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83113U - 十字路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 - Google Patents
十字路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383113U CN203383113U CN201320104646.5U CN201320104646U CN203383113U CN 203383113 U CN203383113 U CN 203383113U CN 201320104646 U CN201320104646 U CN 201320104646U CN 203383113 U CN203383113 U CN 2033831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ad
- overpass bridge
- bridge
- right wing
-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十”字路、“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包括“十”字路的四个方向右转路和左转立交桥、双向直行立交桥和四个路口的地下人行路。其中,“十”字交叉点一方向的直行路和右转向分别在原路面完成,另一方向直行路和左转向分别通过立交桥完成,人行路在“十”字路交叉点外各路口为地下通道,“丁”字路包括双向直行路、右转路、左转立交桥、人行道,双向直行路和右转路分别在原路面完成,左转向通过立交桥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在现有双向四车道无需加宽路面便可建造,结构简单,车辆无论哪方向均直接通过,路线清晰,“丁”字路;在双向四车道以上均可建造,去往任何方向直接通过,人行路分别设置在“丁”字路口交叉点外地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各个城市十字路口、丁字路口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各个十字路口、丁字路口车辆通过时全方向不停车不用红绿灯而快速通过的立交桥。
背景技术
1、目前,世界各国在十字路口、丁字路口使用红绿灯控制各个方向车辆的通行法,此法虽有效控制了各个方向车辆有序通行保证了交通安全,但也间接因等红绿灯造成车辆扎堆产生堵车,浪费时间并在等红绿灯时间车辆不熄火,浪费能源造成不必要的空气污染,红绿灯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各个城市道路都是横竖交叉又在同一水平面上,而车辆去哪个方向的都有,为了保障车辆安全有序,所以采用红绿灯控制法,一个方向通行时而另一个方向只能停车等候,这样就会使大量车辆扎堆造成堵车;第二,因去往每个方向的车辆都有一定等红绿灯时间,我们可以这样算一下,如果每个城市每天上路的车辆有一百万辆,那么就有50万辆在缓慢行驶,而另50万辆同时在等红绿灯;第三,因全世界城市内每时每刻都有一部分车辆在等红绿灯,而大部分车辆选择不熄火,加上夏天热开空调,冬天冷开暖风,这样一来世界上每天因等红绿灯会浪费多少能源,又无端产生大量车辆尾气时空气污染;第四,每天城市上班族因红绿灯间接产生堵车造成车辆行驶缓慢,为了不延误上班时间,只能提前很长时间上路。总之目前,车辆拥堵成为世界每个城市一大问题,此问题的一大因素就是红绿灯造成的。
2、目前,现有立交桥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占地面积过大,浪费土地资源。第二,各方向立交桥路线乱。第三,建设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十字路、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且可在现有城市各个十字路口、丁字路口上建造,(双向4车道以上均可建造)各个方向车辆无论是直行、左行还是右行均可直接通过而无须停车,极大提高了车辆速度,其十字路设计是(设AB方向路和CD方向路交叉为例,)AB方向路行通过立交桥跨过CD方向路, CD方向路直行路则从AB方向路的立交桥下方通过,所有右转方向则在地平面完成,所有左转方向则在立交桥完成,丁字路设计是(ab为直行路,c为丁路)ab双向直行在原路面完成,所有右转也在地面完成,所有左转则在立交桥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简单,路线清晰,可根据地上地下情况,分三种方案,全地表式,半地下式,全地下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十字路、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其中十字路立交桥包括,左立交桥、右立交桥、DC左路、CD右路、AB左路、BA右路、BD路、DA路、CB路、AC路、BC立交桥、DB立交桥、AD立交桥、CA立交桥、桥柱、B人行路、A人行路、C人行路、D人行路、A左起点、A左上点、B左落点、B左末点、A右末点、A右落点、B右上点、B右起点和自控水泵。丁字路包括左路、右路、左丁路、右丁路、bc立交桥、ac路、ca路、a人行路、b人行路、c人行路、桥柱、自控水泵。其中,所述AB左路为A方向通过左立交桥去B方向的直行路,所述BA右路为B方向通过右立交桥去A方向直行路,所述“十”字路的左立交桥与右立交桥由桥柱支撑横跨DC左路和CD右路的上方,为A去B方向左立交桥和B去A方向右立交桥,所述CD右路由C去D方向的直行路,所述DC左路为D去C方向直行路,所述DA路为D去A方向的右转路,所述AC路为A去C方向的右转路,所述CB路为C去B方向的右转路,所述BD路为B去D方向的右转路,所述AD立交桥为A方向去D方向的左转路,由桥柱支撑通过BA右路上端在跨过DC右路后进入CD右路,所述DB立交桥为D方向去B方向的左转路,由桥柱支撑通过CD右路上端再跨过BA右路进入左立交桥,所述BC立交桥为B方向去C方向的左转路,由桥柱支撑通过AB左路后在跨过CD右路进入DC左路,所述CA立交桥为C方向去A方向的左转路,由桥柱支撑通过DC左路上端后跨过AB左路后进入右立交桥,所述人行路设置在每侧路的交叉点处,根据情况设为地下通道与地上天桥,所述自控水泵设置在半地下式和全地下式内,其中所述“丁”字路的左路为b方向去a方向的直行路,所述右路为a方向去b方向的直行路,所述左丁字路为a方向去c方向路的右转路,所述右丁字路为c方向去b方向的右转路,所述ca立交桥为c方向去a方向的左转路,由桥柱支撑跨过右路后进入左路,所述bc立交桥为b方向去c方向的左转路由桥柱支撑跨过右路后通过右丁路上端进入左丁路,所述b人行路设置在丁字路口b路侧,为地下 通道,所述a人行路设置在丁字路口a路侧,为地下通道,所述c人行路设置在丁字路口c路侧为地下通道,所述自控水泵设置在每个人行通道内,用以排除人行道内的积水(有下水道处无需自动排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十字路半地下式可分别将左立交桥、右立交桥、BC立交桥、DB立交桥、AD立交桥和CA立交桥对应的下方路面部分进入地平面下通过,以减少整体高度,其在最低点设有自动排水泵,以防夏季雨水(如地下由下水道则无需设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全地下式为,全地表式的一个翻转,其设计为一个方向直行路从地下通过,所有左转向设置在地下通行;
进一步的,所述桥柱支撑各个方向立交桥;
进一步的,所述人行路设置在十字路交叉点边侧;
进一步的,所述人行路设置为地下式或天桥式;
进一步的,所述左立交桥与右立交桥两端的上桥起点短于下桥点;
进一步的,所述“丁”字路的右转路分别在原路面完成;
进一步的,所述“丁”字路的左转路分别在立交桥上完成;
进一步的,所述“丁”字路包括北丁字路、西“丁”字路和东“丁”字路均如图3所示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有;
1、本实用新型双向4车道均可建设本“十”字立交桥和“丁”字立交桥。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上下两层设计,只需在各个城市现有十字路和丁字路建造无需加宽路面;
3、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在同一时间内个方向车辆可互不干涉通过,即左行车直接左转,右行车直接右转,双向直行直接通过,路线清晰.
4、本实用新型有三种方案设计,第一、全地表式,第二、半地下式,第三、全地下式,可根据各城市“十”字路“丁”字路的地下情况选择建造(如地下没有设施的可以选择半地下式或全地下式的)。
5、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省去等红绿灯时间提高流速,减少车辆在路上的时间,也能减少能源浪费。
6、本实用新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车辆过多的堵车困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十”字路实施俯视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丁”字路实施俯视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左立交桥,2、右立交桥3、DC左路,4、CD右路,5、BD路,6、CB路,7、BC立交桥,8、DB立交桥,10、AD立交桥,11、DA路,12、AC路,13、CA立交桥,14、AB左路,15、BA右路,31、A左起点,33、A左上点,34、B左落点,37、B左末点,30、A右末点,32、A右落点,35、B右上点,36、B右起点;49、左路,50、右路,38、左丁路,39、右丁路,41、bc立交桥,43、ca立交桥,44、b人行路,45、a人行路,46、c人行路,47、桥柱。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2所示;一种“十”字路、“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其中“十”字路,AB方向路和CD方向路组成;包括,左立交桥1、右立交桥2、DC左路3、CD右路4、BD路5、CB路6、BC立交桥7、DB立交桥8、AD立交桥10、DA路11、AC路12、CA立交桥13、桥柱、AB左路14、BA右路15、A左起点31、A左上点33、B左落点34、B左末点37、A右末点30、A右落点32、B右上点35、和B右起点36,AB左路14为A方向通过左立交桥1进入B方向直行路,BA右路15为B方向通过右立交桥2进入B方向直行路,DC左路3为D方向去往C方向的直行路,CD右路4为C方向去D方向的直行路,BD路5为B方向右转进入CD右路4的D方向,CB路6为C方向右转进入AB左路14的B方向,BC立交桥7为B方向有多根桥柱支撑通过AB左路14上方后跨过CD右路4进入DC左路的C方向,DB立交桥8为D方向由多根桥柱支撑通过CD右路4上方后跨过BA右路15上方进入左立交桥1的B方向,AD立交桥10为A方向由多根桥柱支撑通过BA右路15上方后跨过DC左路3后进入CD右路4的D方向,DA路11为D方向右转进入BA右路15的A方向,AC路12为A方向右转进入DC左路3的C方向,CA立交桥13为C方向由多根桥柱支撑通过DC左路3上方后跨过AB左路14后进入右立交桥2的A方向,人行路20分别设置在十字交叉 点外侧的A方向路、B方向路、C方向路和D方向路下方,如十字路地下无排水系统则在DC左路和CD右路最低点设置自控水泵18,用于排雨水,人行路20可根据情况选地下式或天桥式。
半地下式的左立交桥1、右立交桥2、BC立交桥7、DB立交桥8、AD立交桥10、CA立交桥13下方路面可设置部分进入地下以减少左立交桥1、右立交桥2、BC立交桥7、DB立交桥8、AD立交桥10和AC立交桥13的整体高度,BD路5、CB路6、DA路11和AC路12均在地面完成右转弯。
所述DC左路3和CD右路4设置为半地下式,其中间设置自控水泵18。
所述左立交桥1、右立交桥2、AD立交桥10、DB立交桥8、BC立交桥7和CA立交桥13设置为全地下式,其内设有自控水泵18。
全地下式为左立交桥1、右立交桥2、BC立交桥7、DB立交桥8、AD立交桥10和CA立交桥13全设置在地面下,如同全地表式的反转,DC左路3、CD右路4、BD路5、DA路11、AC路12、CB路6均在地面完成,自控水泵18设置在左立交桥1和右立交桥2内,人行路20分别设置在十字交叉点A侧路、B侧路、C侧路、D侧路上方为天桥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A侧左立交桥1的A左上点33设在DC左路3外侧上方,A左起点31的设置与A右落点32留一定距离保障CA立交桥13连通A右落点32,A右末点30设置在AD立交桥10下方外侧,B侧右立交桥2的B右上点35设置在CD右路4外侧上方,B右起点36与B左落点34留一定距离保障DB立交桥8连通,B左落点34、B左末点37设置在BC立交桥7下方外侧。
如图3所示以南“丁”字路为例,一种“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包括左路49、右路50、左丁字路38、右丁字路39、bc立交桥41、ca立交桥43、b人行路44、a人行路45、c人行路46、桥柱47和自控水泵,左路49为b方向去a方向的直行路,右路50为a方向去b方向的直行路,a方向的右路50去c方向的左丁路38为右转向在原路面完成,c方向的右丁字路39去a方向的右路50为右转向在原路面完成,bc立交桥41由b方向的左路49起始,由多个桥柱47支撑跨过右路50后再通过右丁字路39上方后进入左丁字路38的c方向为左转向,ca立交桥43为c方向的右丁字路39起始由多个桥柱47支撑跨过右路50后进入左路49的a方向为左转向,b人行路44、a人行路45、c人行路46分别设置在丁字路口,周边为地下通道,其内分别装置自控水泵以 便将雨水排出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行车过程;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全地表式、半地下式、全地下式的右转向是在原有的十字路面完成,如D去A方向的DA路11,A去C方向的AC路12,C去B方向的CB路6,B去D方向的BD路5。
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全地表式、半地下式、的直行路A去B方向车辆从CA立交桥下通过后上A左起点31至A左上点33后从B落点34下至B左末点37后经过BC立交桥下方进入B方向,直行路B方向去A方向车辆从DB立交桥8下通过后上B右起点36至B上点35后从A右落点32下至A右末点30经过AD立交桥下方进入A方向,直行路C去D方向车辆通过BC立交桥7下方在通过左立交桥1、右立交桥2下方进入DB立交桥8下方后进入D方向。D去C方向的车辆通过AD立交桥10下方通过右立交桥2、左立交桥1下进入CA立交桥13下方后进入C方向。
全地下式的DC左路3和CD右路4在原地表直行,AB左路14和BA右路15通过地下通过,四个方向的左转路如全地表式的翻转建于地下。
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全地表式、半地下式、全地下式的左转路;AB左路14的A方向去D方向时车辆通过AD立交桥10进入CD右路4后从DB立交桥5桥下进入D方向,DC左路3的D方向去B方向时车辆通过DB立交桥8进入左立交桥1的B左落点34后,至B左末点37下桥再经过BC立交桥7下方进入B方向,BA右路15的B方向去C方向时车辆通过BC立交桥7进入DC左路3后从CA立交桥13桥下进入C方向,CD右路4的C方向去A方向时车辆通过CA立交桥13进入右立交桥2的A右落点32后经A右末点30后从AD立交桥10桥下进入A方向。
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的“丁”字路直行;a方向车辆在右路50通过ca立交桥43和bc立交桥41下方后进入b方向,b方向车辆在左路49上直接去往a方向。
实施例五,本实用新型的丁字路右转向;c方向右丁字路39车辆右转直接进入右丁路50的b方向,a方向右路50车辆右转直接进入左丁路38的c方向。
实施例六,本实用新型的丁字路的左转向;c方向右丁路39车辆当先通过bc立交桥下方后上ca立交桥43进入左路49的a方向,b方向左路49车辆通 过bc立交桥41在绕过ca立交桥43起点外后进入左丁路38的c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上下两层结构设计使各个方向路线清晰,左转车辆直接左转,右转车辆直接右转,直行车辆直接通行互不干涉,极大地提高了通行速度,减少车辆在路上的时间,并且完全可在现有个城市“十”字路和“丁”字路建设,无需加宽路面,只要双向四车道以上均可建设。
丁字路口无论南丁字路口、北丁字路口、西丁字路口和东丁字路口为同一建设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4)
1.一种“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由AB方向路和CD方向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立交桥(1)、右立交桥(2)、DC左路(3)、CD右路(4)、BD路(5)、CB路(6)、BC立交桥(7)、DB立交桥(8)、AD立交桥(10)、DA路(11)、AC路(12)、CA立交桥(13)、桥柱、AB左路(14)、BA右路(15)、A左起点(31)、A左上点(33)、B左落点(34)、B左末点(37)、A右末点(30)、A右落点(32)、B右上点(35)、和B右起点(36),AB左路(14)为A方向通过左立交桥(1)进入B方向直行路,BA右路(15)为B方向通过右立交桥(2)进入B方向直行路,DC左路(3)为D方向去往C方向的直行路,CD右路(4)为C方向去D方向的直行路,BD路(5)为B方向右转进入CD右路(4)的D方向,CB路(6)为C方向右转进入AB左路(14)的B方向,BC立交桥(7)为B方向有多根桥柱支撑通过AB左路(14)上方后跨过CD右路(4)进入DC左路的C方向,DB立交桥(8)为D方向由多根桥柱支撑通过CD右路(4)上方后跨过BA右路(15)上方进入左立交桥(1)的B方向,AD立交桥(10)为A方向由多根桥柱支撑通过BA右路(15)上方后跨过DC左路(3)后进入CD右路(4)的D方向,DA路(11)为D方向右转进入BA右路(15)的A方向,AC路(12)为A方向右转进入DC左路(3)的C方向,CA立交桥(13)为C方向由多根桥柱支撑通过DC左路(3)上方后跨过AB左路(14)后进入右立交桥(2)的A方向,人行路(20)分别设置在十字交叉点外侧的A方向路、B方向路、C方向路和D方向路下方,在DC左路和CD右路最低点设置自控水泵(18),人行路(20)选地下式或天桥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DC左路(3)和CD右路(4)设置为半地下式,其中间设置自控水泵(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交桥(1)、右立交桥(2)、AD立交桥(10)、DB立交桥(8)、BC立交桥(7)和CA立交桥(13)设置为全地下式,其内设有自控水泵(18)。
4.一种“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路(49)、右路(50)、左丁字路(38)、右丁字路(39)、bc立交桥(41)、ca立交桥(43)、b人行路(44)、a人行路(45)、c人行路(46)、桥柱(47)和自控水泵,左路(49)为b方向去a方向的直行路,右路(50)为a方向去b方向的直行路,a方向的右路(50)去c方向的左丁路(38)为右转向在原路面完成,c方向的右丁字路(39)去a方向的右路(50)为右转向在原路面完成,bc立交桥(41)由b方向的左路(49)起始,由多个桥柱(47)支撑跨过右路(50)后再通过右丁字路(39)上方后进入左丁字路(38)的c方向为左转向,ca立交桥(43)为c方向的右丁字路(39)起始由多个桥柱(47)支撑跨过右路(50)后进入左路(49)的a方向为左转向,b人行路(44)、a人行路(45)、c人行路(46)分别设置在丁字路口,周边为地下通道,其内分别装置自控水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104646.5U CN203383113U (zh) | 2013-03-01 | 2013-03-01 | 十字路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104646.5U CN203383113U (zh) | 2013-03-01 | 2013-03-01 | 十字路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383113U true CN203383113U (zh) | 2014-01-08 |
Family
ID=49871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10464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83113U (zh) | 2013-03-01 | 2013-03-01 | 十字路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38311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31331A1 (zh) * | 2013-03-01 | 2014-09-04 | Li Wenze | 十字路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 |
CN106436515A (zh) * | 2016-08-31 | 2017-02-22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交叉路口结构 |
-
2013
- 2013-03-01 CN CN201320104646.5U patent/CN20338311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31331A1 (zh) * | 2013-03-01 | 2014-09-04 | Li Wenze | 十字路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 |
CN106436515A (zh) * | 2016-08-31 | 2017-02-22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交叉路口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68852A (zh) | 一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两相位实施方法 | |
CN103590291A (zh) | 十字路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 | |
CN103161108B (zh) | 一种交叉路口桥 | |
CN102912701B (zh) | 多功能左转式定向互通立交桥 | |
CN203383113U (zh) | 十字路丁字路全方向不停车立交桥 | |
CN105350416A (zh) | 一种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方法 | |
CN101792994A (zh) | 多功能遂道立交枢纽桥 | |
CN203782508U (zh) | 预浇注式道路交叉口结构系统 | |
CN110616611A (zh) | 一种涵洞式立体交通系统及其通行方法 | |
CN102900000B (zh) | 全方位全直通直接左转右行立交桥 | |
CN202090253U (zh) | 两种右转桥的十字路口全畅通十字形组合桥 | |
CN101298749B (zh) | 绕跨法互通立交桥的绕跨方法 | |
CN103526661A (zh) | 三岔路口单层全能立交桥 | |
CN202519557U (zh) | 一种无阻立交桥 | |
CN202194042U (zh) | 应用变道方式的交通路口 | |
CN201648900U (zh) | 多功能遂道立交枢纽桥 | |
CN105178123A (zh) | 一种十字立交桥 | |
CN202023130U (zh) | 高架日字形立交桥 | |
CN104947558A (zh) | 丁字路口桥下回转式二层面全互通立交桥 | |
CN201459557U (zh) | 一种全互通式立体通行桥 | |
CN204825536U (zh) | 一种人车分层的互通式立交桥 | |
CN204982578U (zh) | 一种十字路口无红灯单层立交桥 | |
CN202047329U (zh) | 一种快行立交桥 | |
CN204435148U (zh) | 一种小空间无冲突点的交叉路口结构 | |
CN203160082U (zh) | 一种交叉路口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