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67524U - 切换机构 - Google Patents

切换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67524U
CN203567524U CN201320599017.4U CN201320599017U CN203567524U CN 203567524 U CN203567524 U CN 203567524U CN 201320599017 U CN201320599017 U CN 201320599017U CN 203567524 U CN203567524 U CN 2035675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vel
bar
switching mechanism
state
axial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990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酒井俊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67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675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3/0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 E05F3/22Additional arrangements for closers, e.g. for holding the wing in opened or other pos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3/0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 E05F3/16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with friction brak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2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specially for preventing the slamming of swinging wings during final closing movement, e.g. jamb sto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2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specially for preventing the slamming of swinging wings during final closing movement, e.g. jamb stops
    • E05F5/04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specially for preventing the slamming of swinging wings during final closing movement, e.g. jamb stops hand-operated, e.g. removable; operated by centrifugal action or by high closing spe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085Restriction of shift, gear selection, or gear engagement
    • Y10T74/20104Shift element interlock
    • Y10T74/2011Shift element interlock with detent, recess, notch, or groove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切换机构(CM、TM),包括主体(1、101)、旋转体(3、103)、摆动构件(4、104)和偏置构件(5、105)。摆动构件(4、104)通过响应于与例如车门的旋转构件(DR)的运动联动地旋转的旋转体(3、103)的旋转在摆动构件(4、104)处产生的离心力来抵抗偏置构件(5、105)的偏置力而与轴部(1a、101a)分离,以在旋转构件(DR)操作成旋转地运动的状态下将切换机构(CM、TM)的状态切换至操作允许状态。偏置构件(5、105)的偏置力推动摆动构件(4、104)以与轴部(1a、101a)接触并且通过摩擦与轴部(1a、101a)接合而将旋转体(3、103)保持在停止状态下,以在旋转构件(DR)被阻止旋转运动的状态下将切换机构(CM、TM)的状态切换至运动限制状态。

Description

切换机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要被设置在保持构件与旋转构件之间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在允许旋转构件的运动的操作允许状态与将旋转构件的运动保持在经选择的停止位置处的运动限制状态之间对状态进行切换。
背景技术
在JP2009-235844A(下文中被称为参考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门位置限制装置,该门位置限制装置用于限制打开的门在用于设置有铰链的车辆的门装置中的位置。参考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不利用致动器的情况下利用门的开-闭运动来在运动限制模式与运动允许模式之间切换装置状态的装置。更具体地,该装置包括运动限制机构,该运动限制机构响应于通过打开门的运动在沿关闭方向略微移动门之前于中间位置处停止的操作而沿第一方向旋转的变化环的旋转,从而将限制机构的状态切换至运动限制模式。此外,在门沿完全关闭门的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变化环响应于门关闭操作而沿第二方向被驱动,使得运动限制机构切换至运动允许模式。换句话说,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在不利用致动器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手动操作的门关闭操作而在运动限制模式与运动允许模式之间对装置的状态进行切换。
在JP2010-95855A(下文中被称为参考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将门保持在经选择的打开程度的门开-闭保持装置。参考文献2公开了一种通过限制在打开及关闭门时施加的止回力(check force)来提供简单的且舒适的操作从而改善门开-闭操作性能的装置。更具体地,在门操作成打开的期间内,接合释放操作构件操作成使止回机构分离,使得门在未施加止回力的状态下顺畅地打开。在门操作成关闭的期间内,门的关闭操作使止回机构分离。换句话说,在没有操作接合释放操作构件的独立过程的情况下,门可以被关闭。
此外,在JP2006-265982A(下文中被称为参考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应用有动力后门的车辆用自动开-闭装置,该动力后门为用于设置有驱动源的车辆的后门。参考文献3公开了一种通过允许开-闭体被手动操作成打开、关闭以及通过在单个操作部处的操作而在中间位置处保持不动从而以手动操作的方式改善开-闭体的开-闭操作性能的装置。更具体地,车辆用自动开-闭装置被描述为一种用于在开-闭体通过铰链沿上-下方向自由地进行打开及关闭运动的状态下自动地打开及关闭安装在车身上的开-闭体的装置。车辆用自动开-闭装置包括:驱动源,该驱动源用于驱动开-闭体以打开及关闭;开-闭操作部,该开-闭操作部由操作者操作,该开-闭操作部设置在开-闭体上;辅助打开力产生装置,该辅助打开力产生装置设置在车身与开-闭体之间并且沿打开方向偏置开-闭体;以及离合器,该离合器设置在开-闭体与驱动源之间并且通过开-闭操作部的操作而选择性地连接开-闭体与驱动源之间的动力传输路径。在离合器处于断开状态的状态下,即使在操作开-闭操作部的情况下,车辆用自动开-闭装置也会在开-闭体处于开-闭体被认为是关闭的范围内所处的期间以及在开-闭体处于开-闭体被认为是打开的范围内所处的期间将离合器保持在断开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开-闭体被认为是关闭的范围为开-闭体处于完全关闭位置与开-闭体被半闭锁时所处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处的范围。开-闭体被认为是打开的范围为开-闭体处于完全打开位置与预定位置之间的位置处时所处的范围。
另外,在JP3816511B(下文中被称为参考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应用有车辆用动力滑动门的车辆滑动门的门保持控制装置。参考文献4公开了一种通过传输的保持力来保持滑动门的装置,其中,该传输的保持力适于在通过任何条件下的自重保持滑动门不能够移动的同时手动操作滑动门以打开及关闭。更具体地,用于车辆滑动门的门保持控制装置包括:滑动门,该滑动门要被滑动门移动机构移动并且在设置于车辆上以打开及关闭滑动门的导轨上移动;离合器机构,该离合器机构将来自驱动源的动力选择性地传输至滑动门移动机构;运动检测装置,该运动检测装置检测滑动门的运动;以及离合器控制装置,该离合器控制装置在离合器机构处调节经传输的保持力。离合器控制装置调节经传输的保持力,以在离合器控制装置接收来自运动检测装置的输出并且检测出滑动门已经沿从完全打开位置或从靠近完全打开位置的位置朝向打开滑动门的方向进一步移动时限制滑动门的运动。然后,在已经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离合器控制装置将经传输的保持力调整到最小值,该最小值是将滑动门保持在非移动状态下所需的最小力。
此外,在WO2009059747A(下文中被称为参考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打开及关闭例如车辆的后挡板或行李箱的驱动系统。参考文献5公开了一种包括在驱动侧连接至电动马达并在输出侧连接至关闭构件的连接装置的装置。该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摩擦接合元件,该第一摩擦接合元件对非移动构件的接触表面提供推动压力;以及第二摩擦接合元件,该第二摩擦接合元件将被驱动元件连接至从动元件并且构造成对传输元件的接触表面提供推动压力。在驱动系统由电动马达驱动的状态下,第二摩擦接合元件将在驱动侧产生的扭矩从驱动元件传输至从动元件。在驱动系统的关闭构件被手动操作的状态下,传输元件将在从动侧中产生的扭矩传输至第一摩擦接合元件,使得接触表面上的限制被释放。值得注意的是,从参考文献5中的图中看到,关闭构件为后挡板、或后门,并且摩擦接合元件为螺旋弹簧。
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门位置限制装置需要打开门的运动在沿关闭方向略微地移动门之前停止在中间位置处的操作,以使门位置限制装置处于运动限制模式。另外,将门位置限制装置从运动限制模式切换至运动允许模式需要沿关闭方向移动门的操作。此外,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门位置限制装置不允许从门位置限制装置处于运动限制模式的状态沿打开方向操作门。因此,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的操作性能存在改进空间。此外,参考文献2中公开的门开-闭保持装置需要接合释放操作构件的操作以从保持状态释放门。因此,参考文献2中公开的装置的操作性能存在改进空间。在参考文献1或参考文献2中公开的装置中的旋转构件为门并且参考文献1或参考文献2中公开的装置中的保持构件为车身构件的情况下,需要切换机构来通过简单的操作在操作允许状态与运动限制状态之间顺畅地切换并且可靠地保持运动限制状态,其中,操作允许状态为旋转构件的运动被允许的状态,运动限制状态为旋转构件的运动被保持在经选择的停止位置处的状态。
参考文献3至参考文献5中公开的装置中的每个装置均将电动马达用作驱动源并且此外需要离合器机构。通常,离合器机构被定义为将来自发动机体的动力选择性地传输至从动体的机构,该离合器机构为将发动机体与驱动体手动地或自动地连接及断开以接合及分离发动机体和驱动体的机构。离合器机构主要分成两种类型,其为通过接合齿而接合的非摩擦离合器以及通过摩擦而接合的摩擦离合器。在每种类型中,离合器机构接合以将来自发动机体的动力传输至驱动体,并且分离以停止传输动力。摩擦离合器通过摩擦阻力、或摩擦力来传输旋转。因此,在传输动力的同时保持摩擦状态的被认为是重要的。在没有传输动力的状态下,摩擦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将摩擦离合器保持在分离状态需要单独的考虑,该分离状态为摩擦离合器的运转停止的状态。
特别地,在参考文献3和参考文献4中的每篇参考文献中,电磁式离合器用作离合器机构。因此,需要电气控制来将离合器保持在摩擦离合器的运转停止的状态。另外,在参考文献3和参考文献4中的每篇参考文献中,使用了低效率的蜗轮减速器。因此,需要大输出型的电动马达并且装置的尺寸变大、重量变重、成本变高以及动力消耗变大。相比之下,参考文献5中公开的系统中的电动马达的尺寸可以被减小。然而,参考文献5中的系统构造成增大了用于保持后挡板的保持力。手动操作后挡板期间的操作所需的动力已经增加到与为保持后挡板增加的保持力一样大。在系统由马达驱动的状态下,螺旋弹簧的滑动运动导致了电阻损耗,这导致在减小尺寸以及减少动力消耗方面的困难。
因此,存在对于无需电气控制的如下切换机构的需求:该切换机构响应于旋转构件的手动操作而在操作允许状态与运动限制状态之间顺畅地切换并且可靠地保持运动限制状态。此外,在切换机构应用于包括驱动马达的装置的情况下,存在对于无需电气控制的如下切换机构的需求:该切换机构响应于对驱动马达进行驱动或响应于旋转构件的手动操作而在操作允许状态与运动限制状态之间顺畅地切换并且可靠地保持运动限制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一种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要被设置在保持构件与构造成相对于保持构件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构件之间,该切换机构在旋转构件的运动被允许的操作允许状态与旋转构件被保持在经选择的停止位置处的运动限制状态之间对状态进行切换,该切换机构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轴部并且附接至保持构件;旋转体,该旋转体处于被可旋转支承的状态并且连接至旋转构件,该旋转体以轴部作为旋转中心独立于主体旋转;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旋转体上的摆动构件,该摆动构件响应于摆动构件的摆动运动与轴部接触或分离;以及保持在旋转体上的偏置构件,该偏置构件朝向轴部的中心轴线偏置摆动构件。该摆动构件通过响应于与旋转构件的运动联动地旋转的旋转体的旋转而在摆动构件处产生的离心力来抵抗偏置构件的偏置力而与轴部分离,从而将切换机构的状态切换至操作允许状态。偏置构件的偏置力推动摆动构件以与轴部接触并且通过摩擦与轴部接合而将旋转体保持在停止状态下,从而将切换机构的状态切换至运动限制状态。
因此,切换机构由于旋转构件的手动操作而顺畅地在操作允许状态与运动限制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此外,旋转体的状态在旋转体恢复停止时通过借助于摩擦接合而可靠地保持在停止状态下。因此,提供有利于例如用于车辆的门装置的较大的门保持力的切换机构可以被提供。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切换机构的状态在旋转构件操作成旋转地运动的状态下切换至操作允许状态,并且切换机构的状态在旋转构件被阻止进行旋转运动的状态下切换至运动限制状态。
因此,切换机构由于旋转构件的手动操作而在操作允许状态与运动限制状态之间顺畅地切换。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切换机构的摆动构件包括一端被可旋转地支承的杆以及设置在杆的定位成远离轴部的一部分上的重量部。切换机构的偏置构件包括设置在靠近杆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的弹簧。杆通过响应于旋转体的旋转而在重量部处产生的离心力来抵抗弹簧的偏置力,从而在使杆移动远离轴部的方向上摆动。
根据在此描述的布置,通过简单的构型可以提供切换机构在手动操作时极大减小的操作力。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切换机构的摆动构件包括相对于轴部的中心轴线点以对称的方式设置的一对杆,其中,所述一对杆中的每个杆的一个端部被可旋转地支承。摆动构件包括一对重量部,其中,所述一对重量部中的每个重量部均设置在所述一对杆中的每个杆的定位成远离轴部的一部分上。切换机构的偏置构件构造有一对弹簧,其中,该对弹簧中的每个弹簧均设置在靠近所述一对杆中的每个杆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所述一对杆中的每个杆均通过响应于旋转体的旋转而在所述一对重量部中的每个重量部处产生的离心力来抵抗所述一对弹簧中的每个弹簧的偏置力,从而在使所述一对杆中的每个杆移动远离轴部的方向上摆动。
根据在此描述的布置,通过简单的构型可以提供切换机构在手动操作时极大地减小的操作力。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切换机构还包括副旋转体,该副旋转体能够旋转地支承在轴部上、以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旋转。切换机构的杆和重量部设置在副旋转体与旋转体之间。摆动轴的用于杆的一端支承在副旋转体上,而摆动轴的用于杆的另一端支承在旋转体上。
根据在此描述的布置,杆通过被支承在每一侧而可以被可靠地并稳定地保持。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切换机构的副旋转体和旋转体中的每一者均包括通过从副旋转体和旋转体中的每一者的外周面去除一部分而形成的切口部。重量部包括延伸至副旋转体和旋转体中的每一者的切口部中的延伸部。
根据在此描述的布置,重量部在不增加切换机构的尺寸的情况下以大尺寸形成,使得可以在不将切换机构制造得较大的情况下可靠地提供适当大小的离心力。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切换机构还包括止动部,该止动部摆动构件的摆动限制在预定摆动角度。
根据在此描述的布置,摆动构件的摆动被可靠地抑制摆动超过预定摆动角度,使得可以提供摆动构件的可靠且稳定的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切换机构还包括齿轮机构,该齿轮机构设置在旋转体与旋转构件之间,以将旋转体和旋转构件连接。旋转体在旋转构件被手动地操作成旋转地运动的状态下经由齿轮机构增大旋转速度。
通过齿轮机构连接至旋转体的构型,尤其在旋转体响应于手动操作旋转构件以进行旋转运动而旋转的时候,由于齿轮机构增大来自手动操作的输入的旋转速度,因此手动操作力可以在旋转运动一经启动之后就减小。因此,可以提供有利于车辆门装置的切换机构。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切换机构还包括:轴部,该轴部形成为圆筒状;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包括插入穿过轴部的输出轴,该驱动马达要被固定至主体;以及连接至输出轴的凸轮构件,该凸轮构件响应于输出轴的旋转而抵抗偏置构件的偏置力,从而在使摆动构件移动远离输出轴的方向上推动摆动构件。切换机构的摆动构件响应于输出轴的旋转并经由凸轮构件与轴部分离,从而在驱动马达被驱动的状态下将切换机构的状态切换至操作允许状态。切换机构的状态在驱动马达未被驱动并且旋转构件被手动地操作成旋转地运动的状态下切换至操作允许状态。切换机构的状态在驱动马达未被驱动的状态下切换至运动限制状态。
在此描述的布置不同于离合器机构。换句话说,切换机构为包括主体和旋转体的机构,其中,驱动马达固定至主体,旋转体能够旋转地支承在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并且独立于主体旋转。切换机构的机构在主体与旋转体之间工作,使得旋转体与主体通过摩擦而接合,从而将旋转体保持在停止状态下。此外,该机构构造成使得在旋转体由驱动马达驱动或由手动驱动而旋转的时候通过释放旋转体与主体之间的摩擦接合而使旋转体与主体脱开。因此,切换机构的状态在驱动力传输至旋转体的状态与旋转体保持在停止状态下的状态之间切换。根据在此描述的布置,切换机构可以提供操作允许状态,该操作允许状态为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下,驱动力响应于由驱动马达驱动的旋转体的旋转或者响应于通过施加了暂时超过保持力的力的手动操作进行的旋转体的旋转而被机械地且在不进行电气控制的情况下传输,以释放旋转体与主体之间的摩擦接合。此外,切换机构可以机械地并且在不进行电气控制的情况下切换至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下,旋转体在旋转体的运动停止的时候通过摩擦接合保持在停止状态下。因此,提供大的门保持力的切换机构可以被提供,这对例如车辆的动力后门和动力滑动门是有利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切换机构的摆动构件包括一端被可旋转地支承的杆以及设置在杆的定位成远离轴部的一部分上的重量部。切换机构的偏置构件包括设置在靠近杆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的弹簧。杆响应于旋转体的旋转而在重量部处产生的离心力来抵抗弹簧的偏置力,从而在使杆移动远离轴部的方向上摆动。
根据在此描述的布置,通过简单的构型可以提供切换机构在手动操作时极大地减小的操作力。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切换机构的摆动构件包括相对于轴部的中心轴线点以对称方式设置的一对杆,其中,所述一对杆中的每个杆的一个端部被可旋转地支承。摆动构件包括一对重量部,其中所述一对重量部中的每个重量部均设置在所述一对杆中的每个杆的定位成远离轴部的一部分上。偏置构件构造有一对弹簧,其中该对弹簧中的每个弹簧均设置在靠近所述一对杆中的每个杆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所述一对杆中的每个杆均通过响应于旋转体的旋转而在所述一对重量部中的每个重量部处产生的离心力来抵抗所述一对弹簧中的每个弹簧的偏置力,从而在使所述一对杆中的每个杆移动远离轴部的方向上摆动。
根据在此描述的布置,通过简单的构型可以提供切换机构在手动操作时极大地减小的操作力。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切换机构还包括副旋转体,该副旋转体能够旋转地支承在轴部上、以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旋转。切换机构的杆和重量部设置在副旋转体与旋转体之间。摆动轴的用于杆的一端支承在副旋转体上,而摆动轴的用于杆的另一端支承在旋转体上。
根据在此描述的布置,杆通过被支承在每一侧而可以被可靠地且稳定地保持。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切换机构的副旋转体和旋转体中的每一者均包括通过从副旋转体和旋转体中的每一者的外周面去除一部分而形成的切口部。重量部包括延伸至副旋转体和旋转体中的每一者的切口部中的延伸部。
根据在此描述的布置,重量部在不增加切换机构的尺寸的情况下以大尺寸形成,使得可以在不将切换机构制造得较大的情况下可靠地提供适当大小的离心力。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切换机构还包括第一弹簧座部以及第二弹簧座部,该第一弹簧座部形成为呈截面凸形的形状,该第一弹簧座部在靠近杆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设置在杆上,该第二弹簧座部具有与第一弹簧座部相同的形状,该第二弹簧座部保持在面向第一弹簧座部的位置处。第一弹簧座部的端面以及第二弹簧座部的端面设置成面向彼此。弹簧保持在第一弹簧座部与第二弹簧座部之间。杆的摆动在第一弹簧座部的端面与第二弹簧座部的端面彼此接触时受到限制。
根据在此描述的布置,摆动构件的摆动被可靠地抑制摆动超过预定摆动角度,使得可以在不提供单独的止动部的情况下提供摆动构件的可靠且稳定的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切换机构还包括齿轮机构,该齿轮机构设置在旋转体与旋转构件之间以将旋转体和旋转构件连接。驱动马达的旋转输出在驱动马达被驱动并且旋转体响应于输出轴的旋转并经由凸轮构件而旋转的状态下经由齿轮机构减小旋转速度。旋转体在旋转构件在驱动马达未被驱动的状态下被手动地操作成旋转地运动的状态下经由齿轮机构增大速度。
通过齿轮机构连接至旋转体的构型,尤其在旋转体响应于在驱动马达未被驱动期间手动操作旋转构件而旋转的时候,由于齿轮机构增大来自手动操作的输入的旋转速度,因此手动操作力可以在旋转运动一经启动之后就减小。因此,可以提供有利于例如车辆的动力后门和动力滑动门的切换机构。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所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前述及另外的特征和特性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沿上-下方向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
图2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切换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切换机构的另一立体图;
图4为沿图1中的线Ⅳ-Ⅳ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处于停止状态的切换机构;
图5为沿图1中的线Ⅴ-Ⅴ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处于手动操作切换机构的状态的切换机构;
图6为示出安装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的车辆的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门装置的一部分被切除;
图7为用于安装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的车辆的后门的伸缩驱动机构的截面图;
图8为沿上-下方向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
图9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的沿图8中的线IX-IX截取的横截面的立体图;
图10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的沿图8中的线X-X截取的横截面的立体图;
图11A为沿图8中的线XIA-XIA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处于停止状态的切换机构;
图11B为沿图8中的线XIB-XIB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处于停止状态的切换机构;
图12A为沿图8中的线XIIA-XIIA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于驱动马达被驱动的状态的切换机构;
图12B为沿图8中的线XIIB-XIIB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于驱动马达被驱动的状态的切换机构;
图13A为沿图8中的线XIIIA-XIIIA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于手动操作切换机构的状态的切换机构;
图13B为沿图8中的线XIIIB-XIIIB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于手动操作切换机构的状态的切换机构;
图14为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的立体图;
图15为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的摆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16为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的止动部的立体图;以及
图17为用于安装有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的车辆的动力后门的伸缩驱动机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切换机构CM、TM的有利实施方式。图1至图5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CM。图6示出设置有作为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的车辆的门装置。如图6所示,门DR用作旋转构件,并且门框DF——其为旋转地支承门DR的车身部件——用作保持构件。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CM设置在门DR与门框DF之间并且响应于门DR的开-闭操作而在操作允许状态与运动限制状态之间对状态进行切换。门装置将在之后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CM基本上通过支承构件11配合至形成为容器状的主体1的开口部而构造为壳体状。主体1在内部包括有形成为实心圆柱状的轴部1a。支承构件11可旋转地支承旋转体3,该旋转体3以轴部1a作为旋转中心独立于主体1旋转。支承构件11经由固定至旋转体3的连接轴2、齿轮G以及与齿轮G啮合的齿轮机构RD连接至旋转构件,例如,图6中所示的门DR。
摆动构件4可摆动地支承在旋转体3上。摆动构件4设置成使得形成为在正视图中呈半圆形的内周面4d响应于以摆动轴4a作为轴线进行摆动的摆动构件4的摆动而与轴部1a的外周面接触及分离。摆动构件4包括一端被可旋转地支承的杆41以及设置在杆41的定位成远离轴部1a的一部分上的重量部42。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CM中,一对摆动构件4相对于轴部1a的中心轴线点以对称的方式进行设置,且一对杆41中的每个杆的一端被可旋转地支承。摆动构件4还包括一对重量部42,其中,该对重量部42中的每个重量部均设置在所述一对杆41中的每个杆的定位成远离轴部1a的一部分上。然而,摆动构件4可以单独地设置而不作为一对设置。值得注意的是,杆41和重量部42可以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分开形成且在之后接合。
如图2和图3所示,偏置构件5保持在设置在旋转体3上的保持部3s与摆动构件4的杆41之间,使得朝向轴部1a的中心轴线偏置摆动构件4。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CM中,偏置构件5为一对螺旋弹簧,其中,所述螺旋弹簧中的每个螺旋弹簧均设置在靠近所述一对杆41中的每个杆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然而,螺旋弹簧可以用例如板弹簧或橡胶构件来代替。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CM中,副旋转体7平行于旋转体3设置。副旋转体7可旋转地支承在主体1的轴部1a上。因此,杆41和重量部42设置在旋转体3与副旋转体7之间。此外,摆动轴4a的用于杆41的一端支承在副旋转体7上并且摆动轴4a的用于杆41的另一端支承在旋转体3上。换句话说,杆41由摆动轴4a被保持的每个端部来保持,然而,切换机构CM可以构造为没有副旋转体7并且杆41可以在可以提供足够刚性来保持杆41的条件下仅由摆动轴4a的一端保持在旋转体3处。此外,保持部3s由旋转体3和副旋转体7保持在每个端部处。然而,保持部3s可以是保持部3s仅保持在一个端部处的构型。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CM包括将摆动构件4的摆动限制在预定摆动角度的止动部8。如图2和图3所示,止动部8——其形成为棒状的单独部件——设置在旋转体3与副旋转体7之间,然而,止动部8可以通过挤压与旋转体3或副旋转体7一体地形成。值得注意的是,轴承在附图中由附图标记B表示。旋转体3通过轴承B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构件11上。副旋转体7通过另一轴承B可旋转地支承在轴部1a上。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CM中,旋转体3包括切口部3c,并且副旋转体7包括切口部7c。切口部3c通过从旋转体3的外周面去除一部分而形成。切口部7c通过从副旋转体7的外周面去除一部分而形成。此外,重量部42包括延伸部42c。所述延伸部42c延伸至旋转体3的切口部3c以及副旋转体7的切口部7c中。因此,重量部42的质量可以制得较大而不会增大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同时可以可靠地产生大的离心力。
将参照图4和图5对描述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构型中设置的切换机构CM中的旋转体3的操作进行描述。旋转体3与手动操作联动地操作以旋转地运动用作旋转构件的门DR。值得注意的是,图4和图5中的切换机构CM的横截面处的剖面线出于使描述更易于理解而被省略。首先,在旋转体3未被操作期间,如图4所示,摆动构件4由偏置构件5的偏置力偏置,使得摆动构件4推靠轴部1a并与轴部1a接触。因此,通过沿由图4中的轮廓箭头表示的方向施加的推力,旋转体3由摩擦接合保持在停止状态下。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在杆41的内周面4d以及轴部1a的外周面的表面上——即,在接触表面上——形成例如狭槽或呈凸凹的波状,可以调节启动手动操作时所处时间时的初始感觉。
在旋转体3与手动操作联动地旋转以沿由表示旋转的箭头R3——其在图5中附图的外周部处示出——表示的方向旋转地运动用作旋转构件的门DR的状态下,响应于旋转体3的旋转而在所述一对重量部42处产生离心力。因此,摆动构件4中的每个摆动构件均沿由箭头D4表示的方向摆动并且通过离心力抵抗偏置构件5的偏置力而与轴部1a分离。因此,间隙C在杆41与轴部1a之间形成并且杆41与轴部1a之间的摩擦接合被释放,从而允许旋转体3的旋转。换句话说,切换机构CM的状态切换至操作允许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当门DR被手动地操作成旋转地运动时提供具有与保持力相同大小的操作力来启动旋转运动,然而,在旋转体3开始旋转之后,响应于旋转体3的旋转操作而在所述一对重量部42处产生离心力并且在摆动构件4与轴部1a之间形成间隙C,使得用作旋转构件的门DR被毫无困难地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图2和图3中示出的止动部8可以被除去,并且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CM可以构造成使得重量部42的外周面在通过旋转体3和副旋转体7的旋转而在重量部42处产生离心力时与主体1的内周面接触。根据在此描述的布置,为摆动构件4提供摩擦制动力,以使得摆动构件4的摆动在不具有止动部8的情况下被限制在预定摆动角度。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摆动角度为杆41在重量部42的外周面与主体1的内周面接触时所处时间确定的摆动的角度。因此,在不具有止动部8的情况下,旋转体3被防止过度地旋转。
图6示出设置有上述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的车辆的门装置的构型。门DR围绕设置在向上门铰链与向下门铰链之间的旋转轴旋转地支承在门框DF上,其中,向上门铰链为沿向上方向设置的门铰链DH,向下门铰链为沿向下方向设置的门铰链DH。值得注意的是,门DR用作旋转构件,为车身部件的门框DF用作保持构件。止回杆CB的基部端部连接至门框DF,使得止回杆可以相对于门框DF进行旋转运动。图1中示出的齿轮机构RD和切换机构CM容置在外壳CS中并且保持在门DR上。更具体地,切换机构CM在内部包括例如经由连接轴2和齿轮G连接至齿轮机构RD的旋转体3。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CM中,外壳CS保持在门DR上,使得主体1设置在靠近旋转轴的位置处,该旋转轴为设置在沿向上方向设置的门铰链DH与沿向下方向设置的门铰链DH之间的轴。此外,止回杆CB的主体部连接至外壳CS中的齿轮机构RD以形成速度增大装置。止回杆CB的主体部用作齿条并且齿轮G作为小齿轮的齿条小齿轮机构是速度增大装置的示例。此外,行星齿轮系例如可以设置在齿条与小齿轮之间。
当门DR操作成打开时,允许切换机构CM中的旋转体3和副旋转体7旋转,从而允许止回杆CB移动。此时,旋转体3经由齿轮机构RD增大旋转速度并且以高速旋转。因此,手动操作力可以在门打开操作一经启动之后就立即减小。当打开门DR的操作停止时,旋转体3和副旋转体7的旋转停止。此时,旋转体3和副旋转体7由摩擦接合保持在停止状态下。因此,止回杆CB被抑制移动,使得门DR通过适当的保持力可靠地保持在经选择的停止位置处。当门DR操作成关闭时,允许切换机构CM中的旋转体3和副旋转体7的旋转。旋转体3经由齿轮机构RD旋转。在门DR操作成关闭的期间,切换机构CM中的旋转体3和副旋转体7的旋转对将扭矩施加至其他机械元件的动能进行积累,这是一种被称为飞轮效应的现象。因此,即使具有轻重量的门DR,也在门DR操作成关闭时以与重门类似的方式操作,使得门DR可以可靠地关闭而毫无困难。换句话说,尽管门DR缓慢地或以低速关闭,但是门DR可以完全地推动穿过撞针,使得门DR可以适当地关闭而不会保持在半锁闭位置。
图1至图3中示出的切换机构CM可以在由图7中的附图标记CM表示的位置处安装在用于车辆的后门的伸缩驱动机构EX1的内部。伸缩驱动机构EX1设置在车辆的后门与车身之间。切换机构CM用于在操作允许状态与运动限制状态之间切换伸缩驱动机构EX1的状态。操作允许状态为响应于旋转体3和副旋转体7的手动操作而允许后门的操作从而旋转旋转体3和副旋转体7的状态。运动限制状态为后门保持在经选择的停止位置处的状态。旋转体3经由连接轴2和齿轮G连接至齿轮机构RD。齿轮机构设置在由图1和图7中的附图标记RD表示的位置处。在旋转体3与手动打开后门的操作联动地旋转的状态下,由于来自手动操作的输入经由齿轮机构RD而在旋转速度方面增大,因此旋转体3以高速旋转。因此,手动操作力在打开后门的操作一经启动之后就立即减小。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CM,在无需对切换机构CM进行电气控制的情况下,摆动构件4与轴部1a之间的摩擦接合响应于旋转体3和副旋转体7的与将用作旋转构件的后门打开的手动操作联动地旋转自动地释放以提供旋转允许状态,使得后门被打开。此外,当打开后门的操作停止并且旋转体3和副旋转体7的旋转停止时,旋转体3由摆动构件4与轴部1a之间的摩擦接合保持在停止状态下。因此,后门通过适当的保持力可靠地保持在经选择的停止位置处。
图8至图17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除了提供旋转构件被允许操作的操作允许状态之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可以用作如下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允许切换机构TM的状态被切换至驱动力传输状态和运动限制状态,在驱动力传输状态下,驱动力传输至旋转构件,在运动限制状态下,旋转构件保持在经选择的停止位置处。例如,在图17中,切换机构TM在由附图标记TM表示的位置处安装在用于车辆的动力后门的伸缩驱动机构EX2中,并且切换机构TM在驱动力被传输以打开或关闭后门的状态与后门保持在停止状态的状态之间切换伸缩驱动机构EX2的状态。将在之后详细地描述操作。图8至图10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的基本构型。为与根据图1至图3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CM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提供具有对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加上数字100的附图标记。此外,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特有的部件提供100系列编号的附图标记。如图8所示,主体101包括形成为圆筒状的轴部101a。驱动马达DM固定至主体101,使得输出轴120穿透轴部101a。旋转体103设置在驱动马达DM的一端处。旋转体103处于可旋转支承状态下并且以轴部101a作为旋转中心独立于主体101旋转。如图8所示,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中,驱动马达DM的输出轴121连接至连接轴122,使得驱动马达DM的输出轴121以及连接轴122一体地旋转。驱动马达DM的输出轴121以及连接轴122一起形成输出轴120。
摆动构件104可摆动地支承在旋转体103上。摆动构件4设置成响应于摆动构件104的摆动而与轴部101a接触及分离。摆动构件104包括一端被旋转地支承的杆141以及设置在杆141的定位成远离轴部101a的一部分上的重量部142,。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中,一对摆动构件104相对于轴部101a的中心轴线点以对称的方式设置,且一对杆141中的每个杆的一端被可旋转地支承。摆动构件104还包括一对重量部142,其中,该对重量部142中的每个重量部均设置在所述一对杆141中的每个杆的定位成远离轴部101a的一部分上。然而,摆动构件104可以单独地设置而不作为一对设置。值得注意的是,杆141和重量部142可以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分开地形成且在之后接合。
如图9和图10所示,偏置构件105保持在设置在旋转体3上的保持部103s与摆动构件104的杆141之间,使得朝向轴部101a的中心轴线偏置摆动构件104。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中,偏置构件105为一对螺旋弹簧,其中,所述螺旋弹簧中的每个螺旋弹簧均设置在靠近所述一对杆141中的每个杆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此外,如图8至图10所示,在连接轴122的小直径部处,在输出轴120上连接有在正视图中呈方形的凸轮构件106。凸轮构件106设置在靠近凸轮表面104c的位置处,其中,凸轮表面104c形成为以梯形形状后倾到摆动构件104的杆141中,且凸轮表面104c之间有小的间隙。此外,凸轮构件106设置成与凸轮表面104c接触及分离。另外,形成为在正视图中呈半圆形形状的内周面104d设置成响应于摆动构件104的杆141的摆动而与轴部101a的外周面接触及分离。
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中,副旋转体107以轴部101a作为旋转中心可旋转地支承在轴部101a上。因此,杆141和重量部142设置在旋转体103与副旋转体107之间。此外,摆动轴104a的用于杆141的一端支承在副旋转体107上并且摆动轴104a的用于杆141的另一端支承在旋转体103上。换句话说,杆141由摆动轴104a的被保持的每个端部保持,然而,切换机构TM可以构造为没有副旋转体107并且杆141可以在可以提供足够刚性来保持杆141的条件下仅由摆动轴104a的一个端部保持在旋转体103处。此外,保持部103s由旋转体103和副旋转体107保持在每个端部处。然而,保持部103s可以为保持部103s仅保持在一端处的构型。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包括将摆动构件104的摆动限制在预定摆动角度的止动部108。如图9和图10所示,止动部108——其为形成为棒状的单独部件——设置在旋转体103与副旋转体107之间。然而,止动部108可以通过挤压而与旋转体103或副旋转体107一体地形成。
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中,如图8所示,管状构件101b夹在主体101与驱动马达DM之间。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通过支承构件111配合至管状构件101b的开口部而构造为壳体状。作为替代方案,管状构件101b和主体101可以一体地形成并且壳体状可以通过支承构件111配合至主体101的开口部而形成。在图8中,轴承由附图标记B表示。旋转体103经由轴承B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构件111上。副旋转体107经由另一轴承B可旋转地支承在轴部101a上。值得注意的是,凸轮构件106经由第三轴承B可旋转地支承在旋转体103上,然而,旋转体103与凸轮构件106之间的轴承B可以被移除。
将参照图11A至图13B对描述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构型中设置的切换机构TM中的旋转体103的操作进行描述。旋转体103通过驱动马达DM的驱动或通过旋转构件的手动操作而运行。图11A、图12A和图13A分别为沿图8中的线XIA-XIA、XIIA-XIIA和XIIIA-XIIIA截取的截面图。沿线XIA-XIA、XIIA-XIIA和XIIIA-XIIIA截取的截面图的视角方向在相对于沿线Ⅸ-Ⅸ截取的图的视角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图11B、图12B和图13B分别为沿图8中的线XIB-XIB、XIIB-XIIB和XIIIB-XIIIB截取的截面图。图11A至图13B中的切换机构TM的横截面处的剖面线被省略。首先,在驱动马达DM未被驱动的期间,如图11B所示,摆动构件104通过偏置构件105的偏置力推靠轴部101a并且与轴部101a接触。因此,旋转体103由摆动构件104和轴部101a的摩擦接合保持在停止状态下。
在驱动马达DM被驱动的期间,当输出轴120或更具体地为图8中示出的连接轴122的小直径部被驱动而沿由表示旋转的箭头R6——其在图12A中的图的中心部分处示出——表示的方向旋转时,凸轮构件106沿使摆动构件104与轴部101a分离的方向——由箭头D4表示的方向——推动摆动构件104。因此,如图12B所示,所述一对杆141中的每个杆均沿使杆141抵抗一对偏置构件105中的每个偏置构件的偏置力而与轴部101a分离的方向移动。因此,间隙C在杆141与轴部101a之间形成。换句话说,杆141与轴部101a之间的摩擦接合被释放并且使旋转体103保持在静止状态的力丧失。因此,凸轮构件106、摆动构件104和旋转体103响应于输出轴120的旋转而一体地旋转。
在驱动马达DM未被驱动的期间,在旋转体103响应于旋转构件的手动操作而沿由表示旋转的箭头R3——其在图13B中的图的外周部处示出——表示的方向旋转的状态下,响应于旋转体103的旋转而在所述一对重量部142处产生离心力,使得摆动构件104沿由箭头D4表示的方向摆动并且与轴部101a分离。因此,间隙C在杆141与轴部101a之间形成并且杆141与轴部101a之间的摩擦接合被释放,使得旋转体103旋转。值得注意的是,当旋转构件被手动地操作成旋转地运动时提供具有与保持力相同大小的操作力来启动旋转运动,然而,在旋转体103开始旋转之后,响应于旋转体103的旋转操作而在所述一对重量部142处产生离心力并且在摆动构件104与轴部101a之间形成间隙C,使得旋转体103通过较小的操作力旋转而毫无困难。此外,在旋转构件手动地操作成旋转地运动时,未被驱动的驱动马达DM的输出轴120通过如图13A所示的凸轮构件106随着旋转体103的旋转而旋转。然而,输出轴120的这种旋转为自由旋转并且产生的反作用力达不到影响手动操作力的量。
值得注意的是,图9和图10中示出的止动部108可以被省略,并且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可以构造成使得重量部142的外周面在通过旋转体103和副旋转体107的旋转而在重量部142处产生离心力时与管状构件101b的内周面接触、或者与和管状构件101b的主体101接触。根据在此描述的布置,为摆动构件104提供摩擦制动力,以使得摆动构件104的摆动在不具有止动部108的情况下限制在预定摆动角度。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摆动角度为杆141在重量部142的外周面与管状构件101b的内周面接触时所处的时间确定的摆动的角度。因此,在不具有止动部108的情况下,旋转体103被防止过度地旋转。
图8至图10中示出的切换机构TM可以在由图17中的附图标记TM表示的位置处安装在用于车辆的动力后门的伸缩驱动机构EX2的内部。伸缩驱动机构EX2设置在车辆的用作旋转构件的后门与用作保持构件的车身之间。伸缩驱动机构EX2响应于通过驱动马达DM或通过打开和关闭后门的手动操作驱动的旋转体103的旋转而在伸缩驱动机构EX2的延伸方向上扩张及收缩。如图8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的旋转体103经由与旋转体103的轴部103a连接的连接轴102并且经由齿轮G连接至齿轮机构RD。齿轮机构RD设置在由图8和图17中的附图标记RD表示的位置处。在驱动马达DM被驱动的期间,在旋转体103响应于输出轴120的旋转并经由凸轮构件106进行旋转的状态下,驱动马达DM的旋转输出经由齿轮机构RD降低速度。因此,在驱动马达DM未被驱动的期间,在旋转体103响应于后门的手动操作而旋转的状态下,旋转体103由于借助手动操作的输入经由齿轮机构RD增大旋转速度而以高速旋转。因此,手动操作力在使旋转体103旋转的操作一经启动之后就立即减小。
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可以通过响应于由小型驱动马达DM驱动或者在不存在电磁离合器或不存在对电磁离合器的电气控制的情况下由手动操作驱动的旋转体103的旋转而自动地释放主体101的轴部101a处摩擦接合来打开后门及关闭后门。此外,当旋转体103的旋转停止时,旋转体103可以由摩擦接合可靠地保持在停止状态下,使得后门可以通过保持后门的适当的保持力而可靠地保持在经选择的停止位置处。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在杆141的内周面104d以及轴部101a的外周面的表面上——即,接触表面上——形成例如狭槽或呈凹凸的波状,可以调节启动手动操作时的初始感觉。
图14至图16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为图14至图16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与图8至图13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之间的大致相同的部件提供相同的附图标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的旋转体103和副旋转体107分别设置有切口部103c和切口部107c。切口部103c通过从旋转体103的外周面去除一部分而形成,并且切口部107c通过从副旋转体107的外周面去除一部分而形成。重量部142形成有延伸部142c。所述延伸部142c延伸至切口部103c和切口部107c中。因此,重量部142的质量可以制造得较大而不会增大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同时可以可靠地产生大的离心力。值得注意的是,图15中的杆141和重量部142一体地形成,然而,杆141和重量部142可以分开地形成且在之后接合。
此外,如图16所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包括第一弹簧座部109a以及第二弹簧座部109b,该第一弹簧座部109a形成为呈截面凸形的形状,该第一弹簧座部109a在靠近杆141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设置在杆141上,该第二弹簧座部109b具有与第一弹簧座部109a大致相同的形状,该第二弹簧座部109b在面向第一弹簧座部109a的位置处保持在保持部103s上。第一弹簧座部109a的端面以及第二弹簧座部109b的端面设置成面向彼此。偏置构件105的螺旋弹簧保持在第一弹簧座部109a与第二弹簧座部109b之间。杆141的摆动在第一弹簧座部109a的端面与第二弹簧座部109b的端面彼此接触时受到限制。因此,图9和图10中示出的止动部108可以被除去,使得切换机构TM的构型变得更为简单。值得注意的是,图16中示出的构型可以应用到图1至图3中示出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CM。此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TM可以应用到例如车辆的动力滑动门以及住宅用自动门。

Claims (15)

1.一种切换机构(CM、TM),所述切换机构(CM、TM)要被设置在保持构件(DF)与构造成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DF)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构件(DR)之间,所述切换机构(CM、TM)在操作允许状态与运动限制状态之间对状态进行切换,在所述操作允许状态下,所述旋转构件(DR)的运动被允许,在所述运动限制状态下,所述旋转构件(DR)被保持在经选择的停止位置处,所述切换机构(CM、TM)包括:
主体(1、101),所述主体(1、101)包括轴部(1a、101a)并且附接至所述保持构件(DF);
旋转体(3、103),所述旋转体(3、103)处于被可旋转支承的状态并且连接至所述旋转构件(DR),所述旋转体(3、103)以所述轴部(1a、101a)作为旋转中心独立于所述主体(1、101)旋转;
摆动构件(4、104),所述摆动构件(4、104)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所述旋转体(3、103)上,所述摆动构件(4、104)响应于所述摆动构件(4、104)的摆动运动而与所述轴部(1a、101a)接触或者分离;以及
偏置构件(5、105),所述偏置构件(5、105)保持在所述旋转体(3、103)上,所述偏置构件(5、105)朝向所述轴部(1a、101a)的中心轴线偏置所述摆动构件(4、104),其中,
所述摆动构件(4、104)通过响应于与所述旋转构件(DR)的运动联动地旋转的所述旋转体(3、103)的旋转而在所述摆动构件(4、104)处产生的离心力来抵抗所述偏置构件(5、105)的偏置力以与所述轴部(1a、101a)分离,从而将所述切换机构(CM、TM)的所述状态切换至所述操作允许状态,以及
所述偏置构件(5、105)的所述偏置力推动所述摆动构件(4、104)以与所述轴部(1a、101a)接触并且通过摩擦与所述轴部(1a、101a)接合而将所述旋转体(3、103)保持在停止状态下,从而将所述切换机构(CM、TM)的所述状态切换至所述运动限制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机构(CM、TM),其中,
在所述旋转构件(DR)操作成旋转地运动的状态下将所述切换机构(CM、TM)的所述状态切换至所述操作允许状态,并且其中,
在所述旋转构件(DR)被阻止进行旋转运动的状态下将所述切换机构(CM、TM)的所述状态切换至所述运动限制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机构(CM、TM),其中,
所述摆动构件(4、104)包括杆(41、141)和重量部(42、142),所述杆(41、141)的一端被可旋转地支承,所述重量部(42、142)设置在所述杆(41、141)的定位成远离所述轴部(1a、101a)的一部分上,
所述偏置构件(5、105)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杆(41、141)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的弹簧,
所述杆(41、141)通过响应于所述旋转体(3、103)的所述旋转而在所述重量部(42、142)处产生的所述离心力来抵抗所述弹簧的所述偏置力,从而在使所述杆(41、141)移动远离所述轴部(1a、101a)的方向上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机构(CM、TM),其中,
所述摆动构件(4、104)包括相对于所述轴部(1a、101a)的中心轴线点以对称方式设置的一对杆(41、141),所述一对杆(41、141)中的每个杆的一端被可旋转地支承,
所述摆动构件(4、104)包括一对重量部(42、142),其中所述一对重量部(42、142)中的每个重量部均设置在所述一对杆(41、141)中的每个杆的定位成远离所述轴部(1a、101a)的一部分上,
所述偏置构件(5、105)构造有一对弹簧,其中所述一对弹簧中的每个弹簧均设置在靠近所述一对杆(41、141)中的每个杆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以及
所述一对杆(41、141)中的每个杆均通过响应于所述旋转体(3、103)的所述旋转而在所述一对重量部(42、142)中的每个重量部处产生的所述离心力来抵抗所述一对弹簧中的每个弹簧的所述偏置力,从而在使所述一对杆(41、141)中的每个杆移动远离所述轴部(1a、101a)的方向上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切换机构(CM、TM),还包括:
副旋转体(7、107),所述副旋转体(7、107)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所述轴部(1a、101a)上、以所述轴部(1a、101a)作为所述旋转中心旋转,其中,
所述杆(41、141)和所述重量部(42、142)设置在所述副旋转体(7、107)与所述旋转体(3、103)之间,以及
摆动轴(4a、104a)的用于所述杆(41、141)的一端支承在所述副旋转体(7、107)上,而所述摆动轴(4a、104a)的用于所述杆(41、141)的另一端支承在所述旋转体(3、10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换机构(CM、TM),其中,
所述副旋转体(7、107)和所述旋转体(3、103)中的每一者均包括切口部(3c、7c、103c、107c),所述切口部(3c、7c、103c、107c)通过从所述副旋转体(7、107)和所述旋转体(3、103)中的每一者的外周面去除一部分而形成,以及
所述重量部(42、142)包括延伸部(42c、142c),所述延伸部(42c、142c)延伸至所述副旋转体(7、107)和所述旋转体(3、103)中的每一者的所述切口部(3c、7c、103c、107c)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机构(CM、TM),还包括:
止动部(8、108),所述止动部(8、108)将所述摆动构件(4、104)的摆动限制在预定摆动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机构(CM、TM),还包括:
齿轮机构(RD),所述齿轮机构(RD)设置在所述旋转体(3、103)与所述旋转构件(DR)之间,以将所述旋转体(3、103)和所述旋转构件(DR)连接,其中,
所述旋转体(3、103)在所述旋转构件(DR)被手动地操作成旋转地运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齿轮机构(RD)来增大旋转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机构(TM),还包括:
形成为圆筒状的所述轴部(101a);
驱动马达(DM),所述驱动马达(DM)包括插入穿过所述轴部(101a)的输出轴(120),所述驱动马达(DM)要被固定至所述主体(101);以及
连接至所述输出轴(120)的凸轮构件(106),所述凸轮构件(106)响应于所述输出轴(120)的旋转而抵抗所述偏置构件(105)的所述偏置力,从而在使所述摆动构件(104)远离所述输出轴(120)移动的方向上推动所述摆动构件(104),其中,
所述摆动构件(104)响应于所述输出轴(120)的所述旋转并经由所述凸轮构件(106)而与所述轴部(101a)分离,从而在所述驱动马达(DM)被驱动的状态下将所述切换机构(TM)的所述状态切换至所述操作允许状态,
在所述驱动马达(DM)未被驱动并且所述旋转构件(DR)被手动地操作成旋转地运动的状态下将所述切换机构(TM)的所述状态切换至所述操作允许状态,以及
在所述驱动马达(DM)未被驱动的状态下将所述切换机构(TM)的所述状态切换至所述运动限制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换机构(TM),其中,
所述摆动构件(104)包括杆(141)和重量部(142),所述杆(141)的一端被可旋转地支承,所述重量部(142)设置在所述杆(141)的定位成远离所述轴部(101a)的一部分上,
所述偏置构件(105)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杆(141)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的弹簧,以及
所述杆(141)通过响应于所述旋转体(103)的所述旋转而在所述重量部(142)处产生的所述离心力来抵抗所述弹簧的所述偏置力,从而在使所述杆(141)移动远离所述轴部(101a)的方向上摆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换机构(TM),其中,
所述摆动构件(104)包括相对于所述轴部(101a)的中心轴线点以对称方式设置的一对杆(141),所述一对杆(141)中的每个杆的一端被可旋转地支承,
所述摆动构件(104)包括一对重量部(142),其中所述一对重量部(142)中的每个重量部均设置在所述一对杆(141)中的每个杆的定位成远离所述轴部(101a)的一部分上,
所述偏置构件(105)构造有一对弹簧,其中所述一对弹簧中的每个弹簧均设置在靠近所述一对杆(141)中的每个杆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以及
所述一对杆(141)中的每个杆均通过响应于所述旋转体(103)的所述旋转而在所述一对重量部(142)中的每个重量部处产生的所述离心力来抵抗所述一对弹簧中的每个弹簧的所述偏置力,从而在使所述一对杆(141)中的每个杆移动远离所述轴部(101a)的方向上摆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切换机构(TM),还包括:
副旋转体(107),所述副旋转体(107)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所述轴部(101a)上、以所述轴部(101a)作为旋转中心旋转,其中,
所述杆(141)和所述重量部(142)设置在所述副旋转体(107)与所述旋转体(103)之间,以及
摆动轴(104a)的用于所述杆(141)的一端支承在所述副旋转体(107)上,而所述摆动轴(104a)的用于所述杆(141)的另一端支承在所述旋转体(103)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切换机构(TM),其中,
所述副旋转体(107)和所述旋转体(103)中的每一者均包括切口部(103c、107c),所述切口部(103c、107c)通过从所述副旋转体(107)和所述旋转体(103)中的每一者的外周面去除一部分而形成,以及
所述重量部(142)包括延伸部(142c),所述延伸部(142c)延伸至所述副旋转体(107)和所述旋转体(103)中的每一者的所述切口部(103c、107c)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切换机构(TM),还包括:
第一弹簧座部(109a),所述第一弹簧座部(109a)形成为呈截面凸形的形状,所述第一弹簧座部(109a)在靠近所述杆(141)的所述自由端部的位置处设置在所述杆(141)上;以及
第二弹簧座部(109b),所述第二弹簧座部(109b)呈与所述第一弹簧座部(109a)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二弹簧座部(109b)保持在面向所述第一弹簧座部(109a)的位置处,其中,
所述第一弹簧座部(109a)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弹簧座部(109b)的端面设置成面向彼此,
所述弹簧保持在所述第一弹簧座部(109a)与所述第二弹簧座部(109b)之间,以及
所述杆(141)的摆动在所述第一弹簧座部(109a)的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二弹簧座部(109b)的所述端面彼此接触时受到限制。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换机构(TM),还包括:
齿轮机构(RD),所述齿轮机构(RD)设置在所述旋转体(103)与所述旋转构件(DR)之间,以将所述旋转体(103)和所述旋转构件(DR)连接,其中,
所述驱动马达(DM)的旋转输出在所述驱动马达(DM)被驱动且所述旋转体(103)响应于所述输出轴(120)的所述旋转并经由所述凸轮构件(106)而旋转的状态下经由所述齿轮机构(RD)减小旋转速度,以及
所述旋转体(103)在所述旋转构件(DR)于所述驱动马达(DM)未被驱动的状态下被手动地操作成旋转地运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齿轮机构(RD)增大速度。
CN201320599017.4U 2012-09-27 2013-09-26 切换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6752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3479 2012-09-27
JP2012-213479 2012-09-27
JP2013-031846 2013-02-21
JP2013031846A JP2014080848A (ja) 2012-09-27 2013-02-21 切換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67524U true CN203567524U (zh) 2014-04-30

Family

ID=49230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9901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67524U (zh) 2012-09-27 2013-09-26 切换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21213B2 (zh)
EP (1) EP2712987A3 (zh)
JP (1) JP2014080848A (zh)
CN (1) CN20356752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2449A (zh) * 2016-07-20 2019-04-16 博泽(班贝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闭锁元件组件的驱动组件
CN110234827A (zh) * 2016-12-01 2019-09-13 沃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门控制系统
CN111529266A (zh) * 2020-05-09 2020-08-14 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普外科用清创装置
CN112502559A (zh) * 2020-11-27 2021-03-16 重庆宇心门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木门
CN115231462A (zh) * 2021-04-23 2022-10-25 德国日本电产电机与驱动器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高度调整的执行器和高度可调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05490A (ja) * 2013-11-29 2015-06-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抵抗発生装置
JP2015143450A (ja) 2014-01-31 2015-08-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に用いられる抵抗発生装置
JP2015144537A (ja) 2014-01-31 2015-08-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抵抗発生装置
CN111058715A (zh) * 2019-12-25 2020-04-24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房门安全制动装置
CN113738216B (zh) * 2021-09-27 2022-09-27 浙江东建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门窗用防夹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92938A (en) * 1922-02-09 1924-05-06 Said Rotter Governor mechanism
US2345471A (en) * 1940-10-19 1944-03-28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Speed governor for call transmitters
US2685946A (en) * 1950-12-08 1954-08-10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Parallel pivot type speed responsive brake
US3576242A (en) * 1969-01-08 1971-04-27 Fmc Corp Braking roller
US3738456A (en) * 1970-01-05 1973-06-12 Frost Eng Dev Speed sensitive self-energizing brake
US3856119A (en) * 1973-07-23 1974-12-24 Gen Motors Corp Transmission brake mechanism
US4282953A (en) * 1979-03-02 1981-08-11 Park Mobile, Inc. Emergency overspeed brake
US4919238A (en) * 1988-01-13 1990-04-24 Skipper Hugh W Variable centrifugal brake
DE10305977B4 (de) * 2003-02-13 2005-06-16 Edscha Ag Scharnier
JP3816511B2 (ja) 2004-12-20 2006-08-30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車輛用スライドドアのドア保持制御装置
JP2006265982A (ja) 2005-03-25 2006-10-05 Mitsuba Corp 車両用自動開閉装置
DE202005020087U1 (de) 2005-12-07 2007-04-19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Antriebsanordnung zur motorischen Verstellung einer Kraftfahrzeugtür o.dgl.
DE102006007892A1 (de) * 2006-02-21 2007-08-30 Valeo Sicherheitssysteme Gmbh Fliehkraftkupplung und Verwendung der Fliehkraftkupplung innerhalb eines Antriebsstranges zur Betätigung der Fahrzeugtür oder der Fahrzeugklappe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202007015597U1 (de) 2007-11-07 2009-03-19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Antriebssystem für ein Verschleißteil eines Kraftfahrzeugs
JP4973567B2 (ja) 2008-03-28 2012-07-1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位置規制装置
JP2010095855A (ja) 2008-10-14 2010-04-30 Nissan Motor Co Ltd ドア開閉保持装置
DE102008061117A1 (de) 2008-12-09 2010-06-10 Suspa Holding Gmbh Spindelaktor
DE202010006168U1 (de) 2010-04-27 2011-11-21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Klappenanordn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2449A (zh) * 2016-07-20 2019-04-16 博泽(班贝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闭锁元件组件的驱动组件
CN109642449B (zh) * 2016-07-20 2021-09-10 博泽(班贝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闭锁元件组件的驱动组件
CN110234827A (zh) * 2016-12-01 2019-09-13 沃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门控制系统
CN111529266A (zh) * 2020-05-09 2020-08-14 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普外科用清创装置
CN112502559A (zh) * 2020-11-27 2021-03-16 重庆宇心门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木门
CN115231462A (zh) * 2021-04-23 2022-10-25 德国日本电产电机与驱动器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高度调整的执行器和高度可调台
CN115231462B (zh) * 2021-04-23 2024-03-19 德国日本电产电机与驱动器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高度调整的执行器和高度可调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80848A (ja) 2014-05-08
US9121213B2 (en) 2015-09-01
US20140083226A1 (en) 2014-03-27
EP2712987A2 (en) 2014-04-02
EP2712987A3 (en) 201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67524U (zh) 切换机构
CA3121663C (en) Nut and lead screw type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for automatic door, automatic vehicle door, and vehicle
US8418665B2 (en) Variable phase controller for automotive engine
US6428442B1 (en) Electric motor
CA2490103A1 (en) Actuator for valve
US11466502B2 (en) Nut leadscrew type automatic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automobile automatic door, and automobile
RU2011124931A (ru) Самоустанавливающийся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й механизм регулировки зазора с увеличенным сроком службы
CA2535165A1 (en) Engine decompression system
CN102350705A (zh) 一种旋转关节锁紧装置
JP2005059791A (ja) 減速駆動装置
RU2659681C1 (ru) Двухскоростной ручной привод запорной арматуры
CN101457616B (zh) 一种汽车电动滑门的驱动机构
CN202627698U (zh) 一种电动门锁执行器
JP2018084320A (ja) セレクタブル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JP4625745B2 (ja) ギヤードモータ、扉開閉装置、および冷蔵庫
CN201024818Y (zh) 一种集手动启闭及其离合操纵机构为一体的新型同步装置
JP2016080161A (ja) 動力伝達機構
WO2016178077A1 (en) Fuel door actuator
RU179447U1 (ru) Аккумулятор механической энергии с упругими элементами
RU2645514C1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муфтой сцепле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2016102608A (ja) 冷蔵庫用扉開閉機構
RU262243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вухпоточной муфтой сцепле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2014218805A (ja) 切換機構
JP2001349425A (ja) 変速装置
CN202223506U (zh) 一种旋转关节锁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