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34293U - 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 - Google Patents

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34293U
CN203834293U CN201320539297.XU CN201320539297U CN203834293U CN 203834293 U CN203834293 U CN 203834293U CN 201320539297 U CN201320539297 U CN 201320539297U CN 203834293 U CN203834293 U CN 203834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isolation mounting
floating plate
ballast bed
end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392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学军
孔祥斐
王建立
张宝才
黄俊飞
王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RB (QINGDAO) VIBRATION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RB (QINGDAO) VIBRATION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RB (QINGDAO) VIBRATION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RB (QINGDAO) VIBRATION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392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34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34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342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包括包括钢轨、扣件系统和浮置板,钢轨及扣件系统设置在浮置板上,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浮置板的端部下方还设有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顶板和浮置板之间设有调高垫片,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通过调高垫片支撑着相邻两块浮置板的端部,上夹持件设置在相邻两块浮置板端部的上表面,上持件和顶板通过连接拉杆夹持着相邻两块浮置板的端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拉杆和上、下夹持件实现对相邻浮置板的有效夹持,进而实现在相邻浮置板之间传递荷载的功能,使得剪力铰和板端隔振装置能够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具有结构紧凑,节省安装空间和节省材料,易维护,适用性强等特点。

Description

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领域,涉及铁路道床附件,具体为一种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领域的大量工程实践证明,浮置板道床技术是现有最有效的轨道减振降噪技术之一,特别是在地铁和城市轻轨中,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申请号为200410035441.1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浮置道床技术。现有技术是通过在浮置板中间设置隔振装置(在此称作中间隔振装置),以及在相邻两块浮置板之间设置连接器,实现浮置板整体地浮置在基础之上。浮置板中的连接器,即剪力铰,是保证浮置道床可靠工作的关键装置。
目前国内外大量使用的浮置板剪力铰,按形式分为中置式和上置式两种。中置式剪力铰位于浮置板断面中央的位置,施工时先将剪力铰与浮置板的钢筋骨架绑扎在一起,浇注混凝土后与浮置板固定连成一体。因而,受力合理,无需额外设置固定结构,成本低。但是,此类剪力铰,在混凝土浇注之后则无法更换,线路运营后难以从浮置板上方观察其材料的工作状态及损伤、锈蚀情况,维修十分困难。上置式剪力铰可以在浮置板表面安装,方便施工,易于调整更换。但是由于需要专门设置固定装置,因此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另外由于上置式剪力铰需要承受较大的力矩作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浮置板上相关连接部位的混凝土结构损坏。
因而,如何解决现有剪力铰的上述问题,成为行业内的一个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集成板端隔振装置和剪力铰。既能使剪力铰和浮置板的受力更合理,又能简化结构、节省安装空间和节省材料,实现剪力铰的维修、更换方便。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弹性元件、阻尼元件、底板和顶板,弹性元件及阻尼元件设置在顶板与底板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式剪力铰,夹持式剪力铰包括上夹持件和连接拉杆,上夹持件位于顶板的上方并与顶板组成夹持结构,上夹持件和顶板之间设置至少一根连接拉杆。
所述连接拉杆沿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横向中心位置平行设置或沿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纵向中心位置平行设置。所述上夹持件采用金属板材、金属焊接件、金属型材、金属与弹性材料的复合板材或金属与耐磨材料的复合板材制作。连接拉杆通过焊接、螺纹联结或者钩孔结构与顶板联结。连接拉杆使用焊接固定时,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使用螺纹联结固定时,可实现连接拉杆的可拆卸,便于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安装、更换和维修。钩孔结构是包括分别设置在顶板上的孔和连接拉杆上的钩,利用孔和钩的交叠错位实现联结,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和承载能力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包括钢轨、扣件系统和浮置板,钢轨及扣件系统设置在浮置板上,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浮置板的端部下方还设有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顶板和浮置板之间设有调高垫片,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通过调高垫片支撑着相邻两块浮置板的端部,上夹持件设置在相邻两块浮置板端部的上表面,上持件和顶板通过连接拉杆夹持着相邻两块浮置板的端部。
浮置道床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中间隔振装置,中间隔振装置内置于或侧置于浮置板下方,中间隔振装置沿钢轨纵向设于浮置板两端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之间,并与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共同支撑着浮置板。
为了防止上夹持件在使用过程中沿钢轨横向与浮置板之间发生相对滑移,可以在浮置板上对应上夹持件设置横向限位装置。所述的横向限位装置可以为浮置板表面设置的限位凸起或限位凹槽。为方便与浮置板之间进行装配,可以在浮置板的板体上设置贯通的连接孔,连接拉杆贯穿连接孔设置,连接拉杆的两端分别与顶板和上夹持件相连。连接孔优选地为沿钢轨纵向的长条孔,可在浮置板产生伸缩变形或窜动时为连接杆提供让位空间。为避免上夹持件与浮置板之间的由于刚性接触而产生磨损或噪音,上夹持件与浮置板上表面之间设置弹性垫或耐磨垫。弹性垫除上述功能外,还具有阻尼耗能作用。
连接拉杆一端联结在顶板上,另一端与上夹持件联结,使得顶板具有了双重作用。向上,可作为与上夹持件对应的下夹持件;向下,可作为板端隔振装置的顶板。从而实现了板端隔振装置与夹持式剪力铰集成为一体,简化了结构,减小剪力铰的安装空间,节省材料,实现板端隔振装置的多功能化。
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通过连接拉杆、顶板和上夹持件实现对相邻浮置板的有效夹持,进而实现在相邻浮置板之间传递荷载的功能。工作过程中,板端隔振装置和上部的夹持式剪力饺在浮置板上方和下方协同承受外力,因而受力状况更加合理。由于上夹持件独立于板端隔振装置和浮置板设置,根据需要可以随时拆卸进行维修更换,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集成板端隔振装置和剪力饺的功能,使得剪力铰和板端隔振装置能够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既能控制相邻浮置板间的下沉量,传递钢轨所受剪力,优化剪力铰和浮置板端部的受力情况,又具有结构紧凑,节省安装空间和节省材料,易维护,适用性强等特点。应用这种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克服了应用现有剪力铰的浮置道床存在的剪力铰无法维修更换,以及剪力铰受力不合理易损坏浮置板等问题。因而,经济实用,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应用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的上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B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三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三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C-C剖视图。
图12为实施例四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四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D-D剖视图。
图15为实施例五中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五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E-E剖视图。
图18为实施例六中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俯视图。
图19为实施例六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F-F剖视图。
图21为实施例七中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顶板的俯视图。
图22为实施例七中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连接拉杆的主视图。
图23为实施例七中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连接拉杆的俯视图。
图24为实施例七中应用本实用新型多的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的G-G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包括顶板2、弹性元件3、底板4和阻尼元件6,还包括夹持式剪力铰,所述夹持式剪力铰包括上夹持件1和连接拉杆5,上夹持件1位于顶板2的上方,上夹持件1和顶板2之间设置两根连接拉杆5。连接拉杆一端设置螺纹,并通过螺母与上夹持件联结,另一端直接焊接在顶板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时,如图4、图5所示,包括钢轨8、扣件系统、浮置板7和中间隔振装置。钢轨8及扣件系统设置在浮置板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看清各部分结构,图4中省略了扣件系统。另外,为了便于进行说明,仅以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在相邻浮置板之间的应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的结构进行说明。下面结合图4和图5对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给予具体说明。本例中所述浮置道床的中间隔振装置采用内置式隔振装置。内置式隔振装置包括预制在浮置板板体中的联结套筒73、上盖板71、调高垫片72和弹性隔振器74,其中弹性隔振器74通过调高垫片72支承在联结套筒73内壁固定设置的支承挡块上,从而使浮置板7支承于弹性隔振器74并且脱离基础9表面,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设置在相邻的两块浮置板之间,上夹持件1和顶板2分别设置在相邻浮置板端部的上、下表面,顶板2与浮置板7之间设有调高垫片21。连接拉杆5设置在相邻浮置板板缝之间,用于锁定上夹持件和顶板的位置,保持对相邻浮置板的夹持状态。为了防止上夹持板在使用过程中沿钢轨横向与浮置板之间发生相对滑移,在浮置板上对应上夹持件1设有横向限位装置,所述的横向限位装置为浮置板表面设置的限位凸起75。按照上述方法在相邻浮置板间装配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进而构成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可实现利用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在相邻浮置板之间传递外部荷载,并分担钢轨在跨越板缝处所承受的剪力,达到使相邻浮置板在工作过程中协调变形的目的。由于上夹持板和顶板仅在钢轨垂向对浮置板构成夹持约束,不会限制浮置板因热胀冷缩等原因造成的沿钢轨纵向的变形,因此可以起到与现有剪力铰完全相同的作用。连接拉杆5设置在相邻浮置板的板缝之间,因此需要适当控制板缝的宽度,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浮置板端面与连接拉杆之间保持足够的间隙,不会彼此产生碰撞干涉。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中的上夹持件,除了利用钢板等金属板材制成外,还可以利用槽钢等金属型材或者是金属及弹性材料的复合板材制成;连接拉杆除了利用钢棒制成外,还可以利用钢管等材料制成,只要强度足够,都能够满足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要求。本例中以设置二根连接拉杆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中设置多于二根的连接拉杆。此外,本例仅以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构成内置式的浮置道床为例进行描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对现有中间隔振装置的具体安装方式并无任何冲突或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同样适用于中间隔振装置为侧置式的浮置道床。
另外,本实施例中应用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和浮置板端部之间所应用的调高垫片,与现有板端隔振装置的调高垫片相同,在此不再详述。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中的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弹性元件可以是螺旋钢弹簧、碟簧、橡胶弹簧、聚氨酯弹簧、金属橡塑复合弹簧或空气弹簧;阻尼元件包括粘滞型阻尼器、小孔节流型阻尼器或高分子固体阻尼元件,其中高分子材料固体阻尼元件具体可以是橡胶高阻尼元件或聚氨酯高阻尼元件等。特别指出的是,弹簧元件和阻尼元件也可以集成一体,例如采用高弹性、高阻尼的橡胶弹簧,既作为弹性元件使用,也可作为阻尼元件使用。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可提高浮置板的局部承载能力,克服车辆从一端进入另一端容易产生翻翘的不良影响,控制浮置板的下沉量,限制钢轨变形,确保行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同时兼有夹持式剪力饺的功能,其特点是与浮置板间接触面积大,受力合理,不易损坏浮置板结构,并且上夹持件可以随时拆卸进行维修更换,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易维护,适用性强等优点。应用这种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克服了应用现有剪力铰的浮置道床存在的剪力铰无法维修更换或剪力铰受力不合理易损坏浮置板等问题,经济实用,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实施例二
如图6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上设有一根连接拉杆5。上夹持件1中使用金属型材制作,在此使用槽钢,并设有一个安装孔10。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与实施例一中所述浮置道床的区别在于,浮置板上对应上夹持件1设置的横向限位装置是浮置板表面设置的沿钢轨纵向的限位凹槽75。
使用金属型材作为上夹持件,生产工艺简单,承受弯矩能力强,夹持力更大。在浮置板上表面设置限位凹槽75既能限制上夹持件的扭动,又能用以容纳上夹持件,避免上夹持件过于凸出而妨碍美观和施工人员行走。为了不影响浮置板因热胀冷缩等原因产生的沿钢轨纵向的变形或窜动,应注意限位凹槽在沿钢轨纵向的方向上应留有足够的让位空间。
本例所述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使用一根连接拉杆,结构更加简单,生产加工方便,成本更低。另外,使用型材制作的上夹持件,可以承受较大的弯矩,承载能力更强。在维修更换时,只需要拆除连接拉杆的紧固螺母,就可以取下上夹持件,十分方便。
实施例三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夹持件1由金属及弹性材料的复合板材构成,具体是在上下两层金属板之间夹一层弹性材料11,在此是两层钢板之间,硫化一层高阻尼橡胶材料。连接拉杆5沿钢轨纵向上设置两根。
应用时,如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浮置道床,与实施例一中所示的浮置道床的不同之处在于,本例中浮置道床的浮置板对应连接拉杆设置两个连接孔76,连接拉杆5穿过连接孔76,与上夹持件1联结。
连接孔76是沿钢轨的纵向设置长条孔,从而可在浮置板因热胀冷缩等原因产生沿钢轨纵向的变形或窜动时,为连接拉杆提供让位空间。
当浮置道床工作过程中浮置板板体在外部激励作用下发生振动或窜动时,复合板材中的金属板材与弹性材料之间发生挤压或者剪切,就会吸收外部激励能量,实现耗能。需要指出的是,复合板材中的金属材料除了提到的钢板外,也可以是铁板、不锈钢板等其他金属材料,或者是上述金属材料的型材;弹性材料除了提到的橡胶材料外,还可以是弹性聚氨酯等其他材料,都可以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另外,本例仅以二层钢板中间夹持一层橡胶弹性材料为例对复合板材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超过一层弹性材料,例如可以设置三层钢板夹持二层橡胶弹性材料等,只要强度足够,都可以应用。
按照上述方法在相邻浮置板间装配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进而构成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可实现利用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在相邻浮置板传递外部荷载,可降低并分担钢轨在跨越板缝处所承受的剪力,达到使相邻浮置板在工作过程中协调变形的目的。
本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在上夹持件和顶板之间沿钢轨纵向设置了两根连接拉杆可以有效的保持上夹持和顶板对相邻浮置板的夹持状态,传递载荷的能力更强。上夹持件1由金属及弹性材料的复合板材构成,除具有更高的强度外,还具有阻尼耗能作用。
实施例四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连接拉杆5与顶板2通过螺纹结构实现联结。具体是在连接拉杆5与顶板2联结的一端设置一段螺纹形成螺栓51。顶板2上,在安装连接拉杆5的位置焊接垫块22,并在顶板2和垫块22上设置与螺栓51相配合的螺纹孔23。螺栓51直接旋入螺纹孔23,即可实现连接拉杆5与顶板2的联结。上夹持件1的下表面复合耐磨材料层12。
本实施例中的上夹持件1使用的材料与实施例三中的相同,耐磨材料层12是耐磨橡胶材料。
应用本实施例中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例中的浮置板7上设置与实施例三中相同的连接孔76,区别在于未设置限位凸起75。连接拉杆5穿过连接孔76,两端分别与上夹持件1和顶板2联结。
应用时,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可把板端隔振装置和夹持式剪力铰拆分后再进行安装、拆卸等施工。安装时,先在相邻浮置板的底部安装板端隔振装置,其方法与现有板端隔振装置的安装方法相同。然后再进行夹持式剪力铰的安装。具体是,先把连接拉杆5设有螺栓51的一端穿过浮置板上的连接孔76,把螺栓51旋入顶板2上的螺纹孔23,完成连接拉杆的安装;然后把上夹持件1放置于相邻浮置板7的上表面,并通过螺母与连接拉杆5联结一体;最后拧紧螺母,即可使上夹持件1和顶板2形成对浮置板7的夹持效果,完成夹持式剪力铰的安装。拆卸时,先拧掉螺母,取下上夹持件,然后再旋转连接拉杆,拆卸连接拉杆,即可对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使用与现有板端隔振装置相同的方法拆卸。
本实施例中的浮置道床在浮置板端部的上表面未设置限位结构,是因为连接拉杆沿钢轨纵向设置,提高了连接拉杆对上夹持件沿钢轨横向窜动的限位能力,从而简化了浮置板结构。但连接拉杆沿钢轨纵向设置后,若直接焊接在顶板上,会对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和浮置板的安装、维护造成困难。例如,当需要更换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时,需要把浮置板升高到超过连接拉杆的高度时,才能取出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而在实际应用中的浮置道床上进行此项操作是相当麻烦的。通过在顶板设置螺纹孔和在连接拉杆上设置螺纹组成螺纹联结结构,用于连接拉杆和顶板的联结,可方便地实现板端隔振装置和夹持式剪力铰的结合与分离,从而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为提高螺纹联结的强度,在浮置板上设置垫块22用于增加螺纹孔深度。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浮置道床中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和相邻浮置板端部之间所应用的调高垫片上需要设置安装连接拉杆的让位孔,其他结构均与现有调高垫片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上夹持件1的下表面复合耐磨材料层12后,使得丄夹持件与浮置板上表面之间的刚性接触变成柔性接触,减少因浮置板窜动而造成的摩擦,避免了浮置板和上夹持件之间的相互磨损,防止了上夹持件防锈层的损坏。另外,耐磨材料层12还可以使用与弹性材料层11相同的材料,形成弹性阻尼层。既能减少摩擦,又能在上夹持件和浮置板之间产生阻尼耗能的效果。在此不再详述及图示。
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通过设置螺纹结构联结顶板和连接拉杆,实现连接拉杆能够方便地进行安装和拆卸,使连接拉杆在沿钢轨纵向设置时,不会对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和浮置板的安装与维护造成困难,实现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安装、拆卸和维护操作,简单方便。同时还能实现连接拉杆的单独更换和维修。
实施例五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连接拉杆5沿钢轨纵向设置三个,两端的连接拉杆通过螺纹结构与顶板2联结,中间的连接拉杆焊接在顶板2上。上夹持件1采用槽钢制作。
本实施例中的浮置道床使用的中间隔振装置是侧置式隔振装置。具体是在浮置板下表面上预留凹槽73,凹槽73内放置调高垫片72和弹性隔振器74。浮置板端部的上表面设置限位凹槽75。限位凹槽75的深度可完全容纳上夹持件1。
连接拉杆5设置三个可提高夹持力,其中两端的连接拉杆需穿过浮置板,因而使用螺纹结构联结在顶板上,便于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浮置板的安装和维修。中间的连接拉杆焊接在顶板上,具有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浮置板端部的限位凹槽可完全容纳上夹持件,以免在浮置板上表面形成凸起结构,影响美观和工作人员形走。
另外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也适用于浮置板中间隔振装置是内置式的浮置道床。
实施例六
如图18和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上夹持件是金属焊接件,具体是在金属板1上纵向地焊接四列肋板13,金属板1上同样设有三个连接拉杆安装孔10。
金属板1和肋板13均使用钢板制作。
如图19和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浮置道床与实施例五的区别是本例中使用的是短浮置板。浮置板使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进行支撑无需设置中间隔振装置。在上夹持件与浮置板上表面之间设有耐磨垫14。浮置板上设置贯穿的连接孔76,连接孔76是直径大于连接拉杆的圆孔。浮置板上表面设置凹槽75用于容纳上夹持件,同时还对上夹持件产生横向限位作用。
使用金属板1和肋板13焊接组成的上夹持件,承受弯矩能力强,使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具有更高的夹持力。耐磨垫14的设置消除了上夹持件与浮置板之间的刚性接触,减少摩擦和振动,避免浮置板混凝土和上夹持件的损坏,尤其对上夹持件的防锈层形成保护。连接孔76是直径大于连接拉杆的圆孔,可在浮置板产生伸缩变形或窜动时为连接杆提供让位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夹持件1和连接孔76的结构和样式,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图中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隔振装置使用由金属焊接件组成的上夹持件,具有更高的夹持力,同时通过设置耐磨垫14消除了上夹持件与浮置板之间的刚性接触。另外浮置道床使用短浮置板,扩大了浮置道床的应用范围,尤其适用于曲线路段。
实施例七
如图21、图22和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连接拉杆使用钩孔结构与顶板联结。具体是在顶板2上纵向地设置矩形孔24,连接拉杆的底端设置矩形钩52,矩形钩上方还设有挡肩53。矩形钩52的宽度小于矩形孔24的宽度,长度小于矩形孔24的长度但大于矩形孔24的宽度。挡肩53处的直径大于矩形孔24的宽度。
如图24和图2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浮置道床与实施例六中的相同。区别是本例中在上夹持件与浮置板上表面之间设有弹性垫14,浮置板上设置贯穿的连接孔76,连接孔76是长条孔。本例中,弹性垫15使用弹性橡胶制作。
应用时,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可把板端隔振装置和夹持式剪力铰拆分后再进行安装、拆卸等施工。安装时,先在相邻浮置板的底部安装板端隔振装置,其方法与现有板端隔振装置的安装方法相同。然后再进行夹持式剪力铰的安装。具体是,先把连接拉杆5设有矩形钩52的一端穿过浮置板上的连接孔76,把矩形钩52插入顶板2上的矩形孔24,直至挡肩53顶在顶板2上,再把连接拉杆5转动90度,使矩形钩52和矩形孔24形成错位交叠,使连接拉杆不能上下移动,即完成连接拉杆的安装;最后安装上夹持件1,使上夹持件1和顶板2对浮置板7的产生夹持作用,完成夹持式剪力铰的安装。拆卸时,先拧掉螺母,取下上夹持件,然后再转动连接拉杆90度,即可取出连接拉杆。最后,使用与现有板端隔振装置相同的方法拆卸板端隔振装置。
连接拉杆5与顶板2通过矩形孔24和矩形钩52的错位交叠,实现联结,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承载能力强的特点。挡肩53起到限位作用,可防止连接拉杆在安装时,漏进浮置板的连接孔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弹性垫15设置在上夹持件1与浮置板7之间,当浮置板7窜动时,可发生弹性剪切变形,产生阻尼耗能作用。同时还能减少上夹持件1和浮置板7之间的磨擦,避免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钩孔连接的样式,并不局限与本例中的矩形钩和矩形孔,在此基础上可有多种结构和样式的变化。另外,弹性垫也有其他多种材料可供选择。在此均不再一一详述。
综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上夹持件选材多样,其可以采用金属板材、金属焊接件、金属型材、金属与弹性材料的复合板材或金属与耐磨材料的复合板材制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为了更好地理解技术原理,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中记录的内容,许多技术方案还可以交叉使用,只要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集成板端隔振装置和剪力饺的功能,使得剪力铰和板端隔振装置能够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既能控制相邻浮置板间的下沉量,传递钢轨所受剪力,优化剪力铰和浮置板端部的受力情况,又具有结构紧凑,节省安装空间和节省材料,易维护,适用性强等特点。应用这种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克服了应用现有剪力铰的浮置道床存在的剪力铰无法维修更换,以及剪力铰受力不合理易损坏浮置板等问题。因而,经济实用,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Claims (6)

1.一种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包括钢轨、扣件系统和浮置板,钢轨及扣件系统设置在浮置板上,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浮置板的端部下方还设有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顶板和浮置板之间设有调高垫片,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通过调高垫片支撑着相邻两块浮置板的端部,上夹持件设置在相邻两块浮置板端部的上表面,上持件和顶板通过连接拉杆夹持着相邻两块浮置板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隔振装置,中间隔振装置内置于或侧置于浮置板下方,中间隔振装置沿钢轨纵向设于浮置板两端的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之间,并与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共同支撑着浮置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其特征在于浮置板的板体上设置贯通的连接孔,连接拉杆贯穿连接孔设置,连接拉杆的两端分别与顶板和上夹持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其特征在于连接孔为沿钢轨纵向的长条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其特征在于浮置板的板体上设置上夹持件的横向限位装置,所述横向限位装置为限位凸起或限位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其特征在于上夹持件与浮置板上表面之间设置弹性垫或耐磨垫。
CN201320539297.XU 2013-05-09 2013-05-09 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34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39297.XU CN203834293U (zh) 2013-05-09 2013-05-09 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39297.XU CN203834293U (zh) 2013-05-09 2013-05-09 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48782 Division CN203360948U (zh) 2013-05-09 2013-05-09 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34293U true CN203834293U (zh) 2014-09-17

Family

ID=51512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39297.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34293U (zh) 2013-05-09 2013-05-09 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3429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4304A (zh) * 2016-08-09 2016-10-12 胡启元 一种隔震降噪变压器底座
CN106522034A (zh) * 2016-12-30 2017-03-22 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 轨道浮置道床
CN112523013A (zh) * 2020-12-29 2021-03-19 北京九州一轨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式隔振器、浮置道床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4304A (zh) * 2016-08-09 2016-10-12 胡启元 一种隔震降噪变压器底座
CN106024304B (zh) * 2016-08-09 2018-02-23 胡启元 一种隔震降噪变压器底座
CN106522034A (zh) * 2016-12-30 2017-03-22 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 轨道浮置道床
CN106522034B (zh) * 2016-12-30 2018-03-30 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 轨道浮置道床
CN112523013A (zh) * 2020-12-29 2021-03-19 北京九州一轨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式隔振器、浮置道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6169B (zh) 浮置道床板端隔振装置
CN103290745B (zh) 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
CN203834293U (zh) 应用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
CN203360948U (zh) 多功能板端隔振装置
CN109898370A (zh) 带有反压装置的板式无砟道床
CN203530787U (zh) 应用夹持式剪力铰的浮置道床
CN202519540U (zh) 浮置道床板端隔振装置
CN208472468U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轨道结构
CN102966697A (zh) 一种地铁用组合型隔振装置
CN212742182U (zh) 新型桥梁伸缩缝结构
CN203583292U (zh) 夹持式剪力铰
CN103321107B (zh) 夹持式剪力铰及其应用
CN207227873U (zh) 用于轨道交通扣件的具有凸起结构的绝缘垫板
JP2017053210A (ja) 線路
CN107364461A (zh) 一种减振弹性旁承以及铁路客车转向架
CN202380368U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减振扣件
CN205223745U (zh) 一种铁路金属轨枕
CN207120761U (zh) 一种减振弹性旁承以及铁路客车转向架
CN205188729U (zh) 一种可调距易拆卸的双层减振扣件系统
CN204491319U (zh) 对接型浮置板
CN204325911U (zh) 一种梳齿型减震变位桥梁伸缩装置
KR20020090845A (ko) 궤도 방진장치
CN203974553U (zh) 一种重型工程汽车的变速器悬置系统
CN202062990U (zh) 一种发动机的安装支架
CN105220627A (zh) 高速公路声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