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11972U - 气室支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气室支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11972U
CN203611972U CN201320756759.3U CN201320756759U CN203611972U CN 203611972 U CN203611972 U CN 203611972U CN 201320756759 U CN201320756759 U CN 201320756759U CN 203611972 U CN203611972 U CN 203611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mber
rack body
chamber support
hole
installa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567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兆峰
韩培华
王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567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11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11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1197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室支架,该气室支架包括支架主体(10)及分别垂直连接于该支架主体(10)边缘的底座(20)和气室板托(30),所述支架主体(10)具有内侧面(11)和外侧面(12),所述气室板托(30)从所述支架主体(10)边缘朝向所述内侧面(11)一侧方向延伸,所述支架主体(10)上形成有向外侧面(12)方向延伸的凸轮轴支撑孔(13),所述支架主体(10)形成为向所述内侧面(11)方向弯曲的板状结构。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包括所述气室支架的车辆。本实用新型的气室支架根据其支撑气室时的应力分布,针对性地使支架主体向内侧面方向弯曲,在不增大结构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气室支架的强度。

Description

气室支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室支架。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所述气室支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制动系统是车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是使车辆减速或停车、保持稳定车速或静止等。在制动系统中,制动器作为最重要的部件,用以产生阻碍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依摩擦副位置的不同,制动器可以分为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其中,盘式制动器又可以分为轮缸式制动器和凸轮式制动器,其主要工作原理相同,并可以归纳为:驱动固定元件,使之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产生摩擦作用,从而产生制动力矩。
凸轮式制动器中的固定元件为凸轮轴,驱动该凸轮旋转以使制动蹄压在制动鼓上的动力来自于制动气室,该制动气室通常通过气室支架安装至驱动桥壳上。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气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该气室支架包括用于连接到驱动桥壳的底座20、垂直连接于所述底座20的支架主体10以及从该支架主体10的一侧边缘向内侧延伸的支架板托30。上述结构中,气室支架结构分布不合理,支架主体10呈直板状,将气室安装到支架板托30上后,整体应力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应力过大,容易断裂;另一部分区域应力较小,造成材料浪费。若通过增大尺寸保证气室支架可靠性,则增加驱动桥承重,不利于车辆向轻量化和节能化方向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室支架,该气室支架按支撑制动气室时的应力分布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具有较高的强度,保障制动系统正常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室支架,该气室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及分别垂直连接于该支架主体边缘的底座和气室板托,所述支架主体具有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气室板托从所述支架主体边缘朝向所述内侧面所在一侧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架主体上形成有向外侧面方向延伸的凸轮轴支撑孔,其中,所述支架主体形成为向所述内侧面方向弯曲的板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气室板托包括彼此隔开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位于所述支架主体一侧边缘的端部和中部。
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筋,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形成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形成在所述支架主体的所述内侧面上,并且延伸至靠近所述凸轮轴支撑孔处。
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上形成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内形成有向内凸出的环形加强肋。
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上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形成为具有两个自由端和一个顶端的“V”字型结构,并且两个所述自由端和所述顶端分别位于所述支架主体的所述内侧面方向和所述外侧面方向。
优选地,所述气室板托上形成有气室安装孔,所述底座的两个所述自由端和所述顶端分别形成有支架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用于连接到车辆的第一安装面与所述支架托板的用于连接气室的第二安装面之间的夹角为90°-135°。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具有凸轮式制动器的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包括制动气室,并且,该制动气室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气室支架连接到所述车辆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气室支架根据其支撑气室时的应力分布,针对性地使支架主体向内侧面方向弯曲,在不增大结构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气室支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气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气室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朝向第二安装面观察的图2中气室支架的视图;
图4是朝向第一安装面观察的图2中气室支架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支架主体
11 内侧面      12 外侧面       13 凸轮轴支撑孔
14 第一通孔    15 环形加强肋   16 第二通孔
20 底座
21 自由端      22 顶端         23 支架安装孔
24 第一安装面
30 气室板托     31 第一安装部   32 第二安装部
33 气室安装孔   34 第二安装面
41 第一加强筋   42 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中,使用的限定词汇如“第一”、“第二”仅为便于清楚地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照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气室支架包括支架主体10及分别垂直连接于该支架主体10边缘的底座20和气室板托30,其中,所述底座20用于连接到驱动桥壳,气室板托30用于连接并支撑制动气室。根据装入车辆的位置关系,将所述支架主体10的两个板面分别定义为内侧面11和外侧面12,并且,一般地,内侧面11指朝向车辆的纵向中心轴线的板面,反之为外侧面12。所述气室板托30从所述支架主体10边缘朝向所述内侧面11所在一侧的方向延伸,并垂直于所述支架主体10。所述支架主体10上形成有向外侧面12方向延伸的凸轮轴支撑孔13,用于支撑凸轮式制动器的凸轮轴。尤为重要的是,所述支架主体10形成为向所述内侧面11方向弯曲的板状结构,即如图3中所示,支架主体10的弯曲方向与气室板托30的延伸方向一致。相比于直板状支架主体,弯曲的结构中应力分布更均匀,具有更好的抗振性能。
具体地,所述气室板托30可以包括彼此隔开的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为避免气室板托30与支架主体10连接处出现裂缝而影响气室支架强度,所述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的根部连接处最好形成有圆角。并且,所述第一安装部3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32可以分别位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一侧边缘的端部和中部,一方面保证制动气室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使作用力传递至支架主体1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气室支架,可以使支架主体10与所述第一安装部31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筋41,所述支架主体1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32之间形成有第二加强筋42。由于支架主体10靠近其内侧面11的一侧受压应力较大,并且凸轮轴支撑孔13附近材料分布较多、承压能力较强,可以使所述第一加强筋41和第二加强筋42形成在所述支架主体10的所述内侧面11上,并且延伸至靠近所述凸轮轴支撑孔13处。以向凸轮轴支撑孔13延伸的加强筋代替传统的垂直于气室板托30的加强肋板,更符合力在支架主体10内的传递路径。
为减小气室支架重量,使驱动桥壳乃至车辆产生较小的应力,所述支架主体10上可以形成有第一通孔14,该第一通孔14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41和所述第二加强筋42之间。所述第一通孔14位于两条加强筋之间,既不会对力的传递产生较大影响,保证气室支架的强度,也具有节省材料、降低车辆油耗等优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14内形成有向内凸出的环形加强肋15。
与上述第一通孔14的形成原理类似,所述支架主体10上靠近所述底座20的一侧也可以形成有第二通孔16。
对应于上述第二通孔16,并结合图4所示的底座20的视图,所述底座20可以形成为具有两个自由端21和一个顶端22的“V”字型结构,并且两个所述自由端21和所述顶端22分别位于所述支架主体10的所述内侧面11方向和所述外侧面12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构并不限于严格的“V”字型,也可以为“Y字型”等,只要其能形成有中空的部分及足够的用于连接到驱动桥壳的空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其中,中空的部分能进一步降低支架整体的质量;自由端21和顶端22分别位于支架主体10的两侧,可以使底座20与驱动桥壳的连接结构受力分布更均匀。
所述气室板托30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制动气室的气室安装孔33,所述底座20的两个所述自由端21和所述顶端22分别形成有用于连接到驱动桥壳的支架安装孔23。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为优选实施方式的气室支架,所述底座20的用于连接到车辆的第一安装面24与所述支架托板30的用于连接气室的第二安装面34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0°-135°,优选为109°。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具有凸轮式制动器的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包括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气室支架连接的制动气室。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气室支架,该气室支架包括支架主体(10)及分别垂直连接于该支架主体(10)边缘的底座(20)和气室板托(30),所述支架主体(10)具有内侧面(11)和外侧面(12),所述气室板托(30)从所述支架主体(10)边缘朝向所述内侧面(11)所在一侧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架主体(10)上形成有向外侧面(12)方向延伸的凸轮轴支撑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0)形成为向所述内侧面(11)方向弯曲的板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板托(30)包括彼此隔开的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32)分别位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一侧边缘的端部和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与所述第一安装部(31)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筋(41),所述支架主体(1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32)之间形成有第二加强筋(42),所述第一加强筋(41)和第二加强筋(42)形成在所述支架主体(10)的所述内侧面(11)上,并且延伸至靠近所述凸轮轴支撑孔(13)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形成有第一通孔(14),该第一通孔(14)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41)和所述第二加强筋(4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4)内形成有向内凸出的环形加强肋(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靠近所述底座(2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通孔(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上形成为具有两个自由端(21)和一个顶端(22)的“V”字型结构,并且两个所述自由端(21)和所述顶端(22)分别位于所述支架主体(10)的所述内侧面(11)方向和所述外侧面(12)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板托(30)上形成有气室安装孔(33),所述底座(20)的两个所述自由端(21)和所述顶端(22)分别形成有支架安装孔(23)。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的用于连接到车辆的第一安装面(24)与所述支架托板(30)的用于连接气室的第二安装面(34)之间的夹角为90°-135°。
11.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具有凸轮式制动器的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包括制动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气室通过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室支架连接到所述车辆上。
CN201320756759.3U 2013-11-26 2013-11-26 气室支架及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11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56759.3U CN203611972U (zh) 2013-11-26 2013-11-26 气室支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56759.3U CN203611972U (zh) 2013-11-26 2013-11-26 气室支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11972U true CN203611972U (zh) 2014-05-28

Family

ID=50764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5675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11972U (zh) 2013-11-26 2013-11-26 气室支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119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9476A (zh) * 2015-09-29 2015-12-02 山西中晋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轻量化气室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9476A (zh) * 2015-09-29 2015-12-02 山西中晋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轻量化气室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90125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悬置装置
CN203611972U (zh) 气室支架及车辆
CN203920908U (zh) 轻型挂车车架纵梁
CN202867595U (zh) 一种车用发动机曲轴前端连接结构
CN201582330U (zh) 制动钳轻型高强度支架
CN203666249U (zh) 平衡块
CN206900344U (zh) 油电混合汽车后制动器安装底板
CN202541236U (zh) 一种车用后悬总成
CN203666307U (zh) 一种重型卡车后悬架板簧挡板
CN202062990U (zh) 一种发动机的安装支架
CN206437129U (zh) 一种摩托车油箱缓冲垫
CN104385869A (zh) 一种侧面式叉车及其悬架结构
CN201420786Y (zh) 一种转轴
CN204956481U (zh) 轨道车辆转向架电机用三角支撑装置
CN220973820U (zh) 一种利于散热的集成式车桥
CN204210257U (zh) 一种侧面式叉车及其悬架结构
CN216812624U (zh) 一种长寿命耐磨损的大货车刹车片
CN221093464U (zh) 一种起重机大梁
CN202148153U (zh) 越野轮胎起重机和配重安装结构
CN2906202Y (zh) 车辆制动鼓
CN203511143U (zh) 一种具有增强结构轻量化的铝合金轮毂
CN203358569U (zh) 气室支架的安装结构与车辆
CN209870253U (zh) 一种高强度的底侧撑板
CN208008251U (zh) 一种家用电梯导向结构及滚动复合导靴
CN202463541U (zh) 发动机前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