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62551U - 送风装置和带电粒子输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和带电粒子输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62551U
CN203362551U CN2013202832018U CN201320283201U CN203362551U CN 203362551 U CN203362551 U CN 203362551U CN 2013202832018 U CN2013202832018 U CN 2013202832018U CN 201320283201 U CN201320283201 U CN 201320283201U CN 203362551 U CN203362551 U CN 203362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harged particle
blow
cas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2832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花井孝广
白石贤一
岩城伸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184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24557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184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098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184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0982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184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8940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62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6255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1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the unit being adapted for mounting in apertures
    • F04D25/14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the unit being adapted for mounting in apertures and having shutters, e.g. automatically closed when not in u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62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having one or more bowls or cones diverging in the flow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在风向板到达将吹出口打开的位置时接通,在风向板到达将吹出口关闭的位置时断开。在设置部和插头抵接到设置面时,插头和端子部导通。保持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保持构件与排气口相邻而形成通道的一部分,并且配置为相对于箱体能与带电粒子发生元件一体装拆。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和带电粒子输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桌上型的送风装置、带电粒子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家用电气设备中,包括风扇、换气扇、空气净化器、空气调节机等各种送风装置。在风扇、空气净化器中,也有设想在桌上使用的小型设备。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作为送风装置的一例的空气净化器。该空气净化器的箱体的上表面前部成为操作面板,在此配置有电源接通、断开按钮等多个操作按钮。 
以往的桌上型送风装置具备箱体,上述箱体在内部配置鼓风风扇和使鼓风风扇旋转的电机。在箱体形成吸入口和吹出口,通过驱动鼓风风扇来从吸入口吸入空气,从吹出口吹出空气。为了使鼓风风扇旋转,需要对电机供给电力。 
有时用电源线进行电力的供给。在这种情况下,电源线的一端连接到设于送风装置的端子部,另一端连接到商用电源等外部电源。但是,作为电源线的一端和端子部的连接方法,可以考虑磁铁方式、插入方式。作为磁铁方式,设于电源线的一端的磁铁插头可装拆地连接到设于送风装置的插口(参照专利文献2)。作为插入方式,设于电源线的一端的插入插头可插脱地连接到设于送风装置的插口。 
另外,为了进行室内的杀菌和除臭,多在室内设置作为送风装置的一种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在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中可看到这样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的例子。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送风装置具备:箱体,其开口形成吸入口和吹出口;鼓风风扇,其被壳体覆盖,上述壳体配置在箱体内并开口形成吸气口和排气口;通道,其将排气口和吹出口连通;以及离子发生元件(带电粒子发生元件),其在通道内发生离子(带电粒 子)。离子发生元件具有放电电极,通过对放电电极施加电压来发生离子。在鼓风风扇和离子发生元件被驱动时,气流卷入离子并在通道内流通而从吹出口吹出。 
但是,空气所包含的尘埃易于在作为空气的流通路径的通道内堆积。特别是在离子发生元件的放电电极的周边,尘埃易于堆积。因此,为了除去空气所包含的尘埃,有时配置与吸入口相对的过滤器。但是,即使配置过滤器,除去空气所包含的全部尘埃也是困难的,无法防止尘埃在通道内堆积。因此,需要定期地对通道内特别是离子发生元件附近的通道内进行清扫。 
另外,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将离子作为带电粒子输出。在其主体外壳中内置风扇,在将风扇所生成的气流向形成在主体外壳的上表面的吹出口引导的送风路径的最窄位置,设有作为带电粒子发生器的离子发生器、以及离子检测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78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978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8732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第1问题,在桌上使用的小型送风装置,其配置操作按钮的空间被限制。另外,正因为经常要看到,所以要求操作按钮的数量较少的、简洁的设计。 
作为第2问题,磁铁方式存在因为人、物与磁铁插头接触而使磁铁插头从插口脱落的问题。另一方面,插入方式虽然不易发生由接触造成的脱落,但存在若没有将插入插头牢固地插入插口则发生接触不良、送风装置不会正常地工作的问题。 
作为第3问题,专利文献3的离子発生装置通过从箱体拆下背面壁来使收纳有离子发生元件的收纳外壳可装拆。但是,由于通道没 有配置在背面壁的附近,因此对离子発生装置附近的通道内进行清扫是困难的。 
作为第4问题,作为单独的设备而设置在室内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向整个室内散发带电粒子,因此一般构成为在上表面形成有吹出口。将风扇所生成的气流导向该吹出口并向上方吹出,送风路径在垂直方向延伸。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在垂直方向延伸的送风路径的中途形成中间细的部位,在此处配置带电粒子发生器,因此送风路径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长,作为整个带电粒子输出装置,也成为高度较高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在桌上使用的小型的送风装置,其是不必在意电源开关的存在而能进行电源开关的操作的结构。第2目的在于提供能容易防止使用时的接触不良的发生的送风装置。第3目的在于提供带电粒子发生元件附近的通道内的清扫容易的送风装置。第4目的在于提供例如在桌上也能使用的、不占高度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箱体,其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鼓风风扇,其配置在上述箱体内,在上述箱体内形成从上述吸入口吸入到上述箱体内并从上述吹出口向上述箱体外吹出的气流;风向板,其配置于上述吹出口,在将上述吹出口打开的位置和将上述吹出口关闭的位置之间能移位;以及上述鼓风风扇的电源开关,其在上述风向板到达将上述吹出口打开的位置时成为接通,在上述风向板到达将上述吹出口关闭的位置时成为断开。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送风装置中,上述风向板在以从上述箱体跳出的方式移位时,上述吹出口被打开,在上述风向板以按进上述箱体的方式移位时,上述吹出口被关闭。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送风装置中,上述风向板安装到相对于上述箱体可滑动的滑动体,与上述滑动体的滑动连动地进行上述电源开关的接通/断开切换。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送风装置中,设有:施力机构,其对上述滑动体朝向上述箱体的外侧施力;以及按进、按出方式的锁定机构,其为使上述滑动体抵抗上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进行卡定。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送风装置中,按照在上述吹出口成为向下设置的状态时使上述电源开关断开的方式设定上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送风装置中,上述吹出口形成在上述箱体的上表面。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送风装置中,上述吹出口为圆形,上述风向板为伞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其在开口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箱体内配置鼓风风扇,设置在设置部所抵接的设置面上,上述设置部设于箱体的一面,上述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电源线,其在一端具有插头来供给电力;以及端子部,其设于上述箱体的一面且上述插头可装拆地插入并且与设置面相对,在上述设置部和上述插头抵接到上述设置面时,上述插头和上述端子部导通。 
根据该构成,在设置部和插头抵接到设置面时,插头和端子部导通。设置部和插头没有抵接到设置面的状态是送风装置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设置于设置面的状态。即,在送风装置稳定地设置在设置面时,插头和端子部导通,因此能容易地把握插头和端子部的导通状态。另外,即使在插头向端子部的插入不充分且设置部和插头没有抵接到设置面的状态下,也能通过对箱体施加力来使设置部和插头抵接到设置面,由此插头和端子部导通。因此能不与插头直接接触地简单地使插头和端子部导通。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送风装置中,具备相对于上述箱体可装拆的板部,上述插头经由在上述板部开口的插通孔插入上述端子部,使上述板部形成为可通过上述插头的拆卸来装拆。 
根据该构成,插头经由插通孔连接到端子部,上述插通孔开口形成在相对于箱体可装拆的板部。另外,将板部形成为可通过插头的拆卸来装拆,因此,为了从箱体拆下板部,需要从端子部拔出插 头。即,在拆下板部时,不对送风装置供给电力,因此在使用者拆下板部进行箱体内部的清扫时,不会与各种电子部件接触而触电。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送风装置中,具备发生带电粒子的带电粒子发生元件,将上述板部形成为可通过上述插头的拆卸来装拆,并且在拆下上述板部时,可装拆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 
根据该构成,在拆下板部时能将带电粒子发生元件从箱体的底面装拆,因此能容易地进行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更换、清扫。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送风装置中,具备与上述吸入口相对的过滤器,将上述板部形成为可通过上述插头的拆卸来装拆,并且在拆下上述板部时可装拆上述过滤器。 
根据该构成,在拆下板部时能从箱体的底面装拆过滤器,因此能容易地进行过滤器的更换、清扫。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具备:箱体,其开口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鼓风风扇,其被壳体覆盖,上述壳体配置在上述箱体内并开口形成有吸气口和排气口;通道,其使上述排气口和上述吹出口连通;带电粒子发生元件,其向上述通道内发生带电粒子;以及保持构件,其保持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上述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保持构件与上述排气口相邻并形成上述通道的一部分并且相对于上述箱体配置为能与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一体地装拆。 
根据该构成,保持构件具有保持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功能,且具有作为通道的一部分的功能。换言之,保持构件构成带电粒子发生元件附近的通道。该保持构件相对于箱体配置为能与带电粒子发生元件一体地装拆。即,带电粒子发生元件附近的通道是可装拆的,因此带电粒子发生元件附近的通道内的清扫变得容易。并且也能容易地进行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更换、清扫。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送风装置中,上述箱体的底板设为可装拆,能通过拆下上述底板来装拆上述保持构件。 
根据该构成,保持构件和带电粒子发生元件可从底面侧装拆。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送风装置中,将上述排气口设置在上述底板 的附近。 
根据该构成,排气口设置在底板的附近,因此能容易地进行排气口的附近的清扫。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送风装置中,利用上述保持构件形成弯曲部,上述弯曲部使从上述排气口向上述底板平行地吹出的气流向上方弯曲。 
根据该构成,从排气口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因为弯曲部而向上方变换并在通道内流通而从吹出口吹出。因此,成为易于进行排气口的清扫且能从箱体的上表面侧吹出带电粒子的送风装置。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送风装置中,在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上表面设有连接端子。 
根据该构成,在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上表面设有连接端子,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被可从箱体的底面侧装拆的保持构件保持。因此,带电粒子发生元件和保持构件的重量不会加重到连接端子。由此,能防止连接端子的损伤、变形等故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箱体;吸入口,其形成于上述箱体;吹出口,其形成于上述箱体的上表面;鼓风风扇,其配置在上述箱体内,在上述箱体内形成从上述吸入口吸入到上述箱体内并从上述吹出口吹出到上述箱体外的气流;以及带电粒子发生元件,其对来自上述鼓风风扇的气流释放出带电粒子,在从上述鼓风风扇到上述吹出口的送风路径形成有,使从上述鼓风风扇吹出的气流朝向上述吹出口的方向并且使气流的动压力成为静压力的区域,在上述区域或在其后方配置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中,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配置在上述区域或紧接其后。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中,上述区域是形成于上述送风路径的弯曲部。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中,上述弯曲部的外周侧成为从上述鼓风风扇的吹出方向向上述吹出口的方向平缓地过渡 的曲面,在该弯曲部的外周侧配置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中,在上述弯曲部和通道的连接部配置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上述通道将上述弯曲部连通到上述吹出口。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中,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具有正带电粒子发生部和负带电粒子发生部,上述正带电粒子发生部和上述负带电粒子发生部在水平方向隔开规定距离配置。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中,在上述弯曲部形成气流分支部,上述气流分支部将来自上述鼓风风扇的气流分配到上述正带电粒子发生部和上述负带电粒子发生部。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中,上述正带电粒子发生部和上述负带电粒子发生部配置在比上述鼓风风扇的气流吹出宽度范围靠外侧的位置。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中,上述正带电粒子发生部和上述负带电粒子发生部包括针状放电电极,上述针状放电电极在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箱体中从面对上述鼓风风扇侧的面突出,在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箱体安装有防止上述放电电极与外部物体接触的电极保护板。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中,经过上述区域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箱体和上述电极保护板之间经过并流动。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中,在上述电极保护板中,在相当于上述放电电极的正面的部位形成贯通孔。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在箱体的一侧面的吹出口配置风向板,该风向板伴随着打开或关闭吹出口的动作,将鼓风风扇的电源开关切换为接通或断开,因此无需在箱体外面设置电源开关的操作按钮或操作手柄,可使送风装置的设计简洁。另外,即使从远处看风向板的位置,也能对电源开关的切换状态一目了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在设置部和插头抵接到设 置面时,插头和端子部导通。设置部和插头没有抵接到设置面的状态是送风装置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设置于设置面的状态。即,在送风装置稳定地设置于设置面时,插头和端子部导通,因此能容易地把握插头和端子部的导通状态。另外,即使在插头向端子部的插入不充分且设置部和插头没有抵接到设置面的状态下,也能通过对箱体施加力来使设置部和插头抵接到设置面,由此插头和端子部导通。因此,能不与插头直接接触地简单地使插头和端子部导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保持构件具有保持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功能,且具有作为通道的一部分的功能。换言之,保持构件构成带电粒子发生元件附近的通道。该保持构件相对于箱体配置为可与带电粒子发生元件一体地装拆。即,带电粒子发生元件附近的通道可装拆,因此带电粒子发生元件附近的通道内的清扫变得容易。并且也能容易地进行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更换、清扫。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中,在使从鼓风风扇吹出的气流朝向吹出口的方向并且使气流的动压力成为静压力的区域或其后方配置带电粒子发生元件,因此无需为了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配置而将送风路径设为在上下方向长的路径,能抑制带电粒子输出装置的高度。另外,由于针对在区域内动压力成为静压力而减速的气流释放出带电粒子,因此能将带电粒子可靠地随着气流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表示风向板将吹出口设为开度大的状态。 
图2是图1的送风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3是将图1的送风装置在与图2成直角的方向截断的垂直截面图。 
图4是将图1的送风装置以与图2成直角且在与图3相反的一侧设置视点的方式截断的垂直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表示风向 板将吹出口设为开度小的状态。 
图6是将图5的送风装置在与图5成直角的方向截断的垂直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由图7取下风向板的状态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后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仰视图。 
图12是由图11取下电源线的状态的图。 
图13是与图6相同的垂直截面图,表示取下箱体的底板的状态。 
图14是离子发生元件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倒置并倒立的状态的垂直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带电粒子发生部的概要构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结构。送风装置1具备立方体形状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箱体2。将面对箱体2的正面的使用者的右手侧定义为箱体2的右侧面,将面对箱体2的正面的使用者的左手侧定义为箱体2的左侧面。图9是送风装置1的右侧视图。 
箱体2是前述的立方体形状,具备6面侧面(该“侧面”还包括上表面和底面)。在该6面侧面中的任一个侧面形成吸入口,在形成有吸入口的侧面以外的一侧面形成吹出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箱体2的左侧面形成吸入口2a(参照图3),在箱体2的上表面形成吹出口2b。吸入口2a包括多个贯通孔的集合。吹出口2b的正面形状(此处是从上方看时的形状)为圆形。另外,吹出口2b为研钵状地下方收缩的形状。 
虽然吹出口2b的形成仅限于箱体2的一侧面,但关于吸入口2a 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箱体2的多个侧面形成吸入口2a。 
将箱体2的四周的侧面和上表面成形为1个部件,仅底面由分体的底板3构成。底板3可装拆,在其四角设有用于将箱体2稳定地支撑到桌上的橡胶腿4。 
如图12所示,在底板3形成贯通孔3a,在贯通孔3a的纵深内部配置端子35。如图11所示,在将电源线5的一端的插头6连接到端子35时,能通过电源线5向送风装置1供电。电源线5可以连接到家用100V电源,也可以连接到个人计算机等的USB端子。 
如图1和图9所示,在箱体2的右侧面以上下地排列的方式配置有2个操作按钮。上方的按钮是切换后述的鼓风风扇的风量的风量切换按钮50。每按下风量切换按钮50,风量切换为弱→中→强。在风量切换按钮50之上配置风量指示器51。风量指示器51由纵长的LED灯的数量来表示风量,仅1个LED灯的显示表示风量为“弱”,排列2个LED灯的显示表示风量为“中”,排列3个LED灯的显示表示风量为“强”。 
风量切换按钮50之下的操作按钮是重置按钮52。重置按钮52在后述的过滤器、离子发生元件的维修(清扫)之后按压,发挥将存储于送风装置1的控制部(未图示)的、从上次维修起的累计时间重置为零的功能。在重置按钮52之上配置通知过滤器的维修日期到期的指示器53。在重置按钮52之下配置通知离子发生元件的维修日期到期的指示器54。指示器53、54均包括LED灯。 
如图10所示,在箱体2的背面形成所谓的烧瓶形孔的形状的挂卡孔2c。若将挂卡孔2c挂在从室内的壁面突出的钩(未图示)上,则能以壁挂状态保持、使用送风装置1。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箱体2的内部配置鼓风风扇30。鼓风风扇30具备:壳体30a;西洛克风扇30e,其配置在壳体30a中;以及电机30f,其使西洛克风扇30e围绕水平轴线旋转。西洛克风扇30e是双面吸入型,在壳体30a形成:吸气口30b,其与西洛克风扇30e的一方吸入面相对;和吸气口30c,其与西洛克风扇30e的另一方吸入面相对。吸气口30b位于面对吸入口2a的一侧,吸气口30c位于其相 反的一侧。 
以从左右夹着鼓风风扇30的方式配置吸入通道20和通道构件32。吸入通道20和通道构件32以将形成在通道构件32的下端的钩32e卡合到形成在吸入通道20的下端的钩托20a的方式将下端彼此连结。吸入通道20和通道构件32的上端彼此在与下端同样地使钩和钩托卡合后,将连结构件36置于上,通过连结构件36分别在吸入通道20和通道构件32的上端螺入螺钉37,由此进行连结。鼓风风扇30通过由未图示的螺钉对通道构件32进行螺钉紧固来固定。 
吸入通道20在将鼓风风扇30的吸气口30b和箱体2的吸入口2a连结的方式下延伸。在吸入通道20的入口和吸入口2a之间配置可从箱体2的底面装拆的过滤器23。 
在通道构件32,具有与鼓风风扇30的吸气口30c面对面的垂直的壁部32a,在此处形成开口部32b。空气从形成在吸入通道20的入口的切口部20a(参照图4),经过通道构件32和箱体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主要经过通道构件32的下表面和底板3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流入开口部32b。形成在通道构件32的背面下部的角部的倒角部32c也成为空气通路。 
在驱动鼓风风扇30时,从吸入口2a向箱体2内吸入空气。所吸入的空气经过过滤器23,空气所包含的尘埃被过滤器23捕获收集。穿过过滤器23的空气如图3的箭头A1,在吸入通道20中经过而被鼓风风扇30的吸气口30b吸入。进入到吸入通道20的空气的一部分从切口部20a向吸入通道20的外侧流出,如图4的箭头A2,经过通道构件32的下表面和底板3的间隙向通道构件32的右端流出,从该处进入通道构件32的内部,经过开口部32b而被鼓风风扇30的吸气口30c吸入。 
这样,针对鼓风风扇30准备多个吸入路径,因此能提高送风效率。电路基板34使其平面垂直地配置在通道构件32的内部,上述电路基板34安装有端子35等电子部件,电路基板34位于朝向开口部32b的气流之中,因此能冷却发热的电子部件。若将开口部32b配置在通道构件32的靠上方的位置,则从下方流入通道构件32的空气沿 着电路基板34移动较长的距离,冷却效果提高。 
在鼓风风扇30的壳体30a设有朝向箱体2的正面开口的排气口30d(参照图2)。从西洛克风扇30e的风扇叶片间喷出的空气在壳体30a的内部在图2中按顺时针方向回旋,从排气口30d沿大致水平方向吹出。来自排气口30d的气流吹出方向可以设为由稍微仰角形成的斜上方向,还可以设为由稍微俯角形成的斜下方向。从排气口30d吹出的空气经由形成在箱体2的内部的送风路径而从吹出口2b吹出。构成送风路径的是吹出通道21。 
吹出通道21由下端的入口接受从排气口30d吹出的空气,利用与入口相连的弯曲部使空气的流动方向从大致水平方向向上下方向变化,从上端的出口向上地吹出空气。在吹出通道21中与弯曲部相连的直线部分可以不一定在垂直方向延伸。可以具有一定角度(例如10°以内的角度)倾斜地延伸。 
吹出通道21的弯曲部成为从排气口30d吹出的气流的动压力变换为静压力的静压力变换区域21a。所吹出的气流的动压力变换为静压力,由此产生气流的一部分在吹出通道21的整个横宽范围内扩展的效果。 
在静压力变换区域21a的紧接其后配置离子发生元件40。离子发生元件40用于对从吹出口2b向箱体2的外部吹出的气流中释放出离子。离子发生元件40被构成吹出通道21的一部分的保持构件45保持。 
在保持构件45形成弯曲部45a,上述弯曲部45a成为吹出通道21的弯曲部的外周侧。弯曲部45a成为从鼓风风扇30的吹出方向向吹出口2b的方向平缓地过渡的曲面。设为这样的形状,由此在靠近和吹出通道21的连接部的部分,吹出气流从正面碰到,使动压力被变换为静压力。另外,在将弯曲部45a和排气口30d连接的部分,吹出气流因为曲面而平缓地进行方向转换而向上方被引导。结果是,两股气流以合流后一边在吹出通道21的横宽方向扩展,一边维持气流速度的方式供给到离子发生元件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45a成为从鼓风风扇30的吹出方向向 吹出口2b的方向平缓地过渡的曲面,但弯曲部45a也可以如弯管那样形成为大致直角地弯曲。 
如图14所示,离子发生元件40具有前后方向薄的平箱状的箱体,成为离子发生部的左右一对针状放电电极41从该箱体的正面(如从整个送风装置1的方位来看则是后面的、面对鼓风风扇30一侧的面)向鼓风风扇30的方向突出。放电电极41利用电晕放电生成离子。放电电极41位于弯曲部45a的正上方,更准确地表达的话,位于弯曲部45a和吹出通道21的直线部分的连接部,即位于静压力变换区域21a的紧接其后,上述吹出通道21将弯曲部45a连通到吹出口2b,但也可以位于弯曲部45a的中途、即位于静压力变换区域21a之中。 
一对放电电极41的一方成为正离子发生部,另一方成为负离子发生部,在水平方向隔开规定距离配置。一对放电电极41的配置间隔比鼓风风扇30的排气口30d的宽度宽。即,一对放电电极41分别配置在比鼓风风扇30的气流吹出宽度范围更靠外侧的位置。 
为了能进行放电电极41的上述那样的配置,将保持构件45的连接到鼓风风扇30的排气口30d的、从横宽与排气口30d大致相同的开口部45b起纵深侧(用整个送风装置1的方位来说的话是前方)的部分设为左右对称的伸出部45c。放电电极41位于该伸出部45c的横宽范围之中。吹出通道21在比伸出部45c靠下游侧以与伸出部45c相同的横宽延伸到上端的出口。 
在弯曲部45a的中央形成气流分支部45d,上述气流分支部45d将来自鼓风风扇30的气流分配到双方的放电电极41。气流分支部45d包括向鼓风风扇30的方向突出的垂直的壁。 
将离子发生元件40的箱体从上方插入保持构件45而被保持构件45保持。在离子发生元件40的箱体的上表面形成连接端子40a,上述连接端子40a连接到箱体2的内部的端子部42。 
在箱体的正面安装有防止放电电极41与其它物体接触的电极保护板40b。因此不用担心放电电极41碰到其它物体而变形。在电极保护板40b中,在相当于放电电极41的正面的部位形成圆形贯通 孔40c。经过静压力变换区域21a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在离子发生元件40的箱体和电极保护板40b之间经过并流动。经过静压力变换区域21a的空气的另一部分穿过贯通孔40而吹到放电电极41。贯通孔40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形,但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在吹出通道21的上部,以将箱体2的内部水平地隔开的方式配置导光板25。导光板25的上表面碰到吹出口2b的下缘。在导光板25中的距离箱体2的正面近的一侧形成连通口25b,吹出通道21的上端的出口连接到该连通口25b。引导板25c以向吹出通道21的内部突出的方式形成在连通口25b,上述引导板25c将在吹出通道21的内部上升的气流靠向前方引导。 
导光板25包括丙烯酸树脂等透明材料,后端成为入射面25a。以与入射面25a相对的方式配置成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26。在导光板25的下表面重叠着未图示的反射片。 
在导光板25的中心形成贯通孔25d。该部位是吹出口2b的中心,也是箱体2的中心。从连结构件36立起的轴部17穿过贯通孔25d而向导光板25的上表面突出。该轴部17支撑风向板10。 
风向板10是平面形状为圆形的伞状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部件,其直径稍小于吹出口2b的直径。风向板10如后所述向箱体2的上表面弹出,因为是圆形,所以即使使用者的手指等接触也不会感到疼痛。风向板10的下表面为圆锥形的倾斜面10a。圆形的标牌10b嵌入风向板10的上表面。 
风向板10安装到相对于箱体2可滑动的滑动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滑动体的是从风向板10的下表面中心向下地突出的套管11。套管11嵌合到轴部17的外侧,沿着轴部17在上下方向滑动。此外,也可以是以下构成:在箱体2侧配置套管状的构件,将插入其中的轴状构件设为滑动体。 
在套管11和轴部17之间配置压缩螺旋弹簧16,该压缩螺旋弹簧16成为对套管11朝向箱体2的外侧施力的施力机构。 
在套管11设有按进、按出方式的锁定机构,上述按进、按出方式的锁定机构使套管11抵抗压缩螺旋弹簧16的作用力而进行卡定。 按一下,按下的物体弹出,再按一下弹出的物体,使其返回到退缩位置的按进、按出方式的锁定机构是公知的按压式圆珠笔、电气器具的开关,已知其机构也是各种各样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卡止部17a及第2卡止部17b、以及卡合构件12构成按进、按出方式的锁定机构19,上述第1卡止部17a及第2卡止部17b在轴部17的侧面以上下排列的方式形成,上述卡合构件12设于套管11的内部并有选择地卡合到第1卡止部17a和第2卡止部17b中的任一个。 
在从图1到图4中,风向板10成为从箱体2以跳出方式弹出的状态,卡合构件12卡合到第1卡止部17a而卡定风向板10的在此以上的跳出。风向板10和吹出口2b的间隙大幅打开,在本说明书中将其称为“吹出口被打开”。 
在图5和图6中,风向板10抵抗压缩螺旋弹簧16的作用力而被按进箱体2,位于吹出口2b之中。卡合构件12卡合到第2卡止部17b而将风向板10卡定到该高度。风向板10和吹出口2b的间隙缩窄,在本说明书中将其称为“吹出口被关闭”。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风向板10在与吹出口2b之间产生间隙的状态下卡止,但也可以构成风向板10使吹出口2b完全闭塞。 
风向板10与吹出口2b的间隙缩窄,但并不与吹出口2b接触。这是因为,为了再次弹出风向板10,需要再次按下风向板10,在风向板10之下需要与按下行程相对应的空间。但是,吹出口2b的内表面不会向下方缩窄,若风向板10与此处接触后也能按下风向板10,则也可以使风向板10与吹出口2b接触并且由此将吹出口2b设为完全闭塞的状态。 
将上述风向板10的移位用于鼓风风扇30的电源开关的接通/断开控制。电源开关18设置在导光板25之下,沿套管11的滑动轨迹干扰促动器。 
在风向板10到达将吹出口2b打开的位置时,即成为弹出状态时,如图2所示套管11没有按压电源开关18的促动器。在这种状态下,电源开关18接通。 
在风向板10到达将吹出口2b关闭的位置时,即在风向板10被按 进吹出口2b时,如图6所示,套管11按压电源开关18的促动器。在这种状态下,电源开关18断开。 
这样,伴随风向板10将吹出口2b打开或关闭的动作,鼓风风扇30的电源开关18被切换为接通或断开,因此无需在箱体2的外面设置电源开关18的操作按钮或操作手柄,能使送风装置1的设计简洁。另外,即使从远处看风向板10的位置,也能对电源开关18的切换状态一目了然。 
也可以构成为,在风向板10被按进箱体2的内部时,吹出口2b打开,同时电源开关18接通,若风向板10回到原来的位置,则吹出口2b被关闭且电源开关18断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风风扇30与电源开关18接通同时地开始旋转。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电源开关18接通时,不驱动鼓风风扇30,而是鼓风风扇将基于风量切换按钮50的风量设定等进一步的操作作为契机使鼓风风扇30开始旋转。 
接着,说明送风装置1的动作。在电源线5连接到电源的状态下,按压风向板10而成为弹出状态时,电源开关18接通,鼓风风扇30开始旋转。在离子发生元件40、LED26以及风量指示器51也通电,离子发生元件40开始离子的发生,LED26开始导光板25的照明,风量指示器51开始显示在该时刻所设定的风量。 
利用鼓风风扇30的旋转,外部空气从吸入口2a被吸入,该空气在穿过过滤器23后,经由两个吸气路径被吸入到壳体30a的内部,上述两个吸气路径是,在吸入通道20中经过并被吸气口30b吸入的吸气路径、以及一度经过通道构件32的外侧,然后在通道构件32的内部经过而被吸气口30c吸入的吸气路径。 
被吸入壳体30a的内部的空气被西洛克风扇30e吸入后,从西洛克风扇30e的风扇叶片间喷出,从排气口30d被吹出。从排气口30d沿水平方向吹出的空气进入吹出通道21,在静压力变换区域21a,方向变换为朝向吹出口2b的垂直方向的气流。伴随该方向变换,气流的动压力变换为静压力。一旦将动压力变换为静压力后,气流在吹出通道21的内部上升,在其中途从离子发生元件40发生的离子混 入空气。 
对离子发生元件40的放电电极41施加交流波形或脉冲波形的高电压,由此放电电极41进行电晕放电。对一方放电电极41施加正电压,由于电晕放电而使空气中的水分子发生电离而生成氢离子。该氢离子利用溶剂化能量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聚集。由此释放出包括H(H2O)m(m是0或任意的自然数)的空气离子的正离子。 
对另一方放电电极41施加负电压,由于电晕放电而使空气中的氧分子或水分子发生电离而生成氧离子。该氧离子利用溶剂化能量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聚集。由此释放出包括O2 (H2O)n(n是任意的自然数)的空气离子的负离子。 
H(H2O)m和O2 (H2O)n在空气中的浮游菌、臭味成分的表面凝集并包围它们。并且,如下面的式(1)~(3)所示,由于碰撞而使作为活性种的[·OH](羟自由基)、H2O2(过氧化氢)在微生物等的表面上凝集来破坏浮游菌、臭味成分。其中,m’、n’是任意的自然数。因此,能通过从吹出口2b向室内输出正离子和负离子来进行室内的杀菌和除臭。 
H(H2O)m+O2 (H2O)n→·OH+1/2O2+(m+n)H2O…(1) 
H(H2O)m+H(H2O)m’+O2 (H2O)n+O2 (H2O)n’ 
              →2·OH+O2+(m+m'+n+n')H2O…(2) 
H(H2O)m+H(H2O)m’+O2 (H2O)n+O2 (H2O)n’ 
              →H2O2+O2+(m+m'+n+n')H2O…(3) 
一对放电电极41在作为与气流成直角的方向的左右方向分开配置。因此,由一方放电电极41生成的正离子和由另一方放电电极41生成的负离子由相互碰撞而再次结合并消失的情况变少,能增加离子的输出量。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若成为正离子发生部的放电电极41和成为负离子发生部的放电电极41双方均配置在比鼓风风扇30的气流吹出宽度范围更靠外侧,则能进一步减少由于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再结合造成的消失。 
卷入由放电电极41生成的离子并经过放电电极41的是在静压力变换区域21a将动压力变换为静压力的空气。在静压力变换区域 21a,一旦气流的速度成分消失,从此处发生由于静压力而朝向作为离子发生部的放电电极41的气流,因此从鼓风风扇30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基本不会影响经过放电电极41的气流的多少。因此,即使在比鼓风风扇30的气流吹出宽度范围更靠外侧配置放电电极41,也能充分地确保经过放电电极41的气流而有效地输出离子。 
放电电极41配置在吹出通道21的弯曲部的外周侧,因此在经过静压力变换区域21a的气流中,也是速度成分大的部分经过放电电极41的周边。因此,能有效地输出离子。 
从鼓风风扇30吹出的气流利用形成在弯曲部45a的气流分支部45d均等地分配到左侧的放电电极41和右侧的放电电极41。因此,在用于输出正离子的气流和用于输出负离子的气流之间不发生风量的不均衡。 
经过静压力变换区域21a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在离子发生元件40的箱体和电极保护板40b之间经过并流动。因此经过放电电极41的气流的存在变得可靠,能可靠地输出由放电电极41发生的离子。 
经过静压力变换区域21a的空气的另一部分穿过贯通孔40而吹到放电电极41。即使这样经过放电电极41的气流的存在也变得可靠,能可靠地输出由放电电极41发生的离子。 
这样,使由鼓风风扇30吹出的水平方向的气流方向变换为朝向吹出口2b的垂直方向的气流,并且在将气流的动压力变换为静压力的静压力变换区域21a或紧接其后,配置有离子发生元件40的离子发生部,因此为了配置离子发生元件40,无需将作为送风路径的吹出通道21设为在垂直方向较长的通道,能抑制送风装置1的高度。 
在静压力变换区域21a及其附近中,弯曲部45a和吹出通道21的直线部的连接部是最易于得到“将所吹出的气流的动压力变换为静压力,由此产生气流的一部分在整个吹出通道21的横宽扩展的效果”这一效果的部位,并且也是最适合抑制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高度的部位,上述吹出通道21将弯曲部45a连通到吹出口2b。因此在该部位配置离子发生元件40的离子发生部,由此能进一步减少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再结合造成的消失,而且能抑制带电粒子输出装置 1的高度。 
包含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空气如图2的箭头B1那样在吹出通道21的内部上升,穿过导光板25的连通口25b而到达吹出口2b之中。到达吹出口2b之中的空气如箭头B2那样继续上升,碰到风向板10的下表面。并且如箭头B3那样成为更接近水平的角度而向外部吹出。 
空气能从形成在吹出口2b和风向板10之间的环状的流出部8的整个区域流出,但实际上,连通口25b在比轴部17靠前方的位置开口,设于连通口25b的引导板25c也将气流靠向前方引导,因此空气的吹出集中在前方方向。 
为了促进空气的吹出集中到前方方向,如图2和图7所示,在吹出口2b的内表面形成凹部22。吹出口2b的内表面在凹部22以外的部位描画出朝向中心方向成为凸形的曲线并缩窄,而在凹部22直线地缩窄。在这样形成的凹部22处,与风向板10之间的间隙宽度变宽,使更多的空气从此处流出。 
若使送风装置1的正面朝向使用者的方向,则包含离子的气流集中到使用者的周围,带给使用者由风带来的物理的凉爽感和由离子带来的清爽感两者。利用离子还进行使用者的周边的杀菌、除臭。而且,由于从送风装置1吹出的气流而在室内发生空气的循环,即使在整个室内也能进行杀菌、除臭。 
电源开关18接通时,LED26点亮,LED26向水平方向出射光。从LED26出射的光从入射面25a进入导光板25。对导光板25实施使光向上方反射的加工,因此在导光板25的内部光向上方改变方向,碰到风向板10的下表面10a。光在风向板10的下表面被辐射状地反射,间接照亮送风装置1的周围。在连通口25b的部位光不向上方反射,因此碰到风向板10的下表面10a中的前方部分的光较少,位于送风装置1的正面的使用者不会感到耀眼。 
针对LED26,可以另外设置开关,使用者能选择是否与风向板10的弹出连动地点亮LED26。 
在结束送风装置1的使用时,按下风向板10,从图1的弹出状态 返回图5的收纳状态。于是,电源开关18断开,鼓风风扇30和离子发生元件40停止动作。LED26和风量指示器51熄灭。 
若长时间使用送风装置1,则在过滤器23会附着厚厚的尘埃,离子发生元件40也成为需要维修的状态。在到达过滤器23的成为清扫目标的累计使用时间时,送风装置1的上述未图示的控制部使指示器53点亮。在到达离子发生元件40的成为维修目标的累计使用时间时,控制部使指示器54点亮。 
看到指示器53或54的点亮的使用者为了进行过滤器23的清扫或离子发生元件40的维修,需要拆下底板3。为了拆下底板3,需要在其之前从端子35拔出电源线5的插头6。因此不担心使用者在清扫或维修的操作中触电。 
将底板3固定到箱体2的是图12所示的螺钉38。螺钉38是可用硬币旋转的类型,即使没有螺丝刀也可拆下底板3。螺钉38不会从底板3脱落,不担心丢失。 
若如图13所示将底板3从箱体2拆下,则能从箱体2的下表面开口抽出过滤器23。所抽出的过滤器23在清扫后放回到原来的位置。另外,也可以将保持构件45与离子发生元件40一起抽出,然后从保持构件45拆下离子发生元件40,进行离子发生元件40的维修。 
维修结束后,将离子发生元件40再次安装到保持构件45,使保持构件45返回原来的位置。在将保持构件45收纳在成为吹出通道21的一部分的规定位置时,确保连接端子40a与端子部42接触且相对于离子发生元件40的电连接。若将底板3固定到箱体2并将电源线5的插头6连接到端子35,则送风装置1再次成为可使用的状态。 
结束了过滤器23的清扫或离子发生元件40的维修的使用者按下重置按钮52。由此从零再次开始累计时间的计时。 
送风装置1是小型立方体形状,因此在物体碰到时有可能倾倒。如图15所示,有时甚至成为上下颠倒的倒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送风装置1继续运转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最好设为:在成为倒立状态时送风装置1的运转自动停止。 
若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送风装置1,则能比较容易地应对上 述要求。在成为图15所示的倒立状态,即,成为将形成有吹出口2b的面向下设置的状态时,风向板10若为弹出状态,则送风装置1通过风向板10来接触地。除了风向板10和与其一起动作的构件的质量以外的送风装置1的整个质量施加到压缩螺旋弹簧16,因此只要使压缩螺旋弹簧16的作用力设为低于此时施加的质量即可。这样的话,处于弹出状态的风向板10由于送风装置1的倒立而退缩到吹出口2b中,电源开关18断开。由此送风装置1的运转停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送风装置1内置离子发生元件40,不限于只是送风,还输出包含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的离子的气流,但也可以在气流中包含离子以外的带电粒子。作为离子以外的带电粒子的例子,可以举出带电微粒子水。若使用静电雾化装置则能生成包含自由基成分的带电微粒子水。即,使设于静电雾化装置的放电电极由于由珀尔帖元件带来的冷却等而在放电电极的表面生成结露水。并且,对放电电极施加负的高电压时,由结露水生成带电微粒子水。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7、图1、图9、图10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俯视图、仰视图、左侧视图以及后视图。送风装置1具备立方体形状的箱体2,在箱体2的左侧面使吸入口2a(参照图3)开口并在上表面使吹出口2b开口。吹出口2b形成为圆形,相对于箱体2可上下移动地被支撑的风向板10与吹出口2b相对配置。 
箱体2的底板3可装拆地设置,在底板3的四角设有橡胶腿4。由此能将送风装置1设置在桌上等使用。另外,在箱体2的背面设有挂卡孔2c,挂卡孔2c挂在设于室内的壁面的钩。由此还能将送风装置1挂于壁面来使用。 
箱体2的底面的右端部连接着电源线5。如后述的详细内容,电源线5使设于一端的插头6经由设于底板3的插通孔3a(参照图3)插入、连接到端子部35(参照图3)。将电源线5的另一端连接到商用电源、USB端子等的电力供给源来对送风装置1供给电力。 
图2、图3表示送风装置1的右侧面截面图和正面截面图。风向 板10具有与吹出口2b大致相同直径的圆形的平面形状,下表面10a形成为包括倾斜面的大致圆锥台形。在风向板10的中心部安装有套管11。套管11嵌合到配置于箱体2的轴部17,可与风向板10一体地相对于箱体2上下移动。轴部17将在后述的导光板25的中央开口的贯通孔25d贯通,由配置在箱体2内的通道构件32支撑。 
在轴部17,第1卡止爪17a、第2卡止爪17b在上下方向排列设置,并且设有对风向板10向上方施力的压缩弹簧16。在套管11内安装有卡合到第1卡止爪17a、第2卡止爪17b的卡合构件12。在通道构件32的上表面配置有电源开关18。 
被压缩弹簧16施力的风向板10通过第1卡止爪17a、第2卡止爪17b和卡合构件12的卡合在将吹出口2b打开的位置和将吹出口2b关闭的位置之间移动。即,如该图所示,在卡合构件12卡合到第2卡止爪17b时,吹出口2b打开。此时,电源开关18成为接通状态。 
在由吹出口2b的打开状态按下风向板10而如图6所示卡合构件12卡合到第1卡止爪17a时,吹出口2b被风向板10关闭。此时,套管11与电源开关18接触,电源开关18成为断开状态。另外,在由将吹出口2b关闭的状态按下风向板10时,如图2所示风向板10弹出。 
由此电源开关18由于风向板10的上下动作而被接通断开,在电源开关18的接通状态下后述的鼓风风扇30、离子发生元件40以及LED26被驱动。另外,形成环状的流出部8,上述环状的流出部8在吹出口2b打开时,利用与吹出口2b大致相同直径的风向板10使气流从吹出口2b和风向板10之间辐射状地输出。 
通道构件32配置在箱体2内的下部,形成为使一端的开口面面对吸入口2a的箱状。在通道构件32内配置鼓风风扇30,上述鼓风风扇30包括被壳体30a覆盖的西洛克风扇。鼓风风扇30螺钉紧固到包括通道构件32的右侧壁的风扇保持部32a而被保持。 
在壳体30a中,在轴向的两面开口形成吸气口30b、30c,在周向的端面开口形成排气口30d。形成有利用通道构件32将吸入口2a和一方吸气口30b连结的吸入通道20。另外,在吸入口2a配置可从箱体2的底面装拆的过滤器23。 
在通道构件32的右侧壁开口形成与吸气口30c相对的开口部32b,在背面侧的右端部,设有切口部32d(参照图4)。另外,在通道构件32的背面侧的底部设有倒角32c(参照图4)。在通道构件32的右方竖立设置并配置安装了端子部35等电子部件的电路基板34。 
利用鼓风风扇的驱动从吸入口2a流入吸入通道20的气流如箭头A1所示,被导入吸气口32b。另外,一部分的气流如在图4的后视截面图中用箭头A2所示的那样,经由切口部32d从通道构件32流出而向下方流通,在倒角32c的外侧向左方流通。并且,该气流在电路基板34和通道保持部32a之间向上方流通,经由开口部32b被导入吸气口32c。 
由此能经由多个路径从鼓风风扇30的轴向两面吸入气流,提高送风效率。另外,能利用气流冷却安装于电路基板34的电子部件。此时,开口部32b相对于鼓风风扇30的中心设置在上方,与竖立设置的电路基板34的上部相对。由此能提高由从下方朝向开口部32b流通的气流带来的电路基板34的冷却效果。 
在鼓风风扇30的排气口30d的前方设有第1吹出通道21。在第1吹出通道21的上方设有使吹出口2b开口的第2吹出通道22。第1吹出通道21和第2吹出通道22经由后述的导光板25的连通口25b连通。 
第1吹出通道21的上部由通道构件32形成,下部由保持离子发生元件40并与排气口30d相邻的保持构件45形成(即保持构件45形成通道的一部分)。图14表示保持离子发生元件40的保持构件45的立体图。保持构件45具有弯曲部45a,上述弯曲部45a使与排气口30d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等的开口部45b在后端面开口并在左右方向使流路扩宽。 
弯曲部45a的前壁45c由与鼓风风扇30的壳体30a的下端连续的曲面形成,与排气口30d倾斜地相对。由此气流经由弯曲部45a弯曲并被向上方引导。此时,从排气口30b输出的气流与弯曲部45a的前壁45c碰撞,将动压力变换为静压力而减速。另外,由于由弯曲部45a造成的流路的扩宽,动压力也变换为静压力,气流进一步减速。因此弯曲部45a构成将气流的动压力变换为静压力的静压力变换 部。 
另外,在弯曲部45a的前壁45c设有隔板45d,上述隔板45d在与开口部45b相对的中央部上下延伸。 
离子发生元件40具有面对第1吹出通道21并在左右方向排列设置的一对针状放电电极41。放电电极41配置在弯曲部45a的正上方,两放电电极41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比开口部45b的宽度宽。 
离子发生元件40的放电电极41利用施加包括交流波形或脉冲波形的高电压而发生电晕放电。对一方放电电极41施加正电压,由于电晕放电空气中的水分子发生电离而生成氢离子。该氢离子利用溶剂化能量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聚集。由此包括H(H2O)m(m是0或任意的自然数)的空气离子的正离子被释放出。 
对另一方放电电极41施加负电压,利用电晕放电空气中的氧分子或水分子发生电离而生成氧离子。该氧离子利用溶剂化能量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聚集。由此包括O2 (H2O)n(n是任意的自然数)的空气离子的负离子被释放出。 
H(H2O)m和O2 (H2O)n在空气中的浮游菌、臭味成分的表面凝集并包围它们。并且,如式(1)~(3)所示,由于碰撞而使作为活性种的[·OH](羟自由基)、H2O2(过氧化氢)在微生物等的表面上凝集生成来破坏浮游菌、臭味成分。在此,m’、n’是任意的自然数。因此,能通过从吹出口2b向室内输出正离子和负离子来进行室内的杀菌和除臭。 
H(H2O)m+O2 (H2O)n→·OH+1/2O2+(m+n)H2O…(1) 
H(H2O)m+H(H2O)m’+O2 (H2O)n+O2 (H2O)n’ 
            →2·OH+O2+(m+m'+n+n')H2O…(2) 
H(H2O)m+H(H2O)m’+O2 (H2O)n+O2 (H2O)n’ 
            →H2O2+O2+(m+m'+n+n')H2O…(3) 
将一对放电电极41排列设置在与气流垂直的左右方向,由此能抑制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碰撞造成的消失而增加离子的输出量。 
另外,放电电极41配置在弯曲部42a的正上方,因此在由于弯曲部42a而变换为静压力而减速的气流中包含由放电电极41发生的 离子。由此能利用气流可靠地搬送由放电电极41发生的离子,能增加离子的输出量。 
此时,两放电电极41之间的距离比开口部45b的宽度大,放电电极41配置在开口部45b的两侧方,因此能更可靠地使减速的气流包含离子。另外,能利用隔板45d使在各放电电极41的周围流通的气流的流量大致等量,能均匀地包含正离子和负离子。 
保持构件45如图13所示,能从箱体2的底面拆下底板3来装拆。由此能容易地更换离子发生元件40。而且能经由由于保持构件45的拆卸而露出的排气口30d来清扫鼓风风扇30的叶片30e(参照图3)。另外,过滤器23(参照图3)也同样地能从箱体2的底面拆下底板3来装拆,能容易地进行过滤器23的清扫。 
此外,离子发生元件40在上表面具有连接端子40a。在将离子发生元件40与保持构件45一起从下方进行装配时,连接端子40a与设置在箱体2内的端子部42接触而能对离子发生元件40供给电力。因此,离子发生元件40的重量不会加重到端子部42,能防止由重量持续加重造成的端子部42的故障。 
箱体2的底板3如在图12的仰视图中表示的,在电源线5的插头6(参照图3)被拆下的状态下可拆下。由此能防止在拆下底板3时由通上电流造成的触电。 
在图2、图3中,导光板25水平地配置在第1吹出通道21的上表面。导光板25由丙烯酸等的透明构件形成为平板状,与后端面的入射面25a相对地配置LED26(光源)。在导光板25的下表面配置反射片(未图示)。 
从LED26出射的光从入射面25a向导光板25入射并导光,所入射的光在上下表面以比临界角小的入射角出射。此时,从导光板25的下表面出射的光由反射片向上方反射。由此光从导光板25的上表面(出射面)朝向吹出口2b出射。 
在导光板25的中央部开口形成轴部17所贯通的贯通孔25d,在相对于贯通孔25d与入射面25a相反的一侧的前部开口形成连通口25b。第1吹出通道21配置在箱体2的前部,因此面对第1吹出通道21 的连通口25b设置在相对于吹出口2b偏心的前部。 
在导光板25的上方设有第2吹出通道22。第2吹出通道22在上表面具有吹出口2b,形成为与吹出口2b同心的筒状。第2吹出通道22的内壁22a的纵截面形成为下方较窄的曲线状。 
图8表示省略了风向板10的箱体2的俯视图。在导光板25的连通口25b,将在第1吹出通道21内上升的气流向前方引导的风向可变部25c向下方突出并设为格子状。在第2吹出通道22的前部设有凹设于内壁22a的凹部22b。凹部22b的内表面包括纵截面为直线的圆锥面,凹部22b的下端沿着连通口25b形成并且上端形成在吹出口2b的周缘的内侧。 
在上述构成的送风装置1中,在弹出风向板10而打开吹出口2b时,鼓风风扇30、离子发生元件40以及LED26被驱动。从吸入口2a流入箱体2内的气流的尘埃被过滤器23捕获收集,如箭头A1所示,在吸入通道23内流通而从吸气口30b导入鼓风风扇30。另外,一部分气流如箭头A2所示在通道构件32的外侧流通而从吸气口30c导入鼓风风扇30。 
从鼓风风扇30的排气口30d输出的气流如箭头B1(参照图2)所示在第1吹出通道21内上升。此时,在气流中包含由离子发生元件40发生的离子。包含离子的气流经由连通口25b流入第2吹出通道22并如箭头B2(参照图2)所示上升,从流出部8如箭头B3(参照图2)所示辐射状地输出。 
此时,气流从配置在箱体2的前部的连通口25b向第2吹出通道22流入,并且由于风向可变部25c气流被向前方引导。另外,由于凹部22b第2吹出通道22和风向板10之间的前部的流路宽度被扩宽。因为这些原因,比周围多的气流被输出到送风装置1的前方。 
因此包含离子的较多的气流朝向面对送风装置1的前方正面的使用者的头部等输出,能带给使用者清爽感并且进行使用者附近的杀菌等。另外,能利用向送风装置1的侧方和后方输出的包含离子的气流来进行周围的杀菌、空气的循环等。 
另外,利用LED26的驱动在导光板25内进行导光的光朝向吹出 口2b出射,在风向板10的下表面10a辐射状地反射。由此能进行送风装置1的周围的间接照明。此时,由于连通口25b从导光板25的前部出射的光变少。因此,能降低面对送风装置1的前方正面的使用者所感到的耀眼。另外,连通口25b配置在相对于轴部17与入射面25a相反的一侧,因此能使从导光板25的前部出射的光更少。 
在此,针对插头6和端子部35的电连接关系进一步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底板3的四角设有橡胶腿4。四个橡胶腿4在使用送风装置1时抵接到桌上等的设置面50而构成稳定地支撑送风装置1的设置部。 
插头6通过插入端子部35而电连接。另一方面,插头6具有规定的长度,有时根据向端子部35的插入状态而因为接触不良等不被电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在设于底板3的四角的橡胶腿4和插头6抵接到设置面50时,插头6和端子部35被电连接(导通)。 
以插头6没有牢固地插入端子部35的情况为例进一步进行说明。在插头6没有牢固地插入端子部35的状态(即插头6和端子部35没有导通的状态)下将送风装置1设于设置面50时,所有橡胶腿4和设置面50没有抵接。换言之,1个以上的橡胶腿4处于悬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对箱体2施加力,使得全部橡胶腿4和设置面50抵接,由此插头6被插入端子部35。由此插头6和端子部35导通。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橡胶腿4和插头6抵接到设置面50时,插头6和端子部35导通。即,在送风装置1稳定地设于设置面50时,插头6和端子部35导通,因此能容易地把握插头6和端子部35的导通状态。另外,即使插头6向端子部35的插入不充分,也能不与插头6直接接触地简单地使插头6和端子部35导通。 
另外,插头6经由插通孔3a连接到端子部35,上述插通孔3a在相对于箱体2可装拆的底板3中开口。另外,将底板3形成为可通过插头6的拆卸来装拆,因此为了从箱体2拆下底板3,需要将插头6从端子部35拔出。即在拆下底板3时没有对送风装置1供给电力,因此在使用者拆下底板3来进行箱体2内部的清扫、维护时,不会与各种电子部件接触而触电。 
另外,在拆下底板3时,能从箱体2的底面装拆离子发生元件40和保持构件45,因此能容易地进行离子发生元件40和保持构件45的更换、清扫。 
另外,在拆下底板3时,能从箱体2的底面装拆过滤器23,因此能容易地进行过滤器23的更换、清扫。 
另外,保持构件45具有保持离子发生元件40的功能且具有作为第1吹出通道21的一部分的功能。换言之,保持构件45构成离子发生元件40附近的通道。该保持构件45相对于箱体2配置为可与离子发生元件40一体地装拆。即,离子发生元件40附近的通道可装拆,因此离子发生元件40附近的通道内的清扫变得容易。而且还能容易地进行离子发生元件40的更换、清扫。 
另外,从箱体2拆下底板3,由此保持构件45和离子发生元件40可从箱体2的底面侧装拆。 
另外,排气口30d设置在底板3的附近。通过从箱体2拆下底板3,另外从箱体2拆下保持构件45和离子发生元件40可视觉识别该排气口30d。如上所述,排气口30d设置在底板3的附近,因此从箱体2的底面侧进入是容易的,能容易地清扫排气口30d。 
另外,从排气口30d吹出的气流的方向由于弯曲部45a而变换为上方并在通道21、22内流通而从吹出口2b吹出。因此,成为易于进行排气口30d的清扫且可从箱体2的上表面侧吹出离子的送风装置。另外,将从排气口30d吹出的气流的方向设为相对于在通道21、22内流通的气流的方向为大致垂直方向,由此与将两股气流的方向设为同一方向相比,能降低送风装置的高度。因此能使送风装置小型化。 
另外,在离子发生元件40的上表面设有连接端子40a,上述离子发生元件40被可从箱体2的底面侧装拆的保持构件45保持。因此离子发生元件40和保持构件45的重量不会加重到连接端子40a。由此能防止连接端子40a的损伤、变形等故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板3的四角设有橡胶腿4,但也可以不具有橡胶腿4。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设为在设于底板3的设置部 和插头6抵接到设置面50时,插头6和端子部35导通即可。此外,设于底板3的设置部可以是与设置面50的相对面的全部,也可以是一部分。即,在使用送风装置1时,只要抵接到设置面50来稳定地支撑送风装置1即可。 
另外,在底板3中设置插通孔3a,经由插通孔3a插入插头6,由此与端子部35连接,但不限于此。即,送风装置1如上所述可以挂于壁面来使用。因此,也可以在箱体2的背面形成橡胶腿(设置部)和插通孔,经由形成于背面的插通孔将插头6插入设于背面的端子部(未图示)。并且,只要设为在橡胶腿(设置部)和插头6抵接到壁面时,插头6和设于背面的端子部导通即可。在这种情况下,背板相对于箱体2可装拆。即,只要使设有插通孔的板部相对于箱体2可装拆即可,上述插通孔插入有插头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挂卡孔2c设置在背面,上述挂卡孔2c卡止到设于室内的壁面的钩,但不限于此,只要是不损害送风装置1的功能的范围,则可以将挂卡孔2c设于箱体2的任一位置。例如也可以在底板3中设置挂卡孔。 
另外,利用离子发生元件40,将包含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的离子的气流输出,但也可以输出其它带电粒子。例如,作为带电粒子可以输出带电微粒子水。具体地,能利用静电雾化装置生成包含自由基成分的带电微粒子水。即,使设于静电雾化装置的放电电极因为由珀尔帖元件带来的冷却等而在放电电极的表面产生结露水。并且,对放电电极施加负的高电压时,由结露水生成带电微粒子水。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送风装置附加附图标记1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送风装置的一种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附加附图标记1进行说明。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此,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加以各种变更来实施。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带电粒子输出装 置的结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具备立方体形状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箱体2。将面对箱体2的正面的使用者的右手侧定义为箱体2的右侧面,将面对箱体2的正面的使用者的左手侧定义为箱体2的左侧面。图9是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右侧视图。 
箱体2是前述的立方体形状,在四周的侧面中的任一个形成吸入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箱体2的左侧面形成吸入口2a(参照图3)。吸入口2a包括多个贯通孔的集合。吸入口2a可以形成在箱体2的多个侧面。 
在箱体2的上表面形成吹出口2b。吹出口2b的正面形状(此处是从上方看时的形状)为圆形。另外,吹出口2b为研钵状地下方缩窄的形状。 
将箱体2的四周的侧面和上表面成形为1个部件,仅底面由分体的底板3构成。底板3可装拆,在其四角设有用于将箱体2稳定地支撑到办公桌、桌子等支持面上的橡胶腿4。 
如图12所示,在底板3中形成贯通孔3a,在贯通孔3a的纵深内部配置端子35。如图11所示,在将电源线5的一端的插头6连接到端子35时,能通过电源线5向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供电。电源线5可以是连接到家用100V电源的电源线,也可以是连接到个人计算机等的USB端子的电源线。 
如图1和图9所示,在箱体2的右侧面以上下地排列的方式配置有2个操作按钮。上方的按钮是切换后述的鼓风风扇的风量的风量切换按钮50。每按下风量切换按钮50,风量转换为弱→中→强。在风量切换按钮50之上配置风量指示器51。风量指示器51由纵长的LED灯的数量来表示风量,1个LED灯的显示表示风量为“弱”,排列2个LED灯的显示表示风量为“中”,排列3个LED灯的显示表示风量为“强”。 
风量切换按钮50之下的操作按钮是重置按钮52。重置按钮52在后述的过滤器、离子发生元件的维修(清扫)之后被按压,发挥将存储于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控制部(未图示)的、从上次维修起的累计时间重置为零的功能。在重置按钮52之上配置通知过滤器 的维修日期到期的指示器53。在重置按钮52之下配置通知离子发生元件的维修日期到期的指示器54。指示器53、54均包括LED灯。 
如图10所示,在箱体2的背面形成所谓的烧瓶形孔的形状的挂卡孔2c。若将挂卡孔2c挂于从室内的壁面突出的钩(未图示),则能在壁挂状态下保持、使用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箱体2的内部配置鼓风风扇30。鼓风风扇30具备:壳体30a;西洛克风扇30e,其配置在壳体30a中;以及电机30f,其使西洛克风扇30e围绕水平轴线旋转。西洛克风扇30e是双面吸入型,在壳体30a形成:吸气口30b,其与西洛克风扇30e的一方吸入面相对;和吸气口30c,其与西洛克风扇30e的另一方吸入面相对。吸气口30b位于面对吸入口2a的一侧,吸气口30c位于其相反的一侧。 
以从左右夹着鼓风风扇30的方式配置吸入通道20和通道构件32。吸入通道20和通道构件32以将形成在通道构件32的下端的钩32e卡合到形成在吸入通道20的下端的钩挂20a的方式将下端彼此连结。吸入通道20和通道构件32的上端彼此在与下端同样地使钩和钩托卡合后,将连结构件36置于上,通过连结构件36分别在吸入通道20和通道构件32的上端螺入螺钉37,由此进行连结。鼓风风扇30通过由未图示的螺钉对通道构件32进行螺钉紧固来固定。 
吸入通道20在将鼓风风扇30的吸气口30b和箱体2的吸入口2a连结的方式下延伸。在吸入通道20的入口和吸入口2a之间配置可从箱体2的底面装拆的过滤器23。 
在通道构件32具有与鼓风风扇30的吸气口30c面对面的垂直的壁部32a,在此处形成开口部32b。空气从形成在吸入通道20的入口的切口部20a(参照图4),经过通道构件32和箱体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主要经过通道构件32的下表面和底板3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流入开口部32b。形成在通道构件32的背面下部的角部的倒角部32c也成为空气通路。 
在驱动鼓风风扇30时,从吸入口2a向箱体2内吸入空气。所吸入的空气经过过滤器23,空气所包含的尘埃被过滤器23捕获收集。 穿过过滤器23的空气如图3的箭头A1,在吸入通道20中经过而被鼓风风扇30的吸气口30b吸入。进入吸入通道20的空气的一部分从切口部20a向吸入通道20的外侧流出,如图4的箭头A2,经过通道构件32的下表面和底板3的间隙向通道构件32的右端流出,从该处进入通道构件32的内部,经过开口部32b而被鼓风风扇30的吸气口30c吸入。 
这样,针对鼓风风扇30准备多个吸入路径,因此能提高送风效率。电路基板34使其平面垂直地配置在通道构件32的内部,上述电路基板34安装有端子35等电子部件,电路基板34位于朝向开口部32b的气流之中,因此能冷却发热的电子部件。若将开口部32b配置在通道构件32的靠上方的位置,则从下方流入通道构件32的空气沿着电路基板34移动较长的距离,冷却效果提高。 
在鼓风风扇30的壳体30a设有朝向箱体2的正面开口的排气口30d(参照图2)。从西洛克风扇30e的风扇叶片间喷出的空气在壳体30a的内部在图2中按顺时针方向回旋,从排气口30d沿大致水平方向吹出。来自排气口30d的气流吹出方向可以设为由稍微仰角形成的斜上方向,还可以设为由稍微俯角形成的斜下方向。从排气口30d吹出的空气经由形成在箱体2的内部的送风路径而从吹出口2b吹出。构成送风路径的是吹出通道21。 
吹出通道21由下端的入口接受从排气口30d吹出的空气,利用与入口相连的弯曲部使空气的流动方向从大致水平方向向上下方向变化,从上端的出口向上地吹出空气。在吹出通道21中与弯曲部相连的直线部分可以不一定在垂直方向延伸。也可以具有一定角度(例如10°以内的角度)倾斜地延伸。 
吹出通道21的弯曲部成为改变从排气口30d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另外将气流的动压力变为静压力的区域21a。即,若着眼于改变气流方向,则可将区域21a理解为气流方向变换区域,若着眼于将动压力变为静压力,则可将区域21a理解为静压力变换区域。所吹出的气流的动压力变换为静压力,由此产生气流的一部分在吹出通道21的整个横宽范围内扩展的效果。 
在区域21a或其后方配置带电粒子发生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电粒子是离子,作为带电粒子发生元件配置离子发生元件40。离子发生元件40向从鼓风风扇30吹出的、最终从吹出口2b向箱体2的外部吹出的气流中释放离子。离子发生元件40被构成吹出通道21的一部分的保持构件45保持。 
在保持构件45形成弯曲部45a,上述弯曲部45a成为吹出通道21的弯曲部的外周侧。弯曲部45a成为从鼓风风扇30的吹出方向向吹出口2b的方向平缓地过渡的曲面。设为这样的形状,由此在靠近和吹出通道21的连接部的部分,吹出气流从正面碰到或者动压力被变换为静压力。另外,在将弯曲部45a和排气口30d连接的部分,吹出气流因为曲面而平缓地进行方向转换而被向上方引导。结果是,两股气流以合流后一边在吹出通道21的横宽方向扩展,一边维持气流速度的形式供给到离子发生元件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45a成为从鼓风风扇30的吹出方向向吹出口2b的方向平缓地过渡的曲面,但弯曲部45a也可以如弯管那样形成为大致直角地弯曲。 
如图14所示,离子发生元件40具有在前后方向薄的平箱状的箱体,成为离子发生部的左右一对针状放电电极41从该箱体的正面(如从整个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方位来看则是后面的、面对鼓风风扇30的一侧的面)向鼓风风扇30的方向突出。放电电极41利用电晕放电生成离子。 
离子发生元件40,具体地其放电电极41位于弯曲部45a的正上方,更准确地表达的话,位于弯曲部45a和吹出通道21的直线部分的连接部,即位于区域21a的紧接其后,上述吹出通道21将弯曲部45a连通到吹出口2b,但也可以位于弯曲部45a的中途、即位于区域21a的之中。 
一对放电电极41的一方成为作为正带电粒子发生部的正离子发生部,另一方成为作为负带电粒子发生部的负离子发生部,在水平方向隔开规定距离配置。一对放电电极41的配置间隔比鼓风风扇30的排气口30d的宽度宽。即,一对放电电极41分别配置在比鼓风 风扇30的气流吹出宽度范围更靠外侧的位置。 
为了能进行放电电极41的上述那样的配置,将保持构件45的连接到鼓风风扇30的排气口30d的、从横宽与排气口30d大致相同的开口部45b起纵深侧(用整个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方位来说的话是前方)的部分设为左右对称的伸出部45c。放电电极41位于该伸出部45c的横宽范围之中。吹出通道21在比伸出部45c靠下游侧以与伸出部45c相同的横宽延伸到上端的出口。 
在弯曲部45a的中央形成气流分支部45d,上述气流分支部45d将来自鼓风风扇30的气流分配到双方的放电电极41。气流分支部45d包括向鼓风风扇30的方向突出的垂直的壁。 
将离子发生元件40的箱体从上方插入保持构件45而被保持构件45保持。在离子发生元件40的箱体的上表面形成连接端子40a,上述连接端子40a连接到箱体2的内部的端子部42。 
在箱体的正面安装有防止放电电极41与其它物体接触的电极保护板40b。因此不用担心放电电极41碰到其它物体而变形。在电极保护板40b中,在相当于放电电极41的正面的部位形成圆形贯通孔40c。经过区域21a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在离子发生元件40的箱体和电极保护板40b之间经过并流动。经过区域21a的空气的另一部分穿过贯通孔40而吹到放电电极41。贯通孔40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形,但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在吹出通道21的上部,以将箱体2的内部水平地隔开的方式配置导光板25。导光板25的上表面碰到吹出口2b的下缘。在导光板25中的离箱体2的正面近的一侧形成连通口25b,吹出通道21的上端的出口连接到该连通口25b。引导板25c以向吹出通道21的内部突出的方式形成在连通口25b,上述引导板25c使在吹出通道21的内部上升的气流靠向前方引导。 
导光板25包括丙烯酸树脂等透明材料,后端成为入射面25a。以与入射面25a相对的方式配置成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26。在导光板25的下表面重叠着未图示的反射片。 
在导光板25的中心形成贯通孔25d。该部位是吹出口2b的中心, 也是箱体2的中心。从连结构件36立起的轴部17穿过贯通孔25d而向导光板25的上表面突出。该轴部17支撑着风向板10。 
风向板10是平面形状为圆形的伞状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部件,其直径稍小于吹出口2b的直径。风向板10如后所述,在箱体2的上表面弹出,因为是圆形,所以即使使用者的手指等接触也不会感到疼痛。风向板10的下表面为圆锥形的倾斜面10a。圆形的标牌10b嵌入风向板10的上表面。 
风向板10安装到相对于箱体2可滑动的滑动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滑动体的是从风向板10的下表面中心向下突出的套管11。套管11嵌合到轴部17的外侧,沿着轴部17在上下方向滑动。此外,也可以是以下构成:在箱体2侧配置套管状的构件,将插入其中的轴状构件设为滑动体。 
在套管11和轴部17之间配置压缩螺旋弹簧16,该压缩螺旋弹簧16成为对套管11朝向箱体2的外侧施力的施力机构。 
在套管11设有按进、按出方式的锁定机构,上述按进、按出方式的锁定机构使套管11抵抗压缩螺旋弹簧16的作用力而进行卡定。按一下,按下的物体弹出,再按一下弹出的物体,使其返回到退缩位置的按进、按出方式的锁定机构,公知的是按压式圆珠笔、电气器具的开关,已知其机构也是各种各样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卡止部17a及第2卡止部17b和卡合构件12构成按进、按出方式的锁定机构19,上述第1卡止部17a及第2卡止部17b在轴部17的侧面以上下排列的方式形成,上述卡合构件12设于套管11的内部并有选择地卡合到第1卡止部17a和第2卡止部17b中的任一个。 
在从图1到图4中,风向板10成为从箱体2以跳出的方式弹出的状态,卡合构件12卡合到第1卡止部17a而卡定风向板10的在此以上的跳出。风向板10和吹出口2b的间隙大幅打开,在本说明书中将其称为“吹出口被打开”。 
在图5和图6中,风向板10抵抗压缩螺旋弹簧16的作用力而被按进箱体2,位于吹出口2b之中。卡合构件12卡合到第2卡止部17b而将风向板10卡定到该高度。风向板10和吹出口2b的间隙缩窄,在本 说明书中将其称为“吹出口被关闭”。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风向板10在与吹出口2b之间产生间隙的状态下停止,但也可以构成为风向板10使吹出口2b完全闭塞。 
风向板10与吹出口2b的间隙缩窄,但不会与吹出口2b接触。这是因为,为了再次弹出风向板10,需要再次按下风向板10,在风向板10下需要与按下行程相对应的空间。但是,吹出口2b的内表面不会向下方缩窄,若风向板10与此处接触后也能按下风向板10,则可以使风向板10与吹出口2b接触并且由此将吹出口2b设为完全闭塞的状态。 
将上述风向板10的移位用于鼓风风扇30的电源开关的接通/断开控制。电源开关18设置在导光板25之下,沿套管11的滑动轨迹干扰促动器。 
在风向板10到达将吹出口2b打开的位置时,即成为弹出状态时,如图2所示套管11没有按压电源开关18的促动器。在这种状态下,电源开关18接通。 
在风向板10到达将吹出口2b关闭的位置时,即在风向板10被按进吹出口2b时,如图6所示套管11按压电源开关18的促动器。在这种状态下,电源开关18断开。 
这样,伴随风向板10将吹出口2b打开或关闭的动作,鼓风风扇30的电源开关18被切换为接通或断开,因此无需在箱体2的外面设置电源开关18的操作按钮或操作手柄,能使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设计简洁。另外,即使从远处看风向板10的位置,也能对电源开关18的切换状态一目了然。 
也可以构成为,在风向板10被按进箱体2的内部时,吹出口2b打开,同时电源开关18接通,若风向板10回到原来的位置,则吹出口2b被关闭且电源开关18断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风风扇30与电源开关18接通同时地开始旋转。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电源开关18接通时,不驱动鼓风风扇30,而是鼓风风扇30将基于风量切换按钮50的风量设定等进一步的操作作为契机开始旋转。 
接着,说明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动作。在电源线5连接到电源的状态下,将风向板10按下而成为弹出状态时,电源开关18接通,鼓风风扇30开始旋转。在离子发生元件40、LED26以及风量指示器51中也通上电流,离子发生元件40开始离子的发生,LED26开始导光板25的照明,风量指示器51开始显示在该时刻所设定的风量。 
由于鼓风风扇30的旋转,外部空气从吸入口2a吸入,该空气在穿过过滤器23后经由两个吸气路径被吸入到壳体30a的内部,上述两个吸气路径是,在吸入通道20中经过并被吸气口30b吸入的吸气路径;以及一度经过通道构件32的外侧,然后在通道构件32的内部经过而被吸气口30c吸入的吸气路径。 
被吸入壳体30a的内部的空气被西洛克风扇30e吸入后,从西洛克风扇30e的风扇叶片间喷出,从排气口30d被吹出。从排气口30d在水平方向吹出的空气进入吹出通道21,在区域21a,方向变换为朝向吹出口2b的垂直方向的气流。伴随该方向变换,气流的动压力变换为静压力。一旦将动压力变换为静压力后,气流在吹出通道21的内部上升,在其中途从离子发生元件40发生的离子混入空气。 
对离子发生元件40的放电电极41施加交流波形或脉冲波形的高电压,由此放电电极41进行电晕放电。对一方放电电极41施加正电压,由于电晕放电空气中的水分子发生电离而生成氢离子。该氢离子利用溶剂化能量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聚集。由此包括H(H2O)m(m是0或任意的自然数)的空气离子的正离子被释放出。 
对另一方放电电极41施加负电压,由于电晕放电空气中的氧分子或水分子发生电离而生成氧离子。该氧离子利用溶剂化能量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聚集。由此包括O2 (H2O)n(n是任意的自然数)的空气离子的负离子被释放出。 
H(H2O)m和O2 (H2O)n在空气中的浮游菌、臭味成分的表面凝集并包围它们。并且,如下面的式(1)~(3)所示,由于碰撞而使作为活性种的[·OH](羟自由基)、H2O2(过氧化氢)在微生物等的表面上凝集来破坏浮游菌、臭味成分。其中,m’、n’是任意的自然数。因此,能通过从吹出口2b向室内输出正离子和负 离子来进行室内的杀菌和除臭。 
H(H2O)m+O2 (H2O)n→·OH+1/2O2+(m+n)H2O…(1) 
H(H2O)m+H(H2O)m’+O2 (H2O)n+O2 (H2O)n’ 
              →2·OH+O2+(m+m'+n+n')H2O…(2) 
H(H2O)m+H(H2O)m’+O2 (H2O)n+O2 (H2O)n’ 
              →H2O2+O2+(m+m'+n+n')H2O…(3) 
一对放电电极41在作为与气流成直角的方向的左右方向分开配置。因此,由一方放电电极41生成的正离子和由另一方放电电极41生成的负离子由相互碰撞而再次结合并消失的情况变少,能增加离子的输出量。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若成为正离子发生部的放电电极41和成为负离子发生部的放电电极41双方均配置在比鼓风风扇30的气流吹出宽度范围更靠外侧,则能进一步减少由于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再结合造成的消失。 
卷入由放电电极41生成的离子并经过放电电极41的是在区域21a动压力变换为静压力的空气。在区域21a,一旦气流的速度成分消失,从此处发生由于静压力而朝向作为离子发生部的放电电极41的气流,因此从鼓风风扇30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基本不会影响经过放电电极41的气流的多少。因此,即使在比鼓风风扇30的气流吹出宽度范围靠外侧配置放电电极41,也能充分地确保经过放电电极41的气流并有效地输出离子。 
放电电极41配置在吹出通道21的弯曲部的外周侧,因此在经过区域21a的气流中,也是速度成分大的部分经过放电电极41的周边。因此,能有效地输出离子。 
从鼓风风扇30吹出的气流利用形成在弯曲部45a的气流分支部45d均等地分配到左侧的放电电极41和右侧的放电电极41。因此,在用于输出正离子的气流和用于输出负离子的气流之间不发生风量的不均衡。 
经过区域21a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在离子发生元件40的箱体和电极保护板40b之间经过并流动。因此经过放电电极41的气流的存在变得可靠,能可靠地输出由放电电极41发生的离子。 
经过区域21a的空气的另一部分穿过贯通孔40而吹到放电电极41。即使这样经过放电电极41的气流的存在也变得可靠,能可靠地输出由放电电极41发生的离子。 
这样,使由鼓风风扇30吹出的水平方向的气流方向变换为朝向吹出口2b的垂直方向的气流,并且在使气流的动压力成为静压力的区域21a或紧接其后,配置离子发生元件40,因此为了配置离子发生元件40,无需将作为送风路径的吹出通道21设为在垂直方向较长的通道,能抑制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高度。 
在区域21a及其附近中,弯曲部45a和吹出通道21的直线部的连接部是最易于得到“将所吹出的气流的动压力变换为静压力,由此产生气流的一部分在整个吹出通道21的横宽扩展的效果”这一效果的部位,并且也是最适合抑制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高度的部位,上述吹出通道21将弯曲部45a连通到吹出口2b。因此,在该部位配置离子发生元件40的离子发生部,由此能进一步减少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再结合造成的消失,而且还能抑制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高度。 
包含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空气如图2的箭头B1那样在吹出通道21的内部上升,穿过导光板25的连通口25b而到达吹出口2b之中。到达吹出口2b之中的空气如箭头B2那样继续上升,碰到风向板10的下表面。并且如箭头B3那样成为更接近水平的角度而向外部吹出。 
空气能从形成在吹出口2b和风向板10之间的环状的流出部8的整个区域流出,但实际上,连通口25b在比轴部17靠前方的位置开口,设于连通口25b的引导板25c也将气流靠向前方引导,因此空气的吹出集中在前方方向。 
为了促进空气的吹出集中到前方方向,如图2和图7所示,在吹出口2b的内表面形成凹部22。吹出口2b的内表面在凹部22以外的部位描画朝向中心方向成为凸形的曲线并缩窄,而在凹部22直线地缩窄。在这样形成的凹部22处,与风向板10之间的间隙宽度变宽,更多的空气从此处流出。 
若使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正面朝向使用者的方向,则包含离子的气流集中到使用者的周围,带给使用者由风带来的物理凉爽感和由离子带来的清爽感两者。利用离子还进行使用者的周边的杀菌、除臭。而且,由于从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吹出的气流而在室内产生空气的循环,即使在整个室内也能进行杀菌、除臭。 
电源开关18接通时,LED26点亮,LED26在水平方向出射光。从LED26出射的光从入射面25a进入导光板25。对导光板25实施使光向上方反射的加工,因此在导光板25的内部光向上方改变方向,碰到风向板10的下表面10a。光在风向板10的下表面被辐射状地反射,间接照亮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周围。在连通口25b的部位光不向上方反射,因此碰到风向板10的下表面10a中的前方部分的光较少,位于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正面的使用者不会感到耀眼。 
也可以针对LED26另外设置开关,使用者能选择是否与风向板10的弹出连动地点亮LED26。 
在结束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使用时,按下风向板10,从图1的弹出状态返回图5的收纳状态。于是,电源开关18断开,鼓风风扇30和离子发生元件40停止动作。LED26和风量指示器51熄灭。 
若长时间使用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则在过滤器23会附着厚厚的尘埃,离子发生元件40也成为需要维修的状态。在到达过滤器23的成为清扫目标的累计使用时间时,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的上述未图示的控制部使指示器53点亮。在到达离子发生元件40的成为维修目标的累计使用时间时,控制部使指示器54点亮。 
看到指示器53或54的点亮的使用者,为了进行过滤器23的清扫或离子发生元件40的维修,需要拆下底板3。为了拆下底板3,需要在之前从端子35拔出电源线5的插头6。因此不担心使用者在清扫或维修的操作中触电。 
将底板3固定到箱体2的是图12所示的螺钉38。螺钉38是可用硬币旋转的类型,即使没有螺丝刀也可拆下底板3。螺钉38不会从底板3脱落,不担心丢失。 
如图13所示,只要将底板3从箱体2拆下,则能从箱体2的下表 面开口抽出过滤器23。所抽出的过滤器23在清扫后放回到原来的位置。另外,也可以将保持构件45与离子发生元件40一起抽出,然后从保持构件45拆下离子发生元件40,进行离子发生元件40的维修。 
维修结束后,将离子发生元件40再次安装到保持构件45,使保持构件45返回原来的位置。在将保持构件45收纳在成为吹出通道21的一部分的规定位置后,确保连接端子40a与端子部42接触且相对于离子发生元件40的电连接。若将底板3固定到箱体2并将电源线5的插头6连接到端子35,则带电粒子输出装置1再次成为可使用的状态。 
结束了过滤器23的清扫或离子发生元件40的维修的使用者按下重置按钮52。由此从零再次开始累计时间的计时。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此,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地应用于桌上型送风装置、带电粒子输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送风装置(带电粒子输出装置) 
2   箱体 
2a  吸入口 
2b  吹出口 
3   底板 
3a  插通孔 
4   橡胶腿 
5   电源线 
6  插头 
8   流出部 
10  风向板 
11  套管(滑动体) 
12  卡合构件 
16  压缩螺旋弹簧(施力机构) 
17  轴部 
18  电源开关 
19  锁定机构 
20  吸入通道 
21  吹出通道(送风路径) 
21a 区域 
22  第2吹出通道 
22b 凹部 
23  过滤器 
25  导光板 
25a 入射面 
25b 连通口 
25c 风向可变部 
26  LED 
30  鼓风风扇 
30a 壳体 
30b、30c 吸气口 
30d 排气口 
32  通道构件 
32a 风扇保持部 
32b 开口部 
34  电路基板 
35  端子部 
40  离子发生元件(带电粒子发生元件) 
40b 电极保护板 
41  放电电极(带电粒子发生部) 
42  端子部 
45  保持构件 
45a 弯曲部 
45c 伸出部 
45d 气流分支部 。

Claims (32)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箱体,其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
鼓风风扇,其配置在上述箱体内,在上述箱体内形成从上述吸入口吸入到上述箱体内并从上述吹出口向上述箱体外吹出的气流;
风向板,其配置于上述吹出口,能在将上述吹出口打开的位置和将上述吹出口关闭的位置之间移位;以及
上述鼓风风扇的电源开关,其在上述风向板到达将上述吹出口打开的位置时成为接通,在上述风向板到达将上述吹出口关闭的位置时成为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向板在以从上述箱体跳出的方式移位时,上述吹出口被打开,在上述风向板以按进上述箱体的方式移位时,上述吹出口被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向板安装到相对于上述箱体能滑动的滑动体,与上述滑动体的滑动连动地进行上述电源开关的接通/断开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施力机构,其对上述滑动体朝向上述箱体的外侧施力;以及按进、按出方式的锁定机构,其使上述滑动体抵抗上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进行卡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按照当上述吹出口成为向下设置的状态时,使得上述电源开关断开的方式,设定上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吹出口形成在上述箱体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吹出口为圆形,上述风向板为伞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吹出口为圆形,上述风向板为伞状。
9.一种送风装置,其设置在设置部所抵接的设置面上,上述设置部设于箱体的一面,在开口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箱体内配置鼓风风扇,上述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电源线,其在一端具有插头来供给电力;以及端子部,其设于上述箱体的一面且上述插头能装拆地插入并且与设置面相对,在上述设置部和上述插头抵接到上述设置面时,上述插头和上述端子部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相对于上述箱体能装拆的板部,上述插头经由开口形成在上述板部的插通孔插入上述端子部,使上述板部形成为能通过上述插头的拆卸来装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发生带电粒子的带电粒子发生元件,在拆下上述板部时,能装拆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上述吸入口相对的过滤器,在拆下上述板部时能装拆上述过滤器。
13.一种送风装置,具备:箱体,其开口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鼓风风扇,其被壳体覆盖,上述壳体配置在上述箱体内并开口形成有吸气口和排气口;通道,其使上述排气口和上述吹出口连通;带电粒子发生元件,其向上述通道内发生带电粒子;以及保持构件,其保持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上述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保持构件与上述排气口相邻并形成上述通道的一部分并且相对于上述箱体配置为能与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一体地装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体的底板设为能装拆,能通过拆下上述底板来装拆上述保持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排气口设置在上述底板的附近。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上述保持构件形成弯曲部,上述弯曲部使从上述排气口向上述底板平行地吹出的气流向上方弯曲。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上表面设有连接端子。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上表面设有连接端子。
19.一种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箱体;
吸入口,其形成于上述箱体;
吹出口,其形成于上述箱体的上表面;
鼓风风扇,其配置在上述箱体内,在上述箱体内形成从上述吸入口吸入到上述箱体内并从上述吹出口吹出到上述箱体外的气流;以及
带电粒子发生元件,其对来自上述鼓风风扇的气流释放出带电粒子,
在从上述鼓风风扇到上述吹出口的送风路径形成有,使从上述鼓风风扇吹出的气流朝向上述吹出口的方向并且使气流的动压力成为静压力的区域,在上述区域或在其后方配置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配置在上述区域或紧接其后。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区域是形成于上述送风路径的弯曲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区域是形成于上述送风路径的弯曲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曲部的外周侧成为从上述鼓风风扇的吹出方向向上述吹出口的方向平缓地过渡的曲面,在该弯曲部的外周侧配置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曲部的外周侧成为从上述鼓风风扇的吹出方向向上述吹出口的方向平缓地过渡的曲面,在该弯曲部的外周侧配置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
25.根据权利要求19至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弯曲部和通道的连接部配置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上述通道将上述弯曲部连通到上述吹出口。
26.根据权利要求19至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具有正带电粒子发生部和负带电粒子发生部,上述正带电粒子发生部和上述负带电粒子发生部在水平方向隔开规定距离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弯曲部形成有气流分支部,上述气流分支部将来自上述鼓风风扇的气流分配到上述正带电粒子发生部和上述负带电粒子发生部。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正带电粒子发生部和上述负带电粒子发生部配置在比上述鼓风风扇的气流吹出宽度范围靠外侧的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正带电粒子发生部和上述负带电粒子发生部包括针状放电电极,上述针状放电电极在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箱体中从面对上述鼓风风扇一侧的面突出,在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箱体安装有防止上述放电电极与外部物体接触的电极保护板。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经过上述区域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元件的箱体和上述电极保护板之间经过并流动。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极保护板中,在相当于上述放电电极的正面的部位形成有贯通孔。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极保护板中,在相当于上述放电电极的正面的部位形成有贯通孔。
CN2013202832018U 2012-05-24 2013-05-22 送风装置和带电粒子输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6255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8416A JP2013245578A (ja) 2012-05-24 2012-05-24 送風装置
JP2012118430A JP6009821B2 (ja) 2012-05-24 2012-05-24 送風装置
JP2012118428A JP6009820B2 (ja) 2012-05-24 2012-05-24 送風装置
JP2012118421A JP5989402B2 (ja) 2012-05-24 2012-05-24 帯電粒子送出装置
JP2012-118421 2012-05-24
JP2012-118428 2012-05-24
JP2012-118416 2012-05-24
JP2012-118430 2012-05-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62551U true CN203362551U (zh) 2013-12-25

Family

ID=49623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8320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62551U (zh) 2012-05-24 2013-05-22 送风装置和带电粒子输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62551U (zh)
WO (1) WO201317621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5651A (zh) * 2015-09-11 2015-1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5135652A (zh) * 2015-09-11 2015-1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5222308A (zh) * 2015-09-11 2016-0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10260448A (zh) * 2019-06-26 2019-09-20 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内壁自清洁分风器及自清洁方法
US11796220B2 (en) * 2019-03-06 2023-10-24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with movable top cov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5650B (zh) * 2015-09-11 2018-08-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5115134B (zh) * 2015-09-11 2018-10-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6642618B (zh) * 2017-01-11 2022-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顶出风装置、空调器及顶出风装置的运动控制方法
US20200173645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ulticolor led display of actuator function
WO2020156906A1 (en) 2019-01-28 2020-08-06 Blueair Ab Air purifier
US11471810B2 (en) 2019-03-19 2022-10-18 Lg Electronics Inc. Air purifier
KR102635888B1 (ko) 2019-03-19 2024-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KR20200111884A (ko) 2019-03-19 2020-10-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3408A (ja) * 1987-12-23 1990-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マニキュア乾燥器
JPH02102104A (ja) * 1988-10-11 1990-04-13 Akai Electric Co Ltd 酸素供給装置兼携帯用扇風機
JPH07313245A (ja) * 1994-05-28 1995-12-05 Konaga:Kk 送風装置
JP4583644B2 (ja) * 2001-03-22 2010-1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扇用引紐スイッチ及び換気扇
JP4909762B2 (ja) * 2007-02-22 2012-04-0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送風ファンと、吸気専用換気扇または排気専用換気扇
JP4750210B1 (ja) * 2010-04-19 2011-08-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型送風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5651A (zh) * 2015-09-11 2015-1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5135652A (zh) * 2015-09-11 2015-1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5222308A (zh) * 2015-09-11 2016-0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5222308B (zh) * 2015-09-11 2018-06-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5135651B (zh) * 2015-09-11 2018-08-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5135652B (zh) * 2015-09-11 2019-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及空气调节装置
US11796220B2 (en) * 2019-03-06 2023-10-24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with movable top cover
CN110260448A (zh) * 2019-06-26 2019-09-20 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内壁自清洁分风器及自清洁方法
CN110260448B (zh) * 2019-06-26 2024-05-10 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内壁自清洁分风器及自清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76213A1 (ja) 201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62551U (zh) 送风装置和带电粒子输出装置
CN203655663U (zh) 带电粒子输出装置和送风装置
CN201444536U (zh) 离子发生装置及电气设备
CN101484191B (zh) 空气净化器
JP5514288B1 (ja) ランプ
CN101277724A (zh) 空气净化器
KR102019180B1 (ko) Led 조명형 공기정화 장치
CN102124275B (zh) 空调机
CN105650006A (zh) 送风装置、离子送出装置、电气设备以及遥控器保持结构
JP5916114B2 (ja) 送風装置
CN203597408U (zh) 电池杆及电子烟
CN109028531A (zh) 后框体和空气处理装置
JP2013245578A (ja) 送風装置
JP5989402B2 (ja) 帯電粒子送出装置
WO2017177744A1 (zh) 一种空气离子化集尘净化设备
CN202918576U (zh) 直流离子风机
KR101996054B1 (ko) 이온 발생 장치
JP2013245854A (ja) 帯電粒子送出装置
CN212732577U (zh) 一种烟罩式油烟净化一体机
CN207649009U (zh) 排风装置
CN208938848U (zh) 断电保护装置及电器设备
CN207834887U (zh) 一种插拔式多表位电力配电箱
CN206274556U (zh) 一种插座
CN109861081A (zh) 一种负离子牵引系统
CN210141573U (zh) 一种电源仓正插断电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