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69173U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69173U
CN203869173U CN201420198697.3U CN201420198697U CN203869173U CN 203869173 U CN203869173 U CN 203869173U CN 201420198697 U CN201420198697 U CN 201420198697U CN 203869173 U CN203869173 U CN 203869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blow
air
bight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986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野惇司
池田尚史
高木昌彦
栗原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69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691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机,该空调机包括:多边形的主体,其在下表面具有开口部;多边形的装饰面板(6),其设于主体的开口部,并形成有一个或者多个吹出口;以及容纳于主体的涡轮风扇(1)及换热器(3);涡轮风扇(1)朝向面板吹出口(6)送风,面板吹出口(6)位于设置于涡轮风扇(1)的周围的换热器(3)的外侧,装饰面板(6)的面板吹出口(9)沿着除了多边形中的角部(19)之外的、多边形的至少一个边而形成,在吹出口角部侧壁(12)形成有风向偏转部件(18),该风向偏转部件(18)用于使自角部(19)朝向面板吹出口(9)的气流的方向向涡轮风扇(1)侧偏转。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主体设置在调节空气的房间的顶棚里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顶棚埋入形的空调机,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调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机具有分隔部,该分隔部靠近主体吹出口的侧壁部并沿送风方向立起;和第二分隔部,该第二分隔部与分隔部连续并形成送风路。由此,提出了将来自吹出口的侧壁侧的气流向吹出口引导以避免该气流成为阻力的空调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69586号公报(摘要,图8)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往的顶棚埋入形的空调机中,在通过了换热器的空气流入吹出口时,存在在吹出口的入口气流容易剥离这样的问题。
特别是,在除主体的角部之外的位置形成有吹出口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在来自吹出口的主体内侧的风路壁侧的气流与来自吹出口的角部侧的侧壁侧的气流合流的部分,气流的剥离变大。即,存在如下问题:在吹出口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附近的、主体内侧的风路壁侧,气流的剥离变大。若产生这样的气流的剥离,则存在通过吹出口的空气的通风阻力增大这样的问题。
另外,由于在剥离区域的下游侧风速变低,因此存在产生室内空气的卷入这样的问题。若在制冷运转时产生室内空气的卷入,则存在空气中的水分容易在吹出口结露这样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调机中,能够利用分隔部抑制因来自吹出口的角部侧的侧壁侧的气流引起的通风阻力的增大。但是,第二分隔部致使吹出口的开口面积较窄。因此,存在吹出口的通风阻力增大、风量降低、噪声增大这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吹出口处的气流的剥离的空调机。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吹出口处的通风阻力的增大的空调机。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风量的降低的空调机。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噪声的增大的空调机。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吸入口处的室内空气的卷入的空调机。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包括:多边形的主体,其在下表面具有开口部;多边形的面板,其设于所述主体的开口部,并形成有一个或者多个吹出口;容纳于所述主体的送风机以及换热器;以及风向叶片,其设于所述吹出口,用于调整自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所述送风机朝向所述吹出口送风,所述吹出口位于设置于所述送风机的周围的所述换热器的外侧,所述面板的所述吹出口沿着除了所述多边形中的角部之外的、所述多边形的至少一个边而形成,该吹出口具有作为所述送风机侧的风路壁的吹出口内侧风路壁、作为所述主体的外侧的风路壁的吹出口外侧风路壁、以及将所述吹出口内侧风路壁的两端与所述吹出口外侧风路壁的两端相连的吹出口角部侧壁,在所述吹出口角部侧壁上形成有风向偏转部件,该风向偏转部件用于使自所述角部朝向所述吹出口的气流的方向向所述送风机侧偏转。
优选地,所述风向偏转部件形成于所述吹出口角部侧壁的上端,并且是越朝向所述送风机侧高度越低的倾斜面。
优选地,所述风向偏转部件的所述送风机侧的端部的高度比所述吹出口的所述送风机侧的风路壁的上端低。
优选地,所述风向偏转部件的所述送风机侧的端部的高度比所述吹出口的所述送风机侧的风路壁的上端高。
优选地,所述风向偏转部件形成于所述吹出口角部侧壁的上端,且是越朝向所述送风机侧高度越低、并且越朝向所述吹出口侧高度越低的倾斜面。
优选地,所述风向偏转部件由多个越朝向所述吹出口侧倾斜角越大的平面构成。
优选地,所述风向偏转部件在垂直于所述吹出口角部侧壁的剖面上,由使所述吹出口角部侧壁与该侧壁的上端之间弯曲而成的曲面构成。
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吹出口中的气流的剥离。此外,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吹出口中的通风阻力的增大。此外,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风量的降低。此外,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噪声的增大。此外,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吸入口中的室内空气的卷入,从而能够防止在制冷运转时在吹出口产生的结露。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侧方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角部的气流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吹出口的侧壁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吹出口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吹出口的侧壁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吹出口的侧壁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吹出口的侧壁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吹出口的侧壁的形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涡轮风扇,2风扇马达,3换热器,4主体侧板,5主体顶板,6装饰面板,7吸入格栅,8过滤器,9面板吹出口,10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1吹出口外侧风路壁,12吹出口角部侧壁,13风向叶片,14承口,15顶棚面,16角部,17室内,18风向偏转部件,19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图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对应的部分。
实施方式1.
图1是从侧方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是所谓的组合式空调的室内机。
在图1申示出空调机的主体的主要部分埋设于房间的顶棚里、主体下部面向房间的室内17的状态。
作为顶棚埋入形的空调机包括涡轮风扇1、换热器3。以及至少一个面板吹出口9。
主体埋入作为对象空间的房间的顶棚面15的里侧(与房间相反的一侧)。
虽然是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1中,主体具有俯视时呈矩形的主体顶板5、以及自主体顶板5的四边向下方延伸的四面的主体侧板4。换言之,主体是利用主体顶板5封闭由四个主体侧板4构成的方筒体的上端面而成的箱体。
此外,主体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矩形。主体的形状也可以是任意的多边形。
在主体的下部,即在上述的箱体而言的开放的下端面以相对于主体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有装饰面板6。
如图1所示,主体顶板5位于比顶棚面15靠上方的位置。装饰面板6位于与顶棚面15大致相同的面上。
在装饰面板6的中央附近设有作为去向主体的空气的吸入口的吸入格栅7。
在吸入格栅7设有用于对经过吸入格栅7之后的空气进行除尘的过滤器8。
虽然是一个例子,但在本实施方式1中,装饰面板6以及吸入格栅7分别具有俯视时呈矩形的外缘。
在装饰面板6的外缘和吸入格栅7的外缘之间的区域设有作为空气的吹出口的多个面板吹出口9。
在本实施方式1中,与装饰面板6以及吸入格栅7分别具有四边的外缘相对应,面板吹出口9设有四个。各个面板吹出口9配置为沿着装饰面板6以及吸入格栅7中的相对应的边。另外,各个面板吹出口9形成于除装饰面板6的角部19(参照图2)之外的位置。
另外,面板吹出口9位于包围吸入格栅7的位置。
在各个面板吹出口9设有用于调整吹出空气的方向的风向叶片1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设置四个面板吹出口9的情况,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沿着装饰面板6的边中的至少一个边形成即可。即,除了装饰面板6的多边形中的角部19之外,沿着多边形的至少一个边形成吹出口。
在主体内的中央部配置有风扇马达2。风扇马达2支承于主体顶板5的下表面(主体的内部空间侧)。
在风扇马达2中的朝向下方延伸的旋转轴安装有涡轮风扇1。涡轮风扇1自吸入格栅7向主体内吸入空气,使该空气自位于换热器3的外侧的面板吹出口9向作为对象空间的室内17流出。
在涡轮风扇1与吸入格栅7之间设有承口14,该承口14形成自吸入格栅7朝向涡轮风扇1的吸入风路。
在涡轮风扇1中的径向外侧配置有换热器3。
换言之,换热器3配置于利用涡轮风扇1产生于主体内的空气的流动路径中,对该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例如,如图1所示,换热器3设置于涡轮风扇1的周围。
另外,换热器3在与和面板吹出口9相邻的角部19相对的部位具有至少一个角部16(参照图2)。
换热器3具有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多个翅片、以及供该多个翅片贯穿的传热管。传热管利用连接配管连接于未图示的室外机。传热管的内部供冷却后的制冷剂或者加热后的制冷剂流通。由此,换热器3对冷却后的制冷剂或者加热后的制冷剂、和吸入到主体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此外,涡轮风扇1、承口14、换热器3的结构以及形态并不限定于上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了公知的部件。
此外,涡轮风扇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送风机”。
主体侧板4以及主体顶板5构成本实用新型中的“主体”。
装饰面板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面板”。
面板吹出口9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吹出口”。
在这样的结构中,若涡轮风扇1旋转,则室内17的空气被吸入到装饰面板6的吸入格栅7。
然后,在过滤器8中被除尘后的空气被构成主体吸入口的承口14引导然后被吸入到涡轮风扇1中。
进而,在涡轮风扇1中,自下方朝向上方吸入了的空气沿水平方向、并且从径向而言的内侧向外侧方向吹出。
如此被吹出的空气在通过换热器3时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温度以及湿度中的至少一个被调整。然后,通过了换热器3的空气在主体侧板4的作用下将流动方向向下方变更,然后自各个面板吹出口9向室内17吹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在装饰面板6设置吸入格栅7而将室内空气吸入到主体内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离开主体的位置的顶棚面15设置吸入口、并与形成于主体顶板5相连通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图4的详细情况说明面板吹出口9。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角部的气流的情况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吹出口的侧壁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吹出口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视图。
如图2~图4所示,各个面板味出口9的主体的内侧(主体的中央侧)被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划分。各个面板吹出口9的装饰面板6的外缘侧(主体的外侧)被吹出口外侧风路壁11划分。各个面板吹出口9的、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的两端与吹出口外侧风路壁11的两端由吹出口角部侧壁12相连。
此外,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吹出口的送风机侧的风路壁”。
吹出口角部侧壁1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吹出口的角部侧的侧壁”。
如图2所示,通过了换热器3的直线部的气流自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侧流入面板吹出口9。
通过了换热器3的角部16的气流自与角部16相邻的面板吹出口9的吹出口角部侧壁12侧流入面板吹出口9。
也就是说,在面板吹出口9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附近,来自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的气流和来自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气流合流。
如图2~图4所示,在面板吹出口9的吹出口角部侧壁12形成有风向偏转部件18,该风向偏转部件18用于使自角部19侧朝向面板吹出口9的气流的方向向涡轮风扇1侧(主体的内侧方向)偏转。
例如,如图3、图4所示,风向偏转部件18形成于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上端,并由越朝向涡轮风扇1侧(主体的内侧)高度越低的倾斜面构成。
也就是说,风向偏转部件18是越靠近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侧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高度越低地倾斜的平面。
此外,风向偏转部件18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在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上表面设置例如圆弧状的风向引导件。
利用以上这种结构,通过换热器3的角部16、并自吹出口角部侧壁12侧向面板吹出口9流入的气流向涡轮风扇1侧(主体的内侧的方向)偏转。
因此,通过使自吹出口角部侧壁12侧流入面板吹出口9的气流向涡轮风扇1侧(主体的内侧的方向)偏转、并与自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侧流入的气流合流,使得气流容易再次附着于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能够抑制剥离。
另外,通过缩小剥离区域,面板吹出口9的通风阻力降低,因此能够减少压力损失。另外,能够抑制风量的降低,能够抑制噪声的增大。
另外,能够使风向叶片13的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侧的风量增加,能够防止在例如制冷运转时的室内空气的卷入所引起的结露。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够防止室内空气的卷入所引起的结露,并且减少气流的剥离所引起的压力损失,能够提高节能性并实现噪声的减少。
实施方式2.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吹出口的侧壁的形状的立体图。
此外,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仅在面板吹出口9的风向偏转部件18的结构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如图5所示,风向偏转部件18形成于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上端,并由越朝向涡轮风扇1侧(主体的内侧)高度越低的倾斜面构成。
另外,风向偏转部件18形成为涡轮风扇1侧(主体的内侧)的端部的高度比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的上端低。也就是说,倾斜面的与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连接的连接部的高度L1形成为比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的高度L2低。
在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而且,除此之外,在实施方式2中,风向偏转部件18形成为涡轮风扇1侧(主体的内侧)的端部的高度比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的上端低。
因此,能够使自吹出口角部侧壁12侧向面板吹出口9流入的气流增加。而且,由于朝向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侧的气流增加,因此能够抑制自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侧流入面板吹出口9的气流的剥离。
另外,即使在自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侧向面板吹出口9流入的气流中产生剥离,由于来自吹出口角部侧壁12侧的气流流入该剥离区域,因此能够抑制剥离。
由此,也能够减少气流的剥离所引起的压力损失,能够提高节能性并实现噪声的减少。
实施方式3.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吹出口的侧壁的形状的立体图。
此外,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仅在面板吹出口9的风向偏转部件18的结构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如图6所示,风向偏转部件18形成于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上端,并由越向涡轮风扇1侧(主体的内侧)高度越低的倾斜面构成。
另外,风向偏转部件18形成为涡轮风扇1侧(主体的内侧)的端部的高度比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的上端高。也就是说,倾斜面形成为与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连接的连接部的高度L1比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的高度L2高。
在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而且,除此之外,在实施方式3中,构成风向偏转部件18的倾斜面形成为涡轮风扇1侧(主体的内侧)的端部的高度比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的上端部。
因此,即使在自吹出口角部侧壁12侧向面板吹出口9流入的气流中产生剥离,由于来自吹出口内侧风路壁10侧的气流流入该剥离区域,因此能够使剥离区域缩小。
由此,也能够减少气流的剥离所引起的压力损失,能够提高节能性并实现噪声的减少。
实施方式4.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吹出口的侧壁的形状的立体图。
此外,本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仅在面板吹出口9的风向偏转部件18的结构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本实施方式4的风向偏转部件18形成于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上端,并由越朝向涡轮风扇1侧(主体的内侧)、高度越低、并且越朝向面板吹出口9侧高度越低的倾斜面构成。
例如,如图7所示,风向偏转部件18由多个越朝向面板吹出口9侧倾斜角越大的平面构成。也就是说,倾斜面形成为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上端的高度朝向面板吹出口9依次降低。
在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而且,除此之外,在实施方式4中,风向偏转部件18由多个越朝向面板吹出口9侧倾斜角越大的平面构成。
因此,能够使自吹出口角部侧壁12侧向面板吹出口9流入的气流的方向自水平方向靠近铅直方向。由此,能够抑制吹出口角部侧壁12上的气流的剥离。
由此,也能够减少气流的剥离所引起的压力损失,能够提高节能性并实现噪声的减少。
此外,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2或者上述实施方式3的风向偏转部件18的结构中组合本实施方式4的风向偏转部件18的结构。
实施方式5.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吹出口的侧壁的形状的立体图。
此外,本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仅在面板吹出口9的风向偏转部件豆8的结构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本实施方式5的风向偏转部件18形成于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上端,并由越朝向涡轮风扇1侧(主体的内侧)高度越低、并且越朝向面板吹出口9侧高度越低的倾斜面构成。
例如,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5的风向偏转部件18在垂直于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剖面上,由使吹出口角部侧壁12和该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上端之间弯曲而成的曲面构成。
也就是说,倾斜面形成为在垂直于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剖面上,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上端呈曲面形状。
在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而且,除此之外,在实施方式5中,风向偏转部件18在垂直于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剖面上,由使吹出口角部侧壁12和该吹出口角部侧壁12的上端之间弯曲而成的曲面构成。
因此,能够使自吹出口角部侧壁12侧向面板吹出口9流入的气流的方向顺畅地自水平方向向铅直方向变化。由此,能够抑制吹出口角部侧壁12上的气流的剥离。
由此,能够减少气流的剥离所引起的压力损失,能够提高节能性并实现噪声的减少。
此外,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2或者上述实施方式3的风向偏转部件18的结构中组合本实施方式5的风向偏转部件18的结构。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例,能够广泛利用于构成冷冻循环期装置的室内机、例如空调机的室内机、其他设置有送风机的各种装置、设备等。

Claims (7)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该空调机包括:
多边形的主体,其在下表面具有开口部;
多边形的面板,其设于所述主体的开口部,并形成有一个或者多个吹出口;
容纳于所述主体的送风机以及换热器;以及
风向叶片,其设于所述吹出口,用于调整自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
所述送风机朝向所述吹出口进行送风,所述吹出口位于设置于所述送风机的周围的所述换热器的外侧,
所述面板的所述吹出口沿着除了所述多边形中的角部之外的、所述多边形的至少一个边形成,该吹出口具有作为所述送风机侧的风路壁的吹出口内侧风路壁、作为所述主体的外侧的风路壁的吹出口外侧风路壁、以及将所述吹出口内侧风路壁的两端与所述吹出口外侧风路壁的两端相连的吹出口角部侧壁,
在所述吹出口角部侧壁上形成有风向偏转部件,该风向偏转部件用于使自所述角部朝向所述吹出口的气流的方向向所述送风机侧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偏转部件形成于所述吹出口角部侧壁的上端,并且是越朝向所述送风机侧高度越低的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偏转部件的所述送风机侧的端部的高度比所述吹出口的所述送风机侧的风路壁的上端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偏转部件的所述送风机侧的端部的高度比所述吹出口的所述送风机侧的风路壁的上端高。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偏转部件形成于所述吹出口角部侧壁的上端,且是越朝向所述送风机侧高度越低、并且越朝向所述吹出口侧高度越低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偏转部件由多个越朝向所述吹出口侧倾斜角越大的平面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偏转部件在垂直于所述吹出口角部侧壁的剖面上,由使所述吹出口角部侧壁与该侧壁的上端之间弯曲而成的曲面构成。
CN201420198697.3U 2013-04-24 2014-04-23 空调机 Active CN20386917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3/062134 2013-04-24
PCT/JP2013/062134 WO2014174625A1 (ja) 2013-04-24 2013-04-24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69173U true CN203869173U (zh) 2014-10-08

Family

ID=51650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98697.3U Active CN203869173U (zh) 2013-04-24 2014-04-23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39669B2 (zh)
CN (1) CN203869173U (zh)
WO (1) WO201417462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4856A (zh) * 2017-09-05 2020-05-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N111433462A (zh) * 2017-12-13 2020-07-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及搭载有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88302B2 (en) * 2015-03-31 2019-05-14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Ceiling-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with airflow guide vane
JP6504349B2 (ja) * 2015-03-31 2019-04-2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18025357A (ja) * 2016-08-10 2018-02-15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3865B2 (ja) * 2003-08-26 2007-11-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天井カセツト形空気調和機
JP4882477B2 (ja) * 2006-04-19 2012-02-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天井カセット形空気調和機
JP2010169277A (ja) * 2009-01-20 2010-08-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US9574815B2 (en) * 2011-06-09 2017-0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apparatus indoor unit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4856A (zh) * 2017-09-05 2020-05-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N111094856B (zh) * 2017-09-05 2021-12-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N111433462A (zh) * 2017-12-13 2020-07-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及搭载有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
CN111433462B (zh) * 2017-12-13 2021-10-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及搭载有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74625A1 (ja) 2017-02-23
WO2014174625A1 (ja) 2014-10-30
JP6139669B2 (ja)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02324B1 (ko) 실내기 및 공기 조화 장치
CN203869173U (zh) 空调机
CN100390472C (zh) 空调装置
US10767874B2 (en) Ceiling-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KR101213655B1 (ko) 스탠드형 공기 조화기
JP632431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7076430A (zh) 空气调节机
US10274222B2 (en) Fan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JP6578907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US11162691B2 (en) Ceiling-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JP2016044825A (ja) 室外機及びこの室外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623743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5091273A (zh) 一种空调风道系统及空调室内机
CN104697074A (zh)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5930352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860752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3486658B (zh) 空调器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
JP2016188578A (ja) 送風装置
CN101608816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
WO2018029878A1 (ja)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1705351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5805026A (zh) 送风装置
JP6671127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4114953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JP6153141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