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06556U - 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06556U
CN203906556U CN201420254778.0U CN201420254778U CN203906556U CN 203906556 U CN203906556 U CN 203906556U CN 201420254778 U CN201420254778 U CN 201420254778U CN 203906556 U CN203906556 U CN 203906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vibration isolation
groove
absorption structur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547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楼昱东
陈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ENGSHENG BEA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ENGSHENG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ENGSHENG BEA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ENGSHENG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547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06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06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065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轴承,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本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本组件设置在开于轴瓦顶部外侧的凹槽中,包括设置在凹槽中的刚性振动吸收结构,至少一根定位螺栓穿过刚性振动吸收结构且定位螺栓的下端固定在凹槽的槽底,所述的定位螺栓与刚性振动吸收结构间隙配合,所述的刚性振动吸收结构中部设有进油通孔且该进油通孔与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部的注油孔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刚性振动吸收结构的形变来吸收振动能量,隔振效果好,承载能力高,隔振和进油一体化,方便进油,此外,刚性材料制成的吸振片耐疲劳,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耐高低温,适应大温差环境,适用领域广。

Description

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轴承,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
背景技术
轴承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当其它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轴承能够支撑机械旋转体,可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以及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因为机械旋转体和轴承之间往往会产生振动,容易损坏机械和轴承,使用寿命短,现有技术中通过在轴承上添加隔振装置来消除振动,这里的隔振装置是指连接设备和基础的弹性元件,能够减少和消除由设备传递到基础的振动力和由基础传递到设备的振动。其能够将振动源与地基的刚性联接改为弹性联接,利用弹性支撑使一系统降低对外加激励起响应的能力,隔绝或减弱振动能量的传递。现有技术中轴承大多采用柔性垫进行隔振,但是柔性垫隔振效果差,承载能力低,容易出现老化现象,使用寿命短。此外,轴承工作时,轴瓦与转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如果润滑不良,轴瓦与转轴之间就存在直接的摩擦,摩擦会产生很高的温度,轴瓦还可能由于负荷过大、温度过高等因素造成烧瓦。现有技术中一般是直接在轴瓦上开注油孔,润滑油通过注油孔进入到轴瓦和转轴之间,若是轴承上带有隔振装置注油显得较为不便。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液压减震轴承[申请号:CN200810135908.8],包括一个用于连接第一构件的内圈,具有一个与内圈同轴布置的、用于连接第二构件的外圈,具有一个径向布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与其同轴的环形支撑体,具有一个径向布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与其同轴的环形弹性减震体,其中内圈和外圈通过支撑体和与其同轴的减震体在径向上彼此支撑,其中,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有两个腔在轴向彼此分开,其中支撑体包括至少一个通道,该通道将两个腔彼此液压连接,所述至少一个通道轴向穿过支撑体,并且其轴向末端沿轴向对各个腔开口。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整体结构复杂,环形弹性减震体在隔振过程中容易产生扭矩力,从而损害减震体本身,此外,环形弹性减震体隔振效果差,承载能力低,使用寿命短,容易出现老化现象,此外,没有解决注油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隔振效果好,承载能力高且方便注油的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本组件设置在开于轴瓦顶部外侧的凹槽中,包括设置在凹槽中的刚性振动吸收结构,至少一根定位螺栓穿过刚性振动吸收结构且定位螺栓的下端固定在凹槽的槽底,所述的定位螺栓与刚性振动吸收结构间隙配合,所述的刚性振动吸收结构中部设有进油通孔且该进油通孔与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部的注油孔对应设置。
凹槽支撑着刚性振动吸收结构,当振动产生时,所述的轴瓦受到来自轴的振动力,所述的轴瓦与安装在轴瓦外的安装座之间的径向距离减小,安装座和凹槽对刚性振动吸收结构产生相反的径向作用力,使得刚性振动吸收结构产生形变,从而将振动能量吸收,最终隔绝或减弱了振动能量的传递,当振动消失时,所述的刚性振动吸收结构恢复原来状态,整个过程中定位螺栓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整体结构简单,刚性振动吸收结构可形变可恢复,隔振效果好,承载能力高,此外,刚性振动吸收结构上的进油通孔方便进油,不需要再在轴瓦上另开进油通孔。
在上述的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中,所述的刚性振动吸收结构两端分别穿设有一根定位螺栓,所述的进油通孔位于两根定位螺栓之间。利于刚性振动吸收结构在形变过程中更好地定位。
在上述的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中,所述的刚性振动吸收结构包括隔振盖,在隔振盖下设有层叠式设置的若干由刚性材料制成的吸振片,在吸振片的下方设有定位板,至少一根组装螺栓依次穿过隔振盖和吸振片且组装螺栓的下端固定在定位板上,所述的组装螺栓与隔振盖和吸振片分别间隙配合,所述的隔振盖下端与凹槽槽底之间设有间隙。隔振盖和定位板对吸振片产生相反的径向作用力,使得吸振片产生形变,从而将振动能量吸收,最终隔绝或减弱了振动能量的传递。
在上述的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中,所述的凹槽的槽底还设有刚性垫片,所述的定位板压于刚性垫片上,所述的定位螺栓和组装螺栓下端分别穿过刚性垫片并固定在凹槽的槽底。组装螺栓对刚性振动吸收结构具有加固作用,利于结构的稳定,刚性垫片对刚性振动吸收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在上述的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中,所述的进油通孔由对应地设置在隔振盖、吸振片、定位板和刚性垫片上的通孔组合而成。实现进油和隔振一体化,较为方便。
在上述的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中,所述的组装螺栓有两根且进油通孔位于两根组装螺栓之间。利于结构的稳固。
在上述的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中,所述的隔振盖的上部露出于凹槽且隔振盖的上部外表面呈圆弧形。隔振盖外表面呈圆弧形便于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与用于安装轴瓦的安装座充分吻合,有利于提高隔振或减振的效果。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的优点在于:通过刚性振动吸收结构的形变来吸收振动能量,隔振效果好,承载能力高,隔振和进油一体化,方便进油,此外,刚性材料制成的吸振片耐疲劳,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耐高低温,适应大温差环境,适用领域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放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沿图2中D-D线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沿图3中A-A线的截面图。
图中,轴瓦1、凹槽2、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定位螺栓4、进油通孔5、隔振盖6、吸振片7、定位板8、组装螺栓9、刚性垫片10、通孔11、注油孔12、间隙1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设置在开于轴瓦1顶部外侧的凹槽2中,包括设置在凹槽2中的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至少一根定位螺栓4穿过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且定位螺栓4的下端固定在凹槽2的槽底,定位螺栓4与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间隙配合,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中部设有进油通孔5且该进油通孔5与设置在所述凹槽2底部的注油孔12对应设置。凹槽2支撑着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当振动产生时,轴瓦1受到来自轴的振动力,轴瓦1与安装在轴瓦1外的安装座之间的径向距离减小,安装座和凹槽2对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产生相反的径向作用力,使得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产生形变,从而将振动能量吸收,最终隔绝或减弱了振动能量的传递,当振动消失时,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恢复原来状态,整个过程中定位螺栓4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整体结构简单,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可形变可恢复,隔振效果好,承载能力高,此外,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上的进油通孔5方便进油,不需要再在轴瓦1上另开进油通孔5。
其中,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两端分别穿设有一根定位螺栓4,进油通孔5位于两根定位螺栓4之间,利于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在形变过程中更好地定位。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包括隔振盖6,在隔振盖6下设有层叠式设置的若干由刚性材料制成的吸振片7,在吸振片7的下方设有定位板8,至少一根组装螺栓9依次穿过隔振盖6和吸振片7且组装螺栓9的下端固定在定位板8上,组装螺栓9与隔振盖6和吸振片7分别间隙配合,隔振盖6下端与凹槽2槽底之间设有间隙13,隔振盖6和定位板8对吸振片7产生相反的径向作用力,使得吸振片7产生形变,从而将振动能量吸收,最终隔绝或减弱了振动能量的传递。凹槽2的槽底还设有刚性垫片10,定位板8压于刚性垫片10上,定位螺栓4和组装螺栓9下端分别穿过刚性垫片10并固定在凹槽2的槽底,组装螺栓9对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具有加固作用,利于结构的稳定,刚性垫片10对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具有保护作用。进油通孔5由对应地设置在隔振盖6、吸振片7、定位板8和刚性垫片10上的通孔11组合而成,实现进油和隔振一体化,较为方便。组装螺栓9有两根且进油通孔5位于两根组装螺栓9之间,利于结构的稳固。隔振盖6的上部露出于凹槽2且隔振盖6的上部外表面呈圆弧形,隔振盖6外表面呈圆弧形便于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与用于安装轴瓦1的安装座充分吻合,有利于提高隔振或减振的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轴瓦1、凹槽2、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定位螺栓4、进油通孔5、隔振盖6、吸振片7、定位板8、组装螺栓9、刚性垫片10、通孔11、注油孔12、间隙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6)

1.一种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本组件设置在开于轴瓦(1)顶部外侧的凹槽(2)中,包括设置在凹槽(2)中的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至少一根定位螺栓(4)穿过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且定位螺栓(4)的下端固定在凹槽(2)的槽底,所述的定位螺栓(4)与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间隙配合,所述的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中部设有进油通孔(5)且该进油通孔(5)与设置在所述凹槽(2)底部的注油孔(12)对应设置,所述的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包括隔振盖(6),在隔振盖(6)下设有层叠式设置的若干由刚性材料制成的吸振片(7),在吸振片(7)的下方设有定位板(8),至少一根组装螺栓(9)依次穿过隔振盖(6)和吸振片(7)且组装螺栓(9)的下端固定在定位板(8)上,所述的组装螺栓(9)与隔振盖(6)和吸振片(7)分别间隙配合,所述的隔振盖(6)下端与凹槽(2)槽底之间设有间隙(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振动吸收结构(3)两端分别穿设有一根定位螺栓(4),所述的进油通孔(5)位于两根定位螺栓(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2)的槽底还设有刚性垫片(10),所述的定位板(8)压于刚性垫片(10)上,所述的定位螺栓(4)和组装螺栓(9)下端分别穿过刚性垫片(10)并固定在凹槽(2)的槽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通孔(5)由对应地设置在隔振盖(6)、吸振片(7)、定位板(8)和刚性垫片(10)上的通孔(11)组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装螺栓(9)有两根且进油通孔(5)位于两根组装螺栓(9)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振盖(6)的上部露出于凹槽(2)且隔振盖 (6)的上部外表面呈圆弧形。 
CN201420254778.0U 2014-05-17 2014-05-17 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06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54778.0U CN203906556U (zh) 2014-05-17 2014-05-17 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54778.0U CN203906556U (zh) 2014-05-17 2014-05-17 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06556U true CN203906556U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80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54778.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06556U (zh) 2014-05-17 2014-05-17 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065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90088U (zh) 一种满装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CN103953642A (zh) 具有隔振功能的滑动轴承装置
CN203906556U (zh) 可注油轴承隔振组件
CN201377565Y (zh) 一种单向器皮带轮
CN204828672U (zh) 一种低摩擦橡胶油封
CN209959726U (zh) 一种采用剖分式滚动轴承的船用中间轴
CN203906538U (zh) 具有隔振功能的滑动轴承装置
CN201991948U (zh) 滚针轴承保持架
CN202152802U (zh) 一种整地机械自位轴承组合
CN204164159U (zh) 一种发动机凸轮轴止推装置
CN207673710U (zh) 深沟球轴承
CN203868125U (zh) 双金属平衡轴承
CN201774348U (zh) 可调式电动机轴封结构
CN202790087U (zh) 一种满装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CN202251956U (zh) 高速高频高耐磨浮动间隙密封
CN202228361U (zh)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CN103967934A (zh) 隔振轴承
CN209881545U (zh) 一种电机出轴防水结构
CN205388105U (zh) 端盖
CN203856894U (zh) 轴承隔振组件
CN203868121U (zh) 平衡轴承
CN103511550A (zh) 一种高速无油轴承转子系统用阻尼器
CN203307034U (zh) 一种灌装封罐机组的下转动体
CN205154892U (zh) 一种推杆式电机轴承
CN204025358U (zh) 分离式冲压轴承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105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