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41561U - 一种机油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油挡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441561U CN203441561U CN201320481862.1U CN201320481862U CN203441561U CN 203441561 U CN203441561 U CN 203441561U CN 201320481862 U CN201320481862 U CN 201320481862U CN 203441561 U CN203441561 U CN 2034415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chine oil
- baffle plate
- oil baffle
- circular arc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挡板,其连接上曲轴箱两侧,其位于曲轴的平衡块的下方,所述机油挡板位于油底壳内机油液面以及机油集滤器的上方,所述机油挡板包括:第一圆弧板;第二圆弧板;过渡板,其上具有条形的泄油孔;所述过渡板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板与所述第二圆弧板,所述泄油孔位于所述机油挡板的最低处,所述过渡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60度。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挡板兼具较好的挡油和回油作用,且能够很好的起到减振作用,从而实现降低成本、轻量化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尤其涉及汽车发动机曲轴箱的机油挡板。
背景技术
车辆运行过程中,发动机油底壳的机油会随着整车的颠簸而运动,晃动起来的机油容易泡沫化;同时曲轴在曲轴箱内做旋转运动,油底壳的机油会被旋转运动的曲轴搅拌起来而加剧机油的泡沫化,且会消耗曲轴的有效功。如果机油晃动过于剧烈,将会造成机油集滤器吸不到机油。
一般地,机油挡板安装于油底壳内,机油挡板完全浸于油底壳的机油内。由于一部分机油位于挡板之上,不能完全地起到挡油的作用。机油集滤器安装于油底壳内,这样需要在机油挡板上开设避让孔,以安装机油集滤器。机油有可能通过避让孔晃动至挡板之上。
另一方面,为加强缸体裙部的刚度,降低缸体裙部的振动,通常设置一加强板连接缸体裙部的两侧。
申请号为201020111286.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独立式汽车油底壳挡油板结构,其位于曲轴箱和油底壳之间,将曲轴隔离开,其拱状挡油板的中间部位有多个长孔,挡油板汽车运行中发生颠簸,油底壳内的机油会经长孔向上溢,具有增强曲轴箱整体结构强度、减振的作用,但不能起到很好的挡油作用。
因此急需一种挡油、回油效果好,且同时可以增强缸体结构刚度,降低缸体振动的机油挡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挡板,安装于油底壳内机油液面以及机油集滤器的上方,其采用两个具有高度落差的圆弧板,两圆 弧板之间具有泄油孔,泄油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较小,因此具有较好的挡油和回油的作用,且能够加强曲轴箱两侧裙部刚度,起到减振的作用。
一种机油挡板,其连接上曲轴箱两侧,其位于曲轴的平衡块的下方,所述机油挡板位于油底壳内机油液面以及机油集滤器的上方,机油挡板包括:
第一圆弧板;
第二圆弧板;
过渡板,其上具有条形的泄油孔;
所述过渡板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板与所述第二圆弧板,所述泄油孔位于所述机油挡板的最低处,所述过渡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60度。
可选择的,所述机油挡板连接缸体两侧的裙部。
可选择的,所述第一圆弧板及所述第二圆弧板的弧面与所述平衡块的弧形运动轨迹一致。
可选择的,所述泄油孔贯通整个过渡板。
可选择的,所述上曲轴箱具有回油侧,所述泄油孔的下方靠近所述第一圆弧板,所述第一圆弧板位于所述回油侧。
可选择的,所述机油挡板为一体成型。
可选择的,所述第一圆弧板与所述油底壳的连接端具有纵向加强筋,且/或所述第二圆弧板与所述油底壳的连接端具有纵向加强筋。
可选择的,所述机油挡板具有多个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自所述第一圆弧板与所述油底壳的连接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圆弧板与所述油底壳的连接端;所述横向加强筋将泄油孔隔成多个。
可选择的,所述横向加强筋的截面形状为U形。
可选择的,所述连接端具有固定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机油挡板包括第一圆弧板、过渡板、第二圆弧板,圆弧板面可以增加机油挡板本身的刚性,减轻曲轴箱缸体振动,增强缸体结构强度;过渡板上具有条形泄油孔,泄油孔平行于曲轴轴向分布,第二圆弧板较第一圆弧板更靠近平衡块,使过渡板上的泄油孔处于机油挡板的最低处,汇集于隔板 上的机油可以完全的回流至油底壳内,而不会存在总有一部分堆积在隔板上不能回流的情况,同时减缓了机油老化;过渡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60度,故泄油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较小,使隔板下方油底壳中的机油不易自泄油孔进入隔板,具有很好的挡油作用,且具有更好的加工工艺性。机油挡板位于油底壳内机油液面以及机油集滤器的上方,油底壳内的机油可以完全地位于机油挡板之下,挡油效果更好。同时机油集滤器位于机油挡板之下,不需在机油挡板上设置机油集滤器避让孔,避免了油底壳的机油通过避让孔进入曲轴箱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连接缸体两侧的裙部,可以起到裙部加强板的作用,即增强曲轴箱优选地增强缸体裙部的刚度,降低缸体的振动。
进一步地,第一圆弧板及第二圆弧板的弧面,与平衡块的弧形运动轨迹一致,使曲轴箱内的布置更为紧凑,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整体高度。
进一步地,泄油孔贯通整个过渡板,便于加工且具有更好的回油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圆弧板位于上方机油的回油侧,更利于机油在隔板的第一圆弧面上汇集后,直接通过泄油孔回流。
进一步地,机油挡板为一体成型,加工方便,且便于批量生产。
进一步地,第一圆弧板与油底壳的连接端具有纵向加强筋,且/或第二圆弧板与油底壳的连接端具有纵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的设置增强了机油挡板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横向加强筋横向贯通隔板,将隔板分隔成多个隔腔,增强了机油挡板的刚度。
进一步地,横向加强筋的截面为U形,便于加工。
更进一步地,固定凸台增强了机油挡板的连接稳定性,降低应力集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挡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挡板的装配示意图(机油集滤器示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挡板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挡板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
图6为图4的B-B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油挡板,11-第一圆弧板,12-第二圆弧板,13-过渡板,131-泄油孔,14-横向加强筋,15-纵向加强筋,16-固定凸台,2-油底壳,21-缸体底端面,3-上曲轴箱,4-曲轴,41-平衡块,5-裙部,6-机油液面,7-回油侧,8-机油集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机油挡板1连接上曲轴箱3两侧的裙部,优选地连接缸体两侧的裙部5。位于曲轴4的平衡块41的下方油底壳内机油液面6的上方,同时位于机油集滤器8的上方,具体的,机油挡板1固定在缸体底端面21上。机油挡板1包括:第一圆弧板11、第二圆弧板12、过渡板13。过渡板13上具有条形的泄油孔131,泄油孔131的条形方向与曲轴4轴向方向一致,过渡板13连接第一圆弧板11与第二圆弧板12,过渡板13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60度。泄油孔131位于曲轴箱隔板机油挡板1的最低处,即曲轴箱固定后泄油孔131距油底壳2的机油液面距离最近。例如,发动机倾斜设置时,泄油孔131向机油液面6高的一侧偏置,如此在整车上泄油孔131的位置是处于整个曲轴箱隔板机油挡板1上的最低处;同时泄油孔131的位置也是距离机油液面6的最近处,机油挡板1上不会积存油液。上述机油挡板1的结构能够保证将曲轴箱上方流经此处的机油回泄至油底壳2;同时泄油孔131的角度设置使油底壳2内的机油不容易进入机油挡板1上;机油挡板1固定在曲轴的旋转运动空间之下、油底壳2内的机油液面6之上。机油挡板1将油底壳2与曲轴4隔离开,避免油底壳2内的机油被曲轴4搅动;机油挡板1连接缸体两侧的裙部5,起到了裙部加强板的作用,加强了裙部5的刚度,降低了发动机的振动;由于机油挡板1安装于缸体底端面21,可以保证机油集滤器8直接伸入到油底壳2内,而不需要经过机油挡板1,这样就不需要在机油挡板1上开设避让机油机 滤器的通孔,从而实现更好的挡油效果。
如图3~5所示,第一圆弧板11与第二圆弧板12的弧面都朝向平衡块41设置,只要不与周围其他部件干涉即可,优选的,第一圆弧板11及第二圆弧板12的弧面,与平衡块41的弧形运动轨迹一致,使曲轴箱内的布置更为紧凑,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整体高度。
泄油孔131可在过渡板13上设有多个,其在过渡板13上占用的空间可根据需要设置,优选的,泄油孔131贯通整个过渡板13,回油效果更好。
曲轴箱上方机油的回油侧7能够通过机油挡板1回油,优选的,泄油孔131的下方靠近第一圆弧板11,第一圆弧板11位于上方机油的回油侧7,油液落到第一圆弧板11上直接顺流经泄油孔131进入油底壳2。
机油挡板1上能够根据受力及容纳空间设置加强筋来增加机油挡板整体结构强度。优选的,第一圆弧板11与油底壳2的连接端具有纵向加强筋15,且/或第二圆弧板12与油底壳2的连接端具有向下设置的纵向加强筋15。上述两处纵向加强筋的形状、结构能够相同或不同,纵向加强筋的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第一圆弧板11与第二圆弧板12能够都朝向平衡块设置,第一圆弧板11与平衡块41的间距大于第二圆弧板12与平衡块41的间距,第一圆弧板11与平衡块41之间的空间较大,故此处纵向加强筋15向上设置;第二圆弧板12与平衡块41之间的空间较小,故加强筋向下设置,合理利用曲轴箱内部空间。优选的,机油挡板1具有多个横向加强筋14,横向加强筋14自第一圆弧板11与油底壳2的连接端,延伸至第二圆弧板12与油底壳2的连接端。连接端具有固定凸台16,固定凸台16与缸体底端面21固定连接。
如图6所示,横向加强筋14的截面形状能够为三角形、矩形等任意形状,优选的,横向加强筋14的截面形状为U形。机油挡板1被横向加强筋14分隔成多个区域,机油挡板1将缸体裙部5连接起来,具有加强缸体裙部刚度、减小缸体裙部的振动的作用。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油挡板,其特征在于,其连接上曲轴箱两侧,其位于曲轴的平衡块的下方,所述机油挡板位于油底壳内机油液面以及机油集滤器的上方,所述机油挡板包括:
第一圆弧板;
第二圆弧板;
过渡板,其上具有条形的泄油孔;
所述过渡板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板与所述第二圆弧板,所述泄油孔位于所述机油挡板的最低处,所述过渡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6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挡板连接缸体两侧的裙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板及所述第二圆弧板的弧面与所述平衡块的弧形运动轨迹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孔贯通整个过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曲轴箱具有回油侧,所述泄油孔的下方靠近所述第一圆弧板,所述第一圆弧板位于所述回油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挡板为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板与所述油底壳的连接端具有纵向加强筋,且/或所述第二圆弧板与所述油底壳的连接端具有纵向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挡板具有多个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自所述第一圆弧板与所述油底壳的连接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圆弧板与所述油底壳的连接端;所述横向加强筋将泄油孔隔成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油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的 截面形状为U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油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具有固定凸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81862.1U CN203441561U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一种机油挡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81862.1U CN203441561U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一种机油挡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41561U true CN203441561U (zh) | 2014-02-19 |
Family
ID=50092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481862.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41561U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一种机油挡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44156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2594A (zh) * | 2013-08-08 | 2013-10-23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油挡板 |
-
2013
- 2013-08-08 CN CN201320481862.1U patent/CN20344156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2594A (zh) * | 2013-08-08 | 2013-10-23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油挡板 |
CN103362594B (zh) * | 2013-08-08 | 2015-08-05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油挡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GB2433964A (en) | Hydraulic tank | |
CN205371564U (zh) | 一种动车齿轮箱箱体 | |
CN103362594B (zh) | 一种机油挡板 | |
CN203441561U (zh) | 一种机油挡板 | |
CN202242967U (zh) | 用于越野车变速箱上部的悬置软垫总成 | |
JP2010509536A (ja) |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パン | |
JP3665122B2 (ja) |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パン | |
US20110303677A1 (en) | Oil pan barrier | |
CN206707795U (zh) | 油底壳挡油板结构及油底壳总成 | |
CN208123749U (zh) | 一种飞轮壳结构 | |
CN221442680U (zh)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 |
CN203430597U (zh) | 油底壳 | |
CN203347878U (zh) | 一种发动机及其油底壳组件 | |
CN202264821U (zh) | 集成型多功能组合支架 | |
CN201953434U (zh) | 一种可隔音降噪的发动机油底壳 | |
CN209195507U (zh)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隔油板 | |
Osman |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compact and lightweight oil pan for high performance vehicle applications | |
CN203783695U (zh) | 具有降低烟尘和一氧化碳排放功能的汽车消音器 | |
CN206221022U (zh) |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 |
CN204082253U (zh) | 斜置发动机油底壳 | |
CN206816319U (zh) | 集成式汽车挡油板 | |
CN216811828U (zh) | 一种油底壳结构及发动机 | |
CN201588670U (zh) | 一种油底壳 | |
CN103291412B (zh) | 一种发动机及其油底壳组件 | |
CN201588669U (zh) | 油底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805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