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6753U - 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 - Google Patents

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6753U
TWM486753U TW103209176U TW103209176U TWM486753U TW M486753 U TWM486753 U TW M486753U TW 103209176 U TW103209176 U TW 103209176U TW 103209176 U TW103209176 U TW 103209176U TW M486753 U TWM486753 U TW M48675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pipe
pipe
groove
fit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9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u-feng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Apis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ist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is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09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6753U/zh
Publication of TWM486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6753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散熱裝置,尤指一種利用熱管與散熱基座之定位組裝,使具有極佳散熱效率性之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
按,由於電腦中央處理器(CPU)功能越來越強大,相對散熱功能也愈來愈要求提昇,現行散熱裝置廠商無不積極地研發更具效率之散熱模組,且又因電子設備走向多核心效能時代,散熱裝置整體之產品品質、散熱效益也面臨更嚴峻的限制與考驗。現行熱管技術使用於散熱裝置係業界之主流,習知熱管散熱構成技術如TW專利公開第201237345號,其係揭露一種熱管與導熱座之限位組配結構,其包括一導熱座以及至少一緊迫於該導熱座上的熱管,導熱座具有一表面,並於該表面上凹設有一溝槽,且溝槽內表面上係一體突出有一限位肋,熱管則緊迫於導熱座之溝槽內,而限位肋係咬入熱管位於溝槽內的部位表面處,以與熱管位於溝槽內的部位表面處上形成一凹入、且與所述限位肋相配合的限位缺口,藉由限位肋咬入熱管上而形成限位缺口,以供熱管於溝槽內不易產生偏位。
前述該習知技術(專利公開第201237345號案)雖可達其使熱管定位於溝槽內而不易產生偏位之目的,然,仍有其缺失存在,例如:該導熱座之溝槽其斷面除呈大於二分之一半圓的正弧形外,並無其他可增加該熱管與導熱座之溝槽接觸面積之構成,使得其散熱效率並無法有效提升,顯非理想之設計。
習知熱管散熱構成技術又如TW專利公開第200834291號,其係揭露一種散熱器及其散熱塊與熱管固定方法,該散熱器包括一散熱 塊、一以上穿置於散熱塊底部二相對側之熱管、一固定於熱管上半段之散熱鰭片組,散熱塊底部設有一以上貫穿於二相對側以及底面之容槽,所述之熱管即局部穿置包覆於該容槽內,並且使熱管底面環型周緣局部突出於散熱塊底面,再施予衝製、銑切步驟,使熱管與散熱塊底面齊平,散熱塊底面設一CPU時,CPU的熱即可以直接透過熱管傳導,而由散熱鰭片組散熱。
前述該習知技術(專利公開第200834291號案)雖可達其將熱管固定於散熱塊底部之容槽內,然,其散熱塊之容槽同樣無其他可增加該熱管與容槽接觸面積之構成設計,導致其散熱效率亦無法有效提升,顯有一併加以改良之必要。因此,如何解決習知熱管與散熱基座其結合接觸面積無法提升之缺失問題,誠是業者研發、突破之重點方向。
緣此,本創作人有鑑於習知熱管使用上之缺失問題及其結構設計上未臻理想之事實,本案創作人即著手研發構思其解決方案,希望能開發出一種更具散熱效率性及穩定性之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以促進此業之發展,遂經多時之構思而有本創作之產生。
本創作之目的在提供一種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其能利用熱管與散熱座之定位組裝,使具有熱管單位長度最佳、最大之散熱面積,進而積極提升其散熱效率性、散熱穩定性及產業競爭力者。
本創作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功效所採用之技術包括:一散熱座,該散熱座包括有底部之一面向熱源之熱源面及頂部之一面向散熱片組之散熱面,該熱源面設有與熱源直接接觸之導熱面,該導熱面上係設有至少一熱管凹槽,該熱管凹槽從該導熱面向內係包括有兩側接續之端延部、擴張部及中央部位之一置管部,該兩側之端延部間係形成一開槽,該擴張部係接續該端延部而呈向外擴張之弧彎面,該置管部係呈一圓弧面而連接兩側之擴張部,該置管部具有一置孔直徑,該開槽寬度係大於或等於該置孔直徑;至少一熱管,該熱管係包括有一熱源管段,該熱源管段係設置於 該熱管凹槽,該熱源管段係緊貼於該端延部、該擴張部及該置管部,該熱源管段相對於該導熱面處係形成一平直之管平部。
前述構成,其中該導熱面上係凸出於該熱源面。
前述構成,其中該端延部係呈垂直該熱源面之平面延伸。
前述構成,其中該擴張部間係具有大於該開槽之寬度。
前述構成,其中該熱源面周邊係凸設有複數螺孔抵柱。
前述構成,其中該熱管係進一步包括有一散熱管段。
前述構成,其進一步包括有一散熱片組,該散熱片組係包括有複數散熱片,該散熱片組相對於該散熱座之該散熱面係設有一嵌置槽。
前述構成,其中該嵌置槽之側邊係設有一定位槽,該定位槽係設置一整固件。
前述構成,其中該散熱片組之端面側係設有貫穿該複數散熱片之熱管插槽,該熱管插槽係供該散熱管段之插設連結。
前述構成,其中該散熱座及該複數散熱片係以鋁擠型之一體成形連結設置。
茲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更有進一步之了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圖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
10‧‧‧散熱裝置
11‧‧‧散熱座
12‧‧‧熱源面
13‧‧‧散熱面
14‧‧‧導熱面
15‧‧‧熱管凹槽
151‧‧‧端延部
152‧‧‧擴張部
153‧‧‧置管部
16‧‧‧間隔面
17‧‧‧螺孔抵柱
20‧‧‧熱管
21‧‧‧熱源管段
210‧‧‧管圓弧部
211‧‧‧管平部
21A‧‧‧管凸出部
22‧‧‧散熱管段
23‧‧‧連接管段
30‧‧‧散熱片組
31‧‧‧散熱片
32‧‧‧嵌置槽
33‧‧‧熱管插槽
34‧‧‧熱管插槽
35‧‧‧定位槽
36‧‧‧定位槽
37‧‧‧整固件
38‧‧‧整固件
100‧‧‧發熱元件
101‧‧‧電路板
a‧‧‧開槽寬度
b‧‧‧置孔直徑
第1圖為本創作之立體組合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之分解示意圖。
第2a圖為本創作之熱管凹槽部分放大示意圖。
第3圖為本創作之應用剖視示意圖。
第4圖為本創作之壓結合操作示意圖。
請參閱第1、2、2a及3圖,本創作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 係包括有一散熱裝置10及複數熱管20,該散熱裝置10係包括有一散熱座11,該散熱座11係可呈一實心塊體,該散熱座11包括有底部之一面向熱源之熱源面12及頂部之一散熱面13,該熱源面12設有凸出而與熱源直接接觸之導熱面14,該導熱面14係設有二熱管凹槽15,即該熱管凹槽15係由該導熱面14往散熱面13方向深入,但並未延伸至該散熱面13,而二熱管凹槽15之間係具有適當距離之一間隔面16;該熱管凹槽15從該導熱面14、間隔面16向內(往散熱面13方向)係包括有兩側接續之端延部151、擴張部152及中央部位之置管部153;其中,該端延部151係呈一平面之延伸,在適當之實施方式中,該端延部151係可呈垂直該導熱面14、間隔面16之平面延伸,而兩側之端延部151間係形成一開槽,該開槽寬度為a;該擴張部152係接續該端延部151而呈向外擴張之弧彎面;該置管部153係接續並連接兩側之擴張部152,該置管部153係呈一圓弧面,該置管部153之圓弧面係具有一置孔直徑b,而該開槽寬度a係大於或等於該置孔直徑b,當然,若以寬度而言,該兩側擴張部152間係具有最大之寬度。另,該熱源面12周邊係凸設有複數螺孔抵柱17。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熱源面12係與該導熱面14呈一平面上設置,即該熱管凹槽15係直接於該熱源面12上加以設置;換言之,該熱源面12即為一與熱源接觸之導熱面14。
該熱管20係略呈一U形管(或其他曲狀管),但其形狀並不為所限,在實施例中係以二熱管20配合二熱管凹槽15進行說明。該熱管20係包括有一熱源管段21、散熱管段22及連接兩者之連接管段23,而該熱源管段21係用以設置於該熱管凹槽15。再者,該熱管20係為一具中空流道之管體,該中空流道內部係可設有毛細組織及用以填充工作流體,使產生熱導引及進行散熱之用,而此熱管20之構成係為習知技術,不再繁加贅述。
如圖所示,本創作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係可進一步包括有一散熱片組30,該散熱片組30係用與該散熱裝置10、熱管20組配以進行散熱。該散熱片組30係包括有複數散熱片31,該散熱片組30於相對該散熱座11之一側面係設有中央部位之一嵌置槽32及兩側邊處之定位槽35、定位槽36, 該嵌置槽32係用以承置該散熱座11,並與該散熱座11之散熱面13相貼觸,用以進行傳熱;該定位槽35、定位槽36係用以分別設置一整固件37、整固件38,使該複數散熱片31得以整體緊固連結;該散熱片組30之端面兩側並設有貫穿複數散熱片31之熱管插槽33、熱管插槽34,該熱管插槽33、熱管插槽34係分別供二熱管20之散熱管段22進行插設連結,使該熱管20之熱源得以藉複數散熱片31進行散熱排除。而在其他之實施方式中,該散熱座11及複數散熱片31係可以鋁擠型之一體成形連結設置。
請一併參閱第4圖,用以說明本創作散熱裝置改良結構之緊配成形組合方式;如圖所示,當該熱管20之熱源管段21係置入該散熱座11之熱管凹槽15內,此時該熱源管段21具有一凸出該導熱面14、間隔面16之管凸出部21A;繼以一壓具(未圖示/如油壓缸、空壓機或其他治具等)對該管凸出部21A施以壓掣,使該管凸出部21A下壓並形成一等平面於該導熱面14、間隔面16之管平部211,該管平部211係呈一平直段。當該管凸出部21A被壓掣時亦同時變形而向內擠貼於該端延部151、擴張部152,即使該熱源管段21相對於該端延部151、擴張部152處係呈變形之相緊貼狀態,而該熱源管段21相對於該置管部153處係呈相緊貼之管圓弧部210,該管圓弧部210係可為熱源管段21未產生變形之區域部分。如此,該熱管20之熱源管段21置入該散熱座11之熱管凹槽15並經壓掣、變形後,得以使壓掣變形後之熱源管段21充填緊密接觸於熱管凹槽15,尤其在該端延部151、擴張部152處得以完全延展擴充變形相緊貼觸,不但可增加熱源管段21與熱管凹槽15之接觸面積,且得以產生緊密連結防止脫離。再者,該熱管20(熱源管段21)置入該熱管凹槽15之前,係可於該熱管凹槽15內塗佈散熱膏,使該壓掣變形後之熱管20(熱源管段21)及熱管凹槽15間若存有空隙即可藉該散熱膏之連結以進行其熱傳遞作用,以確保其整體之散熱效果。
本創作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於使用時,係藉該散熱座11之導熱面14、間隔面16及熱管20之管平部211貼觸熱源,如第3圖所示,一電路板101上係設有一發熱元件100(如CPU、晶片或其他熱源等),當該散熱座 11之導熱面14、間隔面16及熱管20之管平部211貼觸發熱元件100後,熱源即可通過該散熱座11傳遞至該熱管20以進行其內之中空流道熱交換,另熱源亦通過該散熱座11、熱管20(散熱管段22)傳遞至該複數散熱片31,用以進行散熱,而積極達到雙效散熱之效果;如此,本創作散熱裝置改良結構利用散熱座11之熱管凹槽15與熱管20之定位組裝構成,使熱管20隨時與散熱座11接觸並進行散熱處理,使得該熱管20得以增加散熱面積,並產生極佳之緊固連結,而得以積極提昇其散熱效率性。
緣是,本創作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藉由上述構成,其能利用熱管與散熱座之定位組裝,使具有熱管單位長度最佳、最大之散熱面積,進而積極提升散熱效率性、散熱穩定性及產業競爭力。
綜上所述,本創作確實為一相當優異之創思,爰依法提出創作專利申請;惟上述說明之內容,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舉凡依本創作之技術手段所延伸之變化,理應落入本創作之專利申請範圍。
12‧‧‧熱源面
13‧‧‧散熱面
14‧‧‧導熱面
15‧‧‧熱管凹槽
151‧‧‧端延部
152‧‧‧擴張部
153‧‧‧置管部
16‧‧‧間隔面
20‧‧‧熱管
21‧‧‧熱源管段
210‧‧‧管圓弧部
211‧‧‧管平部
21A‧‧‧管凸出部

Claims (10)

  1. 一種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其包括有:一散熱座,該散熱座包括有底部之一面向熱源之熱源面及頂部之一散熱面,該熱源面設有與熱源直接接觸之導熱面,該導熱面上係設有至少一熱管凹槽,該熱管凹槽從該導熱面向內係包括有兩側接續之端延部、擴張部及中央部位之一置管部,該兩側之端延部間係形成一開槽,該擴張部係接續該端延部而呈向外擴張之弧彎面,該置管部係呈一圓弧面而連接兩側之擴張部,該置管部具有一置孔直徑,該開槽寬度係大於或等於該置孔直徑;至少一熱管,該熱管係包括有一熱源管段,該熱源管段係設置於該熱管凹槽,該熱源管段係緊貼於該端延部、該擴張部及該置管部,該熱源管段相對於該導熱面處係形成一平直之管平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其中該熱源面上係凸出有一用以設置該熱管凹槽之導熱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其中該端延部係呈垂直該熱源面之平面延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其中該擴張部間係具有大於該開槽之寬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其中該熱源面周邊係凸設有複數螺孔抵柱。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其中該熱管係進一步包括有一散熱管段。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其進一步包括有一散熱片組,該散熱片組係包括有複數散熱片,該散熱片組相對於該散熱座之該散熱面係設有一嵌置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其中該嵌置槽之側邊係設有一定位槽,該定位槽係設置一整固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其中該散熱片組之端面側係設有貫穿該複數散熱片之熱管插槽,該熱管插槽係供該散熱管段之插設連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其中該散熱座及該複數散熱片係以鋁擠型之一體成形連結設置。
TW103209176U 2014-05-26 2014-05-26 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 TWM486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176U TWM486753U (zh) 2014-05-26 2014-05-26 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176U TWM486753U (zh) 2014-05-26 2014-05-26 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6753U true TWM486753U (zh) 2014-09-21

Family

ID=51945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9176U TWM486753U (zh) 2014-05-26 2014-05-26 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675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6718B (zh) * 2015-10-29 2016-11-0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單元及其製造方法
TWI598555B (zh) * 2016-06-04 2017-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熱管組件與熱管結構
US9895778B2 (en) 2015-11-26 2018-02-20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unit manufacturing metho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6718B (zh) * 2015-10-29 2016-11-0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單元及其製造方法
US9895778B2 (en) 2015-11-26 2018-02-20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unit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598555B (zh) * 2016-06-04 2017-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熱管組件與熱管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170860A (ja) 放熱フィンを有するラジエ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構造
JP2009170859A (ja) 放熱器の製造方法とその構造
TWM486753U (zh) 散熱裝置之熱管緊配結構
JP2017228748A (ja) ヒートシンク
US20130168055A1 (en) Thermal module
TWM497425U (zh) 散熱裝置之熱管配置結構
JP2008172192A (ja) 熱放散装置、および熱放散ベースの製造方法
TWI590749B (zh) 散熱模組
TWI544204B (zh) 熱管固定結構
TWI567884B (zh) 散熱裝置
US20110156568A1 (en) Assembly of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TWM506274U (zh) 熱管固定結構
TWI544205B (zh) 散熱元件固定結構
TWM471742U (zh) 散熱器組合裝置
TWM496333U (zh) 導熱管緊配結構
JP2006032941A (ja) 熱放散装置
TW201606256A (zh) 散熱器緊配固定構成及其方法
TWM511193U (zh) 散熱裝置
TW201308057A (zh) 散熱器組合
TWI595210B (zh) 散熱模組組合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M623271U (zh) 適用於多熱源的散熱模組
TWI481341B (zh) 薄型散熱器及其製作方法
KR20150122562A (ko) 결합 핀과 히트 파이프 조립체
TW201511662A (zh) 散熱器(一)
TWI441014B (zh) 散熱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