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0282U - 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0282U
CN203930282U CN201420066427.7U CN201420066427U CN203930282U CN 203930282 U CN203930282 U CN 203930282U CN 201420066427 U CN201420066427 U CN 201420066427U CN 203930282 U CN203930282 U CN 203930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cy conducting
conducting layer
oriented film
film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664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靖
黑岩晴信
向山幸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bo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0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02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了可视性的图像显示装置。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1)图像显示单元;(2)配置在比前述图像显示单元靠近观看侧的偏振片;以及(3)配置在比前述偏振片靠近观看侧的、具有3000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延迟量的取向薄膜。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显示装置在手机、平板式终端、个人电脑、电视、PDA、电子词典、车载导航仪、音乐播放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中被广泛实用化。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其利用已经不仅限于办公室、屋内,在屋外和汽车、电车等的移动中的利用也正在拓展。
在这些情况下,隔着滤光片(sun glass)等偏振滤光器观看图像显示装置的机会增加。另一方面,在图像显示装置中,出于各种因素,提出了使用取向薄膜的方案。然而,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取向薄膜时,由于其双折射性,从偏光板射出的光的偏振特性产生畸变,作为其结果,利用偏振滤光器观看图像时,存在因虹斑等色调混乱而导致可视性恶化的问题(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1/058774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改善隔着偏振滤光器观看使用了取向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时的可视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反复日夜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控制取 向薄膜的延迟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等基于这一认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良,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代表性的本实用新型如下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1)~(3):
(1)图像显示单元;
(2)配置在比所述图像显示单元靠近观看侧的偏振片;以及
(3)配置在比所述偏振片靠近观看侧的、具有3000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延迟量的取向薄膜。
优选的是,所述偏振片的偏光轴与所述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所成的角为大致45度。
优选的是,所述图像显示单元为有机EL单元。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如下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1)~(3):
(1)图像显示单元;
(2)配置在比所述图像显示单元靠近观看侧的偏振片;以及
(3)配置在比所述偏振片靠近观看侧的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其包含具有3000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延迟量的取向薄膜。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包含层叠在盖玻璃上的第1透明导电层。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包含层叠在所述取向薄膜上的第1透明导电层。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在盖玻璃与所述取向薄膜之间具有第1透明导电层。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在盖玻璃的一面具有第1透明导电层,在所述盖玻璃的另一面具有所述取向薄膜。
优选的是,在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在所述取向薄膜的两面贴合有玻璃板。
优选的是,所述取向薄膜夹着粘合层与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粘接。
优选的是,所述盖玻璃夹着粘合层与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粘接。
优选的是,所述取向薄膜在其一面具有盖玻璃,在另一面夹着粘合层具有第1透明导电层。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在盖玻璃的一面具有所述取向薄膜,在另一面夹着粘合层具有第1透明导电层。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的与接触于所述盖玻璃的面相反的一侧存在电介质层,在所述电介质层的与存在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的面相反的一侧存在第2透明导电层。
优选的是,所述电介质层夹着粘合层与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2透明导电层粘接。
优选的是,所述取向薄膜的与具有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的面相反的一面夹着粘合层与盖玻璃粘接,在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的与接触于所述取向薄膜的面相反的一侧存在电介质层,在所述电介质层的与存在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存在第2透明导电层。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有如下的结构:层叠有透明导电层的盖玻璃与层叠有透明导电层的所述取向薄膜夹着粘合层粘接。
优选的是,在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盖玻璃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明导电层,所述盖玻璃夹着粘合层与所述取向薄膜粘接。
优选的是,在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所述取向薄膜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明导电层,所述取向薄膜夹着粘合层与盖玻璃粘接。
优选的是,在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盖玻璃、所述取向薄膜、粘合层、以及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明导电层的薄膜或 玻璃板。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有如下的结构: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玻璃板、第1透明导电层、电介质层、第2透明导电层、粘合层、以及所述取向薄膜。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有如下的结构: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玻璃板、第1透明导电层、粘合层、电介质层、粘合层、第2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取向薄膜。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有如下的结构: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玻璃板、第1透明导电层、粘合层、所述取向薄膜、以及第2透明导电层。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有如下的结构: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玻璃板、所述取向薄膜、玻璃板、第1透明导电层、电介质层、以及第2透明导电层。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有如下的结构: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玻璃板、粘合层、在任意面层叠有第1透明导电层的所述取向薄膜、电介质层、以及在任意面层叠有第2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或薄膜。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有如下的结构: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玻璃板、粘合层、在任意面层叠有第1透明导电层的所述取向薄膜、粘合层、以及在任意面层叠有第2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或薄膜。
优选的是,所述取向薄膜在至少一面具有硬涂层。
优选的是,所述偏振片的偏光轴与所述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所成的角为45度±20度以下。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改善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性。特别是可减轻以在隔着偏振滤光器观看时产生的虹斑为代表的画质降低。另在,在本说明书中, “虹斑”是包括“色斑”、“色偏”和“干涉色”的概念。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代表性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示出代表性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具备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5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6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7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8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9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0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1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2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3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4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5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6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7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8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9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0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1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2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3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4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5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6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7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8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9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30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31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32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33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34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35示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36示出代表性的有机EL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E1 有机EL显示装置
E4 有机EL单元
E5 观看侧偏光板
E6 触摸屏
E7 光源侧偏振片
E8 观看侧偏振片
E9a 偏振片保护膜
E9b 偏振片保护膜
E10a 偏振片保护膜
E10b 观看侧偏振片保护膜
E11 光源侧透明导电性薄膜
E11a 光源侧基材薄膜
E11b 透明导电层
E12 观看侧透明导电性薄膜
E12a 观看侧基材薄膜
E12b 透明导电层
E13 间隔物(spacer)
E14 光源侧防溅膜
E15 观看侧防溅膜
E16 1/4波片
L1 液晶显示装置
L2 光源
L3 光源侧偏光板
L4 液晶单元
L5 观看侧偏光板
L6 触摸屏
L7 光源侧偏振片
L8 观看侧偏振片
L9a 偏振片保护膜
L9b 偏振片保护膜
L10a 偏振片保护膜
L10b 观看侧偏振片保护膜
L11 光源侧透明导电性薄膜
L11a 光源侧基材薄膜
L11b 透明导电层
L12 观看侧透明导电性薄膜
L12a 观看侧基材薄膜
L12b 透明导电层
L13 间隔物
L14 光源侧防溅膜
L15 观看侧防溅膜
E17 基板
E18 阳极
E19 有机发光层
E20 阴极
4 图像显示单元
5 观看侧偏光板
8 观看侧偏振片
10 偏振片保护膜
21 盖板一体型触摸屏
22 玻璃板
23 透明导电层(第1透明导电层)
24 高延迟量取向薄膜
25 粘合层
26 薄膜
27 电介质层
28 第2透明导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显示装置代表性地具有图像显示单元和偏光板。图像显示单元中, 代表性地使用有机EL单元或液晶单元。在图1中示出作为图像显示单元使用有机EL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的代表性示意图,图2中示出作为图像显示单元使用液晶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代表性示意图。以下,参照图1或图2说明图像显示装置的代表性结构,但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这些,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本说明书中,将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的一侧(人观看图像的一侧)称为“观看侧”,将与观看侧相反的一侧(即,有机EL显示装置中设定也作为光源发挥功能的有机EL单元的一侧、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配置光源的一侧)称为“光源侧”。图1和图2中,右侧为观看侧,左侧为光源侧。
如图1所示,有机EL显示装置(E1)可以具有有机EL单元(E4)、偏光板(E5)和触摸屏(E6)。也可以在有机EL单元(E4)与偏光板(E5)之间具备1/4波片(E16)。偏光板(E5)代表性地被设置在有机EL单元(E4)的观看侧,具有在被称为偏振片(E8)的薄膜的两侧层叠有偏振片保护膜(E10a、E10b)的结构。触摸屏(E6)代表性地被设置在比观看侧偏光板(E5)靠近观看侧。触摸屏(E6)代表性地具有2张透明导电性薄膜(E11、E12)夹着间隔物(E13)配置而成的结构。透明导电性薄膜(E11、E12)具有将基材薄膜(E11a、E12a)和透明导电层(E11b、E12b)层叠而成的结构。在触摸屏(E6)的光源侧和观看侧,可以夹着任意的粘接层设置作为透明基体的防溅膜(E14、E15)。
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L1)可以具有光源(L2)、液晶单元(L4)、和触摸屏(L6)。在液晶单元(L4)的光源侧和观看侧两侧,代表性地各自设有偏光板(光源侧偏光板(L3)和观看侧偏光板(L5))。各偏光板(L3、L5)代表性地具有在被称为偏振片(L7、L8)的薄膜的两侧层叠有偏振片保护膜(L9a、L9b、L10a、L10b)的结构。本说明书中,也将在比图像显示单元靠近观看侧存在的偏光板(L5)称为“观看侧偏光板”,也将构成其的偏振片(L8)称为“观看侧偏振片”。触摸屏(L6)代表性地被设置在比观看侧偏光板(L5)靠近观看侧。触摸屏(L6) 代表性地具有2张透明导电性薄膜(L11、L12)夹着间隔物(L13)配置而成的结构。透明导电性薄膜(L11、L12)具有将基材薄膜(L11a、L12a)和透明导电层(L11b、L12b)层叠而成的结构。另外,在触摸屏(L6)的光源侧和观看侧,可以夹着任意的粘接层设置作为透明基体的防溅膜(L14、L15)。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2中,在观看侧偏光板(E5、L5)的观看侧示出触摸屏(E6、L6),但触摸屏的存在不是必需的,可以具有任意的薄膜。例如,在观看侧偏光板的观看侧可以具有1张防溅膜。触摸屏并不限定于上述电阻膜式的触摸屏,也可以使用投影型电容式等其它方式的触摸屏。例如,透明导电性薄膜也可以为1张。并不一定必须在触摸屏的两侧配置防溅膜,也可以是在任一侧配置有防溅膜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在两侧都不配置防溅膜的结构。
<取向薄膜的位置>
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出于各种目的而使用取向薄膜。本说明书中,取向薄膜是指具有双折射性的高分子薄膜。图像显示装置从改善可视性的角度来看优选在比观看侧偏振片靠近观看侧具有取向薄膜,所述取向薄膜具有30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延迟量。本说明书中,也将具有30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延迟量的取向薄膜称为“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因此,在图1和2中示出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取向薄膜代表性地可以用于:位于比观看侧偏振片(E8、L8)靠近观看侧的偏振片保护膜(E10b、L10b)(以下,称为“观看侧偏振片保护膜”)、配置在比间隔物(E13、L13)靠近光源侧的透明导电性薄膜(E11、L11)的基材薄膜(E11a、L11a)(以下,称为“光源侧基材薄膜”)、位于比间隔物(E13、L13)靠近观看侧的透明导电性薄膜(E12、L12)的基材薄膜(E12a、L12a)(以下,称为“观看侧基材薄膜”)、位于观看侧偏振片保护膜(E10b、L10b)与光源侧基材薄膜(E11a、L11a)之间的防溅膜(E14、L14)(以下,称为“光源侧防溅膜”)和/或位于比观看侧基材薄膜(E12a、L12a)靠近观看侧的防溅膜 (E15、L15)(以下,称为“观看侧防溅膜”)。
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数量是任意的,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将至少1张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用于如上所述的位置。作为这种图像显示装置的代表例,可列举出在图1或图2中示出的有机EL显示装置或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相当于观看侧防溅膜(E15、L15)的位置上具备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有机EL显示装置或液晶显示装置。在该代表例中,前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也可以在其观看侧的表面具有防反射层。
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另一个代表例,可列举出在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嵌入了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所述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是在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的玻璃等表面盖板上层叠透明导电层等而赋予了触摸传感功能的电容型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由于对作为盖板发挥功能的盖玻璃赋予了触摸传感功能,因此从薄型化、轻量化、总透光率的提高、光学性能的提高、和/或低成本化等的角度来看是优选的。
图3中示出具备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具备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图像显示装置从光源侧向观看侧至少具有图像显示单元(4)、偏光板(5)、和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21)。与图1中示出的有机EL装置和图2中示出的液晶显示装置同样地,表面盖板一体型图像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单元可以为有机EL单元或液晶单元,根据其种类,可以具有图1或图2中示出的光源(L2)、光源侧偏光板(L3)、1/4波片(E16)、观看侧偏光板(E5、L5)、和/或光源侧防溅膜(E14、L14)等。作为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21)的具体的结构,可例示出以下的(A)~(F)的模式。
(A)在表面盖板的光源侧或观看侧设置透明导电层,并在该透明导电层的表面或表面盖板的与透明导电层相反的一面贴合有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作为防溅膜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透明导电层可以设置在表面盖板的光源 侧或观看侧中的任意侧,优选设置在光源侧。图4中示出具有在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的光源侧层叠透明导电层(23),并在透明导电层(23)的光源侧层叠有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5中示出具有在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的观看侧层叠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并在该玻璃板(22)的光源侧层叠有透明导电层(23)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6中示出具有在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的观看侧层叠透明导电层(23),并在该透明导电层(23)的观看侧层叠有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7中示出具有在图4中示出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透明导电层(23)与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夹着粘合层(25)粘接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8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透明导电层(23)、玻璃板(22)、粘合层(25)、和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9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第1透明导电层(23)、玻璃板(22)、第2透明导电层(28)、粘合层(25)、和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10示出具有在图5中示出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玻璃板(22)与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夹着粘合层(25)粘接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11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粘合层(25)、透明导电层(23)、和玻璃板(22)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12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粘合层(25)、第1透明导电层(23)、玻璃板(22)、和第2透明导电层(28)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
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优选具有如下结构:在透明导电层(也将其称为“第1透明导电层”)上通过涂布或蒸镀设置电介质层,再在其上设置另一个透明导电层(也将其称为“第2透明导电层”)。图13~图18中示出具有这种结构的 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结构。图13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第1透明导电层(23)、电介质层(27)、第2透明导电层(28)、和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14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第1透明导电层(23)、电介质层(27)、第2透明导电层(28)、粘合层(25)、和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15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第1透明导电层(23)、粘合层(25)、电介质层(27)、粘合层(25)、第2透明导电层(28)、和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15中示出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2个粘合层(25)是任意的,也可以是任意1个,也可以不存在。图16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粘合层(25)、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第1透明导电层(23)、电介质层(27)、第2透明导电层(28)、和玻璃板(22)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17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第1透明导电层(23)、粘合层(25)、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和第2透明导电层(28)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18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粘合层(25)、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第1透明导电层(23)、粘合层(25)、薄膜(26)、和第2透明导电层(28)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19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粘合层(25)、第1透明导电层(23)、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粘合层(25)、第2透明导电层(28)、和薄膜(26)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20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粘合层(25)、第1透明导电层(23)、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粘合层(25)、薄膜(26)、和第2透明导电层(28) 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21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粘合层(25)、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第1透明导电层(23)、电介质层(27)、第2透明导电层(28)、和薄膜(26)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21中示出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在电介质层(27)与2个透明导电层(23、28)之间的两处或一处可以存在任意的粘合层(25)。
(B)在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两侧贴合玻璃板制成夹层玻璃,在该夹层玻璃的光源侧设有透明导电层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图22中示出具有在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的两侧贴合玻璃板(22),并在其光源侧层叠有第1透明导电层(23)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作为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图23中示出具有在图22中示出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第1透明导电层(23)的光源侧层叠电介质层(27),并进一步在光源侧层叠有第2电介质层(28)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此外,图22和图23中,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与玻璃板(22)之间也可以具有粘合层。
(C)在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一面设置透明导电层,并将其贴附于表面盖板的光源侧或观看侧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贴附于光源侧时,可以在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未设有透明导电层的一侧的表面或者透明导电层的表面中的任一侧贴附。贴附于观看侧时,优选将透明导电层的表面与表面盖板贴合。具体而言,可例示出如图24所示的结构(即,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具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粘合层(25)、第1透明导电层(23)、和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的结构)。另外,作为其它实施方式,图25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粘合层(25)、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和第1透明导电层(23)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26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第1透明导电层(23)、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粘合层(25)、和玻璃板(22)的结构的 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27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第1透明导电层(23)、粘合层(25)、和玻璃板(22)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
(D)在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两面设置透明导电层,并将其贴附于表面盖板的光源侧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体而言,可列举出如图28所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粘合层(25)、第1透明导电层(23)、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和第2透明导电层(28)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另外,图29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第1透明导电层(23)、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第2透明导电层(28)、粘合层(25)、和玻璃板(22)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
优选在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最内侧表面(最靠近光源侧的表面)设置防反射层。另外,最内侧表面为透明导电层时,也可以设置电极保护涂层,并在其上设置防反射层。进而,也可以在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最外侧表面(最靠近观看侧的表面)设置防反射层、防眩层、抗静电层、防污层等。需要说明的是,各部位的贴合可以适宜地使用无基材的光学用粘合剂。
(E)在不具有双折射的薄膜的一面或两面设置透明导电层,并将其与表面盖板和高延迟量取向薄膜贴合而成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此处,只要最外表面(图像显示装置的最靠近观看侧的表面)为盖板或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则贴合的顺序是任意的。例如,可列举出如图30所示的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粘合层(25)、透明导电层(23)和不具有双折射的薄膜(26)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另外,可列举出如图31所示的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粘合层(25)、不具有双折射的薄膜(26)、和透明导电层(23)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进而,可列举出如图32所示的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 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粘合层(25)、第1透明导电层(23)、不具有双折射的薄膜(26)、和第2透明导电层(28)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此外,图30、图31、和图32中,也可以在玻璃板(22)与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之间具有粘合层。
(F)在玻璃等片状物的一面或两面设置透明导电层,并将其与表面盖板和高延迟量取向薄膜贴合而成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此处,只要最外表面(图像显示装置的最靠近观看侧的表面)为盖板或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则贴合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具体而言,图33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粘合层(25)、透明导电层(23)、和第2玻璃板(22)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34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粘合层(25)、第2玻璃板(22)、和透明导电层(23)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图35中示出具有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作为表面盖板发挥功能的玻璃板(22)、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粘合层(25)、透明导电层(23)、第2玻璃板(22)、和第2透明导电层(28)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示意图。此外,图33、图34、和图35中,也可以在玻璃板(22)与高延迟量取向薄膜(24)之间具有粘合层。
在具备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包含高延迟量取向薄膜时,构成观看侧偏光板的偏振片保护膜的种类是任意的,可以是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但优选为后述TAC薄膜等通常被视为不具有双折射性的薄膜的薄膜。
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使用的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优选在其至少一面具有硬涂层。特别优选在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两面具有硬涂层。由此,薄膜的透明性提高。
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的下限值从减少虹斑的角度来看优选为 4500nm以上、优选为6000nm以上、优选为8000nm以上、优选为10000nm以上。另一方面,对于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的上限,即使使用具有更高延迟量的聚酯薄膜,实质上也得不到更好的可视性改善效果,且存在随着延迟量提高取向薄膜的厚度也上升的倾向,因此从不违背、兼具薄型化的要求的角度来看,设定为150000nm,但理论上也可设为更高的值。图像显示装置具有2张以上的高延迟量取向薄膜时,它们的延迟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从更有效地抑制虹斑的角度来看,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Re)与厚度方向延迟量(Rth)的比(Re/Rth)优选为0.2以上,优选为0.5以上,优选为0.6以上。厚度方向延迟量是指从薄膜的厚度方向截面看时的2个的双折射ΔNxz和ΔNyz分别乘以薄膜厚度d所得到的延迟量的平均值。Re/Rth越大,双折射的作用的各向同性越增加,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画面产生虹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简单记载为“延迟量”时是指面内延迟量。
Re/Rth的最大值为2.0(即完全的单轴对称性薄膜),随着接近完全的单轴对称性薄膜,存在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机械强度降低的倾向。因此,聚酯薄膜的Re/Rth的上限优选为1.2以下,优选为1.0以下。即使上述比率为1.0以下,也可以满足图像显示装置所要求的视场角特性(左右180度、上下120度左右)。
取向薄膜的延迟量可以按照公知手法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可以测定两轴方向的折射率和厚度来求出。此外,也可以使用可在市场上买到的自动双折射测定装置(例如,KOBRA-21ADH:王子测量机器株式会社制造)求出。
关于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与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度(假定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与偏振片处于同一平面状),没有特别限制,从减少虹斑的角度来看,优选接近45度(大致45度)。例如,前述角度为45度±20度以下、优选为45度±15度、优选为45度±10、优选为45度±5度、优选为45度±3度、45度±2度、45度±1度、45度。本说明书中,“以下”这一用语是指仅 达到“±”后的数值。因此,例如前述“45度±20度以下”是指,以45度为中心允许上下20度的范围的变动。
以如上所述的偏光轴与取向主轴满足一定的角度的方式配置偏振片和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例如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进行:将切割后的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以其取向主轴与偏振片的偏光轴成特定角度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方法;将高延迟量取向薄膜斜向拉伸的方法。
优选以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与长方形的显示画面的纵轴或横轴平行的方式在图像显示装置内进行配置。这是因为,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与显示器的纵轴大致平行时,即使在从斜向(从横向)而非从正面观察画面时,也可抑制虹斑,可视性优异。另一方面是因为,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与显示画面的横向几乎一致时,即使在从斜向(从纵向)而非从正面观察画面时,也可以抑制虹斑,可视性优异。
图像显示装置只要在比观看侧偏振片靠近观看侧具备至少1张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即可,可以在任意的位置具有延迟量不足3000nm的取向薄膜。这种取向薄膜是公知的,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
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可以适当选择公知的手法来制造。例如,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可以使用选自由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间同立构聚苯乙烯树脂、聚醚醚酮树脂、聚苯硫醚树脂、环烯烃树脂、液晶性聚合物树脂、和纤维素系树脂中添加液晶化合物而成的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来制造。因此,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可以是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间同立构聚苯乙烯薄膜、聚醚醚酮薄膜、聚苯硫醚薄膜、环烯烃薄膜、液晶性薄膜、在纤维素系树脂中添加液晶化合物而成的薄膜。
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优选的原料树脂是聚碳酸酯和/或聚酯、间同立构聚苯乙烯。这些树脂的透明性优异,并且热特性、机械特性也优异,通过拉伸加工可以容易地控制延迟量。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 醇酯为代表的聚酯的固有双折射大,即使薄膜的厚度较薄也较容易获得大的延迟量,故优选。特别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在聚酯当中也是固有双折射率较大的,因此适于特别希望提高延迟量的情况、在保持高的延迟量的同时减薄薄膜厚度的情况。后面会以聚酯树脂作为代表例说明更具体的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制造方法。
具有不足3000nm的延迟量的取向薄膜可以适当选择公知的手法来制造。例如可以将选自由聚酯树脂、乙酸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烯烃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环状聚烯烃等)、(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芳酯树脂、和聚苯硫醚树脂、醋酸纤维素树脂(三醋酸纤维素等)等组成的组中的树脂作为原料。其中,优选聚酯树脂和聚烯烃树脂,更优选为聚酯树脂,进一步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或聚丙烯树脂。
<取向薄膜的制造方法>
以下以聚酯薄膜为例说明包括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薄膜的制造方法。聚酯薄膜可以使任意的二羧酸与二元醇缩合而得到。作为二羧酸,例如可列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2,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二苯基羧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二苯砜甲酸、蒽二羧酸、1,3-环戊烷二羧酸、1,3-环己烷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六氢对苯二甲酸、六氢间苯二甲酸、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丁二酸、3,3-二乙基丁二酸、戊二酸、2,2-二甲基戊二酸、己二酸、2-甲基己二酸、三甲基己二酸、庚二酸、壬二酸、二聚酸、癸二酸、辛二酸、十二烷二酸等。
作为二元醇,例如可列举出:乙二醇、丙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1,2-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1,10-癸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砜等。
构成聚酯薄膜的二羧酸成分和二元醇成分可以分别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作为构成聚酯薄膜的具体聚酯树脂,例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更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树脂可以含有其他共聚成分,从机械强度的角度来看,共聚成分的比例优选为3摩尔%以下,更优选为2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摩尔%以下。这些树脂的透明性优异,并且热特性、机械特性也优异。此外,这些树脂可以通过拉伸加工容易地控制延迟量。
聚酯薄膜可以按照常规制造方法得到。具体而言,可举出如下得到的取向聚酯薄膜:对于将聚酯树脂熔融、挤出成型为片状而成的无取向聚酯,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利用辊的速度差沿纵向拉伸之后,利用拉幅机沿横向拉伸,实施热处理。聚酯薄膜可以是单轴拉伸薄膜,也可以是双轴拉伸薄膜。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也可以是沿斜向45度拉伸的薄膜。
对于用于得到聚酯薄膜的制造条件,可以按照公知手法适当设定。例如,纵向拉伸温度和横向拉伸温度通常为80~130℃,优选为90~120℃。纵向拉伸倍率通常为1.0~3.5倍,优选为1.0倍~3.0倍。此外,横向拉伸倍率通常为2.5~6.0倍,优选为3.0~5.5倍。
可以通过适当设定拉伸倍率、拉伸温度、薄膜的厚度来将延迟量控制在特定范围。例如,纵向拉伸与横向拉伸的拉伸倍率差越大,拉伸温度越低,薄膜的厚度越厚,越容易获得高延迟量。反之,纵向拉伸与横向拉伸的拉伸倍率差越小,拉伸温度越高,薄膜的厚度越薄,越容易获得低延迟量。此外,拉伸温度越高,总拉伸倍率越低,越容易得到延迟量与厚度方向延迟量的比(Re/Rth)低的薄膜。反之,拉伸温度越低,总拉伸倍率越高,越能得到延迟量与厚度方向延迟量的比(Re/Rth)高的薄膜。进而,热处理温度通常优选为140~240℃,优选为180~240℃。
要想抑制聚酯薄膜的延迟量的变化,优选薄膜的厚度不均小。为了形成延迟量差而降低纵向拉伸倍率时,有时垂直厚度不均的值会变高。垂直厚度不均的值在拉伸倍率的某一特定范围内存在会变得非常高的区域,因此理想的是将成膜条件设定得偏离这种范围。
取向聚酯薄膜的厚度不均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特别优选为3.0%以下。薄膜的厚度不均可以用任意手段测定。例如,沿薄膜的加工方向取连续的带状样品(长度3m),使用市售的测定器(例如,株式会社精工EM((株)セイコー·イーエム)制电子测微计Millitron1240)、以1cm的间距测定100点的厚度,求出厚度的最大值(dmax)、最小值(dmin)、平均值(d),可以按下式算出厚度不均(%)。
厚度不均(%)=((dmax-dmin)/d)×100
<图像显示单元和光源>
图像显示装置中,由图像显示单元射出的光从抑制虹斑的角度来看优选具有连续且宽范围的发光光谱。此处,“连续且宽范围的发光光谱”是指至少在450~650nm的波长区域、优选在可见光区域中不存在光的强度为零的波长区域的发光光谱。可见光区域是指例如400~760nm的波长区域,可以是360~760nm、400~830nm或360~830nm。
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有机EL单元作为图像显示单元时,有机EL单元自身具备作为具有连续且宽范围的发光光谱的光源的功能。另一方面,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液晶单元作为图像显示单元时,优选具备具有连续且宽范围的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
对具有连续且宽范围的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的方式和结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侧光方式或直下型方式。作为这种白色光源,例如可列举出白色发光二极管(白色LED)。对于白色LED,可列举出:荧光体方式的二极管(即通过将使用化合物半导体的蓝色光和发出紫外光的发光二极管与荧光 体组合而发出白色的元件)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从具有连续且宽范围的发光光谱并且发光效率也优异的角度来看,优选由将使用化合物半导体的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钇·铝·石榴石类黄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发光元件构成的白色发光二极管。
有机EL单元可以适当选择使用该技术领域中已知的有机EL单元。有机EL单元的使用在宽视场角、高对比度、和高速响应的方面是优选的。图36中示出代表性的有机EL单元的截面示意图。有机EL单元(E4)代表性地为具有如下结构的发光体(有机电致发光发光体):从观看侧开始在透明基板(E17)上依次层叠有作为透明电极的阳极(E18)、有机发光层(E19)、和作为金属电极的阴极(E20)。有机EL单元在对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了电压时,从阳极被注入的空穴(hole)和从阴极被注入的电子在有机发光层中再结合,从而发光。
作为前述透明基板,可以采用任意的透明基板。例如,透明基板可以选自由玻璃基板、陶瓷基板、半导体基板、金属基板、和塑料基板组成的组。作为具体的塑料基板,可列举出一直以来作为后述触摸屏中使用的基材薄膜使用的透明树脂薄膜。透明基板也可以根据需要设有表面处理层。作为表面处理层,例如可列举出透湿防止层、阻气层、硬涂层、底涂层等。
构成阳极和阴极的材料可列举出金属、金属氧化物、合金、导电性化合物、它们的混合物等。作为构成阳极的更具体的材料,可列举出金、银、铬、镍、碘化铜、铟锡氧化物(ITO)、氧化锡、氧化锌等导电性透明材料。作为构成阴极的更具体的材料,可列举出镁、铝、铟、锂、钠、铯、银、镁-银合金、镁-铟合金、和锂-铝合金等。
阳极和阴极的厚度可以根据构成阳极和阴极的材料而任意设定。阳极的厚度例如可以在10nm~200nm、优选10nm~100nm的范围中适当设定。阴极的厚度例如可以在10nm~1000nm、优选10nm~200nm的范围中适当设定。
有机发光层是具有在施加电压时提供空穴与电子再结合的场所使其发 光的功能的层。上述有机发光层包含有机发光材料,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2层以上的层叠结构。层叠结构的情况下,各个层也可以以不同的发光颜色进行发光。上述有机发光层的厚度是任意的,例如可以在3nm~3μm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有机发光层中使用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以适当地选自任意的发光材料。具体而言,可以适当地选自由4,4’-(2,2-二苯基乙烯基)联苯等烯烃系发光材料;9,10-二(2-萘基)蒽、9,10-双(3,5-二苯基苯基)蒽、9,10-双(9,9-二甲基芴基)蒽、9,10-(4-(2,2-二苯基乙烯基)苯基)蒽、9,10’-双(2-联苯基)-9,9’-双蒽、9,10,9’,10’-四苯基-2,2’-联蒽、1,4-双(9-苯基-10-蒽基)苯等蒽系发光材料;2,7,2’,7’-四(2,2-二苯基乙烯基)螺双芴等螺系发光材料;4,4’-二咔唑基联苯、1,3-二咔唑基苯等咔唑系发光材料;1,3,5-三芘基苯等芘系发光材料等组成的组。
为了从外部空气中阻断由上述基材上的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构成的有机EL元件,有机EL单元也可以具备以覆盖有机EL元件的方式形成的密封构件。通过具备密封构件,可以防止由外部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导致的有机发光层的发光特性的劣化。
有机EL元件还可以在任意的适当的位置具备任意的构件(例如,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电子注入层和/或电子输送层)。
作为图像显示单元使用有机EL单元时,通常图像显示装置中的偏光板不是必需的。但是,由于有机发光层的厚度薄至10nm左右,因此外部光在金属电极上反射而再次向观看侧射出,从外部观看时,有时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看上去像镜面。为了屏蔽这种外部光的镜面反射,优选的是,在有机EL单元的观看侧设置偏光板,进而在有机EL单元与前述偏光板之间设置1/4波片。通过利用由这些观看侧偏光板和1/4波片的组合来构成圆偏光板,在有机EL单元的金属电极上镜面反射了的外部光被圆偏光板屏蔽,因此能够抑制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性的降低。
液晶单元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可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任意的液晶单元,对其方式、结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适当选择使用VA模式、IPS模式、TN模式、STN模式、弯曲取向(π型)等的液晶单元。因此,液晶单元可以适当选择使用由公知的液晶材料和可能于今后开发出的液晶材料制作而成的液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液晶单元为透射型的液晶单元。
<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偏光板具有薄膜状的偏振片的两侧被2张保护膜(有时称为“偏振片保护膜”)夹住的结构。偏振片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在该技术领域中使用的任意偏振片(或偏光薄膜)。作为代表性偏振片,可举出染色有碘等二色性材料的聚乙烯醇(PVA)薄膜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公知和可能于今后开发出的偏振片。
PVA薄膜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以使用“KURARAY VINYLON(株式会社可乐丽制造)”、“Tohcello VINYLON(Mitsui Chemicals Tohcello,Inc.制造)]、“日合VINYLON(日本合成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等。作为二色性材料,可举出碘、重氮化合物、聚甲炔染料等。
偏振片可以用任意手法得到,例如可以对用二色性材料染色了的PVA薄膜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单轴拉伸,在保持拉伸状态下进行洗涤和干燥,由此得到。单轴拉伸的拉伸倍率通常为4~8倍左右,没有特别限制。其他制造条件等可以按照公知手法适当设定。
对于观看侧偏振片的观看侧的保护膜(观看侧偏振片保护膜),可以是迄今用作高延迟量取向薄膜或偏振片保护膜的任意薄膜,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观看侧偏振片的光源侧的保护膜和光源侧偏振片的保护膜的种类任意,可以适当选择使用迄今用作保护膜的薄膜。从操作性和得到的容易性的角度来看,例如优选使用选自由三醋酸纤维素(TAC)薄膜、丙烯酸类薄膜以及环状烯烃类薄膜(例如降冰片烯系薄膜)、聚丙烯薄膜、和聚烯烃类薄膜(例如, TPX)等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不具有双折射性的薄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观看侧偏振片的光源侧保护膜和光源侧偏振片的观看侧保护膜优选为具有光学补偿功能的光学补偿薄膜。这种光学补偿薄膜可以根据图像显示单元的各方式来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出由选自下述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得到的薄膜:在三醋酸纤维素中分散有液晶化合物(例如盘状液晶化合物和/或双折射性化合物)的树脂、环状烯烃树脂(例如降冰片烯树脂)、丙酰乙酸酯树脂(propionyl acetate resin)、聚碳酸酯薄膜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含内酯环树脂以及含酰亚胺基聚烯烃树脂等。
光学补偿薄膜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因此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它们。例如可列举出:TN方式用的“Wide View-EA”和“Wide View-T”(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VA方式用的“Wide View-B”(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VA-TAC(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制造)、“ZEONOR FILM”(ZEON CORPORATION制造)、“ARTON”(JSR CORPORATION制造)、“X-plate”(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以及IPS方式用的“Z-TAC”(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CIG”(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P-TAC”(大仓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等。
偏振片保护膜可以直接或通过粘接剂层层叠在偏振片上。从提高粘接性的方面来看,优选通过粘接剂层叠。作为粘接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任意物质。从减薄粘接剂层的角度来看,优选水系的粘接剂(即将粘接剂成分溶解或分散在水中而成的粘接剂)。例如,使用聚酯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时,使用聚乙烯醇类树脂、聚氨酯树脂等作为主要成分,为了提高粘接性,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配混有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等的组合物作为粘接剂。粘接剂层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下。
使用TAC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时,可以使用聚乙烯醇类的粘接剂进行 贴合。使用丙烯酸类薄膜、环状烯烃类薄膜、聚丙烯薄膜或TPX等透湿性低的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时,优选使用光固化性粘接剂作为粘接剂。作为光固化性树脂,例如可举出光固化性环氧树脂与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等。
偏振片保护膜的厚度任意,可以在例如15~300μm的范围、优选为30~200μm的范围适当设定。
<触摸屏、透明导电性薄膜、基材薄膜、防溅膜>
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具备触摸屏。对触摸屏的种类和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电阻膜方式触摸屏和电容方式触摸屏。触摸屏无论其方式为何,通常具有1张或2张以上的透明导电性薄膜。透明导电性薄膜具有在基材薄膜上层叠有透明导电层的结构。作为基材薄膜,可以使用高延迟量取向薄膜或一直以来用作基材薄膜的其它薄膜或者玻璃板等刚性板。
对于一直以来用作基材薄膜的其它薄膜,可列举出具有透明性的各种树脂薄膜。例如可以使用由选自由下述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树脂得到的薄膜:聚酯树脂、乙酸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烯烃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芳酯树脂、和聚苯硫醚树脂等。其中,优选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聚烯烃树脂,更优选聚酯树脂。
基材薄膜的厚度是任意的,但优选15~500μm的范围。
基材薄膜也可以预先对表面实施溅镀、电晕放电、火焰、紫外线照射、电子束照射、化学转化、氧化等蚀刻处理、底涂处理。由此可以提高与设置在基材薄膜上的透明导电层等的密合性。另外,设置透明导电层等之前,也可以根据需要对基材薄膜的表面通过溶剂清洗、超声波清洗等进行除尘、净化。
透明导电层可以直接层叠于基材薄膜,也可以夹着易粘接层和/或各种 其它层进行层叠。作为其它层,例如可列举出硬涂层、折射率匹配(IM)层、和低折射率层等。作为代表性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层叠结构,可列举出以下6个模式,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1)基材薄膜/易粘接层/透明导电层
(2)基材薄膜/易粘接层/硬涂层/透明导电层
(3)基材薄膜/易粘接层/IM(折射率匹配)层/透明导电层
(4)基材薄膜/易粘接层/硬涂层/IM(折射率匹配)层/透明导电层
(5)基材薄膜/易粘接层/硬涂层(高折射率且兼作IM)/透明导电层
(6)基材薄膜/易粘接层/硬涂层(高折射率)/低折射率层/透明导电性薄膜
IM层由于其自身为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层叠结构(透明导电性薄膜侧为低折射率层),因此通过使用IM层,可以在观看液晶显示画面时不易看到ITO图案。也可以像上述(6)那样使IM层的高折射率层和硬涂层一体化,从薄型化的角度来看是优选的。
上述(3)~(6)的结构特别适合用于电容式的触摸屏。另外,上述(2)~(6)的结构从能够防止低聚物在基材薄膜的表面析出的角度来看是优选的,优选在基材薄膜的另一个面也设置硬涂层。
基材薄膜上的透明导电层由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形成。对构成透明导电层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选自由铟、锡、锌、镓、锑、钛、硅、锆、镁、铝、金、银、铜、钯、钨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该金属氧化物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上述组中示出的金属原子。优选的透明导电层例如为掺锡氧化铟(ITO)层和掺锑氧化锡(ATO)层,更优选为ITO层。另外,也可以为Ag纳米线、Ag墨、Ag墨的自组装导电膜、网格状电极、CNT墨、导电性高分子。
对透明导电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0nm以上、更优选为15~40nm、进一步优选为20~30nm。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15nm以上时,容易 得到表面电阻例如1×103Ω/□以下的良好的连续覆膜。另外,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40nm以下时,可以制成透明性更高的层。
透明导电层可以按照公知的步骤形成。例如,可例示出真空蒸镀法、溅镀法、离子镀法。透明导电层可以为非晶质,也可以为结晶性。作为形成结晶性的透明导电层的方法,优选的是,暂时在基材上形成非晶质膜,然后将该非晶质膜与挠性透明基材一起加热/晶化,从而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也可以将透明导电层的面内的一部分去除而图案化。将透明导电层图案化了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具有:在基材薄膜上形成了透明导电层的图案形成部;以及,在基材薄膜上不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图案开口部。图案形成部的形状例如可列举出条纹状、方块状等。
在触摸屏的光源侧和/或观看侧优选具有1张或2张以上的防溅膜作为上述透明基体。防溅膜可以使用上述的高延迟量取向薄膜、或者迄今用作防溅膜的各种薄膜(例如关于上述基材薄膜所记载的透明树脂薄膜)。防溅膜设置2张以上时,它们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也可以不同。
使用取向薄膜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盖板的防溅膜时,取向薄膜的配置可以在表面盖板的光源侧,也可以在观看侧。另外,也可以为在取向薄膜的两侧层叠有玻璃的夹层玻璃结构。取向薄膜为表面盖板的光源侧时,优选在取向薄膜的与表面盖板相反的一侧设置防反射层。通过设置防反射层,可以得到明亮清晰的图像。
使用取向薄膜作为防溅膜时,优选对取向薄膜赋予紫外线吸收功能。紫外线吸收功能的赋予可以通过在取向薄膜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者对取向薄膜的观看侧实施紫外线吸收涂布等来进行。取向薄膜位于表面盖板的观看侧时,优选在取向薄膜的与表面盖板相反的一侧设置防反射层、防眩层、抗静电层、防污层等。此时,也可以在最外表面的表面盖板的光源侧设置防反射层,也可以用粘接材料与观看侧的其它构件贴合。
偏振片保护膜、基材薄膜和防溅膜在不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紫外线吸收剂、无机颗粒、耐热性高分子颗粒、碱金属化合物、碱土金属化合物、磷化合物、抗静电剂、耐光剂、阻燃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抗胶凝剂、表面活性剂等。此外,为了发挥高透明性,聚酯薄膜实质上不含颗粒也是优选的。“实质上不含颗粒”是指例如无机颗粒的情况下,在用荧光X射线分析定量无机元素时,按重量计,为50ppm以下、优选为10ppm以下、特别优选为检出限以下的含量。
取向薄膜也可以具有各种功能层。作为这种功能层,例如可以使用选自由硬涂层、防眩层、防反射层、低反射层、低反射防眩层、防反射防眩层、抗静电层、有机硅层、粘合层、防污层、拒水层和蓝光截止层等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通过设置防眩层、防反射层、低反射层、低反射防眩层和/或防反射防眩层等,还可以期待产生改善从斜向观察时的色斑的效果。
在设置各种功能层时,优选在取向薄膜的表面具有易粘接层。此时,从抑制由反射光产生的干涉的角度来看,优选将易粘接层的折射率调整至功能层的折射率与取向薄膜的折射率的几何平均值附近。易粘接层的折射率的调整可以采用公知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使粘结剂树脂中含有钛、锆、其他金属种类来容易地调整。
(硬涂层)
硬涂层只要是具有硬度和透明性的层即可,通常可利用代表性地以紫外线或电子束进行固化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以热进行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等各种固化性树脂制成的固化树脂层。为了使这些固化性树脂赋予适当柔软性、其他物性等,也可以适当添加热塑性树脂等。在固化性树脂当中,在有代表性且可得到优异的硬质涂膜的方面,优选的是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
作为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适当采用现有公知的树脂即可。另外, 作为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代表性地可使用具有烯属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等各种各样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可以以单体、低聚物、预聚物等的形式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代表性化合物是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各种(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当中,作为以较低分子量使用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单体,也可适当使用例如(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单官能单体;或者,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单体等。(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在用电子束固化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时,不需要光聚合引发剂,在用紫外线进行固化时,使用公知的光聚合引发剂。例如,自由基聚合类的情况下,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苯偶姻、苯偶姻甲醚等。阳离子聚合类的情况下,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芳香族重氮鎓盐、芳香族锍盐、芳香族碘鎓盐、茂金属化合物、苯偶姻磺酸酯等。
硬涂层的厚度为适当的厚度即可,例如为0.1~100μm,通常设定为1~30μm。此外,硬涂层可以适当采用公知的各种涂覆法形成。
在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中,为了适当物性调整等,也可以适当添加热塑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等。作为热塑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分别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等。
为了赋予硬涂层耐光性以防止由太阳光等中含有的紫外线导致的变色、强度劣化、龟裂产生等,在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也是 优选的。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时,为了确实防止因该紫外线吸收剂阻碍硬涂层的固化,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优选用电子束进行固化。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从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等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或者粒径0.2μm以下的微粒状的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铈等无机系紫外线吸收剂等公知的物质中选择使用即可。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量在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为0.01~5质量%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耐光性,优选与紫外线吸收剂一起添加受阻胺类自由基捕捉剂等自由基捕捉剂。另外,电子束照射为加速电压70kV~1MV、照射线量5~100kGy(0.5~10Mrad)左右。
(防眩层)
作为防眩层,适当采用现有公知的材料即可,通常形成为在树脂中分散有防眩剂的层。作为防眩剂,可使用无机类或有机类的微粒。这些微粒的形状为真球状、椭圆状等。微粒优选为透明性的。这种微粒例如可列举出作为无机类微粒的二氧化硅微珠、作为有机类微粒的树脂微珠。作为树脂微珠,例如可列举出:苯乙烯微珠、三聚氰胺微珠、丙烯酸类微珠、丙烯酸-苯乙烯微珠、聚碳酸酯微珠、聚乙烯微珠、苯并胍胺-甲醛微珠等。通常,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微粒可以添加2~30质量份、优选为10~25质量份左右。
用于分散保持防眩剂的上述树脂与硬涂层同样,优选硬度尽量高的。因此,作为上述树脂,例如,可以使用上述硬涂层中说明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等固化性树脂等。
防眩层的厚度设定为适当的厚度即可,通常设定为1~20μm左右。防眩层可以适当采用公知的各种涂覆法形成。另外,在用于形成防眩层的涂液中,为了防止防眩剂沉降,优选适当添加二氧化硅等公知的防沉降剂。
(防反射层)
作为防反射层,适当采用现有公知的材料即可。通常,防反射层至少由低折射率层构成,进而由将低折射率层与(比该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的)高 折射率层交替相邻层叠且表面侧采用低折射率层的多层的层形成。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的各厚度根据用途设为适合的厚度即可,相邻层叠时优选为各0.1μm左右,仅低折射率层时优选为0.1~1μm左右。
作为低折射率层,可列举出:使树脂中含有二氧化硅、氟化镁等低折射率物质而成的层;氟类树脂等低折射率树脂的层;使低折射率树脂中含有低折射率物质而成的层;用薄膜形成法(例如蒸镀、溅射、CVD等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了由二氧化硅、氟化镁等低折射率物质形成的层的薄膜;用由氧化硅的溶胶液体形成氧化硅凝胶膜的溶胶凝胶法形成的膜;或者,使树脂中含有含空隙微粒作为低折射率物质而成的层等。
上述含空隙微粒是指内部含有气体的微粒、含有气体的多孔结构的微粒等,是指相对于微粒固体部分原本的折射率,通过由该气体形成的空隙而使得作为微粒整体表观上折射率降低的微粒。作为这种含空隙微粒,可举出日本特开2001-233611号公报中公开的二氧化硅微粒等。此外,作为含空隙微粒,除了二氧化硅这种无机物以外,还可举出日本特开2002-805031号公报等中公开的中空聚合物微粒。含空隙微粒的粒径例如为5~300nm左右。
作为高折射率层,可列举出:使树脂中含有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锌等高折射率物质而成的层;非含氟树脂等高折射率树脂的层;使高折射率树脂中含有高折射率物质而成的层;用薄膜形成法(例如蒸镀、溅射、CVD等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了由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锌等高折射率物质形成的层的薄膜等。
(抗静电层)
作为抗静电层,适当采用现有公知的材料即可,通常形成为使树脂中含有抗静电层的层。作为抗静电层,可使用有机类、无机类的化合物。例如,作为有机类化合物的抗静电层,可列举出阳离子类抗静电剂、阴离子类抗静电剂、两性类抗静电剂、非离子类抗静电剂、有机金属类抗静电剂等,此外,这些抗静电剂除了可用作低分子化合物外,还可用作高分子化合物。此外, 作为抗静电剂,也可使用聚噻吩、聚苯胺等导电性聚合物等。此外,作为抗静电剂,也可使用由例如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导电性微粒等。对于导电性微粒的粒径,在透明性方面,例如为平均粒径0.1nm~0.1μm左右。另外,作为该金属氧化物,例如可列举出:ZnO、CeO2、Sb2O2、SnO2、ITO(掺铟氧化锡)、In2O3、Al2O3、ATO(掺锑氧化锡)、AZO(掺铝氧化锌)等。
作为含有抗静电层的上述树脂,例如可使用如上述硬涂层中所说明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等固化性树脂等,此外,在抗静电层作为中间层形成而不需要抗静电层自身的表面强度时,还可使用热塑性树脂等。抗静电层的厚度采用适当厚度即可,通常设定为0.01~5μm左右。抗静电层可以适当采用公知的各种涂覆法形成。
使用取向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时,优选在其表面层层叠抗静电层。层叠抗静电层时,优选的是,将抗静电层与防眩层重叠地层叠,或者层叠在防眩层中加入抗静电剂而使其兼作两层的层。此外,组装图像显示装置时,通常在偏光板表面使用偏光板保护膜(与偏振片保护膜不同,是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途中丢弃而不会最终嵌入到液晶显示装置内的构件)作为过程构件,优选在该偏光板保护膜与偏光板接触的一侧或与其相反的一侧设置抗静电层。
(防污层)
作为防污层,适当采用现有公知的材料即可,通常可以使用在树脂中含有硅油、有机硅树脂等硅类化合物,氟类表面活性剂、氟类树脂等氟类化合物,蜡等防污剂的涂料用公知的涂覆法形成。防污层的厚度采用适当厚度即可,通常可以设定为1~10μm左右。
实施例
以下给出实施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而也可以在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并 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虹斑的评价
在具有下述结构1和2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在观看侧表面与观看侧表面平行地配置偏光薄膜使画面显示白图像。在维持前述平行状态下一边使偏光薄膜的偏光轴与图像显示装置的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所形成的角旋转360度,一边观察白图像确认有无虹斑产生及其程度,按照下述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无论是从正面观察还是从斜向观察,均未观察到虹斑,可视性良好。
○:从正面观察时未观察到虹斑,而从斜向观察时可观察到淡淡的虹斑,但获得了实用上没有问题的可视性。
×:无论是从正面观察还是从斜向观察,均观察到虹斑。
<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1>
(1)图像显示单元:有机EL单元
(2)观看侧偏光板:在图像显示单元侧贴合有1/4波片的偏光板,所述偏光板在作为由PVA和碘形成的偏振片的两侧的保护膜贴合有TAC薄膜(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厚度80μm)。
(3)触摸屏:作为具有图4中示出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使用下述取向薄膜1~5。需要说明的是,触摸屏以前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与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为45°的方式进行配置。
<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2>
(1)背光光源:白色LED或冷阴极管
(2)光源侧偏光板:作为由PVA和碘形成的偏振片的两侧的保护膜,具有TAC薄膜。
(3)图像显示单元:液晶单元
(4)观看侧偏光板:作为由PVA和碘形成的偏振片的两侧保护膜贴合有 TAC薄膜(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厚度80μm)的偏光板
(5)触摸屏:作为具有图4中示出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的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使用下述取向薄膜1~5。需要说明的是,触摸屏以前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与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为45°的方式进行配置。
制造例-PET(A)
将酯化反应釜升温,在达到200℃的时刻投加86.4质量份对苯二甲酸和64.6质量份乙二醇,边搅拌边投加作为催化剂的0.017质量份三氧化锑、0.064质量份乙酸镁四水合物、0.16质量份三乙胺。接着,进行加压升温在表压0.34MPa、240℃的条件下进行加压酯化反应之后,使酯化反应釜恢复常压,添加0.014质量份磷酸。进而,用15分钟升温至260℃,添加0.012质量份磷酸三甲酯。接着,在15分钟后,用高压分散机进行分散处理,15分钟后,将所得酯化反应产物送入缩聚反应釜,在280℃、减压下进行缩聚反应。
缩聚反应结束后,用95%截留直径为5μm的Naslon(注册商标)制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从喷嘴挤出成股状,使用预先进行了过滤处理(孔径:1μm以下)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固化,切割成粒料状。所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A)的特性粘度为0.62dl/g,实质上不含非活性颗粒和内部析出颗粒。(以下简记为PET(A)。)
取向薄膜1
将不含颗粒的PET(A)树脂粒料在135℃下减压干燥(1Torr)6小时之后,供给挤出机,以285℃熔解。将该聚合物用不锈钢烧结体的滤芯(公称过滤精度10μm颗粒95%截留)过滤,通过金属口挤出成片状之后,使用静电施加流延法卷绕在表面温度30℃的流延鼓上进行冷却固化,制作未拉伸薄膜。
将未拉伸薄膜送入拉幅拉伸机,一边用夹持器夹住薄膜的端部,一边送入温度125℃的热风区域,沿宽度方向拉伸至4.0倍。接着,在保持沿宽度方向拉伸的宽度的状态下,以温度225℃、30秒钟进行处理,进一步沿宽度方向进行3%的松弛处理,得到薄膜厚度约50μm的单轴取向的取向薄膜1。取向 薄膜1的Re为5177nm,Rth为6602nm,Re/Rth为0.784。
取向薄膜2
通过变更未拉伸薄膜的厚度使得薄膜的厚度约为100μm,除此之外与取向薄膜1同样地得到单轴取向的取向薄膜2。取向薄膜2的Re为10200nm,Rth为13233nm,Re/Rth为0.771。
取向薄膜3
使用加热了的辊组和红外线加热器将未拉伸薄膜加热至105℃,然后用具有圆周速度差的辊组沿前进方向拉伸1.5倍之后,用与取向薄膜1同样的方法沿宽度方向拉伸4.0倍,除此之外与取向薄膜1同样地得到薄膜厚度约50μm的双轴取向的取向薄膜3。取向薄膜3的Re为3915nm,Rth为6965nm,Re/Rth为0.562。
取向薄膜4
沿前进方向拉伸3.6倍、沿宽度方向拉伸4.0倍,除此之外与取向薄膜3同样地得到薄膜厚度约38μm的双轴取向的取向薄膜4。取向薄膜4的Re为1178nm,Rth为6365nm,Re/Rth为0.185。
取向薄膜5
通过变更未拉伸薄膜的厚度使得薄膜的厚度约为200μm,除此之外与取向薄膜1同样地得到单轴取向的取向薄膜5。取向薄膜5的Re为20500nm。
延迟量(Re)和厚度方向延迟量(Rth)如下测定。即,使用二块偏光板,求出薄膜的取向主轴方向,以取向主轴方向相正交的方式切出4cm×2cm的长方形,作为测定用样品。对于该样品,通过阿贝折射率仪(ATAGO CO.,LTD.制造、NAR-4T)求出相正交的两轴的折射率(Nx,Ny)和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求出前述两轴的折射率差的绝对值(|Nx-Ny|)作为折射率的各向异性(ΔNxy)。薄膜的厚度d(nm)使用电测微计(Feinpruf GmbH制造、Millitron1245D)测定,将单位换算成nm。通过折射率的各向异性(ΔNxy)与薄膜的厚 度d(nm)的乘积(ΔNxy×d)求出延迟量(Re)。此外,用与延迟量的测定同样的方法求出Nx、Ny、Nz和薄膜厚度d(nm),算出(ΔNxz×d)、(ΔNyz×d)的平均值,从而求出厚度方向延迟量(Rth)。
将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
表1
如上述表1所示,通过将具有3000nm以上的延迟量的取向薄膜用于设置在比观看侧偏振片靠近观看侧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作为图像显示单元使用有机EL单元和液晶单元(光源为冷阴极管的情况除外)中的任意者时,都能确认虹斑的产生受到抑制。此外,上述表1为使用具有图4中示出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时的结果,但使用具有图5~35中示出的结构的表面盖板一体型触摸屏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结果。

Claims (26)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1)~(3):
(1)图像显示单元;
(2)配置在比所述图像显示单元靠近观看侧的偏振片;以及
(3)配置在比所述偏振片靠近观看侧的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其包含具有3000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延迟量的取向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包含层叠在盖玻璃上的第1透明导电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包含层叠在所述取向薄膜上的第1透明导电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在盖玻璃与所述取向薄膜之间具有第1透明导电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在盖玻璃的一面具有第1透明导电层,在所述盖玻璃的另一面具有所述取向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在所述取向薄膜的两面贴合有玻璃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在所述取向薄膜的两面贴合有玻璃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薄膜夹着粘合层与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玻璃夹着粘合层与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粘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薄膜在其一面具有盖玻璃,在另一面夹着粘合层具有第1透明导电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在盖玻璃的一面具有所述取向薄膜,在另一面夹着粘合层具有第1透明导电层。
12.根据权利要求2、6~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的与接触于所述盖玻璃的面相反的一侧存在电介质层,在所述电介质层的与存在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的面相反的一侧存在第2透明导电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介质层夹着粘合层与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2透明导电层粘接。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薄膜的与具有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的面相反的一面夹着粘合层与盖玻璃粘接,在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的与接触于所述取向薄膜的面相反的一侧存在电介质层,在所述电介质层的与存在所述第1透明导电层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存在第2透明导电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有如下的结构:层叠有透明导电层的盖玻璃与层叠有透明导电层的所述取向薄膜夹着粘合层粘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盖玻璃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明导电层,所述盖玻璃夹着粘合层与所述取向薄膜粘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所述取向薄膜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明导电层,所述取向薄膜夹着粘合层与盖玻璃粘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中,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盖玻璃、所述取向薄膜、粘合层、以及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明导电层的薄膜或玻璃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有如下的结构: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玻璃板、第1透明导电层、电介质层、第2透明导电层、粘合层、以及所述取向薄膜。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有如下的结构: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玻璃板、第1透明导电层、粘合层、电介质层、粘合层、第2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取向薄膜。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有如下的结构: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玻璃板、第1透明导电层、粘合层、所述取向薄膜、以及第2透明导电层。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有如下的结构: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玻璃板、所述取向薄膜、玻璃板、第1透明导电层、电介质层、以及第2透明导电层。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有如下的结构: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玻璃板、粘合层、在任意面层叠有第1透明导电层的所述取向薄膜、电介质层、以及在任意面层叠有第2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或薄膜。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一体型触摸屏具有如下的结构:从观看侧向光源侧依次层叠有玻璃板、粘合层、在任意面层叠有第1透明导电层的所述取向薄膜、粘合层、以及在任意面层叠有第2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或薄膜。
25.根据权利要求1~3、8~11、和14~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薄膜在至少一面具有硬涂层。
26.根据权利要求1~3、8~11、和14~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的偏光轴与所述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所成的角为45度±20度以下。
CN201420066427.7U 2013-02-15 2014-02-14 图像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3028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8310A JP6565129B2 (ja) 2013-02-15 2013-02-15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028310 2013-02-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0282U true CN203930282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354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66427.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30282U (zh) 2013-02-15 2014-02-14 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65129B2 (zh)
CN (1) CN203930282U (zh)
TW (2) TWI653473B (zh)
WO (1) WO201412600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0861A (zh) * 2014-12-10 2015-03-25 金龙 一种新型电脑液晶显示器防反光防辐射护眼屏及其制作工艺
CN108227061A (zh) * 2016-12-09 2018-06-29 迪睿合株式会社 相位差补偿元件、液晶显示装置和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11239862A (zh) * 2020-02-17 2020-06-0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兼具1/4波片功能的保护膜、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488603A (zh) * 2021-07-07 2021-10-08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14325916A (zh) * 2017-03-31 2022-04-12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2243B2 (ja) * 2015-02-04 2018-08-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549392B2 (ja) * 2015-03-13 2019-07-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機能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ィルムセット
JP6721359B2 (ja) * 2016-02-29 2020-07-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6908262B2 (ja) * 2016-03-28 2021-07-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光学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EP3446330A4 (en) * 2016-04-22 2019-12-18 Glo Ab SMALL STEP DIRECT DISPLAY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6932420B2 (ja) 2016-08-15 2021-09-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剤組成物、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JP6932421B2 (ja) 2016-08-15 2021-09-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JP7042020B2 (ja) 2016-08-15 2022-03-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WO2018074524A1 (ja) * 2016-10-19 2018-04-2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性光学フィルム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KR20220134788A (ko) 2017-07-31 2022-10-05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플렉시블 화상 표시 장치용 적층체 및 플렉시블 화상 표시 장치
JP7268967B2 (ja) 2018-06-22 2023-05-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JP6866448B2 (ja) 2019-10-04 2021-04-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多層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70723B2 (ja) 2019-10-04 2021-11-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基材積層体
JP2021061141A (ja) 2019-10-04 2021-04-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基材積層体
JP2021061140A (ja) 2019-10-04 2021-04-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基材積層体
JP2021147438A (ja) 2020-03-17 2021-09-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内の積層体に用いる粘着シート、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に用いる積層体、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CN115916916A (zh) 2020-06-15 2023-04-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用于柔性图像显示装置内的层叠体的粘合片、用于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的层叠体、以及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WO2023182118A1 (ja) * 2022-03-23 2023-09-28 東洋紡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パネル下にカメラを有する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5374B2 (ja) * 1993-03-04 2000-10-30 ロー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デバイス
JP2004170875A (ja) * 2002-11-22 2004-06-17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157082A (ja) * 2003-11-27 2005-06-16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5322489A (ja) * 2004-05-07 2005-11-17 Nitto Denko Corp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と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4888853B2 (ja) * 2009-11-12 2012-02-29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液晶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5377252B2 (ja) * 2009-11-27 2013-12-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KR101322981B1 (ko) * 2009-12-01 2013-10-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소자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JP4962661B2 (ja) * 2010-06-22 2012-06-2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2012230491A (ja) * 2011-04-25 2012-11-22 Nitto Denko Corp タッチパネル用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EP2711765B1 (en) * 2011-05-18 2018-07-04 Toyobo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e of polarizer, use of protective film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0861A (zh) * 2014-12-10 2015-03-25 金龙 一种新型电脑液晶显示器防反光防辐射护眼屏及其制作工艺
CN104460861B (zh) * 2014-12-10 2017-10-31 金龙 一种电脑液晶显示器防反光防辐射护眼屏
CN108227061A (zh) * 2016-12-09 2018-06-29 迪睿合株式会社 相位差补偿元件、液晶显示装置和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8227061B (zh) * 2016-12-09 2021-09-28 迪睿合株式会社 相位差补偿元件、液晶显示装置和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14325916A (zh) * 2017-03-31 2022-04-12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CN114325916B (zh) * 2017-03-31 2023-10-13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CN111239862A (zh) * 2020-02-17 2020-06-0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兼具1/4波片功能的保护膜、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488603A (zh) * 2021-07-07 2021-10-08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13488603B (zh) * 2021-07-07 2023-08-2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5511A (zh) 2019-02-01
WO2014126003A1 (ja) 2014-08-21
TWI653473B (zh) 2019-03-11
JP2014157745A (ja) 2014-08-28
JP6565129B2 (ja) 2019-08-28
TW201439610A (zh) 2014-10-16
TWI722324B (zh) 2021-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30282U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04995553B (zh) 图像显示装置
TWI721983B (zh) 層合體之捲體、光學單元、有機el顯示裝置、透明導電性膜及光學單元之製造方法
CN203673184U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04981731B (zh) 图像显示装置
JP2020064278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20076939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20064279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20064280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20064274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720101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WO2016194488A1 (ja) 積層体のロール、光学ユニット、有機el表示装置、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6160109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20076940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157231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157289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6398148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7199019A (ja) 画像表示装置
TWI600951B (zh) Video display device
JP2020076938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6303264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20064275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157226A (ja) 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