别设置多个连接横板13,之后,将斜撑梁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不同的连接横板13上,避免了斜撑梁11与梁10之间直接焊接产生的较大的应力,同时,采用此种结构增大了斜撑梁11的焊接面积,提高了连接时的强度,在具体生产时,连接横板13与梁10焊接连接,斜撑梁11与连接横板13焊接连接。
在具体加工时,斜撑梁11在与连接横板13对应连接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既可以采用一根斜撑梁11的一侧对应一个连接横板13,又可以采用相邻的斜撑梁11位于同一侧的端部共用一个连接横板13与梁10固定连接。较佳的,采用第二种结构,即:相邻的斜撑梁11的同一侧的端部共用一个连接横板13与梁10固定连接,增加了连接时的连接强度,此外,在采用此种结构时,两根斜撑梁11分别与连接横板13焊接连接,避免斜撑梁11之间相互焊接产生应力。
此外,除上述结构外,在设置斜撑梁11时,任意相邻的两个斜撑梁11中,两个斜撑梁11分别与梁10之间的夹角相同。从而使得相邻的斜撑梁11之间呈中心对称的结构,使副车架在受扭时避免载荷分布不均,提高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副车架的强度,该副车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两根梁10之间的两个横梁12,且两根横梁12分别位于多根斜撑梁11形成的支撑机构的两侧。该支撑机构为多根斜撑梁11形成的结构,且该支撑机构的两侧指位于最外侧的两根斜撑梁11所在的位置;即在连续设置的斜撑梁11的首尾位置设置横梁12进行加固,更进一步的提高副车架的强度。
其中的横梁12在与梁10之间连接时,横梁12与梁10之间通过连接横板13固定连接。避免梁10与横梁12直接焊接产生应力,同时,采用此种连接方式降低了在生产时对安装精度的要求,便于生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该工程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工程车辆副车架。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工程车辆采用的上述工程车辆副车架,通过连续设置的斜撑梁11增大了加强区域的范围,降低整体结构沿长度方向的刚度变化梯度,从而,降低了刚度过渡区域在受扭时的应力和应变,提高结构的抗疲劳能力;同时将交叉梁10加强的方式改为折线形连续的加强方式,改善了加强区域结构过强,结构、材料浪费的问题,充分利用材料和结构的性能,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该结构易加工,工序少,结构简单,重量轻,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工程车辆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梁和设置于两根梁之间的多根斜撑梁,所述两根梁之间通过多根斜撑梁固定连接,且所述多根斜撑梁呈折线形排列,所述多根斜撑梁中任意相邻的斜撑梁固定连接,所述斜撑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横板与所述梁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辆副车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斜撑梁位于同一侧的端部共用一个连接横板与所述梁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车辆副车架,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斜撑梁中,两个斜撑梁分别与所述梁之间的夹角相同。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工程车辆副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两根梁之间的两个横梁,且所述两根横梁分别位于所述多根斜撑梁形成的支撑机构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车辆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与所述梁之间通过连接横板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车辆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板与所述梁焊接连接,所述斜撑梁与所述连接横板焊接连接。 
7.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工程车辆副车架。 
CN201420393182.9U 2014-07-16 2014-07-16 一种工程车辆副车架及工程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7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3182.9U CN203937731U (zh) 2014-07-16 2014-07-16 一种工程车辆副车架及工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3182.9U CN203937731U (zh) 2014-07-16 2014-07-16 一种工程车辆副车架及工程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7731U true CN203937731U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57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9318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7731U (zh) 2014-07-16 2014-07-16 一种工程车辆副车架及工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37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0915B (zh) 一种桁架式起竖臂
CN107089179A (zh) 矿用自卸车车厢
CN201236031Y (zh) 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
CN204565415U (zh) 一种用于车体的搅拌摩擦焊枕梁结构及其型材ⅰ和型材ⅱ
CN201186671Y (zh) 自卸车用副车架交叉结构梁
CN203937731U (zh) 一种工程车辆副车架及工程车辆
RU2692023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рианты) и система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нагрузк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04452783U (zh) 基于圆弧过度型斜内底和水平内底的倾斜双层底船舶
CN201305086Y (zh) 变截面大弯梁车架结构
CN206218027U (zh) 一种车身地板加强组件
CN207510505U (zh) 一种全铝车架梁
CN106275109B (zh) 一种备胎坑及加强结构
CN202063185U (zh) 重型汽车改进的一体式车架总成
CN210284397U (zh) 车厢底板横梁与纵梁的连接结构
CN212243585U (zh) 一种氢能源汽车铝合金型材门槛梁结构
CN209037667U (zh) 车架及宽体自卸车
CN201999069U (zh) 一种工程机械车身骨架结构
CN204055792U (zh) 一种铁路货车圆弧侧墙组成
CN208915122U (zh) 一种车用防护横梁总成
CN210284364U (zh) 一种自卸车厢副车架结构
CN202703703U (zh) 车身前结构边支撑加强结构
CN207510506U (zh) 一种卡车用整体式横梁
CN204236465U (zh) 带翻边的漏斗脊与中梁的连接结构
CN103538632B (zh) 一种高强度承载式车身系统
CN203876843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前横梁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