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5573U - 自动缠纱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缠纱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45573U
CN203845573U CN201420218563.3U CN201420218563U CN203845573U CN 203845573 U CN203845573 U CN 203845573U CN 201420218563 U CN201420218563 U CN 201420218563U CN 203845573 U CN203845573 U CN 203845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wheel
yarn winding
handle
a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185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2185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45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45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455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纱领域,特别是公开一种自动缠纱线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能够自动缠绕纱绽的自动缠纱线装置;包括整体呈L型的机架,机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电机,电机连接有主动轮并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的左侧通过皮带连接有从动轮,从动轮活动设置从动轮支架上,从动轮上固定设置有随从动轮转动的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纱线支架,另一端固定有绕纱把手,绕纱把手的端部呈弧形;从动轮的左侧通过皮带连接有换向轮,换向轮的通过皮带连接有绕纱轮,绕纱轮与绕纱把手设置在同一侧,绕纱轮的直径大于从动轮的直径,绕纱轮上固定设置有随绕纱轮转动的绕纱轴,绕纱轴与水平线形成的角度为10—15度。

Description

自动缠纱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缠纱线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行业多用棉纱线、人造纤维线等绕制各种适合纺织机用的纱团、绽,在绕成纱团或纱绽的过程需要用绕线机来完成此工作。大型的自动绕线集成了数控、气动、光控许多的新技术,能够适应高效率、高产量的要求,非常适合大批量的生产,但是投资过大,且能耗高、噪音污染大。
传统的手工纺织行业常用的绕纱线的方式是纯手工的方式,这种绕纱线方式工作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大,制约了手工纺织行业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能够自动缠绕纱绽的自动缠纱线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自动缠纱线装置,包括整体呈L型的机架,所述机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动轮并带动主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的左侧通过皮带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活动设置从动轮支架上,所述从动轮上固定设置有随从动轮转动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为空心轴,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纱线支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绕纱把手,所述绕纱把手的端部呈弧形;
所述从动轮的左侧通过皮带连接有换向轮,换向轮的通过皮带连接有绕纱轮,所述绕纱轮与绕纱把手设置在同一侧,绕纱轮的直径大于从动轮的直径,绕纱轮上固定设置有随绕纱轮转动的绕纱轴,绕纱轴与水平线形成的角度为10—15度;
所述绕纱轮上设置有多个滑轮槽;通过调节皮带在滑轮槽中的位置,就能够快速改变纱绽的长度,使自动缠纱线装置能够加工出不同长度的纱绽。
所述绕纱轮的直径比从动轮的直径大3—8厘米;绕纱轮的直径大于从动轮的直径,这样绕纱轮的转速比从动轮的转速小,在转动的过程中存在速度差,在绕纱把手转动的过程中,经过纱绽的位置不同,才能将纱线绕成完整的纱绽。
所述绕纱把手材质采用橡胶;橡胶的绕纱把手既有一定的强度,又能够保证一定的柔韧度,当绕纱把手与纱绽干涉时,不会将纱绽损坏。
所述绕纱轴上固定有压线块;更有利于纱线缠绕形成纱绽。
本实用新型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第一,本实用新型自动缠纱线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所用部件均是常见部件,投资小,能耗低,非常适合手工纺织行业的应用。
第二,用自动缠纱线装置代替传统的纯手工操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手工纺织业的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手工纺织业的发展。
第三,将绕纱把手的端部设置成弧形,同时绕纱轴与水平线形成一定的夹角,这样保证绕纱把手在绕纱绽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与绕纱轴干涉,保证整个工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缠纱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绕纱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机架,2为电机,3为联轴器,4为主动轮,5为从动轮,6为从动轮支架,7为转动轴,8为纱线支架,9为绕纱把手,10为换向轮,11为绕纱轮,111为滑轮槽,12为绕纱轴,13为压线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自动缠纱线装置,包括整体呈L型的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电机2,所述电机2通过联轴器3连接有主动轮4并带动主动轮4转动,所述主动轮4的左侧通过皮带连接有从动轮5,所述从动轮5活动设置从动轮支架6上,所述从动轮5上固定设置有随从动轮5转动的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为空心轴,转动轴7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纱线支架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制成的绕纱把手9,所述绕纱把手9的端部呈弧形;
所述从动轮5的左侧通过皮带连接有换向轮10,换向轮10的通过皮带连接有绕纱轮11,所述绕纱轮11与绕纱把手9设置在同一侧,绕纱轮11的直径比从动轮5的直径大5厘米,绕纱轮11上固定设置有随绕纱轮11转动的绕纱轴12,绕纱轴12与水平线形成的角度为10—15度,所述绕纱轴12上固定有压线块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先将纱线固定在纱线支架8上,然后将纱线的一端依次穿过空心的转动轴7和绕纱把手9固定在绕纱轴12的压线块13上,启动电机2,电机2通过联轴器3带动主动轮4转动,主动轮4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5、换向轮10和绕纱轮11转动,从动轮5上的绕纱把手9绕压线块13转动的同时,绕纱轴12自己也在转动,这样就能够形成完整的纱绽。
另外,绕纱轮11上设置有多个滑轮槽111;通过调整皮带在绕纱轮1的滑轮槽111中的位置,就可以改变成型纱绽的长度,操作简单、方便,适应性强。
本实用新型自动缠纱线装置代替传统的纯手工操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手工纺织业的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手工纺织业的发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自动缠纱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L型的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电机(2),所述电机(2)通过联轴器(3)连接有主动轮(4)并带动主动轮(4)转动,所述主动轮(4)的左侧通过皮带连接有从动轮(5),所述从动轮(5)活动设置在从动轮支架(6)上,所述从动轮(5)上固定设置有随从动轮(5)转动的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为空心轴,转动轴(7)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纱线支架(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绕纱把手(9),所述绕纱把手(9)的端部呈弧形;
所述从动轮(5)的左侧通过皮带连接有换向轮(10),换向轮(10)的通过皮带连接有绕纱轮(11),所述绕纱轮(11)与绕纱把手(9)设置在同一侧,绕纱轮(11)的直径大于从动轮(5)的直径,绕纱轮(11)上固定设置有随绕纱轮(11)转动的绕纱轴(12),绕纱轴(12)与水平线形成的角度为10—15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缠纱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纱轮(11)上设置有多个滑轮槽(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缠纱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纱轮(11)的直径比从动轮(5)的直径大3—8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缠纱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纱把手(9)材质采用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缠纱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纱轴(12)上固定有压线块(13)。
CN201420218563.3U 2014-04-30 2014-04-30 自动缠纱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45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8563.3U CN203845573U (zh) 2014-04-30 2014-04-30 自动缠纱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8563.3U CN203845573U (zh) 2014-04-30 2014-04-30 自动缠纱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45573U true CN203845573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58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1856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45573U (zh) 2014-04-30 2014-04-30 自动缠纱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45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49812A (zh) 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纱线均匀绕卷装置
CN203845573U (zh) 自动缠纱线装置
CN209113230U (zh) 一种纺织机用输纱器
CN203782318U (zh) 一种半精纺花线机
CN201424540Y (zh) 一种绞纱用绷架
CN204370078U (zh) 一种倍捻机收卷装置传动系统
CN202744710U (zh) 伺服电机驱动的纺机横动装置
CN203360675U (zh) 一种倍捻机的加捻机构
CN201809525U (zh) 罗拉结合件游动装置
CN202575560U (zh) 复合络筒机张力装置
CN211848254U (zh) 一种新型亚麻湿纺细纱机
CN204396754U (zh) 一种用于刷式密封制造的槽环储丝式自动绕丝机
CN202575537U (zh) 一种化纤倍捻机的横动机构
CN203393332U (zh) 一种设有上蜡装置的倍捻机
CN203487308U (zh) 一种假捻低扭矩纺纱装置
CN206580383U (zh) 一种织线分线机
CN203782314U (zh) 一种半精纺花线机床
CN203683791U (zh) 一种在环锭纺纺纱段产生摩擦捻度的捻度装置
CN202657756U (zh) 一种可调变速主动卷绕装置
CN111847108A (zh) 一种基于圆线速度定律的定速纺纱收线辊固定装置
CN202912488U (zh) 绕线装置
CN202575559U (zh) 络筒机张力装置
CN202346494U (zh) 一种绕线机
CN213976415U (zh) 恒张力主动退丝机
CN114351383B (zh) 一种纺织面料用安全型染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Termination date: 2016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