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97452U - 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之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之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97452U
CN204697452U CN201520058768.4U CN201520058768U CN204697452U CN 204697452 U CN204697452 U CN 204697452U CN 201520058768 U CN201520058768 U CN 201520058768U CN 204697452 U CN204697452 U CN 2046974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pipe
groove
several
dissip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587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云宇
詹胜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AISO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AISO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AISO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AISO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587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974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974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974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主要包含有:一散热隔板、一第一散热层以及一第二散热层。该散热隔板具有二反向对应面,其中一面定义为一第一面,而另一面则定义为一第二面。该第一散热层由数个第一热管所组成,该数个第一热管设置于该散热隔板的该第一面。该第二散热层由数个第二热管所组成,各个第二热管设置于该散热隔板的该第二面。其中,该第一散热层的各个第一热管的至少一部份重叠该第二散热层的各个第二热管的至少一部份。藉此,一待散热物的热经由该第一散热层、该散热隔板以及该第二散热层传导,以达到较快速导热的效果。

Description

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之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散热结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美国US20120305221A1号专利,揭露了一种热管连接散热器结构(Heat pipe-attached heat sink),包含一散热鯺片模块(radiation fin module)(图号10)、数个热管(heat pipes)(图号20)以及一底块(bottom block)(图号30),该散热鯺片模块是由数个第一鳍片(first radiation fins)(图号1)以及数个第二鳍片(second radiation fins)(图号1a)所组成,该散热鯺片模块具有二突出块(protruding blocks)(图号101)以及数个定位槽(plurality of locating grooves)(图号112),该底块开设有一开口(opening)(图号31)以及于该开口二边分别设有数个定位槽(locating grooves)(图号32);组合时,该散热鳍片模块的突出块位于该底块的该开口,且紧密的固定于该底块,该散热鳍片模块的各个定位槽对准该底块的各个定位槽,接着,将各个热管设置于该散热鳍片模块及该底块上,且位于各个定位槽。使用时,该数个热管直接接触热源,藉此,该数个热管以快速热传导,以达将热源散热的功效。
前述习用该热源散热主要透过该数个热管导热,由于该数个热管为单层,导致热源的散热效果不佳,因此,该热管连接散热器结构仍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以达到快速将一待散热物散热的目的。
缘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包含有:一散热隔板、一第一散热层以及一第二散热层。该散热隔板具有二反向对应的面,其中一面定义为一第一面,而另一面则定义为一第二面。该第一散热层由数个第一热管所组成,各个第一热管设置于该散热隔板的该第一面。该第二散热层由数个第二热管所组成,各个第二热管设置于该散热隔板的该第二面。其中,该第一散热层的各个第一热管的至少一部份重叠该第二 散热层的各个第二热管的至少一部份。
藉此,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第一热管的至少一部份重叠各个第二热管的至少一部份,使一待散热物的热经由该第一散热层、该散热隔板以及该第二散热层传导,以达到更快速导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显示待散热物、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以及第二散热层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显示待散热物、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以及第二散热层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第二散热层位于散热隔板的下方。
图5A是沿图4中5A-5A剖线的剖面图,显示待散热物、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以及第二散热层重叠的状态。
图5B是沿图4中5B-5B剖线的剖面图,显示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以及第二散热层重叠的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显示待散热物、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以及第二散热层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显示待散热物、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以及第二散热层的立体图。
图9A是沿图6中9A-9A剖线的剖面图,显示待散热物、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以及第二散热层重叠的状态,且于第一热管以及第二热管重叠之间具有间隔部。
图9B是沿图6中9B-9B剖线的剖面图,显示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以及第二散热层重叠的状态,且于第一热管以及第二热管重叠之间具有间隔部。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显示组合的状态。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显示待散热物、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以及第二散热层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显示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以及第二散热层的立体图。
图13A是沿图10中13A-13A剖线的剖面图,显示待散热物、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以及第二散热层重叠的状态,且第一热管以及第二热管重叠处相接触。
图13B是沿图10中13B-13B剖线的剖面图,显示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以及第二散热层重叠之状态,且第一热管以及第二热管重叠处相接触。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显示散热鳍片组、待散热物、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以及第二散热层的立体图。
图16是沿图14中16-16剖线的剖面图,显示散热鳍片组、待散热物、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以及第二散热层重叠的状态。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显示待散热物、第一散热层、散热隔板、第二散热层以及散热鳍片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其中:
请参阅图1至图5B,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100,主要由一散热隔板10、一第一散热层20以及一第二散热层40所组成。
该散热隔板10具有二反向对应面,其中一面定义为一第一面11,而另一面则定义为一第二面12,如图2及图3所示。
该第一散热层20是由数个第一热管21所组成,各个第一热管21设置于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一面11,如图1所示。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各个第一热管21的一面设置于该散热 隔板10的该第一面11。
该第二散热层40是由数个第二热管41所组成,各个第二热管41设置于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二面12,如图3及图4所示。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各个第二热管41的一面设置于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二面12。
其中,该第一散热层20的各个第一热管21的至少一部份重叠该第二散热层40的各个第二热管41的至少一部份,如图4至图5B所示。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各个第一热管21的二部份与各个第二热管41的二部份重叠为例。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接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
请参阅图1至图5B,该第一散热层20的各个热管21的一面设置于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一面11,并将该第二散热层40的各个第二热管41的一面设置于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二面12,如图5A及图5B所示。接着,将一待散热物A直接接触该第一散热层20的该数个第一热管21的另一面,如图4及图5A所示,且该待散热物A重叠各个第一热管21的一部份以及各个第二热管41的一部份,上述待散热物A为一CPU,首先,该待散热物A的热传导至该第一散热层20的该数个第一热管21,然后,热经由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一面11传导至该第二面12,最后,传导至第二散热层40的该数个第二热管41,以达到快速导热的效果。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所可达成的功效在于:解决了先前技术中关于该数个热管为单层,导致热源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第一热管21的二部份重叠各个第二热管41的二部份,该待散热物A的热经由该第一散热层20、该散热隔板10以及该第二散热层40传导,以达到更快速导热的效果。
在上述说明中,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各个第一热管21的二部份与各个第二热管41的二部份重叠为例,如图4至图5B所示,在实施上并不以此为限,各个第一热管21只有一部份与各个第二热管41只有一部份重叠亦可。由于前述方式可由本第一较佳实施例所理解,因此,不再以图式表示之。
须补充说明的是,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待散热物A是以铜板为例,并不以此为限, 该待散热物A为任何能够导热的导热板即可,亦或者该待散热物A以CPU芯片为例,并不以此为限,该待散热物A为任何能够发热的电子元件或电子装置即可。
请参阅图6至图9B,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20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散热隔板10的第一面11更包含数个第一凹槽111,该数个第一凹槽111分别凹入形成于该第一面11,各个第一热管21位于各个第一凹槽111,如图6至图7所示。该散热隔板10的第二面12更包含数个第二凹槽121,如图8所示,该数个第二凹槽121分别凹入形成于该第二面12,各个第二热管41位于各个第二凹槽121,各个第一凹槽111的至少一部份重叠各个第二凹槽121的至少一部份,如图9A及图9B所示。另外,该数个第一凹槽111的至少一部份重叠该数个第二凹槽121的至少一部份之间具有一间隔部14,如图9A及图9B所示。本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各个第一凹槽111的二部份重叠各个第二凹槽121的二部份为例,其中,各个第一凹槽111的一部份重叠各个第二凹槽121的一部份之间具有一间隔部14。
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接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
请参阅图6至图9B,该第一散热层20的各个第一热管21设置于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一面11,且各个第一热管21位于各个第一凹槽111,如图6所示。该第二散热层40的各个第二热管41设置于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二面12,且各个第二热管41位于各个第二凹槽121,如图9A及图9B所示。各个第一热管21的二部份与各个第二热管41的二部份重叠之间分别以各个间隔部14隔开。接着,该待散热物A直接接触该第一散热层20的该数个第一热管21的另一面以及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一面11,如图6及图9A所示,且该待散热物A重叠各个第一热管21的一部份以及各个第二热管41的一部份,首先,该待散热物A的热传导至该第一散热层20的该数个第一热管21以及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一面11,然后,经由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一面11及各个间隔部14传导至该第二面12,最后,传导至第二散热层40的该数个第二热管41,以达到快速导热的效果。
在上述说明中,本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各个第一凹槽111的二部份与各个第二凹槽121的二部份重叠为例,如图9A及图9B所示,在实施上并不以此为限,各个第一凹槽111只有 一部份与各个第二凹槽121只有一部份重叠亦可。由于前述方式可由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理解,因此,不再以图式表示之。
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均概同于前揭第一较佳实施例,容不再予赘述。
请参阅图10及图13B,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30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各个第一凹槽111的至少一部份重叠各个第二凹槽121的至少一部份之间形成一镂空部16,如图11及图12所示,使各个第一凹槽111的至少一部份与各个第二凹槽121的至少一部份重叠处连通。本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各个第一凹槽111的二部份重叠各个第二凹槽121的二部份为例,其中,各个第一凹槽111的一部份重叠各个第二凹槽121的一部份之间形成一镂空部16,使各个第一凹槽111的一部份与各个第二凹槽121的一部份重叠处连通。
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接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
请参阅图10至图13B,该第一散热层20的各个第一热管21设置于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一面11,且各个第一热管21位于各个第一凹槽111,如图11所示。该第二散热层40的各个第二热管41设置于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二面12,且各个第二热管41位于各个第二凹槽121,如图12所示。请参阅图13A及图13B,各个第一热管21的二部份与各个第二热管41的二部份分别透过各个镂空部16(示于图11及图12)相接触。接着,该待散热物A直接接触该第一散热层20的该数个第一热管21的另一面以及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一面11,如图10及图13A所示,且该待散热物A重叠各个第一热管21的一部份以及各个第二热管41的一部份,首先,该待散热物A的热传导至该第一散热层20的该数个第一热管21以及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一面11,然后,传导至第二散热层40的该数个第二热管41,以达到快速导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均概同于前揭第一较佳实施例,容不再予赘述。
请参阅图14及图16,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40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第一散热层20的该数个第一热管21的一端会延伸形成多个第一延伸段22,其中部分第一热管21的第一延伸段22往一第一方向(图15的左上方向)延伸,而其余第一热管21的第一延伸段22则是往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方向(图15的右下方向)延伸,如图15所示。该第二散热层40的该数个第二热管41的一端分别延伸形成一第二延伸段42,如图15所示。本第四较佳实施例中,该部分第一热管21是以一根第一热管21为例。
更包含至少一散热鳍片组60,该至少一散热鳍片组60设置于该二第一延伸段22的另一面或者是该第二延伸段42的另一面至少二者其中之一,如图16所示。本第四较佳实施例中,该至少一散热鳍片组60是以二散热鳍片组60为例。该二散热鳍片组60分别设置于该二第一延伸段22的另一面以及该第二延伸段42的另一面。
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接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
请参阅图14至图16,该待散热物A直接接触该第一散热层20的该数个第一热管21的另一面,如图14所示,该待散热物A的热传导至该数个第一热管21以及该数个第二热管41,然后,经由该数个第一延伸段22的另一面以及该数个第二延伸段42的另一面传导至该二散热鳍片组60,如图16所示,以达到快速导热的效果。
在上述说明中,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一热管21是以一第一热管21为例,如图15所示,在实施上并不以此为限,该至少一第一热管21数量亦可为数个。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中,该至少一散热鳍片组60是以二散热鳍片组60为例,如图15所示。在实施上并不以此为限,该至少一散热鳍片组60亦可为单一个散热鳍片组60,该散热鳍片组60可单独设置于该数个第一延伸段22的另一面或者是该数个第二延伸段42的另一面,由于前述方式可由本第四较佳实施例所理解,因此,不再以图式表示之。
本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均概同于前揭第一较佳实施例,容不再予赘述。
请参阅图17及图18,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50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更包含一散热鳍片组60,该散热鳍片组60向内凹入形成数个散热凹槽61,如图18所示, 各个第二热管41设置于该散热鳍片组60,且位于各个散热凹槽61,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二面12置设于该散热鳍片组60具有数个散热凹槽61的一面,该散热隔板10的第一面11更包含数个第一凹槽112,各个第一热管41设置于该散热隔板10的第一面11,且位于各个第一凹槽112。本第五实施例中,该第一热管21形状为圆形;该第二热管41形状为扁形。
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结构,接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
请参阅图17至图18,该待散热物A直接接触该第一散热层20的该数个第一热管21的另一面,如图17所示,该待散热物A的热传导至该数个第一热管21,然后,热经由该散热隔板10的该第一面11传导至该第二面12,最后,传导至该数个第二热管41以及该散热鳍片组60,以达到快速导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均概同于前揭第一较佳实施例,容不再予赘述。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散热隔板,具有二反向对应面,其中一面定义为一第一面,而另一面则定义为一第二面;
一第一散热层,由数个第一热管所组成,各个第一热管设置于该散热隔板的该第一面;以及
一第二散热层,由数个第二热管所组成,各个第二热管设置于该散热隔板的该第二面;
其中,该第一散热层的各个第一热管的至少一部份重叠该第二散热层的各个第二热管的至少一部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第一热管的一面设置于该散热隔板的该第一面;各个第二热管的一面设置于该散热隔板的该第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隔板的第一面还包含数个第一凹槽,该数个第一凹槽分别凹入形成于该第一面,各个第一热管位于各个第一凹槽;该散热隔板的第二面更包含数个第二凹槽,该数个第二凹槽分别凹入形成于该第二面,各个第二热管位于各个第二凹槽,各个第一凹槽的至少一部份重叠各个第二凹槽的至少一部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第一凹槽的至少一部份重叠各个第二凹槽的至少一部份之间具有一间隔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第一凹槽的至少一部份重叠各个第二凹槽的至少一部份之间形成一镂空部,使各个第一凹槽的至少一部份与各个第二凹槽的至少一部份重叠处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层的该数个第一热管的一端会延伸形成多个第一延伸段,其中部分第一热管的第一延伸段往一第一方向延伸,而其余第一热管的第一延伸段则是往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散热层的该数个第二热管的一端分别延伸形成一第二延伸 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散热鳍片组,该至少一散热鳍片组设置于该数个第一延伸段的另一面或者是该数个第二延伸段的另一面至少二者其中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散热鳍片组,该散热鳍片组向内凹入形成数个散热凹槽,各个第二热管设置于该散热鳍片组,且位于各个散热凹槽,该散热隔板的该第二面置设于该散热鳍片组具有数个散热凹槽的一面,该散热隔板的第一面更包含数个第一凹槽,各个第一热管位于各个第一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热管形状为圆形;该第二热管形状为扁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待散热物,直接接触该第一散热层的该数个第一热管。
CN201520058768.4U 2015-01-27 2015-01-27 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之散热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974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8768.4U CN204697452U (zh) 2015-01-27 2015-01-27 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之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8768.4U CN204697452U (zh) 2015-01-27 2015-01-27 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之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97452U true CN204697452U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37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5876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97452U (zh) 2015-01-27 2015-01-27 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之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974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8725A (zh) * 2019-10-22 2020-01-21 黎盆兄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组合式多规格散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8725A (zh) * 2019-10-22 2020-01-21 黎盆兄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组合式多规格散热器
CN110718725B (zh) * 2019-10-22 2023-03-31 黎盆兄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组合式多规格散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5300B (zh) A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with a double insulated tube
JP6349161B2 (ja) 液冷式冷却装置
US9593887B2 (e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with heat pipes arranged in two spaced and partially overlapped layers
CN106406477B (zh) 一种串联式cpu散热冷却装置
TWI498519B (zh) 散熱模組
CN100499977C (zh) 散热装置
CN105020653A (zh) 一种具有相变抑制薄板式散热器的汽车大灯
CN204425879U (zh) 一种分割式强迫风冷散热器
CN204466130U (zh) 一种具有散热增益效果的双架构整合式散热器
CN204697452U (zh) 具有分隔双层重叠热管之散热结构
US20130168055A1 (en) Thermal module
WO2021036249A1 (zh) 一种散热器、电子设备及汽车
CN204795999U (zh) 具有分隔双层部分重叠热管的散热结构
CN204390151U (zh) 一种风冷热管散热器
CN204005868U (zh) Led散热器
CN105722371B (zh) 热传导总成以及散热装置
TWM601332U (zh) 熱管散熱模組
CN205039144U (zh) 一种芯片散热器
CN107872941B (zh) 散热装置
CN104565137A (zh) 刹车片及其散热器
TWM461299U (zh) 散熱模組
TWI635385B (zh) 散熱器及其製造方法
CN208670972U (zh) 一种散热器
CN104932639A (zh)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cpu用导热部件
US20150068719A1 (en) Heat sin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