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95699U - 连接器壳体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95699U
CN203895699U CN201420323359.8U CN201420323359U CN203895699U CN 203895699 U CN203895699 U CN 203895699U CN 201420323359 U CN201420323359 U CN 201420323359U CN 203895699 U CN203895699 U CN 203895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diapire
connector shell
pair
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233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洪文
周健
丁卫祥
薛仰荣
邵京伟
刘新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233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95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95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95699U/zh
Priority to JP2015120717A priority patent/JP6530249B2/ja
Priority to US14/741,811 priority patent/US9601877B2/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9Shield structure with plural ports for distinct connecto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顶壁壳体、一对侧壁壳体、后端壁壳体、底壁壳体和两个分隔部件。底壁壳体包括第一底壁壳体部分、第二底壁壳体部分和第三底壁壳体部分。所述顶壁壳体、一对侧壁壳体、后端壁壳体、第一底壁壳体部分、第二底壁壳体部分和两个分隔部件形成为一个整体部件。所述第三底壁壳体部分以插接的方式组装到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上并与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一起构成连接器壳体的整个底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壳体仅包括两个分离部件,从而能够提高整个连接器壳体的结构强度,可靠地保证了每个插入端口的尺寸精度。

Description

连接器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的外屏蔽壳体。
背景技术
图1显示一种现有的连接器壳体的分解示意图;图2显示一种现有的连接器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连接器壳体一般包括上部壳体10、下部壳体20和两个分隔部件30。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部壳体10、下部壳体20和分隔部件30是相互分离的独立部件,并且两个分隔部件30也是独立的分离部件。如图2所示,两个分隔部件30将连接器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三个插入端口,这三个插入端口同层设置并排列成一行。
整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具有1×N(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个端口的壳体而言,其独立的分离部件的数量为N+1个,分离部件的数量过多。
这种由相互分离的上部壳体10、下部壳体20和多个独立的分隔部件30构成的一层多端口结构的连接器壳体(也称为连接器铁笼或连接器的屏蔽外壳)存在如下问题:
1)在性能上,由于该连接器壳体由相互分离的上部壳体10、下部壳体20和多个独立的分隔部件30组装而成,因此,连接器壳体的整体结构强度较差,容易出现整体开裂。同时,由于连接器壳体的每个端口均呈平行四边形,构成四边形的四个面为分离的四部分结构,因此,存在平行四边形效应,连接器壳体的端口容易朝向连接器壳体的两侧左右晃动;同时,组装件配合尺寸不易控制,这些因素导致连接器壳体的端口尺寸难以得到保证,这会导致连接器壳体的端口尺寸超差。另外,连接器壳体的端口可能存在锋利的突出,划伤屏蔽胶圈。
2)在制作上,将相互分离的上部壳体10、下部壳体20和多个独立的分隔部件30组装在一起的组装步骤复杂,制作效率较低,不易于实现高效的自动化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一个目的旨在于减少构成连接器壳体的分离部件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强度大、端口不易变形的连接器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步骤少、制作效率高的连接器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
顶壁壳体,构成连接器壳体的顶壁;
一对侧壁壳体,构成连接器壳体的一对侧壁;
后端壁壳体,构成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壁;
底壁壳体,构成连接器壳体的底壁;和
两个分隔部件,位于顶壁壳体和底壁壳体之间,用于将连接器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三个插入端口,其中
所述底壁壳体包括连接在一个侧壁壳体和一个分隔部件之间的第一底壁壳体部分、连接在另一个侧壁壳体和另一个分隔部件之间的第二底壁壳体部分、和与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分离的一个独立的第三底壁壳体部分;
所述顶壁壳体、一对侧壁壳体、后端壁壳体、第一底壁壳体部分、第二底壁壳体部分和两个分隔部件形成为一个整体部件;并且
所述第三底壁壳体部分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组装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底壁壳体部分的每个纵向边缘部形成有多个插接口,每个所述分隔部件的靠近连接器壳体的底壁的下部纵向边缘部形成有多个插接脚,所述多个插接脚插入所述多个插接口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插接脚穿过所述多个插接口并插接到用于将安装该连接器壳体的电路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三底壁壳体部分的每个纵向边缘部形成有多个凸起,并且所述多个插接口分别形成在所述多个凸起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的靠近所述第三底壁壳体部分的纵向边缘部上形成有多个槽口;所述多个凸起与所述多个槽口配合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凸起为燕尾型凸起,并且所述多个槽口为燕尾型槽口,多个所述燕尾型凸起与多个所述燕尾型槽口接合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燕尾型凸起中的至少两个的形状和/或尺寸不同;并且多个所述燕尾型槽口中的至少两个的形状和/或尺寸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每个所述分隔部件的靠近顶壁壳体的上部纵向边缘部上形成有多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在所述顶壁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多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对应的多个第一狭缝;每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穿过一个对应的第一狭缝,并弯折和压靠在所述顶壁壳体的外表面上,用于将两个分隔部件连接到所述顶壁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每对所述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被朝相反的方向弯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以均匀的间隔分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每个所述分隔部件的靠近所述后端壁壳体的一端上形成有一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在所述后端壁壳体上形成有与每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对应的第二狭缝;并且每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穿过对应的一个第二狭缝,并弯折和压靠在所述后端壁壳体的外表面上,用于将所述分隔部件连接到所述后端壁壳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每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被朝相反的方向弯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每个所述侧壁壳体的靠近所述后端壁壳体的一端上形成有突起;在所述后端壁壳体的靠近一对侧壁壳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可弯折的耳扣;所述耳扣被弯折并卡扣到所述突起上,用于将所述一对侧壁壳体连接到所述后端壁壳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整个所述连接器壳体除了第三底壁壳体部分之外的其它所有部分通过单片料板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单片料板通过冲压加工一次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的顶壁壳体、一对侧壁壳体、后端壁壳体、第一底壁壳体部分、第二底壁壳体部分和两个分隔部件形成为一个整体部件,并且第三底壁壳体部分通过插接的方式组装到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上并与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一起构成连接器壳体的整个底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壳体仅包括两个分离部件,从而能够提高整个连接器壳体的结构强度,可靠地保证了每个插入端口的尺寸精度。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整个连接器壳体除了第三底壁壳体部分之外的其它所有部分通过单片料板制成,因此,减少了加工和组装步骤,提高制造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一种现有的连接器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显示一种现有的连接器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三个插入端口的连接器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显示图3所示的具有三个插入端口的连接器壳体的分解示意图;和
图5显示图4所示的具有三个插入端口的连接器壳体的主要部分的主料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顶壁壳体,构成连接器壳体的顶壁;一对侧壁壳体,构成连接器壳体的一对侧壁;后端壁壳体,构成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壁;底壁壳体,构成连接器壳体的底壁;和两个分隔部件,位于顶壁壳体和底壁壳体之间,用于将连接器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三个插入端口,其中所述底壁壳体包括连接在一个侧壁壳体和一个分隔部件之间的第一底壁壳体部分、连接在另一个侧壁壳体和另一个分隔部件之间的第二底壁壳体部分、和与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分离的一个独立的第三底壁壳体部分;所述顶壁壳体、一对侧壁壳体、后端壁壳体、第一底壁壳体部分、第二底壁壳体部分和两个分隔部件形成为一个整体部件;并且所述第三底壁壳体部分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组装在一起。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三个插入端口的连接器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壳体主要包括:顶壁壳体211,构成连接器壳体的顶壁;一对侧壁壳体212、213,构成连接器壳体的一对侧壁;后端壁壳体214,构成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壁;底壁壳体221、222、223,构成连接器壳体的底壁;和两个分隔部件231、232,位于顶壁壳体211和底壁壳体221、222、223之间,用于将连接器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三个插入端口。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三个插入端口同层设置并沿平行于连接器壳体的顶壁或底壁的方向排列成一行。
图4显示图3所示的具有三个插入端口的连接器壳体的分解示意图;和图5显示图4所示的具有三个插入端口的连接器壳体的主要部分的主料板的示意图。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底壁壳体221、222、223包括连接在一个侧壁壳体212和一个分隔部件231之间的第一底壁壳体部分221、连接在另一个侧壁壳体213和另一个分隔部件232之间的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2、和与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分离的一个独立的第三壁壳体部分223。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顶壁壳体211、一对侧壁壳体212、213、后端壁壳体214、第一底壁壳体部分221、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2和两个分隔部件231、232形成为一个整体部件。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壁壳体部分223的一个纵向边缘部形成有多个插接口2231。分隔部件231的靠近连接器壳体的底壁的下部纵向边缘部形成有多个插接脚2313。分隔部件231的多个插接脚2313插入第三壁壳体部分223的多个插接口2231中。类似地,第三壁壳体部分223的另一个纵向边缘部形成有多个插接口2232。分隔部件232的靠近连接器壳体的底壁的下部纵向边缘部形成有多个插接脚2323。分隔部件232的多个插接脚2323插入第三壁壳体部分223的多个插接口2232中。这样,就可以将第三壁壳体部分223组装到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上并与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一起构成连接器壳体的整个底壁。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整个连接器壳体仅由两个分离的部件构成,因此,提高了整个连接器壳体的结构强度,可靠地保证了每个插入端口的尺寸精度。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插接脚2313、2323穿过多个插接口2231、2232并插接到用于将安装该连接器壳体的电路板(未图示)上。这样,就可以用安装连接器壳体的插接脚来将第三底壁壳体部分223组装到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上,而无需单独形成用于将第三底壁壳体部分223组装到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上的连接件,节约了材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请继续参见图4和图5,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三壁壳体部分223的每个纵向边缘部形成有多个凸起2233、2234,并且多个插接口2231、2232分别形成在多个凸起2233、2234上。在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的靠近第三壁壳体部分223的纵向边缘部上形成有多个槽口2211、2221。
尽管未图示,当第三底壁壳体部分223组装到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上之后,第三壁壳体部分223上的多个凸起2233、2234与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上的多个槽口2211、2221配合在一起。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多个凸起2233、2234的形状大致为矩形并且多个凸起2233、2234的形状和尺寸大致相同。类似地,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槽口2211、2221的形状大致为矩形并且多个槽口2211、2221的形状和尺寸大致相同。
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凸起2233、2234可以形成为燕尾型凸起,并且多个槽口2211、2221可以形成为燕尾型槽口,这样,通过多个燕尾型凸起与多个燕尾型槽口的接合,能够提高第三底壁壳体部分223与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之间的组合强度,防止第三底壁壳体部分223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燕尾型凸起中的至少两个的形状和/或尺寸可以不同,并且多个燕尾型槽口中的至少两个的形状和/或尺寸可以不同。这样,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状和/或尺寸的燕尾型凸起与多种不同形状和/或尺寸燕尾型槽口的接合,来进一步提高第三底壁壳体部分223与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之间的组合强度,进一步防止第三底壁壳体部分223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移动。
如图3和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一个分隔部件231的靠近顶壁壳体211的上部纵向边缘部上形成有多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2311、2311。在顶壁壳体211上形成有与多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2311、2311对应的多个第一狭缝2111。如图3清楚地显示,每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2311、2311穿过一个对应的第一狭缝2111,并弯折和压靠在顶壁壳体211的外表面上,用于将该分隔部件231连接到顶壁壳体211。
类似地,如图3和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分隔部件232的靠近顶壁壳体211的上部纵向边缘部上形成有多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2321、2321。在顶壁壳体211上形成有与多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2321、2321对应的多个第一狭缝2112。如图3清楚地显示,每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2321、2321穿过一个对应的第一狭缝2112,并弯折和压靠在顶壁壳体211的外表面上,用于将该分隔部件232连接到顶壁壳体211。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分隔部件231上的每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2311、2311被朝相反的方向弯折。类似地,分隔部件232上的每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2321、2321也被朝相反的方向弯折。这样,通过在相反的方向弯折每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能够提高分隔部件231、232与顶壁壳体21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如图3和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分隔部件231、232的多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2311、2321以均匀的间隔分隔开。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分隔部件231的靠近后端壁壳体214的一端上形成有一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2312、2312。在后端壁壳体214上形成有与一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2312、2312对应的一个第二狭缝2141。一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2312、2312穿过对应的一个第二狭缝2141,并弯折和压靠在后端壁壳体214的外表面上,用于将分隔部件231连接到后端壁壳体214上。
类似地,如图5所示,在另一个分隔部件232的靠近后端壁壳体214的一端上形成有一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2322、2322。在后端壁壳体214上形成有与一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2322、2322对应的一个第二狭缝2142。一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2322、2322穿过对应的一个第二狭缝2142,并弯折和压靠在后端壁壳体214的外表面上,用于将分隔部件232连接到后端壁壳体214上。
尽管未图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分隔部件231上的一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2312、2312被朝相反的方向弯折。类似地,分隔部件232上的一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2322、2322也被朝相反的方向弯折。这样,通过在相反的方向弯折每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能够提高分隔部件231、232与后端壁壳体214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一个侧壁壳体212的靠近后端壁壳体214的一端上形成有突起2121。在后端壁壳体214的靠近一个侧壁壳体212的一侧形成有可弯折的耳扣2143。耳扣2143被弯折并卡扣到突起2121上,用于将一个侧壁壳体212连接到后端壁壳体214上。
类似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另一个侧壁壳体213的靠近后端壁壳体214的一端上形成有突起2131。在后端壁壳体214的靠近另一个侧壁壳体213的一侧形成有可弯折的耳扣2144。耳扣2144被弯折并卡扣到突起2131上,用于将另一个侧壁壳体213连接到后端壁壳体214上。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整个连接器壳体除了第三底壁壳体部分223之外的其它部分由图5所示的单片料板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图5所示的单片料板可以通过冲压加工一次成型,即,可以通过在一块原料板上进行一次冲压加工一次性地形成构成整个连接器壳体的顶壁壳体211、一对侧壁壳体212、213、后端壁壳体214、第一底壁壳体部分221、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2和两个分隔部件231、232。因此,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加工和组装工艺,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大批量生产,提高了制造效率。
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壳体的结构部件的数目少,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壳体具备以下优点:
1)可以简化组装流程,便于自动化组装;
2)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减低连接器壳体的成本;
3)连接器壳体的整体强度高,结构性能稳定性好;
4)便于设计和维护。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在本文中,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
顶壁壳体(211),构成连接器壳体的顶壁;
一对侧壁壳体(212、213),构成连接器壳体的一对侧壁;
后端壁壳体(214),构成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壁;
底壁壳体(221、222、223),构成连接器壳体的底壁;和
两个分隔部件(231、232),位于顶壁壳体(211)和底壁壳体(221、222、223)之间,用于将连接器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三个插入端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壳体(221、222、223)包括连接在一个侧壁壳体(212)和一个分隔部件(231)之间的第一底壁壳体部分(221)、连接在另一个侧壁壳体(213)和另一个分隔部件(232)之间的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2)、和与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分离的一个独立的第三底壁壳体部分(223);
所述顶壁壳体(211)、一对侧壁壳体(212、213)、后端壁壳体(214)、第一底壁壳体部分(221)、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2)和两个分隔部件(231、232)形成为一个整体部件;
所述第三底壁壳体部分(223)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组装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底壁壳体部分(223)的每个纵向边缘部形成有多个插接口(2231、2232),每个所述分隔部件(231、232)的靠近连接器壳体的底壁的下部纵向边缘部形成有多个插接脚(2313、2323),所述多个插接脚(2313、2323)插入所述多个插接口(2231、223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插接脚(2313、2323)穿过所述多个插接口(2231、2232)并插接到用于将安装该连接器壳体的电路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底壁壳体部分(223)的每个纵向边缘部形成有多个凸起(2233、2234),并且所述多个插接口(2231、2232)分别形成在所述多个凸起(2233、2234)上;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底壁壳体部分(221、222)的靠近所述第三底壁壳体部分(223)的纵向边缘部上形成有多个槽口(2211、2221);
所述多个凸起(2233、2234)与所述多个槽口(2211、2221)配合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起(2233、2234)为燕尾型凸起,并且所述多个槽口(2211、2221)为燕尾型槽口,多个所述燕尾型凸起与多个所述燕尾型槽口接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燕尾型凸起中的至少两个的形状和/或尺寸不同;并且
多个所述燕尾型槽口中的至少两个的形状和/或尺寸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分隔部件(231、232)的靠近顶壁壳体(211)的上部纵向边缘部上形成有多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2311、2321);
在所述顶壁壳体(211)上形成有与所述多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2311、2321)对应的多个第一狭缝(2111、2112);
每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2311、2321)穿过一个对应的第一狭缝(2111、2112),并弯折和压靠在所述顶壁壳体(211)的外表面上,用于将两个分隔部件(231、232)连接到所述顶壁壳体(2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2311、2321)被朝相反的方向弯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对第一可弯折的连接片(2311、2321)以均匀的间隔分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分隔部件(231、232)的靠近所述后端壁壳体(214)的一端上形成有一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2312、2322);
在所述后端壁壳体(214)上形成有与每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2312、2322)对应的第二狭缝(2141、2142);并且
每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2312、2322)穿过对应的一个第二狭缝(2141、2142),并弯折和压靠在所述后端壁壳体(214)的外表面上,用于将所述分隔部件(231、232)连接到所述后端壁壳体(214)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每对第二可弯折的连接片(2312、2322)被朝相反的方向弯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侧壁壳体(212、213)的靠近所述后端壁壳体(214)的一端上形成有突起(2121、2131);
在所述后端壁壳体(214)的靠近一对侧壁壳体(212、213)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可弯折的耳扣(2143、2144);
所述耳扣(2143、2144)被弯折并卡扣到所述突起(2121、2131)上,用于将所述一对侧壁壳体(212、213)连接到所述后端壁壳体(214)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整个所述连接器壳体除了第三底壁壳体部分(223)之外的其它所有部分通过单片料板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料板通过冲压加工一次成型。
CN201420323359.8U 2014-06-17 2014-06-17 连接器壳体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95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3359.8U CN203895699U (zh) 2014-06-17 2014-06-17 连接器壳体
JP2015120717A JP6530249B2 (ja) 2014-06-17 2015-06-16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US14/741,811 US9601877B2 (en) 2014-06-17 2015-06-17 Connector hous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3359.8U CN203895699U (zh) 2014-06-17 2014-06-17 连接器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95699U true CN203895699U (zh) 2014-10-22

Family

ID=51722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23359.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95699U (zh) 2014-06-17 2014-06-17 连接器壳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01877B2 (zh)
JP (1) JP6530249B2 (zh)
CN (1) CN20389569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9735B (zh) * 2016-01-12 2020-07-14 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 服务器机壳及板件接合结构
CN107871996B (zh) * 2016-09-26 2019-09-24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JP2019216063A (ja) * 2018-06-14 2019-12-19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用ケージ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装置
US11217941B1 (en) * 2020-09-23 2022-01-04 All Best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set, and socket and plug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496907S1 (en) * 2002-10-17 2004-10-05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transceiver cage
CN1781046A (zh) * 2003-03-31 2006-05-31 莫莱克斯公司 具有多个模块接收室的屏蔽罩
CN1833341B (zh) * 2003-03-31 2010-06-16 莫莱克斯公司 具有改进的emi屏蔽垫圈结构的屏蔽罩
CN201115287Y (zh) * 2007-08-20 2008-09-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屏蔽装置及使用所述屏蔽装置的电子产品
CN202059724U (zh) * 2008-03-26 2011-11-30 Fci公司 电屏蔽笼及其系统
US7869224B1 (en) * 2009-09-18 2011-01-11 All Best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Housing structure for pluggable transceiver module
US8203084B2 (en) * 2010-03-16 2012-06-1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EMI gasket
WO2011146701A2 (en) * 2010-05-19 2011-11-24 Molex Incorporated Improved emi shielding member,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shielding of module cages
TWM403812U (en) * 2010-12-10 2011-05-11 Concraft Holding Co Ltd Stacked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866745B (zh) * 2011-07-08 2016-02-2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机壳装置及服务器
US8449331B2 (en) * 2011-08-03 2013-05-2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age and connector cover for a receptacle assembly
US8613632B1 (en) * 2012-06-20 2013-12-24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thermal vents
US20150072561A1 (en) * 2013-09-06 2015-03-1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age with emi absor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04787A (ja) 2016-01-12
US20150364869A1 (en) 2015-12-17
US9601877B2 (en) 2017-03-21
JP6530249B2 (ja) 2019-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95699U (zh) 连接器壳体
CN204030087U (zh) 连接器壳体
CN103567915B (zh) 用于精确对准部件的弹性悬臂梁对准系统
JP3162795U (ja) コネクタ
CN105552618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51336A (zh) 连接器装置
US20140308841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5305142A (zh) 连接器壳体
CN203942075U (zh) 连接器壳体
US9236673B2 (en) Mezzanine header connector
US20140339235A1 (en) Materials tray
CN202534903U (zh) 面包板弹片和面包板
CN202940374U (zh) 具有防倾斜金属支架的连接器
CN203301860U (zh) 一种电路板
CN205081255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3643915U (zh) 一种扩展卡
CN204685965U (zh) 一种水套砂芯组
CN105904737A (zh) 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结构成型工装及制造方法
CN203645080U (zh) 连接器总成及其通信连接器
CN203826601U (zh) 汽车连接器插针排毛坯件
CN205293432U (zh) 一种pcba托盘的堆叠结构
CN209078111U (zh) 一种自动焊接用电池片托盘
CN201416346Y (zh) 伸缩式实木复合门套
CN208240961U (zh) 一体式卡扣防松脱两芯连接器结构
CN204271348U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