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72499U - 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72499U
CN203872499U CN201420287198.1U CN201420287198U CN203872499U CN 203872499 U CN203872499 U CN 203872499U CN 201420287198 U CN201420287198 U CN 201420287198U CN 203872499 U CN203872499 U CN 2038724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pipe
pipe
thermal source
fit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871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勗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ISTE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IS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IST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IS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871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724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72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724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包括一散热座,包括一热源面及一散热面,热源面设有与热源接触的导热面,导热面上设有至少一热管凹槽,热管凹槽从导热面向内包括有两侧接续的端延部、扩张部及中央部位的一置管部,两侧的端延部间形成一开槽,扩张部接续端延部而呈向外扩张的弧弯面,置管部呈一圆弧面而连接两侧的扩张部,置管部具有一置孔直径,开槽宽度大于或等于置孔直径;至少一热管,热管包括有一热源管段,热源管段设置于热管凹槽,热源管段紧贴于端延部、扩张部及置管部,热源管段相对于导热面处形成一平直的管平部;如此,能利用热管与散热座的定位组装,使具有热管最大的散热面积,进而积极提升其散热效率性、散热稳定性。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利用热管与散热基座的定位组装,使具有极佳散热效率性的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电脑中央处理器(CPU)功能越来越强大,相对散热功能也愈来愈要求提升,现行散热装置厂商无不积极地研发更具效率的散热模块,且又因电子设备走向多核心效能时代,散热装置整体的产品品质、散热效益也面临更严峻的限制与考验。现行热管技术使用于散热装置是业界的主流,现有热管散热构成技术如中国台湾TW专利公开第201237345号,其揭露一种热管与导热座的限位组配结构,其包括一导热座以及至少一紧迫于该导热座上的热管,导热座具有一表面,并于该表面上凹设有一沟槽,且沟槽内表面上一体突出有一限位肋,热管则紧迫于导热座的沟槽内,而限位肋咬入热管位于沟槽内的部位表面处,以与热管位于沟槽内的部位表面处上形成一凹入、且与所述限位肋相配合的限位缺口,藉由限位肋咬入热管上而形成限位缺口,以供热管于沟槽内不易产生偏位。
前述该现有技术(专利公开第201237345号案)虽可达其使热管定位于沟槽内而不易产生偏位的目的,然而,仍有其缺失存在,例如:该导热座的沟槽其断面除呈大于二分之一半圆的正弧形外,并无其他可增加该热管与导热座的沟槽接触面积的构成,使得其散热效率并无法有效提升,显非理想的设计。
现有热管散热构成技术又如中国台湾TW专利公开第200834291号,其揭露一种散热器及其散热块与热管固定方法,该散热器包括一散热块、一以上穿置于散热块底部两相对侧的热管、一固定于热管上半段的散热鳍片组,散热块底部设有一以上贯穿于两相对侧以及底面的容槽,所述的热管即局部穿置包覆于该容槽内,并且使热管底面环型周缘局部突出于散热块底面,再施予冲制、铣切步骤,使热管与散热块底面齐平,散热块底面设一CPU时,CPU的热即可以直接通过热管传导,而由散热鳍片组散热。
前述该现有技术(专利公开第200834291号案)虽可达其将热管固定于散热块底部的容槽内,然而,其散热块的容槽同样无其他可增加该热管与容槽接触面积的构成设计,导致其散热效率亦无法有效提升,显有一并加以改良的必要。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热管与散热基座其结合接触面积无法提升的缺失问题,诚是业者研发、突破的重点方向。
缘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有鉴于现有热管使用上的缺失问题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的事实,本发明人即着手研发构思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更具散热效率性及稳定性的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以促进此业的发展,遂经多时的构思而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其能利用热管与散热座的定位组装,使具有热管单位长度最佳、最大的散热面积,进而积极提升其散热效率性、散热稳定性及产业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功效所采用的技术包括一散热座,该散热座包括有底部的面向热源的一热源面及顶部的一面向散热片组的散热面,该热源面设有与热源直接接触的导热面,该导热面上设有至少一热管凹槽,该热管凹槽从该导热面向内包括有两侧接续的端延部、扩张部及中央部位的一置管部,该两侧的端延部间形成一开槽,该扩张部接续该端延部而呈向外扩张的弧弯面,该置管部呈一圆弧面而连接两侧的扩张部,该置管部具有一置孔直径,该开槽宽度大于或等于该置孔直径;至少一热管,该热管包括有一热源管段,该热源管段设置于该热管凹槽内,该热源管段紧贴于该端延部、该扩张部及该置管部,该热源管段相对于该导热面处形成一平直的管平部。
前述构成,其中该导热面凸出于该热源面。
前述构成,其中该端延部呈垂直该热源面的平面延伸。
前述构成,其中该扩张部间宽度大于该开槽的宽度。
前述构成,其中该热源面周边凸设有多根螺孔抵柱。
前述构成,其中该热管进一步包括有一散热管段。
前述构成,其进一步包括有一散热片组,该散热片组包括有多片散热片,该散热片组相对于该散热座的该散热面设有一嵌置槽。
前述构成,其中该嵌置槽的侧边设有一定位槽,该定位槽设置一整固件。
前述构成,其中该散热片组的端面侧设有贯穿该多片散热片的热管插槽,该热管插槽供该散热管段的插设连结。
前述构成,其中该散热座及该多片散热片是以铝挤型的一体成形连结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利用热管与散热座的定位组装,使具有热管单位长度最佳、最大的散热面积,进而积极提升其散热效率性、散热稳定性及产业竞争力。
兹为使贵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更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图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凹槽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结合操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散热装置10;散热座11;热源面12;散热面13;导热面14;热管凹槽15;端延部151;扩张部152;置管部153;间隔面16;螺孔抵柱17;热管20;热源管段21;管圆弧部210;管平部211;管凸出部21A;散热管段22;连接管段23;散热片组30;散热片31;嵌置槽32;热管插槽33;热管插槽34;定位槽35;定位槽36;整固件37;整固件38;发热元件100;电路板101;开槽宽度a;置孔直径b。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2a及图3,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包括有一散热装置10及多根热管20,该散热装置10包括有一散热座11,该散热座11可呈一实心块体,该散热座11包括有底部的一面向热源的热源面12及顶部的一散热面13,该热源面12设有凸出而与热源直接接触的导热面14,该导热面14设有两热管凹槽15,即该热管凹槽15是由该导热面14往散热面13方向深入,但并未延伸至该散热面13,而两热管凹槽15之间具有适当距离的一间隔面16;该热管凹槽15从该导热面14、间隔面16向内(往散热面13方向)包括有两侧接续的端延部151、扩张部152及中央部位的置管部153;其中,该端延部151呈一平面的延伸,在适当的实施方式中,该端延部151可呈垂直该导热面14、间隔面16的平面延伸,而两侧的端延部151间形成一开槽,该开槽宽度为a;该扩张部152接续该端延部151而呈向外扩张的弧弯面;该置管部153接续并连接两侧的扩张部152,该置管部153呈一圆弧面,该置管部153的圆弧面具有一置孔直径b,而该开槽宽度a大于或等于该置孔直径b,当然,若以宽度而言,该两侧扩张部152间具有最大的宽度。另,该热源面12周边凸设有多根螺孔抵柱1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热源面12与该导热面14呈一平面上设置,即该热管凹槽15直接于该热源面12上加以设置;换言之,该热源面12即为一与热源接触的导热面14。
该热管20略呈一U形管(或其他曲状管),但其形状并不为所限,在实施例中以两热管20配合两热管凹槽15进行说明。该热管20包括有一热源管段21、散热管段22及连接两者的连接管段23,而该热源管段21用以设置于该热管凹槽15内。再者,该热管20为一具中空流道的管体,该中空流道内部可设有毛细组织及用以填充工作流体,使产生热导引及进行散热的用,而此热管20的构成为现有技术,不再繁加赘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可进一步包括有一散热片组30,该散热片组30用与该散热装置10、热管20组配以进行散热。该散热片组30包括有多片散热片31,该散热片组30于相对该散热座11的一侧面设有中央部位的一嵌置槽32及两侧边处的定位槽35、定位槽36,该嵌置槽32用以承置该散热座11,并与该散热座11的散热面13相贴触,用以进行传热;该定位槽35、定位槽36用以分别设置一整固件37、整固件38,使该多片散热片31得以整体紧固连结;该散热片组30的端面两侧并设有贯穿多片散热片31的热管插槽33、热管插槽34,该热管插槽33、热管插槽34分别供两热管20的散热管段22进行插设连结,使该热管20的热源得以凭借多片散热片31进行散热排除。而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该散热座11及多片散热片31可以铝挤型的一体成形连结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4,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改良结构的紧配成形组合方式;如图所示,当该热管20的热源管段21置入该散热座11的热管凹槽15内,此时该热源管段21具有一凸出该导热面14、间隔面16的管凸出部21A;继以一压具(未图示/如油压缸、空压机或其他治具等)对该管凸出部21A施以压掣,使该管凸出部21A下压并形成一等平面于该导热面14、间隔面16的管平部211,该管平部211呈一平直段。当该管凸出部21A被压掣时亦同时变形而向内挤贴于该端延部151、扩张部152,即使该热源管段21相对于该端延部151、扩张部152处呈变形的相紧贴状态,而该热源管段21相对于该置管部153处呈相紧贴的管圆弧部210,该管圆弧部210可为热源管段21未产生变形的区域部分。如此,该热管20的热源管段21置入该散热座11的热管凹槽15并经压掣、变形后,得以使压掣变形后的热源管段21充填紧密接触于热管凹槽15,尤其在该端延部151、扩张部152处得以完全延展扩充变形相紧贴触,不但可增加热源管段21与热管凹槽15的接触面积,且得以产生紧密连结防止脱离。再者,该热管20(热源管段21)置入该热管凹槽15的前,可于该热管凹槽15内涂布散热膏,使该压掣变形后的热管20(热源管段21)及热管凹槽15间若存有空隙即可凭借该散热膏的连结以进行其热传递作用,以确保其整体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于使用时,凭借该散热座11的导热面14、间隔面16及热管20的管平部211贴触热源,如图3所示,一电路板101上设有一发热元件100(如CPU、晶片或其他热源等),当该散热座11的导热面14、间隔面16及热管20的管平部211贴触发热元件100后,热源即可通过该散热座11传递至该热管20以进行其内的中空流道热交换,另热源亦通过该散热座11、热管20(散热管段22)传递至该多片散热片31,用以进行散热,而积极达到双效散热的效果;如此,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改良结构利用散热座11的热管凹槽15与热管20的定位组装构成,使热管20随时与散热座11接触并进行散热处理,使得该热管20得以增加散热面积,并产生极佳的紧固连结,而得以积极提升其散热效率性。
缘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凭借上述构成,其能利用热管与散热座的定位组装,使具有热管单位长度最佳、最大的散热面积,进而积极提升散热效率性、散热稳定性及产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为一相当优异的创思,故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然而上述说明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所延伸的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散热座,该散热座包括有底部的面向热源的一热源面及顶部的一散热面,该热源面设有与热源直接接触的导热面,该导热面上设有至少一热管凹槽,该热管凹槽从该导热面向内包括有两侧接续的端延部、扩张部及中央部位的一置管部,该两侧的端延部间形成一开槽,该扩张部接续该端延部而呈向外扩张的弧弯面,该置管部呈一圆弧面而连接两侧的扩张部,该置管部具有一置孔直径,该开槽宽度大于或等于该置孔直径;
至少一热管,该热管包括有一热源管段,该热源管段设置于该热管凹槽内,该热源管段紧贴于该端延部、该扩张部及该置管部,该热源管段相对于该导热面处形成一平直的管平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热源面上凸出设有该导热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端延部呈垂直该热源面的平面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扩张部间宽度大于该开槽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热源面周边凸设有多根螺孔抵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热管进一步包括有一散热管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散热片组,该散热片组包括有多片散热片,该散热片组相对于该散热座的该散热面设有一嵌置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嵌置槽的侧边设有一定位槽,该定位槽设置一整固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片组的端面侧设有贯穿该多片散热片的热管插槽,该热管插槽供该散热管段的插设连结。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座及该多片散热片是以铝挤型的一体成形连结设置。
CN201420287198.1U 2014-05-30 2014-05-30 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2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7198.1U CN203872499U (zh) 2014-05-30 2014-05-30 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7198.1U CN203872499U (zh) 2014-05-30 2014-05-30 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72499U true CN203872499U (zh) 2014-10-08

Family

ID=51653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8719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2499U (zh) 2014-05-30 2014-05-30 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724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9416A (zh) * 2018-03-14 2018-08-17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igbt用的高散热量热管散热器
CN109500652A (zh) * 2017-09-15 2019-03-2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导轨、用于固定导轨的基座及具有导轨和基座的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0652A (zh) * 2017-09-15 2019-03-2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导轨、用于固定导轨的基座及具有导轨和基座的系统
CN108419416A (zh) * 2018-03-14 2018-08-17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igbt用的高散热量热管散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7875B (zh) 散热组件的制造方法
CN203872499U (zh) 散热装置的热管紧配结构
CN103906413B (zh) 散热模块
CN105722372A (zh) 均温板支撑体结构
CN103874391B (zh) 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217303U (zh) 一种散热装置中的热管散热器
CN200989742Y (zh) 可分段导热的热导管结构
CN203224159U (zh) 热管结构
CN204062942U (zh) 一种led灯具散热装置
TWM486753U (zh) 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
CN101386050A (zh) 散热模组的加工方法及装置
CN105722371B (zh) 热传导总成以及散热装置
CN105890421A (zh) 一种平板型散热插片
CN203554874U (zh) 散热器组合装置
CN202652813U (zh) 散热鳍片、散热鳍片组合及散热装置
CN201819608U (zh) 一种散热器型材
CN201780974U (zh) 一种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片
CN105466263A (zh) 均温板结构
CN101513661A (zh) 散热器制造方法及散热器结构
CN204085274U (zh) 均温板结构
CN203105032U (zh) 散热模块的热管紧配结构
CN203395877U (zh) 一种新型散热结构的led灯具
CN215181686U (zh) 电脑散热器鳍片铝型材
CN204697452U (zh) 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之散热结构
CN203378198U (zh) 一种散热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5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