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68085U - 一体化混凝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混凝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68085U
CN203668085U CN201320825793.1U CN201320825793U CN203668085U CN 203668085 U CN203668085 U CN 203668085U CN 201320825793 U CN201320825793 U CN 201320825793U CN 203668085 U CN203668085 U CN 203668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ed pond
slow
precipitation tank
pond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257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新丰
谢永生
王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ZHIHUA GANGCHENG GROUP RUITIAN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ZHIHUA GANGCHENG GROUP RUITIAN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ZHIHUA GANGCHENG GROUP RUITIAN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ZHIHUA GANGCHENG GROUP RUITIAN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257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68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68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680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沉淀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有效提高污水中悬浮物去除效率的一体化混凝沉淀池。采用的技术方案可概括为:一体化混凝沉淀池,包括依次设置的快混池、慢混池、配水渠和沉淀池;快混池设有进水口及混凝剂投入口,其底部设有第一穿孔排泥管,其上方侧壁设有与慢混池上方连通的第一过流孔,其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慢混池设有助凝剂投入口,底部设有第二穿孔排泥管,其上方侧壁设有与配水渠上方连通的第二过流孔,其内部设有第二搅拌装置;配水渠底部设有配水孔及第三穿孔排泥管,其下方侧壁设有与沉淀池下方连通的第三过流孔;沉淀池底部设有上方设有填料区的储泥区,储泥区底部设有第四穿孔排泥管;适用于污水处理系统。

Description

一体化混凝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沉淀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去除污水中悬浮物的一体化混凝沉淀池。
背景技术
混凝沉淀法是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污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法。用于污水进行混凝沉淀反应的构筑物称为混凝沉淀池。目前,主要的混凝沉淀池的池型有隔板混凝池、旋流混凝池、涡流混凝池、折板混凝池、穿孔旋流混凝池和机械混凝池,这些池型均存在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出水流量分配不易均匀,易积泥,混凝效果差等缺点。随着环保技术的发展,环保设备的集成化、小型化是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提高混凝沉淀池的去除效率,也是环境保护的需求。
现有的混凝沉淀池中,将混凝剂和助凝剂投加于进水管内,通过水的流动,使上述药剂与污水混合。然而,进水管内加药混合的均匀程度与污水在管内的流速相关,当污水处于湍流状态时,混合较为均匀,当污水处于平流状态时,药剂与污水混合不均。此外,混凝反应的不同过程,对流速的要求不同,当混凝反应处于絮体形成阶段时,混合速度过快不利于絮体的长大,对后续沉淀分离效率影响很大。另外,传统混凝沉淀池多采用水平推流的方式,为保证混凝反应的时间,使得混凝沉淀池的占地面积非常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提高污水中悬浮物去除效率的一体化混凝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混凝沉淀池,包括快混池、慢混池、配水渠和沉淀池,所述快混池与慢混池相连,慢混池与配水渠相连,配水渠又与沉淀池相连;
快混池设有进水口及混凝剂投入口,其底部设有第一穿孔排泥管,其上方侧壁设有与慢混池的上方连通的第一过流孔,其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
慢混池设有助凝剂投入口,其底部设有第二穿孔排泥管,其上方侧壁设有与配水渠的上方连通的第二过流孔,其内部设有第二搅拌装置;
配水渠的底部设置有配水孔及第三穿孔排泥管,其下方侧壁设有与沉淀池下方连通的第三过流孔;
沉淀池底部设有储泥区,储泥区的底部设置有第四穿孔排泥管,储泥区的上方设有填料区。
具体的,所述慢混池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慢混池及第二慢混池,快混池的第一过流孔与第一慢混池相连通,第一慢混池的上方侧壁设有与第二慢混池上方连通的第四过流孔,第二搅拌装置设置于第一慢混池内,第二慢混池内设有第三搅拌装置,第二过流孔设置于第二慢混池上方侧壁。
具体的,所述搅拌装置都为板框式搅拌装置。
具体的,所述储泥区为斗型储泥区。
具体的,所述填料区位于储泥区上方1m~2.5m处。
具体的,所述填料区设有斜管式填料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斜管式填料装置为后倾式,倾角范围为50°~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污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的反应分别置于快混池与慢混池内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转速,使得反应更加充分,提高了悬浮物分离的效果;此外,通过垂直方向水流方向的合理布置,在保证水力停留时间的前提下,极大的减小了装置的占地面积,达到了小型化的目标,集成化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污水处理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其中,1为快混池,11为混凝剂投入口,2为慢混池,20为助凝剂投入口,21为第一慢混池,22为第二慢混池,3为配水渠,4为沉淀池,41为储泥区,42为填料区,51为第一搅拌装置,52为第二搅拌装置,53为第三搅拌装置,61为第一穿孔排泥管,62为第二穿孔排泥管,63为第三穿孔排泥管,64为第四穿孔排泥管,71为第一过流孔,72为第二过流孔,73为第三过流孔,74为第四过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混凝沉淀池,包括依次设置的快混池1、慢混池2、配水渠3和沉淀池4,快混池1设有进水口及混凝剂投入口11,其底部设有第一穿孔排泥管61,其上方侧壁设有与慢混池2的上方连通的第一过流孔71,其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51;慢混池2设有助凝剂投入口20,其底部设有第二穿孔排泥管62,其上方侧壁设有与配水渠3的上方连通的第二过流孔72,其内部设有第二搅拌装置52,所述第一搅拌装置51的转速高于第二搅拌装置52的转速;配水渠3的底部设置有配水孔及第三穿孔排泥管63,其下方侧壁设有与沉淀池4下方连通的第三过流孔73;沉淀池4底部设有储泥区41,储泥区41的底部设置有第四穿孔排泥管64,储泥区41的上方设有填料区42。
图中箭头表示污水流向。从混凝剂投入口11向快混池1加入混凝剂,通过第一搅拌装置51实现快速搅拌,使混凝剂与污水在极短时间内混合均匀、充分反应,从而提高混凝反应的效率。同时,从助凝剂投入口20向慢混池2内投加助凝剂,通过第二搅拌装置52实现较慢速度的搅拌,一方面保证助凝剂与污水充分反应,另一方面,搅拌不能过快,保证助凝剂产生的大而密实的絮体不被打散,以免影响后续沉淀分离。通过快混池1与慢混池2的分段反应,提高混凝反应的效率,最终通过沉淀池4,提高污水中悬浮物的去除效率。
为了促进助凝剂与污水的充分反应,所述慢混池2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慢混池21及第二慢混池22,快混池1的第一过流孔71与第一慢混池21相连通,第一慢混池21的上方侧壁设有与第二慢混池22上方连通的第四过流孔74,第二搅拌装置52设置于第一慢混池21内,第二慢混池22内设有第三搅拌装置53,第二过流孔72设置于第二慢混池22上方侧壁。
为了达到最优的混凝反应效率及助凝反应效率,且防止产生的大而密实的絮体被打散,可以控制各搅拌装置的转速。所述第一搅拌装置51的转速为120r/min,第二搅拌装置52的转速为80r/min,第三搅拌装置53的转速为60r/min。
鉴于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搅拌装置都为板框式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装置51、第二搅拌装置52及第三搅拌装置53。板框式搅拌装置适用于粥样物料的搅拌,结构较为简单,搅动物料量大,效率高,常用于传热、晶析操作和高粘度液体、高浓度淤浆和沉降性淤浆的搅拌。
通过进水口向快混池1注入污水,使其在快混池1内发生混凝反应,水力停留时间60min;随着注入量的增加,水面线逐渐上升,污水从快混池1上部进入慢混池2,水力停留时间120min,具体而言,污水从第一过流孔71进入第一慢混池21,在第一慢混池21内初步形成絮体,而后随着水量增大,污水从第四过流孔74进入到第二慢混池22,进一步形成大而密实的絮体;之后污水从第二过流孔72从第二慢混池22上部进入配水渠3,在配水渠3中自上而下流动,配水孔流速0.9m/s,而后通过第三过流孔73进入沉淀池4,水力停留时间270min。本实用新型通过垂直方向的水流变化,减少占地面积,实现小型化。
为了增强沉淀效果,所述储泥区41为呈上大下小形状的斗型储泥区。
为了增强填料效果,所述填料区42位于储泥区41上方1m~2.5m处。
所述填料区42设有斜管式填料装置。通过斜管式填料装置进行填料,污水中经混凝剂和助凝剂充分反应后的悬浮物沉淀在沉淀池的储泥区41,通过第四穿孔排泥管64排出系统,清水通过斜管填料,最终达到泥水分离。
为了增强填料区的填料效果,所述斜管式填料装置为后倾式,倾角范围为50°~60°,如此设计污水在斜管填料中的流速2.5~3.5mm/s,提高沉淀效果。

Claims (7)

1.一体化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快混池(1)、慢混池(2)、配水渠(3)和沉淀池(4),所述快混池(1)与慢混池(2)相连,慢混池(2)与配水渠(3)相连,配水渠(3)又与沉淀池(4)相连;
快混池(1)设有进水口及混凝剂投入口(11),其底部设有第一穿孔排泥管(61),其上方侧壁设有与慢混池(2)的上方连通的第一过流孔(71),其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51);
慢混池(2)设有助凝剂投入口(20),其底部设有第二穿孔排泥管(62),其上方侧壁设有与配水渠(3)的上方连通的第二过流孔(72),其内部设有第二搅拌装置(52);
配水渠(3)的底部设置有配水孔及第三穿孔排泥管(63),其下方侧壁设有与沉淀池(4)下方连通的第三过流孔(73);
沉淀池(4)底部设有储泥区(41),储泥区(41)的底部设置有第四穿孔排泥管(64),储泥区(41)的上方设有填料区(4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慢混池(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慢混池(21)及第二慢混池(22),快混池(1)的第一过流孔(71)与第一慢混池(21)相连通,第一慢混池(21)的上方侧壁设有与第二慢混池(22)上方连通的第四过流孔(74),第二搅拌装置(52)设置于第一慢混池(21)内,第二慢混池(22)内设有第三搅拌装置(53),第二过流孔(72)设置于第二慢混池(22)上方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都为板框式搅拌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泥区(41)为斗型储泥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区(42)位于储泥区(41)上方1m~2.5m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区(42)设有斜管式填料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式填料装置为后倾式,倾角范围为50°~60°。
CN201320825793.1U 2013-12-13 2013-12-13 一体化混凝沉淀池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68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25793.1U CN203668085U (zh) 2013-12-13 2013-12-13 一体化混凝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25793.1U CN203668085U (zh) 2013-12-13 2013-12-13 一体化混凝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68085U true CN203668085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64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25793.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68085U (zh) 2013-12-13 2013-12-13 一体化混凝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6808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6238A (zh) * 2016-08-29 2016-12-07 广东紫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水体治理设备
CN107551612A (zh) * 2016-07-01 2018-01-09 江苏巨昌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加速沉淀处理器
CN107721025A (zh) * 2017-11-22 2018-02-23 上海悦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油和油脂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其高效分离系统
CN113321387A (zh) * 2021-07-12 2021-08-31 深圳市润科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短流程农污一体化污水处理反应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1612A (zh) * 2016-07-01 2018-01-09 江苏巨昌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加速沉淀处理器
CN106186238A (zh) * 2016-08-29 2016-12-07 广东紫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水体治理设备
CN107721025A (zh) * 2017-11-22 2018-02-23 上海悦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油和油脂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其高效分离系统
CN113321387A (zh) * 2021-07-12 2021-08-31 深圳市润科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短流程农污一体化污水处理反应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68085U (zh) 一体化混凝沉淀池
CN206538270U (zh) 一种火电厂废水处理的絮凝软化装置
CN205886307U (zh) 一种具有回旋式环形通道的无耙浓缩机
CN203899218U (zh) 一种无中心搅拌斜板深锥浓缩机
CN207708588U (zh) 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
CN204689899U (zh) 生产水泥助磨剂的反应装置
CN206395896U (zh) 污水处理沉淀反应器
CN206081767U (zh) 斜管沉淀器
CN203128277U (zh) 加药絮凝池
CN202729923U (zh) 一种倒流式高效溶气气浮装置
CN203355383U (zh) 一种混凝沉淀池
CN206538241U (zh) 一种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CN204981285U (zh) 一种混合反应罐
CN207654746U (zh) 一种高效结晶器
CN205527928U (zh) 超声加药混凝装置
CN205933460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沉淀池
CN104529027A (zh) 鸟粪石颗粒结晶法去除废水中磷酸盐的装置
CN211310979U (zh) 絮凝装置
CN201147649Y (zh) 一种可调式低能耗高效水力搅拌混凝反应器
CN201064679Y (zh) 斜管混凝沉淀池
CN207877259U (zh) 一种脱硫装置
CN207175557U (zh) 一种磷回收结晶反应器
CN208087358U (zh) 重金属微排放沉淀装置
CN202741014U (zh) 射流水膜防黏结混合器
CN207091081U (zh) 一种改进型污泥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