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2675A - 插座、使用该插座的连接器及插座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插座、使用该插座的连接器及插座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2675A
CN107112675A CN201580071362.2A CN201580071362A CN107112675A CN 107112675 A CN107112675 A CN 107112675A CN 201580071362 A CN201580071362 A CN 201580071362A CN 107112675 A CN107112675 A CN 107112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n
socket
shell
holding parts
abut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13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2675B (zh
Inventor
唐尹
于云
王永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12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2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2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26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Abstract

一种插座(100),用于与一插头(200)配合连接以传输电力或传输数据。所述插座(100)包括壳体(10)及设置于壳体(10)上的插针(30)和固持件(50)。所述固持件(50)与所述壳体(10)套接,所述固持件(50)包括固持部(54)及设置于所述固持部(54)上的抵压部(56);所述壳体(10)用于收容所述插头(200)以使所述插头(200)与所述插针(30)电连接;所述抵压部(56)呈弯折状并凸伸入所述壳体(10)的内腔中,以抵持所述插头(200)。

Description

插座、使用该插座的连接器及插座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座、使用该插座的连接器及插座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常通过连接器来为电子设备传输电力或传输数据,传统的连接器包括插头以及插座,通过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之间的电连接,能够实现数据传输或电力传输。为了保证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所述插座上一般设置有用于卡持所述插头的卡合结构。然而,上述的独立设置的卡合结构其结构复杂,占用较大的空间,使所述插座的体积相对较大,且组装不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体积相对较小且易于组装的插座,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该插座的连接器以及该插座的组装方法。
一种插座,用于与一插头配合连接以传输电力或传输数据。所述插座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上的插针和固持件。所述固持件与所述壳体套接,所述固持件包括固持部及设置于所述固持部上的抵压部。所述壳体用于收容所述插头以使所述插头与所述插针电连接。所述抵压部呈弯折状并凸伸入所述壳体的内腔中,以抵持所述插头。
进一步地,所述抵压部包括第一抵接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上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互成预定夹角连接,使所述抵压部凸伸至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依次沿一插入方向设置;所述插入方向为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所述插头相对所述壳体的运动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插入方向所成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插入方向所成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持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件还包括盖设部,所述盖设部部分地盖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固持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持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盖设部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固持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持部背离所述盖设部的一侧,以允许所述固持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至外部的电气元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持部邻接于所述盖设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邻近所述插针设置,以允许所述固持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至外部的电气元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卡合部,所述固持部上对应所述卡合部设置有卡持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持部相卡持配合,以将所述固持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合部中的一个为卡持凸起,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为与所述卡持凸起相配合的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与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凸起;所述固持部与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部与定位槽相配合以将所述固持件定位于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包覆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包覆部上的安装部,所述固持件包覆于所述包覆部上,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包覆部包括底壁以及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底壁的相对两侧,且两个所述底壁彼此相对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固持部邻近一个所述侧壁设置,每个所述固持部上均设置有所述抵压部;所述侧壁上设置有通槽,所述抵压部从所述通槽处弯折并凸伸入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与两个所述侧壁连接处均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位于所述壳体内侧,以为所述插头插入所述壳体时提供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的侧边分别与所述底壁以及两个所述侧壁相连接,以使所述壳体形成用以收容所述插头的收容空间;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并部分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中。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插针为单排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单排插针为直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单排插针为弯折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单排插针中的一部分为直式插针,另一部为弯折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插针为多排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多排插针为直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多排插针为弯折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多排插针中的一部分为直式插针,另一部为弯折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被包覆于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抵压部为弯折的弹片。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插座及与所述插座相配合的插头,所述插座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上的插针和固持件。所述固持件与所述壳体套接,所述固持件包括固持部及设置于所述固持部上的抵压部;所述壳体用于收容所述插头以使所述插头与所述插针电连接;所述抵压部呈弯折状并凸伸入所述壳体的内腔中,以抵持所述插头。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上设置有与所述抵压部相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凹陷设置在所述插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抵压部包括第一抵接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上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互成预定夹角连接,使所述抵压部凸伸至所述壳体内;相应地,所述配合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相对应的抵接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依次沿一插入方向设置;所述插入方向为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所述插头相对所述壳体的运动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插入方向所成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插入方向所成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持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件还包括盖设部,所述盖设部部分地盖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固持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持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盖设部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固持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持部背离所述盖设部的一侧,以允许所述固持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至外部的电气元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持部邻接于所述盖设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邻近所述插针设置,以允许所述固持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至外部的电气元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卡合部,所述固持部上对应所述卡合部设置有卡持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持部相卡持配合,以将所述固持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合部中的一个为卡持凸起,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为与所述卡持凸起相配合的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与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凸起;所述固持部与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部与定位槽相配合以将所述固持件定位于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包覆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包覆部上的安装部,所述固持件包覆于所述包覆部上,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包覆部包括底壁以及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底壁的相对两侧,且两个所述底壁彼此相对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固持部邻近一个所述侧壁设置,每个所述固持部上均设置有所述抵压部;所述侧壁上设置有通槽,所述抵压部从所述通槽处弯折并凸伸入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与两个所述侧壁连接处均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位于所述壳体内侧,以为所述插头插入所述壳体时提供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的侧边分别与所述底壁以及两个所述侧壁相连接,以使所述壳体形成用以收容所述插头的收容空间;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并部分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中。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插针为单排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单排插针为直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单排插针为弯折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单排插针中的一部分为直式插针,另一部为弯折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插针为多排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多排插针为直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多排插针为弯折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多排插针中的一部分为直式插针,另一部为弯折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被包覆于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抵压部为弯折的弹片。
一种插座组装方法,所述插座用于与一插头配合连接以传输电力或传输数据;所述插座组装方法包括步骤:提供安装模块,所述安装模块包括壳体;提供插针,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插针,并将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以形成插针模块;提供固持模块,所述固持模块包括固持部及设置于所述固持部上的抵压部;将所述固持模块套接于所述插针模块上,使所述抵压部弯折并凸伸入所述壳体的内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抵压部包括第一抵接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上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互成预定夹角连接,使所述抵压部凸伸至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依次沿一插入方向设置;所述插入方向为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所述插头相对所述壳体的运动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插入方向所成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插入方向所成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持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模块还包括盖设部,所述盖设部部分地盖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固持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持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盖设部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固持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持部背离所述盖设部的一侧,以允许所述固持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至外部的电气元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持部邻接于所述盖设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邻近所述插针设置,以允许所述固持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至外部的电气元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卡合部,所述固持部上对应所述卡合部设置有卡持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持部相卡持配合,以将所述固持模块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合部中的一个为卡持凸起,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为与所述卡持凸起相配合的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与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凸起;所述固持部与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部与定位槽相配合以将所述固持模块定位于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包覆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包覆部上的安装部,所述固持模块包覆于所述包覆部上,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包覆部包括底壁以及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底壁的相对两侧,且两个所述底壁彼此相对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固持部邻近一个所述侧壁设置,每个所述固持部上均设置有所述抵压部;所述侧壁上设置有通槽,所述抵压部从所述通槽处弯折并凸伸入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与两个所述侧壁连接处均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位于所述壳体内侧,以为所述插头插入所述壳体时提供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的侧边分别与所述底壁以及两个所述侧壁相连接,以使所述壳体形成用以收容所述插头的收容空间;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并部分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中。
进一步地,所述提供插针步骤包括:
提供的所述插针包括多个插针,多个所述插针为单排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单排插针为直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单排插针为弯折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单排插针中的一部分为直式插针,另一部为弯折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提供插针步骤包括:提供的所述插针包括多个插针,多个所述插针为多排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多排插针为直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多排插针为弯折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多排插针中的一部分为直式插针,另一部为弯折式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提供安装模块步骤包括:根据需要提供具有多种数目和/或排列方式的安装孔的壳体。
进一步地,将所述固持模块套接于所述插针模块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固持模块部分包覆于所述安装模块内。
进一步地,所述抵压部为弯折的弹片。
上述插座,由于所述固持件与所述壳体相套接设置,所述抵压部为设置在所述固持部上的弯折片,并凸伸入所述壳体内腔中形成一个卡持结构,使所述抵压部能够直接抵持所述插头,以限制所述插头相对于所述插座的运动,达到了定位及固定所述插头的效果。上述的卡持结构,其结构简单,使所述插座的整体体积相对较小,且所述固持件与所述壳体为套件组装,其组装相对更为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插座的组装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插座的另一视角的组装立体图。
图4为图2所示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区域V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插座的组装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插座的组装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插座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连接器 1
插座 100,400,500,600
壳体 10,610
包覆部 12,612
底壁 121,6121
侧壁 123,6123
通槽 1231,6124
定位槽 1233
卡合部 1235
收容空间 125,6125
安装部 14
安装孔 141
插针 30,430,530
固持件 50,650
盖设部 52,652
固持部 54,654
定位部 541
卡持部 543
第一连接部 545
第二连接部 547
容置孔 549
抵压部 56,656
第一抵接部 561
第一夹角 α
第二抵接部 563
第二夹角 β
插入方向 A
插头 200
插接头 210
触点 212
配合部 214
顶壁 612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器1,包括插座100以及与所述插座100相配合的插头200。所述插头200能够插入所述插座100中,并与所述插座100电性连接,以实现电力传输或数据传输。
请同时参阅图2即图3,图2及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插座100的立体示意图。所述插座100包括壳体10、插针30以及固持件50。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插针30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所述固持件50与所述壳体10相套接。所述壳体10用于收容所述插头200的部分结构,所述插针30用于与所述插头200电性连接,所述固持件50用于卡持所述插头200,以加固所述插头200与所述插座100之间的连接。
请同时参阅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大致呈开放式的壳体,其包括包覆部12及设置于所述包覆部12上的安装部14。所述包覆部12用于收容所述插头200并与所述固持件50相套接。所述安装部14用于装设所述插针30。
所述包覆部12包括底壁121及连接于所述底壁121上的侧壁123。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壁121大致呈板状,所述侧壁1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壁123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壁121的两端,并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壁121。两个所述侧壁123彼此平行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底壁121共同形成一个收容空间125,所述收容空间125用于收容所述插头200的部分结构。
每个所述侧壁123上均开设有通槽1231,所述通槽1231贯穿所述侧壁123设置,并与所述收容空间125相连通,以允许所述固持件50的部分结构能够自所述通槽1231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25中,从而卡持所述插头200。
所述侧壁123上还设置有定位槽1233及卡合部1235。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1233及所述卡合部1235设置于所述侧壁123背离所述收容空间125的一侧,且述定位槽1233与所述卡合部1235分别位于所述通槽1231的两侧。所述定位槽1233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底壁121的方向,其用于与所述固持件50相配合,以将所述固持件50定位于所述壳体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部1235为卡合凹槽,其用于与所述固持件50相卡持配合,以将所述固持件50固定于所述壳体10上。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侧壁123与所述底壁12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倒角127,所述倒角127位于所述包覆部12上朝向所述收容空间125的一侧,其用于为所述插头200插入所述壳体10时提供导向作用。同时,所述倒角127还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其与所述插头200上的部分结构相配合,作为所述插座100的正反面标识,以防止用户在插接所述连接器1时插反,能够避免所述插头200插反后继续暴力插入对所述连接器1造成的损害。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14大致呈板状,其设置于所述包覆部12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底壁121及两个所述侧壁123相连接。所述安装部14上设置有安装孔141,所述安装孔141用于装设所述插针3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孔1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141彼此间隔且排成一列设置。
可以理解,所述安装孔141的数量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所述插针30的需求而设置,例如,当所述连接器1为单针连接器时,其插针数量为一个,则所述安装孔141的数量也为一个;当所述连接器1为单排连接器时,其插针数量为多个,且应为单列排布,所述安装孔141则设置为单排多个的排布方式;当所述连接器1为多排连接器时,其插针数量为多个,且应为多列排布,所述安装孔141则设置为多排多个的排布方式。
所述插针30穿设所述安装孔141后,部分凸伸入所述壳体10的所述收容空间125中。所述插针30连接于一外部的电气元件(图未示出)如电路板等上,以使其在与所述插头200电连接时,能够实现电力传输或数据传输。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针30为直式插针,其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插针30彼此间隔且排成一列设置,每个所述插针30固定于一个所述安装孔141中。
可以理解,所述插针30的形状、数量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数据传输或电力传输的需求而设置。例如,当所述连接器1为单针连接器时,所述插针30的数量为一个;当所述连接器1为单排连接器时,所述插针30的数量为多个,且为单列排布;当所述连接器1为多排连接器时,所述插针30的数量为多个,且为多列排布。再如,当所述连接器1为立式连接器时,所述插针30可以全为直式插针;当所述连接器1为卧式连接器时,所述插针30可以全为弯折式插针。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满足安装或避位需要,所述插针30中的一部分可以为直式插针,另一部分可以为弯折式插针。
所述固持件50套接于所述壳体10上,其用于与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的所述插头200相卡持,以固定所述插头200。所述固持件50包括盖设部52、固持部54及抵压部56。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盖设部52盖设于所述壳体10上,所述固持部54设置于所述盖设部52上,所述抵压部56设置于所述固持部54上。
所述盖设部52大致呈板状,其盖设于所述包覆部12的所述收容空间125上,并于所述底壁121大致平行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持部5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持部54分别设置于所述盖设部52的相对两端。每个所述固持部54由所述盖设部52弯折形成,并大致垂直于所述盖设部52,且朝向所述底壁121延伸。每个所述固持部54对应于一个所述侧壁123设置,且位于所述侧壁123背离所述收容空间125的一侧。
所述固持部54上设置有定位部541及卡持部543。
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541为定位凸起。所述定位部541设置在所述固持部54上朝向所述侧壁123的一侧,并对应于所述定位槽1233。所述定位部541用于与所述定位槽1233相配合,以将所述固持件50定位于所述壳体10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定位部541与所述定位槽1233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例如,所述定位槽1233可以设置在所述固持部54上,而所述定位部541可以设置在所述侧壁123上。
所述卡持部543设置在所述固持部54上朝向所述侧壁123的一侧,并对应于所述卡合部123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持部543为卡持凸起,其用于与所述卡合部1235相卡持配合,以将所述固持件50固定于所述壳体10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卡持部543与所述卡合部1235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例如,所述卡合部1235可以设置在所述固持部54上,而所述卡持部543可以设置在所述侧壁123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部54上还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45及第二连接部547。所述第一连接部545及所述第二连接部547用于将所述插座100连接至一外部物件上,如电子装置或电路板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545及所述第二连接部547均为焊接脚。所述第一连接部545设置于所述固持部54上背离所述盖设部52的一侧,并朝背离所述侧壁123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547设置于所述固持部54上邻近所述安装部14的一侧,并朝背离所述安装部14的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545及所述第二连接部547还可以为插接脚,并用于插接至所述外部物件上。
所述固持部54的大致中部位置开设有容置孔549。所述容置孔549对应所述通槽1231,并贯穿所述固持部54设置。所述容置孔549用于收容所述抵压部56。
请再次参阅图2,所述抵压部56设置于所述固持部54的所述容置孔549内,并与所述容置孔549的边缘相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抵压部56大致为弯折的弹片状,其包括第一抵接部561及第二抵接部563。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部56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持部54上,所述第二抵接部563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561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抵接部561成一预定的夹角。
请同时参阅图5,所述第一抵接部561设置于所述容置孔549远离所述安装部14的一侧。所述第一抵接部56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容置孔549的边缘,另一端弯折穿过所述通槽1231后,朝向所述收容空间125内部延伸,使所述第一抵接部561与所述固持部54成第一夹角α。
所述第二抵接部563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部561靠近所述安装部14的一端,并弯折穿过所述通槽1231后延伸至所述壳体10之外,使所述第二抵接部563与所述固持部54成第二夹角β。所述第二夹角β大于所述第一夹角α。当所述插头200插入所述插座100,并朝向所述安装部14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定义为一插入方向A,所述第一夹角α为所述第一抵接部561与所述插入方向A所成的夹角,所述第二夹角β为所述第二抵接部563与所述插入方向A所成的夹角。
当所述插头200插入所述插座100后,所述抵压部56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25的部分弹性抵持于所述插头200上,以实现对所述插头200的紧固。由于所述第二夹角β大于所述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抵接部563对所述插头200的运动形成的阻碍力大于所述第一抵接部561对所述插头200的运动形成的阻碍力,这就使得所述插头200插入所述插座100时,其插入所需的力小于其拔出所需的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所述插头200因震动而从所述插座100中松脱。
所述插头200包括插接头210、连接座230以及数据线250。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头210、所述连接座230以及所述数据线250依次连接。
所述插接头210用于与所述插座100相配合连接。所述插接头210内设置有触点212,所述触点212与所述插针30一一对应设置,当所述插接头210插入所述壳体10的所述收容空间125内时,所述插针30凸伸入所述插接头210内部,并与所述触点212相接触,以使所述插头200与所述插座100电性连接。
所述插接头210的上设置有配合部214,所述配合部214用于与所述抵压部56相配合,以使所述插头200固定于所述插座100上。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214为凹陷设置于所述插接头210上的配合槽。所述配合部2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配合部214设置于所述插接头210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配合部214对应于一个所述抵压部56设置。当所述插接头210收容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收容空间125中时,每个所述抵压部56凸伸入一个所述配合部214中,以限制所述插头200相对所述插座100的运动。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配合部214均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抵接部561及所述第二抵接部563的抵接面(图未标出)。所述抵接面用于抵推所述第一抵接部561或/及第二抵接部563,以使所述抵压部56产生弹性形变。当所述插头200插入所述插座100时,所述配合部214的所述抵接面抵推所述抵压部56的第一抵接部561,使所述抵压部56产生弹性形变,以允许所述插接头210继续朝所述插座100内运动。当所述插头200在所述插座100内插接到位后,所述抵压部56恢复形变,并凸伸入所述配合部214中。当所述插头200自所述插座100内拔出时,所述配合部214的所述抵接面抵推所述抵压部56的第二抵接部563,使所述抵压部56产生弹性形变,并相对地远离所述收容空间125,以允许所述插接头210继续朝所述插座100外部运动。
由于所述抵压部56的所述第一抵接部561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接部563更远离所述安装部14,即,所述第一抵接部561相对更靠近所述插入方向A的前端,且所述第一抵接部561连接于所述固持部54上,其作为所述抵压部56的固定端,所述第二抵接部563作为所述抵压部56的自由端,使得所述第二抵接部563对所述插头200的拔出运动形成的阻碍力大于所述第一抵接部561对所述插头200的插入运动形成的阻碍力。当需要将所述插头200从所述插座100上拔出时,所述插头200的所述配合部214的所述抵接面需抵持于所述第二抵接部563上,使得所述抵压部56首先在所述第一抵接部561及第二抵接部563的连接处产生弯折的弹性形变之后,再在所述第一抵接部561与所述固持部54的连接处产生弹性形变,使得所述抵压部56整体相对地远离所述收容空间125,以允许所述插接头210继续朝所述插座100外部运动。这就使所述插头200与所述插座100之间的接合更为牢固,防止了所述插头200因震动而从所述插座100中松脱。
请同时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插座400的组装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座4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座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座400为卧式插座,所述插座400的插针430为单排插针,其全为弯折式插针。
请同时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插座500的立体分解图。第三实施方式的插座5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座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在于:第三实施方式的插座500为混合式插座,所述插座500的插针530为双排插针。所述双排插针530的其中一排为直式插针,另一排为弯折式插针。
请同时参阅图8,图8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插座600的组装立体图。第三实施方式的插座6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座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在于:固持件650套接于壳体610上时,所述固持件650的固持部654弯折并收容于所述壳体610的收容空间6125内,所述固持件650的抵压部656亦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6125内。
具体地,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600的壳体610为半封闭式的壳体,其包括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覆部612及安装部(图未标出),所述包覆部612包括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壁6121及两个侧壁6123,还进一步地包括顶壁6129。所述顶壁6129大致与所述底壁6121平行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底壁6121、两个所述侧壁6123及所述安装部相连接,使所述壳体610呈半封闭状。
每个所述侧壁6123上开设有通槽6124,所述通槽6124与所述收容空间6125相连通。
所述固持件650包括如第一实施方式的盖设部652、固持部654及抵压部656。所述盖设部652叠置于所述顶壁6129背离所述收容空间6125的一侧,每个所述固持部654自所述盖设部652的端部弯折并延伸至所述通槽6124内。所述抵压部656设置在所述固持部654上,并收容于所述通槽6124中。所述抵压部656为弯折的弹片状,并由所述通槽6124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6125中。
上述的插座600,其固持部654及抵压部656被包覆于所述壳体610之内,避免了外界冲击对所述固持件650造成的损害,使所述插座600结构组装简易且牢固。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所述插座,由于所述固持件与所述壳体相套接设置,所述抵压部为设置在所述固持部上的弯折片,并凸伸入所述壳体内腔中形成一个卡持结构,使所述抵压部能够直接抵持所述插头,以限制所述插头相对于所述插座的运动,达到了定位及固定所述插头的效果。上述的卡持结构,其结构简单,使所述插座的整体体积相对较小,且所述固持件与所述壳体为套件组装,其组装相对更为便利。
请同时参阅图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插座组装方法,所述插座组装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插座中,所述插座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上的插针,所述插座用于与插头配合连接,以传输数据或传输电力。所述插座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S101:提供安装模块,所述安装模块包括壳体。具体地,所述壳体包括包覆部及设置于所述包覆部上的安装部,所述包覆部用于收容所述插头,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安装孔的数量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插座的类型需要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为单排插座,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彼此间隔且排成一列设置。可以理解,当所述插座为单针插座时,其插针数量为一个,则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也为一个;当所述插座为单排插座时,其插针数量为多个,且应为单列排布,所述安装孔则设置为单排多个的排布方式;当所述插座为多排插座时,其插针数量为多个,且应为多列排布,所述安装孔则设置为多排多个的排布方式。
S103: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插针,并将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以形成插针模块。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所述插针包括多个插针,多个所述插针为单排插针。
可以理解,所述插针的形状、数量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数据传输或电力传输的需求而设置。例如,当所述插座为单针插座时,所述插针的数量为一个;当所述插座为单排插座时,所述插针的数量为多个,且为单列排布;当所述插座为多排插座时,所述插针的数量为多个,且为多列排布。再如,当所述插座为立式插座时,所述插针可以全为直式插针;当所述插座为卧式插座时,所述插针可以全为弯折式插针。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满足安装或避位需要,所述插针中的一部分可以为直式插针,另一部分可以为弯折式插针。
S105:提供固持模块,所述固持模块包括固持部及设置于所述固持部上的抵压部。
S107:将所述固持模块套接于所述插针模块上,使所述抵压部弯折并凸伸入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具体地,所述固持件套接于所述壳体上,使所述抵压部自所述壳体的侧壁凸伸如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持件套接于所述壳体上,使得所述抵压部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弯折凸伸入所述壳体的内腔中。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0)

  1. 一种插座,用于与一插头配合连接以传输电力或传输数据;所述插座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上的插针和固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件与所述壳体套接,所述固持件包括固持部及设置于所述固持部上的抵压部;所述壳体用于收容所述插头以使所述插头与所述插针电连接;所述抵压部呈弯折状并凸伸入所述壳体的内腔中,以抵持所述插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包括第一抵接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上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互成预定夹角连接,使所述抵压部凸伸至所述壳体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依次沿一插入方向设置;所述插入方向为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所述插头相对所述壳体的运动方向。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插入方向所成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插入方向所成的夹角。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持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相连接。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件还包括盖设部,所述盖设部部分地盖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固持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持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盖设部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固持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持部背离所述盖设部的一侧,以允许所述固持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至外部的电气元件上。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持部邻接于所述盖设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邻近所述插针设置,以允许所述固持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至外部的电气元件上。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卡合部,所述固持部上对应所述卡合部设置有卡持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持部相卡持配合,以将所述固持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合部中的一个为卡持凸起,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为与所述卡持凸起相配合的卡口。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与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凸起;所述固持部与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部与定位槽相配合以将所述固持件定位于所述壳体上。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包覆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包覆部上的安装部,所述固持件包覆于所述包覆部上,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部包括底壁以及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底壁的相对两侧,且两个所述底壁彼此相对间隔设置。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固持部邻近一个所述侧壁设置,每个所述固持部上均设置有所述抵压部;所述侧壁上设置有通槽,所述抵压部从所述通槽处弯折并凸伸入所述壳体内。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与两个所述侧壁连接处均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位于所述壳体内侧,以为所述插头插入所述壳体时提供导向作用。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侧边分别与所述底壁以及两个所述侧壁相连接,以使所述壳体形成用以收容所述插头的收容空间;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并部分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中。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插针为单排插针。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排插针为直式插针。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排插针为弯折式插针。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排插针中的一部分为直式插针,另一部为弯折式插针。
  2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插针为多排插针。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插针为直式插针。
  23.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插针为弯折式插针。
  24.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插针中的一部分为直式插针,另一部为弯折式插针。
  2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被包覆于所述壳体内。
  26. 如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为弯折的弹片。
  27.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插座及与所述插座相配合的插头,所述插座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上的插针和固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件与所述壳体套接,所述固持件包括固持部及设置于所述固持部上的抵压部;所述壳体用于收容所述插头以使所述插头与所述插针电连接;所述抵压部呈弯折状并凸伸入所述壳体的内腔中,以抵持所述插头。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上设置有与所述抵压部相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凹陷设置在所述插头上。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包括第一抵接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上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互成预定夹角连接,使所述抵压部凸伸至所述壳体内;相应地,所述配合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相对应的抵接面。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依次沿一插入方向设置;所述插入方向为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所述插头相对所述壳体的运动方向。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插入方向所成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插入方向所成的夹角。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持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相连接。
  33.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件还包括盖设部,所述盖设部部分地盖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固持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持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盖设部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固持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
  34. 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持部背离所述盖设部的一侧,以允许所述固持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至外部的电气元件上。
  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持部邻接于所述盖设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邻近所述插针设置,以允许所述固持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至外部的电气元件上。
  36.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卡合部,所述固持部上对应所述卡合部设置有卡持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持部相卡持配合,以将所述固持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3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合部中的一个为卡持凸起,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为与所述卡持凸起相配合的卡口。
  3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与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凸起;所述固持部与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部与定位槽相配合以将所述固持件定位于所述壳体上。
  39.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包覆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包覆部上的安装部,所述固持件包覆于所述包覆部上,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
  40.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部包括底壁以及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底壁的相对两侧,且两个所述底壁彼此相对间隔设置。
  41.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固持部邻近一个所述侧壁设置,每个所述固持部上均设置有所述抵压部;所述侧壁上设置有通槽,所述抵压部从所述通槽处弯折并凸伸入所述壳体内。
  42.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与两个所述侧壁连接处均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位于所述壳体内侧,以为所述插头插入所述壳体时提供导向作用。
  43.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侧边分别与所述底壁以及两个所述侧壁相连接,以使所述壳体形成用以收容所述插头的收容空间;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并部分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中。
  44.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插针为单排插针。
  45. 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排插针为直式插针。
  46. 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排插针为弯折式插针。
  47. 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排插针中的一部分为直式插针,另一部为弯折式插针。
  4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插针为多排插针。
  49. 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插针为直式插针。
  50. 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插针为弯折式插针。
  51. 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插针中的一部分为直式插针,另一部为弯折式插针。
  52.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被包覆于所述壳体内。
  53. 如权利要求27~5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为弯折的弹片。
  54. 一种插座组装方法,所述插座用于与一插头配合连接以传输电力或传输数据;所述插座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安装模块,所述安装模块包括壳体;
    提供插针,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插针,并将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以形成插针模块;
    提供固持模块,所述固持模块包括固持部及设置于所述固持部上的抵压部;
    将所述固持模块套接于所述插针模块上,使所述抵压部弯折并凸伸入所述壳体的内腔中。
  55.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包括第一抵接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上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互成预定夹角连接,使所述抵压部凸伸至所述壳体内。
  56.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依次沿一插入方向设置;所述插入方向为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所述插头相对所述壳体的运动方向。
  57. 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插入方向所成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插入方向所成的夹角。
  58. 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持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相连接。
  59.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模块还包括盖设部,所述盖设部部分地盖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固持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持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盖设部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固持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
  60. 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持部背离所述盖设部的一侧,以允许所述固持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至外部的电气元件上。
  61. 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持部邻接于所述盖设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邻近所述插针设置,以允许所述固持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至外部的电气元件上。
  62.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卡合部,所述固持部上对应所述卡合部设置有卡持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持部相卡持配合,以将所述固持模块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63. 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合部中的一个为卡持凸起,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为与所述卡持凸起相配合的卡口。
  64.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与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凸起;所述固持部与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部与定位槽相配合以将所述固持模块定位于所述壳体上。
  65.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包覆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包覆部上的安装部,所述固持模块包覆于所述包覆部上,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
  66. 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部包括底壁以及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底壁的相对两侧,且两个所述底壁彼此相对间隔设置。
  67. 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固持部邻近一个所述侧壁设置,每个所述固持部上均设置有所述抵压部;所述侧壁上设置有通槽,所述抵压部从所述通槽处弯折并凸伸入所述壳体内。
  68. 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与两个所述侧壁连接处均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位于所述壳体内侧,以为所述插头插入所述壳体时提供导向作用。
  69. 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侧边分别与所述底壁以及两个所述侧壁相连接,以使所述壳体形成用以收容所述插头的收容空间;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并部分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中。
  70.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插针步骤包括:
    提供的所述插针包括多个插针,多个所述插针为单排插针。
  71. 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排插针为直式插针。
  72. 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排插针为弯折式插针。
  73. 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排插针中的一部分为直式插针,另一部为弯折式插针。
  74.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插针步骤包括:
    提供的所述插针包括多个插针,多个所述插针为多排插针。
  75. 如权利要求74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插针为直式插针。
  76. 如权利要求74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插针为弯折式插针。
  77. 如权利要求74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插针中的一部分为直式插针,另一部为弯折式插针。
  78.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安装模块步骤包括:
    根据需要提供具有多种数目和/或排列方式的安装孔的壳体。
  79.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固持模块套接于所述插针模块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固持模块部分包覆于所述安装模块内。
  80. 如权利要求55~79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为弯折的弹片。
CN201580071362.2A 2015-11-18 2015-11-18 插座、使用该插座的连接器及插座组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26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94960 WO2017084050A1 (zh) 2015-11-18 2015-11-18 插座、使用该插座的连接器及插座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2675A true CN107112675A (zh) 2017-08-29
CN107112675B CN107112675B (zh) 2019-07-09

Family

ID=58717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36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2675B (zh) 2015-11-18 2015-11-18 插座、使用该插座的连接器及插座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12675B (zh)
WO (1) WO201708405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2047A (zh) * 2020-04-17 2021-12-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和拍摄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2520B (zh) * 2017-10-11 2023-12-19 宁波宏洋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方便的数据模块
CN109244741A (zh) * 2018-10-10 2019-01-18 嘉兴松州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的组装结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26731U (zh) * 2012-11-23 2013-06-26 富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板对板电池连接器及其公连接器、母连接器
CN203660179U (zh) * 2013-11-25 2014-06-18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3218A (ja) * 1999-01-27 2000-08-1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小型コネクタ
CN2891366Y (zh) * 2006-01-27 2007-04-18 安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插座连接器
CN202487850U (zh) * 2011-11-29 2012-10-10 泰科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26731U (zh) * 2012-11-23 2013-06-26 富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板对板电池连接器及其公连接器、母连接器
CN203660179U (zh) * 2013-11-25 2014-06-18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微型电池插接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2047A (zh) * 2020-04-17 2021-12-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和拍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84050A1 (zh) 2017-05-26
CN107112675B (zh)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8568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physical button structure
WO2014137142A1 (ko) 라인 타입 조명장치
CN103201911B (zh) 插座连接器组件、多隔间插座及混合式壳体
CN102087392B (zh) 光纤分路器模块
CN107112675A (zh) 插座、使用该插座的连接器及插座组装方法
WO2010041823A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20080037938A1 (en) Modular fiber optic connector system
WO201714776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309490B (en) Cross-connect module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ross-connect module
CN105746006A (zh) 部件装配系统
US20130294731A1 (en) Connection system for an optical cable
CN103915723A (zh) 配线基板连结装置
WO2019231129A1 (ko) Pcb 다이렉트 커넥터
KR20060123251A (ko) 모듈식 탑재 슬리브를 지닌 잭
WO2020071725A1 (ko) 마이크 결합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10085049A2 (en) Clip-type elastic contact piece and shielded connector housing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WO2020036352A1 (en) Adapter
CN112327422A (zh) 一种导针的固定座及光纤连接公头
CN105746007A (zh) 部件构建系统的功能部件
US20240047954A1 (en) Cable-Gland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Chassis Providing Enhanced Sealing Functionality
WO2024075996A1 (ko) 암수동체 구조 커넥터
JP2005116751A (ja) プラグインユニット、筺体及び電子装置
JPS62103993A (ja) 超小形コネクタのはめ合わせ装置
WO2020022701A1 (ko) 보드 연결용 커넥터
WO2024090731A1 (ko) 커넥터용 가이드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