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60179U - 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60179U
CN203660179U CN201320750317.8U CN201320750317U CN203660179U CN 203660179 U CN203660179 U CN 203660179U CN 201320750317 U CN201320750317 U CN 201320750317U CN 203660179 U CN203660179 U CN 203660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insulating base
terminal
plug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503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焯耀
程梦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yi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yi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yi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503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60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60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601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其包括:一插座及与插座适配的插头,所述的插座包括:一绝缘座及稳定安装于绝缘座中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的插头包括:一绝缘体及稳定安装于绝缘体中的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对接的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绝缘座上包覆有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配合绝缘座形成有一用于与插头的绝缘体对插的导槽,且该金属外壳两侧形成有伸入导槽的弹性压臂,所述的绝缘体两侧均固定有与该弹性压臂配合的金属卡板,该金属卡板与弹性压臂形成一锁扣结构,令插头与插座对插后形成稳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稳定、结构轻薄短小,且使用寿命长、结构轻薄短小等优点。

Description

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连接稳定、结构轻薄短小,且使用寿命长的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电话、个人数据处理器(PDA)、笔记型计算机以及数字相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其最方便的功能之一在于可为消费者提供非定点式的使用,而这些电子产品本身均需要消耗电力,因此,小型化的电池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这些电子产品中。在该电子产品中通常都设有一电路板及与该电路板进行电连接的电池连接器。使用时,一供电电池插入该消费电子产品内并与该电池连接器电连接,以提供工作电源给该便携式电子产品。
上述电池连接器包括有相互配合的插头及插座,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插座一般包括:一绝缘座及若干安装于绝缘座中的端子,沿绝缘座前端面向后开设有一用于对插的导槽,所述端子的接触部显露于该绝缘座的导槽中。插头及插座之间设置有锁扣结构,以致在插头插入插座后与插座形成稳定连接,保证其之间的端子正常导通。具体而言,所述插座于其绝缘座中导槽的内壁两侧设置有孔位或凹槽,与之对应的,所述的插头两侧成型有用与所述孔位或凹槽适配的弹性塑胶插耳,当插头插入插头时,插头两侧的弹性塑胶插耳先被压缩,当插头完全插入所述插座的导槽后,弹性塑胶插耳落入插座中导槽内壁两侧的孔位或凹槽中,并恢复且相两侧张开,以致与孔位或凹槽抵触定位,令插头与插座形成稳定连接。但是这种锁扣固定方式在多次使用后,很容易会出现连接部稳定的现象,导致插座与插头之间的端子不能够稳定导通,影响其正常工作,另外,当需要拔出插头时,如拔出的手法不正确,则难以将插头拔出,且很容易造成插头两侧的弹性插耳断裂等不良现象。
由于绝缘座为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另外要考虑插座整体的厚度以及导槽的深度,所以,导槽底部与绝缘座底面之间的部分的厚度较薄。而在与插头对插的过程中,导槽底部为受力面,即导槽底部与绝缘座底面之间的部分为受力部分,因此,在长时间使用后,导槽底部与绝缘座底面之间的部分易损坏、易断裂,严重影响整个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另外,所述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其中,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均为同一结构,均呈闸刀状。由于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结构相同,导致其之间的间隔必须等同,以致必须增长绝缘座的横向长度,无法节省空间,令插座不能够朝微型化发展。同时,插座结构的限制,导致插头同样不能够朝微型化发展。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稳定、结构轻薄短小,且使用寿命长的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包括:一插座及与插座适配的插头,所述的插座包括:一绝缘座及稳定安装于绝缘座中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的插头包括:一绝缘体及稳定安装于绝缘体中的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对接的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绝缘座上包覆有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配合绝缘座形成有一用于与插头的绝缘体对插的导槽,且该金属外壳两侧形成有伸入导槽的弹性压臂,所述的绝缘体两侧均固定有与该弹性压臂配合的金属卡板,该金属卡板与所述的弹性压臂形成一锁扣结构,令插头与插座对插后形成稳定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性压臂沿导槽的开口向后延伸,并具有一朝向导槽方向凸出的弹性卡点;所述的金属卡板中形成有与该弹性卡点配合的孔位及位于孔位旁侧的卡片。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绝缘座包括:一座体及成型于座体前端下方的承载板,该承载板上成型有一凸台,该凸台后端与座体一体固定;所述金属外壳稳定包覆于绝缘座底部及两侧,且配合绝缘座中的座体及承载板围成一用于对插的导槽;所述绝缘体的造型与导槽相适配,且该绝缘体前端形成有与绝缘座中的凸台相适配的容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稳定安装于绝缘座中,位于凸台两侧,其接触部与承载板上端面抵触;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稳定安装于绝缘座中,且其接触部定位于凸台中,并凸出于凸台上表面;相邻两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第一接地端子之间的间距,以致缩短绝缘座的横向长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经一次冲压形成,并呈板片状,该第一信号端子包括:主体部及成型于主体部前后两端的接触部及引脚部,其中,该接触部呈向上倾斜状,主体部上下两端形成有用于定位的卡钩。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座体前端成型有一凸块,该凸块位于凸台上方;所述绝缘体相对容槽的开口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凸块匹配的卡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绝缘体两侧设置有供所述金属卡板卡嵌固定的限位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为金手指;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作为接触部的用于与第一接地端子导接的第一弹性力臂及第二弹性力臂,该第一弹性力臂前端与第二弹性力臂前端相对隆起并分别形成第一弹点和第二弹点,该第一弹点和第二弹点之间形成弹性夹紧间隙。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座沿座体后端面向前开设并延伸贯穿凸台前端面的供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装配的第一端子孔;所述绝缘座沿座体后端面向前开设并延伸至承载板上表面的供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装配的第二端子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体沿其后端面向前开设并延伸且贯穿容槽底面的供所述第二信号端子装配的第三端子孔;所述绝缘体沿其后端面向前开设贯通其前端面的供所述第二接地端子装配的第四端子孔,其中,绝缘体前端由上往下开设有贯通第四端子孔的插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插座中金属外壳的弹性压臂与插头中安装的金属卡板形成一锁扣结构,由于弹性压臂与金属卡板均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以致其在插头与插座在插拔过程中不会出现损坏或断裂的现象,以保证插头与插座稳定连接及导通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中的绝缘座中相邻两第一信号端子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第一接地端子之间的间距,以致能够缩短绝缘座的横向长度,令微型电池插座变得轻薄短小,与之对应的插头也变得轻薄短小,令本实用新型中的插座及插头有利于朝微型化发展。
3、绝缘座中安装的金属外壳前端面与其承载板的前端面齐平,令绝缘座中导槽对插时受力的部分全部被金属外壳包覆,以形成保护,即绝缘座在对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损坏或断裂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与插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插入插座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的绝缘座的立体图;
图7是图2中沿A-A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的第一信号端子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中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中绝缘体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插座         10导槽
101第一端子孔   102第二端子孔
1绝缘座         11座体
111限位块       12承载板
13凸台            14凸块
2第一接地端子     21主体部
22接触部          23引脚部
3第一信号端子     31主体部
32接触部          321触点
33引脚部          4金属外壳
41弹性压臂        42卡孔
43焊接脚          500插头
5绝缘体           501第三端子孔
502第四端子孔     503插槽
51容槽            52卡槽
53限位槽          54金属卡板
541孔位           542卡片
6第二接地端子     61主体部
62接触部          621第一弹性力臂
622第二弹性力臂   63第一包夹部
64第二包夹部      7第二信号端子
71主体部          72接触部
73引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2所述,为一种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的结构,其包括:一微型电池插座100与其适配的插头500。结合见图3-5所示,所述的插座500包括:一绝缘座1及稳定安装于绝缘座1中的第一接地端子2和第一信号端子3,所述绝缘座1上包覆有一金属外壳4,该金属外壳4配合绝缘座1形成有一用于与插头的绝缘体对插的导槽10,且该金属外壳4两侧形成有伸入导槽的弹性压臂41,结合图9-11所示,所述的插头500包括:一绝缘体5及稳定安装于绝缘体5中的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和第一信号端子3对接的第二接地端子6和第二信号端子7,所述的绝缘体5两侧均固定有与该弹性压臂41配合的金属卡板54,该金属卡板54与所述的弹性压臂41形成一锁扣结构,令插头500与插座100对插后形成稳定连接。
所述的弹性压臂41沿导槽10的开口向后延伸,并具有一朝向导槽10方向凸出的弹性卡点。
所述的绝缘体5两侧设置有限位槽53,该限位槽53中卡嵌固定有一与所述插座100中的弹性压臂41相互卡位固定,以致与所述插座100稳定连接的金属卡板54,该金属卡板54中形成有孔位541及位于孔位541旁侧的卡片542,且该金属卡板54上下两端形成有倒刺,令金属卡板54嵌入限位槽53后,与限位槽53形成稳定的限位。所述的弹性压臂41与金属卡板54形成一锁扣结构,且由于弹性压臂41与金属卡板54均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以致其在插头500与插座100在插拔过程中不会出现损坏或断裂的现象,以保证插头500与插座100稳定连接及导通质量。
再次结合图3-5及图6所示,所述的绝缘座1包括:一座体11及成型于座体11前端下方的承载板12,该承载板12上成型有一凸台13,该凸台13后端与座体11一体固定,其中,座体11前端与承载板12之间形成有一承载槽,所述的凸台13位于该承载槽中,且该凸台13的端面矮于座体11的端面。
所述绝缘座1沿座体11后端面向前开设并延伸贯穿凸台13前端面的第一端子孔101,该第一端子孔101供所述第一信号端子3装配;所述绝缘座1沿座体12后端面向前开设并延伸至承载板12上表面的第二端子孔102,该第二端子孔102供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装配。
所述座体11前端成型有一凸块14,该凸块14位于凸台13上方。
所述的金属外壳4稳定包覆于绝缘座1底部及两侧,且配合绝缘座1中的座体11及承载板12围成一用于对插的导槽10。其中,金属外壳4前端面与承载板12的前端面齐平,令导槽10对插时受力的部分全部被金属外壳4包覆,以形成保护,令绝缘座1在对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损坏或断裂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金属外壳4两侧还形成有卡孔42,该卡孔42位于弹性压臂41旁侧。金属外壳4侧面的端部设置有用于PCB板定位的焊接脚43。
所述的座体11两侧成型有与所述卡孔42配合的限位块111,令金属外壳4与绝缘座1形成稳定装配。
结合图5、6所示,所述的第一接地端子2稳定安装于绝缘座1中,位于凸台13两侧,其接触部22与承载板12上端面抵触。具体而言,所述的第一接地端子2经一次冲压形成,并呈闸刀状,其包括:主体部21及成型于主体部21前后两端的接触部22及引脚部23,主体部21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倒刺。所述的第一接地端子2装配时,第一接地端子2的接触部22由绝缘座1中第二端子孔102的后端插入,且该接触部22的端面与承载板12中第二端子孔102的底部抵触,主体部21上的倒刺与第二端子孔10的内壁抵触,令第一接地端子2稳定定位于绝缘座1,且其接触部22显露于所述的绝缘座1的导槽10中。
所述的第一信号端子3稳定安装于绝缘座1中,且其接触部32定位于凸台13中,并凸出于凸台13上表面。具体而言,所述第一信号端子3经一次冲压形成,并呈板片状,该第一信号端子3包括:主体部31及成型于主体部31前后两端的接触部32及引脚部33,其中,接触部32呈向上倾斜状,且该接触部32上端具有隆起的触点321,另外,主体部31上下两端形成有用于定位的卡钩311。所述的第一信号端子3装配时,第一信号端子3的接触部32由绝缘座1中第一端子孔101的后端插入,且该接触部32的端面插入所述的凸台13中,其中,该接触部32上的触点321出于凸台13上表面,且接触部32与第一端子孔101的底部形成有供接触部32被抵压后移动的间隙。所述主体部31上下两端的卡钩311与第一端子孔101的孔壁抵靠,令整个第一信号端子3稳定安装于绝缘座1中。
所述的第一信号端子3的接触部32及第一接地端子2的接触部22均显露于导槽10中,且相邻两第一信号端子3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第一接地端子2之间的间距,以致缩短绝缘座1的横向长度,令该微型电池插座变得轻薄短小,有利于朝微型化发展。
再次结合图9-11所示,所述的绝缘体5的造型与所述绝缘座1中的导槽10相适配,其中,该绝缘体5前端形成有与绝缘座1中的凸台13适配的容槽51。所述绝缘体5与绝缘座1中导槽10对插后,绝缘体中的容槽51与绝缘座中的凸台13限位固定,且绝缘体5中的第二信号端子7和第二接地端子6分别与绝缘座1中的第一信号端子3和第一接地端子2以由下方向上导接的方式接触,以致与所述插座100导通。
结合图12、13所示,所述绝缘体5沿其后端面向前开设并延伸且贯穿容槽51底面的第三端子孔501,该第三端子孔501供所述第二信号端子7装配;所述绝缘体5沿其后端面向前开设贯通其前端面的第四端子孔502,该第四端子孔502供所述第二接地端子6装配,其中,绝缘体5前端由上往下开设有贯通第四端子孔502的插槽503。
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7用于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3导接,其稳定安装于绝缘体5中,且其接触部72显露于容槽51中。具体而言,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采用金手指方式,其包括:主体部71及成型于主体部71前后两端的接触部72及引脚部73,其中,引脚部73与线缆连接,主体部71两侧设置有倒刺。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7装配时,直接从绝缘体5中第三端子孔501的后端向前插入即可,其中主体部71两侧的倒刺与第三端子孔501的孔壁相干涉,令第二信号端子7用稳定安装于绝缘体5中。
所述的第二接地端子6用于与所述的第一接地端子2导接,其稳定安装于绝缘座5中。具体而言,所述的第二接地端子6包括:主体部61、成型于主体部61前端的接触部62及成型于主体部61后端的用于与线缆中芯线包夹固定的第一包夹部63、与线缆中外被包夹固定的第二包夹部64,其中,所述的主体部61底部设置有倒刺,所述接触部62包括:用于与第一接地端子2导接的第一弹性力臂621及第二弹性力臂622,该第一弹性力臂621前端与第二弹性力臂622前端相对隆起并分别形成第一弹点和第二弹点,该第一弹点和第二弹点之间形成弹性夹紧间隙。
所述的第二接地端子6装配时,直接从绝缘体5中第四端子孔502的后端向前插入即可,其中主体部71底部的倒刺与第四端子孔502的孔壁相干涉,令第二接地端子6用稳定安装于绝缘体5中,其中,第一弹性力臂621及第二弹性力臂622显露于所述的插槽503中。
所述的绝缘体5相对容槽51的开口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凸块14匹配的卡槽52。
所述的插座100及与插座100适配的插头500,该插头500与插座100对插后,插头500中绝缘体5插入所述插座100的导槽10中,其中,绝缘体5中的容槽51与插座100中绝缘座1中凸台13对接,并起到一定的限位固定作用。所述绝缘体5中的第二信号端子7和第二接地端子6分别与绝缘座1中的第一信号端子3和第一接地端子2以由下方向上导接的方式接触,以致与所述插座100导通,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地端子2嵌入所述绝缘体5中的插槽503,并与显露于插槽503中作为第二接地端子6中接触部61的第一弹性力臂621及第二弹性力臂622同时抵触。
另外,所述插座100中弹性压臂41在插头500插入的过程不断地被张开,当插头500完全插入后,弹性压臂41落入插座100中绝缘体5两侧安装的金属卡板54中形成有孔位541,即弹性压臂41复位,以致使弹性压臂41与属卡板54形成稳定锁扣连接,令插座100与插头500形成稳定连接。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其包括:一插座及与插座适配的插头,所述的插座包括:一绝缘座及稳定安装于绝缘座中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的插头包括:一绝缘体及稳定安装于绝缘体中的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对接的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上包覆有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配合绝缘座形成有一用于与插头的绝缘体对插的导槽,且该金属外壳两侧形成有伸入导槽的弹性压臂,所述的绝缘体两侧均固定有与该弹性压臂配合的金属卡板,该金属卡板与所述的弹性压臂形成一锁扣结构,令插头与插座对插后形成稳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压臂沿导槽的开口向后延伸,并具有一朝向导槽方向凸出的弹性卡点;所述的金属卡板中形成有与该弹性卡点配合的孔位及位于孔位旁侧的卡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座包括:一座体及成型于座体前端下方的承载板,该承载板上成型有一凸台,该凸台后端与座体一体固定;所述金属外壳稳定包覆于绝缘座底部及两侧,且配合绝缘座中的座体及承载板围成一用于对插的导槽;所述绝缘体的造型与导槽相适配,且该绝缘体前端形成有与绝缘座中的凸台相适配的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稳定安装于绝缘座中,位于凸台两侧,其接触部与承载板上端面抵触;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稳定安装于绝缘座中,其接触部定位于凸台中,并凸出于凸台上表面;相邻两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第一接地端子之间的间距,以致缩短绝缘座的横向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经一次冲压形成,并呈板片状,该第一信号端子包括:主体部及成型于主体部前后两端的接触部及引脚部,其中,该接触部呈向上倾斜状,主体部上下两端形成有用于定位的卡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前端成型有一凸块,该凸块位于凸台上方;所述绝缘体相对容槽的开口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凸块匹配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体两侧设置有供所述金属卡板卡嵌固定的限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为金手指;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作为接触部的用于与第一接地端子导接的第一弹性力臂及第二弹性力臂,该第一弹性力臂前端与第二弹性力臂前端相对隆起并分别形成第一弹点和第二弹点,该第一弹点和第二弹点之间形成弹性夹紧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沿座体后端面向前开设并延伸贯穿凸台前端面的供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装配的第一端子孔;所述绝缘座沿座体后端面向前开设并延伸至承载板上表面的供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装配的第二端子孔。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沿其后端面向前开设并延伸且贯穿容槽底面的供所述第二信号端子装配的第三端子孔;所述绝缘体沿其后端面向前开设贯通其前端面的供所述第二接地端子装配的第四端子孔,其中,绝缘体前端由上往下开设有贯通第四端子孔的插槽。 
CN201320750317.8U 2013-11-25 2013-11-25 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60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50317.8U CN203660179U (zh) 2013-11-25 2013-11-25 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50317.8U CN203660179U (zh) 2013-11-25 2013-11-25 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60179U true CN203660179U (zh) 2014-06-18

Family

ID=50926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5031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60179U (zh) 2013-11-25 2013-11-25 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601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4050A1 (zh) * 2015-11-18 2017-05-2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插座、使用该插座的连接器及插座组装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4050A1 (zh) * 2015-11-18 2017-05-2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插座、使用该插座的连接器及插座组装方法
CN107112675A (zh) * 2015-11-18 2017-08-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插座、使用该插座的连接器及插座组装方法
CN107112675B (zh) * 2015-11-18 2019-07-0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插座、使用该插座的连接器及插座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2543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0941473Y (zh) 便于模塑成型的零件及具有该零件的电连接器
CN204179274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3660128U (zh) 一种微型电池插座及与其适配的插头
CN203660179U (zh) 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
CN201570626U (zh) 探针式连接器
CN103618162A (zh) 一种微型电池插座及与其适配的插头
CN201515053U (zh) 电连接器
CN204809555U (zh) 正反插usb插头
CN203166232U (zh) 耳机连接器
CN216671423U (zh) 一种方便插拔的开关
CN203553418U (zh) 一种耳机插座
CN201018148Y (zh) 通用总线插头连接器
CN210430162U (zh) 一种Type-C电连接器
CN202695785U (zh) Sim卡连接器
TWM484828U (zh) 微型電池插接連接器
CN214505848U (zh) 耳机连接器
CN216214238U (zh) 半截式rj45插座连接器
CN2932720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029153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4051909B (zh) 耳机连接器
CN216529545U (zh) Micro-5直立防水母连接器
CN212968187U (zh) 可稳固插装于电路板的usb连接器
CN216563752U (zh) Micro 5P防水母连接器
CN21672032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11

Address after: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000 Shiying Town Third Jinlong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after: Suyi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atentee after: Lenovo (Beij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000 Shiying Town Third Jinlong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before: Suyi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