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35488U - 铸铝油底壳 - Google Patents

铸铝油底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35488U
CN203835488U CN201420209755.8U CN201420209755U CN203835488U CN 203835488 U CN203835488 U CN 203835488U CN 201420209755 U CN201420209755 U CN 201420209755U CN 203835488 U CN203835488 U CN 203835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ump
end wall
engine
wall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097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云
何敏
蒙新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ummins East Asi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ummins East Asi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ummins East Asi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ummins East Asi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097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35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35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3548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铝油底壳,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包括底部表面、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端壁、以及第二端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每一个都连接于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这些壁部中的每一个都连接于底部表面。所涉及的油底壳和发动机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通道结构,通道结构位于主体部的底部表面上,该通道结构沿着底部表面朝底部表面的中央延伸。该通道结构可包括位于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中的一个之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和到达底部表面的将近中央为止的至少一个第二端。

Description

铸铝油底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概括地来说涉及与发动机系统一起使用的油底壳。
背景技术
发动机系统,例如内部发动机系统和外部发动机系统,需要用润滑来增强发动机系统的功用和效率。一个润滑好的发动机系统允许发动机系统内的零件摩擦少,易于移动。反过来这种润滑也允许发动机的运行更有效率,拓展了燃料的使用,使系统的温度最低。
传统的发动机系统经常包括发动机本体和油底壳。油底壳经常与发动机协同使用,使用于发动机的发动机润滑剂(例如油)易于使用和存储。油底壳通常需要使用分离的吸油连接组件,该组件从油底壳的主体部开始延伸且提供了用于将发动机润滑剂从油底壳传输到发动机本体的传输路径。吸油组件可通常包括吸气管(吸入管)、支架、托架等等。通过吸气将油从油底壳抽入发动机本体,然后依靠重力回流到油底壳。在传统的发动机系统中,该分离的吸入管属于额外的元件(也会增加出故障的机会),可能会失灵而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由于传统的油底壳都连接于发动机本体,因此在拓展使用时会碰到结构完整性的问题,例如弯曲、翘曲、裂开、变形等等。因此需要一种减少元件数量且在结构上有所提升的油底壳。
实用新型内容
与油底壳相关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与发动机系统一起使用。油底壳包括配置为对发动机润滑剂进行保存的主体部。该主体部包括底部表面、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端壁、以及第二端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每一个都连接于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端壁、以及第二端壁中的每一个都连接于底部表面且从底部表面向上延伸。该油底壳也在主体部的底部表面上包括至少一个通道结构。该通道结构沿着底部表面朝底部表面的中央延伸,而且该通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和至少一个第二端,该至少一个第一端位于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中的一个之内,该至少一个第二端到达底部表面的将近中央为止。该油底壳可进一步包括油底壳的主体内的筋,从而加固了在内部设有筋的主体部的表面。
附图说明
在下述的记载和所附的附图中会对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的一个或更多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进行阐述。该主题的其他特征和方面根据在此所述的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A是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带有多个位于底部表面上的通道结构的油底壳的透视图。
图1B是图1A中的油底壳的俯视图。
图2是一个示例性的包括了图1A和1B中的油底壳的发动机系统的透视图。
图3是图2中的发动机系统的分解图。
图4A是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具有油底壳的底部表面的倾斜部且通道结构位于倾斜部上的油底壳的侧视图。
图4B是图4A中的油底壳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的系统和方法提供了一种改进后的油底壳,能与发动机系统协同使用。根据各实施方式,油底壳一体地包含在油底壳的底部表面上的通道结构,通道结构开始于壁部且到达底部表面的将近中央为止。该油底壳也可包括位于油底壳的壁部内的筋,从而加固了油底壳的结构。该油底壳可进一步通过用铸铝制造来加固。
该油底壳可在工业上或商业上的应用中与发动机协同使用。例如,油底壳可与发动机协同使用,用于工业机械,例如叉车或小型挖掘机。油底壳的容积可适用于工业或商业发动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油底壳的容积的范围可以是从6.2升到8.2升。
参照图1A和1B,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带有上述特性的油底壳100。油底壳100具有配置为对发动机润滑剂(即油)进行保存的主体部。油底壳100的主体部包括底部表面101、第一端壁102、第二端壁104、第一侧壁106、以及第二侧壁108。底部表面确立了油底壳100的所在位置且对落到底部的系统内的任何发动机润滑剂、泥浆、碎屑或物质进行收集。第一端壁102和第二端壁104连接于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08,形成了油底壳101的主体部的边界表面。第一端壁102、第二端壁104、第一侧壁106、以及第二侧壁108进一步连接于底部表面101且从底部表面101向上延伸,确立了用于对发动机润滑剂进行保持的边界。壁部和表面可以任何方式进行连接,例如焊接、粘合剂、连接器(例如螺栓、螺钉、钉子)等等。
油底壳100也在油底壳100的底部表面101上包括通道结构110。图1A和1B示出了在底部表面101上的两个通道结构110。通道结构110一体地形成为油底壳100的一部分,以允许发动机润滑剂从油底壳100传输到发动机。这种一体化的结构不再需要传统的吸油连接组件且代替了它的功能,吸油连接组件可能包括吸气管(吸入管)、支架、托架等等。因此通道结构110减少了适当地将发动机润滑剂从油底壳100传输到发动机本体202所需要的元件的数量,且避免了这些额外的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发生故障所带来的负面后果。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通道结构110是带有内表面的空心结构,允许例如油那样的发动机润滑剂流过。油底壳100的底部表面101上的通道结构110的位置可提高结构上的一体化且减少了发动机噪声。
通道结构110具有配置为允许发动机润滑剂传输入和传输出通道结构110的第一端112和第二端114。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端112是位于第一端壁102上的开口,允许发动机润滑剂在发动机本体202和油底壳100之间传输。在长度方向上从第一端壁102朝底部表面101的中央延伸,第二端114包括到达底部表面101的将近中央为止的开口。第二端114的位置允许油底壳100的底部表面101内的发动机润滑剂被能对发动机润滑剂进行传输的装置所产生的力所吸。例如,油泵可配置为产生从油底壳100的底部表面101抽取发动机润滑剂后流入第二端114之后经过通道结构110离开第一端112后再进入油泵的吸力,油泵可进一步将油压入发动机本体202的其他元件。第一端112和第二端114都是打开的,以允许发动机润滑剂流过。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端112可与第二端壁114一起配置。在其他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端112和配置在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08中的一个上。可以有多个通道结构110,每个通道结构110可具有第一端112和第二端114。如图1A和1B所示,在油底壳100的底部表面101上有两个通道结构110。一个通道结构110具有位于第一端壁102上的第一端112,另一个通道结构110相应的也具有位于第二端壁104上的第一端壁102。两个通道结构110的第二端都如图所示到达底部表面101的将近中央为止。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油底壳100包括位于其底部表面101上的由铸铝制成的通道结构110。相对于用各种塑料材料制成的传统的油底壳,铸铝的油底壳100可提供很多好处,包括但不限于加固油底壳100的壁部和表面、防止油底壳100的成形和损坏等等。铸铝是非常耐用的材料且可配置为经受住材料的磨损。
油底壳100也可包含多条位于油底壳100的主体部内的筋120。筋120可位于第一侧壁106、第二侧壁108、第一端壁102、第二端壁104、以及底部表面1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08上的筋120可以相互之间隔开相等的距离。第一侧壁106上的筋120也可与第二侧壁108上的筋120的位置对应,从而在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08上的筋120互为镜像。类似地,在第一端壁102和第二端壁104上的筋120可以相互之间隔开相等的距离,而且第一端壁102上的筋120也可与第二端壁104上的筋120的位置对应,从而在第一端壁102和第二端壁104上的筋120互为镜像。筋120也可位于形成油底壳100的主体部的壁部之间的邻接或连接所产生的拐角处。例如,筋120可位于第一端壁102和第一侧壁106的连接、第一侧壁106和第二端壁104的连接、第二端壁104和第二侧壁108的连接、第二侧壁108和第一端壁102的连接所产生的拐角处。可以在铸造过程中按照各种方式将筋120形成在油底壳100的主体部,从而使油底壳100成为一个整体单元。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油底壳100也可包含多条位于油底壳100的主体部内的凹槽130。凹槽130可包括在油底壳100的主体部上的狭窄的凹口或凹陷。凹槽130可位于第一侧壁106、第二侧壁108、第一端壁102、第二端壁104、或底部表面1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08上的凹槽130可以相互之间隔开相等的距离。第一侧壁106上的凹槽130也可与第二侧壁108上的凹槽130的位置对应,从而在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08上的凹槽130互为镜像。类似地,在第一端壁102和第二端壁104上的凹槽130可以相互之间隔开相等的距离,而且第一端壁102上的凹槽130也可与第二端壁104上的凹槽130的位置对应,从而在第一端壁102和第二端壁104上的凹槽130互为镜像。凹槽130也可位于形成油底壳100的主体部的壁部之间的邻接或连接所产生的拐角处。例如,凹槽130可位于第一端壁102和第一侧壁106的连接、第一侧壁106和第二端壁104的连接、第二端壁104和第二侧壁108的连接、第二侧壁108和第一端壁102的连接所产生的拐角处。可以按照各种方式将凹槽130铸于油底壳100的主体部。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油底壳100可包括在油底壳100的主体部的按照任意形式的筋120和凹槽130的组合,包括上述形式。筋120可按照任意形式位于油底壳100的表面上的凹槽130内,包括上述形式。
图1B是示出了图1A中的油底壳100的俯视图。油底壳100的每个壁部(即第一侧壁106、第二侧壁108、第一端壁102、及第二端壁104)都包括对应于每个壁部的厚度的缘壁116。缘壁116形成于第一端壁102、第二端壁104、第一侧壁106、及第二侧壁108的上缘。油底壳100也可具有位于底部表面101的放油塞,以允许发动机润滑剂、淤泥、油等等排出油底壳100。
参照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系统200的透视图。发动机系统200可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上述特征的油底壳100。发动机系统200可包括发动机本体202、飞轮壳204、以及前盖206。发动机本体202可配置为与油底壳100连接且通过通道结构110使发动机润滑剂从油底壳100的储糟流回。油底壳100也可作为集油槽,特别是用以在发动机没有使用时允许发动机润滑剂漫漫流入且聚集在油底壳100的底部表面101。例如,当发动机启动且开始运行时,其他促使发动机润滑剂移动的机械(例如油泵)也可运行以将发动机润滑剂从油底壳100经过通道结构110进入发动机系统200。当发动机关闭时,促使发动机润滑剂移动的机械停止操作,发动机润滑剂回流入油底壳100或朝油底壳100的相反方向滴下。
在图2示出的发动机本体202上的飞轮壳204盖住飞轮(即一种用于储存转动能的旋转机械设备),飞轮经常连接于发动机的曲柄。飞轮壳204也可盖住与内燃机一起使用的传动装置的扭矩转换器。发动机本体202上的前盖206作为发动机本体202部分的盖子。
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系统200的分解图。系统200还包括和油底壳100及发动机本体202一起的封盖300。封盖300可包括垫圈或任意的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密封物,配置为对发动机本体202连接于油底壳100时所产生的干扰区域进行密封。封盖300用于对发动机本体202和油底壳100之间的接合处进行覆盖以防止其他材料例如发动机润滑剂渗透。因此,封盖300防止了发动机润滑剂泄漏,而且发动机系统200在最好的时间段享受到了使用发动机润滑剂的好处。封盖300可配置为沿着缘壁116在油底壳100的主体部以一定间隔排列且在第一侧壁106、第二侧壁108、第一端壁102、及第二端壁104的上方。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封盖300的形状可以依照油底壳100的第一侧壁106、第二侧壁108、第一端壁102、及第二端壁104内的筋120和凹槽130来形成。
图3还示出了可连接于通道结构110的第一端112或第二端114的隔板30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隔板302配置为连接于第二端114以过滤不想要的在油底壳100的集油槽内所聚积的颗粒和碎屑,防止其拦截或被抽入通道结构110且通过发动机本体202循环。这种碎屑和颗粒的再循环会导致发动机本体202中的零件也会卡住导致整个系统出故障。隔板302通过提供分隔屏障来阻挡碎屑和不想要的颗粒进入通道结构110,分隔屏障对经过的发动机润滑剂进行过滤且阻挡比其大的颗粒。这种碎屑可包括金属颗粒和非金属颗粒,例如小片的来自发动机本体202的铸金属薄片、通常的发动机磨损产生的金属片、损坏的活塞环、灰尘、污垢、垫圈材料、、碳等等。对于具有多个通道结构110的油底壳100,可在各个通道结构110的第一端112和第二端114使用多个隔板302。包括那些连接于通道结构110的第二端114的隔板302,隔板302可用任意方式连接。例如,可以使用连接器(例如螺栓、螺钉、磁力装置、粘合剂等等)将隔板302连接于底部表面101的将近中央处第二端114。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端114可具有在通道结构110内侧顶端附近的螺纹部且配置为接收具有螺纹部的用于将隔板302连接于第二端114的隔板。在其他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隔板302可配置为连接于两个通道结构110且捕获碎屑和颗粒以防止传输到发动机本体202。隔板302可用各种材料制造,包括网状物、金属丝、钢、铸铝等等。
发动机系统200可包含多个能将发动机本体202连接于油底壳100的连接器304。连接器304可包括各种连接设备,包括螺栓、螺钉、钉子等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油底壳100可包括位于缘壁116四处的在第一侧壁106、第二侧壁108、第一端壁102、及第二端壁104上以一定间隔排列的能接收连接器304的开口。连接器304可通过油底壳100上的开口插入而附于发动机本体202。任意数量的连接器304可以根据任意的间隔排列为环绕油底壳100的主体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器304的数量和位置实质上对应于第一端壁102、第二端壁104、第一侧壁106、及第二侧壁108上的筋120的数量和位置。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器304的数量和位置实质上对应于第一端壁102、第二端壁104、第一侧壁106、及第二侧壁108上的凹槽130的数量和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底壳100可具备接收加热元件310的开口。接收加热元件310的开口可位于油底壳100的任意表面,包括第一侧壁106、第二侧壁108、第一端壁102、第二端壁104、及底部表面101。在图3中,用于加热元件310的开口位于第二侧壁108上。作为进行电热转换的装置的加热元件310用于对发动机润滑剂进行加热,从而使热的发动机润滑剂可经过发动机本体快速循环且例如在低温时可增加起动的机会。可用盖部312盖住加热元件310,保护其免受会导致加热元件310产生故障的碎屑或其他东西的侵扰。盖部312也封住加热元件310的顶部以防止发动机润滑剂泄漏。为了将加热元件310连接于油底壳100,发动机系统200可包括多个连接工具,包括多个螺母、O型密封件、和附带的硬件,以将加热元件310牢固地连接于油底壳100,防止从油底壳100泄漏出发动机润滑剂。
发动机系统200也可包括多个塞子314以塞入发动机或油底壳100上的中心孔。例如,油底壳100可包括位于第一端壁102、第二端壁104、第一侧壁106、及第二侧壁108上的扩张件和开口。这些开口可包括多个通道结构110的第一端112或可接收加热元件310的开口。当不使用加热元件310或通道结构110时,可将塞子314装入这些开口或孔以进入阻挡来防止发动机润滑剂从油底壳100离开。
图4A是是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具有油底壳100的底部表面101的倾斜部400且通道结构110位于倾斜部400上的油底壳100的侧视图。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倾斜部400可延伸到底部表面101的长度的将近一半,配置为朝着底部表面101的中央向下且朝着第一端壁102和第二端壁104中的一个端壁向上。油底壳100的底部表面101上的通道结构110也可延伸到底部表面101的长度的将近一半。通道结构110的第一端112可位于底部表面101的倾斜部400上的第一端壁102或第二端壁104上。包含有第一端112的第一端壁102或第二端壁104的高度会比没有包含第一端112的相对的另一端更短。包含有第一端112的第一端壁102或第二端壁104的高度可根据倾斜部400的斜坡发生变化。倾斜部400的斜坡的角度可以在0-90度之间变化。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倾斜部400的斜坡的角度将近为45度角。油底壳100中具有倾斜部400的部分的深度会比油底壳100中不具有倾斜部400的部分更浅。油底壳100的较深的部分作为集油槽来收集和存储用于发动机系统200的油。
图4B是图4A中的油底壳的俯视图。图4B示出了沿着油底壳100的倾斜部400的通道结构110,通道结构110以一个角度从第一端壁102朝底部表面101的中央延伸。通道结构110到达底部表面101的将近中央为止,从而在第二端114吸入集中在油底壳100的底部的发动机润滑剂。油底壳100包括位于底部表面101上的可关闭排油口402,允许从油底壳100排出发动机润滑剂。油底壳100也包括量油孔404,允许通过接收细长物体来检查油底壳100中的油位。
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的目的是为了描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其并不是要彻底地详细地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内容的揭示下,或者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中可进行调整和变化。所选择和描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其实际应用,以允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现各种实施方式和考虑到要进行特殊用途时的各种修改。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的操作条件和配置下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其他的替代、修改、更改、及省略。

Claims (21)

1.一种油底壳,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一个通道结构,
主体部配置为对发动机润滑剂进行保存且包括底部表面、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端壁、以及第二端壁,
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每一个都连接于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
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端壁、以及第二端壁中的每一个都连接于底部表面且从底部表面向上延伸,
通道结构位于主体部的底部表面上,该通道结构沿着底部表面朝底部表面的中央延伸且包括位于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中的一个之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和到达底部表面的将近中央为止的至少一个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多条筋,多条筋中的每一条都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一个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多条凹槽,多条凹槽中的每一条都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一个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
该油底壳由铸铝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第二通道结构,该第二通道结构沿着底部表面朝底部表面的中央延伸且包括位于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中的一个之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和到达底部表面的将近中央为止的至少一个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
第二通道结构的第一端所位于的端壁与通道结构的第一端所位于的端壁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
该油底壳在底部表面的一部分包括倾斜部,倾斜部配置为朝着底部表面的中央向下且朝着该油底壳的任意端壁向上,该倾斜部到达底部表面的将近中央为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
通道结构位于底部表面的倾斜部上且实质上朝着底部表面的中央沿着该倾斜部的长度延伸,到达该倾斜部的将近末端为止。
9.一种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油底壳和发动机本体,
该油底壳具有主体部和至少一个通道结构,该主体部配置为对发动机润滑剂进行保存且包括底部表面、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端壁、以及第二端壁,
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每一个都连接于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
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端壁、以及第二端壁中的每一个都连接于底部表面且从底部表面向上延伸,
通道结构位于主体部的底部表面上,该通道结构沿着底部表面朝底部表面的中央延伸且包括位于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中的一个之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和到达底部表面的将近中央为止的至少一个第二端,
该发动机本体配置为连接于油底壳且具有泵,该泵配置为促使发动机润滑剂从油底壳的主体部经过通道结构之后再经过发动机本体地进行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油底壳进一步包括多条筋,多条筋中的每一条都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一个之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发动机本体配置为在缘壁连接于油底壳,缘壁位于包含有筋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端壁、以及第二端壁上且在每条筋上以一定间隔排列。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油底壳由铸铝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油底壳进一步包括第二通道结构,该第二通道结构沿着底部表面朝底部表面的中央延伸且包括位于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中的一个之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和到达底部表面的将近中央为止的至少一个第二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二通道结构的第一端所位于的端壁与通道结构的第一端所位于的端壁相对。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油底壳在底部表面的一部分包括倾斜部,倾斜部配置为朝着底部表面的中央向下且朝着该油底壳的任意端壁向上,该倾斜部到达底部表面的将近中央为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通道结构位于底部表面的倾斜部上且实质上朝着底部表面的中央沿着该倾斜部的长度延伸,到达该倾斜部的将近末端为止。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油底壳进一步包括多条凹槽,多条凹槽中的每一条都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一个之内。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加热元件,该加热元件配置为有选择地对发动机润滑剂进行加热。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多个塞子,该多个塞子配置为塞入油底壳上的多个中心孔。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隔板,该隔板配置为连接于通道结构的第二端,以对该油底壳的主体部内的颗粒进行过滤,防止颗粒进入通道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密封件,该密封件配置为沿着油底壳的缘壁且对发动机本体和油底壳之间的间隙进行封闭。
CN201420209755.8U 2014-04-25 2014-04-25 铸铝油底壳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35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9755.8U CN203835488U (zh) 2014-04-25 2014-04-25 铸铝油底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9755.8U CN203835488U (zh) 2014-04-25 2014-04-25 铸铝油底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35488U true CN203835488U (zh) 2014-09-17

Family

ID=5151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09755.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35488U (zh) 2014-04-25 2014-04-25 铸铝油底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35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24450A1 (en) Reversible oil pan with integrated oil suction tube
US7267093B2 (en) Crankcase with bottom plate
CN203835488U (zh) 铸铝油底壳
MXPA02002783A (es) Motor con pasaje directo del deposito de aceite a la bomba de aceite.
JP3842012B2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装置
CN205277529U (zh) 一种机油滤清器
JP6285776B2 (ja) オイルパン
CN205172679U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油底壳和内燃发动机
US11125223B2 (en) Reciprocating machine with cylinder having collector groove
CN106988828A (zh) 双层油箱的干式油底壳
CN104603409A (zh) 发动机的通气构造
CN206707797U (zh) 内燃机油底壳
CN203547828U (zh) 一种汽油机油底壳
CN101437701B (zh) 柴油吸入单元和泵模块中的升高的第一填充阀
JP5913915B2 (ja)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ブロック構造
CN203822408U (zh) 一种连接气缸体和油底壳的连接板
CN212744112U (zh) 一种发动机用油底壳
CN206737973U (zh) 双层油箱的干式油底壳
CN212744111U (zh) 一种发动机用油底壳
CN206530379U (zh) 增强型油底壳
KR20200096665A (ko) 공기 분리를 포함하는 흡입 필터 장치
CN206707800U (zh) 越野车油底壳
CN205423551U (zh) 止推片强制润滑结构
CN105569767A (zh) 一种机油滤清器
CN102182581A (zh) 一种防止机油上涌的汽油机气缸盖罩密封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