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4751A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4751A
CN104024751A CN201280053299.6A CN201280053299A CN104024751A CN 104024751 A CN104024751 A CN 104024751A CN 201280053299 A CN201280053299 A CN 201280053299A CN 104024751 A CN104024751 A CN 104024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ed wall
blade
air
posture
b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32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4751B (zh
Inventor
安富正直
镰田正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24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4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7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28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the Coanda effect

Abstract

提供空调室内机,其能够改变附壁气流的方向。根据空调室内机(10),控制部(40)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通过使附壁叶片(32)的姿势成为第一姿势而使附壁气流的方向成为第一方向,并通过使附壁叶片(32)的姿势成为与第一姿势不同的第二姿势而使附壁气流的方向成为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此时,也可以使风向调整叶片(31)的姿势分别相对于附壁叶片(32)的第一姿势和第二姿势而不同。另外,能够借助于遥控器(50)选择附壁叶片(32)的姿势。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研究出一种空调机,其利用附壁效应而使吹出空气到达规定区域。例如,根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61938号公报)公开的空调机,前面面板的前面倾斜部形成朝向天花板而平稳地倾斜的形状。在从吹出口吹出的调和空气通过上下风向板而向前面倾斜部偏向时,该调和空气沿着前面倾斜部而被引导向天花板方向。其结果是,能够使调和空气沿着天花板面而到达更远处。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上述那样的空调机,由于利用前面面板的附壁效应而产生附壁气流,因此仅能够选择单方向的附壁气流。因此,即使空调对象空间的大小、形状、空调室内机的安装位置改变、或者在附壁气流的方向存在障碍物,也无法改变附壁气流的方向。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改变附壁气流的方向的空调室内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具备吹出口、附壁叶片和控制部。从吹出口吹出吹出空气。附壁叶片设置在吹出口的附近,使吹出空气成为沿着自己的下表面的附壁气流。控制部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通过使附壁叶片的姿势成为第一姿势而使附壁气流的方向成为第一方向,通过使附壁叶片的姿势成为与第一姿势不同的第二姿势而使附壁气流的方向成为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
根据该空调室内机,由于能够将附壁叶片的姿势变更成与现姿势不同的其它姿势,因此附壁气流的方向发生变化,附壁气流的到达位置也发生变化。其结果是,能够向与空调对象空间的大小、形状等周围的状况相应的方向变更附壁气流。例如,能够根据空调对象空间的大小而改变附壁气流的到达位置,或者当在附壁气流的方向存在障碍物时能够向避开该障碍物的方向送出附壁气流。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备可动的风向调整叶片,所述风向调整叶片改变吹出空气的上下方向。风向调整叶片的姿势分别相对于附壁叶片的第一姿势和第二姿势而不同。
根据该空调室内机,即使单独通过附壁叶片也能够使附壁气流的方向变动,但由于其变动幅度不大,因此通过利用风向调整叶片使成为附壁气流的来源的吹出空气的方向变动,从而附壁气流的变动允许范围扩大。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备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对附壁气流的方向进行远程操作。借助于遥控器选择附壁叶片的姿势。
根据该空调室内机,使用者能够选择如下模式:借助于遥控器而至少使调和空气仅上吹的模式、以及使调和空气向远方吹的模式。例如,通过选择使调和空气向远方吹的模式,从而能够使调和空气均匀地遍及至空调对象空间中。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遥控器具有输入空调对象空间的大小的尺寸输入单元。在借助于尺寸输入单元而输入了空调对象空间的大小时,控制部根据空调对象空间的大小来选择附壁叶片的姿势。
根据该空调室内机,由于使用者能够借助于遥控器而输入空调对象空间的大小,因此使用者能够根据设置有室内机的房间的大小来选择附壁叶片的姿势,并能够改变附壁气流的方向。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遥控器还具有距离输入单元,该距离输入单元输入从吹出口至吹出口的前方对面壁为止的对面距离。在借助于距离输入单元而输入了对面距离时,控制部根据对面距离来确定附壁叶片的姿势。
根据该空调室内机,由于使用者能够借助于遥控器来输入从吹出口至其前方对面壁为止的对面距离,因此能够根据例如设置有室内机的房间的上述对面距离来确定附壁叶片的姿势,并能够改变附壁气流的方向。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备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测定从吹出口至吹出口的前方对面壁为止的距离。控制部根据距离传感器的测定值来确定附壁叶片的姿势。根据该空调室内机,由于使用者无需输入对面距离,因此使用方便。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附壁叶片的姿势至少包括使附壁气流到达天花板的天花板吹姿势。控制部对天花板吹姿势下的风向调整叶片和/或附壁叶片的姿势进行调整而使附壁气流的到达位置定期地变动。
例如,在向天花板上的一点持续吹冷风或热风时,存在仅接触面过于脏的可能性。此外,存在由于持续吹冷风而发生结露的可能性。因而,根据该空调室内机,通过定期地变更气流的接触面,从而能够抑制天花板上局部污染、结露。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由于能够将附壁叶片的姿势变更成与现姿势不同的其它姿势,因此附壁气流的方向发生变化,附壁气流的到达位置也发生变化。其结果是,能够向与空调对象空间的大小、形状等周围的状况相应的方向变更附壁气流。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利用风向调整叶片使成为附壁气流的来源的吹出空气的方向变动,从而附壁气流的变动允许范围扩大。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使用者能够选择如下模式:借助于遥控器而至少使调和空气仅上吹的模式、以及使调和空气向远方吹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由于使用者能够借助于遥控器而输入空调对象空间的大小,因此使用者能够根据设置有室内机的房间的大小来选择附壁叶片的姿势,并能够改变附壁气流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由于使用者能够借助于遥控器来输入从吹出口至其前方对面壁为止的对面距离,因此能够根据例如设置有室内机的房间的上述对面距离来确定附壁叶片的姿势,并能够改变附壁气流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由于使用者无需输入对面距离,因此使用方便。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定期地变更气流的接触面,从而能够抑制天花板上局部污染、结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运转停止时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2是运转时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3A是吹出空气是通常前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和附壁叶片的侧视图。
图3B是吹出空气是通常前方下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和附壁叶片的侧视图。
图3C是附壁气流向前方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和附壁叶片的侧视图。
图3D是附壁气流向天花板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和附壁叶片的侧视图。
图3E是下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和附壁叶片的侧视图。
图4A是示出吹出空气的方向和附壁气流的方向的概念图。
图4B是示出风向调整叶片与附壁叶片的打开角度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5A是附壁气流向前方吹时的涡旋件的终端F的切线与附壁叶片所成的内角和涡旋件的终端F的切线与风向调整叶片所成的内角的比较图。
图5B是附壁气流向天花板吹时的涡旋件的终端F的切线与附壁叶片所成的内角和涡旋件的终端F的切线与风向调整叶片所成的内角的比较图。
图6A是示出附壁叶片采取第一姿势时的附壁气流的风向的空调室内机设置空间的侧视图。
图6B是示出附壁叶片采取第二姿势时的附壁气流的风向的空调室内机设置空间的侧视图。
图6C是示出附壁叶片采取第四姿势时的附壁气流的风向的空调室内机设置空间的侧视图。
图7A是示出控制部与遥控器的关系的框图。
图7B是示出“附壁风向设定”菜单的子菜单的显示部的主视图。
图8A是附壁叶片采取第三姿势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和附壁叶片的侧视图。
图8B是附壁叶片采取第五姿势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和附壁叶片的侧视图。
图9A是示出附壁叶片采取向上姿势时的附壁气流的风向的空调室内机设置空间的侧视图。
图9B是示出附壁叶片以天花板吹姿势进行摆动动作时的附壁气流的风向的空调室内机设置空间的侧视图。
图10A是示出“附壁风向设定”菜单的子菜单的第一变形例的显示部的主视图。
图10B是示出“附壁风向设定”菜单的子菜单的第二变形例的显示部的主视图。
图10C是示出控制部、距离传感器和遥控器之间的关系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下面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具体例,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空调室内机10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运转停止时的空调室内机10的剖视图。此外,图2是运转时的空调室内机10的剖视图。在图1和图2中,空调室内机10是壁挂式室内机,其安装有主体壳体11、室内热交换器13、室内风扇14、底框16和控制部40。
主体壳体11具有顶面部11a、前面面板11b、背面板11c和下部水平板11d,其内部收纳室内热交换器13、室内风扇14、底框16和控制部40。
顶面部11a位于主体壳体11的上部,在顶面部11a的前部设置有吸入口(未图示)。
前面面板11b构成室内机的前面部,其形成无吸入口的平坦的形状。此外,前面面板11b的上端转动自如地被支承于顶面部11a,前面面板11b能够以铰链式进行动作。
室内热交换器13和室内风扇14安装于底框16。室内热交换器13与通过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此外,从侧面观察时,室内热交换器13形成两端朝向下方而弯曲的倒V字状的形状,室内风扇14位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下方。室内风扇14是横流扇,使从室内摄入的空气碰到室内热交换器13而通过后向室内吹出。
在主体壳体11的下部设置有吹出口15。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自如地安装于吹出口15,风向调整叶片31对从吹出口15吹出的吹出空气的方向进行变更。通过马达(未图示)驱动风向调整叶片31,风向调整叶片31不仅能够变更吹出空气的方向,还能够开闭吹出口15。风向调整叶片31能够采取倾斜角不同的多个姿势。
此外,在吹出口15的附近设置有附壁叶片32。附壁叶片32能够借助于马达(未图示)而采取向前后方向倾斜的姿势,并且在运转停止时被容纳在设置于前面面板11b的容纳部130中。附壁叶片32能够采取倾斜角不同的多个姿势。
此外,吹出口15借助于吹出流路18而与主体壳体11的内部相连。从吹出口15沿着底框16的涡旋件17而形成有吹出流路18。
室内空气借助于室内风扇14的运转经吸入口、室内热交换器13而被室内风扇14吸入,并从室内风扇14经吹出流路18而从吹出口15吹出。
从前面面板11b观察主体壳体11,控制部40位于室内热交换器13和室内风扇14的右侧方,其进行室内风扇14的转速控制、风向调整叶片31和附壁叶片32的动作控制。
(2)详细结构
(2-1)前面面板11b
如图1所示,前面面板11b从主体壳体11的上部前方起一边描绘流畅的圆弧曲面一边朝向下部水平板11d的前方边缘而延伸。在前面面板11b的下部存在有朝向主体壳体11的内侧而凹陷的区域。该区域的凹陷深度设定成与附壁叶片32的厚度尺寸相符,形成容纳附壁叶片32的容纳部130。容纳部130的表面也是流畅的圆弧曲面。
(2-2)吹出口15
如图1所示,吹出口15形成于主体壳体11的下部,是以横向(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为长边的长方形的开口。吹出口15的下端与下部水平板11d的前方边缘相接,将吹出口15的下端和上端连结起来的假想面向前方向上倾斜。
(2-3)涡旋件17
涡旋件17是弯曲成与室内风扇14对置的隔壁,是底框16的一部分。涡旋件17的终端F到达至吹出口15的周缘附近。通过吹出流路18的空气沿着涡旋件17行进,并沿着涡旋件17的终端F的切线方向被送出。因此,若在吹出口15没有风向调整叶片31,则从吹出口15吹出的吹出空气的风向是大致沿着涡旋件17的终端F的切线L0的方向。
(2-4)垂直风向调整板20
如图1和图2所示,垂直风向调整板20具有多个翼片201和将多个翼片201连结起来的连结杆203。此外,垂直风向调整板20在吹出流路18中配置在比风向调整叶片31靠室内风扇14附近处。
通过连结杆203沿着吹出口15的长度方向而进行水平往复移动,从而多片翼片201以相对于该长度方向垂直的状态为中心向左右摆动。另外,连结杆203借助于马达(未图示)而进行水平往复移动。
(2-5)风向调整叶片31
风向调整叶片31具有能够将吹出口15堵塞住的那样的面积。在风向调整叶片31将吹出口15关闭的状态下,其外侧面31a被加工成如处于前面面板11b的曲面的延长上的那样的向外侧凸出的流畅的圆弧曲面。此外,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参照图2)也形成与外表面大致平行的圆弧曲面。
在风向调整叶片31的下端部具有转动轴311。转动轴311在吹出口15的下端附近与固定于主体壳体11的步进马达(未图示)的旋转轴连结。
通过转动轴311向图1中正面观察时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风向调整叶片31的上端以远离吹出口15的上端侧的方式动作而将吹出口15打开。相反地,通过转动轴311向图1中正面观察时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风向调整叶片31的上端以向吹出口15的上端侧靠近的方式动作而将吹出口15关闭。
在风向调整叶片31将吹出口15打开的状态下,从吹出口15吹出的吹出空气大致沿着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而流动。即,大致沿着涡旋件17的终端F的切线方向吹出的吹出空气的风向借助于风向调整叶片31而变更成稍稍向上。
(2-6)附壁叶片32
在空调运转停止期间及在后述的通常吹出模式下的运转中,附壁叶片32被收纳在容纳部130中。附壁叶片32通过进行转动而从容纳部130中离开。附壁叶片32的转动轴321设置在容纳部130的下端附近且在主体壳体11的内侧的位置(吹出流路18上壁的上方的位置)处,附壁叶片32的下端部与转动轴321保持规定的间隔地被连结。因此,以如下方式旋转:转动轴321越进行转动而使附壁叶片32从室内机前面部的容纳部130离开,附壁叶片32的下端的高度位置越低。此外,附壁叶片32旋转而打开时的倾斜比室内机前面部的倾斜平缓。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部130设置在送风通道之外,在容纳时整个附壁叶片32被容纳在送风通道的外侧。代替上述结构,也可以构成为仅附壁叶片32的一部分被容纳在送风通道的外侧,其余部分被容纳在送风通道内(例如送风路径的上壁部)。
此外,通过转动轴321向图1中的正面观察时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附壁叶片32的上端和下端均在描绘圆弧的同时从容纳部130离开,但此时上端与比吹出口靠上方的室内机前面部的容纳部130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下端与容纳部130之间的最短距离。即,附壁叶片32被控制成随着向前方行进而从所述室内机前面部离开那样的姿势。并且,通过转动轴321向图1中的正面观察时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附壁叶片32向容纳部130靠近,并最终被容纳在容纳部130中。作为附壁叶片32的运转状态的姿势,有如下姿势:在被收纳在容纳部130中的状态下,进行旋转而向前方向上倾斜的姿势、进而旋转而大致水平的姿势、进而旋转而向前方向下倾斜的姿势。
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被加工成:在附壁叶片32容纳在容纳部130中的状态下,如处于前面面板11b的流畅的圆弧曲面的延长上那样的向外侧凸出的流畅的圆弧曲面。此外,附壁叶片32的内侧面32b被加工成沿着容纳部130的表面那样的圆弧曲面。
此外,附壁叶片3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设定成风向调整叶片3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以上。这是因为利用附壁叶片32承受所有经风向调整叶片31调节风向后的吹出空气,其目的是防止来自附壁叶片32的侧方的吹出空气发生短路。
(3)吹出空气的方向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中,作为对吹出空气的方向进行控制的手段,具有如下模式:通常吹出模式,仅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来调整吹出空气的方向;附壁效应利用模式,使风向调整叶片31和附壁叶片32转动,利用附壁效应使吹出空气成为沿着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附壁气流;以及下吹模式,使风向调整叶片31和附壁叶片32各自的前端朝前方向下而将吹出空气向下方引导。
由于风向调整叶片31和附壁叶片32在上述各模式下按空气吹出方向而变化姿势,因此,参照图3A至图3E对各姿势进行说明。另外,使用者能够借助于遥控器等进行吹出方向的选择。此外,模式的变更及吹出方向还能够控制成自动地变更。
(3-1)通常吹出模式
通常吹出模式是仅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来对吹出空气的方向进行调整的模式,包括“通常前吹”和“通常前方下吹”。
(3-1-1)通常前吹
图3A是吹出空气为通常前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31和附壁叶片32的侧视图。在图3A中,在使用者选择“通常前吹”时,控制部40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至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成为大致水平的位置。另外,在如本申请实施方式这样地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形成圆弧曲面的情况下,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至内侧面31b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成为大致水平为止。其结果是,吹出空气成为前吹状态。
(3-1-2)通常前方下吹
图3B是吹出空气为通常前方下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31和附壁叶片32的侧视图。在图3B中,使用者想使吹出方向朝向比“通常前吹”靠下方时,选择“通常前方下吹”即可。
此时,控制部40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至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成为比水平靠前下为止。其结果是,吹出空气成为前方下吹状态。
(3-2)附壁效应利用模式
附壁(效应)是指,当气流或液流旁存在壁时,即使流的方向与壁的方向不同也会向沿着壁面的方向流动的现象(朝仓书店《法则辞典》)。附壁利用模式包括利用该附壁效应的“附壁气流前方吹”和“附壁气流天花板吹”。
此外,关于吹出空气的方向和附壁气流的方向,由于根据基准位置的采取方法而定义的方法不同,因此下面示出一例,但并不限定于此。图4A是示出吹出空气的方向和附壁气流的方向的概念图。在图4A中,为了在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侧产生附壁效应,经风向调整叶片31变更的吹出空气的方向(D1)的倾斜需要接近附壁叶片32的姿势(倾斜)。若二者过于分开,则不产生附壁效应。因此,在本附壁效应利用模式中,需要附壁叶片32和风向调整叶片31在规定的打开角度以下,使两调整板(31、32)形成该范围内,使上述的关系成立。由此,如图4A所示,在吹出空气的风向经风向调整叶片31变更成D1后,进而利用附壁效应而变更成D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附壁效应利用模式中,优选附壁叶片32处于风向调整叶片31的前方(吹出的下游侧)且上方的位置处。
此外,关于风向调整叶片31与附壁叶片32的打开角度,由于根据基准位置的采取方法而定义的方法不同,因此下面示出一例,但并不限定于此。图4B是示出风向调整叶片31与附壁叶片32的打开角度的一例的概念图。在图4B中,设将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的前后端连结起来的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角度为风向调整叶片31的倾斜角θ1,设将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前后端连结起来的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角度为附壁叶片32的倾斜角θ2,则风向调整叶片31与附壁叶片32的打开角度θ﹦θ2-θ1。另外,θ1和θ2不是绝对值,在图4B的正面观察时比水平线靠下方的情况下为负值。
“附壁气流前方吹”和“附壁气流天花板吹”均优选风向调整叶片31和附壁叶片32采取满足如下条件的姿势:涡旋件17的终端F的切线与附壁叶片32所成的内角大于涡旋件17的终端F的切线与风向调整叶片31所成的内角。
另外,关于内角,参照图5A(附壁气流前方吹时的涡旋件17的终端F的切线L0与附壁叶片32所成的内角R2和涡旋件17的终端F的切线L0与风向调整叶片31所成的内角R1的比较图)以及图5B(附壁气流天花板吹时的涡旋件17的终端F的切线L0与附壁叶片32所成的内角R2和涡旋件17的终端F的切线L0与风向调整叶片31所成的内角R1的比较图)。
此外,如图5B所示,根据在附壁效应利用模式下的附壁叶片32,附壁叶片32的前端部位于比水平靠前方向上且比吹出口15靠外侧上方处。其结果是,不仅附壁气流到达更远方,而且能够抑制在附壁叶片的上侧通过的那样的强气流产生,不易阻碍向上方引导附壁气流。
此外,由于附壁叶片32的后端部的高度位置变得比运转停止时低,因此容易生成在上游侧的基于附壁效应的附壁气流。
(3-2-1)附壁气流前方吹
图3C是附壁气流前方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31和附壁叶片32的侧视图。在图3C中,在选择“附壁气流前方吹”时,控制部40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至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L1比水平靠前下为止。
然后,控制部40使附壁叶片32转动至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成为大致水平的位置。另外,在如本申请实施方式这样地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形成圆弧曲面的情况下,使附壁叶片32转动至外侧面32a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成为大致水平为止。即,如图5A所示,切线L0与切线L2所成的内角R2变得大于切线L0与切线L1所成的内角R1。
经风向调整叶片31被调整成向前方下吹的吹出空气由于附壁效应而成为附着于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气流,并变化成沿着该外侧面32a的附壁气流。
因此,即使风向调整叶片31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L1方向是前方下吹,由于附壁叶片32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方向是水平的,因此吹出空气由于附壁效应而向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方向、即水平方向吹出。
这样,附壁叶片32从室内机前面部离开而倾斜变得平缓,吹出空气在比前面面板11b靠前方变得容易受到附壁效应。其结果是,即使经风向调整叶片31调节风向后的吹出空气是前方下吹,也会由于附壁效应而成为水平吹的空气。这意味着:与以往(专利文献1)的使刚通过吹出口后的空气靠近前面面板而利用前面面板的附壁效应成为向上的方法相比,在风向调整叶片31的通风阻力造成的压损得到抑制的同时风向改变。
(3-2-2)附壁气流天花板吹
图3D是附壁气流向天花板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31和附壁叶片32的侧视图。在图3D中,在选择“附壁气流天花板吹”时,控制部40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至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L1成为水平为止。
然后,控制部40使附壁叶片32转动至外侧面32a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成为前方向上为止。即,如图5B所示,切线L0与切线L2所成的内角R2变得大于切线L0与切线L1所成的内角R1。经风向调整叶片31被调整成水平吹的吹出空气由于附壁效应而成为附着于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气流,并变化成沿着该外侧面32a的附壁气流。
因此,即使风向调整叶片31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L1方向是前方吹,由于附壁叶片32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方向是前方上吹,因此吹出空气由于附壁效应而向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方向、即天花板方向吹出。由于附壁叶片32的前端部比吹出口15向外侧突出,因此附壁气流到达更远方。并且,由于附壁叶片32的前端部位于比吹出口15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在附壁叶片的上侧通过的那样的气流产生,不易阻碍向上方引导附壁气流。
这样,附壁叶片32从室内机前面部离开而倾斜变得缓和,吹出空气在比前面面板11b靠前方变得容易受到附壁效应。其结果是,即使经风向调整叶片31调节风向后的吹出空气是前方吹,也会由于附壁效应而成为向上吹的空气。这意味着:与以往(专利文献1)的使刚通过吹出口后的空气靠近前面面板而利用前面面板的附壁效应成为向上的方法相比,在风向调整叶片31的通风阻力造成的压损得到抑制的同时风向改变。
其结果是,与产生沿着前面面板的气流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相比,在吹出口15稍微打开的状态下,吹出空气被向天花板方向引导。即,在通风阻力保持低的状态下吹出空气被向天花板方向引导。
另外,附壁叶片3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在风向调整叶片3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以上。因此,利用附壁叶片32能够承受所有经风向调整叶片31调节风向后的吹出空气,还能够起到防止吹出空气从附壁叶片32的侧方发生短路这样的效果。
(3-3)下吹模式
图3E是下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31和附壁叶片32的侧视图。在图3E中,在选择“下吹”时,控制部40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至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向下为止。
然后,控制部40使附壁叶片32转动至外侧面32a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向下为止。其结果是,吹出空气通过风向调整叶片31与附壁叶片32之间,并向下吹出。
特别是,即使在风向调整叶片31变得比涡旋件17的终端部的切线角度向下时,通过控制部40执行下吹模式,从而也能够与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接触而生成向下的气流。
(4)动作
下面,参照附图对利用了上述那样的吹出空气的方向控制的空调室内机的动作进行说明。
(4-1)附壁叶片32的第一姿势
图6A是示出附壁叶片32采取第一姿势时的附壁气流的风向的空调室内机设置空间的侧视图。在图6A中,空调室内机10设置在室内侧壁的上方。附壁叶片32是被收纳在收纳部130中的状态(下面,称为第一姿势)。通过在附壁叶片32为第一姿势时使风向调整叶片31的姿势比水平向上,从而在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被调整风向后的吹出空气离开该内侧面31b后,以被牵引到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方式改变方向,成为第一附壁气流而以沿着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和前面面板11b的方式流动。
这里,对使用者选择附壁气流的方法进行说明。图7A是示出控制部40与遥控器50的关系的框图。在图7A中,遥控器50通过无线发送红外线信号。遥控器50具有用于切换风向的切换单元。具体而言,为了使用者能够选择风向,具有显示风向选择菜单的显示部52;以及用于指定各风向选择菜单的光标52a。
首先,使用者通过光标52a从显示于显示部52上的菜单中选择“附壁风向设定”。另外,由于用于通过遥控器50进行菜单选择及确定的技术已被广泛地公开,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7B是示出“附壁风向设定”菜单的子菜单的显示部52的主视图。在图7B中,在“附壁风向设定”菜单的子菜单中预先准备有第一至第五附壁角度,通过利用光标52a指定第一附壁角度来进行确定,从而附壁叶片32采取图6A所示的第一姿势,产生与第一附壁角度相应的第一方向的附壁气流。
(4-2)附壁叶片32的第二姿势和第三姿势
接下来,图6B是示出附壁叶片32采取第二姿势时的附壁气流的风向的空调室内机设置空间的侧视图。通过在图7B中利用光标52a指定第二附壁角度并进行确定而能够形成图6B中的附壁叶片32的第二姿势。在附壁叶片32为第二姿势时产生的附壁气流相当于在“(3-2-2)附壁气流天花板吹”的段落中说明的附壁气流。在选择第二附壁角度时,如图3D所示,控制部40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至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L1成为水平为止,然后,使附壁叶片32转动至外侧面32a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成为前方向上为止。因此,即使风向调整叶片31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L1方向是前方吹,由于附壁叶片32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方向是前方上吹,因此吹出空气由于附壁效应而向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方向、即天花板方向吹出。
另外,若一旦产生附壁气流,则能够不活动风向调整叶片31而仅使附壁叶片32的角度变动来调整附壁气流的风向。例如,图8A是附壁叶片32采取第三姿势时的风向调整叶片31和附壁叶片32的侧视图。在图8A中,附壁叶片32的第三姿势比第二姿势向下。另外,在图8A中,为了进行比较,用双点划线描绘出第二姿势的附壁叶片32,用实线描绘出第三姿势的附壁叶片32。
若在第二姿势时可靠地产生附壁气流、并且风向调整叶片31的姿势不变,则显然在比第二姿势向下的第三姿势时附壁气流不会从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剥离。这样,在想要实施附壁气流天花板吹时,通过在图7B中利用光标52a选择第二附壁角度或第三附壁角度而能够达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了在想使调和空气吹向远方时选择附壁叶片32的第二姿势和第三姿势。例如,在从吹出口15到天花板的高度距离和从吹出口15到其对面壁的对面距离均较大的情况下,优选附壁叶片32的姿势为第二姿势。另一方面,在从吹出口15到天花板的高度距离小、但从吹出口15到其对面壁的对面距离大时等,优选附壁叶片32的姿势为第三姿势。这样,由于使用者能够借助于遥控器50而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来选择附壁叶片32的姿势,因此使用方便,并且能够使调和空气均匀地遍及至空调对象空间中。
此外,附壁叶片32的第二姿势和第三姿势的切换在发生如下的现象时也有效。
图9A是示出附壁叶片32采取向上姿势时的附壁气流的风向的空调室内机设置空间的侧视图。在图9A中,用双点划线描绘出的附壁叶片32采取第二姿势(参照图6B)。此时,由于附壁气流朝向设置于室内天花板的吊顶型的照明设备110,因此有可能照明设备110摇晃而使居住者感到不快。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选择第三姿势而避免附壁气流朝向吊顶型的照明设备110。
(4-3)附壁叶片32的第四姿势和第五姿势
并且,图6C是示出附壁叶片32采取第四姿势时的附壁气流的风向的空调室内机设置空间的侧视图。通过在图7B中利用光标52a指定第四附壁角度并进行确定而能够形成图6C中的附壁叶片32的第四姿势。在附壁叶片32为第四姿势时产生的附壁气流相当于在“(3-2-1)附壁气流前方吹”的段落中说明的附壁气流。在选择第四附壁角度时,如图3C所示,控制部40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至风向调整叶片31的内侧面31b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L1成为比水平向前下为止,然后,使附壁叶片32转动至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成为大致水平的位置为止。因此,即使风向调整叶片31的前方端E1处的切线L1方向是前方下吹,由于附壁叶片32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方向是水平的,因此吹出空气由于附壁效应而向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前方端E2处的切线L2方向、即水平方向吹出。
另外,若一旦产生附壁气流,则能够不活动风向调整叶片31而仅使附壁叶片32的角度变动来调整附壁气流的风向。例如,图8B是附壁叶片32采取第五姿势时的风向调整叶片31和附壁叶片32的侧视图。在图8B中,附壁叶片32的第五姿势比第四姿势向下。另外,在图8B中,为了进行比较,用双点划线描绘出第四姿势的附壁叶片32,用实线描绘出第五姿势的附壁叶片32。
若在第四姿势时可靠地产生附壁气流、并且风向调整叶片31的姿势不变,则显然在比第四姿势向下的第五姿势时附壁气流不会从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剥离。这样,在想要实施附壁气流前方吹时,通过在图7B中利用光标52a选择第四附壁角度或第五附壁角度而能够达成。
另外,根据上述的说明可知,风向调整叶片31的姿势分别相对于附壁叶片32的第一姿势、第二姿势和第四姿势而不同。换言之,通过风向调整叶片31的姿势与附壁叶片32的姿势的组合而使基于附壁叶片32的附壁气流能够送向任何方向。
(4-4)特殊的动作
图9B是示出附壁叶片32以天花板吹姿势进行摆动动作时的附壁气流的风向的空调室内机设置空间的侧视图。在图9B中,在使附壁气流朝向天花板的姿势的状态下长期使用空调室内机10的情况下,天花板面上的附壁气流始终吹到的区域的污渍比其它区域明显,损害室内的美观。此外,还存在由于冷风持续吹到天花板的一个区域而发生结露的可能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通过从遥控器50上选择“天花板附壁摆动”菜单(参照图7B),从而能够在使附壁叶片32成为天花板吹姿势的状态下定期地使姿势变动。其结果是,根据空调室内机10,能够抑制天花板的局部污染及结露。
(5)特征
(5-1)
根据空调室内机10,控制部40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通过使附壁叶片32的姿势成为第一姿势而使附壁气流的方向成为第一方向,并通过使附壁叶片32的姿势成为与第一姿势不同的第二姿势而使附壁气流的方向成为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此时,也可以使风向调整叶片31的姿势分别相对于附壁叶片32的第一姿势和第二姿势而不同。另外,能够借助于遥控器50选择附壁叶片32的姿势。根据该空调室内机10,能够向与空调对象空间的大小、形状等周围的状况相应的方向变更附壁气流。
(5-2)
根据空调室内机10,控制部40对天花板吹姿势的风向调整叶片31和/或附壁叶片32的姿势进行调整而使附壁气流的到达位置定期地变动。因而,根据该空调室内机10,通过定期地变更气流的接触面,从而能够抑制天花板上局部污染、结露。
(6)变形例
(6-1)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想使调和空气吹向远方时,选择附壁叶片32的第二姿势和第三姿势,使用者能够借助于遥控器50而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来选择附壁叶片32的姿势。
但是,也能够考虑到附壁叶片32的第二姿势和第三姿势不适合于特定的室内空间的情况。因此,在第一变形例中,通过预先从遥控器50输入设置有空调室内机10的室内空间的尺寸,从而能够自动地将附壁叶片32的第二姿势和第三姿势的角度校正成适合于该室内空间的角度。
图10A是示出“附壁风向设定”菜单的子菜单的第一变形例的显示部的主视图。在图10A中,在“附壁风向设定”菜单的子菜单中包括“房间尺寸输入”菜单54。使用者通过用光标52a指定“房间尺寸输入”菜单54来进行确定,从而能够从显示部52输入房间尺寸。例如用从吹出口15至天花板的高度距离、和从吹出口15到其对面壁的对面距离来代替房间尺寸即可。
(6-2)第二变形例
通常,从房屋的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的基准为2m40cm,空调室内机10的设置高度也安装成与天花板面的间隙空开大约10cm,因此通过预先将空调室内机10的设置高度存储在存储器40b(参照图7A)中,从而能够通过运算部40a(参照图7A)计算出从吹出口15到天花板的高度距离,因此使用者仅将从吹出口15到其对面壁的对面距离输入即可。
图10B是示出“附壁风向设定”菜单的子菜单的第二变形例的显示部的主视图。在图10B中,“附壁风向设定”菜单的子菜单中包括“对面距离输入”菜单56。使用者通过用光标52a指定“对面距离输入”菜单56来进行确定,从而能够从显示部52输入对面距离。即,使用者通过预先输入对面距离,从而能够自动地将附壁叶片32的第二姿势和第三姿势的角度校正成适合于该室内空间的角度。
(6-3)第三变形例
并且,若通过传感器能够测定对面距离,则也无需输入第二变形例那样的对面距离,使用更加方便。
图10C是示出控制部40、距离传感器42和遥控器50之间的关系的框图。在图10C中,在“附壁风向设定”菜单的子菜单中包括“对面距离自动输入”菜单58。使用者通过用光标52a指定“对面距离自动输入”菜单58来进行确定,从而距离传感器42测量出从自己的位置到对面的壁面的距离并存储于存储器40b中,通过运算部40a计算出从吹出口15到其对面壁的对面距离。即,使用者无需输入对面距离,只要选择“对面距离自动输入”菜单58就能够自动地将附壁叶片32的第二姿势和第三姿势的角度校正成适合于该室内空间的角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0空调室内机;
15吹出口;
31风向调整叶片;
32附壁叶片;
32a下表面;
40控制部;
42距离传感器;
50遥控器;
54尺寸输入单元;
56距离输入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61938号公报

Claims (7)

1.一种空调室内机(10),其具备:
吹出口(15),其供吹出空气吹出;
附壁叶片(32),其设置在所述吹出口(15)的附近,使所述吹出空气成为沿着自己的下表面(32a)的附壁气流;以及
控制部(40),其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通过使所述附壁叶片(32)的姿势成为第一姿势而使所述附壁气流的方向成为第一方向,通过使所述附壁叶片(32)的姿势成为与所述第一姿势不同的第二姿势而使所述附壁气流的方向成为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其中,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备可动的风向调整叶片(31),所述风向调整叶片改变所述吹出空气的上下方向,
所述风向调整叶片(31)的姿势分别相对于所述附壁叶片(32)的所述第一姿势和所述第二姿势而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其中,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备遥控器(50),所述遥控器对所述附壁气流的方向进行远程操作,
借助于所述遥控器(50)选择所述附壁叶片(32)的姿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其中,
所述遥控器(50)具有输入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大小的尺寸输入单元(54),
在借助于所述尺寸输入单元(54)而输入了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大小时,所述控制部(40)根据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大小来选择所述附壁叶片(32)的姿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其中,
所述遥控器(50)还具有距离输入单元(56),该距离输入单元(56)输入从所述吹出口(15)至所述吹出口(15)的前方对面壁为止的对面距离,
在借助于所述距离输入单元(56)而输入了所述对面距离时,所述控制部(40)根据所述对面距离来确定所述附壁叶片(32)的姿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其中,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备距离传感器(42),所述距离传感器测定从所述吹出口(15)至所述吹出口(15)的前方对面壁为止的距离,
所述控制部(40)根据所述距离传感器(42)的测定值来确定所述附壁叶片(32)的姿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其中,
所述附壁叶片(32)的姿势至少包括使所述附壁气流到达天花板的天花板吹姿势,
所述控制部(40)对所述天花板吹姿势下的所述风向调整叶片(31)和/或所述附壁叶片(32)的姿势进行调整而使所述附壁气流的到达位置定期地变动。
CN201280053299.6A 2011-10-31 2012-10-02 空调室内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247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9780A JP2013096639A (ja) 2011-10-31 2011-10-31 空調室内機
JP2011-239780 2011-10-31
PCT/JP2012/075458 WO2013065436A1 (ja) 2011-10-31 2012-10-02 空調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4751A true CN104024751A (zh) 2014-09-03
CN104024751B CN104024751B (zh) 2016-10-12

Family

ID=48191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329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24751B (zh) 2011-10-31 2012-10-02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44860B2 (zh)
EP (1) EP2778552A4 (zh)
JP (1) JP2013096639A (zh)
CN (1) CN104024751B (zh)
AU (1) AU2012333901B2 (zh)
WO (1) WO201306543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7056A (zh) * 2015-02-13 2015-06-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03965A (zh) * 2015-02-13 2015-10-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71036A (zh) * 2017-03-08 2018-09-25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脸台下柜
CN109114687A (zh) * 2017-06-23 2019-01-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110603413A (zh) * 2017-05-24 2019-12-2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11433525A (zh) * 2017-09-20 2020-07-17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天花板式室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5675B2 (ja) * 2011-09-30 2013-12-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5403125B2 (ja) * 2011-10-31 2014-01-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KR102484777B1 (ko) * 2016-10-14 2023-0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면대 하부장
EP4160097A3 (en) * 2016-12-21 2023-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207422394U (zh) * 2017-09-12 2018-05-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WO2019163164A1 (ja) * 2018-02-26 2019-08-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9253499A (zh) * 2018-10-31 2019-01-22 深圳市康风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布满效率自适应的空气净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243772A1 (en) * 2019-06-07 2020-12-10 Beacon Lighting International Limited Airflow device
WO2021054286A1 (ja) * 2019-09-17 2021-03-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US20230314035A1 (en) * 2020-10-15 2023-10-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1892A (ja) * 1992-09-17 1994-04-1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H11132540A (ja) * 1997-10-24 1999-05-21 Sekisui Chem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482404A (zh) * 2002-08-06 2004-03-17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906447A (zh) * 2003-11-28 2007-01-31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JP2009097755A (ja) * 2007-10-15 2009-05-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1080623A (ja) * 2009-10-05 2011-04-21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61063B1 (ko) * 1993-06-14 1999-01-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운전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JP3548627B2 (ja) * 1995-05-25 2004-07-28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2061938A (ja) 2000-08-11 2002-02-2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3106555A (ja) 2001-09-27 2003-04-09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JP3960812B2 (ja) 2002-02-06 2007-08-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017483B2 (ja) * 2002-09-25 2007-1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00781215B1 (ko) 2003-11-28 2007-12-03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기 조화기
JP3686963B2 (ja) 2003-11-28 2005-08-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7399222B2 (en) * 2004-12-31 2008-07-15 Winia Mando, Inc.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uto-shutter in air-conditioner
JP4907176B2 (ja) * 2006-01-20 2012-03-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033885B2 (ja) * 2006-09-11 2008-0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WO2008087959A1 (ja) * 2007-01-17 2010-05-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JP2008232532A (ja) 2007-03-20 2008-10-02 Toshiba Corp 空調システム
KR101556974B1 (ko) * 2008-12-26 2015-10-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WO2011059077A1 (en) * 2009-11-12 2011-05-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Dust collecting system
JP5486985B2 (ja) * 2010-03-31 2014-05-0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062341B2 (ja) * 2011-03-22 2012-10-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1892A (ja) * 1992-09-17 1994-04-1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H11132540A (ja) * 1997-10-24 1999-05-21 Sekisui Chem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482404A (zh) * 2002-08-06 2004-03-17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906447A (zh) * 2003-11-28 2007-01-31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JP2009097755A (ja) * 2007-10-15 2009-05-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1080623A (ja) * 2009-10-05 2011-04-21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7056A (zh) * 2015-02-13 2015-06-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03965A (zh) * 2015-02-13 2015-10-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97056B (zh) * 2015-02-13 2017-06-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03965B (zh) * 2015-02-13 2018-02-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71036A (zh) * 2017-03-08 2018-09-25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脸台下柜
CN110603413A (zh) * 2017-05-24 2019-12-2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9114687A (zh) * 2017-06-23 2019-01-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111433525A (zh) * 2017-09-20 2020-07-17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天花板式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73805A1 (en) 2014-09-18
CN104024751B (zh) 2016-10-12
AU2012333901A1 (en) 2014-06-05
AU2012333901B2 (en) 2015-09-03
EP2778552A4 (en) 2015-01-21
WO2013065436A1 (ja) 2013-05-10
US9644860B2 (en) 2017-05-09
JP2013096639A (ja) 2013-05-20
EP2778552A1 (en) 2014-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4751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906981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024750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024756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166532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JP5408228B2 (ja) 空調室内機
CN103827594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620058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024753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375848A (zh) 空调器
CN106895568A (zh) 一种具有无风感功能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96287A (zh) 屋顶式空调器及其风量调节方法
CN104641186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3501410U (zh) 空调室内机
JP2011027330A (ja) 水平羽根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sutomi Masanao

Inventor after: Kamada Masashi

Inventor before: Yasutomi Masanao

Inventor before: Kamada Masash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YASUTOMI MASANAO KAMADA MASASHI TO: ANFUJIO MASANAO KAMADA MASASHI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