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30171U - 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30171U
CN203730171U CN201420081543.6U CN201420081543U CN203730171U CN 203730171 U CN203730171 U CN 203730171U CN 201420081543 U CN201420081543 U CN 201420081543U CN 203730171 U CN203730171 U CN 203730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ir
vehicle
exhaust port
suction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815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信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30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301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谋求车辆空气阻力的降低且使空气滤清器仅吸取低温的空气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性能的车辆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在具有与空气滤清器连接的吸气软管和与吸气软管连接的吸气管道的吸气装置中,吸气管道具有第1空气通路部和第2空气通路部,第1空气通路部形成有吸入口和排出口,吸入口配置为与保险杠开口部连通,从吸入口到排出口的部分配置为朝向车辆后方并向斜上方延伸,第2空气通路部形成为从空气取出口向上侧延伸,一直延伸到连通口,连通口配置在高于排出口位于车辆上侧的位置,连接为与吸气软管的上游端部连通。

Description

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能够向空气滤清器仅供应低温的空气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管道结构,已知对在配置于散热器的后方的发动机的上方配置的空气滤清器经由进气管道连接着吸气管道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吸气管道具有导入空气的吸入口和将异物等排出的排出口。进气管道在吸气管道的中间的连接口处与吸气管道连接。在吸气管道中,吸入口配置于散热器的上方。在安装这种吸气管道的车辆中,需要将向吸气管道的吸入口导入空气的开口部设置于前保险杠的上部或者上方。另外,在该吸气装置中,吸气管道中的与进气管道的连接口(连接部)配置于高于排出口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30800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车辆前端部中在前保险杠的上部、上方设置有开口部的情况下,有如下可能:车辆空气阻力系数(Cd值)上升,导致燃料效率下降。另外,在上述吸气管道结构中,吸气管道的连接口配置于高于排出口的位置,因此,在暂时停止发动机时,发动机室的热气容易从排出口流到连接口。因此,在使车辆从暂时停止状态重新行驶时,有如下可能:热气从空气滤清器流向发动机,发动机的输出性能下降。而且,在上述结构中,为了减小车辆空气阻力系数(Cd值),可以考虑将向吸气管道的吸入口导入空气的开口部配置于前保险杠的车辆上下方向中央部附近、下部。在车辆行驶于积水路的情况下,考虑会有如下情况:路面所包含的雨水、积存于雨水的异物等容易从吸入口流入连接口,设置于空气滤清器的滤芯产生污损、堵塞,发动机的输出性能下降。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提供如下车辆发动机的吸气装置:谋求车辆空气阻力的降低且使空气滤清器仅吸取低温的空气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性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具有:吸气软管,其向空气滤清器输入空气,该空气滤清器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的上部附近;以及吸气管道,其与该吸气软管连接,向该吸气软管输入空气,上述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的特征在于,吸气管道具有第1空气通路部和与在该第1空气通路部的中间部的顶棚面形成的空气取出口连通的第2空气通路部,第1空气通路部在一端部形成有吸入口,在另一端部形成有排出口,且吸入口配置为与形成于前保险杠的保险杠开口部连通,并且从吸入口到排出口的部分配置为朝向车辆后方并向斜上方延伸,第2空气通路部形成为从空气取出口朝着上侧延伸,一直延伸到连通口,连通口配置在高于排出口位于车辆上侧的位置,使其连接为与吸气软管的上游端部连通。
作为上述方式,优选保险杠开口部配置于前保险杠的竖直方向的中央部或者低于中央部位于车辆下方侧。
作为上述方式,优选第2空气通路部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形成为从空气取出口向竖直方向上侧延伸并向车辆后方弯曲。
作为上述方式,优选在第1空气通路部的内侧底面,从空气取出口侧朝着排出口侧形成有朝向车辆后方并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部,并且在第1空气通路部的顶棚面的与倾斜部相对的上侧区域形成有向上侧鼓出的鼓出部,在鼓出部形成有空气取出口。
作为上述方式,优选排出口配置于高于空气取出口的位置。
作为上述方式,优选在发动机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配置有增压器,吸气管道配置于增压器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吸气管道的排出口配置为与上述增压器相对。
作为上述方式,优选吸气管道与增压器相比向发动机室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偏移,排出口从发动机室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并且使其与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增压器相对,在发动机室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空气滤清器和吸气软管相对于排出口配置在与增压器相反的一侧。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谋求车辆空气阻力的降低且使空气滤清器仅吸取低温的空气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性能的车辆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的车辆前部的俯视图。
图2是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的车辆前部的主视图。
图3是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的车辆前部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IV-IV截面图。
图5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中的吸气管道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在上下方向的平面截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的车辆前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的详细情况。
[第1实施方式]
(安装吸气装置的车辆侧的构成)
如图1~图3所示,在车辆前部1的前端部设置有前保险杠2。在车辆前部1的发动机室3中具有发动机4、空气滤清器5、变速器6、增压器7以及中冷器8。
如图1和图2所示,发动机4配置于发动机室3的大致中央。空气滤清器5配置于发动机4的上部附近(车辆宽度方向右侧)。变速器6配置于发动机4的车辆宽度方向左侧。增压器7配置于发动机4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中冷器8配置于发动机4和增压器7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
如图1~图3所示,在发动机4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上部设置有吸气歧管9。发动机4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连接着排气管10。排气管10设置为经过增压器7延伸到车辆后部的未图示的消声器。在发动机4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配置有中冷器8。
(吸气装置的构成)
在空气滤清器5中设置有吸气装置20。吸气装置20具有吸气软管11和吸气管道12。吸气软管11与空气滤清器5连接。该吸气软管11具有向空气滤清器5输入空气的功能。吸气软管11的上游端部连接着向吸气软管11输入空气的吸气管道12。
如图2和图3所示,空气滤清器5内置有滤芯5A。如图1和图3所示,空气滤清器5连接着将空气取出的空气滤清器排气管13。该空气滤清器排气管13的下游端隔着增压器7与中冷器进气管14连接。即,从空气滤清器排气管13导入的空气经由增压器7与中冷器进气管14的上游端连通。中冷器进气管14的下游端与中冷器8连接。中冷器8连接着中冷器排气管15。该中冷器排气管15的下游端与吸气歧管9连接。
如图3所示,吸气管道12具有:第1空气通路部16;以及第2空气通路部17,其与在该第1空气通路部16的中间部的顶棚面形成的空气取出口16A连通。第1空气通路部16的一端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端部)形成有吸入口16B,另一端部形成有排出口16C。如图1所示,吸气管道12配置为第1空气通路部16的吸入口16B与形成于前保险杠2的保险杠开口部2A连通。第1空气通路部16配置为从吸入口16B到排出口16C的部分朝向车辆后方并向斜上方延伸。如图2~图4所示,保险杠开口部2A配置于前保险杠2的竖直方向的中央部。此外,保险杠开口部2A也可以配置为低于前保险杠2的竖直方向的中央部而位于车辆下方侧。
如图4所示,在第1空气通路部16的内侧底面,从空气取出口16A侧朝着排出口16C侧形成有朝向车辆后方并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部(倾斜面)16D。在第1空气通路部16的顶棚面的与倾斜部16D相对的上侧区域形成有向上方凸状地鼓出的鼓出部16E。在上述空气取出口16A处形成有该鼓出部16E。
第2空气通路部17形成为从空气取出口16A向上侧延伸,一直延伸到作为上端部的连通口17A。连通口17A配置在高于第1空气通路部16的排出口16C而位于车辆上下方向上侧的位置,连接为与吸气软管11的上游端部11A连通。第2空气通路部17具有从空气取出口16A向竖直方向上侧延伸并向车辆后方弯曲的弯曲部17B。
(作用/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气装置20中,在车辆前端部中的在车辆上下方向为较低位置的前保险杠2的竖直方向的中央部或者位于比中央部靠近下侧的位置的区域(前保险杠2的竖直方向下部)设置保险杠开口部2A。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从保险杠开口部2A向吸气管道12内送入低温的空气的结构。因此,在该吸气装置20中,不需要在前保险杠2的竖直方向上部侧、车辆前端部的较高的位置设置吸气管道用的开口部。因此,在具有该吸气装置20的车辆中,能够减小在行驶中施加到车辆的空气阻力系数(Cd值),能够谋求车辆空气阻力的降低。
如图3和图4所示,在这样的吸气装置20中,在车辆行驶于积水路的情况下,空气(图中用箭头E1示出)、雨水、异物等(图中用箭头W示出)从保险杠开口部2A导入到吸入口16B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车辆行驶于积水路,雨水、异物等(图中用箭头W示出)也会从第1空气通路部16的排出口16C排出。因此,能够防止液体、异物等(图中用箭头W示出)浸入配置于高于排出口16C的位置的第2空气通路部17的下游侧。因此,能够防止设置于空气滤清器5的滤芯5A污损或因雨水所包含的异物而出现堵塞。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结构中,使第2空气通路部17从形成于第1空气通路部16的顶棚面的空气取出口16A分岔,因此,分量重的雨水、异物沿着第1空气通路部16的底面从排出口16C排出。另一方面,比液体(雨水)、异物轻的空气(图3和图4中用箭头E2示出)容易沿着第1空气通路部16的顶棚面侧流动。因此,能够仅使空气经由空气取出口16A流向第2空气通路部17。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仅将低温的空气送入空气滤清器5。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空气通路部16形成为从吸入口16B向排出口16C朝着车辆后方往斜上方延伸。因此,分量重的雨水、异物碰到第1空气通路部16的底面,由此,雨水、异物因自身重量返回到吸入口16B侧而排出到车辆外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气装置20中,仅使低温的空气流入空气滤清器5侧,且防止雨水、异物的浸入,因此能够防止滤芯5A的污损、因雨水所包含的异物而导致的堵塞。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气装置20,能够提高发动机4的输出。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同时实现车辆空气阻力的降低和发动机4的输出性能的提高这两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气装置20中,在车辆行驶于积水路,保险杠开口部2A和吸入口16B完全浸泡于积水路的情况下,能够从处于高于吸入口16B的位置的排出口16C将空气吸入到空气取出口16A侧。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被积水路的雨水等冷却,因此从发动机4周边供应的空气是较低温的空气。因此,在该吸气装置20中,较高温的热气不会浸入吸气管道12。因此,能够将尽可能多的低温的空气送入空气滤清器5,能够提高发动机4的输出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气装置20中,即使雨水、异物从第1空气通路部16向第2空气通路部17浸入,也能够利用设置于第2空气通路部17的弯曲部17B使分量重的雨水、异物落下于车辆下方而向第1空气通路部16返回。即使雨水、异物万一浸入到第2空气通路17的弯曲部17B,也能够使雨水、异物撞上弯曲部17B的内周面,使分量重的雨水、异物落下于车辆下方而可靠地返回到第1空气通路部16。由此,能够使雨水、异物难以到达吸气软管11或者空气滤清器5侧,能够可靠地防止空气滤清器5的污损、堵塞。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鼓出部16E,能够扩大空气取出口16A和倾斜部16D之间的距离,能够防止雨水、异物从倾斜部16D向空气取出口16A浸入。另外,通过设置鼓出部16E,能够在空气取出口16A的周面暂时降低空气的流速,能够使尽可能多的低温的空气向空气滤清器5侧流入,能够提高发动机4的输出性能。并且,在车辆暂时停止、低速行驶的情况下,即使发动机室3的热气从吸气管道12的排出口16C浸入,也能够使热气难以到达空气取出口16A,能够防止从空气取出口16A向空气滤清器5吸取热气,能够提高发动机4的输出性能。
[第2实施方式]
图5示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气装置20A的吸气管道12A。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口16C的下端部的高度位置H2配置于比吸气管道12A的空气取出口16A的上端部的高度位置H1高了长度h的位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气管道12A的其它构成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气管道12的构成是同样的。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上述结构,在车辆暂时停止、低速行驶的情况下,即使发动机室3的热气G从吸气管道12的排出口16C浸入,热气也难以到达空气取出口16A。因此,在该吸气装置20A中,能够防止从空气取出口16A向空气滤清器5吸取热气,能够提高发动机4的输出性能。
[第3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气装置20B的吸气管道12B配置于与增压器7相比向发动机室3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右侧)偏移的位置。在该吸气管道12B中,第1空气通路部16的排出口16C设定为从发动机室3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图6中的右箭头方向侧)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并且与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增压器7相对。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动机室3的车辆宽度(左右)方向,空气滤清器5和吸气软管11相对于第1空气通路部16的排出口16C配置于与增压器7相反的一侧(车辆左右方向右侧)。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通过第1空气通路部16的空气从排出口16C集中地吹向增压器7,能够冷却增压器7。在图6中,箭头E3示出包含使增压器7冷却后的热气的空气的流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冷却增压器7,因此能够防止发动机室3内的温度因增压器7的热而过度上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冷却增压器7,因此能够抑制朝着空气滤清器5流动的空气、从空气滤清器5流到发动机4的空气的温度过度上升,能够可靠地提高发动机4的输出性能。并且,通过使通过第1空气通路部16的空气吹向增压器7,能够使从增压器7产生的热气的流动(图6中用箭头E3示出)从增压器7朝向在车辆宽度方向从吸气管道12B离开的另一方的外侧(即,发动机室3的车辆左右方向左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空气滤清器5、吸气软管11在发动机室3的车辆宽度方向相对于排出口16C配置到与增压器7相反的一侧,能够使空气滤清器5、吸气软管11避开来自增压器7的热气。由此,流动在空气滤清器5、吸气软管11内的空气不会被来自增压器的热气加热。因此,在该吸气装置20B中,能够将低温的空气向发动机4送入,能够可靠地提高发动机4的输出性能。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能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具有中冷器9、增压器7的车辆,但当然也能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不具有它们的车辆。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前部
2  前保险杠
2A 保险杠开口部
3  发动机室
4  发动机
5  空气滤清器
5A 滤芯
7  增压器
11 吸气软管
11A 上游端部
12 吸气管道
13 空气滤清器排气管
14 中冷器进气管
15 中冷器排气管
16 第1空气通路部
16A 空气取出口
16B 吸入口
16C 排出口
16D 倾斜部
16E 鼓出部
17 第2空气通路部
17A 连通口
17B 弯曲部
20 吸气装置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具有:吸气软管,其向空气滤清器输入空气,该空气滤清器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的上部附近;以及吸气管道,其与该吸气软管连接,向该吸气软管输入空气,
上述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吸气管道具有第1空气通路部和与在该第1空气通路部的中间部的顶棚面形成的空气取出口连通的第2空气通路部,
上述第1空气通路部在一端部形成有吸入口,在另一端部形成有排出口,且上述吸入口配置为与形成于前保险杠的保险杠开口部连通,并且从上述吸入口到上述排出口的部分配置为朝向车辆后方并向斜上方延伸,
上述第2空气通路部形成为从上述空气取出口朝着上侧延伸,一直延伸到连通口,
上述连通口配置在高于上述排出口位于车辆上侧的位置,使其连接为与上述吸气软管的上游端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险杠开口部配置于上述前保险杠的竖直方向的中央部或者低于该中央部位于车辆下方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空气通路部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形成为从上述空气取出口向竖直方向上侧延伸并向车辆后方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空气通路部的内侧底面,从上述空气取出口侧朝着上述排出口侧形成有朝向车辆后方并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部,并且在上述第1空气通路部的顶棚面的与上述倾斜部相对的上侧区域形成有向上侧鼓出的鼓出部,在该鼓出部形成有上述空气取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出口配置在高于上述空气取出口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发动机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配置有增压器,上述吸气管道配置于上述增压器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上述吸气管道的上述排出口配置为与上述增压器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气管道与上述增压器相比向上述发动机室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偏移,上述排出口从上述发动机室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并且使其与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上述增压器相对,
在上述发动机室的车辆宽度方向上,上述空气滤清器和上述吸气软管相对于上述排出口配置在与上述增压器相反的一侧。
CN201420081543.6U 2013-03-01 2014-02-25 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01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0458A JP6089790B2 (ja) 2013-03-01 2013-03-01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2013-040458 2013-03-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30171U true CN203730171U (zh) 2014-07-23

Family

ID=51200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8154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0171U (zh) 2013-03-01 2014-02-25 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89790B2 (zh)
CN (1) CN2037301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4222A (zh) * 2014-11-04 2016-05-11 铃木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CN106994897A (zh) * 2015-12-25 2017-08-01 铃木株式会社 进气护罩构造
CN109973264A (zh) * 2017-12-28 2019-07-05 井上株式会社 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0646B2 (ja) * 2015-07-02 2019-04-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0740Y2 (ja) * 1980-10-30 1984-09-01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2004132217A (ja) * 2002-10-09 2004-04-30 Suzuki Motor Corp 過給機付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5018967B2 (ja) * 2008-07-08 2012-09-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吸気構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4222A (zh) * 2014-11-04 2016-05-11 铃木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CN105564222B (zh) * 2014-11-04 2017-12-26 铃木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CN106994897A (zh) * 2015-12-25 2017-08-01 铃木株式会社 进气护罩构造
CN106994897B (zh) * 2015-12-25 2019-05-10 铃木株式会社 进气护罩构造
CN109973264A (zh) * 2017-12-28 2019-07-05 井上株式会社 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
CN109973264B (zh) * 2017-12-28 2022-06-21 井上株式会社 发动机吸入空气管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68974A (ja) 2014-09-18
JP6089790B2 (ja)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30171U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US8713923B2 (en) Exhaust system for motorcycle
CN102678402A (zh) 一种集成气轨的进气歧管
CN105324573A (zh)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05564222B (zh)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CN205532840U (zh)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装置
CN203035397U (zh) 一种新型汽柴油机用空气滤清器
CN208364243U (zh) 汽车进气辅助装置
JP6036767B2 (ja) 過給式内燃機関のインタークーラ装置
CN201057075Y (zh) 一种汽车防熄火装置
CN204704035U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
JP2010138776A (ja) 燃料供給装置
CN104471341A (zh) 车辆用中间冷却器
JP6131794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6086042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CN203835485U (zh) 发动机机油集滤器
CN204738855U (zh) 齿轮室上体油管外接装置
CN201351550Y (zh) 一种发动机上的进气歧管
CN211082046U (zh) 增压器进气管结构和车辆
CN205340450U (zh) 一种除尘装置
JP2021102376A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ダクト
CN202560402U (zh) 发动机用空气除尘器
CN202867052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结构
CN207449617U (zh) 一种汽车前端冷却模块的导流板
CN210240512U (zh) 一种低油阻油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