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80378U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80378U
CN203780378U CN201420135782.5U CN201420135782U CN203780378U CN 203780378 U CN203780378 U CN 203780378U CN 201420135782 U CN201420135782 U CN 201420135782U CN 203780378 U CN203780378 U CN 203780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poppet
seat cushion
fram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357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晋平
丸林芳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80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803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前支架,所述前支架支撑座垫的前框架结构;和后支架,所述后支架支撑所述座垫的后框架结构,所述后框架结构与所述前框架结构一体形成,其中,所述前支架从下侧抵接所述座垫的所述前框架结构以从所述下侧支撑所述前框架结构,并且其中,所述前支架从侧面抵接所述座垫的所述后框架结构以从所述侧面支撑所述后框架结构。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相关技术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3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068435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方面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更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方面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前支架支撑座垫的前框架结构,后支架支撑座垫的后框架结构,所述后框架结构与所述前框架结构一体形成。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车辆座椅包括座垫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经由支架固定到地板(JP-A-2012-30632)。具体而言,支架由板形成,所述板被联接到一对左右滑轨,其被安装在地板上以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在框架结构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联接到由板形成的支架的侧向表面时座垫由支架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上述现有技术具有支撑强度弱的问题,这是因为座垫的框架结构仅在侧向方向上由支架支撑。做出本实用新型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构造一种支撑座垫的框架结构的具有高结构强度的简单支撑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前支架,所述前支架支撑座垫的前框架结构;和后支架,所述后支架支撑所述座垫的后框架结构,所述后框架结构与所述前框架结构一体形成,其中,所述前支架从下侧抵接所述座垫的所述前框架结构以从所述下侧支撑所述前框架结构,并且其中,所述前支架从侧面抵接所述座垫的所述后框架结构以从所述侧面支撑所述后框架结构。
因此,由于座垫的前框架结构由前支架从下侧支撑,所以前框架结构以高支撑强度被支撑。此外,由于座垫的与前框架结构一体形成的后框架结构抵接并联接后支架的侧向表面,所以即使在后支架在高度方向上延伸以支撑座椅靠背或附接安全带扣环的情况下,后框架结构也能够以良好的状态附接到后支架。因此,支撑座垫的框架结构的支撑结构能够被简化并且增加结构强度。
此外,所述座垫的所述前框架结构和所述后框架结构中的每个可由管材制成,并且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的、所述管材抵接的每个表面设有凹部,该凹部被成形为接纳并配合所述管材。
因此,通过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设有凹部的简单构造,前座垫的框架结构和后框架结构能够由这些支架强力地支撑。
另外,所述后支架可以从所述座椅的外侧支撑所述座垫的所述后框架结构。
因此,可以通过后支架可靠地抑制座垫的后框架结构向外打开,由此进一步增加后框架结构的支撑强度。
另外,所述后支架可以由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板材制成,并且所述后支架支撑座椅靠背。
因此,由于座垫的后框架结构能够联接到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在高度方向上延伸从而以良好的状态支撑所述座椅靠背,所以可以实现合理的构造。
此外,所述座垫的所述框架结构可以由在平面图中被弯曲成U形以符合所述座垫的左右侧向部和前部的管材制成,所述后支架可以是分别支撑被弯曲成U形的管材的左右后端的一对后支架,加强框架可以一体桥接在所述一对后支架之间,并且,在乘客的正下方支撑所述乘客的就座负载的支撑构件桥接在所述加强框架和符合所述座垫的前部的所述管材的前框架之间。
因此,由于乘客的就座负载被支撑在具有高支撑强度的前后框架结构之间,所以支撑座垫的框架结构的支撑结构能够被简化,并且其结构强度能够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2是座垫的框架结构的放大透视图;
图3是座垫的框架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箭头IV方向截取的视图;
图5是沿图3中的箭头V方向截取的视图;
图6是沿图3中的箭头VI方向截取的视图,以及
图7是沿图3中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将参照图1-7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椅1(车辆座椅)的构造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座椅1被构造成用作车辆的驾驶员座椅,并包括用作就座乘员的背靠的座椅靠背2和作为就座部分的座垫3。座椅靠背2在其左右侧具有下端部,且下端部分别连接到座垫3的左右两侧的后端部且由其支撑。座垫3具有底表面部,所述底表面部经由一对左右滑轨4连接到地板F并由地板F支撑。
具体而言,上述座椅靠背2经由在车辆的外侧(图中左侧)在其下端侧处的倾角调节装置5连接至座垫3的后端侧的侧向部,其中倾角调节装置5用作转动轴装置。此外,座椅靠背2由在车辆的内侧(图中左侧)在其下端侧的不具有转动停止功能的简单铰接销6可枢转地附接到座垫3的后端侧侧向部。以这种方式,座椅靠背2被简单地构造成通过倾角调节装置5连接到座垫3,其中倾角调节装置5的仅外侧面具有固定背靠角度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倾角调节装置5的构造被构造成基本上类似于在文献如JP-A-2010-221935中公开的已知构造,因此其详细描述将在此省略。
如图2所示,座垫3被构造成使得左前部和右前部以及左后部和右后部经由一对左右前支架20A和20B和一对后支架30A和30B连接到每个滑轨4的四个上导轨4B。这里,每个滑轨4具有固定地安装在地板F上的下导轨4A和以相对于下导轨4A向前/向后可滑动的状态组装到下导轨4A的上导轨4B。能够锁定导轨的滑动操作的滑动锁定装置(未示出)分别安装在上导轨4B和下导轨4A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滑轨4的构造被构造成基本上类似于在文献如JP-A-2010-221935中公开的已知构造,因此其详细描述将在此省略。另外,在图3至7中所示的各图中,省略了滑轨4的构造。
如图2和3所示,上述前支架20A和20B分别从下侧支撑座垫3的左前部和右前部,而后支架30A和30B分别从侧面支撑座垫3的左后部和右后部。利用上述构造,座垫3被构造成使得其左前部和右前部由前支架20A和20B从下侧以高支撑强度支撑。另外,如后面将要描述的,座垫3被构造成使得左后部和右后部以良好的状态被附接到后支架30A和30B并由其支撑,后支架30A和30B用作支撑座椅靠背2的支撑支架。
现在将对上述座垫3的支撑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座垫包括形成其框架结构的垫框架,如图2和3所示,垫框架10具有:管构件11,管构件11由圆钢管材制成且被弯曲成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的U形;加强管12,加强管12由圆钢管材制成并一体桥接在如上所述的一对左后和右后支架30A和30B之间;和支撑丝13,支撑丝13桥接在加强管12和管构件11的前框架部(前框架11A)之间。在此,加强管12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框架,支撑丝13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构件。
如上所述,上述管构件11被弯曲成当在平面图中看时的U形,因此,其被构造成形成符合座垫3的左右侧向部和前部的框架结构。管构件11具有形成符合座垫3的左右侧向部的框架结构的左右侧框架11B和11C,并且侧框架11B和11C的前部由上述前支架20A和20B从下侧一体支撑。此外,在管构件11中,左右侧框架11B和11C的形成其后端的后部从座椅的外侧由上述后支架30A和30B抵接,并由支架一体支撑。
加强管12由直的圆钢管材制成,并且在加强管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穿过相应的后支架30A和30B的状态下被焊接到相应的后支架30A和30B。支撑丝13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左右钢丝和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且桥接在左右钢丝上的两个钢丝,以形成梯子形状。
在支撑丝13中,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钢丝分别在前后方向上桥接在形成符合上述管构件11的座垫3的前部的框架结构的前框架11A以及加强管12之间,并且被一体焊接到它。因此,支撑丝13桥接在由上述U形管构件11和加强管12以矩形框架形状制成的垫框架10的前后框架部之间,从而使乘客的就座负载由以梯子形式制成的宽支撑形状在支撑丝的正下方以宽范围支撑。
如图2到4所示,前支架20A和20B分别由将一片钢板压成U形来形成。具体而言,前支架20A和20B具有面对座椅高度方向的底表面部21A和21B以及以从底表面部21A和21B的前后侧的每个边缘竖立的形状被弯曲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直立表面部22A和22B,并且从平面图中看时被弯曲成U形。如图2所示,上述前支架20A和20B被固定成使得底表面部21A和21B抵接每个滑轨4的上导轨4B的上表面且通过螺栓紧固而牢固地一体彼此联接。
进一步,上述前支架20A和20B的前后弯曲的直立表面部22A和22B在其上边缘处设有沿侧框架11B和11C的弯曲底表面的形状凹进的弯曲凹部23A和23B,上述管构件11的侧框架11B和11C抵接弯曲凹部23A和23B。前支架20A和20B以这样的方式设定使得侧框架11B和11C的底表面部被配合在凹部23A和23B中,并且通过焊接配合部牢固地一体接合侧框架11B和11C。
如图2和3以及图5至7所示,后支架30A和30B分别通过将一片钢板压成L形而形成。具体而言,后支架30A和30B具有面对座椅高度方向的底表面部31A和31B,以及以从底表面部31A和31B的每个座椅外侧边缘竖立的形式被弯曲以面对座椅宽度方向的直立表面部32A和32B,并且从前侧看时被弯曲成L形。如图2所示,上述后支架30A和30B被固定成使得底表面部31A和31B的两个前后位置抵接每个滑轨4的上导轨4B的上表面并通过螺栓紧固而彼此牢固地一体接合。
进一步,上述后支架30A和30B的直立表面部32A和32B在其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处设有沿侧框架11B和11C的弯曲侧的形状凹进成半圆管形状的弯曲的凹部33A和33B,上述管构件11的侧框架11B和11C的后端部附接到凹部33A和33B。后支架30A和30B设定成使得侧框架11B和11C的侧向部被配合在形成在直立表面部32A和32B的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处的凹部33A和33B中,并且通过焊接配合部牢固地一体接合侧框架11B和11C,如图2和5至7所示。
如图5至7所示,上述后支架30A和33B的凹部33A和30B在其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央区域设有槽34A和34B,该槽形成为沿着侧框架11B和11C的纵向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细长孔的形状,侧框架11B和11C配合在槽34A和34B中。后支架30A和30B与侧框架11B和11C之间的焊接通过在其从槽34A和34B的内侧向外露出的抵接部之间的电弧焊接焊炬的接触来执行。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上述焊接通过从槽34A和34B的内侧向外露出的在槽34A和34B和侧框架11B和11C的抵接部之间的电弧焊接焊炬的接触来执行。
在所述部分被指定用于焊接时,操作者能够容易地通过从斜上侧的视场识别上述焊接部。另外,由于能够容易地使电弧焊接的焊炬与焊接部接触,焊接工作能够方便地进行。另外,由于焊接部被设定为在后支架30A和30B的凹部33A和33B内部的不面朝下的表面部(即,面朝侧方或上方的表面部),所以施加到侧框架11B和11C的负载作为压缩力作用在每个焊接部。因此,焊接几乎不剥离且因此几乎不从焊接部脱离,从而将两个焊接部保持在牢固接合状态。
在上述后支架30A和30B中,直立表面部32A和32B从联接到上述每个滑轨4的上导轨4B的部分以三角形形状向后并向上延伸。后支架30A和30B被构造成使得用于支撑座椅靠背2的部分(延伸支架40和铰接销6)被附接到向后且向上突出的直立表面部32A和32B的端部,以分别从其下侧支撑座椅靠背2。
具体而言,由厚钢板制成的延伸支架40在车辆外侧预先由螺栓紧固一体联接到后支架30A的直立表面部32A。延伸支架40经由倾角调节装置5被附接至构造座椅靠背2的框架结构的外侧的靠背框架2F的下端侧侧向部(的外部)。具体而言,延伸支架40抵接并附接到后支架30A的直立表面部32A的外表面。另外,在处于车辆的内侧的后支架30B中,在构造座椅靠背2的框架结构的靠背框架2F的内侧的下端侧侧向部(的外部)经由铰接销6可枢转地附接到直立表面部分32B的上端部。靠背框架2F的在内侧的下端侧侧向部抵接且附接到后支架30B的直立表面部32B的内侧。利用上述构造,座椅靠背2由后支架30A和30B从下侧支撑。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座椅1包括:前支架20A和20B,其支撑座垫3的前框架结构(侧框架11B和11C的前部);以及后支架30A和30B,其支撑座垫3的后框架结构(侧框架11B和11C的后端部),所述后框架结构与前框架结构(侧框架11B和11C的前部)一体形成。前支架20A和20B从下侧抵接座垫3的前框架结构(侧框架11B和11C的前部)以从下侧支撑前框架结构。另外,后支架30A和30B从侧面抵接座垫3的后框架结构(侧框架11B和11C的后端部)以从侧面支撑后框架结构。
利用上述构造,由于座垫3的前框架结构(侧框架11B和11C的前部)由前支架20A和20B从下侧支撑,所以前框架结构以高支撑强度被支撑。另外,由于座垫3的与前框架结构一体形成的后框架结构(侧框架11B和11C的后端部)抵接并联接到后支架30A和30B的侧向表面,所以后框架结构能够以良好的状态附接到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后支架30A和30B以支撑座椅靠背2。因此,支撑座垫3的框架结构的支撑结构能够被简化并且增加结构强度。
此外,座垫3的前框架结构(侧框架11B和11C的前部)和后框架结构(侧框架11B和11C的后端部)分别通过弯曲一根管构件11形成。另外,前支架20A和20B以及后支架30A和30B的与管构件11抵接的每个表面设有被成形为接纳和配合管构件11的凹部23A、23B、33A和33B。因此,利用其中前支架20A和20B以及后支架30A和30B分别设有凹部23A、23B、33A和33B的简单构造,座垫3的前框架结构(侧框架11B和11C的前部)和后框架结构(侧框架11B和11C的后端部)能够由这些支架20A、20B、30A和30B中的每个牢固地支撑。此外,由于从侧面邻接侧框架11B和11C的后部的相应的后支架30A和30B设有凹部33A和33B,圆管形的相应的侧框架11B和11C能够以表面接触状态附接到后支架30A和30B的直立表面部32A和32B,而不按压和压溃侧框架11B和11C。因此,相应的侧框架11B和11C能够容易且牢固地一体联接到相应的后支架30A和30B。
此外,后支架30A和30B被构造成从座椅外侧支撑座垫3的后框架结构(侧框架11B和11C的后端部)。利用上述构造,可以通过后支架30A和30B可靠地抑制座垫3的后框架结构(侧框架11B和11C的后端部)向外打开,由此进一步增加后框架结构(侧框架11B和11C的后端部)的支撑强度。
座垫3的框架结构由在平面图中看时被弯曲成U形的管构件11形成,以形成符合座垫3的左右侧向部和前部的框架结构。一对后支架30A和30B被构造成分别支撑弯曲成U形的管构件11的左右后端两者。加强管12(加强框架)一体桥接在一对后支架30A和30B之间。在乘客的正下方支撑乘客的就座负载的支撑丝13桥接在加强管12和管构件11的前框架1A之间,符合座垫3的前部。利用上述构造,由于乘客的就座负载被支撑在具有高支撑强度的前后框架之间(在前框架11A和加强管12之间),支撑座垫3的框架结构的支撑结构能够被简化,并且其结构强度能够得到改善。
具体而言,形成座垫3的左右侧向部两者的框架结构的管构件11的相应的侧框架11B和11C的前部分别由前支架20A和20B从下侧强力支撑。因此,当坐在座垫3上的乘客打开车辆外侧的门时,即使乘客的身体定向为朝向车辆的外侧以对座垫3的面对车辆外侧的前部区域施加强烈的就坐压力,负载也能够由安装在同一部分的正下方的前支架20A强力支撑。具体而言,尽管对于如卡车或RV车辆的具有高车辆高度的车辆容易施加当从下车时所施加的负载,但上述负载能够由前支架20A从下侧可靠地强力支撑,前支架20A安装在车辆外侧的侧向部处以在同一侧支撑侧框架11B的前部。
虽然已经参照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模式进行了解释,但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各种模式以及上述实施例实施。例如,连同用于汽车的驾驶员座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座椅还能够被广泛地应用到例如用于如火车的车辆或如飞机或轮船的其他交通工具的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前支架和后支架不局限于通过将钢板弯曲成L形或U形而形成的前支架和后支架,而是能够应用各种金属形成的材料。此外,每个支架可以直接联接到车辆的地板,或者可以联接到设施,如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滑轨。此外,每个支架的接合可以通过除了螺栓紧固之外的铆接、螺钉紧固、粘接、螺栓紧固或压配合的其他方法进行。
除了用于支撑座椅靠背的支架,后支架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其他设施如座椅安全带扣环能被附接到它。也就是,仅需要后支架为任何目的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另外,后支架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其附接到座垫的后框架结构的部分在高度方向上倾斜向上延伸。
由前支架支撑的座垫的前框架结构或由后支架支撑的座垫的后框架结构可以由角管或板材以及圆管制成。另外,座垫的框架结构(垫框架)可以通过一体组合多个框架材料形成,和通过弯曲一根管材形成,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座垫的框架结构被形成为经由后支架全部连接成环形形状,但座垫的框架结构本质上可以通过将一根管材弯曲成环形并彼此连接或通过使多个框架材料相互连接成环形而形成环形。
支撑座垫的前框架结构或后框架结构的前支架或后支架可以不设有前框架结构或后框架结构被接纳和配合到其中的凹部,而是框架结构可以简单地抵接并联接到支架。另外,在前支架或后支架设有凹部的情况下,凹部也可以不形成与前框架结构或后框架结构的外周表面的形状一致的形状,并且其仅需要被形成为能够接纳和配合框架结构。具体而言,被形成为圆管形状的前框架结构或后框架结构可以被插入并配合到以矩形形状凹进的凹部中,或者可以被形成为相反关系的配合形状。
后支架可以被构造成从座椅的内侧支撑座垫的后框架结构。另外,前支架可以不被设置成支撑形成符合座垫的左右部的框架结构的侧框架的前部,而是可以被设置成从下侧支撑形成符合座垫的前部的框架结构的前框架。另外,后支架不局限于支撑座垫的侧框架的后端的构造,而是可以被构造成在较后侧支撑中间部。
加强框架可以不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说明的由圆形管构成,而是可以由角形管材或板材制成。进一步,支撑构件可以不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说明的由丝材制成,而是可以由利用侧部支撑乘客的就座负载的板材(所谓的垫包)或弹性地支撑该就座负载的弹簧材料如S弹簧制成。待设定的支撑构件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定,而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Claims (5)

1.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支架,所述前支架支撑座垫的前框架结构;和
后支架,所述后支架支撑所述座垫的后框架结构,所述后框架结构与所述前框架结构一体地形成,
其中,所述前支架从下侧抵接所述座垫的所述前框架结构以从所述下侧支撑所述前框架结构,并且
其中,所述前支架从侧面抵接所述座垫的所述后框架结构以从所述侧面支撑所述后框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
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的前框架结构和后框架结构中的每个框架结构均由管材制成,并且
其中,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的与所述管材抵接的每个表面均设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形状设置为接纳并配合所述管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
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从所述座椅的外侧支撑所述座垫的后框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
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由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板材制成,并且
其中,所述后支架支撑座椅靠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
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的框架结构由管材制成,其中所述管材在平面图中被弯曲成U形以符合所述座垫的左侧向部和右侧向部以及前部,
其中,所述后支架是分别支撑被弯曲成U形的所述管材的左后端和右后端两者的一对后支架,
其中,加强框架一体地桥接在所述一对后支架之间,并且
其中,在乘客的正下方支撑所述乘客的就座负载的支撑构件桥接在所述加强框架和符合所述座垫的前部的所述管材的前框架之间。
CN201420135782.5U 2013-03-28 2014-03-24 车辆座椅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803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8435 2013-03-28
JP2013068435A JP6056602B2 (ja) 2013-03-28 2013-03-28 乗物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80378U true CN203780378U (zh) 2014-08-20

Family

ID=51316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35782.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80378U (zh) 2013-03-28 2014-03-24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56602B2 (zh)
CN (1) CN203780378U (zh)
MY (1) MY1735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5447A (zh) * 2019-02-26 2020-09-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99350A (ja) * 2017-05-25 2018-12-2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0528U (ja) * 1981-08-25 1983-02-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式シ−ト装置
JPH0622604Y2 (ja) * 1988-01-28 1994-06-15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499885B2 (ja) * 2010-04-30 2014-05-2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5447A (zh) * 2019-02-26 2020-09-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73579A (en) 2020-02-04
JP2014189220A (ja) 2014-10-06
JP6056602B2 (ja)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53443B2 (en) Frame structure of seatback for vehicle
CN100553531C (zh) 头枕支撑装置
US20130140868A1 (en) Discontinuous section tower tube
CN101229786A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
CN105539590B (zh)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03189232A (zh) 车用座椅
US10414291B2 (en) Vehicle seat
CN102026844A (zh) 包括夹具的车辆座椅
CN106183934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8312911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205589329U (zh) 汽车用加强结构及汽车
CN108791348A (zh) 轨道车辆的牵引梁
US20150210195A1 (en) Vehicle seat, and seat frame for vehicle seat
CN203780378U (zh) 车辆座椅
CN104870253A (zh) 座椅装置
CN103153764A (zh) 包括变形结构的车辆
CN104349936A (zh) 车辆用座椅
US11214175B2 (en) System comprising a vehicle seat track and a support
CN104340272B (zh) 前副车架总成和汽车及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安装方法
JP6123508B2 (ja) 支持体
CN105922917B (zh) 适用于安全带固定点均在座椅上的加强型汽车座椅坐垫骨架
JP2014084021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3339018B (zh) 车身结构以及包括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JP672079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05601656U (zh) 用于儿童安全座椅的挂钩连接件、挂钩连接组件以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