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27606U - 汽车风气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风气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27606U
CN203427606U CN201320442344.9U CN201320442344U CN203427606U CN 203427606 U CN203427606 U CN 203427606U CN 201320442344 U CN201320442344 U CN 201320442344U CN 203427606 U CN203427606 U CN 203427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l mood
door
connecting portion
mentioned
ora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423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泰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bi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bi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bi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bi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27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276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4Radiato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60K11/085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with adjustable shutters 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40Actuators for moving a controlled member
    • B60Y2400/41Mechanical transmissions for actuators
    • B60Y2400/414Ramp or cam mechanis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风气门装置,具体而言,为一种促动器的驱动力均匀传达到左侧风气门以及右侧风气门的汽车风气门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风气门装置包括:形成有将外部空气引入冷却器的左侧开口部以及右侧开口部的风气门罩;打开和关闭左侧开口部的左侧风气门;打开和关闭右侧开口部的右侧风气门;通过促动器旋转的旋转板;为使左侧风气门能够打开和关闭左侧开口部,左侧风气门能够转动结合的左侧连接部;为使右侧风气门能够打开和关闭右侧开口部,右侧风气门能够转动结合的右侧连接部;连接左侧连接部和右侧连接部之间,与旋转板结合的中心部构成的连接部材。

Description

汽车风气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风气门装置,具体而言,将从冷却器格栅流入的空气诱入冷却器或切断的汽车风气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前方保险杠上方设置有冷却器格栅,以便外部空气流入发动机舱。上述发动机舱设置有,吸收发动机热的冷却水循环冷却的冷却器。
上述冷却器安装在FEM(Front End Module)的中央部。在这里,FEM指为简化汽车组装工艺,上述的冷却器和头灯以及保险杠横梁组装成一个的模块。并且,FEM安装有可打开和关闭的风气门,将外部流入的空气送到冷却器,位于冷却器格栅和冷却器之间。
上述风气门装置由,结合到FEM的风气门罩和结合到风气门罩且可转动,将通过冷却器格栅流入的空气切断或送到冷却器的风气门构成。
上述风气门在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关闭,减少空气阻力,提高行驶稳定性。并且,上述风气门在冷却器的温度高,或者发动机舱内温度高时打开,将外部空气引入到冷却器和发动机舱内部,防止冷却器和发动机舱内部过热。
上述风气门是设置在风气门罩左侧的左侧风气门和设置在风气门罩右侧的右侧风气门构成,通过设置在风气门罩中间的连接部材,上述左侧风气门和右侧风气门相互连接,受促动器的驱动力连接部材工作时,左侧风气门和右侧风气门同时打开和关闭。
但是,传统的风气门装置是促动器的驱动力传递到连接部材的一侧,再传递到风气门的一侧,所以应力集中容易导致风气门装置破损。
并且,上述的左侧风气门和右侧风气门暴露在连接部材的外部结合,所以-30℃以下的极低温状态下,左侧风气门和右侧风气门不能打开和关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风气门装置,为促动器的驱动力均衡传达到左侧风气门和右侧风气门的汽车风气门装置。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使上述左侧风气门和右侧风气门可以在极低温状态下也可以打开和关闭的汽车风气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风气门装置,包括:
形成有将外部空气引入冷却器的左侧开口部以及右侧开口部的风气门罩;
打开和关闭左侧开口部的左侧风气门;
打开和关闭右侧开口部的右侧风气门;
通过促动器旋转的旋转板; 
为使左侧风气门能够打开和关闭左侧开口部,左侧风气门能够转动结合的左侧连接部;
为使右侧风气门能够打开和关闭右侧开口部,右侧风气门能够转动结合的右侧连接部;以及
连接左侧连接部以及右侧连接部之间,与旋转板连接的中心部构成的连接部材。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风气门装置,通过促动器的驱动力转动的旋转板结合到转动左侧风气门以及右侧风气门的连接部材的中心部,确保促动器的驱动力不会偏向左侧风气门以及右侧风气门中的某一个,非常均匀地传达,可以防止应力集中造成的风气门装置的破损。
并且,将上述左侧风气门以及右侧风气门分别可转动结合到连接部材的旋转连接件插入到连接部材的内部,上述左侧风气门、右侧风气门、旋转连接件以及连接部材形成一体,所以在-30℃以下的极低温状态下,可以防止结冰,打开和关闭左侧风气门和右侧风气门。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不限于以上涉及的效果,本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将通过权利要求可以明确了解到未涉及到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风气门装置的拆卸斜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促动器以及旋转板的拆卸斜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左侧风气门、右侧风气门以及连接部材的背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风气门装置的左侧风气门以及右侧风气门关闭的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风气门装置的左侧风气门以及右侧风气门打开的状态图。
图中:
3: 冷却器;                 10: 左侧风气门;
11: 右侧风气门;             22、24: 风气门罩;
22a、24a: 左侧开口部;      22d、24d: 右侧开口部;
22b、24b: 促动器插入部;       30: 促动器;
35: 旋转板;                35a: 驱动梢;
40: 连接部材;                 42: 左侧连接部;
44: 右侧连接部;            46: 中心部;
46a: 导孔;                  50: 旋转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方法,请参照附图和详细介绍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下面介绍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可以有其他各种形态。下面的实施方式只是为了更完整的展现本实用新型,帮助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掌握一般知识的从业人员明确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由权利要求项的范畴来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参照符号指相同的构成要素。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汽车风气门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汽车风气门装置拆卸斜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风气门装置100位于FEM(Front End Module;1)和保险杠外罩2之间。
FEM1中间安装用来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3。并且,为了简化汽车组装工艺,FEM1上一同安装保险杠横梁4和头灯5形成模块。
保险杠外罩2安装外部空气流入的冷却器格栅6。通过冷却器格栅6流入的外部空气送到冷却器3,冷却冷却器3。
风气门装置100在需要由冷却器3冷却时,使通过冷却器格栅6流入的空气进入冷却器3,不需要冷却器3冷却时,切断空气流入冷却器3,提高功力性能和汽车燃比。
风气门装置100包括,为了使通过冷却器格栅6流入的空气流入冷却器3或切断,打开和关闭的风气门,为了使风气门可以打开和关闭,可转动结合的风气门罩22、24。
风气门罩22、24形成有开口部,将通过冷却器格栅6流入的空气引导到冷却器3。开口部包括,形成在风气门罩22、24左侧的左侧开口部22a、24a和形成在风气门罩22、24右侧的右侧开口部22d、24d。
本实施方式中,风气门罩包括,设置在保险杠外罩2后方的前方罩22和结合在前方罩22的后方,设置在FEM1前方的后方罩24。
因此,前方罩22的左侧形成左侧开口部22a,以便通过冷却器格栅6流入的空气通过,右侧形成右侧开口部22d。并且,后方罩24的左侧也形成左侧开口部24a,右侧形成右侧开口部24d,以便通过冷却器格栅6流入的空气通过。
风气门结合在前方罩22以及后方罩24之间转动,受促动器30的驱动力旋转,可以打开和关闭左侧开口部22a、24a和右侧开口部22d、24d。
风气门包括,打开和关闭左侧开口部22a、24a的左侧风气门10和打开和关闭右侧开口部22d、24d的右侧风气门11。
左侧风气门10和右侧风气门11通过连接部材40相互连接,当促动器30的驱动力传达到连接部材40时,左侧风气门10和右侧风气门11同时旋转打开或关闭。
连接部材40包括,为了使左侧风气门10能打开和关闭左侧开口部22a,24a,左侧风气门10可转动结合的左侧连接部42;为了使右侧风气门11打开和关闭右侧开口部22d,24d,右侧风气门11可转动结合的右侧连接部44;连接左侧连接部42和右侧连接部44之间的中心部46。
左侧连接部42和右侧连接部44分别上下形成,中心部46是左右形成的,连接部材40呈H形状。
促动器30启动左侧风气门10、 右侧风气门11,在需要冷却器3冷却时,左侧风气门10、 右侧风气门11打开左侧开口部22a、24a、右侧开口部22d、24d,不需要冷却器3冷却时,侧风气门10、 右侧风气门11关闭左侧开口部22a、24a、右侧开口部22d、24d。促动器30根据冷却器3内流动的冷却水温度启动左侧风气门10、 右侧风气门11,使左侧风气门10、 右侧风气门11打开和关闭左侧开口部22a、24a、右侧开口部22d、24d。
促动器30上设置受促动器30的驱动力旋转的旋转板35。旋转板35结合到位于连接部材40中央的中心部46,将促动器30的驱动力传递到连接部材40的中央,确保促动器30的驱动力均匀传达到左侧风气门10和右侧风气门11。
旋转板35呈圆形板形状,位于中心部46对面的促动器30前方。
旋转板35形成向前凸出的驱动梢35a,位于连接部材40中央的中心部36形成左右方向的导孔46a,以便驱动梢35a插入滑动结合。因此,促动器30驱动,旋转板35旋转时,驱动梢35a沿着导孔46a左右滑动,连接部材40上下移动。并且,连接部材40上下移动,转动左侧风气门10和右侧风气门11,促使左侧开口部22a、24a和右侧开口部22d、24d打开和关闭。
风气门罩22、24上形成促动器插入部22b、24b,供促动器30插入左侧开口部22a、24a以及右侧开口部22d、24d之间而设置。
促动器插入部22b、24b形成在风气门罩22、24的中间,位于将左侧开口部22a、24a和右侧开口部22d、24d左右等分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风气门罩由前方罩22和后方罩24形成。前方罩22的中间形成遮挡促动器30前方的促动器插入部22b,后方罩24的中间形成遮挡促动器30后方的促动器插入部24b,促动器30位于促动器插入部22b、24b内。
并且,连接部材40也可以在促动器插入部22b,24b内上下移动。
图2为图1所示的促动器和旋转板的拆卸斜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左侧风气门、右侧风气门以及连接部材的背面图。
如图1至图3所示,促动器30的前方设置有可旋转的旋转轴35b。旋转板35的中间形成结合孔35c,供促动器30的旋转轴35b插入结合。因此,促动器30的旋转轴35b旋转时,旋转板35可以与旋转轴35b一起旋转。
并且,左侧风气门10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形成结合凸起12、14,结合凸起12、14中的一个即结合凸起12结合在前方罩22和后方罩24之间可转动。剩下的一个即结合凸起1414结合在促动器插入部22b、24b之间可旋转。当然,右侧风气门11的长度方向两端也分别形成结合凸起13、15,结合凸起13、15之中的结合凸起13结合在前方罩22和后方罩24之间可旋转,剩下的一个结合凸起15结合在促动器插入部22b、24b之间可旋转。
促动器插入部22b、24b的两侧形成结合槽22c、24c,分别结合左侧风气门10的结合凸起14和右侧风气门11的结合凸起15。
本实施方式的风气门装置100还包括,将左侧风气门10可转动结合到左侧连接部42,将右侧风气门11可转动结合到右侧连接部44的旋转连接件50。
旋转连接件50的一端插入到连接部材40旋转结合,另一端旋转结合在左侧风气门10或右侧风气门11,当连接部材40上下移动时,左侧风气门10以及右侧风气门11也会旋转。
尤其,旋转连接件50是一端插入到连接部材40的内部且可转动,左侧风气门10、右侧风气门11、旋转连接件50以及连接部材40形成一体。并且,连接部材40、旋转连接件50、旋转板35以及促动器30被容纳在促动器插入部22b、 24b。因此,在-30℃以下的极低温状态下防止冻结,确保左侧风气门10和右侧风气门11打开和关闭。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风气门装置的左侧风气门和右侧风气门关闭的状态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风气门装置的左侧风气门和右侧风气门打开的状态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风气门装置100的结合状态下,旋转板35的驱动梢35a插入到位于连接部材40中心部46的导孔46a。并且,左侧风气门10结合在连接部材40的左侧连接部42可转动,右侧风气门11结合在连接部材40的右侧连接部44可转动。因此,旋转板35受促动器30的驱动力旋转时,驱动梢35a沿着导孔46a左右滑动,连接部材40上下移动,旋转左侧风气门10和右侧风气门11。
如图4所示,连接部材40朝下移动时,左侧风气门10和右侧风气门11旋转关闭。如图5所示,连接部材40朝上移动时,左侧风气门10和右侧风气门11逆向旋转打开。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风气门装置而言,受促动器30的驱动力旋转的旋转板35,结合到旋转左侧风气门10和右侧风气门11的连接部材40的中心部46,确保促动器30的驱动力不偏向左侧风气门10和右侧风气门11中的一个均衡传递,防止应力集中导致的风气门装置100的破损。
并且,将左侧风气门10和右侧风气门11分别可转动结合到连接部材40的旋转连接件50插入到连接部材40的内部,使左侧风气门10、右侧风气门11、旋转连接50以及连接部材40形成一体,所以在-30℃以下的极低温状态下防止冻结,可以打开和关闭左侧风气门10和右侧风气门11。
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掌握一般知识的从业人员可以理解,不用变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或必备特征的情况下,还可以有其他具体形态的实施方式。因此,本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只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以权利要求的范围为准,而不是详细的说明。权利要求范围的意义及其范畴,从均等的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都应该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范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风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有将外部空气引入冷却器的左侧开口部以及右侧开口部的风气门罩;
打开和关闭左侧开口部的左侧风气门;
打开和关闭右侧开口部的右侧风气门;
通过促动器旋转的旋转板; 
为使左侧风气门能够打开和关闭左侧开口部,左侧风气门能够转动结合的左侧连接部;
为使右侧风气门能够打开和关闭右侧开口部,右侧风气门能够转动结合的右侧连接部;以及
连接左侧连接部以及右侧连接部之间,与旋转板连接的中心部构成的连接部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风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板凸出形成有驱动梢;
上述中心部形成有插入驱动梢滑动结合的导孔,使上述的连接部材能够转动左侧风气门以及右侧风气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风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孔是左右形成的,连接部材能够上下移动,转动左侧风气门和右侧风气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风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气门罩形成有,上述左侧开口部和右侧开口部之间插入促动器的促动器插入部,上述连接部材布置于促动器插入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风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板布置于促动器插入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风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促动器插入部位于将左侧开口部和右侧开口部左右等分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风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板布置在中心部对面的促动器正面,并能够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风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左侧风气门结合到左侧连接部且能够转动,将右侧风气门结合到右侧连接部且能够转动的旋转连接件;
上述旋转连接件至少有一端插入到连接部材的内部且可转动,上述左侧风气门、右侧风气门、旋转连接件以及连接部材是相互连接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风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气门罩由前方罩和后方罩构成,上述前方罩和后方罩布置有促动器分别插入到左侧开口部以及右侧开口部之间的促动器插入部;
上述旋转板、连接部材以及旋转连接件设置在促动器插入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风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左侧风气门和右侧风气门的一端分别形成结合凸起,其位于分别形成前方罩和后方罩的促动器插入部之间且能够转动。
CN201320442344.9U 2012-07-24 2013-07-24 汽车风气门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276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80640A KR101863935B1 (ko) 2012-07-24 2012-07-24 자동차의 에어플랩 장치
KR10-2012-0080640 2012-07-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27606U true CN203427606U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56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42344.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27606U (zh) 2012-07-24 2013-07-24 汽车风气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863935B1 (zh)
CN (1) CN2034276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2899A (zh) * 2015-04-08 2016-10-2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提高车辆中的引擎室的冷却效率的装置
CN109383272A (zh) * 2017-08-14 2019-02-2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辆的进气口防溅板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59356B1 (ko) * 2014-06-30 2020-09-23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액티브 에어플랩 장치
KR102635820B1 (ko) * 2019-12-13 2024-02-14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KR20220090243A (ko) 2020-12-22 2022-06-2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에어 모빌리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8498B2 (ja) * 2005-06-27 2011-04-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可動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KR101033792B1 (ko) * 2009-08-27 2011-05-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고장대응을 위한 자동차용 에어플랩 개폐장치
JP5504392B2 (ja) * 2009-09-16 2014-05-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KR101606868B1 (ko) * 2010-02-01 2016-03-28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11201439A (ja) * 2010-03-25 2011-10-13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可動グリルシャッター
KR101624573B1 (ko) * 2010-07-01 2016-06-0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윙노브 일체형 댐퍼개폐장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2899A (zh) * 2015-04-08 2016-10-2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提高车辆中的引擎室的冷却效率的装置
CN109383272A (zh) * 2017-08-14 2019-02-2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辆的进气口防溅板组件
CN109383272B (zh) * 2017-08-14 2021-06-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辆的进气口防溅板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14511A (ko) 2014-02-06
KR101863935B1 (ko) 2018-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27606U (zh) 汽车风气门装置
CN107303813A (zh) 用于车辆的前格栅的遮蔽器装置
EP2694313B1 (en) Drive system for multiple movable systems
CN103158533B (zh) 用于车辆的活动风门片装置
CN203651451U (zh) 百叶窗系统、用于连接格栅百叶窗系统中叶片组的连杆
CN203996074U (zh) 栅格百叶窗组件及其具有渐进式齿轮的驱动器
KR101272912B1 (ko)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장치
CN106143124B (zh) 用于车辆发动机室的外部活动风门
CN102874100B (zh) 汽车风门片装置
CN208962867U (zh) 具有进气调节功能的格栅结构
CN104477024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冷却液加注方法
CN106374156A (zh) 电池组热交换器
KR101693348B1 (ko)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US10899222B2 (en) Grill shutter device for vehicle
KR101575255B1 (ko) 차량용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CN104764091A (zh) 空气调节箱、汽车空调装置及汽车
CN103481770B (zh) 负载限制器
CN202038276U (zh) 一种汽车空调除霜装置
KR101595979B1 (ko)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CN201954723U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风门结构
KR101393972B1 (ko) 차량용 액티브 에어플랩 장치
KR101805715B1 (ko) 자동차의 에어플랩 장치
KR101719666B1 (ko)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KR101714585B1 (ko)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CN202923376U (zh) 客车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