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22964U - 固定防震结构及具有该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 - Google Patents

固定防震结构及具有该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22964U
CN203722964U CN201420010960.1U CN201420010960U CN203722964U CN 203722964 U CN203722964 U CN 203722964U CN 201420010960 U CN201420010960 U CN 201420010960U CN 203722964 U CN203722964 U CN 203722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sensor
fixing
casing
electrical box
shockproof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109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雪花
陈海峻
池田智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qi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qi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qi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qi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109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22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22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229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防震结构,包括:用于容纳电气元件的箱体,箱体上侧开口以供电气元件从上方滑入;多个卡扣,其具有弹性、一体地形成在箱体两侧面的上侧处并且用于扣合电气元件的上表面。箱体的底壁形成为树脂弹簧结构,其是通过使所述箱体的底壁的一部分向上突起而形成的凸起部分且具有弹性,凸起部分在中央部分处具有凸台。还提供具有该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根据本实用新型,能牢固且可靠地将电气元件固定在内部同时实现防震,从而保证电流传感器电连接部位的可靠性,因此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电力输送。此外,还能够利用自身的简单结构实现电流传感器的可靠固定,不需要额外的螺栓以及余留的螺栓操作空间,从而实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及小型化。

Description

固定防震结构及具有该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防震结构以及具有该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特别涉及一种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中使用的固定防震结构以及具有该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其能够有效节省产品的设计空间并且同时能够省去螺栓及拧紧安装步骤从而实现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环保意识以及节约能源意识的增强,人们已经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向于环境友好型汽车,如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对于这种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伴随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中,高压电气盒的出现解决了在汽车电力分配及传输领域中的难题。由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车型、配置、各种参数的不同,针对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中所搭载的电池包的电流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位于高压电气盒中所搭载的电气元件的型号和大小要求也各不相同。
近年来,基于外界安装环境的小型化趋势,对于电气元件安装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既要保证节约空间,又要同时确保电气元件的稳固且正确的安装。
传统上,电气元件通常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来安装于电气盒。利用这种螺栓固定的方式,在电气盒与电气元件上必须要设置供螺栓连接的螺合部分,此外,还必须要余留能够完成螺栓组装作业的空间而且必须要使用螺栓和螺母。因此,采用传统的这种螺栓螺母固定,具有如下缺点:(1)零部件增多从而导致成本上升;(2)由于必须要在电气盒与电气元件上布置相应的螺合部分,对于电气盒和电气元件的制造造成负担;(3)必须要在电气盒内余留完成螺栓组装作业的空间,不利于电气盒的小型化设计;(4)需要工人安装额外的螺栓,人工工时且成本增加,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固定防震结构基于具有该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其能够有效且牢固地将电气元件固定于电气盒底座而不需要额外的螺栓,既可以节省安装空间以利于小型化又可以节省成本且提高效率。
以下,将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防震结构以及具有该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及其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防震结构,包括:
用于容纳电气元件的箱体,该箱体上侧开口以供电气元件从上方滑入;
多个卡扣,该多个卡扣具有弹性、一体地形成在所述箱体的两侧面的上侧处并且用于扣合所述电气元件的上表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壁形成有树脂弹簧结构,该树脂弹簧结构是通过使所述箱体的底壁的一部分向上突起而形成的凸起部分并且具有弹性,
构成所述弹簧橡胶结构的凸起部分在中央部分处具有凸台。
其中,所述卡扣为3个,其中两个卡扣间隔地形成在所述箱体的一个侧壁的上侧,余下的一个卡扣形成在所述箱体的另一个侧壁的上侧。
其中,所述卡扣包括从所述箱体的侧壁延伸的基部和在与该基部垂直的方向上从该基本向内伸出的卡爪部。
其中,所述卡爪部具有从所述基部垂直延伸的上表面、从该上表面倾斜向下且向外延伸的斜面,以及在与所述基部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斜面延伸以与所述基部垂直相交的底表面。
其中,所述电气元件是电流传感器。
其中,所述电流传感器包括敞口的电流传感器信号接口部。
其中,所述箱体的一个侧壁在下侧形成有开口,用于使所述电流传感器信号接口部露出。
其中,构成所述树脂弹簧结构的所述凸起部分形成在电气盒底座的底面的整个宽度上或部分宽度上。
其中,构成所述树脂弹簧结构的所述凸起部分形成为一个或间隔地形成为多个。
其中,所述凸台是椎体、柱体、拱状的形状。
其中,所述箱体在侧壁处形成有突出肋。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固定防震结构,仅仅利用简单的操作即能够牢固且可靠地固定电气元件,而不需要使用传统技术中的螺栓也不需要传统技术中的螺栓固定操作,从而实现了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率的提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不需要余留用于螺栓固定操作的空间,可以使得电气盒底座的箱体的空间与电气元件的尺寸相匹配,从而实现小型化。
此外,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利用该树脂弹簧结构的弹性,所述电气盒底座可以容纳具有不同高度的电流传感器。当电流传感器的高度有差异时,底部的树脂弹簧结构所特有的弹性功能吸收了零件在加工及组装过程中产生的间隙,从而不仅实现了电流传感器的固定防振,同时也实现了不同高度零件组装中的公差吸收。
另外,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颠簸通过介质传到电气盒内部时,因电气盒底座底部的树脂弹簧结构所特有的弹性功能将振动吸收,缓冲了电气元件在内部的震荡,从而实现了电气元件电连接部位的可靠性,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安全电力输送。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
由于电气盒底座采用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固定防震结构,所以其同样发挥了该固定防震结构所实现的如上各种效果。
以下,将以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防震结构应用于电气盒底座为例,通过附图详细描述其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在组装电流传感器前的示意图。
图2: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在组装电流传感器后的示意图。
图3:图2的A-A剖面图。
图4:示出树脂弹簧的放大图。
图5:示出卡扣结构的放大图。
标记说明:
1:电流传感器
2:铜片
3:电气盒底座
4_1:卡扣
4_2:卡扣
4_3:卡扣
5:电流传感器信号接口部
6:树脂弹簧
7:凸台
8:电流传感器底面
9:侧面出口
10_1:卡扣配合面
10_2:卡扣配合面
10_3:卡扣配合面
11:检测孔
12:电流传感器上表面
13:箱体
14:表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的细节及优点将更加清楚。图1是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3在组装电流传感器1前的示意图。图2是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3在组装电流传感器1后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是示出树脂弹簧6的放大图。
在以下说明中,电流传感器1是电气元件的一个实例,其安装于具有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3内。
如图1-4所示,电流传感器1用于安装在电气盒底座3内以实现电气连接。电气盒底座3具有:用于容纳电流传感器1的箱体13,箱体13上侧开口以供电流传感器从上方滑入,并且该箱体13的一个侧面下方开口以供电流传感器1的信号接口部5露出;一体地形成在箱体13的两侧面的上侧处的卡扣4_1、4_2和4_3,其中,卡扣4_1、4_3间隔地形成在一个侧面上的两处,卡扣4_2形成在另一个侧面上。箱体13的底壁以树脂弹簧6的形式形成,该树脂弹簧6是通过使底壁的一部分向上升高而形成的凸起部分。该树脂弹簧6由具有弹性的树脂形成,从而该树脂弹簧6是弹性的。树脂弹簧6的上侧表平面14的中央位置处形成有从其突出的凸台7。凸台7的表面积很小,当从外界施加了较小的压力时,该压力作用于小面积的凸台7上,因而产生了相对较大的压强,从而能达到用较小的压力控制树脂弹簧发生弹性变形。通过上述的箱体13、卡扣4_1、4_2和4_3以及具有凸台7的树脂弹簧6,形成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固定防震结构。
下面描述卡扣4_1、4_2和4_3的结构。如图5所示,卡扣4_1、4_2和4_3的结构基本相同,均具有从箱体13的上侧向上延续的基部,以及从该基部向内侧以爪状伸出的卡爪部。具体地,卡爪部具有从基部垂直延伸的上表面,从该上表面倾斜向下且向外延伸的斜面,以及在与基部垂直的方向上从该斜面延伸以与该基部垂直相交的底表面10_1和10_2和10_3。所述底面10_1和10_2和10_3用作与电流传感器1的上表面12配合的卡扣配合面。
以下,将具体描述这种固定防震结构的操作。
图1中的符号1指示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1在其内部具有检测孔11,在其下部具有敞口的电流传感器信号接口5。作为高压回路中的电连接部件的铜片2穿过检测孔11而安装在电流传感器1的内部。经由电流传感器信号接口5,传送所检测到铜板2的通电电流信息。
在使用时,将其中插有铜片2的电流传感器1组装到电气盒底座3的箱体13中,通过铜片2与该底座内所搭载的其它电气元件连接从而形成回路,因而在底座3内实现了主回路高压电路控制系统、预充回路控制系统、高压断路控制系统。
在将电流传感器1与电气盒底座3进行组装时,使电流传感器1的信号接口5的敞口方向与底座3的侧面开口方向相同,以此状态将电流传感器1从电气盒底座3的上侧开口插入电气盒底座3的箱体13,该上侧开口的尺寸与电流传感器的外部尺寸相匹配。随着上述插入,电流传感器1接触到在电气盒底座3的箱体13上侧设置的卡扣4_1、4_2和4_3,因此这些卡扣4_1、4_2和4_3被向外撑开。进一步进行电流传感器的插入,直至电流传感器1滑入箱体13内部使得电流传感器1的底面8与箱体底部的树脂弹簧6上表面处的凸台7相接触,此时,进一步向下推压电流传感器1,从而凸台7受压力挤压致使树脂弹簧6产生弹性变形而向内部压缩,当电流传感器1的上表面12滑入卡扣4_1和4_2和4_3内后,卡扣4_1和4_2和4_3弹性回复从而卡合在电流传感器1的上表面12上,电流传感器1被扣合在箱体13内部。此时,因外界的压力作用,电流传感器1的上表面12与卡扣配合面10_1和10_2和10_3之间存在间隙,当将外界压力撤除时,树脂弹簧6失去外界压力,形状复位,将电流传感器1向上顶,直至电流传感器上表面12与卡扣配合面10_1和10_2和10_3紧密贴合,如图2所示的配合状态所示。
如上,完成了电流传感器1与电气盒底座3的组装。在组装状态下,电流传感器1的上表面12被卡扣4_1和4_2和4_3锁定,电流传感器1的底部被树脂弹簧6的凸台7顶住,从而,电流传感器1被牢牢固定在箱体内部。因此,利用实施例中的具有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3,仅仅需要简单的操作即能够牢固且可靠地固定电流传感器1,而不需要使用传统技术中的螺栓也不需要传统技术中的螺栓固定操作,从而实现了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率的提高。此外,本实施的具有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3不需要余留用于螺栓固定操作的空间,可以使得电气盒底座3的箱体13的空间与电流传感器的尺寸相匹配,从而实现了小型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电气盒底座3的箱体13底部的树脂弹簧6是弹性结构,因此,利用该树脂弹簧6的弹性,所述电气盒底座3可以容纳具有不同高度的电流传感器。当电流传感器1的高度有差异时,底部的树脂弹簧6所特有的弹性功能吸收了零件在加工及组装过程中产生的间隙,从而不仅实现了电流传感器的固定防振,同时也实现了不同高度零件组装中的公差吸收。
另外,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颠簸通过介质传到电气盒内部时,因电气盒底座3底部的树脂弹簧6所特有的弹性功能将振动吸收,缓冲了电流传感器1在内部的震荡,从而实现了电流传感器1电连接部位的可靠性,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安全电力输送。
综上,利用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防震结构,在电气盒底座3中,能够牢固且可靠地将电流传感器1固定在内部同时实现防震,从而可以保证电流传感器电连接部位的可靠性,因此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电力输送。此外,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3能够利用自身的简单结构实现电流传感器的可靠固定,不需要额外的螺栓以及余留的螺栓操作空间,从而实现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以及小型化。
以上,通过实例的方式,简要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但是其只是示例而已,而并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在上面的描述中,电气元件是电流传感器1,但是其并不局限于电流传感器1,也可以是其它的电气元件。箱体上侧的卡扣被描述为形成3个,但是该卡扣也可以形成为2个或者3个以上,只要能够实现从电气元件的两侧扣合在该电气元件上表面即可,此外,卡扣的形状也并不局限于上述,只要能够实现扣合即可。
上面描述中的树脂弹簧6可以形成在电气盒底座的底面的整个宽度上,也可以形成在部分宽度上,而且,该树脂弹簧6可以形成为一个,也可以间隔地形成为多个。
上面描述的凸台7可以是椎体、柱体、拱状等各种形状。
上面描述的电气盒底座的箱体可以在侧壁处形成有突出肋。
另外,在上面的描述中,以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防震结构应用于电气盒底座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该固定防震结构并不局限于仅应用于该电气盒底座,其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用于安装电气元件的装置。
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中限定的各部件可以用具有类似功能的其它部件替代,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即可。

Claims (12)

1.一种固定防震结构,包括:
用于容纳电气元件的箱体,该箱体上侧开口以供电气元件从上方滑入;
多个卡扣,该多个卡扣具有弹性、一体地形成在所述箱体的两侧面的上侧处并且用于扣合所述电气元件的上表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壁形成有树脂弹簧结构,该树脂弹簧结构是通过使所述箱体的底壁的一部分向上突起而形成的凸起部分并且具有弹性,
构成所述树脂弹簧结构的所述凸起部分在中央部分处具有凸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为3个,其中两个卡扣间隔地形成在所述箱体的一个侧壁的上侧,余下的一个卡扣形成在所述箱体的另一个侧壁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从所述箱体的侧壁向上延伸的基部和在与该基部垂直的方向上从该基部向内侧伸出的卡爪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部具有从所述基部垂直延伸的上表面、从该上表面倾斜向下且向外延伸的斜面,以及在与所述基部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斜面延伸以与所述基部垂直相交的底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是电流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传感器包括敞口的电流传感器信号接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一个侧壁在下侧形成有开口,用于使所述电流传感器信号接口部露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树脂弹簧结构的所述凸起部分形成在电气盒底座的底面的整个宽度上或部分宽度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树脂弹簧结构的所述凸起部分形成为一个或间隔地形成为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是椎体、柱体、拱状的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在侧壁处形成有突出肋。
12.一种电气盒底座,该电气盒底座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所述的固定防震结构。
CN201420010960.1U 2014-01-08 2014-01-08 固定防震结构及具有该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22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10960.1U CN203722964U (zh) 2014-01-08 2014-01-08 固定防震结构及具有该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10960.1U CN203722964U (zh) 2014-01-08 2014-01-08 固定防震结构及具有该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22964U true CN203722964U (zh) 2014-07-16

Family

ID=51162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10960.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22964U (zh) 2014-01-08 2014-01-08 固定防震结构及具有该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229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1045A (zh) * 2015-12-22 2017-06-30 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屏蔽连接结构
CN110192438A (zh) * 2017-01-13 2019-08-30 威德米勒界面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电子模块及具有电子模块的安装基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1045A (zh) * 2015-12-22 2017-06-30 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屏蔽连接结构
CN110192438A (zh) * 2017-01-13 2019-08-30 威德米勒界面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电子模块及具有电子模块的安装基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0826B (zh) 电池布线模块的保护盖及电池布线模块
CN107431412A (zh) 连接器装置
CN101662133A (zh) 电接线盒
CN203722964U (zh) 固定防震结构及具有该固定防震结构的电气盒底座
CN205039367U (zh) 用于电动车的连接器和电动车
CN106025129A (zh) 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动力电池模组连接结构
CN202617557U (zh) 运输装置及其电机控制盒
CN203339433U (zh) 一种控制器的输出结构
CN213636148U (zh) 一种方形电池模组
CN215552576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
CN209079830U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
CN208256780U (zh) 一种易更换电池的壳体结构
CN204464571U (zh) MiniUSB连接器外壳结构
CN204179598U (zh) 一种汽车线束的插接件结构及汽车
CN208608410U (zh) 一种上连接器及无绳液体加热器
CN202888915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CN206774718U (zh) 一种usb连接器
CN111129893A (zh) 一种车载充电机用过大电流的连接装置
CN103545658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快换的电气接口设计
CN216157364U (zh) 一种超薄电子车钥匙的连接结构
CN211208801U (zh) 具有防触碰功能的非屏蔽连接器
CN109473826A (zh) 一种用于安装模块的固定框架
CN203561825U (zh) 硒鼓的芯片的组装结构
CN106786911B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
CN212518429U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