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78296U - 脱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脱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78296U
CN203378296U CN201320392172.9U CN201320392172U CN203378296U CN 203378296 U CN203378296 U CN 203378296U CN 201320392172 U CN201320392172 U CN 201320392172U CN 203378296 U CN203378296 U CN 203378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ffer
silk screen
sheller unit
conveying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921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井孝文
中岛伸六
福冈义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78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7829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粒装置,其能够减轻作用于谷壳筛的筛选负荷。该脱粒装置包括:筛箱(10);向筛箱(10)供给清选风的清选风机(7);在筛箱(10)中设置有:设于其前端侧的第一谷粒抖动板(11);设于第一谷粒抖动板(11)的下方的第二谷粒抖动板(14);设于第一谷粒抖动板(11)的后端部的第一筛丝(12)及第二筛丝(13);设于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后方的谷壳筛(15);第一筛丝(12)及第二筛丝(13)配置在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上方且谷壳筛(15)的上方。

Description

脱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粒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筛箱和向所述筛箱供给清选风的清选风机,且在所述筛箱中设置有设于其输送起始端侧的第一谷粒抖动板、设于所述第一谷粒抖动板的下方的第二谷粒抖动板、设于所述第一谷粒抖动板的输送终止端部的漏下筛选部和设于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的输送终止端侧的谷壳筛的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上述脱粒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脱粒装置中,在筛箱中设置有:设于其输送起始端侧的第一谷粒抖动板(前供给板)、设于前供给板的下方的第二谷粒抖动板(后供给板)、设于前供给板的输送终止端部的漏下筛选部(筛丝)和设于后供给板的输送终止端侧的谷壳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06932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脱粒装置中,筛丝仅配置在后供给板的上方。也就是说,由于筛丝延伸至谷壳筛的上方,所以谷壳筛作为最初的漏下筛选部起作用。因此,由于向谷壳筛供给尚未经过筛选处理的脱粒处理物,所以大的筛选负荷作用于谷壳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如上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作用于谷壳筛的筛选负荷的脱粒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特征结构在于,包括:筛箱;向所述筛箱供给清选风的清选风机;在所述筛箱中设置有:设于其输送起始端侧的第一谷粒抖动板;设于所述第一谷粒抖动板的下方的第二谷粒抖动板;设于所述第一谷粒抖动板的输送终止端部的漏下筛选部;设于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的输送终止端侧的谷壳筛;所述漏下筛选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的上方。
根据本特征结构,由于使漏下筛选部延伸至谷壳筛的上方,所以向谷壳筛供给由漏下筛选部粗筛选过的脱粒处理物。因此,能够减轻作用于谷壳筛的筛选负荷。此外,如果能够减轻作用于谷壳筛的筛选负荷,则能够筛选大量作物而不导致谷壳筛乃至脱粒装置大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所述漏下筛选部为筛丝。
根据本特征结构,利用在漏下筛选部中漏下量较多的筛丝,构成漏下筛选部。由此,能够利用漏下筛选部一边排除包含在脱粒处理物中的桔梗等,一边漏下多的谷粒。因此,能够提高筛箱的输送起始端侧的谷粒回收率。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与所述谷壳筛配置为大致相同高度。
根据本特征结构,第二谷粒抖动板与谷壳筛之间没有阶梯差,所以清选风机的清选风的流动良好。此外,由于脱粒处理物被漏下筛选部粗筛选,所以即使不在第二谷粒抖动板与谷壳筛之间设置阶梯差,脱粒处理物也不会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所述谷壳筛在侧视下为输送终止端侧向上倾斜。
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沿谷壳筛的坡度向输送起始端侧引导脱粒处理物,使脱粒处理物易于从谷壳筛的输送起始端侧漏下。因此,由于能够在脱粒装置的尽可能输送起始端侧回收谷粒,所以能够实现减少谷粒的损失。此外,由于脱粒处理物被漏下筛选部粗筛选,所以即使谷壳筛为输送终止端侧向上倾斜,脱粒处理物也不会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所述漏下筛选部在侧视下为输送终止端侧向上倾斜。
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使筛丝倾斜,能够利用筛丝对脱粒处理物产生送回作用。因此,能够通过利用筛丝使来自谷粒抖动板的脱粒处理物返回至输送起始端侧,大幅度确保被筛丝筛选的机会。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所述清选风机包括:第一风道,其供向所述筛箱的下部供给的清选风流过;第二风道,其供向所述筛箱的上部供给的清选风流过;在所述第一谷粒抖动板与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之间,形成有供来自所述第二风道的清选风流过的第三风道。
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利用第一风道及第二风道将清选风分开供给至筛箱的下部和上部,能够使清选风从筛箱的下部遍布至上部。通过使来自第二风道的清选风流过第三风道,能够切实地向筛箱的上部供给清选风。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所述第三风道在侧视下为输送终止端侧向上倾斜,所述漏下筛选部在侧视下为输送终止端侧向上倾斜,所述第三风道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漏下筛选部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
根据本特征结构,来自第三风道的清选风以原角度沿漏下筛选部流过,因此清选风的流动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筛箱中,在所述第三风道的出口部的下部,设有在侧视下为大致波浪形状的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在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的输送起始端侧,形成有比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的其他波形部深的波形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对第二谷粒抖动板上的脱粒处理物直接供给来自第三风道的清选风。另外,即使在脱粒处理物在第二谷粒抖动板上向输送起始端侧方向逆流的情况下,该脱粒处理物也将落入深的波形部内,因此,阻止了脱粒处理物向输送起始端侧方向进一步逆流。因此,能够防止脱粒处理物从第二谷粒抖动板的输送起始端部落下。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述漏下筛选部为筛丝,所述筛丝在侧视下形成为大致波浪形状。
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使筛丝形成为大致波浪形状,能够利用筛丝对脱粒处理物产生输送作用。因此,能够利用筛丝顺畅地输送并筛选来自谷粒抖动板的脱粒处理物。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所述漏下筛选部为筛丝,在所述第一谷粒抖动板的输送终止端部,沿输送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所述筛丝,多个所述筛丝在侧视下为输送终止端侧向上倾斜,且其倾斜角度被设置为,越是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倾斜角度越大。
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设置为越是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越是大幅度倾斜,使由筛丝对脱粒处理物产生的送回作用越是靠近输送终止端侧越大。因此,能够通过利用筛丝使输送终止端侧的脱粒处理物大幅度返回输送起始端侧,确保被筛丝筛选的机会大。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所述漏下筛选部为筛丝,在所述第一谷粒抖动板的输送终止端部,沿输送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所述筛丝,在多个所述筛丝中,在沿输送方向相邻的一方筛丝的输送终止端部与另一方筛丝的输送起始端部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
根据本特征结构,由于清选风在一方筛丝与另一方筛丝之间的间隙吹过,所以清选风顺畅地流过。另外,在一方筛丝与另一方筛丝之间设置间隙,从而当在一方筛丝与另一方筛丝之间转移时,脱粒处理物难以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筛箱中,在所述筛丝的下方设有所述谷壳筛,所述间隙在俯视下与所述谷壳筛的输送起始端侧重叠。
根据本特征结构,即使脱粒处理物从一方筛丝与另一方筛丝之间的间隙落下,也会向谷壳筛的输送起始端侧上落下,因此,能够将从一方筛丝与另一方筛丝之间的间隙落下的脱粒处理物承接在谷壳筛上。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筛箱中,在所述筛丝的下方设有所述谷壳筛,多个所述筛丝中的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配置在所述谷壳筛的输送起始端侧上方,且至少其一部分在俯视下与所述谷壳筛的输送起始端侧重叠。
根据本特征结构,由于来自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的脱粒处理物向谷壳筛的输送起始端侧上落下,所以能够将从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落下的脱粒处理物承接在谷壳筛上。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筛箱的下方设有一次回收部,多个所述筛丝中的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配置在所述一次回收部的上方,且至少其一部分在俯视下与所述一次回收部重叠。
根据本特征结构,由于来自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的脱粒处理物向一次回收部上落下,所以能够利用一次回收部回收从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落下的脱粒处理物。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所述漏下筛选部为筛丝,所述筛丝使其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筛箱的上边部向上方突出。
根据本特征结构,脱粒处理物从处于高位置的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落下,通过其落下时的冲击使脱粒处理物的块体散开,因此,能够谋求提高筛选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脱粒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表示清选部的前部侧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清选部的前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4是表示清选部的前部侧的左侧部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清选部的前部侧的右侧部的侧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动力传递轴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线图。
图7是表示第一筛丝及第二筛丝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一筛丝及第二筛丝的立体剖视图。
图9是表示清选部的后部侧的侧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逐稿器、第二逐稿器及第三逐稿器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一逐稿器、第二逐稿器及第三逐稿器的立体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7  清选风机
10  筛箱
11  第一谷粒抖动板(其他谷粒抖动板)
12  第一筛丝(筛丝)
13  第二筛丝(筛丝)
14  第二谷粒抖动板(谷粒抖动板)
14a  波形部
15  谷壳筛
15a  筛选片
19  谷粒筛
19a  凸部
21  叶片部件
22  风扇箱
22a  吸入口
23  第一风道
24  第二风道
24a  上倾风道
25a  调节板
26  连杆
31  动力传递轴
32  第三风道
32a  下倾风道
32b  上倾风道
33  导向板
E  发动机
α1  倾斜角度
α2  中央角度
β  角度调整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利用图1对脱粒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在脱粒装置中,将脱粒处理物的输送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输送起始端侧方向设为前方,将输送终止端侧方向设为后方。
如图1所示,脱粒装置对谷秆实施脱粒并进行清选。脱粒装置包括脱粒部1和清选部2。需要说明的是,脱粒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中,但也可以设置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中。
脱粒部1对谷秆实施脱粒。脱粒部1包括谷秆脱粒用的脱粒筒3。脱粒筒3经由沿前后方向的旋转轴3a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脱粒室4。另外,在脱粒部1,设置有使由脱粒筒3产生的脱粒处理物漏下的筛网5。
清选部2清选脱粒处理物(自筛网5漏下的脱粒处理物)。清选部2包括摆动筛选装置6、清选风机7、一次回收部8和二次回收部9。清选风机7详见后述。
摆动筛选装置6对脱粒处理物(自筛网5漏下的脱粒处理物)进行摆动筛选。摆动筛选装置6包括:筛箱10、第一谷粒抖动板11、第一筛丝12、第二筛丝13、第二谷粒抖动板14、谷壳筛15、第一逐稿器16、第二逐稿器17、第三逐稿器18和谷粒筛19。第一筛丝12、第二筛丝13以及第一逐稿器16、第二逐稿器17和第三逐稿器18详见后述。
筛箱10构成为能够摆动。也就是说,筛箱10利用偏心凸轮式的摆动机构20在前后方向上摆动。在筛箱10中设有:第一谷粒抖动板11、第一筛丝12、第二筛丝13、第二谷粒抖动板14、谷壳筛15、第一逐稿器16、第二逐稿器17、第三逐稿器18以及谷粒筛19。因此,第一谷粒抖动板11、第一筛丝12、第二筛丝13、第二谷粒抖动板14、谷壳筛15、第一逐稿器16、第二逐稿器17、第三逐稿器18以及谷粒筛19与筛箱10一起在前后方向上摆动。
第一谷粒抖动板11借助比重差筛选脱粒处理物。也就是说,第一谷粒抖动板11通过与筛箱10一起在前后方向上摆动,从而一边向后方输送脱粒处理物,一边将比重小的桔梗屑等与比重大的谷粒等上下分层。第一谷粒抖动板11在侧视下形成为大致波浪形状。在该第一谷粒抖动板11的波形部中,位于最后端一侧的波形部上固定有第一筛丝12。另外,第一谷粒抖动板11设于筛箱10的前端侧(仅筛箱10的前端部)。也就是说,第一谷粒抖动板11在侧视下形成为比第二谷粒抖动板14短。
谷壳筛15对脱粒处理物进行漏谷粒筛选。也就是说,谷壳筛15包括沿前后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且角度能够调整的多个筛选片15a。谷壳筛15通过与筛箱10一起在前后方向上摆动,从而一边使谷粒等从筛选片15a之间漏下,一边向后方输送漏下的桔梗屑等。此外,筛选片15a的角度由未图示的角度调整部调整。
另外,谷壳筛15在侧视下为后端侧向上倾斜。谷壳筛15设于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后方。也就是说,谷壳筛15设于第一筛丝12及第二筛丝13的下方。换言之,谷壳筛15在筛箱10中设在清选风机7的后方。
第二谷粒抖动板14借助比重差筛选脱粒处理物。也就是说,第二谷粒抖动板14通过与筛箱10一起在前后方向上摆动,从而一边向后方输送脱粒处理物,一边将比重小的桔梗屑等与比重大的谷粒等上下分层。另外,第二谷粒抖动板14在侧视下形成为大致波浪形状。在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前端侧形成有比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其他波形部深的波形部14a。也就是说,波形部14a形成在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前端部(最前端部)。
另外,第二谷粒抖动板14设在第一谷粒抖动板11的下方。也就是说,在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上方设有与第二谷粒抖动板14不同的第一谷粒抖动板11。另外,第二谷粒抖动板14与谷壳筛15被配置在大致相同高度。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后端部与谷壳筛15的前端部(位于最前端侧的筛选片15a)在俯视下重叠。
谷粒筛19对脱粒处理物进行漏谷粒筛选。也就是说,谷粒筛19一边使单粒化的谷粒作为一次处理物漏下,一边将漏下的带有枝梗的谷粒等作为二次处理物而与桔梗屑等一起向后方输送。另外,谷粒筛19设在清选风机7的后方且谷壳筛15的下方。在谷粒筛19的前端侧,设有向上方凸起的凸部19a。例如,凸部19a由以向上方凸起的方式(大致山形)弯折的板状部件构成。
一次回收部8将单粒化的谷粒作为一次处理物回收。一次回收部8设在筛箱10的前部下方。
二次回收部9将带有枝梗的谷粒等作为二次处理物回收。二次回收部9设在筛箱10的后部下方。
接着,利用图2至图6对清选风机7进行说明。
如图2至图5所示,清选风机7包括叶片部件21、风扇箱22、第一风道23和第二风道24。
叶片部件21经由沿左右方向的旋转轴21a能够旋转地支承于风扇箱22。也就是说,叶片部件21构成为能够绕沿左右方向的轴心X旋转。此外,叶片部件21的旋转方向在侧视下为逆时针(图2所示的旋转方向A)。叶片部件21在侧视下形成为向其旋转方向上游侧(旋转方向A的反方向一侧)凹入的大致圆弧形状。也就是说,叶片部件21在侧视下形成为向其旋转方向上游侧(旋转方向A的反方向一侧)鼓起的大致弓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多片(例如四片)叶片部件21在侧视下围绕沿左右方向的轴心X等角度(例如90度)间隔地配置。另外,叶片部件21经由多个(例如两个)凸缘部21b固定在旋转轴21a上,凸缘部21b在侧视下形成为大致圆形形状。
风扇箱22构成为覆盖叶片部件21。在风扇箱22的左右两侧部设有吸入外部气体的吸入口22a。
吸入口22a由能够调节其开度的调节板25覆盖。左侧的调节板25与右侧的调节板25由单一的连杆26连结。也就是说,左右两侧的调节板25构成为能够以连杆26为摆动支点进行摆动。在左侧的调节板25上设有用于摆动操作左右两侧的调节板25的摆动操作部27。
摆动操作部27包括:形成在左侧的调节板25上的导向孔28、插入导向孔28内的导向轴29、拧在导向轴29上的螺母30。由此,若左侧的调节板25经由导向孔28沿导向轴29摆动,则右侧的调节板25也经由连杆26也摆动。也就是说,左右两侧的调节板25经由连杆26摆动,从而改变左右两侧的吸入口22a的开度。通过经由连杆26使左右两侧的调节板25摆动,改变左右两侧的吸入口22a的开度。此外,通过拧紧螺母30,能够将左侧的调节板25固定在任意的摆动位置。
第一风道23供向筛箱10的下部供给的清选风流过。第一风道23配置在清选风机7的下部且筛箱10的下方。也就是说,第一风道23与风扇箱22的后端侧下部连通。另外,在谷壳筛15的前侧下方设有向后侧上方引导第一风道23的清选风的导向板33。
导向板33在侧视下为后端侧向上倾斜。导向板33使其倾斜角度α1与多个筛选片15a中位于最前端侧的筛选片(以下称作“最前端侧的筛选片”)15a的角度调整范围β的中央角度α2大体一致。也就是说,导向板33的倾斜角度α1与最前端侧的筛选片15a的角度调整范围β内的中央角度α2为大致相同角度。此外,导向板33的倾斜角度α1与最前端侧的筛选片15a的角度调整范围β内的中央角度α2优选完全一致(为相同角度)。
第二风道24供向筛箱10的上部供给的清选风流过。第二风道24配置在清选风机7的上部且筛箱10的前方。也就是说,第二风道24与风扇箱22的前端侧上部连通。第二风道24形成为向前方延伸且向后方U形转弯,并向筛箱10的前端侧供给清选风。第二风道24的上部由后端侧向上倾斜的上倾风道24a形成。此外,在筛箱10中,形成有供来自第二风道24的清选风流过的第三风道32,第三风道32详见后述。
另外,在第二风道24的上方配置有动力传递轴31,来自发动机E的动力传递到该动力传递轴31(参照图6)。也就是说,动力传递轴31配置在第二风道24的上倾风道24a的前端侧上部。此外,动力传递轴31的动力被传递至脱粒筒3、清选风机7等。
第三风道32形成在第一谷粒抖动板11与第二谷粒抖动板14之间。第二风道32利用后端侧向下倾斜的下倾风道32a和后端侧向上倾斜的上倾风道32b在侧视下形成为大致V形状。
第三风道32(下倾风道32a)的入口部横跨筛箱10的前端侧纵壁(前壁)和前端侧下壁设置。此外,第三风道32(下倾风道32a)的入口部既可以仅设在筛箱10的前端侧纵壁(前壁)上,或者也可以仅设在筛箱10的前端侧下壁上。
另外,第三风道32(上倾风道32b)的出口部配置在第一谷粒抖动板11的后端侧下方。在第三风道32(上倾风道32b)的出口部的下部设有第二谷粒抖动板14。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前端部形成第三风道32的一部分(上倾风道32b的底面)。
第三风道32的上倾风道32b的倾斜角度与第一筛丝12和/或第二筛丝13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而且,第三风道32的上倾风道32b的倾斜角度与第二风道24的上倾风道24a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
根据如上结构,通过利用第一风道23及第二风道24将清选风分开供给至筛箱10的上部和下部,能够使清选风从筛箱10的下部遍布至上部。通过利用第二风道24将清选风供给至筛箱10的前端侧,能够使清选风从筛箱10的前端侧遍布至后端侧。第二风道24形成为U形转弯的结果是,第二风道24的风道长度变长,所以清选风的流动容易变为层流。因此,能够供给流动稳定的清选风。
接着,利用图7及图8对第一筛丝12及第二筛丝13进行说明。
如图7及图8所示,第一筛丝12及第二筛丝13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在第一谷粒抖动板11的后端部。第一筛丝12及第二筛丝13配置在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上方且谷壳筛15的上方。也就是说,第一筛丝12及第二筛丝13中,第二筛丝13配置在谷壳筛15的上方,且在俯视下与谷壳筛15重叠。另外,在第一筛丝12的后端部与第二筛丝13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O。
间隙O在俯视下与谷壳筛15的前端侧重叠。也就是说,间隙O在俯视下与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后端部重叠。
此外,也可以采用例如逐稿器、穿孔板金型谷壳筛、网状或者穿孔板金型筛箱等筛丝以外的漏谷粒筛选部,以此来代替第一筛丝12及第二筛丝13。但是,从提高漏谷粒筛选部的漏下量的观点来看,优选采用筛丝。
第一筛丝12在侧视下形成为大致波浪形状。例如,第一筛丝12由钢琴丝构成。第二筛丝12在侧视下为后端侧向上倾斜。该第一筛丝12的后端侧设在比第二筛丝13的前端侧高的位置。另外,第一筛丝12设在第一谷粒抖动板11的后端部。也就是说,第一筛丝12固定在第一谷粒抖动板11的后端部(位于最后端侧的波形部)。
第二筛丝13在侧视下形成为大致波浪形状。例如,第二筛丝12由钢琴丝构成。第二筛丝13在侧视下为后端侧向上倾斜。该第二筛丝13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筛丝12的倾斜角度。另外,第二筛丝13设在比第一筛丝12高的位置。第二筛丝13至少使其一部分突出至筛箱10的上边部的上方。另外,第二筛丝13配置在谷壳筛15的前端侧上方,且至少使其一部分在俯视下与谷壳筛15的前端侧重叠。而且,第二筛丝13配置在一次回收部8的上方,且至少使其一部分在俯视下与一次回收部8重叠。
根据如上结构,通过使第一筛丝12及第二筛丝13形成为大致波浪形状,能够利用第一筛丝12及第二筛丝13对脱粒处理物产生输送作用。因此,能够利用第一筛线12及第二筛丝13顺畅地输送并筛选来自第一谷粒抖动板11的脱粒处理物。
另外,使第一筛丝12及第二筛丝13延伸至谷壳筛15的上方,从而向谷壳筛15供给由第一筛丝12及第二筛丝13粗筛选的脱粒处理物。因此,能够减轻作用于谷壳筛15的筛选负荷。此外,如果能够减轻作用于谷壳筛15的筛选负荷,则能够筛选大量作物而不导致谷壳筛15乃至脱粒装置大型化。
接着,利用图9至图11对第一逐稿器16、第二逐稿器17及第三逐稿器18进行说明。
如图9至图11所示,第一逐稿器16包括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D1地排列的多个第一逐稿板(ラック板)16a。另外,第一逐稿器16设在谷壳筛15的后端部。该第一逐稿器16的后端部被配置为,在俯视下与第二逐稿器17(第二逐稿板固定部件17b)重叠。
第二逐稿器17设在第一逐稿器16的后方。第二逐稿器17包括: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D2地排列的多个第二逐稿板17a、固定多个第二逐稿板17a的前端部的第二逐稿板固定部件17b、相邻的第二逐稿板17a彼此之间的第二筛丝17c。该第二逐稿器17(第二逐稿板17a)的后端部被配置为,在俯视下与第三逐稿器18(第三逐稿板固定部件18b)的前端部重叠。
第二筛丝17c固定在第二逐稿板固定部件17b上。也就是说,第二逐稿板17a固定在第二逐稿板固定部件17b的下表面上,并且,第二筛丝17c固定在第二逐稿板固定部件17b的上表面上。
第三逐稿器18设在第二逐稿器17的后方。第三逐稿器18包括: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D3地排列的多个第三逐稿板18a、固定多个第三逐稿板18a的前端部的第三逐稿板固定部件18b、相邻的第三逐稿板18a彼此之间的第三筛丝18c。
第三筛丝18c固定在第三逐稿板固定部件18b上。也就是说,第三逐稿板18a固定在第三逐稿板固定部件18b的下表面上,并且,第三筛丝18c固定在第三逐稿板固定部件18b的上表面上。
在此,如图9所示,第二逐稿器17及第三逐稿器18在前后方向上比第一逐稿器16长。第二逐稿器17与第三逐稿器18由相同部件构成。另外,第二逐稿器17与第三逐稿器18配置为相同高度。第一逐稿器16配置为比第二逐稿器17及第三逐稿器18更靠上方。也就是说,第一逐稿器16、第二逐稿器17及第三逐稿器18中,第一逐稿器16配置得最高。
另外,如图10所示,第一逐稿器16与第二逐稿器17被配置为在俯视下相互重叠。第二逐稿器17与第三逐稿器18被配置为在俯视下相互重叠。另外,多个第二逐稿板17a的间隔D2与多个第三逐稿板18a的间隔D3相同。多个第一逐稿板16a的间隔D1大于多个第二逐稿板17a的间隔D2及多个第三逐稿板18a的间隔D3。
根据如上结构,来自谷壳筛15后端部的脱粒处理物自第一逐稿器16向第二逐稿器17上落下,通过其落下时的冲击使脱粒处理物的块体散开。并且,该散开的脱粒处理物在第二逐稿器17的基础上还被第三逐稿器18筛选。因此,能够针对来自谷壳筛15后端部的脱粒处理物提高谷粒的回收率。
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到如下脱粒装置中,该脱粒装置包括筛箱和向所述筛箱供给清选风的清选风机,且在所述筛箱中设置有设于其输送起始端侧的第一谷粒抖动板、设于所述第一谷粒抖动板的下方的第二谷粒抖动板、设于所述第一谷粒抖动板的输送终止端部的漏下筛选部和设于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的输送终止端侧的谷壳筛。

Claims (25)

1.一种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筛箱(10);
向所述筛箱(10)供给清选风的清选风机(7);
在所述筛箱(10)中设置有:
设于其输送起始端侧的第一谷粒抖动板(11);
设于所述第一谷粒抖动板(11)的下方的第二谷粒抖动板(14);
设于所述第一谷粒抖动板(11)的输送终止端部的漏下筛选部(12、13);
设于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输送终止端侧的谷壳筛(15);
所述漏下筛选部(12、13)配置在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下筛选部(12、13)配置在所述谷壳筛(15)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下筛选部(12、13)为筛丝(12、1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下筛选部(12、13)为筛丝(12、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14)与所述谷壳筛(15)配置为大致相同高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14)与所述谷壳筛(15)配置为大致相同高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14)与所述谷壳筛(15)配置为大致相同高度。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14)与所述谷壳筛(15)配置为大致相同高度。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谷壳筛(15)在侧视下为输送终止端侧向上倾斜。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下筛选部(12、13)在侧视下为输送终止端侧向上倾斜。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下筛选部(12、13)在侧视下为输送终止端侧向上倾斜。
12.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选风机(7)包括:
第一风道(23),其供向所述筛箱(10)的下部供给的清选风流过;
第二风道(24),其供向所述筛箱(10)的上部供给的清选风流过;
在所述第一谷粒抖动板(11)与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14)之间,形成有供来自所述第二风道(24)的清选风流过的第三风道(32)。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风道(32)在侧视下为输送终止端侧向上倾斜,
所述漏下筛选部(12、13)在侧视下为输送终止端侧向上倾斜,
所述第三风道(32)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漏下筛选部(12、13)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筛箱(10)中,在所述第三风道(32)的出口部的下部,设有在侧视下为大致波浪形状的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14),
在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输送起始端侧,形成有比所述第二谷粒抖动板(14)的其他波形部深的波形部(14a)。
15.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下筛选部(12、13)为筛丝(12、13),
所述筛丝(12、13)在侧视下形成为大致波浪形状。
16.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下筛选部(12、13)为筛丝(12、13),
在所述第一谷粒抖动板(11)的输送终止端部,沿输送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所述筛丝(12、13),
多个所述筛丝(12、13)在侧视下为输送终止端侧向上倾斜,且其倾斜角度被设置为,越是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13)倾斜角度越大。
17.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下筛选部(12、13)为筛丝(12、13),
在所述第一谷粒抖动板(11)的输送终止端部,沿输送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所述筛丝(12、13),
在多个所述筛丝(12、13)中,在沿输送方向相邻的一方筛丝(12)的输送终止端部与另一方筛丝(13)的输送起始端部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O)。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筛箱(10)中,在所述筛丝(12、13)的下方设有所述谷壳筛(15),
所述间隙(O)在俯视下与所述谷壳筛(15)的输送起始端侧重叠。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筛箱(10)中,在所述筛丝(12、13)的下方设有所述谷壳筛(15),
多个所述筛丝(12、13)中的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13)配置在所述谷壳筛(15)的输送起始端侧上方,且至少其一部分在俯视下与所述谷壳筛(15)的输送起始端侧重叠。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筛箱(10)中,在所述筛丝(12、13)的下方设有所述谷壳筛(15),
多个所述筛丝(12、13)中的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13)配置在所述谷壳筛(15)的输送起始端侧上方,且至少其一部分在俯视下与所述谷壳筛(15)的输送起始端侧重叠。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筛箱(10)中,在所述筛丝(12、13)的下方设有所述谷壳筛(15),
多个所述筛丝(12、13)中的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13)配置在所述谷壳筛(15)的输送起始端侧上方,且至少其一部分在俯视下与所述谷壳筛(15)的输送起始端侧重叠。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筛箱(10)的下方设有一次回收部(8),
多个所述筛丝(12、13)中的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13)配置在所述一次回收部(8)的上方,且至少其一部分在俯视下与所述一次回收部(8)重叠。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筛箱(10)的下方设有一次回收部(8),
多个所述筛丝(12、13)中的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13)配置在所述一次回收部(8)的上方,且至少其一部分在俯视下与所述一次回收部(8)重叠。
24.如权利要求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筛箱(10)的下方设有一次回收部(8),
多个所述筛丝(12、13)中的输送终止端侧的筛丝(13)配置在所述一次回收部(8)的上方,且至少其一部分在俯视下与所述一次回收部(8)重叠。
25.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下筛选部(12、13)为筛丝(12、13),
所述筛丝(12、13)使其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筛箱(10)的上边部向上方突出。
CN201320392172.9U 2012-07-10 2013-07-03 脱粒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7829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4771 2012-07-10
JP2012154771A JP5943745B2 (ja) 2012-07-10 2012-07-10 脱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78296U true CN203378296U (zh) 2014-01-08

Family

ID=49866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92172.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78296U (zh) 2012-07-10 2013-07-03 脱粒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43745B2 (zh)
CN (1) CN2033782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6611A (zh) * 2016-04-27 2017-11-03 东风农业装备(襄阳)有限公司 用于脱粒装置的作物收集器及其传动机构及应用
CN108370725A (zh) * 2017-01-31 2018-08-07 株式会社久保田 脱粒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30397A1 (ja) * 2018-05-31 2019-12-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扱胴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0017A (ja) * 1989-08-24 1991-04-04 Kubota Corp 脱穀装置の選別制御装置
JPH10215657A (ja) * 1997-02-10 1998-08-18 Kubota Corp 脱穀装置の選別部構造
JP3725812B2 (ja) * 2001-10-17 2005-12-14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JP3763530B2 (ja) * 2002-06-20 2006-04-05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
JP3841777B2 (ja) * 2003-07-08 2006-11-01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DE102005026608A1 (de) * 2005-06-09 2007-01-04 Deere & Company, Moline Rein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n Mähdrescher
JP5081193B2 (ja) * 2009-04-27 2012-11-21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チャフシーブ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6611A (zh) * 2016-04-27 2017-11-03 东风农业装备(襄阳)有限公司 用于脱粒装置的作物收集器及其传动机构及应用
CN108370725A (zh) * 2017-01-31 2018-08-07 株式会社久保田 脱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14331A (ja) 2014-01-30
JP5943745B2 (ja) 2016-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23381U (zh) 脱粒装置
US7833091B2 (en) Combine harvester clean crop elevator
CN105660036B (zh) 一种单纵轴流联合收割机清选装置
CN102688857B (zh) 一种双贯流风机三风道双层对振筛清选装置
CN101889730B (zh) 提高加料前叶片尺寸均匀性的设备及其方法
CN203378296U (zh) 脱粒装置
CN106612996A (zh) 一种筛片间距与倾角可调式联合收获机清选筛
CN101953258A (zh) 清选装置和具有该清选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CN203735077U (zh) 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
CN105103812B (zh) 一种谷子联合收获机及其脱粒清选装置和脱粒清选系统
CN109906779A (zh) 一种高效能脱粒清选装置和收获机
JP2016508741A (ja) アブラナ・稲麦用コンバイン
CN102625652B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378297U (zh) 脱粒装置
CN202444821U (zh) 脱粒装置
CN202778961U (zh) 一种双贯流风机三风道双层对振筛清选装置
JP5937444B2 (ja) 脱穀装置
JP6141496B2 (ja) 脱穀装置
CN203015491U (zh) 一种收割机双筛面鱼鳞式筛选箱
CN202019553U (zh) 一种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CN205510886U (zh) 一种单纵轴流联合收割机清选装置
CN210671326U (zh) 一种双圆筒筛清选装置及其纵轴流再生稻联合收获机
CN108029350A (zh) 一种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
CN103766066B (zh) 一种高速不漏粮收割机
CN208490284U (zh) 一种新型振动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