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73110U - 光连接器用插芯 - Google Patents

光连接器用插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73110U
CN203673110U CN201290000274.5U CN201290000274U CN203673110U CN 203673110 U CN203673110 U CN 203673110U CN 201290000274 U CN201290000274 U CN 201290000274U CN 203673110 U CN203673110 U CN 203673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er alignment
alignment substrate
optical fiber
optical connecto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900002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末松克辉
斋藤恒聪
安藤孝幸
岩屋光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73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731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1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grooves to align ferrule e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5Multicore 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s, i.e. one single ferrul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ibre, e.g. ribbon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62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 G02B6/3648Supporting carriers of a microbench type, i.e. with micromachined additional mechanical structures
    • G02B6/3652Supporting carriers of a microbench type, i.e. with micromachined additional mechanical structures the additional structures being prepositioning mounting areas, allowing only movement in one dimension, e.g. grooves, trenches or vias in the microbench surface, i.e. self aligning supporting carri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62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 G02B6/36642D cross sectional arrangements of the fibres
    • G02B6/3676Stacked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62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 G02B6/3684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surface profiling of the supporting carrier
    • G02B6/369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surface profiling of the supporting carrier by moulding, e.g. injection moulding, casting, embossing, stamping, stenciling, printing, or with metallic mould insert manufacturing using LIGA or MIGA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6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or shape
    • G02B6/3829Bent or angled conn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作业容易且能够进行正确的定位的光连接器用插芯。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部,其具备第一整齐排列基板和一对侧面支承部,该第一整齐排列基板至少在一方的面上具有多个保持用槽,这多个保持用槽将多芯的光纤带芯线的多个裸光纤部以规定间距沿宽度方向进行定位,且使多个裸光纤部整齐排列而配置,该一对侧面支承部对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两端部进行支承,且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上表面侧或下表面侧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比多芯的光纤带芯线的宽度大的开放部;第二整齐排列基板,其具备定位部和固定部,该定位部与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多个保持用槽内载置的多个裸光纤的至少一部分卡合来进行宽度方向的定位,该固定部对多个裸光纤部进行按压固定,且该第二整齐排列基板以与壳体部的第一整齐排列基板对置而夹入裸光纤部的方式进行层叠载置并进行粘接固定。

Description

光连接器用插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光通信中的光纤相互之间的连接部、光半导体等光模块的连接部等中使用的光连接器用插芯。
背景技术
近些年,在巨型计算机等高端的系统装置中,存在通过多个CPU的并行动作来实现信息通信的大容量化和高速化的倾向。在这样的系统装置内的端口及系统装置之间,要求以大容量进行高速且高密度的信息信号传送。
但是,从传送速度或传送损失等观点出发,对于仅利用电信号传送信息信号的电传送方式来说,正在迎来界限。因此,使用了光纤的传送技术受到关注,期待光互连。根据该技术,将一直以来使用的同轴线缆的束替换成由多个光纤构成的光纤阵列,由此能够以轻量且细径实现高速且高密度配线。并且,与现有的电传送方式比较,能够进行远比现有带宽宽的宽带的信号传送,能够构筑使用了小型且低消耗电力的光模块的信号传送系统。
为了利用这样的光互连来实现高密度配线,在多芯的光纤相互之间的连接部中,期望有一种能够将多个光纤带芯线精度良好且高密度地排列而进行保持的光连接器用插芯。
最近,将多个光纤带芯线层叠成多层,而以高密度连接48根以上的光纤的光连接器插芯的必要性变高。为了这样的高密度连接,要求将细的光纤以高精度定位配置成多层的技术。作为用于将这样的光纤高密度连接的光纤固定构件(插芯),提出有几个结构。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光连接器用插芯(光纤安装构件),其由具有多个光纤插通孔的第一壳体部和具有凸缘部的第二壳体部构成。在第一壳体上设置的多个插通孔是供细光纤穿过的80μm~125μm左右的极细的孔。为了高精度制造这样的插通孔,需要使用将多个细中芯销(细成型销)接近配置的成形模具,需要高的制造技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光连接器用插芯中,将需要以高精度制作插通孔的第一壳体部和不要求高精度的第二壳体部分体形成之后,将两者接合,由此来提高第一壳体部的精度,并同时使成形模具的成本整体下降,并且使制造作业变得尽可能容易。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一种光连接器插芯,其由壳体和横长的光纤插芯构成,该壳体在其中央部分设置的中央分隔板部的上下设有横长的贯通孔,该横长的光纤插芯插入到该贯通孔且具有光纤孔。在中央分隔板部的上下设有用于载置光纤的V槽,通过在该V槽内整齐排列光纤,并且在上下的贯通孔中插入嵌合设置了光纤的横长的插芯,由此能够配置四层结构的光纤芯线。插入嵌合的横长的插芯通过壳体的贯通孔的内部尺寸和插芯的外部尺寸进行定位。
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一种能够将外侧支承构件12和内侧支承构件14多个层叠的多纤插芯,其中,该支承构件12配置在最上层和最下层,该内侧支承构件14在上下两面具有V槽。配置在V槽内的光纤的定位通过组合相邻的两个支承构件而形成的引导销用的孔20来进行。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9503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29505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753919号
实用新型的概要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需要在第一壳体部11上形成用于供裸光纤穿过的多个插通孔。如上所述,为了形成这样的光纤插通孔,在成形模具上需要有多个细长的成型销。具有这样的细长的成形销的成形模具难以精度良好地制造,会花费制造成本。而且,在使用该成形模具来成形壳体时,有时会因某些原因使成型销弯曲或破损。
这样,在专利文献1的插芯中,成形模具的制作、成型作业时的操作困难,存在提高壳体的制造工序中的作业效率或成品率困难的问题,或因成形模具高价而存在制造成本的降低困难这样的问题。并且,将光纤部穿过细长的插通孔的组装作业需要熟练,从而组装作业困难这一点也成为问题。
并且,今后还要求对远比现有的48根多的96根的光纤进行连接。这种情况下,销直径从现有的125μm大幅变细到80μm,在专利文献1的插芯那样具有插通孔的结构中,模具的制造及插芯的制造作业超过界限。
专利文献2中插入到壳体主体中的横式插芯也是供光纤穿过的插通孔类型的插芯,具有与专利文献1同样的问题。并且,专利文献2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形成为使整齐排列基板嵌入壳体部的结构。因此,插入的分体的插芯的定位仅由主体壳体的贯通孔的内部尺寸和分体的插芯的外部尺寸决定,因而在宽度方向上产生某程度的错动时,存在难以修正这样的问题。另外,当增加分体的插芯的数目时,定位精度进一步下降,因此还存在将整齐排列基板重叠成5层以上的多层的高密度集成困难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3的现有技术是不使用插通孔,而仅通过V槽将光纤配置固定的技术,不存在专利文献1或2所示那样的插通孔形成的问题。但是,该多纤用插芯通过将相邻的两个支承构件组合而形成的引导销用的孔来进行各支承构件的V槽的定位。因此,各V槽的定位不稳定,难以进行正确的定位。另外,在该结构中,越形成为多层,定位发生错动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在需要高集成化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难以进行正确的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着眼于上述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用于将多个光纤高密度地连接成多层,且组装作业容易,并且能够实现裸光纤部的高精度且正确的定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部,其具备第一整齐排列基板和一对侧面支承部,该第一整齐排列基板至少在一方的面上具有多个保持用槽,这多个保持用槽将多芯的光纤带芯线的多个裸光纤部以规定间距沿宽度方向进行定位,且使所述多个裸光纤部整齐排列而配置,该一对侧面支承部与该第一整齐排列基板一体地形成,对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两端部进行支承,且在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上表面侧或下表面侧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比所述多芯的光纤带芯线的宽度大的开放部;第二整齐排列基板,其具备定位部和固定部,该定位部与在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所述多个保持用槽内载置的所述多个裸光纤的至少一部分卡合来进行宽度方向的定位,该固定部对所述多个裸光纤部进行按压固定,且该第二整齐排列基板以与所述壳体部的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对置而夹入所述裸光纤部的方式进行层叠载置并进行粘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特征在于,优选所述多个保持用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两方的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特征在于,优选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形成在所述一对侧面支承部的中央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特征在于,优选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具备对所述覆盖部进行支承的光纤支承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特征在于,优选所述壳体部分离成具备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前部壳体部和具备所述光纤支承部的后部壳体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特征在于,优选所述多个保持用槽在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一方的面和另一方的面上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特征在于,优选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多个保持用槽及所述第二整齐排列基板的定位部是截面形状为V字形的V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特征在于,优选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多个保持用槽及所述第二整齐排列基板的定位部是截面形状为U字形的U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特征在于,优选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保持用槽及所述第二整齐排列基板的定位部在上下的面上错开半个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特征在于,优选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具备多个切口部,这多个切口部使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与所述一对侧面支承部能够分离。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光纤固定构件),配置固定的多个光纤全部形成为配置而固定于保持用槽的结构,不需要供光纤穿过的插通孔。这样,通过保持用槽将光纤定位配置固定,从而能够提供一种应对光纤的细径化、高集成化的光连接器用插芯。
即,用于形成例如V字形状或U字形状等的保持槽的成形模具能够通过切削加工来制作,因此即使光纤细径化到80μm左右,也能够比较容易制作。另外,由于不需要使用细销的成形模具,因此能够使成形模具的制造成本低廉化,且通过成形模具进行的插芯的制造作业也变得容易,因此也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二整齐排列基板上设置与在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上整齐排列配置的裸光纤卡合的定位部。由此,仅通过将第二整齐排列基板载置到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上排列的裸光纤上,就能够在使第二整齐排列基板上的保持用槽与载置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上的光纤对合的状态下,使第二整齐排列基板的位置自行匹配而进行正确地定位。即,在壳体部及第二整齐排列基板上整齐排列裸光纤部之后,仅进行顺次重合第二整齐排列基板,就能够进行层叠多层的光纤整体的正确的定位。另外,由于将具备进行定位的引导孔的侧面支承部和第一整齐排列基板一体地形成,因此在将两个光连接器插芯对接而进行连接时的对位中,也能够得到高的精度。
这样,由于是仅在保持用槽内载置裸光纤部的结构,因此即使在使用线径更细的光纤(例如,光纤线径为Φ80μm等)的情况或使用更多芯的光纤用带芯线的情况下,也能够不用进行细的成型销的成型,而通过容易的作业进行高精度地组装。
如以上所示,根据本申请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插芯,能够提高定位精度。并且,由于不需要插通孔,因此模具的制造容易且模具的破损也少,并且不仅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大幅的降低,而且固定光纤的组装作业效率也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装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b)是表示使用(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将光纤带芯线层叠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组装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b)是表示使用(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将光纤带芯线层叠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组装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b)是表示使用(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将光纤带芯线层叠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组装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b)是表示使用(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将光纤带芯线层叠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壳体部的主视图,(b)是表示(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7(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组装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b)是表示使用(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将光纤带芯线层叠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a)及(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9(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0(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立体图,(b)是表示其背面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插芯上连接光纤带芯线而进行组装的组装顺序的图,(a)是表示组装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b)是表示组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c)是从背面侧观察(b)所示的组装后的状态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的组装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表示使用图1(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将4层的光纤带芯线3层叠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具备壳体部2和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该壳体部2具备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
载置在光连接器用插芯1上的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是将多个光纤芯线沿一方向整齐排列之后,通过覆盖材料覆盖而得到的构件。将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的前端部分的覆盖部3b除去规定的长度而露出的各裸光纤部3a分别正确地整齐排列配置在连接器用插芯1的壳体部2的多个保持用槽10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12根光纤芯线的光纤带芯线而进行说明,但没有限定于此,只要是2根以上的光纤芯线就能够使用,通过光连接器用插芯整体能够将光纤形成为96根以上整齐排列配置的形状。
壳体部2具备设有多个保持用槽10的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一对侧面支承部16、光纤支承部18、凸缘部、开放部19,例如由PPS成形。需要说明的是,保持用槽10可以与裸光纤部3a数目相同,但也可以预先比裸光纤部3a设置得多,从而能够应对光纤芯线的数目不同的各种光纤带芯线。
在一对侧面支承部16的前表面部15的各自的中央部设有定位用引导孔14。在与具备定位用引导销的另一光连接器用插芯(未图示)连接时,通过将定位用引导销插入定位用引导孔14,从而能够进行两光连接器用插芯的正确的对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用于支承覆盖部3b的光纤支承部18。优选一对侧面支承部16、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及光纤支承部18一体成形。
在图1所示的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中,在平板状的基板的上下两面,以上下相互对称的方式且以规定的间距间隔设有多个截面形状为V字形状的保持用槽1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裸光纤部3a相同数目的12个保持用槽10形成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的两方的面上,但在上下的面上也可以使保持用槽10的数目不同。另外,在图1中,示出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在一对侧面支承部16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配置的例子,但也可以如后述那样,未必一定配置在中央。
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的形成有保持用槽10的两面的上方及下方为开放的空间(开放部19),从而能够将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及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从上下方向插入而载置。
在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上,在平板状的基板的上下两面以规定的间距间隔形成有多个截面形状为V字形状的定位用槽20。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表面的定位用槽20具备作为配置在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上的裸光纤的保持用槽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定位用槽20在上下两面设置在相同的位置,且上下两面的槽以相互对称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用槽20的数目为与整齐排列配置的裸光纤部3b相同的数目,且以与对置载置的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的保持用槽10相同的间距形成。但是,定位用槽20只要间距间隔为保持用槽10的整数倍,且配置在与保持用槽10匹配的位置即可,定位用槽20的槽数及间距间隔可以任意设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a)中,仅示出一张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但如图1(b)所示,也可以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的上下使用多个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
另外,在将第二整齐排列基板载置到壳体部上时,优选在壳体部的侧面支承部16与第二整齐排列基板之间以形成排列固定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上的裸光纤部的间距程度的间隙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进行在整齐排列配置于保持用槽10的裸光纤部3a和第二整齐排列基板的定位用槽20上产生制造上的偏差等时的位置调整。
接着,说明通过将裸光纤部3a载置并整齐排列配置,来组装上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的方法。
如图1(a)所示,首先,将除去前端部的覆盖的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从壳体2的开放部19载置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上。此时,光纤带芯线3的各裸光纤部3a分别整齐排列配置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的保持用槽10上,覆盖部3b配置在光纤支承部18上。
之后,将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以重叠的方式载置到整齐排列配置于保持用槽10的各裸光纤部3a上。于是,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上载置的裸光纤部3a以嵌入的方式重合于在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的下侧的面上设置的定位用槽20,从而将裸光纤部3a和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对位。
这样,将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从上方重合之后,向保持用槽10及定位用槽20中注入粘接剂,来进行粘接固定。粘接剂可以使用环氧系粘接剂,但粘接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还可以使用在该领域中通常使用的粘接剂。
在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的上表面,且在与设置于下表面侧的定位用槽20对应的位置设有同样的定位用槽20。并且,还在该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的上表面上设置的定位用槽20中载置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的各裸光纤部3a,然后重合下一个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从而能够形成将光纤带芯线多层重合的状态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
另外,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下侧的面上也与上侧的面同样地设置多个定位用槽10。因此,在利用粘接剂将裸光纤部3a固定之后,将壳体部2翻转,由此对于另一方的保持用槽10,也能够通过与上述的作业同样的工序,从下侧的开放部19层叠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
这样,形成图1(b)所示的将4层的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层叠后的状态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需要说明的是,制作工序也能够以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的上表面上层叠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之后,立刻翻转而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上层叠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之后再翻转而在另一方的面上层叠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这样的方式,进行上下交替层叠。另外,也可以使用将裸光纤部3a整齐排列而配置在保持用槽10及定位用槽20上的夹具来进行层叠。
根据本实施方式,仅通过这样在定位于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的多个保持用槽10中的裸光纤部3a上以嵌入的方式载置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的定位用槽20,就可使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的位置自行匹配。即,仅将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载置到裸光纤部3a上,就能够使上下的裸光纤部3a的位置正确地自行整齐排列。由此,不用像以往那样将多个裸光纤部3a穿过插通孔,而通过简单的作业就能够制作出将多张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层叠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即,通过将包含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的壳体和第二整齐排列基板以规定的精度制造同一规格,从而能够提供通过自行匹配就能够进行正确的对位的光连接器用插芯。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的制造中,在成形模具中不需要使用细长的销,因此模具的制造容易,且插芯外形的形成作业也简单。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a)及(b),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的第二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构件,标注同一参照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图2(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b的组装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b)是表示使用图2(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b将4层的光纤带芯线3层叠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a)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一体的壳体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分离为前部壳体2a和后部壳体2b而分体形成。前部壳体部2a支承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后部壳体支承光纤支承部18。
即,图2(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b由前部壳体部2a、后部壳体部2b和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构成。
前部壳体部2a具备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一对侧面支承部16a和开放部19a,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与一对侧面支承部16a一体成形。另外,后部壳体部2b具备光纤支承部18、一对侧面支承部16b和开放部19b,光纤支承部18与一对侧面支承部16b一体成形。
在图2(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当将前部壳体部2a的后表面部13和后部壳体部2b的前表面部15b接合时,形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部2相同的形状的壳体部。之后,对接合的壳体部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组装作业,由此制作出图2(b)所示那样的将4层的光纤带芯线3层叠后的状态的光纤用连接器1b。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壳体部2分体形成为前部壳体部2a和后部壳体部2b,因此在使用更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的情况、裸光纤部3a的长度长的情况、以及由于形状复杂而保持用槽10的成形困难的情况等那样一体成形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制造成形模具。
另外,仅通过将前部壳体部2a和后部壳体部2b接合,就能够容易形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通过容易的作业就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组装,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3(a)及(b),对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c的组装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表示使用图3(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c将4层的光纤带芯线3层叠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a)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配置在一对侧面支承部16的下方。
图3(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c由壳体部2c和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构成。
壳体部2c具备设有多个保持用槽10的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c、一对侧面支承部16、光纤支承部18及开放部19c。
如图3(a)所示,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c和光纤支承部18配置在一对侧面支承部16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它们的下表面以与一对侧面支承部16的下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一体成形。即,保持用槽10仅形成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c的上侧的面上,开放部19c仅成为保持用槽10的上方。
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c也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进行组装。即,将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从开放部19c向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c上载置,并将各裸光纤部3a整齐排列配置在保持用槽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开放部19c仅形成在一方,因此通过从开放部19c顺次重合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及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并通过粘接剂将保持用槽10及定位用槽20固定,由此组装出图3(b)所示的将4层的光纤带芯线3层叠后的状态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c。因此,在组装作业时不需要将壳体部2c翻转,通过仅顺次重叠的简单的组装作业,就能够制作出将正确地自行整齐排列的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高精度地组装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c。因此,能够使组装作业工序进一步简化,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4(a)及(b),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图4(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d的组装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b)是表示使用图4(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d将4层的光纤带芯线3层叠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a)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后部壳体部2d大致为长方体形状。
图4(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d由前部壳体部2a、后部壳体部2d、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构成。
前部壳体部2a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具备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一对侧面支承部16a及开放部19a。后部壳体部2d如图4(a)所示,大致为长方体形状,具备光纤支承部18d。需要说明的是,在后部壳体部2d的前表面部15d,且在与前部壳体部2a相同的位置形成有定位用引导孔14,且在中央设有敞开孔19d。
对组装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d的顺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d中,将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从开放部19a向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上载置,并将各裸光纤部3a整齐排列配置在保持用槽10上。之后,从开放部19a将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及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顺次重合,并通过粘接剂将保持用槽10及定位部20固定,并将前部壳体部2a与后部壳体部2d的定位用引导孔14的位置对合来进行连接固定。这样,制作出图4(b)所示的将4层的光纤带芯线3层叠后的状态的光纤用连接器1d。
本实施方式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将壳体部2分体形成为前部壳体部2a和后部壳体部2d。因此,即使在使用更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的情况、裸光纤部3a的长度长而保持用槽10的成形困难的情况等那样难以将模具一体成形的情况下,由于在该实施方式能够将模具分割,因此具有能够容易制造成形模具这样的优点。并且,仅通过将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及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从开放部19a顺次重合,就能够制作光纤用连接器1d,因此能够通过容易的作业进行高精度的组装,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a)及(b),对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e的壳体部2e的主视图,图5(b)是表示在图5(a)所示的壳体部2e上层叠并固定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a)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e的保持用槽10在上下两面错开半间距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b)所示,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e的定位用槽20在上下表面也以错开半间距的状态形成。
图5(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e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e上顺次重叠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和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e而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a)、(b)所示,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e的保持用槽10及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e的定位用槽20在上下两面错开半间距形成。这样,由于在上下形成的保持用槽10及定位用槽20的谷部错开半间距,因此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e及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e上未形成极端的薄壁部。由此,能够防止从薄壁部的龟裂引起的成形时或组装时的破损。因而,能够使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e及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e的厚度变得更薄,能够提供更小型的连接器用插芯。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的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f的主视图。
图6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f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f与一对侧面支承部16f之间,分别在上下设有一对切口部36。
这样,通过在上下设置一对切口部36,由此当使一对侧面支承部16f向图6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时,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f和一对侧面支承部16f折断而分离。该分离后的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f能够作为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f使用。因此,仅通过壳体部2f的成形模具,就能够制作出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不需要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f的成形模具。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V槽型的切口部36,但只要是能够使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f和一对侧面支承部16f分离的分离形状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为V槽的形状。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a)及(b),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第七实施方式。图7(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g的组装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7(b)是表示使用图7(a)所示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g将4层的光纤带芯线3层叠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a)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相当于第一图的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的整齐排列基板为2个,且在宽度方向上一体成形而形成一个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g。另外,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g也成为与第一整齐排列基板对应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将2张第二整齐排列基板12一体成形的第二整齐排列基板12g,但整齐排列基板12g、4g的长度能够适当变更。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7(a)所示,从开放部19g将2根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分别载置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g上,将各裸光纤部3a整齐排列配置到保持用槽10商,并将覆盖部3b配置在光纤支承部18g上。之后,通过反复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工序,能够形成将宽度方向上多张的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沿高度方向多层重合的图7(b)所示那样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g。
根据该形态,在高度方向的空间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将多张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一体成形,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可载置多个多芯的光纤用带芯线3的光连接器插芯。
<其他的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a)、(b)及图9(a)、(b),对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用插芯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全部说明了使用V字形状的保持用槽的例子,但保持用槽没有限定为V字形状。例如图8(a)所示,作为保持用槽,也可以形成U字状的槽。在图8(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h的保持用槽10h及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h的定位用槽20h以截面形状为U字形的U槽在上下两面相互对称的方式且以规定间距形成。因此,能够降低形成V槽时产生的薄壁部,能够防止因从薄壁部的龟裂引起的成形时或组装时的破损。即,能够通过更容易的组装作业,形成将多芯的光纤带芯线3层叠后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h。
在图8(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一对侧面支承部16i的与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i相接的侧面形成有对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i进行保持的保持功能部40。在将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i向各裸光纤部3a上插入时,一对侧面支承部16i向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i插入的一侧的相反侧挠曲,由此使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i能够插入。
当将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i插入到规定位置时,一对侧面支承部16i在其材质的弹力的作用下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因此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i由保持功能部40保持。即,由于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i由一对侧面支承部16i保持,因此不用涂敷粘接剂,通过简单的方法就能够制作出通过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i保持多芯的光纤带芯线的多芯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i。
在图9(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j的下侧的面上形成有:与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上排列的裸光纤3a卡合的定位用槽(槽端部)20b;从上方按压固定裸光纤部3a的固定部22。另外,在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j的上侧的面上,在与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的保持用槽10间距相同且宽度方向也相同的位置形成有V字形的定位用槽20j。因此,在保持用槽10上整齐排列配置的裸光纤部3a由在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j的两端设置的定位用槽20b规定宽度方向,且由固定部22按压固定高度方向。并且,通过在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j的上侧的面上设置的定位用槽20j,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将裸光纤部3a整齐排列配置。由此,通过容易的组装作业,能够制作出高精度的多芯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j。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用槽20b形成在两端部,但只要是在宽度方向上能够实现整齐排列配置的位置,就能够适当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包括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在内的全部的实施方式中的定位用槽20都由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上排列的裸光纤3a来规定其宽度方向的位置。在图9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左右两端部设置的一对定位用槽20b,将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j的位置以与裸光纤自行匹配的方式进行定位。
在图9(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为使用插入有光纤的插芯30的基板。在插芯30的前表面部31制作出插通孔,并将裸光纤部3a插入。另外,为了作为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而发挥功能,在插芯30的下侧的面上制作出与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相同的间距的V槽形状的定位用槽20。因此,将插芯30载置到整齐排列配置有裸光纤部3a的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上,且将各裸光纤部3a以嵌入定位用槽20的方式进行重合,由此能够进行裸光纤部3a与插芯30的对位。即,通过容易的组装作业,能够制作出高精度的多芯的光连接器用插芯1k。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一列的插芯30,但也能够适当变更为2列以上的多列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在实施方式中未进行限定,能够适当适用,且没有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采用各种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保持用槽,示出了V槽或U槽的例子,但也可以为梯形、半圆形、四方形等的槽。另外,也可以进行适当组合而形成,使上表面为V槽且下表面为U槽等。并且,裸光纤部的根数及保持用槽的数目没有限定为12根,只要是2根以上即可,可以任意选择,但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固定的光纤的个数多的情况下容易得到本实用新型特有的效果。另外,在第二整齐排列基板上设置的定位用槽在上下两面上为相同数目,但也可以根据光纤带芯线数进行适当变更。需要说明的是,用于与其他的插芯嵌合的定位用引导孔只要是成为定位的形状即可,不仅可以是销和引导孔,还可以是能够在接合的插芯间组合而进行定位的凹凸形状或槽形状。而且,还可以在第二整齐排列基板上设置光纤支承部,来作为对光纤带芯线的覆盖部进行支承的结构。
图10表示另一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为将光纤带芯线弯曲成直角而进行连接的光连接器用插芯。
作为最近的倾向,将光纤弯曲成直角来变换光路的技术备受关注。而且,最近,还期望将这些光纤层叠成多层,来进一步提高光纤的安装密度。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是用于应对这些要求的光连接器插芯。
图10(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立体图,(b)是表示其背面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插芯形成为前部壳体部2h与具备光纤支承部的后部壳体部2i呈大致直角地交叉的L字形状,且两者一体地形成。前部壳体部2h在左右一对的侧面部16h之间具备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m。在后部壳体部2i上设有支承光纤带芯线的凹部状的支承部18。
在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m上,与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在表背两面设有多个保持用槽10。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m设置在一对侧面支承部16h的中央,在整齐排列基板12m的两面设置的保持用槽10上整齐排列配置有光纤带芯线3的裸光纤部3a,并通过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将裸光纤部3a夹入。在图10中,示出在一对侧面支承部16h的中央设有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结构例,但也可以与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形成为偏向侧面支承部16h的任一侧来设置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结构。
使用图11,说明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插芯1m上连接光纤而进行组装的组装顺序。在该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对将光纤带芯线的裸光纤部6a弯曲大约90度后的光纤带芯线6进行连接。
首先,在图11(a)中如立体图所示,将前端部的裸光纤部6a大致弯曲90°后的光纤带芯线6的裸光纤部6a载置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的保持用槽10上。将光纤带芯线6的覆盖光纤部6b载置到光纤支承部18上。
将多个光纤带芯线6的裸光纤部6a隔着第二整齐排列基板4顺次层叠而进行载置,将其外侧部分通过盖状构件5覆盖,并通过粘接材料进行粘接固化,从而成为图11(b)所示的状态。之后,对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端面7进行端面磨削。由此,完成图11(c)所示那样的将光纤连接了的光纤连接器插芯(光连接器)。图11(c)是从相反侧(底面侧)观察图11(b)所示的光连接器而得到的立体图。
使用图12,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将弯曲成直角的光纤带芯线6层叠配置。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光纤连接器插芯1n由前部保护壳体部2k、后部保护壳体部2m及定位壳体部2n这三部分构成。前部保护壳体部2k与后部保护壳体部2m也可以形成为一体。这样,通过将壳体形成为分离结构,从而载置光带芯线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并且,模具的制造也变得容易。上述的三个壳体2k、2m、2n可以通过结合销38进行接合。使结合销38与各嵌合孔37a~37d嵌合,并根据需要而通过粘接剂等进行结合固定。
作为组装工序,例如,首先将前部保护壳体部2k、后部保护壳体2m结合。接着,在定位壳体部2n的第一整齐排列基板12n的多个保持槽10上配置带芯线6的裸光纤部6a。之后,通过结合销38将前部壳体部2k和定位壳体部2n结合而固定,由此完成光连接器的插芯与光纤带芯线的组装。
符号说明:
1、1b~1k 光连接器用插芯
2、2a~2n 壳体部
3、6 多芯的光纤用带芯线
4、4a、4g、4h、4i、4j 第二整齐排列基板
10 保持用槽
12、12c、12f、12g、12h、12m、12n 第一整齐排列基板
13 后表面部
14 定位用引导孔
15、15a、15b、15d 前表面部
16、16a、16b、16h、16i、16n 侧面支承部
18 光纤支承部
19、19a、19b 开放部
19d 敞开孔
20、20b、20i、20h、20j 定位用槽
22 固定部
30 插芯
31 插芯前表面部
36 切口部
37a~37d 结合用引导孔
38 结合用引导销

Claims (16)

1.一种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部,其具备第一整齐排列基板和一对侧面支承部,该第一整齐排列基板至少在一方的面上具有多个保持用槽,这多个保持用槽将多芯的光纤带芯线的多个裸光纤部以规定间距沿宽度方向进行定位,且使所述多个裸光纤部整齐排列而配置,该一对侧面支承部与该第一整齐排列基板一体地形成,对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两端部进行支承,且在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上表面侧或下表面侧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比所述多芯的光纤带芯线的宽度大的开放部; 
第二整齐排列基板,其具备定位部和固定部,该定位部与在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所述多个保持用槽内载置的所述多个裸光纤的至少一部分卡合来进行宽度方向的定位,该固定部对所述多个裸光纤部进行按压固定,该第二整齐排列基板以与所述壳体部的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对置而将所述裸光纤部夹入的方式进行层叠载置并进行粘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整齐排列基板在一方的面上具有供所述裸光纤部嵌入的定位用槽,在另一方的面上具有载置另一多芯的光纤带芯线的另一定位用槽,所述第二整齐排列基板从上下方向插入而载置于所述开放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整齐排列基板层叠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全部所述第二整齐排列基板的宽度都比所述开放部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支承部在前表面部具有定位用引导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保持用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两方的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形成在所述一对侧面支承部的中央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具备对所述光纤带芯线的光纤被覆盖的部分即覆盖部进行支承的光纤支承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分离成具备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前部壳体部和具备所述光纤支承部的后部壳体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保持用槽在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一方的面和另一方的面上对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多个保持用槽及所述第二整齐排列基板的定位用槽是截面形状为V字形的V槽。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多个保持用槽及所述第二整齐排列基板的定位用槽是截面形状为U字形的U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保持用槽及所述第二整齐排列基板的定位用槽在上下的面上错开半个间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具备多个切口部,这多个切口部使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与所述一对侧面支承部能够分离。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具备所述光纤支承部的后部壳体部与具备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的前部壳体部以成为L字形状的方式一体形成,并且所述光纤带芯线的前端部的裸光纤部弯曲90度而载置于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所述覆盖部载置于所述光纤支承部, 
所述裸光纤部由所述第二整齐排列基板夹入,另一弯曲90度的光纤带芯线的前端部的裸光纤部载置于所述第二整齐排列基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纤支承部与所述第一整齐排列基板分离。 
CN201290000274.5U 2011-02-17 2012-02-14 光连接器用插芯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7311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1676 2011-02-17
JP2011-031676 2011-02-17
PCT/JP2012/053353 WO2012111650A1 (ja) 2011-02-17 2012-02-14 光コネクタ用フェル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73110U true CN203673110U (zh) 2014-06-25

Family

ID=46672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90000274.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73110U (zh) 2011-02-17 2012-02-14 光连接器用插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10499A1 (zh)
JP (1) JP5995729B2 (zh)
CN (1) CN203673110U (zh)
WO (1) WO2012111650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4858A (zh) * 2015-08-28 2015-11-11 深圳市普瑞昇科技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插芯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24079A (zh) * 2015-12-30 2016-08-03 上海雍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实现光传输方向发生弯折的光纤阵列
CN106918867A (zh) * 2017-03-13 2017-07-04 讯达康通讯设备(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芯光纤耦合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1552035A (zh) * 2020-05-21 2020-08-18 武汉驿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mt插芯及其制作方法
CN112558231A (zh) * 2019-09-10 2021-03-26 富晋精密工业(晋城)有限公司 光纤阵列装置
TWI743293B (zh) * 2017-01-17 2021-10-21 日商住友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纖保持零件、光連接器、及光耦合構造
CN113614600A (zh) * 2019-08-01 2021-11-05 株式会社藤仓 光连接器
CN114402244A (zh) * 2019-09-09 2022-04-26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学连接器和修改光学连接器的方法
CN115280207A (zh) * 2020-03-16 2022-11-01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连接部件以及光纤连接部件的制造方法
US11782223B2 (en) 2019-08-01 2023-10-10 Fujikura Ltd. Optical connect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19114U (en) * 2011-06-10 2011-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Optical waveguide ribbon
TWM449965U (zh) * 2011-06-14 2013-04-01 Molex Inc 具有一體扣合機構的套管組件
TWI536058B (zh) * 2012-09-27 2016-06-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纖連接器
KR101443562B1 (ko) * 2013-03-27 2014-11-03 옵티시스 주식회사 광 커넥터
US9946033B2 (en) * 2013-08-07 2018-04-17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adhesive management
CN108761659B (zh) * 2013-11-30 2020-08-11 深圳市特发信息光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
US9753232B2 (en) * 2014-03-21 2017-09-05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Fiber organizer for retaining and routing optical fibers within fiber optic plug connectors, and related devices, components, and methods
EP3168663A4 (en) * 2014-07-11 2018-02-2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Connector with built-in bending optical fiber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bending optical fibers
US9366831B2 (en) 2014-07-18 2016-06-14 Go!Foton Holdings, Inc. Optical assembly
EP3234671B1 (en) * 2014-12-16 2024-03-20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fiber end protection
WO2017066022A1 (en) * 2015-10-12 2017-04-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waveguide positioning feature in a multiple waveguides connector
CN108139545B (zh) * 2015-10-12 2020-12-08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波导辅助对准的光学耦合装置
CN108139546B (zh) * 2015-10-12 2020-08-07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学套管和光学套管模具
CH712161A2 (fr) * 2016-02-26 2017-08-31 Montres Breguet Sa Timbre, montre à mécanisme de sonnerie le comprenant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 timbre.
JP2017187644A (ja) * 2016-04-06 2017-10-1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配線接続部材
US10012804B2 (en) * 2016-05-27 2018-07-03 Alliance Fiber Optic Products, Inc. Bend inducing fiber array unit
US9709750B1 (en) * 2016-06-21 2017-07-18 Alliance Fiber Optic Products Inc. 2-dimensional fiber array structure
US10658194B2 (en) * 2016-08-23 2020-05-19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Silicon-based deposition for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JP7052728B2 (ja) * 2016-12-16 2022-04-1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接続部品
JP6965758B2 (ja) * 2018-01-10 2021-11-1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
USD894248S1 (en) * 2018-08-31 2020-08-25 Roborus Co., Ltd. Robot
US11092758B2 (en) * 2018-11-07 2021-08-17 Senko Advanced Components, Inc. Mechanical transfer ferrul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y
USD890240S1 (en) * 2019-03-15 2020-07-14 Misty Robotics, Inc. Head for a robot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4018A (en) * 1973-10-18 1975-02-04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Method and means for splicing arrays of optical fibers
US4046454A (en) * 1976-05-18 1977-09-06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JP3160407B2 (ja) * 1993-02-12 2001-04-25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の接続方法
JP3441184B2 (ja) * 1994-09-29 2003-08-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整列体の製造方法
US5920670A (en) * 1996-06-07 1999-07-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ple alignment connector ferrule
SE506577C2 (sv) * 1996-05-03 1998-01-1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inklat opto-mekaniskt don samt förfarande för framställning av ett sådant
SE510365C2 (sv) * 1996-05-03 1999-05-1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för framställning av ett opto-mekaniskt don samt sådant don
US6259856B1 (en) * 1999-03-04 2001-07-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mall form factor multi-fiber optical connector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US6352372B1 (en) * 1999-10-11 2002-03-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High-density optical connectors
US6726372B1 (en) * 2000-04-06 2004-04-27 Shipley±Company, L.L.C. 2-Dimensional optical fiber array made from etched sticks having notches
US6550980B2 (en) * 2001-04-05 2003-04-22 Stratos Lightwave, Inc. Optical ferrule having multiple rows of multiple optical fibers
US6742937B2 (en) * 2001-12-18 2004-06-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having compliant alignment features
US6817777B1 (en) * 2003-06-27 2004-11-16 Dimitry Grabbe Fiber array ferrule
JP2005266549A (ja) * 2004-03-19 2005-09-29 Ibiden Co Ltd 光ファイバアレイ
JP5142500B2 (ja) * 2006-08-24 2013-02-1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路変換光コネクタ
WO2008142777A1 (ja) * 2007-05-22 2008-11-27 Fujikura Ltd. 光路変換素子
JP5065112B2 (ja) * 2008-03-19 2012-10-3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用フェルール
JP5158863B2 (ja) * 2008-03-19 2013-03-0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用フェルール
JP5290713B2 (ja) * 2008-11-26 2013-09-1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曲げコネクタ構造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US8582945B2 (en) * 2010-07-15 2013-11-12 Tyco Electronics Nederland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optical transports in a ferrule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4858A (zh) * 2015-08-28 2015-11-11 深圳市普瑞昇科技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插芯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24079A (zh) * 2015-12-30 2016-08-03 上海雍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实现光传输方向发生弯折的光纤阵列
TWI743293B (zh) * 2017-01-17 2021-10-21 日商住友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纖保持零件、光連接器、及光耦合構造
CN106918867A (zh) * 2017-03-13 2017-07-04 讯达康通讯设备(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芯光纤耦合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3614600A (zh) * 2019-08-01 2021-11-05 株式会社藤仓 光连接器
US11782223B2 (en) 2019-08-01 2023-10-10 Fujikura Ltd. Optical connector
CN114402244A (zh) * 2019-09-09 2022-04-26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学连接器和修改光学连接器的方法
CN112558231A (zh) * 2019-09-10 2021-03-26 富晋精密工业(晋城)有限公司 光纤阵列装置
CN115280207A (zh) * 2020-03-16 2022-11-01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连接部件以及光纤连接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5280207B (zh) * 2020-03-16 2024-04-26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连接部件以及光纤连接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1552035A (zh) * 2020-05-21 2020-08-18 武汉驿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mt插芯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111650A1 (ja) 2014-07-07
JP5995729B2 (ja) 2016-09-21
WO2012111650A1 (ja) 2012-08-23
US20140010499A1 (en) 201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73110U (zh) 光连接器用插芯
CN104335090B (zh) 用于光纤连接器的高密度多光纤
RU2654358C2 (ru) Волоконно-оптическая кассета
EP0530744B1 (en) Multicore optical connector
CN104823091B (zh) 柔性光回路、盒和方法
RU2642523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и тестирования волоконно-оптической кассеты
WO2013058206A1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そ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を収納し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6407360B2 (ja) 多心光コネクタ
US20040208453A1 (en) Optical backplane array connector
US8913857B2 (en) Optical backplane assembly
CN102681102A (zh) 光学连接器、光纤接入方法以及电子信息装备
WO2012172869A1 (ja) 光ファイバの接続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の接続構造
CN107272117A (zh) 光配线连接部件
US9563030B2 (en) Connector for waveguide and alignment method
US9103993B2 (en) Optical fiber coupling connector with layered arrays of optical fibers
CN113534354B (zh) 一种光连接器插芯和光连接器
CN105659131B (zh) 具有包括grin透镜的光学通路的内插器耦接组件以及相关光学插头组件
JP2001201667A (ja) 高密度マルチチップファイバーアレイコネクター
US8070366B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nd method
US20110188817A1 (en) Optical board having separated light circuit holding member and optical layer
CN110764196A (zh) 用于光纤阵列与平面光波导耦合的无导销可插拔对准结构
US6275642B1 (en) Optical connector
JP5065112B2 (ja) 光コネクタ用フェルール
JP2541011Y2 (ja) 積層型多心一括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フェルール
US6328481B1 (en) Arrayed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