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35899U - 一种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35899U CN203635899U CN201320831837.1U CN201320831837U CN203635899U CN 203635899 U CN203635899 U CN 203635899U CN 201320831837 U CN201320831837 U CN 201320831837U CN 203635899 U CN203635899 U CN 2036358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jector retainner
- oblique top
- retainner plate
- mould
- pus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5495 investment cas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该模具包含定模固定板、动模固定板以及模具顶出装置;动模固定板上安装有导套、动模仁、顶针板导柱、滑块滑道、滑块、斜顶、分流嘴以及模脚;定模固定板上安装有导柱、定模仁、浇口套、滑块锁紧块以及斜导柱;模具顶出装置包含上顶针板、下顶针板、斜顶滑动座、斜顶滑动槽、机台顶出杆、第一顶针与第二顶针、第一顶出限位块与第二顶出限位块、顶针板导套以及复位杆;动模仁与定模仁合模后形成铸件的成型腔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顶出机构动作联动而紧凑、模具生产过程的效率高、模具制造成本降低、模具维护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元件压铸的模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
背景技术
压铸模具压铸的产品领域很多,常态化的模具设计能够满足常规的铸件技术标准,但是存在的缺陷是:特性需要的铸件不能够由常态化设计的模具就能够达到技术标准。为满足设计的铸件达到工艺技术与组装的标准,模具必须按照铸件特定的规格与技术标准进行设计,从而达到铸件特性需要的技术工艺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元件压铸的模具,各个功能件互不干扰协作完成整个压铸过程,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中,该模具包含定模固定板、动模固定板以及模具顶出装置;所述的动模固定板上安装有导套、动模仁、顶针板导柱、滑块滑道、滑块、斜顶、分流嘴以及模脚;所述的动模仁安装在动模固定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导套安装在动模仁外侧;所述的滑块滑道安装在动模仁的一侧,滑块滑道中安装有滑块,滑块上设有倾斜的滑块斜度孔,滑块向内侧的前端是斜顶,斜顶镶在动模仁中且能够上下滑动;所述的分流嘴安装在动模仁的另一侧;所述的定模固定板上安装有导柱、定模仁、浇口套、滑块锁紧块以及斜导柱;所述的定模仁与动模仁的位置相对应,导柱分布在定模固定板的四周并朝向动模固定板,其在合模时插入导套中;滑块锁紧块的位置与滑块相对应,斜导柱镶嵌在滑块锁紧块上并朝向动模固定板,其在合模时插入滑块斜度孔中;所述的浇口套设置在定模仁上;所述的模具顶出装置包含上顶针板、下顶针板、斜顶滑动座、斜顶滑动槽、机台顶出杆、第一顶针与第二顶针、第一顶出限位块与第二顶出限位块、顶针板导套以及复位杆;所述的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和机台顶出杆依次设置在动模固定板的下方;所述的斜顶滑动槽从动模固定板的下方镶嵌在其内部,斜顶滑动座设置在斜顶滑动槽中,其底端与下顶针板固定,其顶端与斜顶的底端连接;所述的动模仁与定模仁合模后形成铸件的成型腔体。
上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中,所述的滑块锁紧块在合模过程中,在斜导柱的作用下将滑块锁紧,与动模仁和定模仁形成铸件的成型腔体。
上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中,所述的顶针板导柱安装在动模仁下方。
上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中,所述的顶针板导柱的位置与顶针板导套相对应,并能够插入顶针板导套中;所述的顶针板导套设置在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的内部。
上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中,所述的模脚安装在动模固定板的底部外侧,模具安装时与压铸机动模墙板固定。
上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中,所述的上顶针板安装有顶出铸件产品的第一顶针与第二顶针,下顶针板将上顶针板的第一顶针与第二顶针的尾端固定
上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中,所述的第一顶出限位块与第二顶出限位块设置在上顶针板和动模固定板之间。
上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中,所述的复位杆贯穿上顶针板和动模固定板,其尾端下顶针板固定。
上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中,所述的模具中各部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的螺丝包含定模固定板与定模仁固定螺丝、定模固定板与滑块锁紧块固定螺丝、动模固定板与动模仁固定螺丝、动模固定板与模脚固定螺丝、动模固定板与滑块滑道固定螺丝、第一顶出限位块与上顶针板固定螺丝、斜顶滑动座与下顶针板固定螺丝、第二顶出限位块与上顶针板固定螺丝、动模固定板与顶针板导柱固定螺丝,以及第一上下顶针板固定螺丝和第二上下顶针板固定螺丝。
上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中,所述的模具在开模时,斜导柱在滑块斜度孔中垂直动模固定板向上移动,拨动滑块在滑块滑道中向后移动,使滑块脱离铸件产品;同时机台顶出杆推动下顶针板和上顶针板向上移动到第一顶出限位块与第二顶出限位块,顶到动模固定板底部,斜顶滑动座也向上移动,带动斜顶向上移动,斜顶在向上移动的同时还在斜顶滑动座上进行水平移动,使斜顶脱离产品,然后将铸件产品取出,完成整个压铸生产过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具有以下优点:
铸件铸造完成后,模具开模时,斜导柱在滑块斜度孔中以垂直模板90°向上移动,拨动滑块在滑槽中向后移动,使滑块脱离铸造的的铸件。斜导柱在滑块斜度孔中以垂直模板90°向上移动的同时,机台顶杆推动顶针板向上移动到顶出限位块,碰到动模固定板底部,斜顶滑动座向上移动又带动斜顶向上移动,几个机构的联动使斜顶脱离铸件。在此过程中,顶出机构动作联动而紧凑;模具生产过程的效率高;模具制造成本降低;模具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的合模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的开模后下部分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的开模后上部分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的开模后下部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的开模后上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包含定模固定板1、动模固定板2以及模具顶出装置。
动模固定板2上安装有导套10、动模仁7、顶针板导柱12、滑块滑道36、滑块20、斜顶16、分流嘴11以及模脚3。
动模仁7安装在动模固定板2的中间位置,导套10安装在动模仁7外侧;滑块滑道36安装在动模仁7的一侧,滑块滑道36中安装有滑块20,滑块20上设有倾斜的滑块斜度孔39,滑块20向内侧的前端是斜顶16,斜顶16镶在动模仁7中且能够上下滑动;分流嘴11安装在动模仁7的另一侧;模脚3安装在动模固定板2的底部外侧,模具安装时与压铸机动模墙板固定。
定模固定板1上安装有导柱9、定模仁6、浇口套8、滑块锁紧块21以及斜导柱22。
定模仁6与动模仁7的位置相对应,导柱9分布在定模固定板1的四周并朝向动模固定板2,其在合模时插入导套10中;滑块锁紧块21的位置与滑块20相对应,斜导柱22镶嵌在滑块锁紧块21上并朝向动模固定板2,其在合模时插入滑块斜度孔39中。滑块锁紧块21在合模过程中,在斜导柱22的作用下将滑块20锁紧,与动模仁6和定模仁7形成铸件的成型腔体。浇口套8设置在定模仁6上。
模具顶出装置包含上顶针板4、下顶针板5、斜顶滑动座17、斜顶滑动槽38、机台顶出杆23、第一顶针14与第二顶针15、第一顶出限位块18与第二顶出限位块19、顶针板导套13以及复位杆35;上顶针板4、下顶针板5和机台顶出杆23依次设置在动模固定板2的下方;斜顶滑动槽38从动模固定板2的下方镶嵌在其内部,斜顶滑动座17设置在斜顶滑动槽38中,其底端与下顶针板5固定,其顶端与斜顶16的底端连接。
顶针板导柱12安装在动模仁7下方。顶针板导柱12的位置与顶针板导套13相对应,并能够插入顶针板导套13中;顶针板导套13设置在上顶针板4和下顶针板5的内部。上顶针板4安装有顶出铸件产品37的第一顶针14与第二顶针15,下顶针板5将上顶针板4的第一顶针14与第二顶针15的尾端固定第一顶出限位块18与第二顶出限位块19设置在上顶针板4和动模固定板2之间。复位杆35贯穿上顶针板4和动模固定板2,其尾端下顶针板5固定。
模具中各部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螺丝包含定模固定板与定模仁固定螺丝24、定模固定板与滑块锁紧块固定螺丝25、动模固定板与动模仁固定螺丝26、动模固定板与模脚固定螺丝27、动模固定板与滑块滑道固定螺丝28、第一顶出限位块与上顶针板固定螺丝29、斜顶滑动座与下顶针板固定螺丝30、第二顶出限位块与上顶针板固定螺丝31、动模固定板与顶针板导柱固定螺丝32,以及第一上下顶针板固定螺丝33和第二上下顶针板固定螺丝3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合模时导柱9插入导套10进行定位,斜导柱22插入滑块斜度孔39,滑块锁紧块21锁紧滑块20,料液由浇口套8进入模具型腔,完成进料填充工作。
完成进料填充后,铸件产品37在模腔内保压,经过一定的保压工艺时间,模具开始开模,导柱9从导套10中抽出,斜导柱22插入滑块20中垂直动模固定板90°向上移动,拨动滑块20在滑块滑道36上向后移动,使得滑块20与铸件产品37分离。
模具开模后,机台顶出杆23推动下顶针板5和上顶针板4向上移动到第一顶出限位块18与第二顶出限位块19,碰到动模固定板2底部,下顶针板5和上顶针板4向上移动带动斜顶滑动座17及第一顶针14与第二顶针15向上移动,斜顶滑动座17向上移动,此时又带动斜顶16向上移动,斜顶16因受角度限制,在向上移动的同时还在斜顶滑动座17上水平移动,使斜顶16与铸件产品37分离,此时可以取出产品37,完成整个压铸生产过程。参见图3~图6所示。
模具再次合模时,动模固定板2推动复位杆35向下移动,使下顶针板5和上顶针板4、第一顶针14与第二顶针15、斜顶16等模具顶出装置部件回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是按照铸件复杂的铸造面而设计制造,能够满足铸件特有的工艺技术标准,顶出机构动作联动而紧凑、模具生产过程的效率高、模具制造成本降低、模具维护成本低。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含定模固定板(1)、动模固定板(2)以及模具顶出装置;
所述的动模固定板(2)上安装有导套(10)、动模仁(7)、顶针板导柱(12)、滑块滑道(36)、滑块(20)、斜顶(16)、分流嘴(11)以及模脚(3);所述的动模仁(7)安装在动模固定板(2)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导套(10)安装在动模仁(7)外侧;所述的滑块滑道(36)安装在动模仁(7)的一侧,滑块滑道(36)中安装有滑块(20),滑块(20)上设有倾斜的滑块斜度孔(39),滑块(20)向内侧的前端是斜顶(16),斜顶(16)镶在动模仁(7)中且能够上下滑动;所述的分流嘴(11)安装在动模仁(7)的另一侧;
所述的定模固定板(1)上安装有导柱(9)、定模仁(6)、浇口套(8)、滑块锁紧块(21)以及斜导柱(22);所述的定模仁(6)与动模仁(7)的位置相对应,导柱(9)分布在定模固定板(1)的四周并朝向动模固定板(2),其在合模时插入导套(10)中;滑块锁紧块(21)的位置与滑块(20)相对应,斜导柱(22)镶嵌在滑块锁紧块(21)上并朝向动模固定板(2),其在合模时插入滑块斜度孔(39)中;所述的浇口套(8)设置在定模仁(6)上;
所述的模具顶出装置包含上顶针板(4)、下顶针板(5)、斜顶滑动座(17)、斜顶滑动槽(38)、机台顶出杆(23)、第一顶针(14)与第二顶针(15)、第一顶出限位块(18)与第二顶出限位块(19)、顶针板导套(13)以及复位杆(35);所述的上顶针板(4)、下顶针板(5)和机台顶出杆(23)依次设置在动模固定板(2)的下方;所述的斜顶滑动槽(38)从动模固定板(2)的下方镶嵌在其内部,斜顶滑动座(17)设置在斜顶滑动槽(38)中,其底端与下顶针板(5)固定,其顶端与斜顶(16)的底端连接;
所述的动模仁(6)与定模仁(7)合模后形成铸件的成型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锁紧块(21)在合模过程中,在斜导柱(22)的作用下将滑块(20)锁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针板导柱(12)安装在动模仁(7)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针板导柱(12)的位置与顶针板导套(13)相对应,并能够插入顶针板导套(13)中;所述的顶针板导套(13)设置在上顶针板(4)和下顶针板(5)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脚(3)安装在动模固定板(2)的底部外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顶针板(4)安装有顶出铸件产品(37)的第一顶针(14)与第二顶针(15),下顶针板(5)将上顶针板(4)的第一顶针(14)与第二顶针(15)的尾端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顶出限位块(18)与第二顶出限位块(19)设置在上顶针板(4)和动模固定板(2)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杆(35)贯穿上顶针板(4)和动模固定板(2),其尾端下顶针板(5)固定。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中各部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的螺丝包含定模固定板与定模仁固定螺丝(24)、定模固定板与滑块锁紧块固定螺丝(25)、动模固定板与动模仁固定螺丝(26)、动模固定板与模脚固定螺丝(27)、动模固定板与滑块滑道固定螺丝(28)、第一顶出限位块与上顶针板固定螺丝(29)、斜顶滑动座与下顶针板固定螺丝(30)、第二顶出限位块与上顶针板固定螺丝(31)、动模固定板与顶针板导柱固定螺丝(32),以及第一上下顶针板固定螺丝(33)和第二上下顶针板固定螺丝(3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31837.1U CN203635899U (zh) | 2013-12-17 | 2013-12-17 | 一种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31837.1U CN203635899U (zh) | 2013-12-17 | 2013-12-17 | 一种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35899U true CN203635899U (zh) | 2014-06-11 |
Family
ID=50867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831837.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35899U (zh) | 2013-12-17 | 2013-12-17 | 一种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3589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85812A (zh) * | 2013-12-17 | 2014-05-14 | 上海东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 |
-
2013
- 2013-12-17 CN CN201320831837.1U patent/CN203635899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85812A (zh) * | 2013-12-17 | 2014-05-14 | 上海东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02373A (zh) | 一种前模多穴单元穴位四面抽芯变浇注方式注塑模具 | |
CN103737804A (zh) | 组合式碳粉盒主构件的精密模具 | |
CN104118098A (zh) | 弧形气管模具圆弧抽芯锁模机构 | |
CN207494524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变速箱壳体的压铸模 | |
CN104985775A (zh) | 注塑模具直顶斜滑抽芯同步组合滑块机构 | |
CN104985761A (zh) | 一种弹料顶出及螺纹行位机构注塑模具 | |
CN201371561Y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 |
CN201353863Y (zh) | 一种可短距离侧向抽芯的柔性浮顶机构 | |
CN103706776A (zh) | 一种二次顶出分段拨动精密定位压铸模具 | |
CN203592130U (zh) | 一种二次顶出分段拨动精密定位压铸模具 | |
CN103341955B (zh) | 一种汽车车灯灯体模具分离式斜抽芯机构 | |
CN105415597A (zh) | 相机电池外壳的精密模具 | |
CN203635899U (zh) | 一种垂直移动斜顶精密铸件压铸模模具 | |
CN104526984A (zh) | 一种汽车精密炭罐模具 | |
CN103737805A (zh) | 笔记本电脑底座后盖的精密模具 | |
CN105773914B (zh) | 模具的强制回位结构 | |
CN204094994U (zh) | 一种安装有滑块顶出机构的模具 | |
CN207448964U (zh) | 一种气压传感器外壳注塑模具 | |
CN102825739A (zh) | 顶出距离可连续变化的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 |
CN103551542B (zh) | 分级联动抽芯精密定位压铸模具 | |
CN104802370A (zh) | 一种前模顶出脱模结构模具 | |
CN104760225A (zh) | 一种浮动式滑块抽芯脱模机构 | |
CN202213139U (zh) | 一种光圈模具装置 | |
CN210047005U (zh) | 一种斜行位转为水平行位结构 | |
CN202200477U (zh) | 塑料壳体侧孔斜导柱内滑抽芯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005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