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01410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01410U
CN203501410U CN201320598081.0U CN201320598081U CN203501410U CN 203501410 U CN203501410 U CN 203501410U CN 201320598081 U CN201320598081 U CN 201320598081U CN 203501410 U CN203501410 U CN 203501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low
blade
attached wall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980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富正直
平木雅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01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014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能够在抑制短路的发生并将调和空气导向天花板。在该空调室内机(10)中,在吹出口(15)的上壁形成有向下突出的凸状部(150)。沿着吹出口(15)的上壁前进的调和空气随着接近凸状部(150)的顶部(153)而向下偏向。其结果为,调和空气朝向从吹出口(15)和附壁叶片(32)之间的间隙(G)远离的方向,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室内机,特别涉及具有对从吹出口吹出的调和空气的风向进行调整的风向调整功能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中,在希望使调和空气到达更远的地方时,使用风向调整功能将从吹出口吹出的调和空气的风向导向天花板方向。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61938号公报)中公开的空调室内机中,在吹出口的上缘部设有剥离防止构件。在该空调室内机中,利用剥离防止构件使从吹出口吹出的调和空气不会从前方倾斜部剥离而是沿着前方倾斜部前进,并被导向天花板。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空调机中,在前方倾斜部的上端部附近设有吸入口,因此,有可能发生朝向天花板的调和空气直接被吸入吸入口的现象、即所谓的短路。假设发生了短路,则调和空气不在室内循环而被吸入吸入口,因此成为室内未进行空气调节的状态。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6193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能够抑制短路的发生并将调和空气导向天花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具有对从吹出口吹出的调和空气进行风向调整的功能的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其具备主体壳体和风向调整功能。主体壳体具有吹出口和吸入口,所述吸入口位于比吹出口靠上方的位置。风向调整机构至少包括向上方变更调和空气的风向的构件。并且,在吹出口的上壁形成有凸状部,所述凸状部向下突出,抑制调和空气的短路流动。
在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间隙,在从吹出口吹出的调和空气的一部分从该间隙沿着主体壳体的前表面前进的情况下,调和空气有可能直接流入吸入口而引起短路。
但是,在该空调室内机中,在吹出口的上壁形成有向下突出的凸状部,由此,调和空气朝向从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远离的方向,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从凸状部的顶部向调和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延伸的面是比顶部向上方凹进的弯曲面。
在该空调室内机中,沿着吹出口的上壁前进的调和空气随着靠近凸状部的顶部而向下偏向。其结果为,调和空气朝向从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远离的方向,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从凸状部的顶部向调和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延伸的面是比顶部向上方凹进的弯曲面。
在该空调室内机中,凸状部的顶部被比顶部向上方凹进的两个弯曲面夹着,因此顶角变小。其结果为,抑制了通过顶部后的调和空气朝向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因此,也抑制了短路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个空调室内机中,凸状部的顶角是60°~120°。
在该空调室内机中,调和空气朝向从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远离的方向,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在吹出口的上壁形成有向下突出的凸状部,由此,调和空气朝向从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远离的方向,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沿着吹出口的上壁前进的调和空气随着靠近凸状部的顶部而向下偏向。其结果为,调和空气朝向从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远离的方向,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凸状部的顶部被比顶部向上方凹进的两个弯曲面夹着,因此顶角变小。其结果为,抑制了通过顶部后的调和空气朝向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因此,也抑制了短路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运转时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3A是通常向前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及附壁叶片的侧视图。
图3B是通常向前下方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及附壁叶片的侧视图。
图3C是附壁气流向前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及附壁叶片的侧视图。
图3D是附壁气流向天花板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及附壁叶片的侧视图。
图4是吹出口的上壁的剖视图。
图5是采取向上姿势的附壁叶片的剖视图。
图6是吹出口的上壁及向上姿势的附壁叶片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空调室内机;
11:主体壳体;
12:吸入口;
15:吹出口;
31:风向调整叶片;
32:附壁叶片;
150:凸状部;
151:第一弯曲面;
152:第二弯曲面;
153: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1)空调室内机10的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运转时的空调室内机10的立体图。并且,图2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10的剖视图。在图1及图2中,空调室内机10为壁挂式,搭载有主体壳体11、室内热交换器13、室内风扇14、底框16以及控制部40。
主体壳体11具有顶面部11a、前面面板11b、背面板11c以及下部水平板11d,且在内部收纳有室内热交换器13、室内风扇14、底框16、过滤器24以及控制部40。
顶面部11a位于主体壳体11的上部,在顶面部11a的前部设有吸入口12。
前面面板11b构成空调室内机10的前面部,形成为没有吸入开口的弯曲形状。并且,前面面板11b的上端转动自如地支承于顶面部11a,前面面板11b能够以合叶方式进行动作。
在吸入口12和室内热交换器13之间配置有过滤器24。过滤器24将从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除去。而且,过滤器24在装入过滤器自动清扫单元25的状态下收纳于主体壳体11。
室内热交换器13及室内风扇14安装于底框16。室内热交换器13与通过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且,室内热交换器13形成为侧视观察时两端朝向下方弯曲的倒V字状的形状,并且室内风扇14位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下方。室内风扇14是横流风扇,使从室内取入的空气接触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3后吹出到室内。
在主体壳体11的下部设有吹出口15。在吹出口15转动自如地安装有风向调整叶片31,该风向调整叶片31用于变更从吹出口15吹出的调和空气的方向。风向调整叶片31由马达(未图示)驱动,不仅变更调和空气的吹出方向,还能够开闭吹出口15。风向调整叶片31能够采取倾斜角不同的多个姿势。
另外,在吹出口15的附近设有附壁叶片32。附壁叶片32能够通过马达(未图示)采取向前后方向倾斜的姿势,并在停止运转时收纳于在前面面板11b设置的收纳部130。附壁叶片32能够采取倾斜角不同的多个姿势。
另外,吹出口15通过吹出流路18而与主体壳体11的内部相连。吹出流路18从吹出口15沿着底框16的涡旋部17形成。
通过室内风扇14的运转,室内空气经由吸入口12、室内热交换器13被吸入至室内风扇14,并从室内风扇14经由吹出流路18而从吹出口15吹出。
而且,在主体壳体11的下表面部,在比吹出口15靠壁侧设有下部吸入口21。下部吸入口21通过吸入流路22而与主体壳体11的内部相连,吸入流路22从下部吸入口21沿着涡旋部17形成。即,吸入流路22隔着涡旋部17而与吹出流路18相邻。
通过室内风扇14的运转,下部吸入口21附近的室内空气经由下部吸入口21、吸入流路22、过滤器24及室内热交换器13被吸入至室内风扇14,并从室内风扇14经由吹出流路18而从吹出口15吹出。
控制部40位于在从前面面板11b观察主体壳体11时室内热交换器13及室内风扇14的右侧方的位置,进行室内风扇14的转速控制、风向调整叶片31及附壁叶片32的动作控制。
(2)详细结构
(2-1)前面面板11b
如图1所示,前面面板11b从主体壳体11的上部前方一边描绘平缓的圆弧曲面一边朝向下部水平板11d的前方边缘延伸。在前面面板11b的下部具有朝向主体壳体11的内侧凹进的区域。该区域的凹进深度设定为与附壁叶片32的厚度尺寸相对应,并形成收纳附壁叶片32的收纳部130。收纳部130的表面也是平缓的圆弧曲面。
(2-2)吹出口15
如图1所示,吹出口15形成于主体壳体11的下部,是以横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为长边的长方形的开口。吹出口15的下端与下部水平板11d的前方边缘相接,连结吹出口15的下端和上端的假想面朝向前上方倾斜。
(2-3)涡旋部17
涡旋部17是以与室内风扇14对置的方式弯曲的隔离壁,是底框16的一部分。涡旋部17的终端F到达吹出口15的周缘附近。通过吹出流路18的空气沿着涡旋部17前进,并沿着涡旋部17的终端F的切线方向被送出。从而,若在吹出口15没有风向调整叶片31,则从吹出口15吹出的调和空气的风向是大致沿着涡旋部17的终端F的切线的方向。
(2-4)垂直风向调整板20
如图1所示,垂直风向调整板20具有多个叶片单片201和连结多个叶片单片201的连结杆203。并且,垂直风向调整板20在吹出流路18中,配置于比风向调整叶片31靠近室内风扇14的位置。
通过连结杆203沿着吹出口15的长度方向水平往复移动,多个叶片单片201以相对于该长度方向垂直的状态为中心左右摇动。而且,连结杆203通过马达(未图示)水平往复移动。
(2-5)风向调整叶片31
风向调整叶片31是两个板状部件隔开间隙地叠合而形成的中空结构。并且,风向调整叶片31具有能够堵住吹出口15的程度的面积。风向调整叶片31的外侧面31a被加工成向外侧凸出的平缓的圆弧曲面,该圆弧曲面在风向调整叶片31关闭吹出口15的状态下,处于前面面板11b的曲面的延长面上。并且,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参照图2)也形成为与外表面大致平行的圆弧曲面。
风向调整叶片31在下端部具有转动轴311。转动轴311在吹出口15的下端附近与固定于主体壳体11的步进马达(未图示)的旋转轴连结。
通过转动轴311向正面观察图2的逆时针方向转动,风向调整叶片31的上端以从吹出口15的上端侧远离的方式动作从而打开吹出口15。反之,通过转动轴311向正面观察图2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风向调整叶片31的上端以靠近吹出口15的上端侧的方式动作从而关闭吹出口15。
在风向调整叶片31打开吹出口15的状态下,从吹出口15吹出的调和空气大致沿着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流动。
(2-6)附壁叶片32
附壁叶片32是两个板状部件叠合而形成的两层结构。并且,附壁叶片32在空调运转停止期间和以后述的通常吹风模式运转时收纳于收纳部130。附壁叶片32通过转动而从收纳部130离开。附壁叶片32的转动轴321设在收纳部130的下端附近且设在主体壳体11的内侧的位置(吹出流路18上壁的上方的位置),附壁叶片32的下端部和转动轴321以保持预定间隔的方式连结。因此,以如下方式旋转:随着转动轴321转动而使附壁叶片32从收纳部130离开,附壁叶片32的下端的高度位置变低。并且,附壁叶片32旋转而打开时的倾斜比收纳部130的倾斜平缓。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部130设于送风路之外,在收纳时,附壁叶片32的整体收纳于送风路的外侧。
另外,通过转动轴321向正面观察图2的逆时针方向转动,附壁叶片32的上端及下端都一边描绘圆弧一边从收纳部130离开,但此时,上端与收纳部130的最短距离比下端与收纳部130的最短距离大。而且,通过转动轴321向正面观察图2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附壁叶片32靠近收纳部130,最终收纳于收纳部130。作为附壁叶片32的运转状态的姿势,具有收纳于收纳部130的状态、旋转而向前上方倾斜的姿势、进一步旋转而大致水平的姿势、以及进一步旋转而朝向前下方倾斜的姿势。
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被加工成向外侧凸出的平缓的圆弧曲面,在附壁叶片32收纳于收纳部130的状态下,该圆弧曲面处于前面面板11b的平缓的圆弧曲面的延长面上。并且,附壁叶片32的内侧面32b被加工成沿着收纳部130的表面的圆弧曲面。
另外,附壁叶片3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风向调整叶片3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以上的尺寸。其原因为,使由风向调整叶片31进行风向调节后的调和空气全部由附壁叶片32承接,其目的是防止来自附壁叶片32侧方的调和空气发生短路。
(3)调和空气的方向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中,作为控制调和空气的吹出方向的方式,具有通常吹风模式和利用附壁效果模式,在通常吹风模式下,仅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来调整调和空气的吹出方向;在利用附壁效果模式下,使风向调整叶片31及附壁叶片32转动来通过附壁效果使调和空气成为沿着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附壁气流。
风向调整叶片31及附壁叶片32在上述各模式中针对每个空气的吹出方向变化姿势,因此,参照图3A至图3D对各个姿势进行说明。
(3-1)通常吹风模式
通常吹风模式是仅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来调整调和空气的吹出方向的模式,包括“通常向前吹”和“通常向前下方吹”。
(3-1-1)通常向前吹
图3A是通常向前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31及附壁叶片32的侧视图。在图3A中,例如用户在借助遥控器(未图示)选择“通常向前吹”时,控制部40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直到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成为大致水平的位置。而且,如本申请实施方式那样,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形成为圆弧曲面的情况下,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直到内侧面31b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成为大致水平。其结果为,调和空气成为向前吹状态。
(3-1-2)通常向前下方吹
图3B是通常向前下方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31及附壁叶片32的侧视图。在图3B中,例如用户在想要使吹出方向比“通常向前吹”朝下方时,只要借助遥控器选择“通常向前下方吹”即可。
此时,控制部40使调整叶片31转动,直到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成为相对于水平向前下方倾斜。其结果为,调和空气成为向前下方吹的状态。
(3-2)利用附壁效果模式
所谓附壁(效果)是如下现象(朝仓书店《法则辞典》):当在气体流或液体流的旁边存在壁时,即使流动的方向与壁的方向不同,也欲向沿着壁面的方向流动。利用附壁模式包括利用该附壁效果的“附壁气流向前方吹”及“附壁气流向天花板吹”。
(3-2-1)附壁气流向前方吹
图3C是附壁气流向前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31及附壁叶片32的侧视图。在图3C中,在选择“附壁气流向前方吹”时,控制部40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直到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L1成为相对于水平向前下方倾斜。
接着,控制部40使附壁叶片32转动,直到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成为大致水平。而且,在如本申请实施方式那样,付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形成为圆弧曲面的情况下,使附壁叶片32转动,直到外侧面32a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成为大致水平。
由风向调整叶片31调整成向前下方吹的调和空气借助附壁效果成为附着于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空气流,从而变成沿着该外侧面32a的附壁气流。
因此,即使风向调整叶片31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L1的方向为向前下方吹,由于附壁叶片32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的方向为水平的,所以调和空气借助附壁效果向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方向即水平方向吹出。
这样,附壁叶片32从收纳部130离开并且倾斜平缓,调和空气容易在比前面面板11b靠前方受到附壁效果。其结果为,即使由风向调整叶片31进行风向调节后的调和空气向前下方吹出,也会借助附壁效果成为水平吹出的空气。
(3-2-2)附壁气流向天花板吹
图3D是附壁气流向天花板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31及附壁叶片32的侧视图。在图3D中,在选择“附壁气流向天花板吹”时,控制部40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直到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L1成为水平。
接着,控制部40使附壁叶片32转动,直到外侧面32a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成为向前上方。由风向调整叶片31调整成水平吹出的调和空气借助附壁效果成为附着于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空气流,从而变成沿着该外侧面32a的附壁气流。
因此,即使风向调整叶片31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L1方向是向前方吹,由于附壁叶片32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方向为向前上方吹,所以调和空气借助附壁效果向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方向即天花板方向吹出。附壁叶片32的前端部比吹出口15向外侧突出,因此附壁气流能到达更远的位置。
这样,附壁叶片32从收纳部130离开从而倾斜变缓,调和空气容易在比前面面板11b靠前方受到附壁效果。其结果为,即使由风向调整叶片31进行风向调节后的调和空气向前方吹,也能够借助附壁效果变成向上的空气。
另外,附壁叶片3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为风向调节叶片3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以上的尺寸。因此,由风向调节叶片31进行风向调节后的调和空气全部能够由附壁叶片32承接,从而还起到防止调和空气从附壁叶片32的侧方发生短路的效果。
(4)风向向上时的短路流动的防止
如图3D所示,在吹出口15和附壁叶片32的后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间隙G。因此,当风向为向上(向天花板吹)时,从吹出口15吹出来的调和空气的一部分从该间隙G沿着主体壳体11的前表面的收纳部130上升,从而有可能直接流入吸入口12而引起短路。若发生短路,则调和空气不在室内循环而是被吸入吸入口12,因此成为室内空气未被调节的状态。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抑制从吹出口15吹出的调和空气流入间隙G并沿着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结构。以下,参照附图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另外,如图3D所示,附壁叶片32的后端是附壁叶片32的两端中靠近吹出口15侧的一端。并且,所谓附壁叶片32的前端是附壁叶片32的两端中远离吹出口15侧的一端。
(4-1)凸状部150
图4是吹出口15的上壁的剖视图。在图4中,在吹出口15的上壁形成有凸状部150。吹出口15相当于吹出流路18的最终端,吹出口15的上壁也可以说是吹出流路18的上壁18a的一部分。
吹出流路18的上壁18a从室内风扇14侧朝向吹出口15向下方倾斜,因此,上壁18a形成倾斜面18aa。在该倾斜面18aa形成有随着从中途靠近凸状部150而曲率逐渐增大的第一弯曲面151。第一弯曲面151以凸状部150的顶部153为终端,是比顶部153向上方凹进的弯曲面。
上壁18a在超过凸状部150的顶部153后紧接着朝向收纳部130的下端向上方倾斜,并在此形成倾斜面18ab。在该倾斜面18ab形成有随着远离凸状部150的顶部153而曲率逐渐减小的第二弯曲面152。换言之,第二弯曲面152随着从倾斜面18ab的中途靠近凸状部150而曲率逐渐增大。即,第二弯曲面152以凸状部150的顶部153为终端,是比顶部153向上方凹进的弯曲面。
顶部153被向上方凹进的两个弯曲面夹着,因此其顶角比较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弯曲面151及第二弯曲面152的顶部侧各端点与距离各端点2mm的各个点连接起来的线彼此的角度M,和第一弯曲面151及第二弯曲面152的顶部侧各端点处的假想切线彼此的角度N之间的关系是M-N=0°~5°,M处于60°~120°的范围。
由于存在这样的凸状部150,流过吹出流路18的调和空气沿着第一弯曲面151通过顶部153。第一弯曲面151是比顶部153向上方凹进的弯曲面,因此,通过顶部153的调和空气被向斜下方吹出。其结果为,调和空气以从吹出口15和附壁叶片32的后端之间的间隙G远离的方式流动(图6的箭头),因此避免了调和空气通过间隙G而引起短路的情况。
(4-2)附壁叶片32的端部
图5是采取上吹姿势的附壁叶片32的剖视图。在图5中,附壁叶片32的后端部以从外侧面32a侧朝向后端变尖细的方式被倒角。将通过该倒角形成的倾斜部称作第一锥形状部326。
而且,附壁叶片32的前端部也以从外侧面32a侧朝向前端变尖细的方式被倒角。将通过该倒角形成的倾斜部称作第二锥形状部327。
对于第一锥形状部326及第二锥形状部327的锥面在调和空气流动方向的长度(以后,称作锥面长度),第一锥形状部326比第二锥形状部327长。因此,在采取如图5所示的上吹姿势的附壁叶片32中,第一锥形状部326的锥面形成为倾斜比第二锥形状部327平缓的锥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锥形状部326的锥面长度设定为附壁叶片32的厚度尺寸的1.5~2倍的长度。
另外,在图5中,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和第一锥形状部326的锥面的角度P设定在20°~40°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面32a是弯曲面,因此在该情况下,采用角度P作为将在靠近第一锥形状部326侧的弯曲面端部通过的切线与第一锥形状部326的锥面之间的角度。
形成如上所述的第一锥形状部326的目的是将从吹出口15吹出的调和空气平滑地导向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假设在附壁叶片32后端的外侧面32a侧的角部有棱角的情况,由于有棱角的角部,调和空气的气流分成朝向吹出口15与附壁叶片32的后端之间的间隙G的气流,和朝向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气流,从而朝向间隙G的气流发生短路的可能性高。
另外,朝向外侧面32a的气流也由于角边缘而紊乱,难以沿着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
但是,通过形成第一锥形状部326,调和空气的气流的行进角度与第一锥形状部326的锥角度接近,因此气流被平滑地导向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
另一方面,沿着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流动的附壁气流在从附壁叶片32离开时,为了能够向目标方向(向上)前进,应抑制在附壁叶片32的下游侧产生紊流。
假设附壁叶片32的前端是有棱角的角部的情况,角部的下游侧的紊流的规模变大,因此,越过角部的气流有可能由于阻力而不能向目标方向前进。
紊流的规模在气流所沿着的面的形状急剧变化时变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附壁叶片32的前端部设有第二锥形状部327,附壁气流所沿着的面的形状逐渐变化。即,第二锥形状部327是抑制紊流的发生并使气流从附壁叶片32剥离的剥离诱导部。而且,剥离诱导部不一定必须是锥形状,只要抑制紊流的发生并使气流从附壁叶片32剥离即可。
然而,若第二锥形状部327的锥面设定得较长,则有可能变成沿着该锥面的气流,而无法向目标方向前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锥形状部327的锥面长度设定为第一锥形状部326的锥面长度的50%~70%。
另外,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和第二锥形状部327的锥面之间的角度Q设定在20°~40°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面32a是弯曲面,因此在该情况下,采用角度Q作为在靠近第二锥形状部327侧的弯曲面端部通过的切线与第二锥形状部327的锥面之间的角度。
(4-3)风向向上时的调和空气的流动
图6是吹出口15的上壁及向上姿势的附壁叶片32的剖视图。在图6中,用虚线和双点划线画出的箭头表示调和空气的流动。从吹出流路18的上游侧朝向吹出口15的调和空气沿着吹出流路18的上壁18a的倾斜面18aa流动。
到达第一弯曲面151的调和空气沿着第一弯曲面151流动,并朝向顶部153。从顶部153观察,第一弯曲面151处于调和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并比顶部153向上方凹进,因此,沿着第一弯曲面151的调和空气的流动成为偏向前斜下方的流动。因此,调和空气在越过顶部153时,成为朝向从吹出口15和附壁叶片32的后端之间的间隙G远离的方向的气流。
该气流的一部分(图6的虚线箭头)碰到附壁叶片32的第一锥形状部326,其余的气流(双点划线的箭头)到达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成为沿着外侧面32a的附壁气流。
碰到附壁叶片32的第一锥形状部326的气流沿着第一锥形状部326的锥面前进。在向上姿势的附壁叶片32中,第一锥形状部326的锥面向前斜下方倾斜,因此,碰到第一锥形状部326的气流不朝向吹出口15和附壁叶片32的后端之间的间隙G,而是向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流动,成为沿着外侧面32a的附壁气流。
附壁气流沿着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流动,到达附壁叶片32的前端部。在该前端部形成有第二锥形状部327。因此,由于外侧面32a不是突然消失的边缘形状,所以即使在第二锥形状部327的下游侧产生紊流,紊流的规模也比没有第二锥形状部327的情况小,不易成为妨碍附壁气流的行进的阻碍。因此,附壁气流从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剥离后,成为朝向目标的向上气流而前进。
(5)特征
(5-1)
该空调室内机10中,在吹出口15的上壁形成有向下突出的凸状部150,由此,调和空气朝向从吹出口15和附壁叶片32之间的间隙G远离的方向,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
(5-2)
另外,沿着吹出口15的上壁前进的调和空气随着靠近凸状部150的顶部153而向下偏向。其结果为,调和空气朝向从吹出口15和附壁叶片32之间的间隙G远离的方向,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
(5-3)
另外,凸状部的顶部被比顶部向上方凹进的两个弯曲面夹着,因此顶角变小。其结果为,抑制了通过顶部后的调和空气朝向吹出口15和附壁叶片32之间的间隙G的情况,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应用在包括向天花板吹模式的空调室内机。

Claims (4)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是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对从吹出口(15)吹出的调和空气进行风向调整的功能,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室内机具备:
主体壳体(11),所述主体壳体具有吸入口(12)和所述吹出口(15),所述吸入口(12)位于比所述吹出口(15)靠上方的位置;以及
风向调整机构(31、32),所述风向调整机构(31、32)至少包括向上方变更所述调和空气的风向的构件,
在所述吹出口(15)的上壁形成有凸状部(150),所述凸状部(150)向下突出,抑制所述调和空气的短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凸状部(150)的顶部(153)向所述调和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延伸的面是比所述顶部(153)向上方凹进的弯曲面(1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凸状部(150)的顶部(153)向所述调和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延伸的面是比所述顶部(153)向上方凹进的弯曲面(15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状部(150)的顶角是60°~120°。
CN201320598081.0U 2012-09-28 2013-09-26 空调室内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0141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7427A JP5741545B2 (ja) 2012-09-28 2012-09-28 空調室内機
JP2012-217427 2012-09-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01410U true CN203501410U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32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98081.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01410U (zh) 2012-09-28 2013-09-26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41545B2 (zh)
CN (1) CN2035014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7820A (zh) * 2018-01-12 2018-08-1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0782A1 (ja) * 2018-03-19 2019-09-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2906B2 (ja) * 1997-07-15 2002-07-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1221454A (ja) * 2000-02-04 2001-08-17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3995491B2 (ja) * 2002-02-06 2007-10-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972948B2 (ja) * 2006-01-04 2007-09-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4014618B2 (ja) * 2006-01-20 2007-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1237092A (ja) * 2010-05-10 2011-11-2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の床置式室内機
JP5823881B2 (ja) * 2012-01-17 2015-1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996980B2 (ja) * 2012-09-11 2016-09-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7820A (zh) * 2018-01-12 2018-08-1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397820B (zh) * 2018-01-12 2020-03-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70810A (ja) 2014-04-21
JP5741545B2 (ja)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29427B1 (ko) 공조 실내기
CN103827594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58488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4024756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755848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4024753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5264300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4024751A (zh) 空调室内机
WO2013005612A1 (ja) 空調室内機
CN106482230A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105091083A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立式空调器
CN20708108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620058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3501410U (zh) 空调室内机
JP5834911B2 (ja) 空調室内機
JP6398086B2 (ja) 送風機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5803869B2 (ja) 空調室内機
CN109114687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5222223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9964041A (zh) 空气调节机
CN107306505A (zh) 空气调节机
KR20060118714A (ko) 팬의 토출유로가이드
CN105276678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4517978A (zh) 出风组件、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05698355A (zh) 空调导风装置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An Fuzhengzhi

Inventor after: MASATO HIRAKI

Inventor before: Yasutomi Masanao

Inventor before: MASATO HIRAK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YASUTOMI MASANAO MASATO HIRAKI TO: ANFUJIO MASANAO MASATO HIRAKI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