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6387U - 一种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46387U
CN203846387U CN201420101101.3U CN201420101101U CN203846387U CN 203846387 U CN203846387 U CN 203846387U CN 201420101101 U CN201420101101 U CN 201420101101U CN 203846387 U CN203846387 U CN 203846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ridge
oval
case beam
dicli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011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后军
王召祜
苏伟
张雷
马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Third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1011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46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46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463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由横置的椭圆形箱梁、双斜柱桥墩和圆端形基础构成;椭圆形箱梁的外周为椭圆形的外壁,外壁内部设置有支撑墙和行车道板,支撑墙竖直设置于外壁的中轴线上,铁路行车道设置于椭圆形箱梁内第一层行车道板的中间、支撑墙两侧,公路行车道设置于第一层行车道板的两侧以及整个第二层行车道板上,在第二层行车道下方设置有压风井和救援通道,外壁上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风通道。本实用新型的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采用横置式椭圆形箱梁结构,便于进行车道布置;且由于横向弧度较大,能够降低横向洋流的流体阻力。等截面圆柱截面的双斜柱形桥墩提供了桥梁的竖向和水平向支撑刚度。

Description

一种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越海峡的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公路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跨海交通的修建需求与日俱增。以往的轮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当铁路公路的交通线路遇到跨度大、水位深的环境时,采用传统的大跨度桥梁和深水隧道将会遇到经济和技术上的极大困难。具体的说,若采用大跨桥梁,会面临桥梁高度、通航跨度、引桥长度、桥墩深度等要求,主航道处必须采用斜拉桥或悬索桥这样的大跨或超大跨桥梁形式,线路跨越要求和海洋航道要求大大增加了跨海大桥的工程数量和建造难度。若采用深埋隧道,则隧道长度取决于水深以及海床以下的地质条件,深水域的隧道长度可能会超出采用桥梁跨越方案的总体线路长度,此外,水下地质勘探的难度远远大于陆地,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采用阿基米德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跨越方案。这种桥是悬浮于水中的一种封闭式桥跨结构,在航道处位于水下30m左右,能够满足海洋通航要求,其结构周围被水包围,受自重、浮力、活载、海水波动等作用。这种桥梁的跨度比采用水面上大跨桥梁和水下深埋隧道都要短,大大节省了投资。以往对阿基米德桥的研究以公路交通为主,而未考虑铁路方案,而我国铁路网络已经得到了全面发展,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海峡对铁路发展的限制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铁路跨海只有轮渡形式,速度较慢,若能够实现铁路通过阿基米德桥梁跨越海峡,则会突破海峡对铁路发展的瓶颈,极大的便利两岸的铁路交通。
从具体的桥式和以往的建设经验看,以公铁两用桥梁跨越大江大河具有经济和技术的双重优势,因此,有必要对跨越海峡的公铁两用桥进行专门的研究。其中铁路由于荷载大,对线路要求高,其技术标准要高于公路,因此,在设计中如何充分考虑铁路特点是一个重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跨越海峡的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实现公路和铁路跨越海峡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包括横置的椭圆形箱梁、双斜柱桥墩和圆端形基础;椭圆形箱梁的外周为椭圆形的外壁,外壁内部设置有支撑墙和行车道板,椭圆形箱梁由行车道板和支撑墙将内部划分为多个独立的空间,包括铁路行车道、公路行车道、救援通道和压风井;支撑墙竖直设置于椭圆形箱梁的中轴线上,铁路行车道设置于椭圆形箱梁内第一层行车道板的中间、支撑墙两侧,公路行车道设置于第一层行车道板的两侧以及整个第二层行车道板上,在第二层行车道板下方设置有压风井和救援通道,外壁上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风通道。
所述的椭圆形箱梁由下方的双斜柱桥墩支撑,双斜柱桥墩上部相交并形成与椭圆形箱梁截面外轮廓尺寸相匹配的椭圆孔,下部向外倾斜,形成三角形框架式支撑;下端固定连接在圆端形基础上。
位于双斜柱桥墩底部的两个圆端形基础之间设置有基础联梁。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比传统的桥梁或深埋隧道所用的结构物长度都要少,所采用的横置式椭圆形箱梁结构首先适应了公路、铁路桥面横向分布较宽的特点,便于进行车道布置;且由于横向弧度较大,能够降低横向洋流的流体阻力;其截面上、下面的扁平形状能够更好的抵抗深水压力。采用等截面圆柱截面的双斜柱形桥墩很好的提供了桥梁的竖向和水平向支撑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椭圆形箱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端形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外壁                2:支撑墙
3:第一层行车道板      4:第二层行车道板
5:铁路行车道          6:公路行车道
7:救援通道            8:压风井
9:吸风通道           10:双斜柱桥墩
11:圆端形基础        12:基础联梁
13:椭圆形箱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椭圆形箱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端形基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包括横置的椭圆形箱梁13、双斜柱桥墩10和圆端形基础11。椭圆形箱梁13的外周为椭圆形的外壁1,外壁1内部设置有支撑墙2和行车道板,椭圆形箱梁由行车道板和支撑墙2将内部划分为多个独立的空间,包括铁路行车道5、公路行车道6、救援通道7和压风井8。
椭圆形箱梁13截面长轴平行于水平面,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小横向洋流的流动阻力,进而降低梁体所受的洋流荷载,同时也增强了结构抵抗水压的能力。
支撑墙2竖直设置于椭圆形箱梁13的中轴线上,椭圆形箱梁内部由支撑墙2分割为左右两对称部分,从上至下共分为三层。铁路行车道5设置于椭圆形箱梁内第一层行车道板3的中间、支撑墙2两侧,公路行车道6设置于第一层行车道板3的两侧以及整个第二层行车道板4上,在第二层行车道板4下方设置有压风井8和救援通道7,救援通道7设置在居中位置,压风井8设置在两侧位置。外壁1上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风通道9。这样布置可以有效的降低铁路坡度,进一步缩小工程长度。
椭圆形箱梁13由下方的双斜柱桥墩10支撑,纵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双斜柱桥墩10,以抵抗海流作用下的力矩,提高抗倾覆稳定性。
双斜柱桥墩10上部相交并形成与椭圆形箱梁13截面外轮廓尺寸相匹配的椭圆孔,下部向外倾斜,形成三角形框架式支撑;下端固定连接在圆端形基础11上。两斜置圆柱墩在顶部相交,双斜柱桥墩10上部成贴合椭圆形箱梁断面形状的包围形环状结构,增强了墩梁结合的稳定性。双斜柱桥墩10由空心圆形斜钢筋混凝土柱以及内部填充的碎石混凝土构成。
圆端形基础11分别位于双斜柱桥墩10中两根圆柱支撑墩底部,浅埋于海床内,两个圆端形基础11之间采用基础联梁12连接。这种结构使得梁体支撑于桥墩和基础所形成的三角形稳定框架之上,整个结构形式刚性大,更好的满足铁路对结构刚度的要求。
双斜柱桥墩10、圆端形基础11和基础联梁12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体系。
一个具体实施例:所采用的阿基米德桥椭圆箱梁截面外轮廓尺寸为长轴33m,短轴25m,箱梁外壁厚1.5m,支撑墙和第一层行车道板厚1m,第二层行车道板厚0.5m,救援通道与压风井间隔墙厚0.5m。双斜柱桥墩每隔200m设置一个,斜柱尺寸为壁厚0.75m外径10m的空心混凝柱并内填碎石混凝土。圆端形基础为外轮廓尺寸为24m×44m×2m的扩大基础,基础平面长边采用半径1.2m的圆端形形式。两个圆端形基础之间设置基础联梁。实施时,首先在岸边修筑干坞,箱形截面梁段、桥墩混凝土管及基础在岸上的干坞制造,密封节段两端,给干坞注水,然后浮运到指定地点沉放、固定、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阿基米德桥作为一种悬浮于水中的特殊桥梁结构形式,与传统大跨桥梁或海底隧道相比,其工程总长度最短,与既有线路衔接最为便利,能提供最高效率的路网连接。该桥的坡度平缓、长度小,为铁路、公路提供了更好的通行能力和通风条件,还可以起到节省能耗的作用。

Claims (3)

1.一种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其特征在于:该桥包括横置的椭圆形箱梁(13)、双斜柱桥墩(10)和圆端形基础(11);椭圆形箱梁的外周为椭圆形的外壁(1),外壁内部设置有支撑墙(2)和行车道板,椭圆形箱梁由行车道板和支撑墙将内部划分为多个独立的空间,包括铁路行车道(5)、公路行车道(6)、救援通道和压风井;支撑墙(2)竖直设置于椭圆形箱梁(13)的中轴线上,铁路行车道(5)设置于椭圆形箱梁内第一层行车道板(3)的中间、支撑墙(2)两侧,公路行车道(6)设置于第一层行车道板(3)的两侧以及整个第二层行车道板(4)上,在第二层行车道板(4)下方设置有压风井和救援通道,外壁(1)上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风通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其特征在于:椭圆形箱梁由下方的双斜柱桥墩(10)支撑,双斜柱桥墩上部相交并形成与椭圆形箱梁截面外轮廓尺寸相匹配的椭圆孔,下部向外倾斜,形成三角形框架式支撑;下端固定连接在圆端形基础(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其特征在于:位于双斜柱桥墩(10)底部的两个圆端形基础(11)之间设置有基础联梁(12)。
CN201420101101.3U 2014-03-07 2014-03-07 一种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46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01101.3U CN203846387U (zh) 2014-03-07 2014-03-07 一种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01101.3U CN203846387U (zh) 2014-03-07 2014-03-07 一种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46387U true CN203846387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59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01101.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46387U (zh) 2014-03-07 2014-03-07 一种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463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8739A (zh) * 2017-01-23 2017-05-31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公路、铁路或轨道交通合建桥梁双层主梁断面构造
CN111827355A (zh) * 2020-07-30 2020-10-27 叶明然 一种沉管隧道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8739A (zh) * 2017-01-23 2017-05-31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公路、铁路或轨道交通合建桥梁双层主梁断面构造
CN106758739B (zh) * 2017-01-23 2019-04-12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公路、铁路或轨道交通合建桥梁双层主梁断面构造
CN111827355A (zh) * 2020-07-30 2020-10-27 叶明然 一种沉管隧道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44398Y (zh) 跨座式轨道交通高架“桥―建”结构
CN102839598A (zh) 一种混合式缆索承重桥梁
CN201317908Y (zh) 一种分离式双层桥面斜拉桥
CN203846387U (zh) 一种公铁两用阿基米德桥
CN206828939U (zh) 一种桥梁管廊一体化结构
CN201835220U (zh) 城市高架桥构造
CN105133484A (zh) 一种部分地锚高低塔斜拉桥结构
CN103074846B (zh) 一种横向承载体系梁桥
CN206971274U (zh) 一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并存的过江隧道断面布置
CN203625777U (zh) 可调型轮轨式梁上运梁车
CN2913433Y (zh) 立体交通线和利用路中、路边空间的高架轨道
CN206012900U (zh) 一种高有效载荷比轻型半潜式生产平台
CN202323599U (zh) 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
CN207193910U (zh) 一种桥梁支撑用减震装置
CN202830732U (zh) 一种混合式缆索承重桥梁
CN202718034U (zh) 新型浮式组合跨海大桥
CN205115988U (zh) 一种部分地锚高低塔斜拉桥结构
CN204802032U (zh) 浮运转体架设钢桁梁的浮运船
CN109112950B (zh) 浮体箱桥墩式卯榫樑连接海上公铁桥
CN110184987B (zh) 内河“下桥涵上双槽”组合式水上立交
CN203654193U (zh) 一种桥梁快速施工结构
CN202730672U (zh) 市政桥梁大型交通显示屏及附属设备的支承装置
CN203782505U (zh) 一种地下道路、地面桥梁与高架桥梁的合建结构
CN203603018U (zh) 公铁合建双层连续刚构
CN209891035U (zh) 一种地下隧道穿越桥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00142 Hebei District, Zhongshan Road, No. 10,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Address before: 300142 Hebei District, Zhongshan Road, No. 10,

Patentee before: THE THIRD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