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04563U - 防支柱倾倒构造 - Google Patents

防支柱倾倒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04563U
CN203804563U CN201420128541.8U CN201420128541U CN203804563U CN 203804563 U CN203804563 U CN 203804563U CN 201420128541 U CN201420128541 U CN 201420128541U CN 203804563 U CN203804563 U CN 203804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ar
ribs
mounting table
hollow
toppled 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285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泽善治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285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04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04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045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防止支柱的向前方的倾倒的防支柱倾倒构造。所述防支柱倾倒构造具备垂直地竖直设置的支柱(14)、在上部载置有支柱(14)的侧床身(13a、13b)、可移动地支承于支柱(14)的前表面(14d)的移动体(15、16、17、18),在侧床身(13a、13b)上设置防止该侧床身(13a、13b)及支柱(14)的向前方的倾倒的加强肋(21~23)。

Description

防支柱倾倒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防止支柱向前方的倾倒的防支柱倾倒构造。
背景技术
通常,在卧式镗床、加工中心等机床中,由于在支柱的前表面侧可移动地支承有可旋转地支承主轴的滑枕、床鞍、横导轨等移动体,所以成为支柱易向前方倾倒的构造。这样,当支柱前倾时,就会产生主轴的位置偏移,有可能招致加工精度的降低。
因此,在现有的机床中,出于防止支柱的向前方的倾倒的目的,提供了各种实现该支柱的高刚性化的机床。而且,作为这种机床,例如,公开在专利文献1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7955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机床中,由于在支柱的中空内部设有形成为四棱锥状的内壁、连接所述内壁和支柱内面的加强肋,所以支柱的构造变得非常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防止支柱的向前方的倾倒的防支柱倾倒构造。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方案的防支柱倾倒构造的特征为,具备:垂直地竖直设置的支柱;在上部载置所述支柱的支柱载置台;及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柱的前表面的移动体,在所述支柱载置台上设置有防止所述支柱及所述支柱载置台向前方的倾倒的加强肋。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方案的防支柱倾倒构造的特征为,在所述支柱载置台的前表面设置向前方伸出的伸出台,设置将所述支柱载置台的前表面和所述伸出台的上表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三方案的防支柱倾倒构造的特征为,在所述支柱载置台内形成中空部,在所述中空部内设置所述加强肋。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四方案的防支柱倾倒构造的特征为,设置将所述中空部的中空后表面和中空底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五方案的防支柱倾倒构造的特征为,
将所述支柱载置台的前表面和所述伸出台的上表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的高度比将所述中空部的中空后表面和中空底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的高度高。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六方案的防支柱倾倒构造的特征为,将所述支柱载置台的前表面和所述伸出台的上表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的数量比将所述中空部的中空后表面和中空底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的数量多。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七方案的防支柱倾倒构造的特征为,将所述支柱载置台的前表面和所述伸出台的上表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的厚度比将所述中空部的中空后表面和中空底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的厚度厚。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八方案的防支柱倾倒构造的特征为,具备支承所述支柱载置台的下表面的载置台支承单元,所述载置台支承单元对所述支柱载置台的支承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加强肋的设置位置相对。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九方案的防支柱倾倒构造的特征为,所述移动体将机床的主轴支承为可旋转且可移动。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十方案的防支柱倾倒构造的特征为,具备:安装被加工物的工作台;及将所述工作台支承为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床身,所述支柱载置台设置于所述床身的左右两侧部,所述支柱是以横跨所述床身的方式配置的门形支柱。
实用新型的效果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支柱倾倒构造,具备在上部载置支柱的支柱载置台,且在该支柱载置台上设置防止支柱及支柱载置台的向前方的倾倒的加强肋,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防止支柱的向前方的倾倒。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支柱的防倒构造的前方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支柱的防倒构造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支柱的防倒构造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支柱的防倒构造的前方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支柱的防倒构造的前方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支柱的防倒构造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机床的前方立体图。
标号说明
1        机床
11       床身
12       工作台
13a、13b 侧床身
14       支柱
15       横导轨
16       床鞍
17       滑枕
18       主轴
21~23   加强肋
31       前表面
32       下表面
33       伸出部
33a      上表面
40       中空部
41       中空后表面
42       中空底面
50       调平用千斤顶
61       前壁部
62       后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图1~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支柱的防倒构造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实用新型的支柱的防倒构造应用于门形机床的情况进行说明。
【实施例】
如图7所示,在门形机床1的下部设有床身11,在该床身11的上部,沿成为机床前后方向的X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承有工作台12。而且,在工作台12的上表面,可装卸地安装有工件(被加工物)A。另外,在床身11的左右两侧部设有左右一对侧床身(支柱载置台)13a、13b,在这些侧床身13a、13b的上部垂直地竖直设置有门形支柱14。
支柱14由配置于左右两侧部的右支柱部14a及左支柱部14b和位于上部的桥部14c构成。支柱部14a、14b竖直设置于侧床身13a、13b的上部,桥部14c将右支柱部14a的上端和左支柱部14b的上端之间连接。即,支柱14以在与工作台12及工件A的移动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上横跨床身11的方式配置,形成门形。
另外,在支柱14(支柱部14a、14b及桥部14c)的前表面14d,沿着成为机床上下方向的W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承有横导轨15,在该横导轨15的前部,沿成为机床左右方向的Y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承有床鞍16。进而,在床鞍16内,沿成为机床上下方向的Z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承有滑枕17,在该滑枕17内,绕垂直轴(绕Z轴)可旋转地支承有主轴18。而且,在主轴18的前端(下端),可装卸地安装有工具T。
在此,侧床身13a、13b及支柱14是材质为灰铸铁且通过铸造加工而成形的中空构造体(铸件)。另外,后述的加强肋21~23的材质也为灰铸铁。
因此,通过驱动工作台12,使工件A沿X轴方向移动,并且驱动横导轨15、床鞍16、滑枕17,使工具T沿W、Y、Z轴方向移动,能够通过与主轴18一同旋转的工具T来加工工件A。此外,横导轨15、床鞍16、滑枕17及主轴18等是构成移动体的部件。
下面,利用图1~图6对侧床身13a、13b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此外,由于侧床身13a、13b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在图1~图6中,代表性地仅对侧床身13a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实施例1,利用图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侧床身13a的前表面31上,以从该前表面31向前方伸出的方式形成有伸出部33。而且,在前表面31和伸出部33的上表面33a之间一体地形成有多个加强肋(三角肋)21。即,加强肋21通过以横跨由前表面31和上表面33a形成的前侧角部的方式设置,将该前表面31和上表面33a连结。
因此,即使采用将成为重物的横导轨15、床鞍16、滑枕17及主轴18支承在支柱14的前表面14d的结构,也能够通过在侧床身13a、13b的前表面31和伸出部33的上表面33a之间设置加强肋21,而以简单的结构防止侧床身13a、13b及支柱14的向前方的倾倒。
接着,作为实施例2,利用图2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侧床身13a内的中空部40形成有中空后表面41和中空底面42。而且,在中空后表面41和中空底面42之间一体地形成有多个加强肋21。即,加强肋21通过以横跨由中空后表面41和中空底面42形成的前侧角部的方式设置,将该中空后表面41和中空底面42连结。
因此,通过在侧床身13a、13b的前外部及后内部分别设置加强肋21,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侧床身13a、13b及支柱14的向前方的倾倒。
接着,作为实施例3,利用图3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侧床身13a的前外部及后内部分别设置加强肋(三角肋)22、21的情况下,即使使配置于前外部的加强肋22的高度比配置于后内部的加强肋21的高度高也没有问题。
因此,加强肋22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与支柱14的前表面14d位于相同的位置,由于加强肋21位于所述前表面14d的后方,所以加强肋22的防倒效果比加强肋21的防倒效果强。即,加强肋22的防主轴18的位置偏移的效果比加强肋21的防主轴18的位置偏移的效果强。
由此,通过使加强肋22的高度比加强肋21的高度高,与加强肋22的高度和加强肋21的高度相同的情况相比,支柱14的前表面14d难以向前方倾倒,能够进一步防止主轴18的位置偏移。
同样,作为实施例4,利用图4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侧床身13a的前外部及后内部分别设置加强肋21的情况下,即使使配置于前外部的加强肋21的数量比配置于后内部的加强肋21的数量多也没有问题。
因此,前外部的加强肋21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与支柱14的前表面14d位于相同的位置,由于后内部的加强肋21位于所述前表面14d的后方,所以前外部的加强肋21的防倒效果比后内部的加强肋21的防倒效果强。即,前外部的加强肋21的防主轴18的位置偏移的效果比后内部的加强肋21的防主轴18的位置偏移的效果强。
由此,通过使配置于前外部的加强肋21的数量比配置于后内部的加强肋21的数量多,与配置于前外部的加强肋21的数量和配置于后内部的加强肋21的数量相同的情况相比,支柱14的前表面14d难以向前方倾倒,能够进一步防止主轴18的位置偏移。
另外,同样,作为实施例5,利用图5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侧床身13a的前外部及后内部分别设置加强肋(三角肋)23、21的情况下,即使使配置于前外部的加强肋23的厚度比配置于后内部的加强肋21的厚度厚也没有问题。
因此,加强肋23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与支柱14的前表面14d位于相同的位置,由于加强肋21位于所述前表面14d后方,所以加强肋23的防倒效果比加强肋21的防倒效果强。即,加强肋23的防主轴18的位置偏移的效果比加强肋21的防主轴18的位置偏移的效果强。
由此,通过使加强肋23的厚度比加强肋21的厚度厚,与加强肋23的厚度和加强肋21的厚度相同的情况相比,支柱14的前表面14d难以向前方倾倒,能够进一步防止主轴18的位置偏移。
接着,作为实施例6,利用图6进行说明。在该图6所示的实施例6中,不是将上述的实施例1~5的侧床身13a、13b直接设置于地面F,而是在侧床身13a、13b和地面F之间夹设有调平用千斤顶(载置台支承单元)50。
调平用千斤顶50由千斤顶主体51、千斤顶支承部52及螺纹轴部53构成。千斤顶主体51固定于地面F,千斤顶支承部52支承侧床身13a的下表面32。而且,在千斤顶支承部52的下部形成有螺纹轴部53,该螺纹轴部53与千斤顶主体51内的螺纹孔螺合。由此,通过使螺纹轴部53旋转,能够对千斤顶支承部52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因此能够调整支柱14的高度位置。
另外,在侧床身13a上形成有加强肋21~23的情况下,将千斤顶支承部52对下表面32的支承位置设置为包含前表面31在内的前壁部61和加强肋21~23的紧下方及包含中空后表面41在内的后壁部62和加强肋21的紧下方。即,千斤顶支承部52以在上下方向上与加强肋21~23、前壁部61及后壁部62相对的方式配置。
由此,能够通过调平用千斤顶50来承受侧床身13a、13b、支柱14、横导轨15、床鞍16、滑枕17等的自重、侧床身13a、13b及支柱14要向前方倾倒的力,因此能够防止侧床身13a、1b的自重方向的变形、侧床身13a、13b及支柱14的向前方的倾倒。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了将侧床身13a、13b应用于门形机床1的例子,但例如也可将本实用新型的侧床身(支柱载置台)应用于卧式镗床等机床。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支柱倾倒构造,通过在侧床身13a、13b上设置加强肋21~23,能够以简单的构成防止侧床身13a、13b及支柱14向前方的倾倒。另外,由于仅在支柱14的下部设置侧床身13a、13b就能够防止支柱14的向前方的倾倒,因此,对于现有的机床而言,也能够容易应用,通用性优异。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以小型轻量化为目的的机床。

Claims (10)

1.一种防支柱倾倒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垂直地竖直设置的支柱;
在上部载置所述支柱的支柱载置台;及
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柱的前表面的移动体,
在所述支柱载置台上设置有防止所述支柱及所述支柱载置台向前方的倾倒的加强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支柱倾倒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柱载置台的前表面设置向前方伸出的伸出台,
设置将所述支柱载置台的前表面和所述伸出台的上表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支柱倾倒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柱载置台内形成中空部,
在所述中空部内设置所述加强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支柱倾倒构造,其特征在于,
设置将所述中空部的中空后表面和中空底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支柱倾倒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支柱载置台的前表面和所述伸出台的上表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的高度比将所述中空部的中空后表面和中空底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的高度高。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支柱倾倒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支柱载置台的前表面和所述伸出台的上表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的数量比将所述中空部的中空后表面和中空底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的数量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支柱倾倒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支柱载置台的前表面和所述伸出台的上表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的厚度比将所述中空部的中空后表面和中空底面连结的所述加强肋的厚度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支柱倾倒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承所述支柱载置台的下表面的载置台支承单元,
所述载置台支承单元对所述支柱载置台的支承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加强肋的设置位置相对。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支柱倾倒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将机床的主轴支承为可旋转且可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支柱倾倒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备:
安装被加工物的工作台;及
将所述工作台支承为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床身,
所述支柱载置台设置于所述床身的左右两侧部,
所述支柱是以横跨所述床身的方式配置的门形支柱。
CN201420128541.8U 2014-03-20 2014-03-20 防支柱倾倒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04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28541.8U CN203804563U (zh) 2014-03-20 2014-03-20 防支柱倾倒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28541.8U CN203804563U (zh) 2014-03-20 2014-03-20 防支柱倾倒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04563U true CN203804563U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43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2854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04563U (zh) 2014-03-20 2014-03-20 防支柱倾倒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045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9382B (zh) 机床系统
CN203124970U (zh) 三维激光切割机
CN102275077B (zh) 复式龙门铣床
CN103522100B (zh) 缸体工字形夹紧夹具
CN202225002U (zh) 水平端料输送装置
CN203804563U (zh) 防支柱倾倒构造
CN206981832U (zh) 一种便于铣头安装和调节的铣床立柱
CN203664986U (zh) 公交车用桥壳与上推力杆支座焊接用工装夹具
CN104191132B (zh) 车厢后门拼焊工装
CN217942535U (zh) 一种十字滑台结构卧式镗铣床
CN207223410U (zh) 用于加工长轴类零件的专用托料架
CN105196068A (zh) 一种机床立柱
CN212859458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三轴机械手
CN205834735U (zh) 一种超高立柱立式加工交换工作台
CN205218527U (zh) 一种机床立柱
CN204277630U (zh) 圆轴自动出料装置
CN211439118U (zh) 一种数控车床用夹紧装置
CN104210303B (zh) 一种悬臂式双轨雕刻机
CN206065923U (zh) 一种大型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立柱
CN206912545U (zh) 机器人焊接变位机定位板装置
CN205098970U (zh) 三轴伺服移载机
CN206764554U (zh) 一种双v型结构的全支撑工作台
CN205950281U (zh) 一种新型雕铣机
CN204122986U (zh) 车厢后门拼焊工装
CN203875616U (zh) 大型三维钻床床身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629

Address after: Shig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